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八字(汪明荃 八字)

及時行樂 2024-01-22 07:22:52 网友分享

这个男人求婚19次被拒,心上人突然嫁给他,背后的故事太感人

NO1.罗家英

★爱情宣言:如鱼得水.相濡以沫

★中奖女人:女友汪明荃

★幸福时期:1988年至今

有多少男人能在相识十几年后,仍想得起在节日给身边的人送上一束鲜花?今年的情人节,香港机场,罗家英作出了榜样。

当从美国大西洋回港的汪明荃步出闸口, 因为刚做完手术而未能陪她赴美的罗家英当即迎了上去。没有亲吻,两人客气地握手问候让周围人都笑了起来。罗家英和“阿姐”汪明荃在1968年因合演粤剧而相识,之后在一次日本旅行中私定终身。

早在1989年的《明报周刊》,便登出了“罗家英盘算迎娶汪明荃”的新闻,而在此后的十五年里,罗家英便一直在为迎娶这个他最爱的女人而不懈努力。

在去年 7月19日汪明荃为庆祝自己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的宴会上,罗家英透露自己曾经两次想结婚:“一次是阿姐竞选立议员前,想她有个名分,叫罗汪明荃,可惜最终她没有进入立;第二次是我凭《我爱厨房》获提名最佳男配角的时候,我打算一旦获奖就当场向她求婚, 喜上加喜,可惜最后我没选上。现在我在等第三次机会!”这段话有真有假,熟悉罗家英的人都知道,他的求婚可绝不止两次!

有人戏称他是 “101次求婚”,因为就在前一年的“阿姐”演唱会上,他还在舞台上公然向“阿姐”求婚,可惜被汪明荃以一句“习惯了独身”当场拒绝。“如鱼得水,相濡以沫。”这是罗家英对自己和汪明荃爱情的八字概括。假如真是这样,“阿姐”,嫁给他啦!

NO2.黄日华

★爱情宣言:跟郭靖一样“傻”,从一而终

★中奖女人:妻子梁婉华

★幸福时期:1988年至今

内地观众大多是从无线 1983年拍摄的《射雕英雄传》开始认识黄日华的,当时还是追星族的小女孩叶倩文、张曼玉都曾奉他为偶像。谁料扮演郭靖的黄日华也跟角色一样慢热,几十年了还在电视台演戏。当年的“无线五虎”里头,就数他最不会折腾。

可是这样的男人自有人慧眼相中,女演员梁婉华便将他抢回了家。黄日华与粱婉华于 1988年11月结婚,此后他绝少绯闻。

NO3.张学友

★爱情宣言:从那刻有触电的感觉开始,我就知道我们会在一起。

★中奖女人:妻妇罗美薇、女儿张瑶华

★幸福时期:1996年至今

张学友和罗美薇是 1996年正月初五在伦敦结婚的,婚事办得既简单又大方。事后两人致电香港亲朋好友宣布喜讯。

罗美薇与张学友最合得来的地方是两个人都向往自然、平淡的生活,“我们本来出身于平民百姓,学友也只是个喜欢唱歌的普通人而已,能过简单的生活最好。”做了张太太,罗美薇每周最少下厨四五次,以前她最拿手豉油鸡翅和猪排。

经过多次练习,已懂得很多不同的烹调方法;烹调书购得很多。他们有个共同的习惯,就是从不剩菜。无论几个菜,一定把桌上的菜吃个精光。“我吃东西算不浪费了,学友比我更甚。如果桌上还有剩饭菜,学友就是吃饱了,也一定一扫而光。

NO4.梁朝伟

★爱情宣言:刘嘉玲是“多年来的唯一”

★中奖女人:女友刘嘉玲

★幸福时期:1990年至今

早在1989年,作为曾华倩的闺中密友,刘嘉玲替好姐妹出头教训男友,却误闯梁朝伟感情生活,背负“横刀夺爱”的罪名,二人开始了长达跨世纪的爱情长跑。刘嘉玲和梁朝伟相处十几年, 第一次传出婚讯最令人印象深刻。

那是1990年5月,两人首次宣布婚讯,而就在之前,正好发生了影响至今的“刘嘉玲被劫事件”。此后的岁月中,梁朝伟向刘嘉玲七次求婚。

2002年,曾经的“刘嘉玲被劫事件”被再次曝光,并升级为“女星裸照事件”。梁朝伟始终站在她身后支持她。而彼时正值“梁朝伟与张曼玉之恋”甚嚣尘上。为了让刘嘉玲安心,从不喜欢高调的梁朝伟甚至主动接受杂志采访,声称刘嘉玲是他“多年来的唯一”。 

NO5.任贤齐

★爱情宣言:把每一天都当做初恋中的一天

★中奖女人:女友Tina

★幸福时期:1985年至今

“爱情最重要是珍惜”。在现实生活中,任贤齐将自己那位“同甘共苦”数年的女朋友雪藏了起来。他曾说过:“我相信有永恒的爱情,要看双方是否有心去经营。

有些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觉得只要两个人愿意承受一切,共同打拼,还是蛮值得人尊敬的。突然一夜致富的人,反而容易对糟糠之妻不珍惜……”

这么多年了,他仍记得用心维系跟女友之间的感情,“让自己随时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对方面前,把每一天都当作初恋中的一天”。情人节,任贤齐特意向公司申请了几天假期.陪Tina“温馨温馨”,虽然坦言自己不会搞太多花样逗女友开心,却亲手炮制了一道甜品与对方共享——Tina吃到嘴里,肯定一路甜到心里吧。  

NO6.梁家辉

★爱情宣言:娶了个人人喝彩的老婆

★中奖女人:妻子江嘉年与一对双胞胎女儿

★幸福时期:1987年至今

梁家辉很早就因为《末代皇帝》而得了“影帝”,可这个称号并没有让他平步青云。很长时间之内他都没戏拍,就跟几个同学自制一些皮手镯,晚上到铜锣湾摆地摊叫卖。

就是在那段时间,他遇到了江嘉年,单相思,整天在摆摊之余就琢磨着怎么表白。后来这个女孩陪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成为了他现在的太太,还帮他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虽然梁家辉现在是明星,可他和太太的生活跟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两样:“我们俩有明确的分工,我负责生活方面,比如接送女儿上学;太太就教孩子们功课……买了房子要装修,晚上就两个人躺在床上,聊一聊地面用什么材料。”在外地拍戏的时候,他想着办法把太太和孩子接去团聚。

在梁家辉的口中,她是他心目中最伟大的女人。“他在我穷苦的时候嫁给我,不计较金钱及一切后果,所以结婚那天我就发誓要一辈子待她好。虽然前几年她跟着我受了不少苦,但她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说过.现在又为我生了一对健康可爱的双胞胎,你说我怎么可能忘恩负义、移情别恋呢?”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闲,梁家辉就会开车回家和妻女欢聚,万一时间不够就打电话回家与家人聊上几句。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韵•奚秀兰

奚秀兰的赞誉很多,像什么“民歌皇后”“小调歌后”“香港刘三姐”“香港黄梅一片天”等,好家伙,似乎回到了封建时代。不过,既然能称王称后,说明奚秀兰实力非凡——虽然有些称号明显是内地人民送的——尤其在香港这样一个以粤语歌为主的现代都市,靠国语,而且是民歌、小调占有一席之地,并一唱50多年,绝非易事,就连早期与她歌路相同的徐小凤,也做不到。

更何况,奚秀兰的名字,早已于1984年除夕之夜,便深深地扎根在了神州大地数亿人的心中……

(一)

奚秀兰祖籍安徽滁州全椒县襄河镇。

据说,其父奚嘉敖是个有本事的人,早年曾混迹上海,又于40年代末,和妻子陈云去了香港。1950年,在香港经商的奚嘉敖夫妇,回家乡省亲,途径南京时,生下了奚秀兰。

此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即奚秀兰在全椒诞生后,50年代初奚嘉敖夫妇才到香港定居的。

不管奚嘉敖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去的香港,可有件事很明确,那就是奚秀兰的童年在全椒度过,由奶奶、姑姑抚养成长。为什么奚嘉敖会抛下女儿呢?恐怕答案只有一个——养不过来,奚家共有9个孩子(奚秀兰排行老七),总要“牺牲”一两个解轻负担,奚秀兰被迫承担了这个任务。

奚秀兰是否很不幸?要我说,那倒未必。全椒城风光秀丽,一派江南景色,襄河水清亮旖旎,曲折绵延,和港岛相比,是另一番环境。再者,若非留在此地,奚秀兰怎会接触到包括黄梅调在内的传统民歌、戏曲,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所以,福兮祸兮,应辩证地看待。

奚家的住宅位于椒城西南霸王桥侧,三间瓦房,一座小院,面迎南屏山,旁倚襄河水,奚秀兰在这生活了12载。

当年同学回忆,奚秀兰从小就有股韧劲,踢毽子一次踢不到二百个不算数;赛跑拿不到第一名不罢休;在学校偶尔考差了,便不吃饭……同时,她喜爱唱歌,南屏山砍草、襄河边戏水,皆以歌声相伴,还经常用红纸涂红脸蛋,身披花被单,拉来表哥伴奏,唱“倒七戏”。

这样的日子,在1962年奚秀兰随奶奶抵达香港,和父母团聚而结束。

奚秀兰小时候

奚秀兰作为一代歌手,很多事被赋予传奇色彩,就拿去香港来说,也被演绎的极有故事性:

第一则,话说在广州过关前晚,奚秀兰于旅店住宿,模仿唱了一首《四季歌》,惹得周围人众拍掌叫好。假如此时再有一个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她此去必成大事,就更完美了;

第二则,由于语言不通,尤其缺乏英语教育,奚嘉敖想让奚秀兰从小学一年级重新读起,但她坚持上四年级(在家乡念到了四年级),经过刻苦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升到了五年级,而早在香港读书的姐姐反倒留了级。

以上是真是假,现在也很难分辨了。

小学念完,奚秀兰进入圣马可学校读中学,这是所英文学校,从中可知奚秀兰在英语上确实下了番功夫,她的韧劲继续发挥着作用。

(二)

1966年,丽的映声由著名导演卜万苍负责,举办首期艺员训练班,一时吸引千多名青年报名,奚秀兰也是其中之一。大家的积极性为什么如此之高?盖因训练班不仅能学到表演、歌舞等技能,毕业后更可签约丽的,成为明星,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呀。至于奚秀兰,一直喜欢唱歌,又岂能错过机会?

最终,经过筛选、比试,奚秀兰被录取。传言卜万苍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拍电影时,和奚秀兰的父亲奚嘉敖认识,有没有走后门不得而知。

被录取者,还有汪明荃、森森(黎小斌)等人。你没看错,汪明荃是由丽的起步的,除了她,刘松仁、万梓良、黎明、张家辉,都曾是丽的及后来亚视艺员训练班的学员,势同水火的无线和丽的(亚视),其实很多人互相交织,难以分清“敌我”。

1966年丽的艺员训练班合照

奚秀兰与汪明荃不仅是艺员训练班同学,还拜了同一个老师学习唱歌,这位老师便是鲍培莉。鲍培莉擅唱民歌和山歌,正是奚秀兰的特长,因此她成为了鲍老师最疼爱的学生。汪明荃对此难免有些嫉妒,但鲍老师对她同样不错,知道她手头紧,有时不收学费。

跟着鲍培莉,奚秀兰歌技大进,“皇后”不是天生的,而是专业训练下的产物。

训练班为期一年,转眼来到1967年,该毕业了。学员们准备和丽的签约,个个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奚秀兰却担心成了明星后,会和学业有冲突,真是“甜蜜的烦恼”啊。不过,很快这个“烦恼”就没了,因为有天卜万苍告诉她,丽的不打算签她,原因是她年纪太小。“世侄女,你还是好好读书吧,学好知识,以后才有前途。啥,别让你爹找我了,没用,这是领导的决定。”

卜万苍说得没错,这确实是高层的决定,但他没有说明丽的不签奚秀兰并非“年纪小”,实际是嫌她个子高。

奚秀兰有多高呢?约1.67米。那位说了,这很正常呀。可是那个年代,港人对女性的的审美标准,是1.6米左右,对,就是汪明荃、森森及“丽的三花”梁舜燕、庞碧云和黎婉玲那种身高,这样才“小巧可人”。

丽的知道,由于奚秀兰个子高而不履行承诺,讲出去让人笑话,便编了个“年纪小”的理由,把她打发了。奚秀兰也确实年纪小,信以为真,无奈离去。

汪明荃顺利签约,直到1970年离开,然后去日本学了一年舞蹈,1971年加盟TVB,成为阿姐。

(三)

奚秀兰虽受到打击,可别忘了,她身上那股韧劲是不会让她一蹶不振的。这不,这边丽的刚告诉她不予签约,那边,她就去《星岛日报》举办的“香港业余歌唱大赛”报了名。

“香港业余歌唱大赛”创办于1960年,是一个资深且权威的比赛,为香港乐坛输了不少血液。1967年这届,同样藏龙卧虎,竞争激烈,结果,奚秀兰以一首《绿岛小夜曲》夺得国语组冠军,关正杰和同学组建的“The Swinging Minstrels”乐队,夺得乐队组冠军。同年,森森摘下蓝天酒楼举办的“首届全港公开女子歌唱比赛”的“香港歌后”称号。

当年11月,TVB开台,招兵买马,看中了奚秀兰和森森,你想啊,作为新鲜出炉的两个冠军,大家都认识她们,将其招致麾下,“歌唱冠军助阵TVB,新人新台新气象”岂不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如此,奚秀兰和森森便和TVB签了3年合约,做了无线的基本艺员,主要参与《欢乐今宵》的演出。

从1967年11月20日《欢乐今宵》第一期起,奚秀兰便是该节目的主持人、演员之一,可以说是开国老臣,她和沈殿霞、森森及前辈梁醒波、郑君绵等共同组成了节目第一代团队,为观众带来了欢乐。

奚秀兰在《欢乐今宵》是个“大忙人”。节目一个星期播五晚,每晚一个半小时,由于是直播,每天下午两点就开始对稿,要将台词熟记于胸。每晚播出,奚秀兰要“演”七个角色,一会儿主持、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卖广告、一会儿演婆婆、一会儿演公公,中途只有一两分钟换衣服和发型的时间,看着她跑进跑出,就连发型师都抱怨道,Stella(奚之英文名),我一看到你就快要发心脏病,你知不知道我每晚做的最多的就是你的发型,整整七个啊!

《欢乐今宵》:杜平、郑君绵、奚秀兰、梁醒波

《欢乐今宵》:沈殿霞(左一)、奚秀兰(左二)等

1967年12月,《欢乐今宵》满月庆生,杜平、奚秀兰、陈齐颂、潘迪华、郑君绵、梁醒波

不仅要牢记台词,奚秀兰还要努力纠正发音,毕竟她12岁来香港后才学的粤语,口音不正,为此在节目中常常遭到梁醒波、郑君绵笑话。她刻苦练习咬字,并请教梁、郑对不对,梁、郑往往回答,差不多,大点声就可以了。多年后,郑君绵告诉奚秀兰,大家一直在骗她,原来整个节目组都不准她说标准的粤语,她的口音,正是节目的一个笑料。相比沈殿霞,奚秀兰太单纯了,沈殿霞也有口音不正的问题,但她故意不改,认为这是自己的特色,一如她只梳一个发型。

奚秀兰长此以往地忙碌,慢慢感觉到了不对劲,是,每晚七个角色,好像露脸机会很多,挺被重视,但,这七个角色都是小角色,别人不肯演才轮到她的!很明显,奚秀兰是“人善被人欺”嘛。明白这一节,奚秀兰会怎么样?当然会——不怎么样。在她心里,只有辛勤工作,至于是否受到欺负并不放在心上,况且,她的理想是像邓碧云那样,做个万能花旦,此时便是锻炼的机会。

年轻的奚秀兰

可惜,奚秀兰的忍让,没有换来好结果,反而让导演觉得她软弱,有次直接问她:有没有人在背后说我的闲话?奚秀兰一听,这是要找事呀,一来对我试探,二来打击别人,我岂能卖友求荣,便答道:大家私下聊天,没理由告诉你说了什么。导演气得哇哇乱叫,当天就把奚秀兰的所有工作删了,只留下一个20秒的广告。自此,两人结下梁子。

这还没完。由于奚秀兰夺得歌唱比赛冠军,加之在《欢乐今宵》表现突出,便有一些邀请她登台演出,导演自然不准:所有人不去,为什么只有你去,破坏我们的形象。此事最终闹到了TVB最高层,邵逸夫发了话,受欢迎的人才有人请嘛,只要不妨碍工作,可以去。奚秀兰得以放行,不过TVB抽取演出费用30%当做佣金。得,这件事使导演对她更为恨之入骨。

与导演不和,奚秀兰在《欢乐今宵》是待不下去了,所以3年合约一满,她没有续约,为此还遭到威胁:你不签,没有别的公司签你。

(四)

真的没有公司签奚秀兰吗?当然有,而且是当初“抛弃”她的丽的。丽的这回可不嫌弃她个子高了,只要名气高就行。

1970年,奚秀兰签约丽的,不久开办了一档名为《秀兰歌声处处闻》的个人音乐节目。开办个人音乐节目,在丽的早有传统,但并非阿猫阿狗都能开,只有如徐小凤、费明仪等红歌星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丽的对奚秀兰的信任和重视。

那么,奚秀兰怎么成为红歌星的?前面不是说了嘛,她受邀在登台,表演极为成功,因而引起了丽风唱片公司的注意,1969年,为她发行了首张个人大碟《偷心的人》,其后,又连续推出多张唱片,人气极盛,《秀兰歌声处处闻》的设立自是水到渠成。

做《秀兰歌声处处闻》时,丽的对奚秀兰完全放权,任她自由发挥,所以节目基本由奚秀兰一人打理,而导演、助理编导那些人,则闲得搓麻将。

奚秀兰对《秀兰歌声处处闻》付出很多,所谓有付出必有回报,故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广受欢迎,最多时,有百多万电视观众收看,收视率与同时段的TVB相比,创造了7比1的记录。节目之火爆,让广告商踏破门槛,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长,便安排了12个广告,令主管部门下令整改,节目从而延长至1个半小时。TVB看着眼红,出动周梁淑怡当说客,想拉奚秀兰重回三色台,奚秀兰态度很坚定:门儿都没有。

年轻的奚秀兰

《秀兰歌声处处闻》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奚秀兰的个人魅力外,还有个重要环节便是开创了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每次节目,奚秀兰会演唱经典或当下热门歌曲,什么《寻梦园》《负心的人》《分飞燕》,她唱一句,把麦克风朝下,让观众接唱,从而形成大合唱,气氛十分热烈。热闹如此,人们怎会不积极参与及不爱看?

《秀兰歌声处处闻》每周播出一期,奚秀兰有更多的时间在、歌厅登台演出,有一天她连续唱了10场60首歌,差点赶上徐小凤一晚13场的记录。

香港之外,那几年奚秀兰的演出更扩展到东南亚、北美等地,所到之处,皆刮起一股民歌、小调风。

从1971年起,奚秀兰连续7年蝉联香港“十大歌星”。

1975年十大歌星:叶丽仪(前排左二)、奚秀兰(前排左四)、徐小凤(后排左一)、森森(后排左四)等

1979年初,她到韩国参加国际创作歌唱比赛,获得最佳歌星奖。

唱片方面,1980年的《何日君再来》和《凤凰于飞》,1981年的《苏州河边》和《阿里山之歌》,1983年的《奚秀兰第八辑·中国电影歌曲集》,销量均达到了白金;1981年的《莫负青春》,1982年的《奚秀兰小调第六辑》,1983年的《奚秀兰第九辑·中国名曲集》,销量则达到金唱片。另外,1983年福音圣歌专辑《我知谁掌管明天-奚秀兰圣歌第一辑》销量也达了到白金。

以上销量真是了不得,开篇已交代,80年代香港进入粤语歌的天下,国语歌,还是民歌、小调,能卖到金唱片甚至白金,实属凤毛麟角,而奚秀兰屡创佳绩,证明人们对她及她的歌着实喜爱。

当然,奚秀兰也是唱过粤语歌的,1975年丽的电视剧《铸情》的同名主题曲,还有1988年专辑《情未变》里的《情未变》《哭泣彩虹》《爱情的烙印》《鸢之恋》《午夜陌生人电话》,都是粤语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听。 

(五)

奚秀兰于80年代初在唱片领域发力之时,电视节目和舞台演出却销声匿迹,这不是她难以兼顾,而是另有隐情……

此事,要从一个叫谢嘉亮的小伙子讲起。谢嘉亮,澳门人,为“谢利源”金铺第四代长子嫡孙。

清末时期,谢嘉亮的曾祖父在澳门创办了“谢利源”金铺,随后传到祖父谢再生手里,并将之发扬光大,除了金铺外,更在澳门闹市营地大街开设“繁华百货”商店和“繁华丝绸”“利丰米铺”,可谓家大业大。

到了父亲谢志超,猛龙过江,一口气在港九新界开设十间“谢利源”金铺,并建立四间成衣制造厂。业务扩大,需要人手,谢志超便把在英国留学(利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任职英政府部门的儿子谢嘉亮召回香港,负责制衣厂的管理。

谢嘉亮来港后闷闷不乐,一位留英时的同学提出,找个女朋友烦恼全无,我刚好有个妹妹,不如介绍给你。这位同学姓奚,不错,他的妹妹便是奚秀兰。

奚秀兰和谢嘉亮

奚同学做媒热情很高,很快就请谢嘉亮到家里吃饭。门铃按响,奚秀兰开门,咦,怎么没人,目光下移,才看到了谢嘉亮,顿时心有不满,真是亲哥哥呀,竟然找了一个比我矮的。谢嘉亮呐,只看到一双美丽的眼睛,将他全身扫视一遍,犹如照X光,立即浑身酥麻。

两人低头吃完饭,临了,谢嘉亮说,听说你是徒,明天和我去教堂做礼拜如何。奚秀兰琢磨,以前拍拖都是花前月下,教堂还是第一次,可以一试。便答应了。

次日教堂,奚秀兰和谢嘉亮一起祈祷:神啊,如果不是这个人,就请拿走。可能神没听清他们讲什么,反正两个人谁也没被拿走,自此愉快地谈起了恋爱。

奚秀兰和谢嘉亮

谈了一年后,奚秀兰和谢嘉亮准备结婚,不成想,麻烦来了,两家都不同意。

先说奚家。奚秀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传言唱一个月就能买一层楼,结婚后便成了“外人”,不好再贴补娘家,那怎么行!

再说谢家。谢家是名门望族,极重声誉,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非大家闺秀不娶,岂能找个艺人?且娱乐圈比较混乱,感情犹如儿戏,万一以后发生婚变,影响面子。所以,当谢嘉亮表示要结婚时,谢志超勃然大怒:“老子认识的歌星比你吃的米也多,这种事千万不要当真。”

奚秀兰和谢嘉亮情比金坚,父母反对阻挡不了他们追求幸福。为此,谢嘉亮被谢志超赶出家族企业,离家时,谢嘉亮的账上只有7000元;奚母则告知奚秀兰,踏出家门后,一毛钱、一件衣服都不能带走。

1979年4月12日,奚秀兰和谢嘉亮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出于节省,奚秀兰的婚纱是找婚纱店赞助的,条件是两人照片在橱窗挂3个月;为了掩饰无钱摆酒宴的窘境,两人宣称旅游结婚,其实花1500元去了趟马来西亚,就这还反复杀价,降了100元;婚房,则是租住的员工宿舍,条件简陋,面积狭小……

婚纱照

婚礼

婚礼

好嘛,当年粤语残片的剧情,在他们身上真实地演了一遍。

婚后,谢嘉亮开了间制衣厂,可没人给他提供布料,去哪哪都打哈哈,哎呀,真不巧,现在布料很紧张,供不了货呀。事情太蹊跷,让他产生疑心,仔细打听,才明白原因——父亲通知客户们,他已经离开家族,没有任何经济支持,若要与他做生意,后果自负。

这是要赶尽杀绝呀,幸亏有位长辈看谢嘉亮可怜,从日本买了一批布给他加工,他的事业才得以启动,并逐渐发展起来。

此种情况,奚秀兰自是放下手头工作,全力支持、帮助丈夫,况且避免和婆家再生事端,她也不能四处登台,“抛头露面”了。可是,她依然热爱唱歌,割舍不下,为解决这一矛盾,她决定,演出虽停止,但唱片继续出,这就是为什么有5年时间,奚秀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1983年,谢志超生意失败,众叛亲离,谢嘉亮、奚秀兰夫妇放下恩怨,主动接近慰问,父子关系恢复。1985年,谢志超续弦,夫妇担任“见证人”。

谢嘉亮事业有成,除从事商贸及担任投资顾问外,还曾在香港高等法院担任“内幕交易审裁处”委员。

奚秀兰和谢嘉亮

奚秀兰和谢嘉亮历经风雨,恩爱如初,简直令人既感慨又羡煞。80年代初期,有次颁奖典礼,邓丽君请教奚秀兰,怎样可以不声不响地嫁个好男人,奚秀兰支招,当你和那男仔拍拖即使订婚,也不要讲,要守口如瓶。可能当时邓丽君正处于和郭孔丞的感情旋涡中,不知何去何从,才有此一问。然而,最终邓丽君也未能如愿。

(六)

在舞台消失五年,直到1984年,奚秀兰才重回人们的视线,她的“复出”地点和方式很特殊——北京、《春节联欢晚会》。

话说,奚秀兰自从12岁去了香港后,便基本和内地很少往来了。1979年,结婚前夕,奚秀兰作为丽的的“亲善大使”,来到广州,拍摄了由丽的和广东电视台共同录制的电视特辑《省港一家亲》,介绍内地改革开放的情况。

这个电视特辑影响很大,让内地人士认识了奚秀兰。1981年,新华社香港分社便曾邀请她到内地演出,奚秀兰碍于不便登台,以制衣厂工作繁忙婉言谢绝,但留下余地,表示只要有空,一定成行。同年,电影《刘三姐》的饰演者黄婉秋访问香港,和奚秀兰见了面,媒体报道两个“刘三姐”相逢香江,黄婉秋送给奚秀兰一盒广西合浦的珍珠纷云云,让奚秀兰这位“香港刘三姐”的大名,在内地更为熟知。

1983年,谢嘉亮的生意由制衣厂转向金融贸易,奚秀兰有了时间,且与公公关系改善,便打算复出,她特意将此告知了新华社香港分社。

我们知道,从1982年起,香港回归问题提上议程,这件事举国关注,所以1984年,春晚有意邀请香港歌手演出。两边正好对在一起,奚秀兰的春晚之行顺理成章。

当香港分社正式请奚秀兰参加春晚时,她又有点犹豫了,因为有不少人劝不要去,有的说,内地刚刚开放,还很落后,去了会失望的;有的说,你去演出后,会遭到东南亚等地市场的,复出没有指望了。关键时刻,父亲和丈夫给她吃了定心丸,奚嘉敖离乡多年,建议她回家看看,谢嘉亮是生意人,想着可借机考察一番,说不准挖到商机。

就这样,奚秀兰精心设计、制作了多套衣服,去了北京。

春晚彩排

走进春晚排练现场,奚秀兰将衣服取出,一一试穿,导演组睁大了眼,上前询问,奚小姐,你准备了几套衣服?奚秀兰答,四套呀,不是让我唱四首歌吗?你看,这套民族服装是唱民歌的,这套古装是唱黄梅调的,这还有一套旗袍。对了,我唱歌时还要拿个花篮当道具,再找几个人给我伴伴舞。导演组为难了,这个,奚小姐,我们得请示一下上面,看看能不能通过。

上面的有了批复:只能穿一身衣服;只唱歌不要说话和有动作;不能拿道具;不能有伴舞!

奚秀兰不高兴了,凭啥呀,俺大大小小的演出不知道有多少场,从来没遇到这样的规矩,这是对舞台、艺术和观众的不尊重。

导演组表示,将继续反映她的意见。最终,经过多次请示汇报、沟通协调,上面同意了!而且,还允许其他演员到东方歌舞团等借一些漂亮衣服登台。一些演员为此感谢奚秀兰,说她的争取、执着,等于给文艺界打开了绿灯,是该领域的一次“开放”。

至于伴舞,临时编排已然来不及,恰好原来的节目中有个四人的民族舞蹈,干脆两者结合起来,不就有歌有舞了吗?伴舞的问题迎刃而解。

1984年2月3日,阴历除夕,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和亿万观众亮相。轮到奚秀兰表演,她连番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姑娘》和《我的祖国》四首歌。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端庄大方的举止,对安徽家乡和奶奶的思念(老太太1980年从香港迁回了全椒),以及《天女散花》的道具,《阿里山的姑娘》的伴舞,《我的祖国》的一袭红旗袍,甚至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晚舞台

在春晚观众席

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那年春晚,除了奚秀兰,还有另外一位香港歌手也受邀唱了四首歌,其中《我的中国心》听的人心潮澎湃,他,便是张明敏。

表演结束,张明敏走在北京街头,边走边燃放炮仗,一不小心把路边的杂草点着了,他救火时想着,我这是要一炮而红呀。

张明敏预感很灵,他和奚秀兰通过春晚,果然红遍了大江南北。

(七)

奚秀兰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

名人嘛,总要衣锦还乡。1984年4月,奚秀兰和父母、丈夫回到全椒祭祖探亲,当地政府热情接待,父老乡亲热烈欢迎。这次回乡,当地电视台全程记录,制作成节目《回娘家》,奚秀兰还和黄梅戏演员马兰同台表演了《楼台会》。

回乡探亲

1984年7月21日至23日,奚秀兰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三场演唱会,成为第一个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的港台歌手。这次演唱会,是为残疾人募捐义演,全部收入捐献给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演出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共筹集基金千万之巨。

9月,奚秀兰又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了三场演唱会。接着27日,在四川为抢救大熊猫义演五场。

1985年除夕,奚秀兰再度参加春晚,演唱《故乡情》,同年在内地发行专辑《大地回春》。

奚秀兰与春晚颇有渊源,1995年,她第三次出现在春晚,与张明敏、费翔、杨澜合唱一曲《难忘今宵》。

总之,84年春晚后,奚秀兰在内地演出频繁,同时香港、海外也没落下,唱片录制更未停息,谢嘉亮还为她专门成立了谢氏唱片公司。

奚秀兰的热度一直保持到80年代末。其后淡出歌坛,即使登台,也多以教会、慈善为主。

2007年,年近六旬的奚秀兰在上海举行“情动上海”演唱会,依然吸引众多歌迷捧场。

可以说,奚秀兰是内地大众最早熟悉和喜爱的香港歌星,她的出现,真真切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