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24日农历八字(1963年4月24日是什么命)
古巴导弹危机60年之检讨
1962年的10月16日到28日,短短的13天里,人类世界在全面核战争的鬼门关前险险地走了一遭。在这13天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较量、军事博弈过程中爆发了一次足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超级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这次严重军事对峙事件的起因是前苏联为了对抗美国在欧洲部署弹道导弹,从而产生了在美国的后院——古巴部署进攻性核武器的想法,经过双方反复斗法,这场危机最终以前苏联撤除导弹为终结。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美国曾四次产生过动用核弹的念头,但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可以说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边共同徘徊了13天,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13天。
在那场危机的最紧张时刻,1962年10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美军进入三级警备状态,所有的洲际导弹都处于全天候待命状态,183架B-47轰炸机疏散到全国各地,待命随时载弹起飞,66架B-52轰炸机则轮番升空待命,随时准备飞赴前苏联;几天之后美军又进入二级警备状态,8个航母战斗群将古巴团团围住,25万美军陈兵佛罗里达。而当时在加勒比海底也有数量不明的前苏联核动力潜艇待命,潜艇上的核鱼雷、核导弹全部处于临战状态。10月25日,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苏方船只在不携带武装的情况下,强闯美军封锁线,试探美国态度,而当时肯尼迪下达的命令则是一旦有任何船只欲强闯古巴海域就必须击沉,如果美军击沉了前苏联的船只,接下来必然是美苏两国互掷核弹;10月27日,美国向前苏联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24小时内得不到撤除古巴导弹的保证,将在48小时后开战。就在美方的耐心快要消耗干净、肯尼迪已经下令制定在第二天向前苏联舰队发动进攻的计划时,莫斯科电台于10月28日广播了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答复,宣布撤走古巴境内的导弹。
这是60年前美、苏两国之间的一次核。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事件中,前苏联确实昏招颇多。
首先,前苏联对美国的反应预判出现严重失误。赫鲁晓夫之所以冒险做出在古巴部署SS-4中程及SS-5中远程导弹的决定,是因为他误认为一旦导弹被秘密部署完毕,美国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4月猪湾事件中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赫鲁晓夫认为可以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原因之一。所以,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激烈反应确实很出乎苏方意料,而其又没有做好跟美国全面开战的准备。赫鲁晓夫更明白一旦美苏开战,苏军导弹对美国的伤害极为有限,而苏海军又难以越洋攻击美国本土,战争的结果对前苏联并不有利。
前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弹道导弹
前苏联的最大的失误是决策层战略意图不明确,执行战略意图的意志又不坚定。欲在古巴秘密的部署弹道导弹的行动一开始就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莽撞行为,苏方既幻想部署行动不会被美方侦知,又幻想造成即成事实让美方被动接受,却没有设想会受到阻碍。如果前苏联是想拿到一个筹码与美国人谈判令其撤除在欧洲部署的弹道导弹,那就必须是非常可靠的筹码,否则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美国人在发现近在咫尺的古巴导弹基地后马上就派遣舰队将古巴团团包围,于是赫鲁晓夫想象中的筹码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成了美国人手里的“人质”。尤其是前苏联在美国人包围古巴之后,马上就陷入了战略恐慌,他们不敢放手去和美国人硬杠,居然派遣一队无武装的船队再次去试探美国人的反应,结果在美国人的战争讹诈面前更加不敢坚决执行战略意图,只能不得不承认失败。当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中,就不点名地批判了赫鲁晓夫在这一危机中先是“冒险主义”,企图讹诈美国;当美国针锋相对地表现强硬后,又搞“投降主义”,向美国“明智的妥协”。即“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这个社论虽然带有一定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确实一针见血。
前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另一个明显失误就是,在整体实力和美国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没有扬长避短,反而跑到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去搞对抗。美国敢于在古巴导弹问题上态度强硬,是因为当时其硬实力确实强于前苏联,前苏联也十分明白自身的实力缺陷,在美国做出不惜一战的姿态后,终究不敢放手一搏,最终只能放弃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打算。在当时前苏联的核武器或许能够对美国造成威胁,但其常规军力中的远洋舰队与美国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这就导致了其在面对古巴周边庞大的美国舰队时,出现了无兵可派的尴尬境地。而以前苏联当时的远洋投送能力、全球作战能力,也确实没有与美国全面对抗、甚至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本钱。虽然当时它手里有核弹,虽然核武器在发射架上时威慑作用最大,但没到全面开打核战的时候,核武器毕竟只是一个铁疙瘩,而且它的更大作用是威慑。
美国当然也有它的误判。
首先,美国情报界此前一直顽固地认为赫鲁晓夫是不会将导弹部署到古巴的,因为前苏联从来没有将进攻性导弹部署到华沙条约组织之外地方的先例。从军事角度来说,如果苏军的SS–4/5导弹部署在古巴,那么美国的东海岸,包括纽约、华盛顿等都将在其射程范围之内,这会使美国史无前例地面临重大核威胁,自己的心脏地带受到直接威胁的美国肯定会急眼,它绝对不会容忍这种可能打破两国核均衡的行为,更何况前苏联的行动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尊严。所以,美国情报界认定,全世界都明白一旦前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的反应势必会非常强烈,而赫鲁晓夫是绝对不会冒这种风险的。然而,赫鲁晓夫偏偏就干了。
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其次,美国高估了此时前苏联的实力,所以也是见好就收。尽管很多人认为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是完败给了肯尼迪,并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被迫最终妥协,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按照切·格瓦拉的说法“赫鲁晓夫是个懦夫”。事实上,此时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最有声望的年轻总统的肯尼迪也并不打算真的发动一场战争,他只不过是想迫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除导弹基地,他的高明之处是在处理整个危机过程中一直努力不让赫鲁晓夫彻底丢掉面子,不让前苏联人感到其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作出更强烈地反应,以避免危机升级。归根结底,美国人当时还是高估了前苏联的实力,所以亦不敢贸然将事态一再扩大。因此,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赫鲁晓夫当着全世界的面认怂了,但实际上是美苏两国在幕后达成了交易。前苏联是从古巴撤走了所有的导弹、飞机和武器发射井,而美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解除对古巴的封锁,并且承诺不会进攻和入侵古巴,也不会再进行颠覆其的行动,让卡斯特罗这个钉子一直存在于自己眼皮子底下几十年;数个月后,美国又偷偷把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用来打击莫斯科和乌克兰地区的导弹撤了,虽然土耳其的导弹撤除因为该国反对比较曲折,但几经周折,美国人还是于1963年4月24日撤离完毕。
美国也不敢真打核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显示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前苏联换来了隐形好处;前苏联咽下了苦果,同样美国也掉了一块肉。此次事件之后,美国和前苏联签订了限制发展核武器的协议,也建立了美苏热线,便于双方最高层及时联系与沟通,后来在几场代理人战争中,双方就经常电话联系,操纵和看着各自的傀儡在前台打得你死我活。
此次危机中最无助的当然还是古巴。作为一个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小国,古巴彻底沦为两国谈判的筹码,苏美两国从头到尾压根就没去问一下古巴人怎么想;13天内美苏两国首脑密信频繁,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征求过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任何意见。当赫鲁晓夫最终决定拆除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后,古巴先是拒绝撤走前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然后发表声明表示“在帝国主义面前我们决不变节”;卡斯特罗也在办公室大骂赫鲁晓夫是懦夫,宣称他被出卖了,并摔碎了自己的眼镜;而且古巴始终坚持捍卫自己的主权,拒绝任何核查人员踏上他们的国土检查导弹撤除情况。但是,这终究不能阻止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前苏联陆续撤走了全部导弹。因为这些导弹尽管部署在古巴,发射技术却是掌握在前苏联手里,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
正在训练的古巴炮兵部队
最后提一下,此次导弹危机竟然令一个东方大国受益。任何一场战争,亦或说即将发生的战争,其背后更多的是利益的纠葛,在这场古巴导弹危机背后,却让远离战场万里之外的中国受益,估计这是许多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之前,印度依靠着美国和前苏联的双料支持,一直在中印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搞事情,虽然中国一再声明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进行谈判解决边境纠纷,但当时的印度政府自信心爆棚,反而愈加肆无忌惮地升级对中国的挑衅。古巴危机爆发前后,中国果断抓住美苏两国无暇顾及其他地区的窗口期,毫不犹豫地对印发起自卫反击战,一直自视颇高的印军短期内就被打得怀疑人生、甚至一度准备迁都。通过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让印度认识到了自身的实力差距,更打下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由此,不得不膜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远瞩和英明果敢啊!
4万解放军击溃30万印军斩获甚众
痴心火炮的军工“老中医”——记中国兵器集团首席科学家丁树奎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冬季的土默特平原。
一套泛青藏蓝的西服,一张庄重的面孔,一双专注的眼睛。望着坐落在草原兵器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吴运铎纪念馆内的主人公坐像,深鞠一躬。
他,就是中国兵器集团首席科学家丁树奎。
“中国保尔”的接棒人
吴运铎是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功勋卓著的人民功臣,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工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在包头市北方兵器城吴运铎纪念馆内,就陈列着吴运铎的光辉事迹——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自幼便对机械和大型设备十分着迷。因家贫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在革命队伍中他边实践边学习,成功地制造出我军第一批新步枪,之后又研制出枪榴弹,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枪榴弹之父”。
在研制武器的过程中,吴运铎不顾危险,三次受重伤,最终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条腿和一只手残疾,身上留有几十处弹片没取出。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毅然决然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拖着残疾身体来到内蒙古包头市支援三线城市建设,任447厂(后改为二机厂,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厂长、首任总工程师,并与高炮结下不解之缘,主持研发了新中国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
1963年4月出生在嫩江边上黑龙江省讷河市的丁树奎,从小痴迷于机械和兵器,时常翘课偷偷去家附近的工厂,对着厂里的庞然大物发呆。这让他觉得自己和偶像吴云铎很像。
和那时候大多数小伙伴一样——丁树奎最早也是从课本上了解吴云铎的,并被他的人生经历和英雄事迹所感动,事事以他为榜样,最终在1979年高考时毅然选择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坦克车辆系坦克车辆专业。
1983年毕业后,丁树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27厂工作,历任厂设计所见习、助工、高工、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2011年调离127厂,任哈一机集团总经理;2012年调入中国兵器集团北方工业公司任集团科技带头人,2017年任中国兵器集团首席科学家。
1982年,我国引进当时最先进的155毫米口径火炮技术,开启了高端155火炮的研制工作,总师单位正是127厂。丁树奎作为厂里优秀新人加入到这一重大项目中。从那时起,他参与了155口径几乎所有型号火炮的研发攻关,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内和外贸履带式155,外贸车载式155火炮系统研制。
从业近40年,丁树奎的研究领域除大口径火炮系统外,还覆盖内外弹道学、弹丸和发射药等。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项二项,省部级数十项,获得授权专利数十项。
丁树奎还多次带队赴海外组织实弹射击试验,从干旱的沙漠到湿热的沿海,从富有的中东到贫穷的北非,脚步遍布亚非。他多次利用自身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化解现场危机,强有力地支撑了军贸营销,树立了中国兵器的国际声望。
与老一辈军工人吴运铎相比,丁树奎这一代可以说是中工的接棒人。丁树奎说:“同为军工人,吴运铎一直是我的榜样,而他‘把一切交给党’的崇高信念,也是我把一生献给军工的不懈追求!”
瞄准世界名炮的中国火炮专家
从130毫米到155毫米口径,从加榴炮到火箭炮,丁树奎手中摆弄过的火炮不下10种,是我国知名的火炮专家。
在他主持研发的这些火炮中,最让他钟爱的便是4吨级超轻型155毫米加榴炮AH4,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款由中国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火炮打造成世界名炮。
国际上此类型火炮最早由美国BAE公司研发,1997年命名为M777,是全球首款4吨级超轻型155毫米加榴炮,全炮几乎全部采用钛合金打造,是世界上最轻的大口径火炮,但价格昂贵。2005年前后,美军大批量装备M777,并向全球大肆宣传这种“会飞的巨炮”,大口径火炮高机动作战的革命性理念开始被世界接受。
早在2000年,国内一些研究所和高校分别依托127厂开展轻型155毫米加榴炮预研工作,但受当时国内工艺和设计原理认识不足的制约,预研项目结题后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时,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敏锐判断出这款加榴炮将是未来军贸的重要方向,当即采取“技术引领推动市场”的研发策略,毅然决定研发一门AH4样炮,提早布局轻型炮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AH4研发初期对标M777,但在方案设计上,项目总师丁树奎并没有采取常见的“照猫画虎”式的仿研策略,而是在借鉴M777优点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基础工业能力现状,结合高端市场用户特点和国内预研经验,制定了“重量接近、火力相同、成本降低、自动化程度全面超越”的核心研发理念,在火炮结构设计上大胆创新,材料选用上除核心部件取材钛合金外,大量引入高强度铝合金,极大地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和整炮成本。
2013年AH4完成外贸设计定型审查,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4吨级轻型155毫米加榴炮的国家。此后,AH4开始逐步被海外客户所熟知。
2015年,中东某国希望购买可由直升机快速调运的轻型155毫米加榴炮。在此背景下,北方工业公司同该国接洽,针对该国用户需求开展商务谈判。同时期接触该国的还有BAE和大名鼎鼎的M777。
经过多轮紧张的商务谈判,AH4获得与M777同台竞技的机会。实弹射击与多项演示试验后,AH4凭借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射击精度、支撑体系, 最终击败M777,获得了该国首个轻型155毫米加榴炮订单。这表明我贸产品具备了竞争世界一流装备的实力。
不知疲倦的军工“老中医”
熟悉丁树奎的人对他都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丁树奎身上的“接地气”。
20岁大学毕业进厂工作,身为技术人员,历任十数型装备的总设计师,直至今日依然会深入车间,和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师傅们摸爬滚打在一起。
丁树奎独有的亲和力使得上至工厂领导,下至工人师傅都十分愿意和他分享关于装备的使用、维护等心得。这也让丁树奎往往可以超越设计人员的技术角度,更多面更立体的了解装备的各项不足,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火炮“望闻问切”经验,他也因此获得了军工“老中医”的称号。
155毫米火炮产品在多年国内外交付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紧急且棘手问题,很多情况下来不及做详细分析与复杂计算,来不及组织详细讨论,现场问题必须立刻提出解决方案。
有一次,向海外交付的火炮试验产品遇到了炮闩开闩不畅问题,现场专家组判断为炮闩间隙进沙造成运动部件卡滞,遂现场开展清洗间隙的工作。
时间不知不觉已至深夜,距离故障出现已经过去将近10个小时,故障丝毫不见缓解趋势。如果不能在清晨前完成故障排除继续当日的试验,将严重影响产品交付进度,并对正在洽谈中的增订工作带来严重恶劣影响。
面对这一局面,现场专家组组长毫不迟疑地拨通了丁树奎的视频通话。
此时已是凌晨3点了,想不到丁树奎一直在关注现场的动向,他在反复观看了视频并听完现场汇报后,判断问题并不出在炮闩上,怀疑该现象由液压系统压力过高所致。
现场立即检测,果然气压比平常高出许多,开阀放气后,开闩动作恢复正常。现场人员无不赞叹丁树奎“妙手回春”。殊不知这“妙手”背后,其实是他数十年积累的对于火炮武器大量且深刻的系统性思维、丰富的实战实弹试验经验和灵感。
正是凭借着这种思维、验和灵感,丁树奎先后解决了炮口制退器寿命、金属闭气系统寿命攻关、火炮密集度和发射速度攻关等诸多火炮领域难题,使国内新型155火炮和外贸155火炮炮口制退器寿命提高多倍,外贸多型155金属闭气环系统寿命提高数十倍;新型外贸轮式155射速实现8发/分钟,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
而今,丁树奎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内155毫米火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身管寿命。2017年,北方工业公司针对身管寿命问题立项,由丁树奎担任项目总师。
不同于传统专注于身管强化的技术方案,丁树奎率先提出弹炮药耦合、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案,并为加速攻关废寝忘食。
一次,丁树奎主持完试验乘机返京时已到了深夜,机舱内一片寂静,夜间长时间飞行让大部分乘客昏昏欲睡,可他闭着眼睛却没有丝毫困意。
对丁树奎来说,这难得的不受打扰的几小时,正是深入思考的好时机。他努力回忆着试验中的细节,发现先前仿佛块块拼图的记忆,此刻开始神奇的拼合成一幅可行方案,在脑海中慢慢清晰起来。他连忙从前座靠背取出清洁袋,在上边勾勒起方案的要点以及关键结构。
如今,这项由丁树奎担任总师的身管寿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但他还在不停的攻关。除了睡觉,他几乎从没停止思考。丁树奎说:“这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项目,我要抓紧一切时间,为我国火炮事业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康养好时节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导语:
新康养研究最大的价值是关心和共情世界人类生活与生存的过去、现在、未来。
因此,新康养研究特开启“新康养好时节”专栏,向大家介绍本周范围内,全球度过的新康养节日。以期通过本专栏向全球展示世界之美、新康养之美,呈现世界各地优秀新康养文化的非凡魅力。
中国航天日(4月24日)4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4天(闰年第1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1天。被列为中国航天日,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2023年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4月24日)196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在印尼茂物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把4月24日,即第一次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开幕日定名为"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1963年4月24日至30日,中国,日本,埃及等47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工作者在雅加达举行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会议提出了"为建立他们自己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和各自政府之间的最密切的合作以及加强他们的团结,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义和帝国主义"而斗争的宗旨。
该会有会员组织53个,书记处原设在雅加达,1966年1月迁到北京。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月25日)计划免疫宣传日就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并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目的:促进各界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意义:确定“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开展有关活动将有助于突出知识产权在所有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并提高公众对人类在这一领域努力的认识和理解。
2023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为每年的4月3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实而设定的,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让“马路杀手”销声匿迹。
交通安全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
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必须严管重罚才能遏制当前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这不仅是交通管理实践,同时也被世界发达国家交通管理实践所证实。客运车超员、机动车超速、货车载人、酒后开车、疲劳驾驶,等驾驶车辆的状况,都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使每个出行者都成了潜在的被害人,随时都可能遇害,是不特定的,不管是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