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八字(糖尿病的八字口诀)
糖尿病并非全部不可治愈,有些早期患者可以摆脱药物,自控很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如今中国糖尿病病人非常之多,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居世界之首。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和高血压一样,只能控制,不可治愈。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外,原发性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打持久战是糖尿病人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主要指多吃少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及肥胖等。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的因素或者是其他一些特发型的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与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关系更大。
糖尿病具体发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就像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未研究清楚一样,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如何被破坏,胰岛素为什么会抵抗而失去作用,目前医学上还无法得知,因此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就是糖尿病无法根治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对人的危害是悄无声息的,极其缓慢的持续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对靶器官的损害是比较严重的,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主要是大血管损害、微小血管损害以及神经病变,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使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甚至癌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血糖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几乎没有哪一个器官,没有哪一个系统能够幸免,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会有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糖尿病并发症多,危害很大,但总的来讲是可防、可控的。较早期的糖尿病,血糖升高不多,患者年轻,可通过饮食、运动治疗,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某个角度来说算是治愈。部分患者早期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将药物逐渐去掉,称蜜月期,为相对治愈。
在糖尿病的防治中,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五驾马车”。什么是糖尿病五驾马车?1.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为治疗糖尿的重要手段之一,使患者能够全面认识糖尿病,更好的配合医生规范治疗;2.饮食控制: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的方式降糖,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主食,多膳食纤维,牢记糖尿病饮食八字口诀;3.运动治疗: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4.药物控制: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5.自我血糖监测:家里自备血糖仪按时测血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只要坚持做到这五点,糖尿病并发症并不一定会出现,糖尿病人会和其他健康人一样,有些正常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王陇德院士:合理膳食必须遵循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很多人存在饮食失宜、营养搭配不均衡问题,从而影响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吃,才能实现从“吃饱”到“吃对”“吃好”的转变?
本报记者特邀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王陇德分享观点。“我们需要一场膳食革命。”王陇德表示,合理膳食必须遵循科学饮食“八字方针”,即调整、维持、控制和增加。此外,科学合理的膳食至关重要,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尤其需要先从营养改善做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王陇德
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仍突出
2021年,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但膳食不平衡问题仍突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国居民中310万人的死亡可以归因于膳食不合理。1982—2012年中国成人膳食变迁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部分膳食因素在改善,但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质量仍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与膳食因素有关。
“我国居民在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摄入食物的结构和数量。”王陇德说。
具体来说,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国人饮酒行为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2015—2017年间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量饮酒量分别为56.8%和27.8%。二是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四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关注。五是食物浪费问题严重,居民营养素养有待提高。
长期膳食平衡有利于预防相关慢病
近年来,膳食与健康的关系已从单一营养素或单一食物转向膳食模式与整体健康状况或疾病风险关联的研究。平衡膳食模式是根据营养科学原理和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设计的。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这些膳食特点的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可纠正的行为包括不合理的膳食和热量过剩,以及锻炼不足、吸烟等。”王陇德强调,科学合理的膳食至关重要,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尤其需要先从改善营养做起。
如何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首先要具备正确的营养与疾病预防知识及技能。
“我们需要一场膳食革命。”王陇德提出:“必须遵循科学饮食‘八字方针’。调整进食顺序,先吃水果后吃饭;维持高纤维素摄入及食物多样化;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增加摄入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
代餐和轻断食减肥仅暂时有效
气温回暖,爱美一族又准备开始减肥了。针对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轻断食、代餐等饮食方式,王陇德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轻断食并非人们理解的禁食、长期断食,也并非人人都合适。”王陇德表示。断食养生法的推崇者,往往会从古代“辟谷”修炼和现代医学对部分患者实施的“饥饿疗法”寻找理论支撑。他们认为,定时清理肠胃,不吃谷物、肉、蛋、蔬菜等,大量喝白开水,并以混合果汁、青菜汁、葡萄糖水及水果等代替三餐饮食,可让身体更健康。
现代医学的“饥饿疗法”多用于积滞、腹泻或胃肠道有炎症的患者,采取清淡饮食,禁食也不过一两餐饭。只有患了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严重炎症性肠病等的患者才被要求在一定时间的禁食,而且需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并在条件许可时尽快恢复饮食。
“新兴的饮食方式或许在一些研究中展现出积极的结果反馈,但由于出现时间尚短,仍需更多的研究佐证。目前,此饮食方式尚缺乏足够证据表明其适宜在人群中普遍推广。”王陇德表示。
除了间歇性断食,还有各种代餐食品受到部分减肥人士青睐。王陇德认为,减重的方法无非是减少能量摄入的同时增加能量支出。代餐辅助减重的原理即是前者,即控制能量摄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代餐粉早期减重效果都不错,但是长期坚持很难。“目前市场的代餐减肥食品和一些轻断食等方法,对减肥暂时有效,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缺一不可
多年来,王陇德一直在推广“十个网球”和“四个一”的健康饮食理念。“十个网球”指每天摄入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吃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和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四个一”则是每天吃一个鸡蛋、一斤牛奶、一小把坚果和一副扑克牌大小的豆腐。应该保证食物多样化,什么都吃一点,但都不要过量。如果大家能在生活中严格执行这样的健康饮食,体重一定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
运动锻炼对控制体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周要至少三天参加运动锻炼,每次锻炼0.5—2小时。运动锻炼的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要注重力量锻炼。锻炼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在家里也可以锻炼。
知道这些道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把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形成习惯固定下来。一般坚持3周就可以初步养成习惯,坚持3个月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6个月就可形成牢固的习惯。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把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说明党和国家把人民健康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王陇德说,首先,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促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通过引导合理膳食、开展禁烟限酒、促进心理健康,塑造自主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其次,家庭的责任也非常重要,家庭成员要互相照顾、督促,传播健康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不健康的坏习惯。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王陇德看来,合理膳食首先要避开以下五大饮食误区。
误区一: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每天一个鸡蛋是身体需要,不让吃鸡蛋是因噎废食。“对于吃鸡蛋,很多人有不正确的观点。一般老百姓不敢吃蛋黄,觉得蛋黄里面有大量的胆固醇。”王陇德解释,其实鸡蛋的营养多数都在蛋黄里,且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多国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研究,证明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卒中的风险。
误区二:水果是零食,平时可吃可不吃。水果应是每顿饭的必备成分。王陇德院士表示,常吃的水果热量通常比我们常吃的一般食物低,例如二两米饭110千卡,常吃的水果平均热量只有45千卡。另外,从升糖指数来看,升糖指数较高的是米面类食物,平常吃的水果很多是低升糖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要控制总量。研究表明,常吃水果能够降低中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应把水果作为必备饮食,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误区三: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加重动脉硬化,多吃无妨。不控制植物油摄入量,同样会导致健康问题。植物油虽是素油,但其产生的能量与动物油一样,每1克植物油产生9千卡能量。不控制植物油,同样可导致能量摄入超标,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引起超重、血脂增高,甚至是动脉硬化。王陇德表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油脂摄入量人均一天25克左右,但目前人均几乎超一倍。
误区四:牛奶致癌,豆浆能代替牛奶。一杯奶钙含量等于10杯豆浆,豆浆不能代替牛奶。很多人听到关于牛奶的谣言,有的说致癌,有的人说不喝奶了,用豆浆代替。其实,按照食物成分表,豆浆含钙10毫克/100克,只有牛奶的1/10。“豆浆补钙效果远不如牛奶。”
误区五:含糖饮料当饮用水喝。有人将含糖饮料当水喝。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近30年来,含糖饮料使美国儿童增加了20%的体重,造成儿童的超重肥胖。“欧盟的法律规定学校及其周围不得设立含糖饮料自动售货机。应尽量让孩子喝水。研究表明,即便是成人经常喝含糖饮料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健康教育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媒体在宣传中一定要把好内容关。健康中国的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如果我们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一定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王陇德说。(彭宗璐)
糖尿病患者如何在家抗击疫情之美食篇
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已经讲了如何测试自己的血糖值,以及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最大头的一件事—吃。糖友已经在平时的饮食当中尽量减少糖分的摄入,为什么指标还是不稳定或者忽高忽低呢?仅仅控制糖分的摄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美食面前还要糖友们坚守饮食八字口诀,一是一斤蔬菜;二是每顿二两米饭;三是每天不超过三勺油;四是四种情况吃水果,比如血糖控制平稳、两餐之间、上午九点到十点和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吃糖分比较低的水果;五是五份蛋白质:牛奶、鸡蛋和一两鱼、肉、豆质干;六是六克盐;七是七杯水,大约2000毫升;八是戒烟限酒。具体在家做饭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
(1)食品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的膳食应包罗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品。食品多样、谷类为主是均衡膳食模式的紧张特性。谷物类是一样寻常膳食中能量的重要泉源,包罗谷类、薯类和杂豆,应选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量选择全谷类成品,可以得当食用一些燕麦、荞麦、小米等,也可以用山药、南瓜、芋头等来取代部门精致米面。另外,糖尿病患者应该多选择升糖指数低主食,如黑米、糙米、藜麦等。
(2)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餐餐有蔬菜,蔬菜也应以绿色蔬菜为主,在食用土豆、山药等含淀粉高的食物时,应部分代替主食,在血糖控制理想和病情稳固的条件下,可以适量吃水果,但也应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梨、苹果、西红柿等。选择无糖或低脂乳成品,每天可摄入大豆类25-35克,也可吃5克-10克坚果替换相应的大豆。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这些食品卵白质含量广泛较高,其氨基酸构成更得当人体必要,利用率高,但脂肪含量、能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较高,应注意摄入要适量。要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畜肉或禽肉,鱼类可以提供优质的卵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得当多吃一些。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成品。果断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值得提示的是,肾功能受损时,应限定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选择少油、少盐的烹调方式,如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足量饮水,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食品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5)吃动均衡,康健体重
在家也要每天活动、保持康健体重。食不外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均衡。镌汰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通过公道的“吃”和科学的“动”,可以保持康健体重,增长心肺功能,调治糖、脂代谢,调治生理均衡,缓解烦闷和焦急等不良感情。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爱惜食品,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利用公勺、公筷,不浪费。
选择卫生的食品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不发起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
在这段特殊时期,糖友们在家自我调控,自我监测,让血糖平稳的渡过疫情。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糖尿病防疫科普##战役必胜#
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