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树姓名八字吉凶评分测算(宋嘉树原来姓什么)

相见陌路 2023-11-24 18:09:29 网络

1969年宋子安离世,遗嘱寄给二姐宋庆龄:请她接手属于她的遗产

我们一提起中国近代史,就必然离不开要聊宋家三姐妹的名字了。

宋家大姐宋霭龄嫁给了一位著名富商,曾和一起把控了我国的财政。

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发动辛亥革命的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三妹宋美龄嫁给了总统,成为了人的国母。

相比这三位女子来说,宋家余下的三个男子就显得稍微有点逊色了。

宋家三姐妹

彼时,宋庆龄、宋美龄与宋蔼龄就因在政治方面有诸多分歧,而分为了两个派别。

因当时时局动荡,亲近的宋庆龄和亲近的宋美龄经常爆发矛盾,所以宋家人也总是聚少离多。

但即便如此,宋家小弟宋子安却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和着几位姐姐之间的关系。

一直到1969年宋子安去世,他还记挂着远在国外生活的姐姐,并把本属于她的遗产送还给了她。

宋子安

那宋家姐妹之间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矛盾?小弟宋子安在这中间,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才识过人优教育

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答案,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宋嘉树开始讲起。

宋嘉树于1864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姓韩的人家,早年间宋嘉树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叫韩教准。

那个时候,清朝统治腐朽,百姓们的生活也不安稳,为了寻求一条出路,12岁那年宋嘉树漂洋过海去到美国,投奔了自己的舅父。

宋嘉树

因为宋嘉树的舅父没有儿子,他便收了宋嘉树为自己的养子,并给他改了名字。

在舅父身边呆了三年之后,宋嘉树便远赴美国波士顿,在一家私茶店中当起了学徒。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在美留学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进到了当地一所学校读书。

可是舅父得知这件事情后,却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

宋嘉树

为了实现自己读书创业的梦想,也为了真正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宋嘉树找准机会,偷偷跑进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上的一艘船只上。

宋嘉树刚进船,就被船上的船长给发现了,得知宋嘉树的来意后,船长佩服不已,并将他留在了船上,给他找了一份杂役的工作。

宋嘉树跟着这艘船走南闯北,见识到了各地风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在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和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学成后,宋嘉树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在苏州和上海一带传教。

宋嘉树年轻时期

很快,思想先进、才识过人的宋嘉树,便在国内结识了诸多例如胡适之类的好友。

在朋友的帮助下,宋嘉树在国内成家立业,他不仅娶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倪桂珍,而且还在上海创办了美华印书馆。

彼时,大清王朝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看着无能的清朝官员,宋嘉树心急如焚,走上了救国的道路。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一边兴办实业,一边宣传先进思想,在此过程中,她还结识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家兄弟姐妹心中的爱国之情也是非常浓烈的。

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宋嘉树将宋庆龄宋美龄等人送到了国外学习。

身在国外的宋庆龄一直关注着国内的时事,得知先生一手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时,宋庆龄激动不已。

她迫切地想见到这位带领中国走向新世纪的英雄。

在美国毕业后,宋庆龄第一时间赶回国内,成为了的秘书。

宋庆龄

随着她和先生接触得越来越频繁,她也对这位伟人生出了情愫。

在她为动情不已的时候,同样也被她的善解人意所吸引着。

确定彼此的心意后,宋庆龄与顺利在日本结为了夫妻。

先生是民族的英雄,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更加、更加开放的新中国,跟在他的身边,宋庆龄也学到了很多。

但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在二人结婚之后,却走向了和姐姐完全不同的道路。

和宋庆龄一样,宋美龄也在国外接受了先进的教育,并获得了文学学士的学位。

1922年,宋美龄在一场宴会上认识了。

看到年轻漂亮、美丽动人的宋美龄,一见倾心,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

宋美龄

在被追求的时候,宋美龄也动心了,可这门婚事却遭到了宋庆龄的坚决反对。

宋庆龄心里非常清楚,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阻止妹妹与她成婚,她甚至还不顾姐妹情谊,和宋美龄大吵了几架。

但是在大姐宋霭龄的劝说下,宋美龄却还是接受了,并于1927年12月1日和他结为了夫妻。

姐妹反目引割裂

宋美龄与结婚之后,宋庆龄与宋美龄便彻底走到了彼此的对立面上。

和一心想着三义的先生不同,追求的是,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

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政治方面和的政见有许多不同。

而且他还在先生去世之后,推翻了他先前制定的政策,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

作为先生的夫人,宋庆龄肯定是不会允许这么做的。

为了阻止,宋庆龄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中发表过,诸多对不利的言论。

并利用自己在中的声望,发动了讨伐的运动。

很快宋庆龄就遭到了的记恨,当年溃逃台湾之际,他甚至还秘密给特务头子毛人凤下达了一条命令,让他去宋庆龄。

最后还是宋美龄极力制止,才不得已放弃了这一想法。

与两位一心想着政治的姐姐不同,宋家小弟宋子安对政治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最大的愿望是家族能够和睦,姐妹兄弟能够团结。

因为在宋子安很小的时候,母亲便不在了,所以她和家中的姐姐也非常的亲昵。

当年宋庆龄去海外深造的时候,宋子安也时刻跟在姐姐的身边,帮她排忧解难。

宋子安是宋家兄弟姐妹里出了名的好脾气,平日里兄弟姐妹闹矛盾了,都是他在中间调和,才没让事情进一步恶化。

相比于其他兄弟姐妹,宋庆龄和宋子文、宋子安两人的感情是最为深厚的。

作为家中的二姐,宋庆龄又何尝不想家中姊妹和睦,远离争吵呢?

但是动荡的时局和波谲云诡的政治场面,却没有给宋庆龄喘息的机会。

宋庆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和宋美龄之间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国家大义和家庭之中,她只能选择一个。

当这个选择摆到宋庆龄面前之后,宋庆龄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开始了为革命的奋斗。

看着宋庆龄一次又一次地站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和自己的丈夫作对,宋美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为了尽量调和姐姐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宋美龄也做了许多事。

宋美龄

当年派杜月笙伤害宋庆龄的时候,宋美龄就因为这件事情和大吵了几架,并阻止了他的行动,亲自来到姐姐身边,照顾着她的起居。

如果有选择的话,宋美龄自然也是不愿意和姐姐为敌的。

正是因为姐妹二人时时刻刻记挂着彼此,后期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宋庆龄还和宋美龄一起联手,解决了西安事变,释放了,帮助国共统一了战线。

最终,这场国共之间的斗争于1949年走向了终点,三大战役结束之后的败势便已经注定了。

为了给自己也找条后路,把目光放在了台湾上,带着宋美龄一起去到了台湾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选择留在了国内,继续为革命事业奔波,而小弟宋子安则去到了美国旧金山定居。

去世之后,宋美龄也在家人的要求下,去到了美国生活。

彼时,宋子文、宋子安和宋美龄都在美国定居,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兄弟姐妹几人还会聚在一起,聊聊往事。

相比之下,孤身一人留在国内的宋庆龄,就显得有些孤独了。

远赴美国定居后,宋子安仍旧担任着广东银行董事长的职务,平日里有公务的时候,他也会乘飞机到达香港处理工作上的事。

但因种种原因,宋子安始终都没能和姐姐见上一面。

对弟弟极为思念的宋庆龄,一有机会就会去找香港分行的经理郑铁如,向他询问宋子安的境况。

因为郑铁如和宋子安的来往并不算多,宋庆龄也只能知道个大概。

虽然说宋庆龄和弟弟已经很多年没见了,可宋庆龄却一直没忘记自己的这位弟弟,没事的时候,她就会将弟弟的照片翻出来回忆往事。

为了见到弟弟,她曾不止一次地派人去给弟弟带过口信,要弟弟找个机会和自己见一面。

但就在她满心期盼地等待着弟弟回信的时候,1969年2月25日,宋子安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彼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好,宋子安去世的消息,也没能在第一时间传回国内,宋庆龄也没能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弟弟的葬礼。

没能见弟弟最后一面,也成为了宋庆龄心中永远的遗憾。

不久后,宋庆龄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航空邮件,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宋庆龄赶紧打开了邮件。

宋庆龄

在这封邮件中,宋庆龄看到了弟弟的嘱托,弟弟说要把本属于宋庆龄的那份遗产留给她,要她收好。

原来,当年因种种原因,宋庆龄没能拿到宋家留给她的那份遗产,得知这件事情后,宋子安立即站了出来,替姐姐暂存了遗产。

一直到他去世,他还惦记着姐姐的这60多万美元的家族遗产,专门让律师把这笔钱给宋庆龄送了回来。

看到弟弟的这封信,宋庆龄再也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宋庆龄

对于没能参加弟弟葬礼这件事情,宋庆龄一直心有愧疚,为了弥补这份愧疚,她选择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了弟弟的子女。

亲人疏离意难平

亲人永远都是宋庆龄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外人一提到宋家姐妹,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想到宋家人的滔天权力。

宋家人的富可敌国,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为了权力、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财富、宋家姐妹兄弟到底付出了多少。

不管是宋庆龄还是宋子安,他们对彼此都是非常看重的,父亲宋嘉树去世那年,宋子安只有12岁。

那个时候,过度伤心的母亲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会工作上,很少管家里面的孩子。

和哥哥姐姐们不同,年仅12岁的宋子安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自己心里悲伤的情绪。

好在这个时候宋庆龄来到了他的身边,教他学习、陪他成长,所以说每次宋庆龄回家,宋子安也总是最开心的那个。

当年宋家人反对宋庆龄嫁给先生的时候,宋子安也第一时间来到了姐姐的身边,为她带来了诸多安慰。

临近毕业之际,宋子安突然收到了二姐丈夫先生去世的消息。

一得到这个消息,宋子安就立刻放下手中的学业,来到了二姐身边,陪她一起去看了墓地。

1926年,学霸宋子安考上美国哈佛大学的时候,宋庆龄还专门给朋友寄去了信件,要他们帮自己好好照顾弟弟呢。

宋子安

每次在外人面前提起宋子安的时候,宋庆龄的脸上都写满了骄傲。

宋子安离开中国的时候,宋家的关系还一片大好。

一家人齐心协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革命事业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的时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27年年初,国民政府突然宣布迁都武汉,1927年4月12日,发动四一二,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做出了许多的事情。

没过多久,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将矛头指向了自己誓死要效忠的先生,另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做起了之事。

的种种行为很快就把宋家兄弟姐妹推倒了两个极端中,到底应该是和宋庆龄站在一起?还是应该和宋美龄站在一起?宋家人不得不忍痛做出选择。

很明显,宋霭龄、孔祥熙和宋子文都选择了,站到了宋庆龄的对立面上去。

但对此宋庆龄却并没有妥协,一直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虽说家里姐妹关系紧张,可宋庆龄却并没有迁怒于小弟,1928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宋子安就于第一时间去到德国探望起了二姐。

二人一起游览了外国的名胜古迹,在巴黎、瑞士、柏林等多座城池,留下了欢声笑语。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为了让姐姐们破镜重圆,宋子安不止一次地向提出过反对意见,要他考虑一下二姐和先生的政见。

但他的这些提议却都被给驳回了。

乱世将宋家人推向了权利和时代的巅峰,也将宋家远推向了深渊。

在宋美龄与宋庆龄走向对立面的那一刻,宋家人就已经不可能恢复到往日的和睦了。

宋子安对这一切非常清楚,但出于对姐姐们的爱,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调和。

只可惜命运弄人,宋家人的疏离,只能永远的成为了宋家子女们的意难平。

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曾愤怒女儿宋庆龄嫁

年轻的宋耀如充满朝气和希望。

宋氏家族是近代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其影响力之巨大和深远,在世界范围内鲜有比肩者,而宋耀如是这个传奇家族的奠基人和缔造者。近年来,随着相关历史档案资料的相继解密和政治环境的改善,有关宋氏家族特别是对宋耀如的研究也日趋活跃。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周年,也是宋耀如诞辰150周年。10月16日,由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宋庆龄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宋耀如诞辰150周年座谈会”在文昌举行,本刊特约请部分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展示宋氏家族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们解析“革命隐君子”宋耀如的传奇人生及其开创的宋氏家族的文化根源和丰富内涵。

1912年4月17日,在《致李晓生函》中写道:“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宋耀如一生高风亮节。东西方文化的熏陶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在他身心凝结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他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倾家荡产,不为名、不为利,被尊称为“革命的隐君子”。

 时代潮流与家世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势力大量进入中国,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程序开始瓦解、破碎。在外患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在整体上发生剧烈的变化。

当时代的巨轮呼啸而来的时候,腐朽的满清王朝岌岌可危。中国人民不堪重压,整个社会像是处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一样。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天津教案爆发,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进呈《应诏统筹全局折》,光绪变法的失败———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宣统退位,国家移交中华。清朝灭亡。宋耀如就成长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的海南岛。

海南岛处于浩淼的南海中。自古以来,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路之便为海南向外移民创造了客观条件。也是海路之便,外商在通商之后把大批洋货倾销海南的同时,又将大量海南的土特产掠夺出口,破坏了海南薄弱的自然经济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海南岛东北地区出现了人地失衡的现象;可耕的田地缺乏,一遇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上吏治,民不聊生!在这时候,英、荷、法的殖义者在东南亚地区正大搞开发,锡矿业和橡胶业急剧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土瘠民贫的海南岛东北部,一部分人向海外发展,远至欧美、近在南洋,其中,尤以文昌人居多。他们通过同乡宗亲关系,互相提携,人数逐年增加。这些出洋者几乎都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多从清澜、铺前乘三桅帆船于冬至前后启程,趁北风之势,随着海流,飘荡一个月左右,抵达南洋各地。

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正是在这个西方思潮及西方经济冲击着古老的将要崩溃的清代末年成长。

宋耀如(1861-1918),1861年10月17日(清咸丰辛酉年十一年辛酉九月十四日卯时)出生于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原姓韩,名教凖。后改姓宋,取名宋耀如、宋嘉树。

宋耀如在十二岁以前,一直在家乡度过。他的父亲韩鸿翼,因为家境贫寒,卖椰子、织棕绳,也烧过砖。宋耀如(当时叫韩教凖)在文昌农村的贫穷生涯中,度过了童年。十四岁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跟着哥哥漂洋过海去投靠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亲戚,订了为期三年的契约,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这是宋耀如第一次走出国门;这次出国对宋耀如没有多大影响;但远涉重洋漂洋过海谋生的漂泊意识,已在年轻的宋耀如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青少年时期的漂泊生活

1878年,宋耀如十七岁,父母决定将他过继给堂舅父(婶婶的弟弟)领养。这位堂舅自己没有子嗣,姓宋。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旧译麻省)波士顿市开一家出售国产的丝绸茶叶的铺子,是最早在美国定居的中国人之一。

从爪哇到波士顿,海上的周折和颠簸,磨炼了少年宋耀如的坚强意志;他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迈开了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到了波士顿养父家,在丝茶店里当学徒。他聪颖机灵、勤快温和;很快掌握了经营商业的知识。养父十分满意,经常给他鼓励,并希望他以后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在丝茶店当学徒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他人生的一次巧遇。

波士顿是一个富有古老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的教育事业在美国首屈一指,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当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青年到美国的公职留学生,有两位经常到丝茶店来。一位名牛尚周,上海人;一位名温秉忠,广东人。当他们知道宋耀如是广东海南人时,彼此十分高兴,在异国见到同乡而且是同龄人的喜悦,使他们无话不谈,于是三人经常在丝茶店聚首,谈天说地,共认“三生有缘”!他们告诉他学校里及每年夏天被送往夏令营的生活,劝说他不要满足柜台后面的日子。他在新朋友的怂恿下,走到养父面前,要求能正常上学。但是遭养父明确的拒绝!

终于,宋耀如勇敢地离开这个家逃跑了。他跑到波士顿港口,并偷偷爬上美国海岸警卫队缉私船艾伯特·加勒廷号(Albert Galtain)躲藏起来。这船正巧驶向南方,宋耀如既不知道也不在乎这船开往何处,仅仅想逃走,想读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宋耀如的冒险行为,竟成为他传奇人生的开端。

在船上,宋耀如被抓住了,并且被带到船长埃理克·加布里埃尔森的面前。船长是位善良、虔诚的人,他对这个男孩的行为感到好奇。宋耀如极其真诚地告诉他:他怎样渴求上学而离开店铺,乞求让他干活,并于此能找到一个实现个人志向的机会。船长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应允招募他在船上工作。

1879年3月,在一场海上大风暴里,加勒廷号在大海里救援了至少5艘分散的船只,宋耀如在二十四小时的救援行动中表现出机智和勇敢,他得到舰长的信任!

艾里克·加布里埃尔森被宋耀如的忠诚所感动,他决心帮助这个孩子。在科尔法克斯这个地方经过大约8个月以后,舰长亲自给财政部长写信解除他在舰上服役,并把宋耀如介绍给牧师佩奇·里考德。宋耀如跟他在旧的第五街卫理公会教堂会面,最终宋耀如决定留在里考德教堂里。1880年11月7日,里考德牧师主持了宋耀如受洗仪式。

洗礼后几天,他暂时在一家印刷厂找到工作,他对印刷术产生了兴趣,也为他后来创办印刷厂打下思想基础。

大学里的神学修炼

1881年,在宋耀如二十岁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圣三一学院(现杜克大学)读书。

里考德牧师把年轻的宋耀如带去见了朱利安·卡尔将军。卡尔将军是联邦军的军人,一个纺织企业家、富翁和慈善家,他决定满足这个男孩梦寐以求的教育。将军为宋耀如选择了圣三一学院。在预备学校里他上了一年学。他学得很快,在W·T·甘纳威教授家里,并由院长布拉克斯顿·克雷文博士教他学习。在圣三一学院第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他被领入教堂,克雷文博士引用圣经里的话说:“你,走向世界;向天下一切生灵布讲福音。”

在此期间,卡尔将军资助他读大学;他来到卡尔家中,就如同他的儿子一样成为他家庭中的一员。宋耀如对自己在经济上依附这位长辈感到不安,在学校的假期里,他坚持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以维持生活,他挨家挨户地卖书,并出售他在“考尔法克斯”号船上学会编织的绳索吊床。

在杜克大学的一年里,宋耀如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愉快的;他树立了当传教士的理想,过着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结交了一批美国朋友,杜克大学对他的培养,他终生难忘。

1882年秋天,宋耀如转入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专修神学。课业十分繁忙而且内容复杂。他和同学们交上了朋友。他性格善良,爱好争论;一有争论,便自然成为大学辩论会的核心。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在给艾伦博士的一封信中写道:“当我完成我的学业时,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带给中国人。我活着的目的是行善、敬人、赞美上帝;为别人做好事,将他们从无尽的惩罚中拯救出来。”

1885年春天,宋耀如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他获得了毕业文凭,但未取得学位,这时候,宋耀如还想在美国学习医学,借助医者的身份拯救人的灵魂。卡尔将军已答应继续资助他,但是他的请求被监理公会会督马克蒂耶(Bishop McTyeire)粗暴地拒绝了。

在离开美国的时刻,他照了一张照片,这个体格健康、充满朝气和希望、血气方刚、生龙活虎的年青人,正在憧憬着回国后的峥嵘岁月。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时刻怀念自己的故乡,他写信给父亲,报告自己在异国他乡的信息;对于家乡的热爱和留恋,根的意识牢牢地扎根于脑海之中。在神学院学习时,他立志要回祖国传教,以救赎自己国家人民的灵魂。1886年春天,他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在宋耀如二十多年来乃至未来一生的生活里,漂泊意识与根的意识在他思想上交织在一起,这是在中国历史进展的历程中,在海南文昌故土,能出现举世瞩目的宋氏家族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