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八字(柴静 八字)

牛奶煮萝莉 2023-09-16 10:45:03 网友整理

让你体验一场诗歌的盛宴,感悟一下文采的奥妙

《我看》我看我看见考场上,奋笔疾书道路上,奔波劳碌田野里,辛勤劳作我看见优秀答卷五星好评金黄麦苗我看见平凡人,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平凡人,他们都在努力地生活着,但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事

《诗》我遇见一首像月亮那般的好诗它被诗人挂到了天上夜深时诗句熠熠生辉 我遇见一首像晚霞那般的好诗它被诗人挂到了天上日落时诗句灿烂夺目 我遇见一首像雪那般的好诗它被诗人挂到了云上下雪时诗句翩翩起舞

每一首好诗读起来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写不出》躁!像身体内部的瘙痒,抓破外皮流出血都还是痒,找不到哪里痒,像是软糯猫爪点点挠着我的痒!我急红了眼,吸毒了一样,呼吸急促,啊!我终于找到了那把罂粟刀,颤动渴望的手,把身体割成两半,迫不及待地想把手探进去,每个地方都挠个遍,抓住磨人妖猫,用指甲在痒包处钉了个十字架,这方法很好用,现在不痒了。

我从来没有写过诗歌,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起初没有任何素材,后来有了想法但是又苦恼于自己不会表述,体现不了想表达的感情,所以我的内心很苦恼,这种情绪一直积压在心里。有想法却写不出就像是被阀门堵住过不去的猛流,烦躁油然而生,所以就发泄性地写了这首诗,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我只想在这里》躁动蚂蚁对沙漠仙人掌说,听闻南方的春天小花总能压满枝头,仙人掌说他比较喜欢看希望绿洲。蚂蚁不甘示弱,秋天的农田到处瓜果飘香、金涛麦浪,仙人掌却说他只想陪伴勇敢的胡杨。蚂蚁蠢蠢欲动说我们到外面玩吧!越远越好!仙人掌说,我只想静静地就留在这里,守望这如同大海般的沉睡沙漠。

很多人都憧憬外面的繁华世界,觉得在那片天地才能打拼成功,但是我向往安于现状,不想看世界的灯红酒绿,只想把自己的平凡生活过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安安静静地呆在一隅,这是我想要的成功了。

《再见,晚霞》我住在孤独黑白文字楼,隔壁是粉嫩梦幻乐园,六月的天空住里面,它总在我那燥热的窗框前贩卖晚霞,不住发出诱惑,我只能痴迷地望啊望,红的、金的、紫的,真漂亮! 它就像是童话里脱缰的灵动彩鹿,在急忙逃跑中蹭到了孤独的黑白墙,掉落了些许色彩在上面,真想把它们都抓回来,在这黑白文字世界里珍惜观赏。 后来我搬出了黑白文字楼,再次看到天空在吆喝着晚霞时,仍是,什么色都有!红的、金的、紫的。但它却不再是我心中的彩色鹿。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大家都进入整理复习资料阶段。每天傍晚的自习课上,我都能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晚霞,可能是因为高考压力大,在复习书上徘徊太久,我感觉这一刻看到的晚霞比任何时候的都美,就像是让我放松的精神动力,我贪婪地望着它,“黑白文字楼”代表练习册,晚霞就是那个牵动我心的“彩色鹿”,即使是一点点色彩都能点亮我的内心,让我在“黑白文字楼”里感到兴奋。 到了大学,晚霞也经常有,还是如此地好看,色彩艳丽,但脱离了高考压抑的环境,我竟然不会欣赏晚霞的美了,“彩色鹿”也逐渐消失,在我眼里,晚霞只是普通的晚霞。

《春雨》春天的雨说来就来不像夏雨般阴晴不定它总是高调出场用乌云铺满整个天空踩着轰轰隆隆的雷点哗!!像把一盆水全都倒掉不留一滴 将大地所有角落都洗刷干净并留下证据嫩绿的枝丫娇艳的花骨朵水洼里的天空无不证明春雨已经洗刷了一场

《等待》她身着旗袍静静地趴在沙发上蜷缩着双腿手指一搭没一搭的敲打桌面孤寂在她身边环绕绕啊绕啊绕啪嗒一封信件从门缝落下她跳下沙发赤脚奔向门边看到是男人的来信她露出今天第一份笑容

战乱时期和男人分别,彼此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女人每天在期待男人的消息,希望能早点再与男人重逢

《眼睛》一个小孩儿眨着懵懂无知的眼睛行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害怕周围那一双双看向他的眼睛里面有嘲讽、有鄙视、有厌恶 小孩儿的爸爸长得贼眉鼠眼的所有的人见到他都会搂紧身边的娃找找钱包在哪儿 有一天大雨骤下操场上晒的东西糟啦人们只顾着心痛却忘了应该干嘛多亏了小孩儿与爸爸将东西收得一件不落让人们的眼睛不停闪烁着泪花 当小孩儿再次走到大街上发现没有眼睛粘在他身上匆匆一瞥的只是带着善意的目光小孩儿的眼睛终于发亮从此多了些希望

一个懵懂无知的小男孩儿无故遭到别人的白眼,是因为他的父亲长得贼眉鼠眼的,像是个小偷。后来小男孩儿和父亲的善良、乐于助人,让人们摘下了有色眼镜,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我不知道上一辈的潮汕人是怎么样的,准确来说,是不知道他们曾经做过什么给其他地方的同胞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我第一次怀着满腔热情踏出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听到别人对我们那里的人的评价竟然是特别差,甚至有的朋友的父母嘱咐说“不要招惹那个地方的人”!我真的感到很悲伤!我感觉我无缘无故就被贴了标签。我很希望这一代的我们能够做到让其他地方的同胞们感受到我们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那个模样……

《我痛恨这漫天的黑与白》清晨的一声炸响,世界又陷入了无尽的黑暗。透过那晶莹的露珠,看天空的乌云汇成了她的模样。雨滴未落,却已模糊了车窗。人仍未至,已看到漫天的白布飘摇。从此触手可及的,不再是她,而是那黑白遗照!我痛恨这漫天的黑与白,将我的世界无情掩埋!

就像柴静在《看见》中所描述的一样,我曾在无数个夜晚无数次地想过如果奶奶去世会是什么模样,然后一个人在深夜中闷声痛哭。当12月4号清晨收到妈妈的微信语音,告诉我“奶奶在凌晨两点去世”的噩耗,我在那一瞬间就崩溃了……

《行走在客乡》 灯光下的蜜蜂振动着翅膀湖面的鱼儿欢快地跳跃着阿伯跑步的脚步声嗒嗒地响远处阿叔唱的山歌悠扬地漂浮在夜空中一个小伙子背着女朋友嬉笑着迈步前进怀春少女看到后惊羡地感叹骑着自行车的小男孩儿在我的相机前不停地转圈滑着滑板迎面而来的小朋友向我绽开了笑脸梅州的夜晚一切都是那么安宁又美好

吃完素食后,跟舍友一起去文化公园散步消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受到了梅州夜晚的安宁与美丽、梅州人的活泼可爱。行走在这个客乡,我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极度思乡之感,反而是沉醉在这个缓慢安宁的城市。

《回首向前》叮铃铃,清脆美妙,是激动人心的冲锋信号 ,摩拳擦掌,一声号令,离弦之箭势不可挡。伴着日落,归家时光悠闲惬意。嗯~,是熟悉的味道,嘈杂喧嚣的街道,呦呵叫卖的小贩,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是别样的人间烟火气。迈着轻盈的步伐,风儿携着轻柔柔的耳语,摇曳着我的裙摆,轻抚过我的心房,驱散了夏日的些许躁动。时光如细线,静默,穿透我的心,思绪飘渺,淡淡哀愁找不到靠岸,只能随云漂浮、漂浮。风乍起的流年,在记忆中沉淀,心怀无尽的缠绵与缱绻,纵使夕阳西下之时,也只能一直一直向前、向前……

回首的是青春校园时代的美好,无忧无虑,下课前一秒的躁动,路过的热闹的街道与放学时拥挤的人群都是深藏在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熟悉景象,最惬意的是放学归家时的自由与悠闲,晚风爱抚脸庞,我们伴着日落踏上回家的路途。但岁月流逝,我们总要成长,告别懵懂的时光去奔赴下一场人生旅途,于是愁思与怀念油然而生,但这些美好的东西则沉淀在回忆中永不褪色,这些美好事物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成长也促使我们不管在任何阶段,即使是到人生的黄昏时刻,也要勇于直视现实,面对挑战,向前看,向前走……

《恶之花》田埂处 野花在极力绽放着麻子脸拼命吮吸仅有的一丝芬芳采来田间最美的花要送给他的尖儿上娃麻花辫吓白了脸丢下手中的那抹艳丽向姑妈家奔去 露珠滋润着野花瓣毒辣烈日将露珠归于无形姑妈不惧雷雨 萦绕着月的光明麻花辫依偎在姑妈身旁熟睡过去麻子脸徘徊在姑妈门前将所有埋怨不解一并吞咽夜幕 土屋开出了一朵炸弹花麻子脸开心地笑了他永远留下了这一刻的尖儿上娃 野花在露珠滋养下 安然长大却从未存着悔恨的报答麻花辫跪在棺材旁麻子脸 傻了眼棺材里——是姑妈的脸原来 在昨夜麻花辫听见动静早已逃离了熟睡的姑妈身边 八百里黄沙灌进口鼻沁入喉里孟婆端详着姑妈的美丽昨夜残梦皆为命理自私的野花将露珠疯狂吮吸将仅有的一丝芬芳尽情绽放在安稳的人世间里 年幼的娃问阿爸阿妈去了哪儿阿爸说阿妈去了下一个世界去当麻花辫女娃

一段真实的故事:诗中的麻子脸男人看上了麻花辫女孩,但麻花辫女孩不屑于与麻子脸男人交往。面对麻子脸男人的疯狂追求,麻花辫女孩躲进了最疼爱她的姑妈家里,姑妈保护着麻花辫女孩不受伤害。麻子脸男人却恼羞成怒,不知道在哪里弄来了炸弹,丢进了姑妈家麻花辫的房间里,麻子脸以为这样就可以报复麻花辫女孩。但是没想到的是,麻花辫女孩知道麻子脸男人会来报复,趁着半夜,就偷偷逃出了姑妈家,并未将麻子脸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告诉姑妈,导致姑妈被当成麻花辫女孩错杀了。而姑妈替麻花辫女孩挡命,但是麻花辫女孩却心安理得得嫁给了别人,过上了好日子,远离了这个村庄,几十年来从未回村祭拜过她的姑妈。姑妈去世时,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幼年丧母的孩子经历过极悲,从此再也不知道什么叫悲伤。

《原生罪》两颗炽热火辣的心——靠近 靠近缠绵悱恻而又急切激烈生根、发芽婴儿啼哭撕咬着年轻男人的神经咚——水泥地板多了一道血的印记还是无尽的哭泣女人和男人纠缠起来而后的水泥地板是几挫断裂的头发、刚踩灭的烟头还是带着那道血的印记 无尽的哭泣转化成命运的悲戚婴儿绽放成一朵黑色的曼陀罗带着百合的清香悄然将剧毒释放她拼命冲出将她束缚的黑色漩涡游走在幽暗聒噪的热辣场所低头 酒杯的棱角映着她冰冷无谓的眼神抬头 眼底净收尖锐锋芒灌入脑中的伏特加在神经中尖叫将灯红酒绿中抛来的藤蔓折断高贵的曼陀罗散发逼人的寒气而此刻 男人和女人的纷争还未停息女人的脚背上还有一块淤积 正义之锤定音冰冷的铁链捆绑住成形的戾气抹去灰暗畏惧的回忆卸下一身防备的尖利远离不堪城市的魑魅魍魉一朵保加利亚的玫瑰种在她心里她和女人坐在春日的阳光上微风吹起裙摆 是百合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血的印记愈合原生罪的尖刺终将消去

两个性格相似的人相遇,生出了不可言说的情愫,快速地碰撞出人类生命的延续。但婚后生活并不是一直幸福,男人开始厌倦女人的喋喋不休,讨厌哇哇啼哭的婴儿。在暴躁中终于忍不住将婴儿摔在地上,女人不可思议,和男人动起手来。但还是抵不住男人的捶打,护着婴儿成为弱势的一方。 婴儿在这样的家庭下慢慢长大,带着对男性群体的害怕、抵触和厌恶。因为原生家庭的破碎,她不相信爱情,偶尔沉浸在灯红酒绿中,期间也有人向她表达爱意,但是她只觉得男人都沉浮于外表而已。所以原生家庭给这个女孩带来的伤害是难以计数的。 后来《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让家暴有了无处遁形的武器,施行家暴的男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女孩和她的妈妈远离了生活多年的城市,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这段岁月里,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保加利亚玫瑰(象征着真爱),遇到了她的爱情。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而勇敢的生活。

《嘴里享受,心里想瘦》人生在世,吃,乃是天下大事。想吃煎的,煎牛排,香煎豆腐,蔬菜生煎包;想吃炸的,小酥肉,油炸鸡翅,香炸馒头块;想吃炒的,炒肉丝,爆炒龙虾,番茄炒鸡蛋;想吃烤的,烤全羊,蜜汁烤翅,现烤大红薯。想吃煮的,水煮鱼,水煮肉片,水煮大白菜;想吃焖的,黄焖鸡,油焖大虾,红烧茄子煲;想吃炖的,鱼头汤,酱香肉片,白菜炖豆腐;想吃蒸的,粉蒸肉,剁椒鱼头,秘制水蒸蛋;噢!裤腰勒得难呼吸,蚂蚁借呗还花呗,再而次之应我念。

一群吃货中的个别案例,想吃各种样式做法的美味佳肴,但却由于自身的肥胖与空空的口袋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只能退而求其次,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这也同样告诉我们,欲望也只是欲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会受到压制,所以我们在膨胀的欲望面前要学会理性,学会克制,把握好尺度。不能丢掉生活的本色去追求欲望的华丽。

柴静写野夫:日暮乡关何处是

1 

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

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

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

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平时一个人,偶尔有朋友来此落脚,席地卷个铺盖,谁也不用照顾谁。

他无家可归。

七十年前,他的家族在鄂西清江百丈绝壁上,土家族祖父靠背盐酿酒攒下薄田,土改时被划为地主,且被疑藏枪,鞭打后投梁自尽,暴尸野外,被扔在天坑。随后大伯暴死,二伯流放,两位伯母一夜间用同一根绳索吊死在同一横梁。

父亲没有保护家庭,他的职责是抓捕诛杀其他地主的儿子,一生不提家事一直到死。母亲在暮年出走,留字条说“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他沿江驾船搜寻,寻找江上肿胀发臭的浮尸,挨个翻找无果。

1995年,他出狱后,身边已再无亲人,妻女也离他而去。

2

十几年前他离乡寻找出路,身无长物,朋友到车站送他一只钢锅,让他好埋灶做饭。他说如果你非要送,我就把这锅在铁轨上砸了,天下之大,总有我吃饭之处。

1981年湖北民院毕业后,他当过教师、宣传干事、警察,后来做小生意卖衣服,油炸早点,开挖沙的厂,都赔得血本无归。这次北上,做了牟其中的秘书——现在牟还关在他当年服刑的地方。很快他又转行当编辑,再做书商,做得很得意。我问他为什么不干下去,他说受不了向人催账的生活,“人到四十,还为一万块钱天天打电话,像黑社会一样——败坏人的心情”。

他把人家欠的一百多万元一笔勾掉,离京南下。

偶尔落脚在这两千多米的苍山上,四下没有村落,到暮晚时山黑云暗,一两盏灯更有凄清之感。他说过有时夜里骤雨突来:“林涛如怒,滚滚若万马下山。村居阒寂似旷古墓园,唯听那山海之间狂泻而至的激愤,一如群猿啸哀,嫠妇夜哭。这样的怒夜,非喝酒磨刀,不足以消此九曲孤耿。”

这样的夜里他开始写作。写失踪了十年,“不知暴尸在哪片月光下”的母亲;写二伯服刑二十九年后,“老得忘了自己的罪名,已失去了土地,也没有了房子,只好寄身于一个岩洞,放羊维持风烛残年直到死去”;写一生闭口不谈家事的父亲内心的功罪,写狱中被绑赴刑场的弑兄者……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从未存在过,他对此耿耿于怀,才为逝者作史。他的故乡是武陵,史书说的南蛮旧地,巫风很盛,在遥远年代,土家族死在他乡的人,是千里赶尸也要接回家山的,不想成为无归宿的游魂。他说“我祖父的横死也不足以令苍天开眼,是我的私人叙述才让他的死找到了意义”。

这本来就是中国民间修史者的传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用的笔名,出自唐代诗人刘叉的《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3 

四年前,我还不认识他,有天工作完,街边店里吃点东西,带了他的书随翻随看。

他写外婆故乡在江汉平原,他出生后才到深山来,开荒种地,养活一家。幼年来家训斥父亲,他不懂事,在旁嬉闹,太压抑的父亲发泄愤怒,用木棍毒打他,没人敢拦阻狂怒的父亲。外婆哭着用身体包围着他,左手无名指被误伤一棍,打得骨折,一直隐忍着没有医治,至死手指一直弯曲。

外婆眷恋家乡,他稍长大些,老人就返回了平原,他12岁时患重病,写信给外婆,恳求她回来,一进门扑在怀里,“我不断地叫着婆婆婆婆,仿佛垂死的孩子看见唯一的亲人”。

等到他成年,外婆觉得责任终于了结,与家族另一老人回到平原荒村住下,纺布缝衣为生,无人可以劝解。只有他去进门跪地抱着她腿,要她回来——明知这对她不公平,但他就是“不能忍心”。

外婆在山中去世,他不相信死亡不可逆转,每晚去坟头点上坟灯,怕外婆不能认得回家的路,次次在坟头痛哭时,他都要把耳朵贴近新土去听,孩子一般幻想听见外婆在棺木里呻吟,立刻就去十指刨开泥石,救出她来。

十年后,他掘开坟墓,开棺捡拾遗骨,偿还她的旧愿——背着她回到千里之外的平原。

我坐在人声鼎沸的地方,看到这里,把筷子搁在碗上,起身走出去,怕当众放声哭出来。

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有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的人都被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写时也呕心沥血,他说有时写完在沙发上要躺整整一天,像一生气力已经用尽。

这样的写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术,是要让死者复活,像是一次招魂。 

 

4

到了中午,大理的牛鬼蛇神都来了,野哥一一介绍“这帮老混混”,大家拱个手,报个名号,也不寒暄,邻居侯哥搜些活鸡腊肉,在后院摘点黄瓜茄子,加上通红四川辣子和野花椒,炒了十几个铝盆,桂花树下男男女女端着碗站着吃江湖饭,满头汗。

吃饭完,袅袅一根烟,聊旧体诗。

20世纪80年代的江湖,“流氓们”都还读书。看着某人不顺眼,上去一脚踹翻,地下这位爬起来说,“兄台身手这么好,一定写得一手好诗吧”。

就这一点,今天的小混混就没法儿比。

侯哥给大家泡茶,院子里很多高山榕,底下长了野茶。紫荆已经长到了二楼高,开着红色的骨朵。桌上有盆箭兰,玉绿色的十几卷,混着茶香。野哥讲花草的名目,我们觉得好听,他说,“看《本草纲目》,是可以看出性感的”。 

鄂西是楚辞的故乡,民歌和韵文一直是平民之趣。烧搪瓷盆的手艺人刘镇西,工具箱里也放着《楚辞》,初见面拉野夫去家,喊了几声老婆,没人答应,就去敲隔壁的门借斧头,嘴里念念有词“幸有嘉宾至,何妨破门入”,手起斧落,门锁砍成两截。

真妩媚。

野夫写苏家桥,写刘镇西,写投河自沉的李如波,都是几千字写完一个人生平,像《史记》中的列传。他的文字锻造,也来自古文。写文章时,看得出遍遍锤打,壳落白出。有时有些地方显得过于锤炼了,但写得好处,真是“天地为之久低昂”。

野哥说起时脸上有几分傲色,“旧体诗我还是得意的”,诗人里他最喜欢聂绀驽,“诗酒猖狂,半生冤祸”。

猖狂是真猖狂,夏日深夜,一轮好月,他与苏家桥一行人喝到酣处,学魏晋中人上街散心头热,路遇一些机关门前挂着的木牌,就去摘下,抬着一路狂奔,找一角落扔下。有次扔完才发现,木牌上赫然大书“人民法院”,觉得这个还是不惹为好,又只好嘿咻嘿咻地抬回去挂上。

当年他要出山去海南,苏家桥从深山送到恩施,过家门不入,货车送到武汉,怕他孤乘无趣,再火车送到湛江,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海南,第二天再独回。

简直是《世说新语》里的中国。

我原以为写得太传奇,认识他们才觉得只是写实。晚上野夫带我们出去吃饭,叮嘱一句,“不一定能吃上,看运气”。小馆子老板是个香港人,六十多岁,须发皆白,向外贲张。打量人,看得顺眼就做饭,不顺眼轰出去。当天运气好,做完了一桌子十几个人的菜,过来和野夫喝了一杯,扬长而去。说挣够了今天的酒钱,自去喝酒,不必再开张。

这个年头处处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为不雅,而是因为无力,没有骨头。还好“礼失,求诸野”,遗失的道统自有民间传承,江湖还深埋了畸人隐者,诗酒一代。

5 

下午无事,野哥带我们几个女生逛小铺子,我们挑来拣去耳环项链围巾,他两米外斜站,不上前,也不远离,衔一支烟悠然看过往行人,等我们挑完,他已经把账结过。

长日无事,坐条挨街的板凳,他给我们讲故事,说少年时暗恋一个女孩,被拒绝,情书也被公开,他承受不住羞辱,吞水银自杀。获救后立下誓愿,“要让她爱上自己,再抛弃她”。

他读大学回乡后,与之接近,少女恋慕了他,他终是不忍心,向对方坦露实情,说“我不想报复你”,对方惨淡一笑:“你以为没上床就不算报复吗?” 

他离家远走,再回来她成了一个在当地声誉放浪的女人,表姐让他去劝解,他讷讷而言,她笑:“变成好女人……”抬眼盯住他:“变了又怎样,你娶我吗?” 

他无话。

他兜里是第二天的火车票,她伸手取来撕了,买了机票,说:“换你明天一天的时间给我。”日后她中年重病,肾坏死,不再求治,他从北京请国内最好的医生入山给她手术。 

 

他人生里的事多半这样,情多累人,自嘲说自己是一流的朋友,二流的情人,三流的丈夫。我问过他,为什么他身上会发生这么多戏剧化的事情?他说当编剧时,才领会到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生活是内心情理交织冲突的结果,他天憎好恶比常人剧烈,人和文字都使到十二分气力,不留余地,蛮力拽动情与仇、乐与怒。

二十岁那年,他黄昏酒醉回家,看到路灯下一个佝偻男人,认出是那个打过他爸,把机枪架在他家门口的。现在他长大了,那人已快暮年,他发疯般扑上去,把对方摁倒在地拳脚相加。“他已经完全认不出我,无法理解自己为何突遭暴打。我一拳一拳地打着,直到耗尽全身力气,直到他头破血流。” 

十几年里,他一直为童年的恐惧羞愧,而羞愧渐渐熬成仇恨。这性如烈火的男子,认为轻仇的人,必然寡恩。

酒醒之后,他却不能不面对内疚之感,暗中观察那人,才发现这个仇人可怜至极。他是煤矿工人,出身贫苦,家庭负担沉重,每天下井采煤如同下到幽深地狱。这样的人积怨已久,被号召去夺权造反,必然敢摧毁一切。日后这人被煤矿开除,成了苦力。一次下坡刹不住脚,被装满石头的板车轧断腿,从此残废,整个家庭垮掉,女儿不得不去。

他写道:“命运惩罚他,比惩罚我的父辈更加惨烈。”

他写作并非为复仇,也非控诉,他想找到人何以成为他人地狱的原因。他写到自己六岁时,老师集合他们,把用竹子做成的大扫帚拆开,每个孩子发一根竹条子,围着一根水泥管子,上面站着一个偷了三尺布的农民,穿着破烂,裤脚卷在膝盖上面,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老师一声令下:打!所有的孩子一起挥动竹条抽打那个农民膝盖以下的部分,这个农民在水泥管上疼得来回跑,所到之处围满了孩子,所到之处都会有竹条,这个人蹦跳惨叫,汗如雨下,腿胀得紫肿,惨叫中突然晕厥,摔了下来。

四十多岁时,他写到这里,流下泪来,说:“这就是文学。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是不把这样一些东西记录下来,我会一生都为我曾经挥过竹条子而愧疚。” 

写作是一种反抗,对抗外界的恶,也对抗自己内心的黑暗。多年来,他为青春时代的狂怒心存内疚,他说:“在这个时代,当你还没有完成安徒生笔下一个孩子的真诚教育之时,也就是你还不敢做一个真人的时候,你绝不可能是大善的,更不可能是美的。” 

 

6 

野夫常以村夫自许,我却觉得他雅致。平常里他从不与人争锋,席间不抢话,不讥笑人,不争口舌,有他的地方笑声最多,有人说话不得体,他也呵呵相乐,一派烂漫仁厚。有次在北京某个场合我俩撞上,举座都是富贵人,三个小时里,他一句话没说,不参与,也没有不耐烦,自斟自饮,怡然自得。

我不喝酒,但有他在座,就陪他一杯,朋友间说起如果遇到事有谁可以相托,推举的数人里,多有野夫。

只一次见过他另一面,大理夜长人多,“左”、中、右都有,谈话容易不洽,干脆集体玩“杀人”游戏。我当法官,发完纸牌后说“杀手睁眼”,野夫睁开眼,不动身,也不伸指,只以眼光向我示意某人,就闭上。再睁眼时,众人惊呼被杀死者,相互猜忌。他点一支烟靠椅微笑,有猜到他的,他就一副老警察面目,为之分析案情,一一拆挡,全身而退,瞒过众人,最后一轮他胜出时翻开红心杀手牌,姑娘们还惊呼不信。

这场游戏,我这旁观者看来尤为触动,众人闭目他睁眼的瞬间,那双细长眼睛精光四射,是泡过凶险、世事老辣的眼。他在狱中,曾与几个刑事重犯同住,同一个枕头上睡的,枪毙的有六个。他有次扫地时一个犯人骂骂咧咧,他放下扫帚,盯着走到近前,那人立刻闭嘴。下铺有人悠悠说了一句:“你也不看这是什么人,他连国家都敢惹,你能踩平吗?”

7 

没听野夫说过苦,他只说重复地做一个梦,站在深秋的蓝天下,赤身,抢着收集阳光过冬——那时的冬天太冷了。残阳越过高墙,把影子放大贴在对面墙上,有电网的投影恰好横过他的脖子。

这梦听了真让人难受,是冷透的人世。

但他爱这世界,有次聊天,他劝我多参加社会活动,说有地方约他演讲,他一定会去,“能影响一个是一个”,他是那种寒风里有人往车窗里递广告,一定会摇窗接下的人。

在微博上他很活跃,经常会有许多陌生的朋友@他,说家里发生什么事,希望他帮忙转发、评论一下,他说常常不忍心忽视这些留言,也许转发无济于事,也不足以帮他们,但是转发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明白是非。

微博也是江湖,他说能看见一部分人的恐怖内心,感到透心的冰凉,说“有时也想把微博戒了”,但又放不下,嬉笑怒骂,一派朴诚烂漫,把剑而立,战个三百回合。有时候我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他说在故乡鄂西,秋天野猪成灾,每年允许适当狩猎,分外痛快淋漓。“我来到世间,是来访求朋友的。有的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增加敌人的。我们在大地上,怀善还是怀恶,并不难区别。” 

但遇到年轻人时,他会劝解,有次他说,有个骂他的人是一个大学生,子侄辈的年岁,他顺着去对方微博里看看,觉得是个贫寒激愤的青年,就发私信与他讲了一夜道理,直到年轻男孩心服。

他对这个时代总有一份“不忍心”,说,“我们每个文化人都要分担这个时代的疼痛甚至剧痛”。

在大理,他带我们进山,无为寺在宋朝是大理国的皇寺,现早已荒废。二十几年前有个僧人一点点旧址重修。他带我们去见这大和尚,大脑袋粗眉毛,胳膊上缠着铜佛珠,是武僧,“夜不倒单”——每天晚上不躺下睡觉,打坐度过。

三千多米处都是深林,小寺里没电,不卖门票,不卖香火,也没有小贩。案子上堆的香,你自己拿去烧,随便。树下面放着茶叶、水壶、茶具,自己泡茶喝,喝完了你走,也没人来问。有个小和尚在场子上一边扎着马步,一边眼见着一个小朋友飞奔打闹着耍,眼神急死了。

大雨过后,急晴中的这座山,树叶上金光闪闪的流水滔滔流下来,有远古的本来面目。我们跟大和尚说这说那,把人家武僧当禅师了,有人问,人怎么能放下眷恋?大和尚只好说,喝茶,喝茶。

野夫看我们这么笨拙地打机锋,笑着开口解困,问寺里还有什么米、什么油,要不要送些过来。

他喜爱山林,好与僧道谈,但他是士,从来不“隐”,不求解脱,不好大言,不求世外的智慧,各种人生对他都是文学,只是要了解“方丈何以是此人”。

旧朱红的寺门,粗糙皴裂的木门槛,楹联是野夫写的,一联是 “心法即佛法,度一切有情”。 

 

8

临走前一晚,大家去一个老哥家,咔啦啦扶起卷闸门,有几人正窝脚在榻上闲谈,当中一位长得奇突矮肥,野哥说,别人找他演电影,演一个被啤酒瓶子砸的泼皮,他不满意那个道具,要求用真瓶子砸,头破血流,满意地被送去医院。我打量一会儿,觉得他是腼腆不说话的人,野哥指我身边的一张桌子,说昨天那张被他喝大后踩碎了。

坐定后七八个人闲扯,拿着吉他唱歌,一路嬉皮笑脸,笑得人仰马翻。野哥对矮胖子说,你吹个箫吧。

胖子也不说话,拿只皮口袋,从里头拔出管黑箫。

有人噗地把烛火吹熄,黑着灯,只有远远一点微光,荒村野街,远处有女子鞋跟在青石板上走的声音。他起声非常低,曲调简单,几乎就只是口唇的气息,也像是远处大风的喘息。 

 

我一开始无感无触,只是拿围巾按着脸听着。

就这一点曲调,循环往复,有时候要爆发出来,又狠狠地压住了,有时候急起来,在快要破的时候又沉下去,沉很久,都听不见了,又从远远的一声闷住的呜咽再起。这箫声里不是谁的命运,是千百年来的孤愤,千百年来的无奈。

座下小儿女都掉了泪,只有野哥躲去一边角落,半坐在地上,完全隐在黑暗里。

他吹到后半段,愤怒没有了,一腔的话已经说完,但又不能就此不说,忽然停住,他唱:“……月夜穿过回忆,想起我的爱人,生者我流浪中老去,死者你永远年轻……”

当夜我喝过几杯,围巾都湿透了。

9

四五天后,我们三人离开大理,纷纷的雨,野哥来把行李放在破富康上,一直送上了大巴,他下了车没走,不站在路边,也不招呼说话,就坐那辆锈迹斑斑的富康车前座上,车门开着,一只脚踩在地上,抽烟。

我们车经过,他扬眼微笑,摆了下手。大巴开出去好远了,人和车还坐在那里。走前他说过一句,“你们一走,我今晚就是五保户了”。

事后几年,见面只是偶尔,但我看他的微博,常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敌人也都消失的深夜,无法以酒引睡时,他有时喃喃自语:“中宵酒醒,常觉无路可走。坎难人生,此时应该言说,否则,将在这巨大的黑暗里窒息。”

他的一生,多为支配的选择,最痛苦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调和。不过,如顾随说,真正的诗人,往往就来自与世界的矛盾,苦中用力最大,出来的也才是真正的力,“风与水搏,海水壁立,如银墙然”。

是矛盾,是力,也是趣。

人到壮年,再想改变自己性情已不可能,也无必要。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只要有笔墨在,还能言说,《诗经》以来“吊民伐罪”的传统,总能在此中存续。 

我在微博上只看不说,野夫并不知我存在,在那样的夜里,我每默默注视屏幕,算是对他的一会儿陪伴。 

作者:柴静

本文为《身边的江湖》序

从“央视名嘴”到“滚出主持界”,柴静经历了什么?后来过的怎样

她曾是央视知名的主持人,更是有“央视名嘴”和“公知女神”之称,人们对她的称赞非常之高,可谓是才华横溢。

就连被许多主持人认为很难接触的星爷,都曾被柴静触动心烦,直言说谢谢你。

柴静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她为何在之后遭到全网群嘲,甚至言语之间让她“滚出主持界”。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柴静为何从众人捧沦落到如此地步?她的人生中经历了些什么?

她又做出了什么,让人无法接受的事?

从小梦想做主持

柴静出生于1976年,是一位地道的山西姑娘,她的家庭十分优越,妥妥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有名的知识分子。

在那个年代吃饱饭都成为问题,有才华的人更是像宝贝疙瘩一样缺少,显然柴静小时候的生活,远超一大部分人。

她的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一名医生。

拥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柴静从小就过得很好,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性格也是十分温柔,乖巧懂事的她,被许多人喜欢。

她的性格和名字一样,文静且淑女,完全是长辈的最喜欢的类型。

柴静哪怕家庭环境优越,也没有其它的坏习惯,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感到傲娇,反而一直都在努力,一直被当做“别人家的孩子”看待。

因为家庭受到影响的原因,柴静从小就对文学类比较感兴趣,而且父母也是非常支持她,经常在这方面对她进行培养。

在她上初中的时候,无意间接触到了广播站,被这样的工作沉迷在了其中,时不时向广播站进行投稿。

经常长时间接触,一颗想当播音主持的种子,埋藏在了她的心中,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广播员。

为了能够接近自己的梦想,她开始往这方面进行努力,只要有机会就会想尽办法锻炼自己,让自己的口才和文笔更加出色。

1992年,柴静考进了湖南铁路学院,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铁路局工作,妥妥的正式工“铁饭碗”,别说在当年让人羡慕了,现在也是可望而不可即。

可是她的这种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依然还是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并且主动跟电视台写信,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机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95年柴静得知长沙电视台,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她觉得这是个机会。

并且给当地的电视台写信,信中有这么两句话:“尚能也曾有梦,可否帮我成就梦想?”

没想到柴静的这封信,被电视台的领导看到了,并决定给她一个机会,让她有一个应聘主持的机会。

成为主持人主持节目

柴静凭借自身优越的条件,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得到了一个能主持《夜色温柔》的岗位。

但这期节目是在午夜播出,很多人受不了时间的颠覆,都选择了放弃,而她却不同,一心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在她的努力之下,就连当时的领导都表示,她就是吃这碗饭的,人聪明、漂亮而且还会说话,她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出色的发挥。

虽说是在午夜播出,但由于自身的魅力,也是积攒了不少的人气,得到了许多听众的称赞,并且也有许多人原因为她敞开心扉。

三年的时间,柴静就从一个普通的主持,一路升任到了综艺部的副主任,而她播出的节目,也经常被作为教科书学习。

这一年柴静才22岁,这么年轻的年纪这有了这样成绩,电视台都将她作为重点培养。

她自己也从未安于现状,而且是一直都在努力,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并且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当时节目的邀约。

因为她自身属于文艺类型的,主持的节目也是感性的,突然接触新闻类型的有些不习惯,在领导的劝说下,最终才鼓起勇气去参加试一试。

就是这次接触新闻主播,让她觉得自己的梦想不止于此,应该以央视女主持为目标继续努力,于是她一股脑地想去影视主持节目。

柴静的能力的确很出色,但是在央视站稳脚跟,还是需要强硬的能力,难度十分的高,这里可以说是聚齐了精英中的精英。

2003年,一次机会来到了柴静的面前,她死死地把握住了,这一年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和传言导致人心惶惶。

此时需要记者近距离接触,将现场的情况完全播报出来。

可是这件事的工作,危险性很大,很有可能一去不返,这件事不知道劝退了多少人。

此时柴静站了出来,她表示自己愿意前去,不仅如此,她为了更加了解其中的真相,更是不顾危险的零距离接触患者。

一炮成名赴美产子

柴静不顾危险,七次于病人面对面,留下了很珍贵的资料,在当年还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在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她的壮举感到,就连白岩松都称她为优秀的主持人之一。

柴静因此事件一炮而红,开始展露在广大观众的荧幕前,并且还主持了《看见》《面对面》等节目。

柴静此时的热度如日升天,不知道有多少观众围在电视剧前,等着看她主持的节目。

每次她的出现总是给人一种,温柔、知性,能让人展开心扉的感觉,不仅关心着社会上的大事,而且细节观察每一位平凡人的内心,这种共情感是很多主持人达不到的。

就连周星驰都被她的温柔打动了,打开心扉和她聊了许多,更是眼含泪花地说出,谢谢你,这是其她主持人无法做到的。

就是如此温柔、感性,愿意放低身姿和大众接触的女人,却在为了选择的道路上走错了路。

柴静的热度因为两期节目爆火,同时她的负面影响也暴露了出来,也多人挖出柴静的私生活混乱,感情生活有些复杂。

跟荧幕中温柔的她有很大的区别,都说文艺人都是多情种,难道柴静也是其中之一吗?

这其实不算什么,可是她身戴着爱国的光环,身为央视主持人,却远赴美国生子,这让人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

因为美国有规定,只要在当地出生的婴儿,落地之后就能获得美国的户口,显然柴静这是在为孩子做打算。

其实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许多知名的明星、演员或者是其他人,都会有这种现状赴美产子。

柴静这样也不足为奇,但是她接下来的做法,却令人无法接受。

在孩子出生之后,柴静决定拍摄一个记录片,呼吁大家能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让新生儿遭到环境的污染。

因为她的孩子就因为雾霾原因,未出生就患有肿瘤,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所有才做出赴美的选择。

细心的网友对她拍摄的纪录片,发现了一个很明显造假的问题,这件事对她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而且雾霾事件经历一年的调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柴静此时没有做出反应,而且在举家离开之后,开始对这件事跨大事实进行谴责。

她的这种做法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而且在她的片尾还有一个感谢赞助商,美国基金会。

人家为何要资助一个主持人拍纪录片,难不成是她的能力得到了支持?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呢?

全球变暖问题

柴静的这个做法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并没有彻底导致她的形象崩塌,可是在采访一期教授的时候,彻底惹怒了所有观众。

因为全球变暖的问题,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IPCC计划,规定全球排放不能超过,8000亿吨。

这个计划一出,很多国家都表示要降低自己排放量,说白了就是为了做个榜样,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

听起来倒是没有什么毛病,可是实际上的小心思,深不可测。

柴静在节目中采访丁仲礼院士,并且谈及到了这个全球变暖的话题,也围绕着IPCC计划进行沟通。

可不知道为什么,柴静一直以来的温柔形象,却在一刻完全消失,她的态度发生了大反转。

柴静的言语之间十分的犀利,而且一直站在西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件事引起了丁仲礼院士的不满。

丁仲礼院士一直对这件事保持反对的态度,这不仅仅是排放大小的问题,而是对老百姓的问题。

百年前这些发达国家,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发展,当年他们排放的危害总量非常大,从来没有关注这个问题。

现在他们彻底成为了发达国家,原来的工业发展,渐渐的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这个时候提出来IOCC的计划,很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院士表示,他们表面上是在保护地球,实际上却是害怕更多的国家,成为他们一样变成发达国家,那样的话这些人的地位就会收受到影响。

最关键的他们这种方式方法根本不合理,因为祖国的人数跟发达国家的人数不一样,一个是十几亿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几个亿发达国家。

如果说按照他们的排放标准,这是不平等的,祖国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一个美国人可以排放18吨,加拿大可以排放15吨,而且中国一个人只能排放6.2吨,这就是不公平的正常。

可是柴静的回应,却完全没有站在祖国的角度,甚至还在维护这些人的蛋糕。

丁仲礼院士呕心沥血地问到“中国人难道就不是人了吗?”

这句话让现场宁静了3秒钟,这句话明显触动了她的内心,也就从这一期节目之后,柴静在国人的心中,彻底陷入了低谷当中。

如果真如柴静所言,真将重工业停掉的话,那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离开央视 隐居度日

这件事一经曝出之后,柴静所有的节目都受到了影响,并且全部下架,就连她本人也都离开了央视。

并且回到了美国过上了隐居的日子,之后很少有她的声音,也没有出现在荧幕当中。

柴静的能力是有的,而且凭借能力一点一点成长,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名气也在逐渐增长,可是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她的心中是怎么想的。

从万众瞩目所有人夸赞,再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她的做法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也许年轻的时候,她真心为祖国做过些事,可是之后的所做作为却令人质疑。

而她嘴上说着爱好环境,减少排放,不要让全球变暖,而她却在美国开着豪车,肆意地游玩,美系大排量的车,难道不会影响环境吗?

柴静:可能是最好的人物访谈主持人

1976年柴静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父母都是文化人,赶上了好时候,柴静从小就衣食无忧,

因为父母的原因,柴静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当然她也足够优秀,在中学时已经是校园里有名的小记者,为学校的刊物投稿。

她那时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记者,

十六岁时柴静到湖南长沙求学,湖南在文化或新文化领域有天然的优势,

大学期间的柴静,讲话腔调非常得体,并且整个人非常的自信有活力。

老师同学都说她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1995年毕业后她去湖南台应聘,因为湖南卫视正在改革,

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所有人都是新的,索性主持人也用新的,

加上柴静足够优秀,就留了下来,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

工作了几年之后,因为优秀获得了台里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的名额,

也是这次进京进修,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期间她一边主持湖南的《新青年》,一边在寻找机会进入央视的《》

到了2001年她终于成为了《》的一名主持人,

《》的一档国际类的新闻节目,在这里柴静感觉到了世界之大,思维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到了2003年她的人生又迎来了转折,作为记者的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病人面对面,

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人,也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同时收获了大片的粉丝。

有了粉丝之后,央视也开始给她更多的机会露面。比如现在比较接地气的撒贝宁和王冰冰,央视都给了很多的资源。

06年是专门为她制作了《柴静两会观察》,后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更不用说其他国内、国际重大场合的现场采访机会了,

干练的短发,一双能看穿一切的眼睛,通过她的问题,观众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太优秀,柴静主持的节目一直在换,《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360度》等换了一个又一个 。

到了2011年,一档节目进行重大改版,柴静又被调过去主持,就是和邱启明合作的《看见》,

她主要负责和人面对面采访,邱启明负责新闻事件的采访。

当然在主持《看见》期间,在网络上传播最广的一段采访是她采访周星驰的视频,

主要是和另一位主持鲁豫采访周星驰的节目做对比,

周星驰无论是演技还是作品他都无可挑剔,但私下的脾气也似乎不太好,而且私下不如电影里有趣,在国外宣传《功夫》时,因为主持人不问和电影有关的问题,当场发飙。

鲁豫采访时一句“我一看你就想笑”,给周星驰整的尴尬到生气。

但是柴静在采访周星驰结束后,周星驰却给柴静说了一声“谢谢”,

似乎找到了知音,而且采访的每个问题都让周星驰不尴尬,又问出了观众想要的答案。

还有一场采访是采访院士丁仲礼,因为漂亮国的原因

09年的那段采访视频又被挖了出来,单单看采访所传递的内容,这场采访是成功的。

通过柴静作为普通人的视角,问了很多“刁钻”的问题,然后丁院士一一详细解答,

让普通观众了解了丁院士口中的“陷阱”。

十多年后再看视频,感叹丁院士远瞩的同时,自然对问这些问题的柴静嗤之以鼻。

作为主持人,这场采访算是柴静采访的“滑铁卢”,整场采访下来柴静所有的问题被丁院士一一反驳,

柴静则一直眨眼,似乎听不懂丁院士的高见,抑或是作为主持没有得到主动权,所以显得有点手足无措。(采访应该是有稿子的,柴静问的这些问题应该也是事先一起商定的)。

主持《看见》期间,她也在策划写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到了2012年她的长篇自传集《看见》正式出版。

这本书是柴静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柴静首次将十年央视经历、个人成长心路与中国大事件糅合在一起。

挖掘那些年热门的新闻事件,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那些热点社会事件,比如轰动一时的“虐猫事件”。当时新闻的重点是“人肉搜索”和”虐待小动物”

而背后的原因却无人关心,男子拍视频是因为可高价卖给视频网站,女子是因为离婚后抑郁所有虐猫,事件的罪魁其实是一些无良网站。

也因为如此,《看见》出版后,一个月时间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册,同时也登顶了亚马逊中国年度图书榜榜首,第二年销量突破300万册。

在这本书销售期间,一则关于她的新闻又冲上了热搜,就是央视知名主持人柴静美国产子,孩子是美国国籍。

后来她对这个事情进行了解释:孩子在未出生时就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要做手术,所以选择在美国生孩子。

谁又能指责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

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她言辞犀利而敏锐。只是从专业技能水平说,她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