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巳含有哪些(八字中有巳)

心软是病 2023-12-12 07:12:47 网友分享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生辰八字都是啥,古人如何用天干地支来表述具体日期的

无论是在古装电视剧中,还是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生辰八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确定姻缘、占卜吉凶时,都要用到生辰八字,绝大部分人都大概明白生辰八字,就是古人表述出生日期的方式,但生辰八字究竟是哪八字,分别对应怎样的时间,却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

一、生辰八字

所谓生辰八字,其实就是用天干地支表述年、月、日、时的方式。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式,在中国已经有很悠远的历史,据资料考证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世本·作篇》记载:“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考古发现最早记载的天干地支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这证明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法在商朝时已经非常完善。

甲骨文中的天干地支

生辰八字,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字,使用天干地支中的每两个字表达年、月、日、时。

例如:2022年7月14日22时,即为:壬寅年丁未月戊辰日癸亥时,去掉年月日就是“壬寅丁未戊辰癸亥”八字,也称之为“四柱。”

二、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历法,即是使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组合表达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两两组合,一轮为六十个,俗称为“一甲子”。

天干地支组合

我们常说的年逾花甲,其中的花甲就是指天干地支的一个循环即为六十年。

三、天干地支对于年的表述

在古代,纪年的方式除了使用统治者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外,天干地支是最精确的表述。在表述重大事件时通常也使用干支表述,如:壬寅宫变、辛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

在采用公历纪年之后,为了方便理解,也探索出了一套公历纪年与天干地支换算的公式。

简单地说就是确定公元1年的干支即辛酉,60年一循环,用公历年份除以60,余数为几对照表格就能找到对应年份的干支了。

年份对照表

例如:1990年=1990/60=33余10,10对应上表即为庚午;

2022年=2022/60=33余42,42对应上表即为壬寅。

计算公元前时略有不同,公元前是用负数进行计算,因为没有公元0年的,所以最后结果要加1.

如:公元前145年=-145/60=2余-25,表示为从后往前数,加上60换算为正,-25+60+1=36,对照上表,即为丙申。

值得注意的是,干支纪年并不是以农历春节为分界,而是以立春为界,立春之前皆为上一年的干支,立春之后为下一年的干支。

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立春之前出生,虽然农历已经过了春节,但你的八字仍然是上年的,过了立春之后才是下一年的。

四、天干地支对月份的表述

月份共有12个月份,对应地支刚好也是12,月份的地支是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年份,改变天干即可,因为每年12个月,每五年月份的干支就重复一次,算下来10天干,共有五组年份与月份对照。

月份对照表

例如:2022年7月14日,2022年为壬寅年,天干为壬,对应第四列,7月应该为戊申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干支表述时间的方法,对应的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两个节气为1个月,即为:立春—雨水—惊蛰,为正月;惊蛰—春分—清明为二月,依此类推。

7月14日为小暑和大暑之间,应该为六月,对应上表即为乙未月。

五、天干地支对于日的表述

天干地支对于日的表述,即日柱的计算方法是最为复杂的,同时也是应用最多的,古代在记录时间时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在查阅古文典籍时经常会遇到,五月壬寅、十月丁巳、十一月癸丑等表述,不懂得换算的话,经常会看的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搞不懂前一个时间跟后一个时间究竟隔了多少天。

日柱的干支表述也是以10天干与12地支组合形成,以60天为一轮进行有序的循环,为与公历进行换算,许多专家也探索了很多方法,有借助日柱推算表格来计算,也有不借助表格的推送方式。

如:张云鹤日柱公式

=5×年-60×【年/12】+【年/4】-【年/100】+【年/400】+30×月-59×【月/2】+【月/9】-【月/10】+【月/11】-【月/12】+【2/月】+日+38+R

R为调节数:计算1月份且闰年时,R=-1;计算2月份且平年时R=1。其他情况下R=0。

【】中的计算取整数。计算出结果后除以60,得出余数,即为从甲子往后数第几个,如果得出数为0,即为60癸亥。

如:2022年7月14日。

=5×2022-【2022/12】+【2022/4】-【2022/100】+【2022/400】+30×7-59×【7/2】+【7/9】-【7/10】+【7/11】-【7/12】+【2/7】+14+38+0

=10110-60+168+505-20+5+210-59×3+0+0+0+0+0+14+38+0

=605

605除以60,余5,即为天干地支的第五个戊辰日。

六、天干地支对于时的表述

古人将一天24个小时,分成了12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与地支的数量,刚好也能对应,与月份的计算方式类似,时辰的地支时不变的,仅天干进行改变,每5天循环一次,共分5组,如下表。

时辰对照表

即每日的干支中,天干有第一行中的哪一个,就对应上表的时间。

如:2022年7月15日子时,2022年7月15日为壬寅年丁未月己巳日,己巳日包含天干己,子时即为甲子时。

以上为天干地支对时间的表述,也是生辰八字的具体含义。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易经应用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这是我学习易经基础系列文章的第三篇。

常人提到《易经》,通常会想到算命、占卜。占卜是《易经》里的重要内容,自从有文明以来,每个文化里都出现过不同的占卜方法。《易经》里用蓍草占卜解卦,在西方有占星师通过星座预测端倪,在印度的佛陀时代同样盛行占卜术。

在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想知道未来,要靠算命来预测。不管是奇门遁甲,还是八字命理学,易经的应用,除了八卦系统外,还需要结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的组合来应用。我们读《易经》,是看不出八卦与阴阳五行、干支、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但是这又是支撑《易经》在数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体系,要想灵活运用,只学八卦是不行的。

下面讲讲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的基础知识。虽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太简单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务必背熟,基础打牢了,才能应用,这些简单的知识都是以后应用所不可或缺的。

阴阳五行

说到五行,我们会脱口而出“阴阳五行”。古人说,“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由此可见,阴阳之气产生五行。

五行,我小时候的记忆顺序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相生相克”的原理,按照“金、木、水、火、土”这样记忆顺序,不利于记住五行之间的生克顺序。

以木为起手,按照“木、火、土、金、水”记忆,关于相生相克,自然就推演出来。

相生是紧靠自己的邻居,依次而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循环;

相克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间隔的位置上,形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循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关于干支,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干支文化来源之早,相传是黄帝时期所创。

古人用天干纪日,一旬为十天,正好十个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古人用地支纪月,一年有十二个月,也用地支纪时辰,因此有十二个时辰。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按次序组合一次循环,共有六十个组合,十与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也是六十。六十个干支组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十花甲”。年、月、日、时辰,都可以六十循环一次。

二十四节气

我们中国古代,根据一年里地球围绕太阳远转所在的位置,分成了24节气。但是,在过去,人们只能在地球上看太阳,那肉眼看到的是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的移动。这个轨道,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道”。

西方人,把“黄道”分成12等份,一圈360°,那么每等份就是30°,以星座命名,形成了西方的十二星座,也是西方占星术的依据。

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分法不同,每15°为一个等份,用24等份去对应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这就是中国的二十节气。

要记住二十四节气,需要把《二十节气歌》背下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一句话,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第二句话,对应的节气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第三句话,对应的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第四句话,对应的节气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短短二十八字,朗朗上口,体现出一年的气温升降,记载了寒来暑往,古人依据二十四节气歌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

古人观星象、知奥秘,通过二十四节气就可体悟古人仰望星空所蕴含的朴素精神。夜晚观察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位置,斗柄朝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而是节气源于中国农耕文化,结合现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二十四节气歌还有后面四句话需要大家记住: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上半年的节气在公历每月的六日、二十一日,下半年的节气在公历每月的八日、二十三日,节气在公历的时间是比较固定的,做多相差不超过一两天。

有人会问,记住这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有什么用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零基础者必须熟记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会继续梳理,让有兴趣的读者逐渐掌握组合的规律。学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无法一蹴而就。学易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越研究就越没完。南怀瑾先生说古人常常会“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当你钻研进去后,慢慢的也会体会到这样的感觉。

地支中的藏干及应用

六十甲子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而十二地支又由于长生、帝旺、墓库的位置分别藏有不同的天干。

寅申巳亥为四长生,其中寅藏有本气甲,中气丙,余气戊;巳中藏有本气丙,中气庚,余气戊;申中藏本气庚,中气壬,余气戊;亥中藏本气壬,中气甲(寅申在后天八卦的艮、坤为,因此有戊土余气,巳是由于火土同宫)。

子午卯酉为四帝旺,其中子中藏癸;卯中藏乙;午中藏本气丁,中气己;酉中藏辛。

辰戌丑未为四墓库,其中丑中藏本气己,中气癸,余气辛;辰中藏本气戊,中气乙,余气癸;未中藏本气己,中气丁,余气乙;戌中藏本气戊,中气辛,余气丁(四墓库辰戌为阳,丑未为阴,藏气分别为本季节余气和上一季节余气)。

天地人

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每个人的八字到底看天干还是看地支这是两个体系。渊海子平中比较重注天干但是它走的却是人道,穷通宝鉴看重的是月令,但是它走的却是天道。人道与天道是统一的,也是分离的,就好比老板天天叫你加班,说是你要对公司有主人翁精神,但是等到那天你迟到的时候又翻脸无情。

从易经开始,所有讲这些东西的全部都是直方大,没有一点阴暗面,但是人性本善也有恶的一面。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适当地调候扶抑等,但是你不能掌握它,就好比职业经理人,你可以管理公司但是公司却不属于你。

为什么要算卦?一定是当事人遇到困难了,一帆风顺的人很少闲着没事干算卦去。也正是由于有过不去的坎,因此算卦的人都会让当事人证明自己没做过这事没走过这步运。这事听起来很别扭,但是转念一想就能明白,遇到困难就希望越来越好,而从过去的事找没发生的事就是心里安慰。

不管是明清时代还是时期为什么能出现这几本书,归其原因就是时代的大起大落叠加到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个时候人往往没有选择,只能相信命运的安排,人有时候真的这样,往往二选一地选择题真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常说的生辰八字,你知道指的啥?

我们经常看到古装片中提到“生辰八字”,拿着你的生辰八字就能算出福祸命数什么的。听起来好厉害的哦!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八字什么呢?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八字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这其实和我们现在说的生日是一个意思。

(干支历,其实就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种历法表示时间,天干和地支各取一字搭配,按先后顺序,即从甲子、乙丑 ……一直到癸亥,正好60组一个循环。

年、月、日、时,称为“四柱”,每柱两字,各用“一天干+一地支”表示,一共八个字,所以叫做“八字”。

怎么看“八字”

甲子、乙丑…六十年一个循环。今年2018年,是戊戌年。所以去年2017年是丁酉年,明年2019年是己亥年。以此类推。

月从1月到12月(农历),地支依次是: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而把寅设定为正月的历法制度也叫做“建寅”。

月天干可以从年天干推算,具体看下面的表格。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中国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纪日法。

干支纪日每六十天一循环,这个就需要查找万年历了。例如,2017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廿八)是壬午日。

时刻的地支为:

子时:23点——凌晨0点59分

丑时:1点——凌晨2点59分

寅时:3点——凌晨4点59分

卯时:5点——早晨6点59分

辰时:7点——上午8点59分

巳时:9点——中午10点59分

午时:11点——下午12点59分

未时:13点——下午14点59分

申时:15点——下午16点59分

酉时:17点——下午18点59分

戌时:19点——晚上20点59分

亥时:21点——晚上22点59分

以子时前后划分日期,23时以后就是新的一天了。

时天干可以由月天干推算,具体看下面的表格。例如,2017年2月24日(壬午日)的日天干为“壬”,那么今天22时(亥时)的时天干为“辛”,是“辛亥时”。

现在是不是会自己看八字了,下次有人问你哪天生日?直接把八字抛给他好了,你也来享受下好厉害的眼神~

智慧山:育儿先育己,陪孩子一起成长!私信回复【福利】,惊喜等您来拿!

#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不得不说老祖宗们是真的酷

孩子不会区分多音字?小学语文常考106个多音字用一句话搞定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有后半段的,别再坑孩子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