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八字眉的伟人(八字眉的历史名人)

龙行天下 2024-02-19 03:01:38 网友投稿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明人十二像

文/郑旗陈云海

南京博物馆藏有一套至今不知作者姓名的《明人十二像册》。这套册页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先后经五家出版社一版再版,又由有关文物、艺术方面的丛书、画册一再收入,并经许多专家撰文介绍,每次与读者见面,都受到异口同声的赞叹。我曾经在南博工作近十年,多次目睹真迹,真可谓百看不厌。

一、江南画师笔下的江南名士

此套肖像描绘有汪生洲、何斌、徐渭、徐惺勿、李日华、刘宪宠、刘伯渊、童学颜、罗应斗、葛寅亮、王以宁、陶虎溪等十二人,他们都是明代万历、天启间浙江籍(慈溪、绍兴、杭州、嘉兴一带)的官僚名士。其中除儒生装束的徐渭外,十一人都是浙江地区为官清廉的官员。画中,他们一律头戴幞头形制乌纱帽,身穿红色盘领窄袖大袍,目视观者,神态坦荡平和,显示出刚正不阿、睿智高洁的品性。同时,众人又各具形貌特征和精神状态。

x换一张

(选填)图片描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葛寅亮像

此册肖像画虽然没有署明画家姓名和作画时间,但从画中人物的真实形象推断,作画时间和这些人物的生活年代应该相当。比如在葛寅亮像上,题写的官衔是“湖广提学副使”,而没有注明卒时的户部侍郎官职,因此推断此肖像应作于葛寅亮生前。诸幅画像中,《徐渭像》时间较早,因为他在万历十二年(1593年)去世时,其他人还不到30岁,而此像构图、风格也和其他几幅不同,所以作者可能出自较早的万历年间。其他十一人都应是万历年后的晚明画家(早于曾鲸的活动年代)所作。就作画者来看,凭其高超的技巧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断定,作者必为当时地方上的名家高手,因其名声被请入这些官僚家中画像。这些才艺出众,游走于官场之间的画师应当和画中的官员名士都有交往,但与当时的其他民间画师一样,他们身份卑微,并没有进入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圈,所以没有在画史上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

佚名 明人肖像册 何斌像

二、江南两家之传法

《明人十二像册》的创作者、创作对象和创作目的都与传统肖像画创作有很大区别:元明代之前的肖像画创作者主要是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肖像画的创作对象也主要局限于宫廷、权贵阶层。而这些帝王贤臣的肖像画主要是为了辅助政治教化,“成教化、助人伦”,具有宣扬治乱兴废、纪功颂德的政治功用。这些画为突出对象的身份地位而显得较为程式化和理想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细节的真实性和个性化方面也受到技巧的局限,而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人物画的衰微,文人画家与职业肖像画家分道扬镳,肖像画创作逐渐转向民间。尤其在商品经济迅速崛起、手工业和商业繁盛的江南地区,缙绅、商贾和庶民对能描绘其真实面貌的肖像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他们传神留影的也主要是民间画工身份的画师。其写貌留影的主要目的是供后辈祭祀、缅怀,所以酷似真人对象成为此时画家追求的主要目标,重视形似的写实性绘画技法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形成,极大影响了明清肖像画的创作。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刘伯渊像

《明人十二像册》就是当时社会审美需求和功能需要的必然产物,其构图和技法与传统肖像画大异其趣。人物为半身胸像,取正面平视观者角度,尺度很大,充满画面。人物衣着冠服一律平涂,面部则以色彩层层渲染。绘者准确抓住每个人物的形神特征,如镜中取影,形神兼备,俨然如生,观者似乎可以感知人物的肌肤温度和血液脉搏堪称工笔肖像人物画的巅峰之作,中国画中的“超级写实主义”。

佚名 明人肖像册 汪生洲像

这些肖像采用的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江南派画法。具体绘画方法如元代王绎《写像秘诀》中所述,先以“淡墨霸定眶格”,然后用色彩“逐旋积起”,多层次反复渲染面部凹凸。它比以色彩平涂的传统手法,更能逼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这种画法可以用清代蒋骥在《传神秘要·用笔四要》中提到的“四要”——“准、烘、砌、提”来概括,大致有如下步骤:

1、准。先用淡墨(或略合赭石)霸定五官形状,勾勒五官位置和面部轮廓线条,这相当于“四要”之首的“准”。但这种起稿方法并非如西画那样直接面对描绘者写生,而是通过对人物全面细致、由表及里的观察和交流,来体会、揣摩和捕捉对象的内在神气和真性情,成熟后才运笔默写,人物的神韵自然神完气足。

佚名 明人肖像册 李日华像

2、烘和砌,即是皴染。定好五官墨骨后,根据不同人物的肤色、不同部位的深浅,用粉彩层层烘染人物面部阴阳凹凸。烘染的步骤是:在面部敷色前,先用赭色或胭脂色再次勾写天庭、眉弓、眼睑、鼻梁、颧骨等五官的骨骼、肌肉凹凸起伏明显之处,并晕染两鬓、鼻侧、眼窝、嘴角、耳窝等凹处,两颐、鼻下及下颌等体面转折处则染得更深些,不同层次的深浅使整个面部更具有立体感;全面敷色时,以植物色和辅以淡薄的矿物质色,对整个面部施以层次晕染,使面部的阴阳、凹凸隐含于整体厚度之中。然后再以褚、绯、粉等色烘染面颊和眼皮等面部暖域。最后轻笼一层薄粉,在凹凸交接处渲染使之润和,既保留了面部的体积感和明暗凹凸变化,又不显露突元的阴影和块面,显得厚实而含蓄。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罗应斗像

如此层层渲染将人物的气血肤色、肌肉骨骼组织、面部深浅变化,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富有立体感,但这种“立体感”却与西洋肖像画法有很大区别。西洋画是受光线向背影响产生的“阴阳脸”,而此套肖像的人物面部虽然也有明暗凹凸,但其表现完全基于绘者对人物面部凹凸形体和轮廓结构的准确认识和理解,而决不是对固定光线下的面部明暗色调的机械摹写。

3、提。全面渲染充分后,以“提”结束——以浓墨勾醒眼、眉、须发等,再将毛发以淡墨逐层染至浓墨状。十二人的眉毛、发须的疏密、曲直、形态,决无半点雷同,用笔劲拔细密,毛根入肉,历历可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陶虎溪像

除了对人物面部结构的精心勾勒渲染外,绘者更以点睛之笔突出人物生动真实的个性面貌。其中突出的一点是,绘者并没有用传统的相学方法去概括人物特征,也没有因他们的身份“为尊者讳”,加以美化,而是采取高度写实的手法,对于面部的各种生理缺陷加以真实表现。如罗应斗臃肿的眼袋,童学颜面部的色斑,葛寅亮耷拉的眼睑、龇出唇外的牙齿,李日华的倒八字眉,徐惺勿苍白的脸色,刘宪宠的面瘫等生理缺陷都被巨细无遗地画了出来。表现手法也更深人讲究,如面部痣斑、眼睑上的瑕疵用檀子墨水精心干皴砌染而成,痕迹浑融。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徐惺勿像

此套肖像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直视观者的生动目光,我们似乎可以洞察各人的内心世界。所谓传神正在阿睹,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是传神的关键所在。“精粹玄奥、神采俱发于两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有肖像中,人物眼部的描绘均极为细腻,点缀高光的处理方式与西洋画法不同:西方画法是点瞳仁的高光,而此处却是用点瞳仁外两笔。元代王绎在《写像秘诀·采绘法》中就曾提及这种画眼法眼中白染瞳子外两笔,次用烟子点睛,墨打圈。”这种绘眼法,相较于西法更能传神,使双眼炯炯有神。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童学颜像

三、见画如见人

《明人十二像册》不仅追求外形特征的酷似,更精于以形传神写心。画者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瞬间表情、神态,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每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气质和情感思想,使观者见画如见人,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如《徐渭像》中,徐渭是典型的明代儒生穿戴,头戴饰有玉佩的飘飘巾,身着长襟,衣纹用笔洒脱简练,窦寥勾勒。面部取四分之三侧面角度,面色黧黑,神色木讷。眉头深锁,双目凝视前方,充满无奈和凄迷,似乎沉浸在对不确定命运的忧思中,流露出忧郁孤愤的神色。纵使天才超逸、胸怀大志,狂傲不羁,也无奈出身卑微命运困蹇,怀才不遇,只能潦倒一生,直至癫狂而终。“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绘者将徐渭胸中郁勃的不平之气和凄楚心境,尽现于笔端,极富艺术感染力,体现出画者深刻的洞察力。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徐渭像

而同为文人名士的李日华气质和精神状态就与徐渭迥异。他是明代文学家,也精于鉴赏,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号称“博物君子”,与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董其昌齐名,明亡后被称为“海内三遗民”。在画中李日华身上江南文人儒雅含蓄、雍容恬澹的气质,精湛融会的艺术才情展现无遗。肖像中最精彩的是李日华那双阅尽天下书画名迹的慧眼,流露出豁达自信和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可谓“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被世人欺”。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刘宪宠像

在其他肖像中,对人物性情和气质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如刘宪宠的温和平易,刘伯渊的自信气盛,王以宁的宽厚豁达......各人性格、气质迥异。

《明人十二像册》逼真记录了这些明代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此册肖像画对人物形象、神态、气质特征及细节刻画所达到的深刻程度,在中国画中是前所未有的。在最早的《徐渭像》创作的嘉靖、万历年间汲取西洋画法的曾鲸(1568年~1650年)可能尚未出生,也就是说在西洋画传入之前,中国肖像画已经有了非常写实的造型方法。因此可以说,这套册页是对中国写实画法完全取自西方的有力反驳。创造了写意画巅峰的中国画,同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写实艺术。

本文原载于《东方艺术》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王以宁像

眉毛画成八字是时髦?唐代女子怪异面妆引人好奇,原来是这样!

唐代赵逸公墓壁画中女子的面妆

近日,记者在河南古代壁画馆采访时注意到,一群游客被来自安阳的唐代赵逸公墓的两幅壁画吸引而驻足长看。

壁画中三位女子奇特,甚至有些怪异的面妆,更引起大家的好奇,她们的眉毛画成八字,两腮上有两道红色的斜线,看起来有些悲戚。这是不是为墓葬这一特定的环境需要而特意设计的装扮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时世妆》,为我们解开上述疑团提供了资料。

从诗中我们知道白居易笔下“时世妆”的主要特征是:面不施粉,眉作八字,面画斜红,唇涂乌膏,头梳堆髻,妆成之后面呈悲啼之相。这种装束与我们在唐代赵逸公墓壁画中看到的女子的装扮太像了!这也印证了该墓壁画中女子的装扮就是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的一种时尚面妆——啼眉妆。啼眉妆是当时贵族妇女最喜爱的面妆,不仅流行区域广,而且流行时间长。

唐代女性面妆艺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不过,这种现在看起来也很怪异的装扮,在当时曾引起像白居易、元稹这样的文人士大夫的反感和鄙视。白诗的最后四句是“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其中前两句包含一个典故,说的是东周初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时,派大夫辛有到伊川(今伊川县)祭祀,辛有见到的已不是原先的束发跪拜的祭祀礼仪,而是披头散发的戎蛮祭祀礼仪。他感慨地说,过去的礼仪都没了,用不了一百年,这里必定是野蛮的狄戎的地盘了。果然,不久,这里就归陆浑之戎所有了。以古推今,白居易等人认为这种装扮非华夏民族之风格,它的流行是亡国之象,非常不吉利。

白居易的诗写的是元和年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的女子面妆,而赵逸公墓的建造时间是公元829年,看来文人的担忧阻止不了时尚的流行。今天,我们从审美的角度来鉴赏唐代赵逸公墓的这两幅壁画的同时,不妨可以将其视为见证唐代华风胡化的珍贵史料。

专家点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朱世伟):一个时代的流行时尚与其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妆容装扮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时世”就是时髦、时尚的意思,“时世妆”就是当时最现代、最前卫、最张扬个性的面妆,它的出现是唐代民族融合、文化兼容的必然产物。(洛阳日报记者 肖姣姣 通讯员 段跃辉 文/图)

林黛玉美得倾国倾城,但“罥烟眉”长什么样儿,是不是八字眉?

林黛玉出场直到最后,也没人知道她具体长什么样子。曹雪芹对她的容貌全部采用虚写,没有一项实写。

读书人只能从文字中拼凑出一个羸弱清愁,仿若神仙的女儿形象,其他就不知道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林黛玉。

林黛玉的容貌特点也突出她不是“人间久留”之人的一面,注定要“归去”。而作为“草木人”的属性,更彰显出那种“脆弱”之感。

原文对林黛玉的形貌一开始就有描写,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她的那对“罥烟眉”。究竟何谓“罥烟眉”?很多人搞不清楚。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你看,似乎每一句都在写黛玉容貌,却每一句都避免写她具体长相。

就像这“罥烟眉”,“含露目”到底什么形状、样式根本不得而知。

“罥烟”也好,“甘露”也罢,都只是形容而非写实。

好比中国画的写意和工笔。

林黛玉全用“写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薛宝钗全用“工笔”,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

说回罥烟眉,严格来说并不体现林黛玉的眉眼形状,却又勾勒出了黛玉的神态。

罥是指“挂”。

烟是指“云雾”。

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看,不免给人一种“八字眉”的困惑。

很难想象倾国倾城的林黛玉,竟然长着一对“八字眉”的苦相。

然而,当看到下面的“含露目”后,就会有了答案,罥烟眉的说法恰如其分。

罥烟眉结合含露目,就恍然是指林黛玉的两道眉毛,像轻雾一般挂在眼上,成为点缀那双含露目的神来之笔。

打个比方:林黛玉的一双含泪的眼睛就像湖水,两道眉毛则像那点翠的轻雾一般,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她的神韵之美。

春夏之际的早上,湖上常一抹轻雾,将对岸的树木和远山遮掩的朦朦胧胧,就是林黛玉眉眼给人的感觉。

一种朦胧般看不清晰,却又让人过目难忘。

之所以如此,还在于后面的“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补充。

林黛玉因常年身体不好,体态羸弱娇柔,常有咳喘之症,难免有“蹙眉不胜”之态。

所谓“罥”,看似挂,实则是指林黛玉常常蹙眉的样子。

而罥烟眉和含露目结合,就是目中仿佛含泪欲滴,眉间常蹙清愁的样子。

黛玉最初的状态是不“欢愉”的。尤其在她失去母亲后,背井离乡来到京城陌生的外祖母家,世界虽大却只她一人,孤独带给她的是未知的破碎感。

罥烟眉在含露目的基础上,将林黛玉彼时的形貌、感情和状态都“画”了出来。

再说那个“烟”字,是指“云午”。比如邢岫烟,是指山间萦绕的轻云,一派“仙”气。

云雾给人的感觉是轻淡的,但实则还是点缀,因为云雾背后则是苍翠。

同样,林黛玉的眉并不是颜色“轻淡”。恰恰相反,远山如黛,“黛”是那种深绿到发黑的颜色。

盛夏远观群山,并非绿色而是“黑色”,那就叫“黛”。

所以,古人用黛石画眉,是指“恢复”年轻女儿的样子。无论多大年纪的人,用黛石画出来的眉毛颜色,都像是年轻女儿一般。

“绿鬓红颜”也是古人形容少女的毛发颜色乌黑,健康有活力的模样。绿也是黛。

林黛玉尽管身体不健康,毛发色泽极好,是她草木人的象征。

黛玉的眉毛颜色极美,只因双眼含露,双眉轻蹙,眉眼间留存一种清愁朦胧之感。

“罥”代表的是形态,“烟”代表是神情,含露目和罥烟眉全都用“虚写”,体现的只是黛玉自幼离丧之情。

严格来说并非黛玉的样貌。但又让人不禁“脑补”出黛玉的“模样”,千人千面,使人叫绝。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惊,这些女星居然都是八字眉!

女星都是异于常人的漂亮美丽的,美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时尚的打扮。但女星也和平常人一样,有不完美的地方!

八字眉就是平时看起来很正常美美的,做大笑或者表情夸张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女星都是八字眉呢!

美丽女神范冰冰,范冰冰的颜值是有目共睹的,已经成为整容模板了!但是她蹙眉或者哭的时候,八字眉就很明显了!

混血女神Angelababy,不管怎么拍都是美美的,她大笑表情动作太大时,也有这个问题哦!

萌女神赵丽颖,赵丽颖参演的电视剧,基本都是收视率前茅的,还能带动男主火一把!她的眉情况好一点!

气质女神刘诗诗,诗诗很美的了,气质又好,现在有吴奇隆爱她宠她,不知道有多幸福呢!她的眉哭的时候会看出来有些八字的!

​青春的女神周冬雨,周冬雨平时都是古怪精灵的样子,又拿到金马奖,星途不可估量!她切记表情不可用力过猛,不然就会是下面这样!

可爱女神尹恩惠,尹恩惠演的《宫》在当年不知道有多火,现在她的成绩都很难超越了吧!笑起来明明很可爱,可是眉也会随表情变成这样!其实明星也是普通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不完美,她们在镁光灯下,任何表情都会被放大​​​,眉形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好的作品!

林黛玉的罥烟眉,薛宝钗的秋波眉,红楼梦的妆容比一字眉好看N倍

不知道是不是审美倒退了,虽说现在的古装剧数量日益增多,但扮相可是越来越不走心了,尤其是前两年唐嫣主演的《锦绣未央》,整部剧充斥韩式一字眉,让人尴尬症都犯了。

这里不是diss一字眉丑,而是太过千篇一律,况且完全不符合古典气质,回顾以前的经典国产古装剧,角色的妆容都各有特点,而且化妆设计也相当用心,不仅参考了古代典籍中的记载,还结合角色的自身特色,就算现在看也依然很美。

所以啊,现在的这些快餐式的古装剧看得越多,就愈发怀念以前古装剧里的美人,今天咱们不妨就回顾一下那些经典古装角色的妆容,看看究竟应该怎么画眉毛。

罥烟眉

87版《红楼梦》绝对是一代经典,其中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更是永远的载入了电视剧史册中。

林妹妹的成功演绎,除了演员本人的努力,还有妆容的加持,原著中描写的“似蹙非蹙罥烟眉”是她的最大特点,而“罥烟眉”指的是眉毛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飘挂在山腰的青烟,清淡轻盈,很有诗情画意。

化妆总设计杨树云老师,也是从清代改琦所画《红楼梦图咏》中进行参考,用眉镊去修陈晓旭的眉型,呈现出了一种前高后低的八字眉。

这种眉形的特色在于,眉毛淡且细,没有明显的眉峰,眉尾走向有一种缥缈的感觉,黛玉“身体又极怯弱”,清淡的眉是符合她生理特征,加上平日多愁善感,最适合她身上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的气质。

据说当时陈晓旭试妆完,看到完工后的眉形,对着镜子吃惊地说“我怎么看起来这么可怜?”,这种眉毛缥缈而温柔,确实完完全全还原了黛玉的形象。

秋波眉

87版《红楼梦》中的另一位女主角薛宝钗的美人眉形也很有特点,采用的是非常有古典气质的秋波眉。

这种秋波眉乍一看和柳叶眉比较相似,但仔细瞧瞧还是很有区别,尤其是眉峰,柳叶眉的眉峰更高,且眉峰更为锋利;而秋波眉的眉峰则较为平缓柔和。

此外,柳叶眉的颜色多为深色,边缘规整;而秋波眉的颜色较浅,边缘是朦胧的,保留碎毛,淡淡的很自然。

秋波眉整体呈现微微的拱形,圆润有致,粗细适中,和原著中薛宝钗水杏似的眼睛最为相配,给人一种清纯又不失妩媚,端庄又带着明艳的感觉。

个人认为蒋勤勤的颜值巅峰是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她饰演的朱云巧也是画的秋波眉,当年真的被惊艳到了,怎么会有这样好看的人啊?

还有人人都奉为经典的李若彤版小龙女,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代人,秋波眉加上她的眼含秋波,论你是百炼钢,也得化成绕指柔。

柳叶眉

既然前面提到了柳叶眉,当然就得好好介绍介绍了,顾名思义眉毛两头尖,呈柳叶型,是一种经常受到称赞,古代女子都喜爱给自己描画的眉形。

传统的柳叶眉放在古装戏中看着楚楚可怜,温婉动人又柔情似水,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就是黄奕在《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妆容,眉峰处的稍稍吊梢,凸显出喜欢舞刀弄剑的李玉湖的英气,有一种明媚娇俏的感觉。

这种眉形或明亮动人,或像刘亦菲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的王语嫣一样端庄曼妙,盈盈含水的眼眸,配上清新淡雅的妆容,整个人透露出一股温婉可人的感觉,果然还是童年古装剧的造型才最养眼。

拂烟眉

“拂烟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特别美,诗意十足,眉形十分特别,整体上扬,到眉尾变弯变细,微微翘起,看起来妩媚又不失可爱,相对来说更适合个性的女孩。最典型的就是《大明宫词》里陈红饰演的成年太平,眉峰的上扬到眉尾的过渡,又可爱又勾人,比起现在满屏的一字眉要有性格太多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大明宫词》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众所周知唐朝是极其发达的一个朝代,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和时尚,现在很多被认为是日系风的妆容,其实都是唐朝时传过去的。

而且唐朝女性十分重视眉毛,眉妆呈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状,什么阔眉、桂叶眉、却月眉、远山眉等多种式样。

远山眉

古人形容美女“眉如远山”,那么多的诗文里,女子的眉要么是含着若有若无的情意,要么是带着淡淡的哀愁,让人浮想联翩。远山眉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清秀开朗,正所谓“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

尤其是眉峰的棱角看上去像远处的小山一样,起伏没有高挑眉那么夸张,能给人一种秀丽却又坚毅的感觉,《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也让这种眉形一时成了时尚。

《少年天子》中,郝蕾饰演的皇后就是这种眉型,很符合她在剧中骄矜、倔强的性格。

孙俪在《甄嬛传》中一直也是远山眉,这张剧照中眉形稍薄,仿似水墨轻烟画意盎然,衬得星子瞳仁明亮如醉。

抚形眉

抚形眉的特点是眉头粗圆而眉尾尖细,线条比较平滑,弧度也不大,有点像古代版的平眉,但不同点在于,比平眉更偏细长,有种眉间颦颦微簇,很林黛玉的感觉。

比如《少年天子》霍思燕饰演的乌云珠,这也是她最美的角色之一,一双眼睛如小河般波光粼粼,一对抚形眉清秀细长,眉头到眉尾逐渐变细,带着一点弯弯的弧度,将乌云珠的清纯和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如懿传》中李纯的卫嬿婉,因为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宫斗高手,非常懂得隐忍,所以她的抚形眉非常的低调,没有浓烈的风格,简直不要太适合魏嬿婉这种隐藏心机的oss。

看了这么多极具风情的经典美人眉,大家是不是对咱们的古典美有了新的认识?真希望化妆师们走走心,不要再一昧地只画一字眉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