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人励志故事)
英雄出少年!他们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
今天,“六一”国际儿童节,
让我们一起在经典作品中,
重温少年英雄故事,
了解创作背后的点滴。
小 英 雄 问 答
快来答题吧!
Q1·
队歌里的小英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词曲。学校供图
“我们是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最初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原名《我们是主义接班人》。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那么,你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原型是谁么?
A、何明全
B、何佳汝
C、何亚朱
D、郭胜源
答案:1958年“8·23”炮击金门战役中,包括何明全、何佳汝、何亚朱、郭胜源在内的13名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何厝小学前身)的学生冒着炮火走上前线,为民兵看守电话线、擦炮弹,炮击之余又忙着站岗放哨、抢修军备路、扛运炮弹、洗晒军衣、烧送开水等。
“我是当年的13名少先队员之一,这个接锦旗的小朋友就是我,从这以后,我们就有了‘英雄小八路’的称号,不久,又诞生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在何厝小学,电影《英雄小八路》原型之一的何明全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支援前线,以及队歌诞生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英雄小八路”何佳汝长大后,成为何厝小学的一名教师。退休后,她又被聘为“英雄小八路”纪念馆的讲解员。
视频加载中...
视频作者:福建省厦门何厝小学,厦门市何厝社区居委会
时任团市委副书记王绥向英雄小八路授旗。学校供图
点击“ ?”看答案
Q2·
是谁给了他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
“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当《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响起,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一个浓眉大眼、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
没错,这名少年就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人物潘冬子。那么,你知道是谁给他留下了一颗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么?
A、潘冬子的妈妈
B、潘冬子的爸爸
C、苏区老农宋大爹
D、红军干部吴修竹
《闪闪的红星》是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红,影片讲述了在上世纪30年代艰难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胡汉三吊打潘冬子,逼他说出父亲潘行义的下落。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柳溪镇,解救了潘冬子,在柳溪镇建立了红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潘冬子和母亲转入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为了掩护乡亲们,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爸爸走了,妈妈被捕牺牲了,10岁的潘冬子变得更加坚强,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1938年,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他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踏上了新的征途。
点击“ ?”看答案
Q3·
童谣里的少年是谁?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童谣里那个将日寇引入我军包围圈而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仍鲜活地跃动在太行山的记忆之中。那么,你知道童谣传唱的少年是谁么?
A、小英雄肖玉玲
B、小英雄雨来
C、少年英雄王二小
D、小英雄黄火旺
答案:“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童谣,传唱至今,讲述了将日寇引入我军包围圈而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
1941年秋,13岁的儿童团长闫福华(小名二小)为掩护军民与敌,最后被刺死在山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曲作者方冰和劫夫当时在附近打游击,他们综合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创作了王二小这个复合人物。
当年晋察冀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身影,涌现出一批王二小式少年英雄,一首童谣背后,融合了许多真实的英雄事迹。
史林山是闫福华儿时的玩伴,是王二小(闫富华)遇害的见证者。图为他在给学生们讲王二小的故事。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洪松 摄
点击“ ?”看答案
Q4·
电影《小兵张嘎》的原型是……
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小兵张嘎》,于1963年上映。《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白洋淀这片美丽平静的华北水乡之中。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水乡,与嘎子相依为命的奶奶因为保护八路军伤员被日本人杀害,嘎子在八路军连长钟亮和游击队侦察员罗金宝等人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八路军战士的故事。那么,你知道“张嘎”“嘎子”的原型是谁?
A、雁领队
B、武工队
C、淀上飞兵
D、游击队
答案:“白洋淀英雄多,个个都是嘎子哥”,说起白洋淀,就不得不提电影《小兵张嘎》。该部电影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小说,以雁翎队为原型。这支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武装队伍,是一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间武装队伍。
“淀上飞兵”,“雁翎队”的名称,与游击队使用的武器——这种被叫作大抬杆的土猎枪有关。安新县白洋淀雁翎纪念馆馆员张奇元表示,因为土猎枪引信的缺口在水里容易受潮,所以渔民就地取材,将白洋淀野鸭、野大雁的羽毛塞在引信里,点火的时候再拔开,“雁翎队”也就此得名。
点击“ ?”看答案
Q5·
海娃送的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与敌人斗智斗勇。海娃公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出其不意,化解种种危险最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信送到了指定的地点。那么,海娃送的是一封什么信?
A、《消息树》
B、《羽毛信》C、《鸡毛信》
D、《竹筒信》
答案:《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龙门村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点击“ ?”看答案
Q6·
小英雄雨来是如何摆脱困境的?
《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先生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里。有一天,村里扫荡,交通员老李躲进了雨来家的地道里。敌人逼问老李的下落,而雨来机智勇敢摆脱了威逼。那么,雨来是想了什么办法,摆脱了困境?
A、爬树
B、潜水
C、游泳
D、坐船
答案:“清清的还乡河,密密的芦苇荡……”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点击“ ?”看答案
Q7·
人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大头细身、面黄肌瘦……他入狱时不满9个月,牺牲时不到9岁。人们都叫他“小萝卜头”,他是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他为狱中的难友们送面条、送狱中《挺进报》、让革命之火在狱中燎原……他原名是?
A、小英雄何星赞
B、小英雄肖玉玲
C、红岩英烈宋振中
D、小英雄刘真
答案:人人都知道的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父母亲都是地下党员。1941年,才8个月大的他随父母被抓,从此被囚白公馆。由于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难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他利用年龄小,相对自由的条件为难友们传信、递字条,深得大家的喜爱。8岁过生日的时候,狱友黄显声将军送给他一支红蓝颜色的铅笔,他一直舍不得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挖出他的遗体,小手里还紧紧握着这支铅笔。
小萝卜头是《红岩》里的一个人物,是新中国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点击“ ?”看答案
Q8·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原型是谁?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成为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那么,你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谁的事迹为蓝本么?
A、龙梅
B、玉荣
C、林淑月
D、黄友春
答案:作品以龙梅和玉荣真实的英雄事迹为蓝本,故事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内蒙古达茂旗草原。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奋不顾身与暴风雪整整搏斗一天一夜,终于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姐妹俩自己却因冻伤不幸截肢。
2019年,在北疆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表示,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我和姐姐的故事至今还在被大家一次次地反复提起,我们的事迹也影响了很多人。我想,大家共同喜爱并推崇的,就是我们对信念的坚守,就是那永不能忘的初心。
图为北疆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点击“ ?”看答案
英雄出少年,
不论在哪个年代,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无论时隔多少年,
他们仍能熠熠闪光。
这个儿童节,
给孩子讲他们的故事,
带孩子品读经典作品,
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微信、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厦门晚报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CCTV6、中国教育报、学校供图等
视频来源:中国教育报微信
海报设计:马虹霞(微信封面图)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