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5号9点八字(1993年4月5日八字)
宋志平:我在国企的岁月都做对了些什么
图为宋志平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减):
我在国企干了四十年,把两家企业从小小的规模做到了世界五百强。总有人问我,做国企这么多年有什么心得体会,都做对了什么。
第一,点燃员工心中之火,发起机制革命
我体会比较深的是管理者要点燃员工心中的火,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我从1993年开始做国有企业一把手,在北新建材做厂长。那时候工厂非常困难,缺资金,给员工发不出工资,让30多岁的我去做厂长。
面对无米之炊怎么办?我发现,当时的员工没有积极性,每天好几百人迟到、早退。我就问员工,怎样做你们才能有积极性?才能打起精神?员工们说,我们好多年没有涨过工资,没有分过房子。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没有涨工资、分房子,大家就没有积极性,工厂也就无法盈利。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工厂上空挂了两个气球,一个气球上写着“工资年年涨”,另一个写着“房子年年盖”,让几千名职工看到新厂长的想法和决心。后来我兑现了承诺,做了十年厂长,每年盖一栋宿舍楼,盖了12栋,工人的工资在那个地区最高。北新建材的石膏板生产线,十几年都只能生产七八百万平方米的石膏板。我当厂长的第一年,产量就超过两千万平方米。
我以前是管销售的副厂长,不懂设备、管理,所有人都怀疑我能否胜任,但是我把这个企业做起来了。因为我搞明白了一件事,管理者必须弄明白员工心中的追求,这是管理之根。
我后来做企业这么多年,始终关注怎样让大家有积极性。员工没有积极性,这个企业永远做不好,因为企业归根结底是人组成的。不能只看机器、厂房、土地,如果人懈怠了,其他统统没有用。
我临退休时写了一篇文章《机制革命——推开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就是讲机制革命最重要。想做好国企,归根结底是解决机制问题,机制不好就没有积极性。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国企过去的机制改革称为“老三样”——劳动、人事、分配,到了今天,就必须进行“新三样”改革——员工持股、管理层股票计划、超额利润分红权。企业的钱不能都让所有者拿走,而应该分配一部分给经营者,一部分给技术骨干,一部分给劳动者,这样企业才能做好。
做国有企业,有人主张发挥精神方面的优势,有人主张重点做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机制。就是要看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利益之间有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如果有,就是有机制;如果没有,就是机制缺位。
我当年振作北新建材就是靠机制,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做对了。这是我这么多年做对的第一件事,看清了企业里最核心的问题——“大家的心”。
第二,从上市到混合所有制
1997年,我带领北新建材在深交所敲钟,2006年带领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2009年又带领国药在香港上市。我做了十九年上市公司董事长,包括A股董事长和H股董事长,所以大家说我从“运动员”做到了“教练员”。
北新建材和国药过去都是老国企,我们的上市是倒逼的。因为政府和银行断了我们的资金支持,推着我们到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完成后,进入一个完全新的参照系,我们不再是纯国企,必须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当时国企上市叫“包装上市”,就是把企业里的一小块好资产包装好,拿出去引入资本,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企业,母公司和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由此可以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又带动母公司发展和人事安排,整个企业向好。
但仅仅上市融到资还不够,需要搞混合所有制。怎么混合?比如,国药上市后有了一定的资本,就寻找当地排名靠前的民营企业收购国药一部分股份,留下一部分股份。通过这种方式和民营企业的资本混合起来,扩大了我们的资本,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国药的国有资本只有35%,65%是社会资本。中国建材的国有资本只有25%,75%是社会资本。
企业先靠上市募集资金,有了第一桶金,然后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吸引大量社会资本一起发展,这就是中国建材和国药发展的奥秘,也是我这么多年做对的第二件事。
第三,从滚动发展到联合重组
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几乎各行各业都出现产能过剩,有的企业还存在管理散乱,这就需要重组。谁去重组?央企。因为央企牵头重组有几个特殊优势:
首先是很多干部都有部委工作经历,看问题的视角更广,站得更高,这种思考方式非常有利于重组。
其次,国家的“大院大所”和进出口公司都在央企里面,这是它们一个得天独厚的基因,而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很难有这些优势。
我在中国建材和国药都推动了重组。我在中国建材组织了大规模的水泥联合重组,现在中国建材成为全球水泥大王,能年产5.3亿吨水泥。
我在国药时,国家缺少医药配送网,我把重组中国建材的打法运用到国药,只用五年就重组了地级市的分销网络,形成了今天的国药集团。
这两个企业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并且基础很差,在央企里原本名不见经传,能走到今天,离不开联合重组。
第四,从竞争到竞合
陈春花老师最近写了两本书,讲共生和协同。我们在做企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就是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不能只竞争不合作。虽然竞争是市场的基础理论,但是竞争也不完美,有理性、良性的好竞争,也有恶性、破坏性的坏竞争。当然更不能去搞垄断或搞卡特尔,同行之间要维持良好的自律,维持一个健康的市场。尤其是行业中的领头企业要起到表率作用,如果带头打价格仗,这个行业一定是一塌糊涂。
企业要有利润,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过去我们常讲量本利,通过压价扩大市场份额,但过剩经济下的压价只能带来行业内互相报复,不符合市场规律,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归理性的竞争。
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写了《定价致胜》,讲到放量降价就是死路一条。他的定价致胜原理认为价格并不是市场客观决定的,制造者、供应商应该对价格有一定的主动权。我在中国建材转变大家的经营理念,从量本利到价本利,就是稳价、保量、降本。我们的产品在行业里的价格都比较高,从来不去压价,不打价格战,而是引领整个行业回归合理的价格,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得不错。同行业是竞争者,但是我们也要合作,要维护行业内的健康秩序,尤其是带头企业更要发挥好旗帜作用。
在我整合水泥行业之前,我国水泥价格太低,全行业只有80亿元利润,甚至不及瑞士一家水泥公司的利润水平。现在,我国水泥价格虽然仍低于国际平均价格,但水泥行业已有1800亿利润。如果水泥价格太低,企业赚不到钱,就很难搞环保和技术创新。我在北新建材的时候,从来不说“质优价廉”这四个字,我的八字方针是“质量上上,价格中上”。因为我认为质量有成本,把质量做好,然后追求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不是刻意实现最低价。
第五,从管理到经营
从工业革命开始,企业的基本逻辑一直围绕着如何多生产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过去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人盯人的管理,主要着眼点是组织如何有效率。但现在很多行业都过剩,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人员大大减少。过去一个日产5000吨的水泥厂要两千人,二十多个科室,后来变成只需要两百人,现在变成五十人甚至十几个人,更不需要二十多个科室,一个厂长两个副厂长就行。信息化使管理被大大地简化。
管理仍然很重要,但由于市场、创新技术以及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现在更大的问题是经营。管理是正确的做事,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经营是做正确的事,解决的是效益的问题。今天企业的领导者作为经营者,很大的任务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个责任是无可替代的,管理可以下移,让部下去做好即可。
诺基亚总裁在公司倒闭的时候讲,“诺基亚什么也没做错,但是我们倒闭了”。他指的是在管理上他没做错任何事,但是他在战略选择上迟缓了,因为一念之差使这么好的企业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大势。
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汀说,过分依赖管理,企业会衰败。企业领导者通常特别崇尚管理,因为他们往往都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我在北新建材的前十几年也崇尚管理,连日本人来考察都对我管理的细致程度感到惊讶。但后来我发现时代变了,企业领导者更重要的是面对市场、技术、商业模式的种种新变化,要及时做出方向调整,采用新的逻辑,必须把经营放在第一位,把管理下移。
做国企四十年,上面五件事我认为是做得最正确的。
鸡五行属什么?
根据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每个年份都有自己的生肖,也有自己的五行。生肖和五行属性两者息息相关。属鸡的人一般都比较精明,他们对于人情世故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整体的运势也会比较平稳,他们有时候会争强好胜。那么不同年份的属鸡人五行是什么属性?性格和命运有什么特点?通过下面的文章来告诉大家,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
1921年、1981年属鸡人五行属金
金鸡之人人头脑冷静,是非分明,他们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轻易改变,逻辑感强,遇到事情头脑理智,思维清晰,总是能够想出很好的办法。金鸡之人做事情很有毅力,面对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能够勇往直前。他们人生中有很好的财运,只要付出努力,他们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1945年、2005年属鸡人五行属木
木鸡之人善于沟通,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他们能够轻易的化解紧张尴尬的气氛。不过他们有时候也会比较自我,有时候会变成自负。在感情中,木鸡之人精力充沛,对人很温柔,他们渴望自己能够被爱。不管是工作上的运势,还是金钱上的运势,都不是很稳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懂得未雨绸缪,购买一些可以保值或者增值的不动产。
1933年、1993年属鸡人五行属水
水鸡之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他们性格骄傲,吃软不吃硬,很有同情心和爱心。爱情在他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水鸡之人经常会陷入爱情的漩涡,无法自拔。
1957年、2017年属鸡人五行属火
火鸡之人诚实守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喜欢专注于事业,在中年的时候,就能够事业有成。他们缺乏耐心,个性比较着急,对于没有完成的事情,他们会焦躁不安。火鸡之人在感情中,会遇到一些坎坷。他们是一个事业型的人,在事业上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1909年、1969年属鸡人五行属土
土鸡之人喜欢安静,他们不喜欢做一些冒险的事情。他们喜欢外出游玩,喜欢认识新的朋友。在生活中,他们会比较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在事业上,土鸡之人运势比较好,事业发展会比较顺利,还能够得到贵人的帮助,获得成功会比较容易。但是不能得意忘形,还是要提防小人陷害,不然很有可能会乐极生悲。
关于属鸡人不同年份的五行性格和运势就给大家分析这么多,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张玉环父子重逢:“儿子为什么这么恨我?”
9778天的牢狱之灾在张玉环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转入监狱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着脚镣度过600多天,以至于双脚变形,走路时两只脚总是向外翻,呈现明显的“外八字”。
与身体上的伤痕相比,断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难弥补。
26岁被抓,53岁无罪归来。8月4日黄昏,当张玉环身戴大红花再次回到江西省进贤县枕头岭张家村,望着在家门口迎接的众家人,他只认得母亲张炳莲和前妻宋小女。大多数面孔他都极其陌生,包括他的两个儿子。
呈现在他眼前的故乡,已没有了往日的炊烟和人气,满眼是荒废的砖房和杂草。他无罪释放的消息传出后,原本与张家相熟的邻居和远亲前来探望,张家村许久没有如此热闹了。
张玉环在倒塌的老宅前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摄
在倒塌老屋门前的一片荒草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媒体,张玉环努力回想着二十七年前被卷入那起命案前后的种种细节。他屡屡卷起裤腿,向记者展示伤痕,说这是刑讯逼供留下的,又在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哽咽中,眼眶不自觉地泛红。
久在牢笼无人问,一朝平反天下知。
张玉环不止一次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不需要道歉,但必须要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刑事责任,“就算道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5日上午,张玉环一家为先父张国福上坟。
父子重逢:“儿子为什么这么恨我?”
无罪释放回家后的第一个夜晚,张玉环整宿未眠,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几个小时前,他刚踏进家门时的画面。大儿子张保仁突然猛推了他一把,冲他大吼:“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们三母子?”监狱中,他曾无数次想象过父子重逢的场面,唯独没有料到会是这样。
他问躺在身边的小儿子张保刚:“保仁为什么这么恨我?”张保刚一时语塞。
张保刚说,他了解哥哥从小受的痛苦和委屈,“看到二十多年没见的爸爸,就像一个孩子在撒娇,发小孩子脾气,爸,你能理解不?”
距离张保仁上一次见到父亲已经过去19年了,那还是2001年张玉环案重审开庭时。这段记忆在张保仁的心里像扎了一根刺:12岁的他看到父亲戴着脚镣,在法警陪同下走上被告人席。张玉环看到前来旁听的家人就大喊“冤枉”,还伸出手,做出拥抱的姿势。
张保仁说,他永远记得父亲想要冲破阻拦抱自己的动作,可他的面容却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是2001年11月28日,江西高院作出的终审裁定。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张保仁一直以为,缓两年的意思是先坐两年牢,时间到了,仍然要枪毙,“我以为我再也没有爸爸了。”
2020年7月9日,江西高院开庭再审,张保仁陪着母亲宋小女在进贤县法院观看视频直播,他几乎想要凑到屏幕上,想看清楚父亲的脸,但镜头中只能远远看到一个穿着白衣服、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身影。
8月4日,江西高院宣告张玉环无罪。得知父亲沉冤得雪后,张保仁和张保刚火速赶到了张家村,搀着母亲和婆婆(江西方言,即奶奶)等待他回家。终于,父亲身戴大红花,在众人的簇拥下走来,他径直走向了张炳莲,没有在张保仁面前作任何停留。
回家后的张玉环和母亲张炳莲在一起。
张玉环后来告诉澎湃新闻,他当时没有认出儿子,在迎接的人群里,几乎所有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即便是他自己的弟弟张平凡他也不认得,“一切都变了”,能认得出的只有母亲张炳莲和前妻宋小女。
父亲从自己眼前擦过,宛如陌生人,张保仁觉得十几年的等待瞬间落空。没等反应过来,站在他身边原本就有高血压的宋小女又忽然昏倒了。此刻,张玉环已被涌入家门、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推进了堂屋。这一幕,让张保仁彻底“失控”:“这些年母亲和我们兄弟所受的委屈一下子都窜到我脑中,他怎么可以视而不见。”
张玉环无罪释放回家的第一晚,宋小女因激动过度昏倒,张保仁和张保刚用120送母亲去县城医院治病。
冲着父亲说出那句话后,张保仁独自一人跑进了已经坍塌了一半的老宅,蹲在瓦砾堆上掩面哭泣良久。之后,他和120急救车的医务人员一起,把四肢发麻的宋小女抬上了车,送往进贤县人民医院。和父亲重逢的第一面,就这样结束了。
混乱中,有亲戚质问张保仁:你又为父亲付出了多少?“这确实是一句灵魂拷问”,他说,他不是不想,只是做不到,“我结婚比较早,经济方面也是不允许,我不能不工作,不然我小孩和媳妇就没饭吃了。”
张保仁曾对澎湃新闻坦言,他没有期许过父亲出来后能与他好好相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父爱,“从小没有这些给我,在我记忆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但年幼时,他也曾许下愿望,希望来日能成为一名律师,在他心里,律师是能救爸爸性命的,是很高尚的职业。
“保仁推了爸爸一把”这件事在张家内部引起风波,长辈们对他颇有责备,连说“不懂事”,但张保刚懂得哥哥。他告诉澎湃新闻,哥哥只是太想知道他在爸爸心里到底有多重了。
5日中午,张玉环终于等来了大儿子张保仁,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
8月5日中午,张玉环大哥张民强携妻子、妹妹妹夫、弟弟弟媳以及三家的小辈一起,在张家老宅摆了一桌团圆饭,菜是从县城饭店做好了带过来的,侄子们开车送菜,来往了很多趟。可到了饭点,张玉环却执着地站在太阳底下,等待大儿子保仁回来,无论亲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进屋。
11点50分,张保仁的电话打了进来。张玉环捧着手机,独自走向家门口的小径,带着哭腔大喊:“爸爸想你啊,我想你啊,你快回来。”
半个小时后,赶来的张保仁和父亲相拥着走进老宅,张玉环激动地举起纸杯,说道:“这是我们家27年来第一顿团圆饭,我感到太高兴了。”
张保仁和张玉环坐在老宅门前谈心。
午饭后,张玉环又拉着保仁在倒塌的老宅门前聊了许久。横亘在父子间的冰山好像在正午炙热阳光的烤晒下慢慢融化。
艰难适应:“像一个新生儿,需要一点点教”
一夜未眠,早晨六点不到,张玉环就起床了。他在家里摸索着牙刷、牙膏、毛巾等日用品的摆放位置,张保刚耐心地告诉他,但一转头,父亲好像又忘了。张玉环说,可能是刚回家事情太多,抑或是在“里面”太久,出来记性变差了。
张玉环用圆珠笔在废纸板上写下未曾谋面的儿媳和孙子孙女的姓名。
他拿一小块硬纸板,一笔一画地用圆珠笔记下儿媳和孙子孙女的名字,一遍记不住,他又抄了一遍,放在床边上的箱子上。
张玉环回家前,保仁和保刚就商量好了,要给父亲买一只智能手机,方便他跟远方的孙子孙女视频。回家的第一天,张玉环在儿子的指导下学会了打电话,保刚把家里所有亲人的电话都提前存在了手机通讯录里:民强、小凡、小女、保仁……
张保仁和张保刚为父亲提前购置的新手机,里面存好了全家人的联系方式。
南昌的8月,酷暑难当,老宅没有空调,保刚让父亲吹电扇乘凉,张玉环盯着电扇,好奇地问:“这个扇子怎么还能摇头的?”
27年的牢狱之灾,锐利得像一把刀,把张玉环和现代社会割裂,他的思维仿佛仍停留在出事前的1993年。他对张保刚说,出来最要紧的事是解决住房问题,他预备花两三万元在老宅的地基上盖一栋新房子。张保刚无奈地笑了,“爸爸呀,现在农村随便盖栋房子也要几十万了喽。”
“啊,要几十万啊?”张玉环吃惊地看着儿子,好像听到了天文数字。
除了房子,他对未来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打算:请政府分两亩地,种田赡养老娘。不仅如此,他还劝说张保刚也辞掉在福建的工作,回家一起陪他种地。张保刚没有当面回绝,顺着父亲应了下来。
他说,父亲刚出来,就像一个新生儿,需要一点点教他,“等他知道现在种地不挣钱了,他就会转变想法的。”他和哥哥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轮流“陪护”父亲,直到他适应出来后的生活。
5日清晨,张保刚用电动车载着张玉环出门购物。
5日清晨,张保刚骑电动车去村里的小卖部购置食物和日用品,他特地叫上张玉环一起,让父亲看着他如何用手机付款。
角色似乎变了。曾经缺席了儿子成长的父亲,如今变成了“孩童”,而张保刚试图在帮助父亲适应新生活的互动中,寻找那些年缺失的父爱。
不过,张玉环有时还是会教导儿子,他说的最多的话是:违法乱纪的事千万不要做。张保刚又有些哭笑不得,他回道:“爸爸呀,我们现在才听你说这些,是不是太晚了?”张玉环听了,没有说话。
1994年起,宋小女便外出打工挣钱,以养活两个儿子,出门前,她把他们分别托付给婆家和娘家的亲人,保仁留在张家村,保刚则跟着外公生活。
张保刚至今都觉得,比起哥哥,他要幸运得多。外公格外疼他,常常把他拉到其他孙儿找不到的房间里,把偷藏起来的好吃的留给他。
然而,对留守在张家村的张保仁来说,白眼、谩骂、甚至殴打,都是家常便饭。他不敢还手,因为顶着“杀人犯儿子”的帽子,他做什么好像都是错的。受了委屈,他也不敢告诉婆婆。张保仁说,自从父亲出事,婆婆的性子就变得暴躁,动不动就是一顿打。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冰箱,每到夏天,猪肉都放坏了,婆婆也舍不得扔,“那就是吃蛆,知道蛆吗?”
大约八九岁时,张保刚回村里找哥哥玩,看到同村的小伙伴把张保仁摁在地上,还往他的嘴里塞牛粪,哥哥却躺在那里,打不还手。张保刚气不过,抄起路边的木棍把他们赶跑了。
张玉环回家后,现年84岁的张炳莲逢人就咧着嘴笑,年轻时的她曾经被同村人评价“嘴巴不饶人”。儿子出事后,要强的她一个人揽下了田里的活计。没人帮忙,只能拉着张保仁一起干。
直到现在,村里人还会说起张保仁小时候跟在奶奶身后放牛的场景:“小小的崽啊,还不到十岁,站在稻田里,水没过大腿,躲在牛背后,几乎看不到人。”
回忆起这段岁月,内向寡言的张保仁只说,“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心中的苦讲给别人听,别人也听不懂。”他知道父亲是冤枉的,但他选择逃避,不与人争辩,因为无用。
1997年,宋小女的父亲因病去世,张保刚也随即被送回了张家村,兄弟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有时两人犯了错,害怕被婆婆责罚,就整夜躲在牛棚或者稻田里,不敢回家。生病了,哪怕发高烧昏在路边,过路的村里人也只用脚踢两下,看看是否还有口气在就走开了。
有一次,家里的灯泡坏了,张保仁上手去修,裸露的电线把他整个人都电麻了,左手掌心烧出一个大窟窿。弟弟见状,上去拉哥哥,也被电得不轻。为了救人,张保刚爬上二楼平台,拽着电线往下跳,这才把电线扯断了。
“当时村里的人都传闲话,说我们兄弟两个不死,是老天爷不收。”张保刚说。只是,这些苦涩的成长经历,他们在成年之前都未曾对人说过。
回家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张玉环听保刚断断续续地讲述着他和哥哥的成长经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和自责,“儿子怨我,我理解,我都理解的,我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不容易”。
申诉往事:“这个王律师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个王律师?”
高墙之内,过去的二十多年,张玉环过得同样煎熬。最初在看守所时,同监舍的人都不喊他的名字,叫他“花生米”(即“枪子儿”),意思是很快就会被拖出去枪毙的人。
张玉环两次被判死缓,戴脚镣的时长超过了六百天,以至于张平凡说,哥哥出来后走路都不一样了,两只脚总是向外翻,呈“外八字”。
张玉环说,在当时,像他一样的量刑,进监狱服刑后,如果积极改造获得减刑,十几年也就出来了。但他起初始终不肯认罪,即便是被投入南昌监狱后,他仍坚持每周写一封申诉状,一封封积累起来,等到大哥张民强前去会见时,托他带出去。
张民强告诉澎湃新闻,张玉环在牢里写的申诉状总数以千计,他有时候都会劝弟弟,也别写得太频繁了,省得看管的狱警不耐烦。每次从监狱里带出来申诉状,张民强都细心地纠正错别字,有条件的情况下,他还会托打印店的老板把文字输入电脑里,再一张张复印出来,投递到各级政府部门:进贤、南昌和北京,都有。
除了寄材料,张民强也四处打听,为弟弟寻找律师。直到2017年,他等到了王飞律师和他的申诉律师团队。王飞翻阅过历次判决书和申诉材料后,还特地去南昌监狱会见了一次张玉环。隔着玻璃,他冷不丁问张玉环:你到底有没有杀人?张玉环很坚定地说:没有。
王飞说,那一刻,他确信,这应该就是一起冤案。他教张民强开通了微博,定期将申诉的进展发出去,当时已年届五旬的张民强哪懂这个,他不是跑去工作所在的大学宿舍楼里找大学生请教,就是问律师和记者,“微博文案这样写可不可以?有没有错别字?还麻烦你帮我看一看。”
然而,外界的这些努力,监狱中的张玉环知之甚少。他说,自己每天都会仔仔细细地阅读报刊,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点有二:一是自己的案子有没有被媒体报道,二是有没有冤假错案平反。
他会认真地记下其他冤假错案当事人的名字:赵作海、刘忠林、廖海军。尤其是看到廖海军案平反的报道,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律师王飞的名字,他激动地给张民强打去亲情电话,问“这个王律师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个王律师?”
直到今年7月9日张玉环案在江西高院开庭再审,出庭检察员建议改判无罪之后,有管教干部悄悄地告诉张玉环,说他的案子已经有媒体报道了,还告诉他老家的房子坍塌了。张玉环想再追问些细节,对方却怎么也不肯说了。
从再审开庭到宣判无罪,张玉环又等待了26天。得知宣判日期的那天,他激动地没有睡着。监狱里一些狱友见他要出去了,还有想托他转达申诉的。
出来后,张玉环觉得自己的视力明显糟糕了,他说那是在监狱里加工衣服熬坏的,他央弟弟张平凡去给他配一副眼镜。同时,他还要求儿子为他准备一本空白的日记本。监狱里养成的习惯,他还留着。
他努力地学习着周遭的新事物,但一切都变得很难。他更习惯回忆过去的事,他会拉着保刚的手说起他小时候有多顽皮,保仁的脾气就要和顺很多。但说着说着,笑容又突然停止。
张玉环对着媒体讲述自己被卷入冤案的前后细节。
围观之下:“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无罪至今,除了和亲人相见团聚,张玉环还要不间断地应付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媒体记者,对着成排的镜头,他紧张万分,用手搓红了手臂上的皮肤。
提问几乎如出一辙。他一遍又一遍回忆着他是如何被卷入案子,如何经历严刑拷打,如何在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涯中坚持下来的。
张玉环向澎湃新闻展示手上被打留下的伤疤。
每每说到被刑讯逼供的细节,平常讲话轻声细语的他总会异常激动,并卷起裤腿,露出留在大腿根部的疤痕,说是受审讯时当年被狼狗咬伤。车轮战似的采访让他应接不暇,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躲进老母亲的房间里,在床上躺一会儿,还没睡着,记者的电话又来了。
从张玉环的讲述中,人们能够大致拼凑出他出事前的生活图景:父亲生前是村里的能人,人缘颇好,哥哥从事粮油生意,他自己是木工,一家人生活得自给自足。
可这一切都被击得粉碎,他总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
宣判无罪当日,江西高院法官和其他官方工作人员等20多人到监狱向张玉环赔礼道歉,回家当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说了三遍以上“感谢政府,我接受道歉”。
可渐渐地,张玉环说自己不想接受道歉了,“就算道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他反复向澎湃新闻表示,他希望能够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刑事责任,“我这个案子就是刑讯逼供造出来的,他们放狼狗咬我,把我的手背着铐起来,我才招认的。”
张玉环不知道的是,他的讲述通过媒体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舆论热议,被宣判无罪之后,与他相关的话题连续三天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有热心的网友看到报道以后,特地带着一家老小驱车从县城赶到张玉环家,送上安慰。有的说是被张家人27年坚持申诉的经历所感动,有的则说是想见一见“被羁押最久蒙冤者”的真容。
无论如何,张玉环以这样尴尬的方式红了。
他问来的人:“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事?”对方答,网上都报了。
“什么网啊?是这么大的网吗?”他一脸疑惑,用手在空中比划着画了一个圈。
(来源:澎湃新闻)
当过县长、县委书记,李亚丽被判11年
据山西高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下午,阳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山西省临汾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原副部长(曾任山西省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隰县县委书记)李亚丽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李亚丽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一百万元;对李亚丽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李亚丽受审现场(来源:山西高院)
经审理查明:2011年至2019年间,被告人李亚丽利用担任山西省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隰县县委书记等职务的便利,为任某某等多人在工程承揽、款项结算、职务提拔或人事调动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他人给予的人民币现金等有价财物共计1352.5045万元。被告人李亚丽在接受山西省监察委员会调查期间,如实供述了监察机关已掌握的受贿犯罪事实,还主动供述了未被掌握的其他受贿犯罪事实,表示认罪认罚,积极动员家属退缴赃款。目前,已追缴到案的赃款共计1312.5045万元。
阳城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李亚丽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鉴于被告人李亚丽到案后,如实供述了监察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事实,还主动供述了其他未被掌握的犯罪事实,认罪悔罪,愿意接受处罚,积极退赃,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可对其从轻、从宽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官方简历显示,李亚丽出生于1971年3月,山西绛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91年10月参加工作,1993年4月加入中国。
李亚丽曾历任运城市外事办(侨务办)副主任,河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河津市委副书记等职,后任稷山县县长。2015年5月,她任隰县县委书记。
2022年5月报道显示,李亚丽还担任隰县县委书记,后被调整为临汾市委部副部长,2022年6月,被免职。
(资料图)
今年1月,李亚丽被“双开”。经查,李亚丽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金礼品,将应当由本人支付的费用由他人支付;违反组织原则,利用职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纵容默许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影响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职务调整、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李亚丽严重违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李亚丽开除党籍处分;由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免去其临汾市第五届市委委员职务,终止其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临汾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隰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