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八字(阮元是谁)
阮家后人说阮元:被道光皇帝称为“完人”的名臣
阮元是一位清代的名臣,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无论在做官还是治学上都有很大建树,被誉为“一代文宗、三朝阁老、九省疆臣”。让人自豪的是,阮元是仪征人,给扬州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让我们通过一些和阮元相关的收藏品,走近这位历史名人。
阮元故居坐落在市中心的毓贤街上,在它附近有一座小楼,这里是阮元的后人开办的阮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公司既经营和阮元相关的文创产品,也致力于宣传阮元文化。对于先祖,阮氏后人都充满敬意。阮元七代孙、扬州阮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家伟说,阮元文化是他们的家训,他们世世代代都以此为立身之本。阮元八代孙、扬州冶金厂原副总经理阮衍俊说,阮元虽然官做的很大,但是他两袖清风,退休以后回到扬州来也没有多少家产,他把自己的薪水,全花到文化上面去了,供他的门生幕僚写书、做文选。
为官、治学、做人,无论哪个方面,阮元都身先士卒,留给世人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印象。在他86岁去世时,道光皇帝给予他“完人”的称号,对他推崇备至。而清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刘墉,也对阮元颇为赏识。阮家伟说,阮元小时候因为身体比较羸弱,不能习武,只能从文,所以他在仕途上超过了他历代的祖先,刘墉是清朝大书法家,也是他的老师,他非常喜欢阮元,当时送了一个“寿”字给阮元,就是告诉他阮元,要想成大事,必须有好的身体,这便是阮元学寿的典故。阮元领悟了这个寿真正的含义后,在他为人为官为学方面,处处以这个为标本。
在阮家伟的藏品中,有一幅阮元在75岁那年自己写的“寿”字。阮家伟说,阮元当时写这幅字的时候,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他回过头来再想想他的老师刘墉对他年轻时候的一种告诫很有感触,所以这个字不仅展示了阮元作为清朝大书法家的一种很深的笔力,也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阮元八代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阮衍云说,在中国书法史上,阮元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他提倡了北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碑刻书法作品的通称,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但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很长一段时间内,王羲之代表的晋朝书风始终是社会主流。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更是出现了科举考试规定的官方字体——“馆阁体”。阮衍云说,当时书法没有个性了,所有的书法写出来都是千人一面,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阮元首先倡议大家一定要写北碑。扬州市收藏协会书画专委会主任倪刚说,阮元把民间的摩崖、还有一些老百姓创作的东西都融入到书法的阵营中来,用现在的话讲叫百花齐放,推进了中国书法的又一个高峰。
此外,阮元还钟情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不拘一格、博采众长,造就了阮元独特的书法风格。阮衍云说,阮元作品不仅有传统的唐人的书风,更重要的是加入了碑和隶,大大丰富了书法的内涵。他小时候在写字的过程当中,一开始也是从唐楷入手的,到了后来知晓老祖宗阮元这么一个人后,就按照他的风格,尽量把碑与帖结合起来写。
受阮元影响,阮衍云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得了很多荣誉。相隔几百年,阮家的两位书法大师,通过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种美妙的传承。
作为“一代文宗”,阮元流传下来的的著作、字画作品非常多,扬州市收藏协会书画专委会的倪刚老师,也收藏了一幅阮元的书法作品,作品上写着:余在京师,购得此卷于琉璃厂,后因奉旨归竹西,未携行箧中。复而展卷,静坐赏玩,观其用笔,颇得古人神韵,不愧世人所称。笔妙在第一眼,观其卷,得此南兰女史之真笔,审之不讹,是可留于子孙宝之。道光二十三年,岁在癸卯,初冬,顺性老人阮元。
“南兰女史”本名叫恽冰,是清代的一位女画家。她擅长花鸟画创作,作品充满立体感,与另一位女画家马荃合称为“清代女性画坛双绝”。道光二十三年,阮元得了恽冰的一幅画作,随后写下了这段文字。倪刚说,后面清代画家汤雨生也题了一段文字,还有清代学者包世臣和姚远之。包世臣是安徽人,在扬州待了很久,也是个碑学的积极倡导者,他当时和阮元在碑学倡导方面是齐名的,也是个大书法家,所以这个藏品很珍贵。
阮元七代孙、扬州阮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家伟说,祖先的字很随意,他查了一下资料,1843年是《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要割地赔款,祖先阮元在两广做过总督,他当时心理比较复杂,在散心的时候买下了这幅字画并题了字,所以这个字无论是在书法的收藏价值还是历史的积淀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作品。
一幅幅书法作品,反映了阮元不同时期的心境,而后人的详细解读,也丰富了大家对这位“三朝阁老”的认知。阮家后人告诉记者,阮家的子孙遍布全球各地,但无论在哪,大家都把这位先祖当做立身处世的榜样。阮元八代孙、扬州冶金厂原副总经理阮衍俊说,阮元不仅官做的好,学问也做得很好,在教育后代子女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家训篇章,教大家做人的道理。作为后代,要好好地做阮家后人,为政府国家多做一点贡献。阮家伟说,要怀有感恩之心,好好做阮元文化,让阮元文化走出扬州,走向全中国,面向全世界,这就是他作为阮元后人的终极目标。
寥寥数语不能描绘出一个“完人”的一生,阮元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值得进一步解读和挖掘。为阮家的后人们点赞,这种正直、好学的家风,值得代代相传,也值得所有人学习!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嘉楠、朱蒋慧
济南名士多丨阮元:每至此,渺然有江湖之思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济南为官期间,阮元常邀好友于大明湖赏景作诗,调任外地后,仍时常挂念济南的风景名胜。
阮元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于扬州康山,享寿八十六岁。死后谥文达,入祀乡贤祠、浙江名宦祠。道光帝称他"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阮元身历乾嘉文化鼎盛之时,主持文坛风会数十年,被海内外学者奉为泰斗,为一代儒臣、文献大家。他学问渊博,在经史、小学、方志、舆地、金石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一百八十余种,早岁编集金石书画目录为《石渠随笔》《山左金石志》和《两浙金石志》等;任浙江学政时,邀臧庸兄弟、何元锡、陈鳣等学者编《经籍纂诂》一百一十六卷,于嘉庆五年(1800)刊行;翌年刊刻清初以降浙江诗人的作品为《两浙輶轩录》四十卷,翌年又刊《诂经精舍文集》十四卷;丧父守制期间刊《十三经校勘记》,又搜罗《四库全书》未收书一百七十五部,编为《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数年后,他又撰成《畴人传》五十九卷。嘉庆二十一年,阮元又刊刻了宋本《十三经注疏》,创立学海堂期间刊《学海堂丛刻》。阮氏亦重视修志,所修志书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广东通志》《云南通志》和《扬州图经》等。其诗文后被集为《揅经室集》五十七卷(包括《文集》四编二十九卷、《诗集》十二卷、《续集》十一卷和《外集》五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五日,阮元奉旨接替翁方纲出任山东学政。七月十五日,在同乡好友顾子明、堂叔阮鸿的陪同下,阮元离开京师,奔赴山东。八天后,阮元一行到了济南。和前任山东学政翁方纲一样,到济南后不久,阮元即偕顾子明、阮鸿等人离开了济南,出试青州、莱州等府。从青州、莱州等返回后没几天,阮元就又偕友人焦循等人离开了济南,先后入曲阜孔庙观礼、登岱赋诗、至济宁视学。八月初回到济南后,阮元开始酝酿编纂《山左金石志》。自九月二十四日起,阮元再次离开了济南,先后出试兖州、曲阜、济宁、沂州等地,一直到了十二月才返回济南。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阮元又一次离开济南,过青州,出试莱州;二月,经潍县,过高密。三月,按试登州。四月,按试青州、武定。四月二十四日试竣,二十六日开始返回济南城中。
回到济南城中后,阮元几乎"日日在大明湖水木明瑟轩中坐卧,尚饶清趣"(引自阮元《致王引之书》)。是年夏秋间,阮元泛舟过小沧浪亭,并书"水木明瑟"匾于其后轩(见《小沧浪笔谈》卷一)、作五古《小沧浪亭》十八韵,该诗《小沧浪笔谈》卷一中题为《水木明瑟轩即事》,似乎更为确切些。本年夏天,阮元在济南还作有《小沧浪杂诗》八首。本年秋天,阮元在济南还作有《雨后泛舟,登汇波楼》(四首)和《明铁太保祠》等诗。
乾隆六十年正月上旬,阮元在济南接待了来访的友人孙韶(字莲水,清代诗人)自正月二十一日起,阮元先后出试东昌、临清,至二月底返回济南。闰二月初三这天,阮元又招友人焦循等于小沧浪雅集修禊。五月初,阮元邀焦循、马履泰(号秋药,清代书画家、诗人)、徐大榕、颜崇规(字运生,清代书画家、训诂及金石学者)孙韶和江安(字定甫)等友人再次雅集于小沧浪亭,阮元、焦循和马履泰等人皆有诗唱和记事,其中阮元的诗题为《小沧浪亭雅集,和马秋药前辈(履泰)》。八月初,阮元闻孙星衍(字渊如,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将赴山东观察兖沂曹道任,即招朱文藻、桂馥、武亿、颜崇规和马履泰等人雅集于小沧浪,"时湖上花事将残最后得碧莲一枝,四朵并蒂"(引自《小沧浪笔记》卷四),作诗促孙星衍尽快来山东上任。其中阮元所作之诗云:"泲南池馆傍湖开,湖上西风且漫催。万朵荷花五名士,一时齐望使君来。"八月初八,阮元又招马履泰、桂馥、颜崇规(以上三人当时寓泺源书院)、武亿(寓小沧浪亭)、朱文藻(寓四照楼)诸友人游汇波楼、过南丰祠、归集积古斋。第二天,众人"遣骑传笺联句,往返十数次,凡三易仆马"(引自《小沧浪笔记》卷一,下同),最后成联句诗《集积古斋纪事传笺联句》一首。
乾隆六十年八月二十四,朝廷降旨,调阮元为浙江学政。在接到调任之旨后不久,阮元和其在历下的友人孙星衍、余鹏年(字伯扶)、周隽(字曼亭)、陆绳(字直之)、吴文征(字南)、郑光伦(字研斋)、段松苓和郭敏磐(字小华,清代著名书画家、桂馥的弟子)等人多次宴集于小沧浪亭。当时"秋芦作花,湖山清敛(引自《小沧浪笔记》卷四,下同),阮元和诸位友人"相与捧手题襟,怅将别矣"因为不久后孙星衍、周隽将离济赴兖,马履泰、颜崇规将北行,而阮元与朱文藻、何梦华将南下,武亿、余鹏年等人也多有要离开济南者,这使得阮元不禁感叹道:"湖亭风月,属之后来者管领,别绪萦怀,胜游难再。"并嘱郭敏磐作图,诸人仍用前不久寄孙星衍"开"字诗韵题之。九月初三这天,阮元移寓小沧浪亭。九月二十八日,阮元奉旨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月初三,阮元交印离开了济南,在友人何元锡等的陪同下起程赴浙江学政任。
嘉庆三年(1798)春,时任浙江学政的阮元在曾游济南的友人何元锡、陈鸿寿(号曼生,清代书画家)的帮助下撰成《小沧浪笔谈》四卷。其中对济南的"湖山之胜"(引自《小沧浪笔谈·序》)及其在山东学政任上"所历之境""朋辈觞咏"多有述及。比如卷一首条《小沧浪杂诗》前即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小沧浪亭的历史、位置及其当年在亭中所见湖山胜景。另外,该书卷一还收录了阮元当年在济南所作的《小沧浪亭杂诗》四首、《水木明瑟轩即事》和《夏日游大明湖》各一首、《雨后泛舟,登汇波楼》四首,这些诗与其《揅经室四集》中所收各诗在字句上多有差异。
小沧浪记
小沧浪者,历下明湖西北隅别业,即杜子美所言"北渚"也。鱼鸟沈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别业为盐运使阿雨窗林保所筑。雨窗移任天津,方伯江滋伯兰领之。方伯移任云南,余乃领之。与学署相距一湖,少暇即放舟来读书于此,或避暑竟日,或坐月终夜,笔床茶灶,夷犹其间。鹊华在北,惜为城堞所掩;历山在南,苍翠万状,远望梵宇,小如箱箧。或黑云堆墨,骤雨翻盆,万荷竞响,跳珠溅玉,霅然而霁,残霞雌霓,起于坐席。斜日向晚,湖风生凉,皓月转空,疏星落水,鸳鸯㶉鶒,拍拍然不避人也。及其清露湿衣,仰见参昂,城头落月,大如车轮,是天将曙矣。此境罕有人领之者。
小沧浪开碧莲一朵,四面四心,攒簇数百瓣,折归供四照楼下,与友人同赏。余有句云:"一枝折向水晶盘,十二莲心共一攒。尽有花光酬坐客,不妨樽酒合围看。"段赤亭松苓句云:"匝水窥鱼戏",刻画最工。后杭州陈云伯文述补咏之云:"吹堕仙云玉女家,风裳水佩各清华。鱼窥曲沼团团月,人绕方塘面面霞。如此同心宜百子,但看半影已双花。寻常连理应羞比,无数鸳鸯避碧沙。"亦复工丽。
坐小沧浪,可见学署之钟楼,冬时林叶疏脱,始见历下亭。由小沧浪乘舟,经北极阁,西至曾南丰祠,祠边即北水门。明湖汇七十二泉之水,皆从此泻出,经华不注、泺口,入大清河。城上重闉,下临平楚,曰"汇波楼"。鹊、华两山,青翠相竞。余题"鹊华秋色"四字,匾悬楼上,用松雪图名也。南丰祠多水术之趣,秋藤压廊,闲花绕屋,人迹罕有至者。
明湖白莲数十顷,无闲地。种荷者以苇为界,舟行不能见花,为可惜,故余有"会须尽剪青芦叶,顿放花光上客船"之句。
选自《小沧浪笔谈》卷一
题目为编者所拟
图片来源:王琴、陈振、李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