公司名字测试和八字(公司名字测试和八字测试区别)

鹰视狼顾 2024-02-14 01:26:33 网友投稿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互联网时代,企业起名也要看“生辰八字”

一、一个好名字引发的红利

给企业或产品取名,往往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就像是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样谨慎。这些之所以关键的原因在于,一旦起好名字就很难再轻易做改动,而名字又恰恰是品牌在发现阶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步。

名字为什么重要,slogan可以更换,产品可以迭代,甚至CEO都可更换,唯独名字:一旦推出很难更改!

就拿我自己的项目来举例说明一下。

我之前从百度出来创业,做的第一个项目叫「叫个鸭子」,北方创业圈知道的会比较多。我们从做这个项目到小有名气,只花了 60 天左右,名字占了很大的因素。

因为有趣好玩,快速形成了年轻人的一种社交话题,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导致当时很多人把我们去作为一个事件去研究。

听我现在招的几个同事讲,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在管理学课上老师还专门拿我们做案例去讲。

叫个鸭子这个名字之前,我们想的名字是「老婆鸭」,想借势“老婆饼”。这个名字没有采用,因为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寂寞。他们需要一些素材在朋友圈去社交和炫耀,去表达和参与。

如果用了老婆鸭,其实失去了跟年轻人沟通的桥梁。今天很多的互联网品牌,之所以能够起来,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跟谁对话,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知道跟谁对话,才知道要说什么。。

我一个好朋友买了叫个鸭子产品之后,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今天是周五叫个鸭子,犒劳一下自己。我看到了就给她发微信,说你这句翻译过来是不是今天很寂寞,想找一个人来陪。

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就是说我其实有击中她内心想说的东西,也证明这个名字能跟用户去产生很强的互动和共鸣。

最后我们统计过,90%的用户买了之后都会在朋友圈晒单,而如果用了老婆鸭就根本不可能,没有办法帮助用户表达他的情感。也不会有这么好的传播效果。

这就是一个好名字红利的最直接体现。

二、好名字要符合时代需求

谈到怎么起一个好名字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名字的发展历程,了解一下我们今天所处的一个环境和竞争格局。

先来感受一下这些建材行业的名字:

瓷惠到家 梅克伦堡 法蒂纳 佰宜杰 铂尔菲 罗浮威尔

京士顿山 思格特 玛奇朵 伯戈斯 欧铂雅 塞丽雅

金丝玉玛 嘉利雅 米禾尔 迈森英伦 莱纳斯 墨客陶

现在,闭上眼睛停顿5秒钟,你能想起来几个名字?

在新媒体时代做品牌做营销,其实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取用户的成本,品牌传播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因为大家都分散了。用户也不是在被动的选择, 他需要你给他一个积极的理由。

大家都很忙每天的信息太多,没有太多时间去记别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很传统的名字,一闪而过,根本留不下印象。其实你可以回忆一下,今天上下班,经历过那么多的广告牌,现在还记得几个?

为什么说一个好的名字质量很高,因为现在 90% 的广告几乎没有人看,甚至 90% 都说低了。普通名字与有特色的名字之间相差 17 倍的记忆量。

建材行业的名字,其实没有错,只不过是上一个时代的东西。比如说像做家纺的富安娜,在当时那个竞争环境,中国人很重洋媚外,起一个像外国品牌的名字,可能会更好销售。但现在可能就不一定了,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

我的好朋友,感觉要火的CEO 马源,把中国企业的品牌名称总结成4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名字的特点是:难记忆、难识别、略土

比如:华强、中信、恒大 等等,名字往往伴有华、信、恒、威、正等这些伟大光名正义的字眼。

这些名字发源于七八十年代,现在叫这些名字的企业,基本都聚集在房地产、IT通讯、矿业等传统高壁垒、高门槛且刚需的行业。如果是在快速增长和竞争消费领域,很难想象有品牌名会叫:中信烤鱼、恒大奶茶、华强小龙虾。

第二代名字的特点是:略微洋气,但仍然难记

比如:飘柔、慕斯、萨利亚、诗图、莉亚 等等,没有之前那么吐了,但因为带着翻译腔,所以显得很难记忆。

上面列举的那些建材行业的名字大多属于第二代名字。说到这里,顺便问一下,那些名字你还记得几个?

第三代名字的特点是:好记、有调性,且品牌关联感强

比如:瓜子二手车、小狗电器、大象安全套、斑马精酿啤酒、三只松鼠等等。名字+品类,或者是生活里喜闻乐见的东西,很容易记忆。

这一代名字主要是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这一波浪潮而兴起的。

第四代名字的特点是:好记、自带流量+洞察

比如我起的两个名字:你说的都对、没想稻。这两个我在下文都会具体的来讲。

关于什么是自带流量,放一个比较落地的民间案例,你就知道了。

大家仔细看上面的图,这是几家并排开设的超市,其中一个超市老板灵机一动,给自己的超市起了个名字叫「超市入口」,于是想找超市在哪里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纷纷进入了「超市入口」。

三、好名字起名手册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哪些名字算是好名字呢?

这些是我觉得比较好的名字:

赶集网| QQ | 微信 | 微博 | 小米 | 苹果 | 淘宝 BOSS直聘 | 香飘飘 | 可口可乐 | 哇哈哈

奔驰 | 一条 | 宝马 | 等蜂来 | 饭扫光

今日头条| 什么值得买| 滴滴出行

好奇心日报 | 下厨房| 三只松鼠

支付宝| 汽车之家| 很久以前

花点时间 | 去哪儿等

比如「Boss直聘」就很明确,业务讲的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也能区别和其他竞品的特色,还有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滴滴出行都是特别好的名字。

下面是我起过的部分名字:

“见人有一套”,是一个教人如何穿搭和化妆的微信公号。

“假装大导演”,是一个电影类的影评微信公号。

“斑马精酿啤酒”,是一家新锐的精酿啤酒品牌,斑马身上有一个超级符号,黑白条纹路。

“叫个鸭子”,业务是外卖烤鸭,这个知道的人很多。

“一朵棉花”,是家居棉制品。

“正好有空”,是一个线上兴趣爱好学习的公号,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你说的都对”,是一家新媒体营销公司,slogan是我们再想想,听ceo每次去甲方提案,都会成为焦点。而且也经常被行业榜单提及称最有趣的广告公司,另外他们的周边确实也很好。

“拍大牌”,一家奢侈品拍卖的app。

“每晚家居”,是家居生活品牌,目前的产品在小米米家有销售。

“启动键”,是一家健身的场馆。

“从A开始”,是一个线上英语培训的品牌。

“没想稻”,能让宝宝多吃一碗饭。没想稻是一家只卖真五常大米的品牌,最近刚刚完成一轮8000w估值的融资。

“感觉要火”,是一家新媒体培训公司,培训各种文案、品牌等内容,我也是他们的讲师。

事实上,好名字有3个标准。

第一就是有品类、感受和辨识度。

一朵棉花这个名字,很多人在没有见过产品的情况下,也会觉得很天然很舒服,很自然很健康,也能知道是做棉织品的。这就是好的名字,有品类、感受,也有心理暗示在,比如什么值得买,你可能就天然觉得他推荐东西值得信任。

第二是容易记忆和传播。

“等蜂来”因为电影大热变得非常容易记忆和传播。联邦调茶局很巧妙地借助了谐音。“你说的都对”,是我给一个广告公司起的名字,他们的 slogan 叫我们再想想,切中了甲乙方间的沟通矛盾,用这个去化解比较讨巧。

当时某互联网公司负责市场的老大听到这个名字时就笑了出来,说我想和这个公司聊聊,给点活让他们试试。试完了发现活好还不粘人,继续再给活,目前在广告界已经算是一个网红了。

第三点是有反差,认知关联性。

比如说没想稻,他的 slogan 是「没想稻你是这种米」,有很强的口语关联性,而且他可以成为任何品牌,比如说没想稻什么什么那么好。

正好有空也是,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关联。这是我的好朋友坤龙老师的公众号,他是我最佩服的新媒体运营高手。他是做培训的,如果你正好有空,就可以来学习一下他的课程。香飘飘和饭扫光也有很强的场景感。

四、起名的忌讳与技巧

起名字当然也有一些忌讳。如果你真的是想做品牌,我不建议去跟随别人创造的品类。

比如有公众号叫餐饮老板内参,他们出名之后就来了一堆外卖老板内参等等。用户看到第一眼就是山寨,会失去很多对你的期望。包括我们当时叫个鸭子正火的时候,有一个山寨品牌\"叫个鸡\",这个名字就太过了,我们是刚好踩在那个线上。

另外就是大家不要用英文名字,也不要用生僻字。

西北莜面村花了很大力气去告诉消费者中间这个字音。深夜发媸这个很多人都会读错。包括大龙燚火锅,我上次在成都跟他们创始人吃饭,他们也很头疼中间这个名字。当时他们觉得四个火,跟火锅很匹配。但在传播过程很多人都把它读成大龙岩,其实念 yi。

而起名字可以从以下4个步骤着手:

对自己产品、所在行业、用户痛点深度剖析

逼死自己和小伙伴

真实目标用户测试

注册保护画LOGO忆量

1、对自己产品、所在行业、用户痛点深度剖析

取名字时,我自己的思考是去研究产品的本质是什么,身上有什么独特卖点,以及产品的延伸服务。用户对你的心理认知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拿没想稻来举例。其实市场上五常大米 90% 都是掺假的,那么没想稻的核心价值就是真的五常大米。这个卖点其实也挺搞笑的,就是没想到我们是真的卖五常大米。

「没想稻,你是这样的大米。」这是我们第一阶段的 slogan。在第二阶段传播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另一句文案「没想稻,能让宝宝多吃碗饭」,结果发现妈妈对这个产品的认可度非常高。

所以我们就发现在用户心理认知当中,我们是一个宝宝喜欢吃的米。所以我们的 slogan 就变成了「没想稻,能让宝宝多吃一碗饭」。

2、逼死自己和小伙伴

就是要大家开脑洞。在公司里老板去给大家去讲解品牌、产品核心卖点等等细节,然后我们每个人去回去想 10 个名字。

想名字的过程可以用一些工具:百度、微博、大众点评、简书、片刻、MONO、一个、花瓣等文艺app,查询好的关键词进行联想。或者是通过产品定位,查找用户习惯及口头禅进行联想,比如:滴滴、去哪儿、叫个 鸭子、没想稻、淘宝、什么值得买、今日头条等等。

总之限定时间1天,每个人去回去想 10 个名字。如果团队有10个人,第二天就有100个名字可以讨论,然后再进行思维扩散、评估和筛选。不断重复,直到你找到一个名字,有就是他了的这种感觉。

3、真实目标用户测试

起完名字之后一定要去测试,看大家的反应。找目标受众,至少要100人起, 按照年龄、性别、行业分开测试,测试过程不要刻意引导做到客观事实求是。

如果你是消费品,有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是做医疗美容,我觉得偏韩国日本一点可能会好一点。因为用户认知会觉得这两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会比较专业和权威。总之,名字好不好用户说了算。

4、注册保护画LOGO

最后,想到了一个好名字一定一定要赶紧注册保护下来。之前一个朋友花了很大价钱请我起一个品牌名字,我帮他想好之后,他很兴奋吃饭到处去说,就是忘了注册。

后来我提醒他去注册的时候,结果发现被别人抢先注册了,就差7天,实在是太可惜了。注册好名字之后,就可以画logo,做品牌VI这些了。

from:V信号:i黑马,作者强亚东。

这是起名字的步骤,关于起名字还有好多小技巧,我下面列举一些。

数字取名:十点读书、30秒懂车、一条二更等等、都是从数字上暗示。

动物取名:互联网圈比较多,因为动物比较记忆。

名人取名:这种取法一定要考虑用户和场景。

寓意联想:一些心理暗示与联想的名字。比如香飘飘、睡个好觉。

独特性:餐饮老板内参、很久以前、神州专车等等。

拆字+拼音:打,鸡血、吃安餐、知吾煮

热衷占卜不信自己信大师?小心“命数”之中藏骗局

原标题:一些年轻人热衷占星的背后

谨防迷信背后的骗局

“座接好运!”“双鱼冲冲冲!”“天秤好运降临!”今年7月以来,星座博主陶白白在抖音平台上“火速出圈”,一句“你会为了我去搜陶白白吗”成为网络热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博主的抖音账号涨粉超千万。

90后小伙儿冯浩自从在抖音上刷到陶白白后,养成了每周必看星座运势的习惯,他希望借助这种占星的方式让自己避凶趋吉。

伴随着陶白白以及星座运势的“出圈”,一些年轻人热衷于占星等各类占卜行为的现象也逐渐引人关注。

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等手段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之后国外传入的纸牌、占星等占卜方式逐渐流行,并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这究竟是古老迷信的现代变种,还是年轻人为了缓解压力的自娱自乐?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有困惑的青年是迷恋占卜的主流

2019年,正处于备战考研关键阶段的李太行开始关注到塔罗牌占卜。由于心理压力较大,他想通过占卜的方式给自己信心。

一开始李太行只是在网站上做免费的大众占卜,提出问题后,占卜师会根据问题决定牌阵,通常每次占卜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令他开心的是,每次测出来的结果都是他能考上研究生,对结果感到满意的他开始主动在网络上购买教程学习如何用塔罗牌占卜,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在他看来,占卜更多充当了生活中的安慰剂,“有时候压力大,就想算一下,就算不准,娱乐也不错。”

2019年,小鹏在毕业之际面对两份工作无法抉择时寻求了占卜师的“帮助”。据他说,自己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工作,如果顺利的话可以转正,但同时他还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工作录取通知。他表示,面临抉择时比较困惑,希望能有一个人指点迷津。联系上淘宝的占卜师后,对方让小鹏从1-10之中选出3个数字并给出一番分析。 “‘大师’没有为我作决定,只是分析两个工作的利弊得失。”小鹏说,几经考量后,他辞掉了实习工作去了北京。

打开与占卜相关的讨论组或论坛,便能看到一些青年的种种烦忧:要不要分手?考研、考公能不能上岸?想离职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记者发现,这些青年是迷恋占卜的主流,他们将种种焦虑投射于未可知的 “命数”当中,期望着能找到破局之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算命占卜,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规避。”他表示,人的情感或者生活压力往往来自于生活的不确定性。

需提防占卜热背后的骗局

中国科协曾经发布过《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相信”玄学,有过算命行为的受访者高达40%。

周琭峣是一名塔罗牌占卜师,他和团队在北京开办了塔罗牌的培训课程。据他介绍,为期3天的塔罗牌入门课程,培训费用是5800元,一期报名的学员有十几个。而进阶塔罗师(执业)养成班收费则高达1.48万元,在周琭峣发布的课程宣传中提到“兼职年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在周琭峣的线下店铺内,塔罗牌占卜的价格分为100元1张、200元5张和300元8张3种。周琭峣表示,工作日能有七八名顾客光顾,周末人比较多,能有十几个,店员日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

在周琭峣看来,专业的心理咨询有时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借助塔罗牌的神秘外衣,可以让年轻人卸下防备,坦言困扰自己的疑惑和难题。据他观察,愿意尝试塔罗牌测试的大多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女性一般愿意咨询情感类问题,男性偏向咨询事业和财富。

相比线下塔罗牌占卜店,线上的占卜之风似乎刮得更为火热,逐渐成为新的“财富密码”,吸引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据新华社今年5月报道,一款由北京某公司开发经营的八字算命大师在线咨询平台上,“婚恋情感”栏目“大师”收费在138元至498元不等。“接单”最多的“大师”自2017年入驻以来共接到了3128单。据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近20家占卜命理类产品在2014年至2019年获得融资。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的项目有9个。

记者在天眼查搜索发现,以“风水”“占卜”“塔罗”等为业务的企业有数百家。随后,记者又在手机商店中以“占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几十款App,其中一款名叫“算命八字”的App安装量达1448万次。在这款App中,界面包含命运问答、星座运势、桃花分析等咨询项目,还设有开运商城售卖朱砂手链、本命佛吊坠、吉祥纳福水晶树等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隐藏在这背后的骗局也越来越多。所谓的“大师”抓住前来咨询人的困惑与痛点,利用模棱两可的话术骗取信任,进而骗取钱财。记者发现,最近豆瓣中多个占卜相关的小组已经被封禁,搜索“占卜”“塔罗”等关键词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记者又查询了淘宝、微博等多个平台,发现也存在类似情况。

对此,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表示,根据网络算命的手段和目的,可能引发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加以管制。他还表示,利用算命宣扬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构成治安违法,最高可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1000元罚款;而如果涉嫌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占卜易滋生违法行为

“占卜有些时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在周琭峣看来,大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又找不到方向和症结所在,会借助占卜的形式疏解情绪。同时,他坦言转运、预测未来根本毫无依据可言。

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觉得网络占卜很准呢?周琭峣解释这是运用模糊语言学和心理暗示的办法,来让人觉得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准确地概括了自己的特点和遭遇。周琭峣说,这些说辞也迎合了一些想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寻求捷径的人的心理,“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

“很多时候占卜只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在作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实际情况。”李太行表示,自己私下里也通过购买占卜教程学习了不少占卜的知识,有时也会给自己测算,每次测到不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结果,他就会选择重新占卜。

针对这种心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占卜本身存在“幸存者偏差”,结果准确时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不准时则被人们忽视或找借口搪塞。因此,部分年轻人在占卜过程中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压力纾解。

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会清认为,“网络占卜”就是传统封建迷信披上现代科技外衣,利用现代化技术满足当代青年自我开脱的心理需求。当前,网络占卜已经滋生出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一方面呈现传销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滋生出网络行为,有的经营者通过设置营销人员,为其寻找潜在客户,通过专业话术套取当事人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等,并转达给经营者,经营者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以虚假占卜的方式陈述当事人基本信息,得到当事人信任,再要求当事人以购买“开光符”“转运符”等衍生产品,骗取当事人钱财。

“网络占卜滋生出的违法行为,会对青年群体产生巨大危害。”王会清建议,应尽快采取法律措施,为其划定法律红线,防止网络占卜对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冯浩、李太行、小鹏均为化名)(见习记者 韩荣 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