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生八字(2009年11月16日出生的人命运)
瞭望 | 失学辍学影响明显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较易产生不满、孤独、苦闷、冲动等不良心境,需要及时疏导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冲动杀人、撬店抢劫、吸毒洗钱、打架斗殴……一些正值花季的少年却走入歧途,罪错行为令人痛心。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云、桂、黔、闽、陕、苏、京、吉等省区市十余所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专门学校,与多名“罪错少年”面对面谈心,发现漠视法律、隐性辍学、心理障碍等原因促使他们一步步犯下罪错,亟待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王鹏图/本刊
“我没到14岁,是不判刑的”
生于2007年的小欧初一仅上了几天便开始休学,在家待了两年,期间多次偷盗电动自行车等,后来发展到撬盗商铺物品,被派出所多次抓获,屡教不改。
2021年,他被送到华南地区一所专门学校就读时年仅14岁,为该校第五期学生。
“你去偷钱时,知道自己在做违法的事情吗?”
“知道,我还知道我没到14岁,是不判刑的。”
“那你除了知道这条法律,还知道其他法律吗?比如造成财产损失怎么处罚?”
“不知道。”
言谈中可以发现,小欧对于法律的认识片面。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像小欧这样的少年不在少数。一名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坦言,在当前的普法力度下,大部分罪错少年都知道哪些属于违法行为,但却知法犯法。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成年人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专门寻找、拉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参与犯罪活动。
“我跟着几个20多岁的大哥玩,他们今年就突然不带我玩了,而是天天吹什么‘08战神’,2007年出生的我突然不吃香了。”另一名罪错少年小肖在与记者交谈时提到,当地黑社会头目专门找生于2008、2009年,未满16岁的少年参与犯罪。
曹一图/本刊
“初一就不去学校了”
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所专门学校内,记者见到了生于2007年的小蔡。他身高接近一米八,外号“熊二”。
小学没毕业,小蔡就领着一帮“小弟”混社会,一起“拉车门”(私家车内财物)、“跑分”(一种洗钱行为),刚满15岁便“前科累累”。家长将他送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初一就不去学校了,开始混社会。需要钱就去洗车,赚到钱就租个车到外地玩,还去文身店文身。”小蔡一边说着,一边撩起衣袖裤管,给记者展示他全身“龙飞凤舞”的文身。
“不疼吗?”
“疼啊,但很爽。”
“哪来这么多钱文身?”
“我有小弟啊,他们搞到钱后都会上交给我。”
“未成年人能进文身店吗?能租车吗?”
“按理说不行,但总有办法,难不倒我。”
与小蔡在同一所学校接受矫治教育的小肖,也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大哥”。他告诉记者,自己犯罪的动机并非缺钱,而是辍学后空闲时间太多,没人管。
一些未成年人产生厌学、逃学现象,甚至“隐性辍学”——学籍意义上在校,实际却是“名在人不在”,一旦离开学校,就容易发生罪错。
黔南一所专门学校曾针对校内413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这里所有学生都经历过不同时长的越轨生活,均伴有厌学、旷课、夜不归宿、不良交往、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
多名受访基层干警反映,失学辍学对未成年人影响明显。在涉罪未成年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九成以上。他们建议在摸清未成年人失学辍学真实底数前提下,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统计分析与研究,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失学辍学导致青少年失管。
“心里压力好大”
在位于西南部山区的一所专门学校内,刚满14岁的小冉缓缓向记者讲述着案发经过,语气平静。小冉肇事时年仅13岁,当地公安机关无法采取刑事措施,被送至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小小年纪为何杀人?原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小冉一直想要一部手机,却从未被满足。2022年8月,小冉偷走表舅的一部手机和1600元现金。第二天表舅报警,经警察调查确认是小冉偷盗,但金额却对不上——表舅坚称小冉偷了4200元。小冉的父亲为平息事态,只好“认栽”多赔了2600元。
“爸爸腰疼,赚2600块钱很不容易,哥哥训我,连钱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赔了别人,我觉得冤枉,心里好大压力,就想杀了他(表舅)。”叙述事发经过时,小冉眼神时时上瞟,手指不停缠绕,显得局促不安。
据了解,小冉四年级时曾因行为异常到贵阳、重庆的精神科就诊,花掉了家里不少钱,为此他深感自责。这所专门学校的心理教师曾对小冉进行心理测评和行为观察,结果显示小冉确实存在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病根在于心理问题。”这位心理教师说,他曾对103名在校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理量表进行摸底,结果显示:过敏倾向37人,学习焦虑31人,自责倾向27人,身体症状21人,对人焦虑19人,恐怖倾向9人,冲动倾向6人,孤独倾向3人。
《202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同时,住校、父母外出工作等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风险更高。报告还指出,总体上达到四成左右的青少年有时或经常感到缺少伙伴、被冷落或与别人是隔绝的。
多名基层干警、专门学校校长和青少年教育专家认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较易产生不满、孤独、苦闷、冲动等不良心境。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疏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