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印(土印怎么去除)

旧事重提 2023-08-12 03:04:14 网络

土印韩为何都要“山寨”F-22?实力有限,歼20的技术真模仿不来

《军武次位面》作者:路芷

韩国早在月初的时候就对KF21战斗机进行了首次地面测试,而且表示将在8月前完成首飞任务。而在7月19日,韩国还真的完成了自己的诺言,KF21战斗机完成了近一个小时的首飞任务。尽管首飞成功意味着这架战斗机仅仅是迈开了第1步而已,但有成功的首飞就意味着后面的计划也有了按部就班的可能。那么看过KF21照片的朋友肯定都会说,这架战斗机为什么和美国的F22以及F35如此相似。再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近日闹得比较热闹的土耳其TFX战斗机以及印度的AMCA战斗机都和F22战斗机类似,甚至是我国的歼35战斗机也和F22大体相当。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图片来源:网络

F22战斗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相当传统和保守的首架第5代战斗机,原型机YF22首飞于1997年,量产机于2005年正式服役。根据F22的研制历程,可以发现它的整体技术架构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而雷达航电系统则是本世纪初期的水平。因此可以判定它的整体技术层次,也就是本世纪初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已经有20年的时间差距。也正因为此,F22战斗机并没有应用先进而且性能非常不错的DSI进气道,使用的还是略显老旧的加莱特进气道。同时F22的座舱也和早期的4代半战斗机区别不大,不像现在的F35以及我国的歼20等战斗机拥有非常先进的座舱人机界面。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也正因为F22战斗机的技术层次不是最新的,反而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他易于模仿和参考。F22战斗机的整体气动布局可以看作是F15战斗机的完善版本,两者的整体布局相似度较高。美国的主力战斗机一直都比较喜欢常规布局,虽然美国在研制战斗机的历程当中测试过多种多样的怪异气动布局,比如前置鸭翼和前掠翼的布局。但在主力的战斗机上,美国都使用传统布局,尤其是60年代之后。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有人肯定会说,我国的歼20使用鸭翼是因为发动机性能不够出色而采取的亡羊补牢措施。但事实上我国之所以在歼20身上使用鸭翼,是因为我国已经在歼10身上成功试验了鸭翼布局,而且歼10的前身歼9也是鸭翼布局。等于说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研究鸭翼布局战斗机,而且也没有放弃常规布局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因此最终出现了成飞研制鸭翼战斗机,而沈飞研制常规战斗区的两脚并走发展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

歼20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鸭翼战斗机,它使用了前置鸭翼外加边条翼的多涡系升力体布局,加上我国引以为傲的隐身设计和DSI进气道,歼20的整体气动布局其实是现役战斗机当中最为优秀的,而且没有之一。直接了断的结论就是歼20这种鸭翼布局的战斗机在气动布局上是要优于F22这样的传统布局战斗机。而美国在研制第6代战斗机的时候,也测试了鸭翼布局的方案,再加上欧洲的台风,阵风以及鹰狮战斗机都使用了鸭翼战斗机,可以说从4代半战斗机开始,鸭翼已经和常规布局平分天下。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既然鸭翼布局战斗机这么好,为什么印度韩国以及土耳其之流要选择我们口中说到的不够优秀的 F22战斗机进行参考呢。大概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是这些国家都没有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的能力,因此纷纷找了外部的合作伙伴。第二,歼20这种优秀的气动布局他们是模仿不来的。韩国合作的对象是F22战斗机的母公司洛克希德马丁,但很明显可以看到KF21战斗机也仅仅是基本布局和F22类似,实际的机体结构不相同,毕竟这架所谓的先进战斗机居然连内部弹舱都没有。土耳其的TFX战斗机合作对象是英国的BAE系统,原型机阶段打算使用美国的F110发动机,而量产版本将有可能使用改进版的EJ200发动机。

至于印度,目前没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其AMCA战斗机的研制进度是这几个当中最慢的。不过考虑到印度已经有LCA战斗机,印度想要建造一种类似于 KF21的隐身外形战斗机并且飞起来其实也不算太难,难的在于完成全部的研制和试验工作并且批量服役。

▲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在研制歼20的时候动用了大量的风洞进行试验,同时也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完善气动布局设计,这样的研制流程是上述这几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所以他们或许知道鸭翼战斗机的优势,但是并没有能力去模仿。相比之下,常规布局的F22战斗机技术难度更低,而且还有外部的公司进行合作。至于我国的歼35战斗机也和F22有一些类似,更多的原因是沈飞一直在研制常规布局的战斗机,而常规布局战斗机的隐身方案其实都和F22比较类似,甚至包括苏57,这也算是一种趋同设计。况且有美国的F22甚至F35战斗机在先,对于沈飞来说也有后发优势,那么相应的参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图片来源:网络

总之这些和F22战斗机比较类似的所谓先进战斗机当中,也只有歼35一直有着比较神秘的面纱。而剩下的要么是半隐身战斗机,要么还是模型,最差的甚至还是图纸状态,显然无法和真正的F22甚至F35相提并论。但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几个国家敢动心思研制第5代战斗机并且付诸行动,其实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看的就是能否完成全部的试飞和验证流程,装备部队。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另一种LCA项目,成为世界的笑柄。

▲图片来源:网络

《活板》知识点及对阅读

1.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刻字 ),所用的原料是( 胶泥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令坚 )

3.活板排版六个步骤:答:设置铁板→ 纸灰冒之 → 板上置铁范 → 密布字印 → 持就火炀之 →按平版面

4.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

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

5.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用原文回答。

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6.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答: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7.用文中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8.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补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9.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答: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详细介绍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10.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

11.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答:优点是: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 步骤:设置铁板→ 纸灰冒之 → 板上置铁范 → 密布字印 → 持就火炀之 →按平版面。

13.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在介绍活板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

14.主题:课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

15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比较阅读:

一、《指南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注释:(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5)独茧缕:单根的蚕丝。(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7)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8)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1.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

答: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

2.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答:(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理有疏密 莫可原其理 置之不理 B. 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功成名就

C. 以草火烧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身作则 D. 字平如砥 砥砺奋进 中流砥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翻译:

⑵运转尤速 翻译:

5.简述 “活版印刷”与“指南针”的“活”分别体现在哪里?

二、《梦溪笔谈·石油》: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①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②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注释:①甃:井壁。文中用作动词,围拦。②然,同“燃”。

翻译:鄜州、延州的区域内有石油。过去说“高奴县出脂水” , 就是说的这种东西。石油产于水边,与沙石和泉水混杂在一 起,缓缓地流出。当地人用野鸡的尾毛做的刷子沾起它,把 它收入瓦罐中。石油的样子很像纯漆,燃烧起来如同麻杆一 样,但是它的烟很浓,怅幕沾到它 都变成黑色的。我猜测 它的烟可以利用,试着扫下它的尘,用来做成墨,又黑又亮 如同黑漆似的,用松木烟灰的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就大量地 制作,那标有“延川石液”的墨就是它。这种东西以后必然 会广为世人采用,从我这里就开始使用它了。 因为石油极多,无穷无尽地从地下冒出,不像松木用完的时 候。现在齐鲁间的松林已被伐尽了,渐渐蔓到太行、京西、 江南一带,以前长满松树的山大半都已光秃秃的了。用烟尘 制墨的人大概还不知道石油的烟尘可以利用吧。煤烟也很 大,能染黑人的衣服。我随意地作了一首《延州诗》说:“二 郎山下大雪纷纷,迅速地搭起帐篷学塞人。熏黑了白衣冬天 还未尽,石油的烟啊多得像洛阳的灰尘。 ”

1.本段说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答:照明、制墨。

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哪些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答:他认为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无尽,比用松木要优越。他的观点有正确的地方,用石油可以少采伐林木,可以保护环境;也有偏颇的地方,石油作为资源也是有限的,不会取之不竭。

一、【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乙】(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B.若止印三二本 若无兴德之言

C.则第二板已具 问所从来,具答之

D.每一字皆有数印 扶苏以数谏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甲】【乙】两文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由唐代的 ① 到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印刷,再到元代王桢记载的____②_____,明代陆深记载的铅活字印刷。到了清代,金简奉旨勘印《四库全书》,要“变通以新意”。可见,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_____③______精神。

二、(甲)《活板》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

【注释】 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a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 (2)持就火炀之 ( )

(3)则第二板已具( ) (4)长其尾而锐其剽 ( )

(5)以成文章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6.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

上。

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7、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三、【甲】(选自《活板》)

 【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半日方散 ( ) (5)必顶礼赞叹而去(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0.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特点的。

11.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答案:

1.答案:B

2.答案: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1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雕版印刷(板印书籍) ②木活字印刷 ③创新(探索)(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1活字印刷的方法,是从毕昇开始的。然而泥活字既不精细齐整,又容易破碎。松脂之类的东西也繁琐累赘,需要大费周折,所以王桢在《农书》中所记载的活字印刷之法,用木活字代替了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贮存字印的盘子,设置了转轮,比较快捷,但(木活字印刷)也不够周详完备。到了陆深《金台纪闻》所记载的铅活字,(字印)质地柔软容易损伤,更是耗费时间损害功效。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4. (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使针尖变得锐利 (5)花纹

5.(1)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2)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很大,但制作成功后却很小。

6.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7. D

2针,出产于山里,放置在屋子中。刚开始制作时很大,而制成后很小。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头部锐利而尾巴绵长。(针)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要打洞而行。它一往一来地活动,尾上打结就开始做事。尾巴打结工作就开始,尾巴再打结工作就停止。既能够缝衣服外层,又能够补缀衣里;既能够合拢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反复来回很匆忙。它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下能够遮盖百性,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把簪子当父亲,把管子当母亲。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它时,它就隐藏。

8.4)才(5)离开9.(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2)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10.每字为一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字活;“密布字印”,排版活;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做法活;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活11C

3中国的古董永乐年间的陶瓷器,是报恩塔。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人力物力,开国的功勋号令,和足以吞下此塔的胆识智慧是不足以建成它的。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有数十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半分,面目不差分毫,须发眉毛飘忽,隼头和桙眼十分合适,简直像是用鬼神之力建造的。

听说烧制成功时有三座,其中一座成功,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它们。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就立刻报告工部,重新制作一块砖补上,就像塔自动生长出来的一样.每夜必定会在塔忠点上灯,一年能消耗若干斛油。天气清朗,云雾缭绕,飘飘然然,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像是被香火环绕,整整半日才散去。永乐年间,有蛮夷之国数百个,皆是语言不通。但他们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回国大力称赞,说这是四洲之内绝无仅有的。

12、C

13.(1分)(1)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立刻把它刻出来。 (1分)(2)运转的速度特别快。

14.(1分)“活字”的“活”体现在制作字模活(排版活、拆版活、贮存字模活,有一点就可) (1分)“指南针”的“活”体现在转动灵活。

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