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八字算斤两算命(八字称斤两算命表)

行尸走肉 2023-11-01 21:42:45 网络

【文明精粹】不易了解,值得了解——破译湘西的神秘

1938年,沈从文在散文《湘西》中说起湘西的神秘时,写下了“不易了解,值得了解”八个字。长期以来,人们对湘西的接受成为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不断走近,却不曾真正走进。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代,湘西几乎被人们一厢情愿地想象为社会的乌托邦与人性的边城,除了能够缓解一时的焦虑与莫名的渴欲之外,依然并未真正认识湘西的神秘,只留下沈从文的文字陪伴我们:“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那个溪水依然、青山苍翠、充满诗意的湘西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因为没有找到答案,沈从文“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 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沈从文文集》第九卷第254页(上图左)

这里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领画出了。你实在应来这小河里看看,你看过一次,所得的也许比我还多,就因为你梦里也不会想到的光景,一到这船上,便无不朗然入目了。——《沈从文别集》(湘行集)第11页(上图右)

■ 在这条河里在这种小船上作乘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人,应当是那疯疯癫癫的楚逐臣屈原。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他就说道:“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若果他那文章还值得称引,我们尚可以就“沅有芷兮澧有兰”与“乘批上沅”这些话,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沈从文文集》第九卷第239页(上图左)

历史的情感那么浓郁,而现实生活又那么蒙昧苦涩,四五千年灾难的延续总该有个尽头啊!——黄永玉《屈原、湘西和旅游》(上图右)

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沈从文文集》第九卷第278页(上图)

■ 女人帮助这些无家水上人,把一切劳苦一切期望从这些人心上取去,放进的是类乎烟酒的兴奋与痴醉。在每一个妇人身上,一群水手这样那样作着顶切实的梦,预备将这一月储蓄的铜钱和精力,全部倾倒到这妇人身上,他们却从不曾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沈从文文集》第二卷第99页(上图左)

■ 船上人,她们把这件事也像其余地方一样称呼,这叫做“生意”。她们都是做生意而来的。在名分上,那名称与别的工作同样,既不与道德相冲突,也并不违反健康。她们从乡下来,从那些种田挖园的人家,离了乡村,离了石磨同小牛,离了那年青而强健的丈夫,跟随到一个熟人,就来到这船上做生意了。——《沈从文文集》第四卷第2页(上图右

)。

■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沈从文文集》第九卷第249页(上图)

■ 大方加上不怕死的胆识,身后头就免不了跟着几千上万的心服口服的仰慕者;阵势以致就耍开了。见怪不怪,朱雀城这类黑黑瘦瘦、小小,精干如鹰隼的矮个子,在湘军头领中几乎出尽风头。——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图左)

其实几十年前,湘西是个土匪窝,一个新式土皇帝盘踞在他的首府凤凰。谁来打谁,倒有过几十年的小康局面。他拥有自己的枪炮工厂、军用皮革工厂、军事学校、几个师团的部队。住在全城最高的山上。——黄永玉《屈原、湘西和旅游》

(上图右)

■ 早晨,在稔熟的草丛里,我发现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我已经太久地离开那座连空气也是绿色的、滋润的“棘园”,那一块开满小黄花和小紫花,飞舞着野蜂和粉蝶的王国,离开那厮守过多少晴天和雨天的小窗。我迈着小小的十二岁男人的脚步,在一个轻率的早晨,离开那永远宠爱着我的微笑着的故里……——黄永玉《老婆啊,不要哭》(上图左)

流落他乡的老头啊!——黄永玉《往日,故乡的情话》(上图右)

■ 没有战争的时候才讲道理;脑壳砍过才讲人道;讲是讲,行动跟着哲学跑;行动起来,哲学要不听话,也便一刀砍了!——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图左)

东门外五里接官亭、凉水井,靠河边的吊脚楼过路饭铺对面,长满虎耳草、翠藓和芷草的井边周围岩石,千百年为人的屁股、草鞋磨得光溜溜,是个过路人坐卧两宜,喝凉水歇脚的好地方。古人说:“有井水处必有柳词”,地方该在汴梁,认识柳永的人也不多。要是讲:“有井水处必有新闻”,那本地人人都明白了。——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图右)

人们知道水车、碾盘、磨盘、纺车之类的圆东西之外,没见过自行车和汽车。——黄永玉《屈原、湘西和旅游》(上图)

■ 这个人(沈从文)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上图左1)。这些花样虽完成于十九世纪,却和二千多年前楚文化中反映到彩绘漆器上和青铜镜子的主题图案一脉相通。同样有青春生命的希望和欢乐情感在飞跃,在旋舞,并且充满一种明确而强烈的韵律节奏感。——《沈从文文集》第十卷第225页(上图左2)

还有些木钩子——从梁上用葛藤捆好捶下的粗大木钩子,都上了年纪,已不露木纹,色全黑,已经分不出是茶树是柚子木了(这些钩子是专为冬天挂腊肉同干野猪肉山羊肉一类东西的,到如今,却只用来挂辣子篮了)。——《沈从文文集》第二卷第145页(上图右)

城下是一条长河,每天有无数妇人从城中背了竹笼出城洗衣,各蹲在河岸边,扬起木杵捣衣。或高卷裤管,露出个白白的腿肚子,站在流水中冲洗棉纱。河上游一点有一列过河的跳石,横亘河中,同条蜈蚣一样。——《沈从文文集》第六卷第255页(上图)

■ 河上游,绕几道弯就是苍翠之极的峡谷,两边的竹林和古树盖满了山岩,太阳要在一定时候才照得到某块地方。黄鹂和画眉在里头唱歌,高高的岩石上懒洋洋地躺着等太阳的豹子。大清早,太阳隔着浓雾照得满河通亮……——黄永玉《蜜泪》(上图左)

像姑爷一样有年节艺术脾气的不少。扎风筝的喉哑子;做过年搅大场合玩意,扎狮子、龙灯,各款鲤鱼灯、虾子灯、云灯蚌壳精,旱船;七月间扎两丈多高的鬼王、讨嫁娘花轿、死人的金童、玉女、望乡台;时新的还有汽车、飞机、电话、留声机,两位大脚色“老教”、刘凤舞,这些人到要紧时刻都惹不起。——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图右)

■ 贴黄榜,升桅,燃天蜡,施食,以至于在行香时各家把所有宝物用托盘托出,满城走,像开展览会(行香中少不了观音一座),据说因此一来本地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沈从文别集》(柏子集)第193页(上图左)

“叶子粑粑来!……”卖叶子粑粑的老太婆姓刘,住在沙湾。我长大了,她还卖着哩!我老了,没再听见她的声音了。她有孩子吗?——黄永玉《往日,故乡的情话》(上图右1)。

这道清水河从上头峡谷出来。周围绿的小山、蓝的大山,早晨的太阳、夜间的月亮,远处挂满房屋的三拱“虹桥”,巍峨的四座城楼子;人们来来去去,穿出穿进,靠这些养人的山川形胜长大、长精神、长脾气、长辨别力量……——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上图右2)。

■ 即或我们一句原词听不懂,又缺少机会眼见那个祭祀庄严热烈场面,彼此生命间却仿佛为一种共通的庄严中微笑带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润。让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二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到湘西来所听到的那些歌声。——《沈从文文集》第十卷第224页(上图左)

1937年以前的凤凰人,自由、放荡,将幻想和生活上最现实的部分糅合,真假一半,巧妙地安排自己应存在的位置。打发日子有如时时刻刻过年玩花灯,365天中,天天都有新鲜节目,像是只有我们凤凰人才最爱这世界似的啊!——黄永玉《火里凤凰》(上图右)

■ ……“我不相信”。“你哪能相信?你们年轻人什么都不相信,也就是什么都不明白。‘清明要晴,谷雨要雨’,我说你就不信。‘雷公不打吃饭人’,我说你又不信。……”老娘恰同中国一般老辈人相似,记忆中充满了格言和警句,一部分生活也就受这种字句所熏陶所支配。——《沈从文文集》第七卷第20页(上图左)

用眼睛来选择爱情是很危险的。眼睛看女人是一首有韵的诗,其实则用手来谈这诗时才知道女人是散文,是仿佛来不及校对而排印的散文,其中还有错字,虽然错字多是夹在顶精彩的一句中。——《沈从文文集》第二卷第107页(上图右)

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亚,就形成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沈从文别集·凤凰集》第202页(上图)

一排到金凤八字,必说金凤八字怪,斤两重,不是“夫人”就是“犯人”,克了娘不算过关,后来事情多。金凤听来只是抿着嘴笑。——《沈从文文集》第六九卷第351页(上图)

■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文集》第六卷第163页(上图)

摘自《文明》杂志2013年5期

本文撰文/向成国 摄影/卓雅 支持/中国摄影报 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d/file/gt/2023-06/5ymyzynsnxu.ht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