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算八字(福州算八字哪有)
乡村古厝 | 高新区水西林: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这是明清年间
福州地区文人墨客对水西林的赞誉
位于南屿镇中心的水西林老街
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
明清时期古街的风韵
图源:遇见闽侯 邹义东 摄
明代建筑群
“水西林”既是地名、自然村村名,也是林姓支系名。在它未问世时,此处名曰北屿、中安境。
水西林全景。 摄
“水西林”之名始于明进士林春泽。相传明正德年间,林春泽与城门濂浦的林炫同为正德甲戌科进士、同朝为官。为了便于区别,正德帝按濂浦(在东)、北屿(在西)所居方位,将两人分别称为“东林卿家”“西林卿家”。北屿人以此为荣,便将村名改为“西林”。又因旗山之锦溪由此流过,在村前受堤坝抵挡,水向西倒流,且这个村只居住林氏一姓,所以,人们就称其为“水西林”。
锦溪自此村前流过。 摄
水西林古建筑群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连绵百米、气势恢宏的八座明代大宅相接而建,是福州地区现存明朝建筑的典范。
老宅向街的纵深处一列排开,布局相似。多为三进透后,灰瓦、黑漆大门,样式特别的八字马头墙,门楼单檐歇山顶,屋中穿斗式木构架,周围风火墙,双坡顶。
那些青砖黛瓦、雕镂空枋,即使过去四百多年,其工艺之美依旧令人赞叹。
嘉靖五年(1526年),林春泽因母丧归乡,建起自己的府第,人称“头衙”“人瑞堂”。
老宅在古街的最南端,门口两侧分立着方形青色抱鼓石,抬眼即见“六朝大老”匾额。门联上书“三世琼林第,六朝大老家”,诉说着林春泽身历六朝、父子孙孙世进士、蒙皇恩赐琼林宴的辉煌历史。
图源:遇见闽侯
人瑞堂为典型的官宦府第建筑,穿斗式木结构,坐西向东,有歇山顶门楼、前院、正座、后天井、后座、后花园及厢房等,正、后座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恢宏大气。
雕梁画栋。 摄
厅堂梁柱用料考究,构筑奇妙。两扇木构架采用减柱杠梁,梁桁下采用雕镂空枋,精雕细刻,十分精美,窗扇均饰花格图案,工艺精巧,虽被岁月蒙尘,雕刻仍显精致。
宅子最深处,是栋两层小楼——古时小姐的闺阁“玉音楼”。
相传乾隆年间,这里住的小姐林瑞玉和乾隆的六皇子相恋,碍于满汉不通婚,林瑞玉含恨返乡。离别前,六皇子永瑢把一副木刻楹联,送给爱人留作纪念。
图源:遇见闽侯
从林春泽老宅再往前走,就是其子林应亮的中衙(碧山堂)。大门仍是衙门式的红砖八字马头墙,门上挂着一块写着“进士”两字的蓝色牌匾,门前左右两侧列置着圆鼓石,门楣上显示官级品位的簪缨有四枚,气派雄伟。
图源:遇见闽侯
沿着老宅的中轴线向里伸展开去,两旁是厢房,凌而不乱,让人赏心悦目。
独特“牛头”样式的祥瑞木雕。 摄
在碧山堂,有一处有趣的细节。厅堂梁上的祥瑞木雕是独特“牛头”样式,据水西林三十五世孙林用义介绍说,这是明朝大员府第特有的雕刻,为的是褒奖并勉励他们像耕牛一样勤于务政。
到这绝不能错过壁画“郭子仪拜寿”,虽然有部分墙体剥落,但丝毫没有消磨了壁画的精美。
“郭子仪拜寿”。 摄
从此穿过一条小弄,就是林春泽长孙林如楚的故居了。外墙的墙额上,绘着“男耕女织图”壁画,乃清初时所绘,长约6米。
图源:遇见闽侯
左边是女织图,右边是男耕图。清新雅致,素雅美丽,倒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了艺术之美。
男耕图。图源:福建日报
除了居住的宅邸,古街上的这些老建筑也值得一看——
人瑞坊:林春泽78岁告老还乡之后,朝廷赐建“人瑞坊”。坊建成时林春泽已102岁。人瑞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椿帙经四期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联句隽永,书法精妙。整个石坊雕刻工致细,为清代石雕艺术珍品,保存完好。
人瑞坊。 摄
水西林氏宗祠:张元干故居宗祠建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明清两代均有重修, 1999年林立春等人成立宗祠修建理事会后又进行了重修。
水西林宗祠内部。 摄
水西林的古建筑群经历了岁月侵蚀,兵荒马乱,在1989年和2013年,水西林明朝古街先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古街迎来了修复、改造,打造成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于2020年春节期间隆重开街,完成了华丽蜕变。
水西林村俯瞰。 摄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太平山“旗山第一峰”至“人瑞坊”牌坊官船码头为中轴,分为明朝古街形象区、文化展示休闲区、锦溪滨水休闲区、太平山生态休闲区、民俗体验区等功能区,打造成以山水和明代建筑为特征的,集活态居住、遗存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明代官宦府第建筑艺术的重要展示窗口,成为闽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图鉴中的重要遗珠。
福州“小中亭”
闽江从旗山的正东面南流,和北上的大樟溪交汇。旗山脚下,一面靠山、两边临水,这块土地称为南屿。南屿镇自古为连接闽侯各乡及永泰的商贸集散地,被称做福州“小中亭”。
郑帅 摄
南屿镇的旗山万佛寺、侠客谷、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等景观景点,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旗山万佛寺位于南屿镇中溪村内,是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圣地。寺庙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380亩,附属建筑300亩,林木花园苗圃570亩,放生海60亩,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斋堂、念佛堂、般若堂等诸多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环境淡雅寂静。
张人峰 摄
侠客谷位于南屿镇五都村内,地处风景名胜区旗山山脚下。景区内环境清新自然,清幽宜人,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园区开设有高空断桥、攀岩、云梯、速降等众多游玩项目,不断吸引福州周边民众前往游玩观赏。
旗山温泉木屋位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峰里1号,是按照国际五星级酒店和国家4景区标准打造的城郊生态型度假村。冬天,在这里泡温泉,高密度的负氧离子让你“森森”呼吸,还可舒缓身心。
图源:高新区文旅局供图
出行攻略
开放时间:8:30—18:00
交通线路:导航定位水西林建筑群
乡村古厝 | 高新区水西林: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莆田“听佛卦”的习俗
东里巷四洲佛
八月初五回老家。晚上,老家附近两条三叉路口上供奉“佛公”的小厝边挤满了人,我马上想起这是人们在“听佛卦”了,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都是“听佛卦”的时间,犹以奇日为最灵,即初一、三、五......十五。小时候,我也经常听奶奶讲“听佛卦”的故事,如今也渐觉神奇,有好几年没有看到这种“听佛卦”的景象,童年美好的记忆也油然而生。
“听佛卦”是指信者来到佛公厝将要解决的事情向“佛公”认真阐述,然后拿上两片一元硬币(或其他专用用具)问卦,由佛公指明到何角落去听人家说话,然后将你听到的这些话(主要的一句话)又到佛公厝确认是否和问的事情是相配的。大体是:问卦人到佛公前,插上三柱香,先求问卦方向,在佛前默念所之事,同时拿起一对用竹子头或木头做的“佛卦”往地上一甩,一对佛卦落地正反面有三种朝向,分别代表佛公六前不同三条路子,当朝着所定的方向走下去,第一次听到人说的话就回来,把原话说给问卦,问卦人就手拿佛卦把这句话向佛公问是否和所求之事相对,如果相对,卦落地时是一正一反,也所谓“正卦”,与所求事情对上了。
记得有一次我奶奶的“集体土地使用证”找不到,非常着急,刚好那时又是八月,她就来到佛公厝“听佛卦”去,问卦指明到东边的角落去听,刚好有个小孩跟他爷爷说:“爷爷,我早就把打火机放在你的床头柜里”。我奶奶又来到佛公厝前问卦确认是否这句话与问的问题相对。一问确是,她也马上想到可能把“集体土地使用证”放在家里床头下的一个小背包里,一到家果然在里面。
这里提供有关佛公的由来,是莆田风俗及民间故事的传闻。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和泗洲文佛三位同斗法。谁修道成功,能使铁树开花的,大家奉他为尊者。斗法后,弥勒佛最先使铁树真的开花,文佛告诉弥勒,弥勒一时高兴,笑得双眼眯眯,不留神时,开花的铁树被释迦据为己有,弥勒佛未发觉。佛公背后不平,向弥勒揭发,弥勒一怒之下,拿起满装谷种的布袋返回西天。这时佛公又想,如果弥勒将满装谷种全部带回西天,那么下界众生将来粮食呢?佛公请准释迦,放出老鼠,叫老鼠将弥勒佛的布袋给咬了几个洞,弥勒佛一步一步走,后面布袋里谷种慢慢散布满地。这样,西天、下界都有谷种都有得吃。事后以释迦为主,论功行赏。
释迦封弥勒佛到大寺庙,说他经常开口便笑,很有人缘,适合在寺庙大门口迎接客人;佛公好讲闲话,封他在三叉路口为来往客人指点路径、祸福。佛公要求,说老鼠有功,老鼠受猫欺负。释迦将老鼠弄瞎了眼睛,叫它白天不用出来,又使它身上发有一种臭味,猫不敢抓吃,这就是后来的鼹鼠。此后,大佛寺门口都有弥勒佛;猫也不敢去抓鼹鼠为食品,佛公往三叉路上任去了。
四洲佛的故事
古代莆田、泉州还有雕刻石狮镇风、镇邪的道教风俗。 莆田、泉州道教的堪舆家认为“甲卯风为风水之大 忌”,故刻“石头风狮”以镇风。现在莆田、泉州随处可见单只的昂头朝前的“风狮”。此俗现在金门县仍然很流行。风狮往往置于村口大道旁,或置于自家大门口。而现在则发展为石狮镇邪,往往于大门口两旁各坚立石狮,昂首雄踞,既是作为镇邪之用,亦可作为艺术品点缀。
莆田、泉州还有一种与道教风俗有关的风俗,即私家住宅朝巷口正中(即丁字街口),必须于朝巷(街)正中的墙面上刻上一个狮头。这种刻“石敢当”镇邪的风俗,在泰国首都曼谷也可以见到,可知“石敢当”也是曼谷华裔驱魔祛灾的保护神。据传“石敢当”是古代大力神,专司抓鬼、镇邪。据传《闽中金石志》载,宋庆历五年(1045年),张纬知莆田,“再新县中堂,治地得石,铭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大历五年(770年)四月十日也”。可见,立“石敢当”的社会功能是避邪、镇鬼,为百姓和官吏造福,且为儒家的教化服务。这种民俗在今日的泉州、莆田、福州和闽西还很流行。如今,有的则于巷口的墙下,筑一座祀土地公的小庙或刻“四洲佛”像替代,道教信众认为可以避邪。
此外,民间婚事的“拜天”、“谢地”庆典,以所谓“生辰八字”测算;民间的求子和其他妇幼问题,即找祈仕妈祈祷;寿庆要拜天、谢天;丧事要做功德,超度亡魂;破土建屋要举行“安土”、“上梁”、“镇宅”等仪式;造船航海,从开斧动工到造龙骨、安桅、落成下水,都要举行法事。避邪的形式,除前文说过的“石敢当”、土地公、四洲佛以外,有的在屋梁上、门楣上、厅堂中、照墙上等,悬挂八卦图案。还有,古代丧葬,下葬处要埋下“买地券”,标明墓地四至,写上道教咒语,并于墓地树石碑,上刻“土地神(即土地公)三个大字。今此葬俗已演变为树“后土”石碑。
道教对泉州地方戏曲的影响很深。泉州的“法事戏”又称“打城戏”,原为僧、道法事后的余兴,以后逐渐由法事仪式而搬上舞台。最初,是道士在做功德超度亡灵时,桌上扎一个纸城,寓意亡灵囚于城中受苦,救苦道士要引渡亡灵出城,最后破城门而入,救出亡灵。其方式是一女子披上头巾代表亡灵,一男子(由道士妆扮)代表道士对着说唱。这种仪式也叫“打桌头城”。
后来,发展为“打地上城”。演员由原来的一男一女,发展至一二十人,有布景、道具和剧目,在广场表演。后又发展为舞台戏剧。其表演艺术、科步、身段、曲调,有的吸取提线木偶的表演艺术,又吸收梨园戏技艺和京剧的武技,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地方戏曲形式,是为泉州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且驰名于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道教法事中的法乐和打城戏中的道情调乐典及打击乐,是泉州民间文化的艺术珍品。其武打的技艺,又与传统的南少林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为南少林拳术在泉州的活文物。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清源山老君石雕坐像高5.1米,厚7.2米,宽7.3米,为北宋的巨型石刻,刀法柔和而有力,线条简练,衣褶分明,两眼深邃平视,耳大垂肩,左手按膝,右手靠石几,闲逸安祥,它既精致,又不失夸张,很有特色,堪称宋代石像雕刻艺术代表作,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妙观紫微殿的六角形石柱上的透雕石龙盘旋飞舞,昂首腾空。观中前殿两庑的28宿泥塑像,出自民间著名匠师之手,形态各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清乾隆年间塑造的府城隍庙照墙上的大幅麒麟彩色琉璃浮雕,是泉州道教雕塑艺术品中之佼佼者。 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元妙观、东岳行宫的主殿建筑形式,都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整体美观稳重,内部空间廓大。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城隍庙和法石真武庙的山门,都采用牌坊体建筑,且多为三开间庙门,气派恢宏,十分壮观,是闽南地区的典型古建筑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