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八字(张灵甫八字命理详解)

鹰视狼顾 2023-11-22 22:55:46 网友整理

53年毛主席途径淮海战场,罕见发火:粟裕不是樊哙,我也不是刘邦

1953年2月,在南方视察完毕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陪同之下,沿着津浦线铁路,坐火车从上海回到北京。

在经过淮河平原的时候,毛主席情不自禁地提起了一个人,他就是中事史上的旷世奇才,开国大将之首,粟裕大将军。

粟裕

因为淮河平原两岸的地方,都是1948年粟裕大将军逐鹿中原的淮海战役打下来的。

当毛主席的火车来到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江苏徐州的时候,毛主席又一次发出了感慨说:“粟裕是一个人才、将才、帅才。

这个时候陪同在一边的上海市长陈毅随声附和,把粟裕比喻成了汉朝开国功臣樊哙。

但是毛主席听到这个话就不高兴了,罕见的发起了火。他很严肃地告诉陈毅:“粟裕不是樊哙,也不是韩信,我也不是汉高祖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樊哙剧照

陈毅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跟毛主席道歉:“主席说得对,算我失口。”

陈毅把粟裕大将军比喻成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这明明是夸赞他的话,为什么毛主席听到之后会不高兴呢?原来啊,这里头牵扯到一桩历史的公案。

顶撞上司的樊哙

我们先来说一下汉朝开国功臣樊哙,这个樊哙是何许人也?他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本来是一个乡下杀猪的屠户,后来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跟着汉高祖刘邦,参加了反抗秦朝的起义军,有勇无谋。

陈毅为什么把他跟老伙计粟裕相提并论,这是有原因的。

刘邦剧照

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咸阳城的起义军领袖。

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乡下的土老帽,进了咸阳城之后,马上就被大城市的花花世界迷惑了,当时刘邦的团队里能够保持清醒的,就只有两个人,第一个就是神机妙算的张良,第二个就是这个樊哙。

听说老大在咸阳花天酒地,樊哙就忍不了了,直接冲进了皇宫里头,把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刘邦从被窝里拉出来,劈头盖脸的问他:“你到底还想不想要天下了?”

被他这么一骂,刘邦马上就清醒过来,很快就改正了错误,马上要求手下的人整顿纪律,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也正是因为如此,项羽在鸿门宴上才没有找到杀他的理由。

等到刘邦晚年的时候,有一次他生病了,拒绝接见大臣,平时有什么事情指派太监传个话,他这么搞,大臣们就坐不住了,如果哪天皇帝死了,太监假传圣旨怎么办?赵高的事情才过去多久啊?

但是他们也不敢直接去问刘邦:你的病情怎么样了?是不是快死了?因为在封建时代,过问皇帝的身体状况,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最后又是这个樊哙气冲冲地直接去质问刘邦:你天天派太监跟我们通气,难道不知道赵高的事情吗?汉高祖刘邦只能够尴尬地表示:我错了,我错了!

刘邦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心里却给他记下了小本本。刘邦在临死之前,一直都不放心这个敢于反对领导的刺头,害怕死了之后他会造反,干脆就让陈平、周勃带着圣旨,直接到军营把他给杀了。

幸好那两个人耍滑头,一直都慢慢悠悠地走,拖到刘邦死后,吕后就把樊哙释放了。

红军之父的栽培

我们回顾一下粟裕的一生,他跟樊哙确实有那么一两分相似之处。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1927年4122个月之后,他就加入了中国。

后来粟裕又跟着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广州失败的时候,他跟残余的部队一起杀出了重围,漫无目的的飘荡,直到遇上的那个改变他一生的男人。

当初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时,的军队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跟着我们的后面,这对部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时,起义部队通过决议,准备留下三千人,作为阻击部队掩护主力南下。

当时敌人的人数将近三万人啊,这三千人的部队留下来,跟送死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当时接过这个任务的人叫朱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河坝分兵。

当时大家都以为他们死了,伴随着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大家都以为革命的军队全都没了,革命要完蛋了。可没想到,那三千人不但顺利完成了任务,还保留了两千生力军。

可大家仍然对革命充满悲观情绪,朱德进行天心整军,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让大家重新对革命充满了信心。然后又带着大家,杀出了军队的重重包围。

朱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那以后,粟裕就成为了朱德的小迷弟,用他的话说:“当时的总司令,在他们的心中恍若天神,整个军队都对总司令有一种迷一样的信仰!”

朱德总司令不仅打仗厉害,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毒辣,慧眼识英才。

还没上井冈山的时候,他就从部队里发现了、粟裕的才能。上了井冈山之后,就投到了毛主席的门下,朱德总司令这边就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培养粟裕身上。

用粟裕后来的话说:“我的本事都是来自于朱德。”

不过粟裕跟不一样,少年得志,因为得到了的赏识,很快就得到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红军独当一面的军团长。但是朱德对粟裕的培养,就有点厚积薄发的味道了,他不但要培养粟裕的本事,还要磨练他的心性。

朱德的孙子朱和平少将曾经回忆说:

“我爷爷对粟裕的要求也相当严格。一次战斗结束后,军队的参谋汇报战果时不小心将番号弄错了。结果原本打了胜仗的粟裕,挨了爷爷的通报批评,另一个吃了败仗的连长,反而得了嘉奖。事情弄清楚后,陈毅担心粟裕闹情绪,说要去做做工作。爷爷没同意,说‘只有经得起委屈的人,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后来,粟裕能忍辱负重,挺过多年的委屈,应该和爷爷这种早年有意识的磨练有关。“

比如说吧,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授勋。粟裕大将军的功劳完全可以当得上开国十大元帅,但是当时为了避免老同志们争风吃醋,粟裕大将军主动要求不当元帅。

都看到了吧,连功劳这么大的粟裕都不当元帅了,你们还好意思去争吗?

由此看来,朱德对他的培养还真是没有白费啊!后来在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有一次跟朱德聊天,谈到了红军下一代将领的问题,朱德就说:“我老了,有粟裕!”

可见朱德对粟裕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独当一面战江南

粟裕也没有让朱总司令失望。1935年的时候,红军根据地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为了缓解压力,当时的中央东拼西凑组成一支红十军团,打着北上抗日先遣军的旗号,到统治的核心区浙江去发展势力。

当时这支军队非常困难,要什么没什么,师长们衣衫褴褛,一路都拿着个破碗乞讨为生。

后来部队在谭家桥遇到了将领王耀武,几乎全军覆没,师长寻淮洲、政委方志敏牺牲,最后还是在参谋长粟裕的带领下杀出重围。

不仅如此,粟裕居然还真的带着人,在统治的核心区存活了下来,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这支军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们就换了身马甲叫做新四军。

坚持己见,逐鹿中原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坚持敌后抗战。在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大小战役无数次,仅仅是1945年一年时间,就干掉了两万日伪军,打下华东江南一大片根据地。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粟裕跟中央提出要搞内线作战计划,当时中央同意了。

这个所谓的内线作战计划,就是要把敌人放到我们的根据地来,利用根据地的天时地利人和,把敌人给消灭掉。

这个作战方法非常有效啊,1946年内战开始的时候,的军队经常在我们的根据地内被一个一个地吃掉,可他们死活找不到我们的主力部队决战。

那个时候的军队,基本上山头林立,在军队行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冒进行为。

当时我们在根据地群众基础非常好,基本上到处都是我们的“监控摄像头”,军队的这种毛病,非常容易就被我们捕捉到,然后就把这些冒头的家伙比如马励武、戴之奇、张灵甫一个个吃掉。

张灵甫

任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八字方针喊破嗓子都没用。那个时候,的败仗几乎是一天一个。

可是在解放军节节胜利的表面下,隐藏着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战争方法,是在我们解放区内部打的,无论是打赢还是打输,都是打烂我们家的瓶瓶罐罐。

我们不断地诱敌深入,就不断推进,他们带来的还乡团,对根据地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打了一年多之后我们就突然发现,虽然我们不停的在打胜仗,可是解放区的经济情况在不断的恶化呀。

最后中央决定,不能再这么搞了,否则战役胜利会造成战略失败的,要给解放区缓口气,把战火烧到的家里头去。于是到了1947年,就有了著名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后方根据地减轻了很多的压力,使当地的经济有所恢复。

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内线作战,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收获也是很大的。的机动部队基本上被打光了,我们则吸收了很多的军队。

但是,根据地经济比较困难,一直没有来得及消化,现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争取了一年的时间。所以1948年,粟裕手上的军事实力就出现了暴增。

这个时候毛主席看到外线作战效果不错嘛,准备再接再厉,从粟裕这里抽三个纵队渡江南下,去江西湖南福建发展根据地。

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红军的发源地,群众基础非常好,效果肯定会比千里跃进大别山更胜一筹。但是粟裕不同意,多次上书中央:“外线作战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有资本跟逐鹿中原,一战定乾坤。”

要知道自从四渡赤水之后,从来都没有人敢质疑毛主席在党内的军事权威。

上一次这么干的人是,辽沈战役的时候,他对毛主席拿下锦州关门打狗的战略心存疑虑,在锦州跟长春多次反复横跳、来回摇摆,最后在中央的说服下,还不是乖乖的执行命令了吗?

但毛主席这个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不是,有分歧可以慢慢说,说通为止嘛!所以毛主席就让粟裕到中央来好好说。

粟裕表示:“您说过解放战争拖不得,如果能够逐鹿中原把的主力部队全部灭掉,解放战争的胜利将会提前来临;第二,内部有派系山头,江西湖南福建这些地方靠近桂系粤系的势力范围,如果去那里发展,将不得不逼李宗仁白崇禧跟我们拼命,老蒋会笑不拢嘴的。相反,如果逐鹿中原,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坐山观虎斗,甚至落井下石。”

这一番见解下来,就连毛主席都不得不佩服,最后居然破天荒地收回了自己的决定,这在他的人生中,那可是唯一一回啊!

后来的淮海战役证明粟裕是对的,60万对80万,这一锅夹生米饭居然优势在我。淮海战役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想把他的心腹宋希濂兵团调过来,结果白崇禧真的落井下石,拦住了宋希濂。

白崇禧

这要是放在了一般领导人身上,哪怕当时捏着鼻子同意了,事后也要打击报复。

可毛主席是什么人啊,他一生都没有私敌。所以当听到陈毅把粟裕比成樊哙,毛主席立刻就进行了反驳,他可不是杀功臣的刘邦。

更有意思的是粟裕,笔者曾看过他的那个战争回忆录。他对自己的军事生涯,描写得非常详细,可唯独在他一生最辉煌的淮海战役,居然轻轻地一笔带过了。

看得出来,他这是在维护毛主席的权威,免得被别人拿这件事情添油加醋。

有领袖如此,有部下如此,不胜,岂有天理?

黄百韬摔帽子骂:胡琏要不是八字好,早就和张灵甫做伴去了

作者:莫孤烟

论战功,胡琏基本可以算是蒋军中的头号悍将了,但他的官运并不怎么好。

1948年夏天,中原大战一触即发,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司令。白氏的麾下有三个兵团,一个是自己的桂系部队,另两个都是嫡系军,其中以12兵团为最强主力。12兵团下辖4个军,以胡琏的18军为核心,按理说这兵团司令官非胡琏莫属,但最终的结果竟然是淡出军界多年的黄维走马上任,而胡琏仅为副司令,以至于18军上下一片哗然。

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孙立人谈笑风生

胡琏未曾上位,这连黄维都感到意外。他后来回忆说,这可能是源于白崇禧和陈诚之间极深的矛盾。白崇禧一贯赏识胡琏,曾当面许诺让他当12兵团司令,但身为"土木系"干将的胡琏毕竟是陈诚线上的人,疑心极重的白崇禧不敢用他,于是又明里暗里地反对胡琏。

蒋氏此时不得不倚重白崇禧,对白的意见不得不听,但12兵团毕竟以18军为核心,兵团司令官非得"土木系"的人来当不可,否则谁也驾驭不了这一干骄兵悍将。如此一来,同为陈诚心腹的黄维便被推上了前台,因为和"不好管"的胡琏相比,"书呆子"黄维是白崇禧可以接受的人选。

黄维

淮海战役期间,胡琏在上海治牙,有人说这是他因为没当上兵团司令而"撂挑子",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看胡琏晚年的照片,他脸上有两个很大的酒窝,那是在抗战中被一颗子弹穿透了脸颊留下的伤痕。子弹打碎了他一口的牙,经常要治,因此没有所谓"小病大医"这一说。再说了,当蒋氏让他去双堆集火中取栗时,他还是单枪匹马赶赴沙场,最终身中几十块弹片,死里逃生。尽管大厦已倾,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但他毕竟也尽力了。

黄维兵团的汽车防线

败退台岛之后,为蒋家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胡琏,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飞黄腾达。他一辈子也没当过陆军总司令,最高当到副司令。而那些当了陆军总司令的人,说起来一个个都是他的部下。在当金门防卫司令的时候,告他状的小报告有一大摞交到了小蒋的手中。到了后来,蒋氏父子干脆把他外放到南越当大使,从此远离了权力核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胡琏的战功有目共睹,嫉恨也是自然少不了的。1947年7月南麻战役爆发,华东野战军集中4个纵队围攻整编11师。眼看胡琏要成为第二个张灵甫,谁料天降大雨,华野部队攻击严重受阻,胡琏绝处逢生。战后,蒋氏发给胡琏奖金5亿法币,称其为"常胜将军"。一贯出力不少,却从来得不到封赏的黄百韬气急败坏,把大盖帽摔在地上骂:"他胡伯玉要不是八字好,早就和张灵甫做伴去了!"

胡琏

可人家胡伯玉的八字确实生得好,命就是比张灵甫和黄百韬硬。他不光南麻、双堆集两次在绝境中死里逃生,而且在金门炮战中也靠着久经沙场修炼出的第六感觉,躲过了铺天盖地的炮弹,和他一起吃饭打牌的三个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均被炸死。更绝的是,他在当驻南越大使时曾遭游击队,定时炸弹就设在他的办公桌下。谁知就在炸弹爆炸的5秒前,他居然鬼使神差般地起身走到隔壁房子,由此再逃一劫。

胡琏晚年的心态很复杂,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一笑一少,一怒一老",他在台岛的住所远离两蒋官邸所在的阳明山。他很想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来寻求蒋氏溃败的原因,于是进入台大历史系修读宋史和明史,平日说话也是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而且英文也说得很不错。

这个半生以杀伐为业的职业军人,老了之后却越来越像一个隐士。与其说是淡泊名利,还不如说是心灰意冷。

胡琏视察蒋军官兵

胡琏之所以在官场上受到打压,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蒋氏受曾国藩影响太大,看人首看相貌,他所重用的人物例如陈诚、顾祝同、胡宗南等皆为相貌堂堂。而胡琏生就一双三角眼,形象不佳,加上操一口陕西土话,蒋氏对这个黄埔四期生第一印象不好,因此胡琏终身未曾得宠。

这一说法姑妄听之,就算有这些因素,那也绝非主因。胡琏不受宠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并非长袖善舞之徒,和刘峙、蒋鼎文、顾祝同、桂永清之流并非同一类人。胡琏的孙子胡敏越说,胡琏是典型的北方人,"一根肠子通到底,为人没有心机",这样的人干业务也许是把好手,但逢场作戏、投机钻营肯定非其所长。

晚年胡琏

胡琏当然不可能没有心机,否则他也当不起"狡如狐"的评价,但他和上述那些官场老油子相比,差些火候也是实情。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