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人八字(命里空门是啥意思)

倚势凌人 2023-10-12 11:48:41 网友分享

虚云老和尚:合掌不空心,经行如雁游

【虚云老和尚开示】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

泉曰:“平常心是道。”

州曰:“还可趣向也无?”

泉曰:“拟向即乖!”

州曰:“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州于言下悟理。

我们说古人的空话,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它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

何故呢?我们不能回光返照,向外驰求背觉合尘,朝朝暮暮,随境迁流背道而驰,摸不着自己的脸孔。

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平常;如有贵客到了,弄几碗好菜,这就是不平常的,只能招待十天八天。

家无常礼,故不平常的招待,是不能长久的。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六祖谓智隍禅师曰:“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这些话,也是说的平常心。与这些话不相应的,是在鬼窟里作活计,就不平常了。

昨夜说戒律,初发心的初生信心,皈依三宝,求受五戒;再进步的,知人生是苦,而舍俗出家入山修道,知比丘尊贵而受具足戒;又发大心,而受菩萨戒。

在戒堂听引礼师苦口叮咛,说到“寒心而生惭愧”,那时怕六道受苦而发道心,闻法泪下。

问某戒能持否?都答曰“能持”,但受戒完了,过些时候病复发,就退道心,就不平常,反以贪、嗔、痴为平常了。

明道的人,动静无心,善恶无念。性空即无心,无心即道。初出家人,不知佛法如何、规矩如何、修行如何?须知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戒律无异。

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由,则心有依处。古人有行住坐卧四威仪偈曰: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视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以冰清玉洁的音声,称念诸佛圣号,这是念佛法门。进一步问念佛是谁,就是参禅了。

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随想迁流,这样念佛就无用。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度无量众生。

诵经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

行道即经行,一步一步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秩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的行。一切处都是用功。(可参考:跟师父学:吃饭、走路、打坐、念佛)

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

站如松,两脚八字,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一般,不正则油泻了。

行如风,要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楼上,楼板不要响;生草不踏,爱护生物。开眼看东西,只展半眼,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

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有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

心能平常则始终不变,经历风波险阻,此心如如不动。如憨山老人者就是我们的模范。他老人家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月十二日,十二岁请于母出家,礼南京报恩西林和尚为师,受具戒于无极和尚。

二十岁西林和尚寂后,房门大小事,众皆听憨山决之。后从云谷大师在天界坐禅,二十八岁游五台,见憨山甚佳,因以为号。二十九岁阅《肇论》,悟不迁义。

妙峰谓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钱矣!”三十岁发悟,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自披剃至七十一岁冬,游双径,上堂说法,启口数千言,不吃一字。侍前传录,疲于奔命,日不暇给。其详细史实,具载《年谱》中。

他老人家一生历史,数十年中,环境千变万化,千辛万苦而道心始终不变,这就是平常心,长远心,就是我们的模范。

他遣戍雷阳时,作《军中吟》云:“缁衣脱却换戎装,始信随缘是道场。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把自己坚固不变的心都吐露出来。

佛法到今日更衰微,起过不少风波。解放前,全国僧尼还有八十万,去年只余七万多,还俗的十占其九,这就是无长远心,无坚固心,烈火一烧,就站不住脚。

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铁石心肠,先学威仪,循规蹈矩。不怕人说你脑筋不醒,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诫。

由于多劫种下善根,此生才得入佛门,就要努力求道去习气,不入名利场,不当国王差,把心中的习气一点一点的除去,即是大修行人,得入理体,坚固心历久不变,平常心动静一如。(摘自《虚云和尚开示》)

120岁高寿的虚云和尚,佛经讲义受众人追捧,生前遗言受益一生

近代中国,中原大战,外敌进兵;神州阔土之上狼烟四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为探寻救国救民之道,诸子学说及各路开放新思想再次百家争鸣。禅宗,一直是传统思想教派中的领衔,与儒、道两家共执天下学说之牛耳。

但是自清末而始,步步开放的思想革命大潮中,禅宗佛门却也随着受到极大冲击的传统思想教派,步步势微,大有日薄西山之景。然而在这一时期,佛门却诞生了一位扭转乾坤的大德高僧:他自青年起,弃儒学释,苦修一生,竟历经四朝五帝;

浩浩百年间,授道九州,传法十五道场,肩扛禅宗,重兴六大祖庭;法嗣八方,信众百万,佛法精深,能以一身兼承禅宗五派,连现如今法度众生的一诚长老和传印长老都是他座下弟子;这位普渡世人的“肉身罗汉”就是释虚云老和尚。

由于虚云老和尚实在是世间罕有的长寿高僧,经史学者们对他准确的生辰尚无有板上钉钉的定论,只是姑且相信他生于大清同治初年,即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虚云老和尚出家前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虚云这个法名还是他学佛年久,自老年开始,人们称呼的法号。虚云老和尚生于,福建泉州,原籍在湖南,俗世家世是个富庶的商贾世家。

当时还叫俗名萧古岩的虚云出生时,由于胎样有异,胎盘裹附在身上,形如肉团;因生产而流血的生母受了惊吓,竟撒手人寰,于是出生即丧母的虚云,就由庶母带大。

年幼时,虚云被俗家父亲送到乡里私塾,研学儒术,指望着能让虚云日后考取功名。后来虚云看破红尘,无心恋世,就在成年后离湘入闽,十九岁时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拜常开老人为师,就此开始了他那长达一个世纪的佛门修行。

时至今日,当初的大德禅师已然坐化圆寂,往生极乐;虚云老和尚不在了,但是他的讲义和法理仍然流芳百世,亘古长存。

不过,万众信徒皆在追捧虚云老和尚的佛经解注和教义讲解,却少有人注意到了虚云老和尚往生前留下的遗言开示;将之反复久读之后,就会发现,漫漫人生路,时光长短,唯心所造,虚云老禅师的遗言,真切地令读懂的人,受益一生。

一、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这句话是虚云老和尚遗言通篇的点睛之笔,按字句解释来看:时间光阴是漫长还是短暂,要看一个人的心境对他/她的影响;眼前一时间所感受的苦楚或是喜乐,随着一个人身心境界的变化,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变迁。

确实如此啊,生命的无常,就在于它完全无法预知未知的将来,亦无法更改既定的过去,而随着时间的掠过,对生命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悟又会截然不同。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是通过论述度过时间的感受和心境的关系以及境界变化对品味人生苦乐的影响,进一步来提醒读者,想要在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黑洞中取得释放和解脱,就要时刻都抓紧修行,伏心明志了觉悟。这句话看似是虚云老禅师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实则,其实是对俗世众生的勉励。

就如当初,虚云老和尚尚未出家时,表露出了遁入空门的意思,受到了来自全家的反对和父亲的百般责难。为了阻挠他出家,甚至将他软禁,包办了两房夫人,妄图绝了虚云的禅心。

然而虚云没有恼怒,没有愤懑命运阻挠连出家都不得遂愿的苦楚,反而与两位夫人同居不同房,久而久之甚至将两位夫人发展成吃斋礼佛的信众,这等坚韧却又淡然的禅心,何其难得;后来初入佛门时还要躲避父亲的“追捕”藏进野地岩洞,历尽千难。

时间久了,终于如愿地能自由地修行,这个时候的虚云和尚又陷入了禅心不升华,佛法不精进的难题,为此,苦修多年,行脚多年,仍然无果······一桩桩,一件件,虚云老和尚修禅路上波折不断,坎坷不停。

可虚云和尚的作为正是如他这句“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不断地精进着禅心。

二、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人的生命有限,生死演替,自然规律;但是在修行上有所造诣的人,可将生命的无常变化置之度外,探寻自己生命以外的真谛,然而即便生命能够置之度外,但生生不息的生命所带来的因果却不可以产生丝毫的误差。

一个人身死魂消,可是他/她在世一场所留下的精神的遗产及这份精神遗产所带来的影响却仍然在默默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因果轮转的运行,禅宗讲人死灯灭,却也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随着人的生命进行就会产生因与果,人的精神意识就会附带着“业”的力量,这股业力随着起始的“因”向终末的“果”流转,有因必有果,善因得善果,恶因讨恶报,旧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但是两者间牵连的因果业力却不会相差毫厘,众生在这样无尽的轮回之中,往往找不到真正的内心的解脱,因此,我们要畏惧因果,多修善业,修的念头清净,修得念头通达,才能得到最根本的解脱,这样讲,说起来有些封建迷信的意味,但是本质,却是劝人向善,善待世间万物。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传法一生,无愧大德高僧,修行一生,无愧终身功德!

文/斋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