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八字看老婆(吴亦凡八字看另一半)

孤僻成性 2023-11-11 05:58:27 网友整理

年轻人的玄学“迷信”,说到底还是不够玄

封建迷信好像是遥远往事了,但是换一个时髦的词“玄学”,那当代人就再太熟悉不过了,而且日新月异花样繁多。

一些冥冥之中的巧合是玄学,像逢演唱会必下雨的雨神萧敬腾,冲热搜必有大瓜的娱乐圈预言家汪峰,还有接连令逃犯伏法的罪恶克星张学友。

互联网接二连三的翻车事件,也可以用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加以解释,从吴的五行八字,讲到他的命有此劫,要么再简单一些,根据郑爽的爽字里有4个X,证明了凶多吉少。

说的人不以为意,看的人也不去计较,玄学的玄不在于玄奥晦涩,而是在于它的幽微难测,令人似懂非懂、似信非信。

以前的信徒必得沐浴更衣,然后三跪九叩、摩顶放踵,跋山涉水自苦为极,所要的却不过是健康财富等等并不过分的东西,这看起来多少有些迂阔。

年轻人的玄学讲究立等可取,找工作前夕奔赴卧佛寺(谐音offer),明天考试今天抱孔子佛脚,水逆不顺立刻转发锦鲤大王,遇事不决诉诸量子力学……

但是也不必大惊小怪,现在的世界当然比几千年前更科学更文明,但是也更多元更复杂,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人们感到无所适从无处安放,玄学于是成为及时雨,在科学和心理学的夹缝里求生存,常常还要披着它们的外衣而出现。

这些年的量子速读、纳米内裤,这是伪科学式的玄学。此外,一些看似科学的结论,其实背后也是作者自己的玄学。远的不说,前有期刊吹捧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后有专家教授轻易推翻相对论“为科学的健康发展扫清一个巨大障碍”。

而转发锦鲤、算命、星座、风水,这些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巴纳姆效应获得解释,说起来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相信所以最终得以实现。

在中国式教育的熏陶洗礼下,“别人家的孩子”是绕不开的话题,一代年轻人走上社会,本以为可以做回自己,才发现其实根本无人关心。而一个不经意的“转发、努力、感谢”行为,让他们在队列里走到了一起,也因此获得了自我安慰。

转发、感谢收获关注和安慰,更多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图片来自微博@江南大学。

关于玄学的全部质疑和理解,都集中在它的模棱两可上。素位而行、死生有命、顺其自然……有无数的哲言可以为事实辩解,神秘主义不过点缀其间,作为残酷生活含情脉脉的面纱。

但是其实溯源到玄学诞生之初的魏晋,却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哲学突破,那些最伟大的灵魂,尝试把各种各样理论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一以贯之的自我解释,然而现实一次次打破他们的幻想,玄学也渐渐沦为贵族的文字游戏。

玄学家和热衷于玄学的人们一样,都以“得意忘言”作为方,年轻人和玄学哲学的差距,就在于那“玄之又玄”的一念之间。哲学家从来不违反常识,他们只是比普通人看得更深更远,玄学家沟通天人关系的努力,对于每一个茫然无所归的个体来说都将有所启发。

小北今天想跟你聊聊余敦康先生的一本代表作《魏晋玄学史》,通过对魏晋玄学的研究,他发现了自我作为整个的人的本体性存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智的了解和情感的满足,有媒体称他为“活在当下的魏晋名士”(余敦康先生已于2019年7月14日离世)。

写在前面的话

小北计划推出两个新栏目“读一本书”和“教授书单”。“读一本书”的初衷是这样的,因为以往头条图文限于篇幅,往往只能围绕某个要点展开,也展示大家观点,拓宽理论视野,也抨击社会偏见,给它们一些难堪,也聊点诗词歌赋,为生命留些余裕,但是一直没有对于一整本书的完整的解读。事实上小北有许多堪称经典又有一定阅读门槛的书籍,他们没准此刻就在你的书架上躺着,这一次我们打算通过这种形式,在五六千字的篇幅(结合音频、思维导图等等)里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好书的核心观点和洞见告诉给你。

如果说“读一本书”解决“怎么读”的问题,那么“教授书单”则是针对“读什么”,小北会邀请博雅讲坛的讲者(各大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针对他们的研究专长,围绕特定话题推荐若干图书,并且对于推荐图书加以介绍和评价,希望能作为你在书海遨游的凭借。

对于热爱读书的你我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些快乐更加易得但也更加廉价,我们不作阅读的替代者,更不做知识的打包人,我们只想要分享探讨、共同思考,想要为你带来经典阅读的切入点,和你一同从高质量的浅阅读走进属于你的深阅读。

今天是“读一本书”栏目的第8期,我们一般在每个周日定时发布。

点击音频可以收听完整全文

你好,这里是北大出版社,我们一起读一本书,今天要分享的书是余敦康先生的《魏晋玄学史》。提到玄学,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想到风水、八卦、算命,认为玄学等于封建迷信,或者说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就是玄学了。

在中国历史上,玄学也不受待见,玄学家们被看作“清谈误国”的反面典型,由于他们引领了嗑药、喝酒、清谈的潮流,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灾难。我们或多或少听过《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段子,其中许多都是关于谈玄的举止言谈,很多像在搞行为艺术。

戏剧《广陵绝》剧照,谈玄是魏晋的潮流,但是许多是跟风

其实玄学的出现和发展始终跟随着那个时代的需要,并不像很多人所想的,只是讨论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玄学的得名是因为它重视《老子》,而《老子》中有一句话叫做“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玄学家们为什么要重提老子、重提道家呢?因为他们想用道家平衡儒家、平衡名教的偏颇。就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儒家和道家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得意时候儒家、失意时候道家,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每个读书人的选择。

玄学的大主题就是处理儒道之间的矛盾,儒家重视名教、道家重视自然,而魏晋的士人最深刻地感受着这种撕裂感,他们想要安邦定国又被现实打脸,想要明哲保身又痛心于现实,于是迫切呼唤一种新的哲学,能够沟通儒道用来安放自我,又能够用来变革当下,实现他们的理想抱负,玄学就是他们交出的答卷。

在这本《魏晋玄学史》中,余敦康先生用深入浅出的文字,为我们梳理了玄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围绕着儒道的关系,玄学经历了一个“正题、反题和合题”的过程,正题就是正始年间,何晏和王弼提出儒家道家是相通的,名教本于自然;反题是魏晋换代时候,嵇康阮籍崇尚道家反对儒家,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然后西晋时候,裴頠针锋相对地崇尚儒家反对道家,这都导致了儒道之间的对立;最后合题是西晋晋惠帝元康年间,郭象论证了自然即名教、名教即自然,儒道之间圆融无碍,从而找到了一条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道路。

今天,我们将通过四部分来介绍这本玄学研究经典,包括玄学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刚才提到的正题、反题和合题三部分。

01

玄学的第一现场

第一部分,我们将聊聊玄学的产生,要知道玄学为什么产生,就必须对玄学之前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经过汉朝几百年发展,有钱、有权、有文化的人越来越集中,也就是精英阶层赢者通吃,我们看像后来的袁绍家族就是四世三公,这样带来一个什么后果,就是贵族化的官僚阶层直接冲击皇权,皇帝为了抗衡又不得不任用外戚,当外戚势力坐大,又只能依靠宦官,于是三股势力激烈斗争,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普通百姓吃不上饭只能揭竿而起,像黄巾起义的队伍就完全是饥饿的农民群众,他们要活命只能到处打劫找饭吃,这个起义很快遭到镇压,于是社会更加、割据更加严重。

敢和董卓正面刚,四世三公是底气,“我剑也未尝不利”,袁本初的高光时刻,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而黄巾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经济形式是庄园制,刚才我们说的那些人生赢家,那些强大的宗族、富豪的世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庄园,庄园内部是个独立王国,地主剥削农民,但是也提供一些含情脉脉的帮助和保护,内部还有宗法制的文化来维系,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庄园主们倾向于国家的统一,于是和官兵围攻起义军,起义最终失败。

桃园三结义的桃园就位于张飞庄园后面,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董卓之乱、军阀混战,魏蜀吴势力崛起。而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们照顾了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豪族和名士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的拉拢措施。

根据清朝有名的史学家赵翼的分析,刘备靠的是性情相契、孙权兄弟俩靠的是意气相投,总之都是用温情脉脉的形式来拉拢人心,来照顾那些强宗豪右和大姓名士的利益,大家一起打天下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过刘备的这个性情相契里面,还有更强烈的政治意味,那就是他一直声称的光复汉室,有人说蜀汉何必一直北伐,这其实是蜀汉的无奈,比起曹魏和孙吴,它的实力最不值一提,如果没有这个立国根基,可能早就分崩离析。

刘备怒摔阿斗,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而曹魏和其他两个都不一样,按照赵翼的说法,曹操主要是“以权术相驭”,用权力和手段去支配其他人,《三国志》说曹操是极端的“酷虐变诈”,他总是疑神疑鬼、把部下都当做敌人,还专门搞了特务性质的校事制度,找了一些流氓无赖监视官员。

曹操前期也推心置腹,后期则疑神疑鬼,校事制度应运而生,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此外,曹魏的经济支柱和另外两家也不一样,主要是靠国家控制的屯田制,招募百姓和士兵帮着国家种田。屯田制听起来没啥问题,但实际上意味着国家控制农奴耕种,由于压迫剥削太严重,许多农奴就逃跑,去依附于庄园经济。

于是非常矛盾的是,一方面屯田制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矛盾,不仅是国家和农民群众的矛盾,还有国家和豪族名士的矛盾,为了处理矛盾曹操又不得不严刑峻法,反过来导致矛盾急剧恶化。

于是,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但是政治局面也最不稳定,曹操将死的时候,曹魏随时都有的可能。后来曹丕就尝试从曹操的苛政转向儒家政治,为了缓和同大族名士之间的矛盾,还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曹操唯才是举的那一套。再之后的曹叡和曹芳也有调整,但是总体来说,始终是在用专制手段来加强统治,并没有真正放弃名法之治。

九品中正制是缓和与士族矛盾的努力,也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有识之士都致力于探索变革,以尽早实现三国大一统,文化领域的玄学就是直面现实需要的产物,它从来不否认儒家所倡导的那套封建宗法制的生活方式,只是希望对它做出调整和优化。

同时,士大夫阶层也在考虑如何限制君权,他们讨论的结果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君主逐渐成为共识,怎样在儒家道家之间搭起桥梁,建立起一个更高层次的哲学,这就是当时思想家共同面对的时代难题。

02

何晏和王弼的回答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在刚才第一部分我们简要回顾了玄学的诞生的背景以及它所要处理的问题,首先交出一份比较有哲学高度的答案的人,是何晏和王弼。

我们先说何晏,他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父亲何咸早亡,母亲被曹操纳为妾,于是他七岁的时候就成为曹操的养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何晏和曹丕、曹植的年纪都差不多,不过他们相处并不融洽,曹丕尤其反感他。

何进,东汉末年灵帝时外戚、大将军,阴结军阀董卓来谋诛宦竖,事情败露后,为中常侍张让等人所杀。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

他的思想上的成熟以及政治上的施展抱负,主要是在正始年间,正始是曹操曾孙曹芳的年号。当时的政局主要是曹爽和司马氏集团的斗争,何晏自然是倾向于曹魏,《晋书》说他在曹爽手下担任吏部尚书时候,党同伐异、公报私仇等等,不过王夫之就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晋书》本来就是司马家的,何晏是政治对手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事实是当时曹氏一族的存亡,几乎就看何晏了,于是何晏爱惜名节就埋汰他为人浮华,深谋远虑就污蔑他投机取巧,可见当时的士人如何地明哲保身,政治斗争激烈到何种程度。

何晏的著作只有《论语集解》被完整保存,他的《道德论》是对于老子思想的阐发,但是只保留下了一些片段,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余敦康先生指出何晏的哲学突破主要在于,提出和延续了“有生于无”这个命题,“有生于无”是什么意思呢?“有”就是存在,例如自然界的万物甚至也包括人事变迁,“无”就是存在背后看不见的道,道就是自然,这就提醒我们观察事物时候不能只看表象,还要看到背后的所以然。

道是万事万物背后的所以然,现在已经被普遍地理解和接受

你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相对于汉代的经学思想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了。汉代的董仲舒搞天人感应那一套,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能和人互相感应,用来给皇权代言,也用来限制皇帝权力,但是这也就给“道”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何晏的“有生于无”就跟神学没什么关系,而主要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汉代还有一个有名的思想家王充,现在被叫作最早的无神论者,他的观点就跟董仲舒对着来,但是说来说去就是“天道自然无为”,那些感应都是不存在的。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人道有什么启发呢,这个他没说,而何晏的思考里,天道一定要对人道予以启发。

所以我们看到何晏在尝试沟通天道、人道的过程中,超越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和王充的元气自然论,但是他的哲学成就也就止步于此,他在谈论天道的时候常常就忽视人道,讨论人道的时候,又顾不上天道,始终没说清楚他们之间究竟怎么联结在一起,也没讲清楚“有生于无”是怎么生成。

这个问题要到王弼那里才得到相对圆满的解决。我们先来看看王弼的生平,他是刘表的外曾孙,他们家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东汉名臣蔡邕的万卷藏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

王弼无疑是个天才 ,他只活了二十四岁,但是哲学思想已经相当成熟,他比何晏高在哪里,我们看《王弼传》的记载就知道,他十几岁的时候,何晏的好友裴徽问他,“无”作为万物的本体,为什么孔子对此没有谈及,而老子却不断谈论“无”?这个可是那个时代的尖端哲学大难题,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定“无”是万物的本体,问题在于无和有的关系,以及孔子和老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二者会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王弼的回答四两拨千斤,“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意思是,有和无是紧密结合的,无不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而必须通过有来阐明,孔子对“无”的本体有了深刻的体认,所以尽管从来不谈无,只是说有,却处处揭示了那隐蔽着的宇宙本体;但是老子对无直接言说,却停留在现象的领域,而没能上升到高层次的体无境界。

孔子和老子之间谁更高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时一个难题。

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王弼比何晏思想深刻,那就是当时何晏认为圣人无情,没有喜怒哀乐,这个论断有什么问题呢?最大的问题就是,那圣人就完全和普通人没关系了,像是另一个星球的物种,这就为打通天人关系设下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而王弼怎么说呢?他说圣人和普通人一样,当然会有感情,只不过他能协调情和理,应物而不累于物。

圣人有情还是无情,关系到哲学理论的自洽,图片来自电影《孔子》。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来王弼的站位更高,所以他能够融会贯通。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通过注释前人经典来加以阐发,他在注释《老子》的时候,因为老子一直在说“道”,在说天道的本体,他就重视从本体说到应用,他说《老子》这本书一言以蔽之,就是“崇本息末”四个字,这就是说要张扬本体,本体比现象更重要,但是也不是不要现象,正如他在另一个地方说“守母以存子”,把握住根本的道才能处理好人事,这就和《老子》书里的绝圣弃智等观点都不一样了,它强调的是名教当然重要,但是直线地去追求,就会搞成像曹魏这样的虚伪又严酷的政治,君主要迂回地实现目标。

然后我们再看他注释《周易》,魏晋之前汉代的《周易》研究重视的是象数,就是我怎么去看卦象和爻的奇偶,于是内容成为形式的奴隶,大家关心的是算卦中的形状、数目、计算这些东西,而王弼则重视《周易》经传里的义理,注意发挥其中的哲学思想内容。因为《周易》六十四卦,讨论的都是偏向于现象层面的范畴,王弼的注释里就重视从现象说到本体,比如针对卜筮时候会拿出五十根蓍草,而其中一根不用,王弼说这一根就是“道”,是天地万物之本,这就是非常明显的由用到体的思路了。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王弼通过对经典的注释,打通了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把高高在上的天道落实到了人应该怎么做的层面,也把人伦日常等现象在天道那里找到了依据,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也是暂时的,一方面是由于时代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它始终无法解释,无究竟怎么生出有呢,既然它是无,有从哪里来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有就是最高的本体呢,这个就是后面要说的裴頠的观点。

03

阮籍、嵇康和裴頠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三部分,主要讲讲魏晋玄学的反题,也就是天道和人道怎么走向对立。刚才在第二部分里我们说到王弼的哲学建立起了合理的体系,但是现实总是爱跟哲学家开玩笑,随着司马家族篡权,政治更加黑暗,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就诞生了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物。

他们俩是竹林七贤里的代表,前期思想其实和何晏、王弼差不多,都注重沟通儒道,想要找到国家的出路,确立起合乎自然的名教的秩序。

但是到后来,客观现实波云诡谲,他们的精神世界无处安放,面对异化的现实境遇,最终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时代最强音。阮籍激烈地批判了君主制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彷徨无依,不管是他的《咏怀诗》,还是他写的《大人先生传》等等,都表现了某种对于宇宙最高本体的向往,但是他也知道这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

而嵇康则更加地孤傲狷介,我们都知道他死前弹奏《广陵散》的故事,还有他写给好朋友山涛的那封绝交书,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因为七七八八的原因不能出来当官,这都看出他性格里的激烈的那一面,这就注定了他在思考中所找到的精神世界一样虚无缥缈,只有痛苦不安的自我意识本身。这是嵇康的悲剧,也是嵇康的伟大。

阮籍和嵇康在玄学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不管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所提高,但正如刚才我们所提到的,这种思想注定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可能,作为对他们的回应和矫正,又一个关键人物裴頠出现了,他主要生活在西晋的统一时期,又身居要职力图有所作为,他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纠正嵇康阮籍的偏差,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把玄学的讨论扭转到现实层面。

他给出的答卷就是《崇有论》,崇尚“有”而反对“无”,他说万物的存有的就是最高本体,各类事物都在选择自己需要的条件,人们有意识的行为都是为了自我保存自我发展。到这里都没有问题,那么他怎么解释人世间的不平等和等级制度呢?他认为是由于不同的追求和彼此协调自然形成的,这就没办法解释现实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协调,于是他指出这是因为没有落实儒家的中庸之道,到这里就从高层次的思考跌落到低层次的水平了。

裴頠的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其实和当时的高层次的人思考的是相通的,包括前面说到的何晏、王弼也是这么想,那为什么他们要弄出个“有生于无”的自然本体呢,根本上还是为了找到一个形而上的依据,而裴頠则认为这种论调导致了人们忽视礼教、道德败坏,他的指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从理论高度来看却又是片面的。

04

郭象的独化论

好,接下来我们说说第四部分,也就是魏晋玄学最后的合题,打通天道和人道的最后的尝试,这就是郭象所提出的独化论。我们先来看看郭象这个人,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西晋从建立到灭亡,在裴頠被赵王伦杀害之后,他又多活了十二年。

同时代的知识分子都在探索一条摆脱苦难的出路,他所看到的是,着眼于超越道路的,像阮籍和嵇康,最后都死于现实,而着眼于现实的,像刚才说的裴頠,也难逃悲惨命运,如何用玄学打通这个对立的命题呢?郭象在注释《庄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独化论玄学体系。

什么是独化呢,就是每个事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自行变化,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内在的可能性和边界,在自己的界限里自由翱翔,那么每个个体就都是一个和谐的小系统,比如说《逍遥游》里的蜩与学鸠这样的小鸟,我们一般觉得比不上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是在郭象看来,小鸟和大鹏只要各安其性,就都能够达到逍遥的境界。

大鹏是自由的,但是蜩与学鸠也有他们的自由

那么你可能会问,个体和个体之间既然边界分明,那么怎么发生关系呢,郭象的提法叫做“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就是说每个个体都是为了自我,但在无意间也影响成全了其他个体,最终个体的和谐带来了整体的和谐。

这样还可以解释前面我们提到的“有生于无”的解释困境,如果说有生于无,那无又由什么生出来,无不能生出无,只能生于有,这就陷入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套娃里,如果一直追问下去,可能还会导向造物主的存在,这就又变成神学了。

而郭象针对性地指出,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从而从有无之辩中脱身出来,那么什么是“独化于玄冥之境”呢,这是说万物自生自有,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而存在和变化,它们在变化过程中又有明确边界,这说明它们不是在存有中得到统一,因为存有肯定是不稳定的,所以它们是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玄冥之境之中得到统一,玄冥之境就是一种绝对的无。郭象不再用“无”而用“玄冥之境”这个提法,避免了人们把“无”看作一物的尴尬。

万物背后的那个根源是什么?

按照郭象的理论思路,就会推导出世界存在着原始的和谐,在那样一个理想世界里,大家各安其位,尊卑贵贱、君臣上下各得其所,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原始和谐的破坏呢?郭象指出说,那是因为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自然本性,尤其是统治者难辞其咎,因为在上位者滥用权力,就会导致追名逐利、政治迫害等等,所以落脚点又落在了君主无为而治。

郭象是否把握了庄子的真谛呢?或者说他是否曲解了庄子。应该说郭象的理解有着文本的依据,儒家和道家本来就有两个面向,孔子既说仁义礼智的人伦日用,也不排斥孔颜之乐、性与天命的相关内容;庄子看起来逍遥出世,其实他也说过“子之爱亲,命也”“臣之事君,义也”,敬爱父母和侍奉君主,这是怎么也逃不掉的。平衡好名教和自然的矛盾,这就是中国古人一直说的内圣外王之道,二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那么庄子的原意究竟是什么呢?庄子说得意忘言,余敦康先生指出,庄子的真意就是一个两解又无解的悖论,他是中国文化上一个伟大的问号,当你自以为把握了庄子的真意,可能就离庄子的真意越远。

05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魏晋玄学的这些讨论,大背景是君主和士族门阀之间的政治斗争,君主渴望通过名法之治、名教之治乃至特务政治等加强专制和集权,而士族门阀则普遍呼唤君主无为,在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沟通儒道、打通天人之际的玄学,玄学的发展紧随时代的变化,从王弼的“有生于无”“崇本息末”的正题,过渡到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以及裴頠崇有论的反题,最后又回到郭象的独化论的合题。

玄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抖机灵或者纯粹思辨,而是寄托着玄学家对于合理的社会存在的热情追求,儒道会通、天人合一这些都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哲学命题,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想,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原动力。

● 关于本书:结合动荡时代的政治背景与哲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潮的兴衰消长,做出了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论述。

● 关于作者: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

● 编辑推荐:一部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大家大书”, 厘清魏晋玄学的发生背景、核心论题、哲学思潮及内在线索,让玄学不“玄”, “有”“无”可辨!

##20220626

本期活动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玄学现场?看了这篇文章你怎么理解魏晋人的玄学?咱们留言区见,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魏晋玄学史》。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解读:嘉婧、何成 脑图:由之

编辑:黄泓 审核:田炜 主播:安宁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

豆瓣8.8分,不平等的童年,注定不平等的人生

豆瓣9.0分,读懂古代官僚的复杂性,这一本书就够了

那些一厢情愿的爱情,让多少人痛心疾首

知情人预测:吴在“里面”的日子,不会好过

文|搓背

七月底的最后两个小时,吴最终还是没有撑过去。

昨晚十点,北京朝阳警方通报:吴因涉嫌,已被依法刑拘。

从网红都美竹控告吴涉嫌未成年人开始,中间几度波折。来来回回闹了这么久,终于有了阶段性的结果。期间我和西坡也写了好几篇文章讲这件事,就不再分析其中的弯弯绕了。今天,让我们欢乐一些,分析一下吴的囚禁生活。

首先要科普一下,吴在被法院宣判之前,还是“犯罪嫌疑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罪犯。他目前关押的地方是看守所而不是监狱。看守所是不允许带金属物进去的,也不允许穿便于行动的鞋。所以封面照的那种囚服暂时没得穿,只能在便服外面套上一件性感鲜艳的小马甲才能勉强维持身份。因此,他目前的形象应该是脚蹬拖鞋或者布鞋,身穿大裤衩和背心,套着一件松松垮垮的蓝色或绿色马甲,过几天还得剃个大光头。如果再加个头盔,那是活脱脱一副立马要出去搬水泥的样子了。

办好手续,吴大概率会被先送进“过渡号”。这里除了少数几个管事大哥,其余大多数都是刚抓进来的,正要待几天感受一下氛围后再送进其他号房。虽然说看守所里的人也没多少道德洁癖,但是犯往往是拳脚磁铁,进去一通折磨是免不了的。里面很多人在外都有妻儿,心中本就担心家庭,这再来个的给人添堵。情绪就很容易转化为正义的火花。其次犯通常都是情商智商不高的,双商高也不至于整这种破事被抓进来。更何况吴这种三十岁了还让小姑娘拿去刷流量的白痴?两相结合,进门的“规矩”怕是都要来一遍。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就想说吴多有钱多有关系了,这个没什么用,吴的那点玩意根本拿不上台面。一方面这是警方“针对网络举报”进行的主动调查,又是案件,还是官媒点名全国关注。这时候根本不可能有哪个关系敢往前凑,真有人凑这会也不至于抓进去了。至于有多少钱,看守所里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哪个号房里还没个贪污十来亿的?此时的他只会是个普通在押人员,不会有一丁点特权。

言归正传,讲讲规矩。通常吴进门第一件事是要蹲下,由大哥或者二哥“盘道”。“盘道”说起来是比较复杂的一整套话术,实质就是搞清楚对方情况。吴这样不懂规矩的新人,期间多少要因为回答不当被踹两脚。然后就是“下马威”,每个号房里情况都不一样。通常包括“冲浪”“净身”“滚地龙”之类的。简单说一下最常见的冲浪,就是让对方坐在便池里一直打开阀门冲刷。期间不断询问“从哪冲到哪?”“冲到哪里了?”,只要回答的不令人满意,那就是一顿胖揍,然后从头开始冲。一直冲到终点作为结束。

屋里走规矩,警察往往是不管的。一方面这些事管不过来,等警察冲过来往往斗殴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吴的形象和罪名属实不是很好。只要不是太过分,换到哪间房照样还得挨揍。管它作甚?只要脸上没有明显的鼻青脸肿,看守所也管不住其他的。当然,粉丝可以祈祷小凡凡平安无事,只是这种几率属实是小了些。北京人听说也挺爷们的不是?

然后说到吃饭,这几天的吴是加不了餐的。从打钱入账到订餐买生活用品,通常是以一周作为一个周期。北京的伙食标准我不知道,不过大部分北方的看守所,主食无非就是白面馒头或玉米面发糕之类。端着不知哪位前辈留下的塑料小盆,打点清澈见底飘着两三片菜叶或土豆的“汤”,一天三顿往往就这么凑合过了。

看守所里学习时间一般不多。绝大部分的饭后时间,都是在参与劳动。所谓的劳动,就是些叠纸元宝、做打火机的零碎活。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相信会有几位光头围在吴身边,“热心”的指导他工作。手底下稍微慢点,脑袋上就会挨一个热泪凝眶恨铁不成钢的大巴掌。

晚上,吴还得从不知哪位前辈留下的被窝里钻出来,去轮流站岗。说起别人的被窝,看守所的人长期呆在阴暗的环境里,难免会有点皮肤病……

案件从立案到宣判,长的不一定,短的话一般是半年到一年时间。当吴卷起铺盖去往监狱的时候。才能穿上他承诺“我会自己进监狱”的一身正规囚服。从这个时候起,他才算是说到做到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做人这堂课,没准这次补上后,以后戏路更宽也不一定呢!监狱里的缝纫机还在等你去踏出火星子,凡凡,要坚强!

算命师4年前预言:吴这两年有一劫 少玩乐

吴近来卷入桃色风暴。(取材自微博)

【世界观news讯】吴近来被网红大爆未成年少女,卷入桃色风暴,虽然他已发文驳斥澄清,但是随之而来更多女性发文控诉,已让他形象重创,更惨遭多家代言品牌切割。有网友挖出过去有个命理微博,在四年前就提醒他这两年会有一劫,要多做善事,少玩乐化解,如今被网友称“神预言”。

网友翻出一个算命师的微博,早在2017年7月就曾PO出一则贴文,内容是分析吴的八字命格,指出“现在走的己丑运多少化解了八字原局中伤官见官的危险”,接着更明确表示“到了2020和2021时,官杀混杂,地支遇到刑伤,那时候有一劫”,还提出化解方法“多做善事,少玩乐或许能化解。”

如今吴身陷桃色风暴,网友纷纷留言「大师牛逼」、「大师太准了」、「大师,您火了!收徒吗?」、「大师以后吃瓜就跟着你」。

命理师四年前提醒吴“这两年有一劫”,要他多做善事,少玩乐化解。(取材自微博)

(编辑:张艺佳)

汪涵从小鲜肉变智慧男神,张震成魅力大叔,八字胡有多大魅力?

老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般男人都喜欢通过留胡子来让自己看起来更男人一些,在所有的胡子造型中,八字胡虽然传统,但不刻板,尤其是娱乐圈中的男神,看到他们的八字胡造型后,才发现留了八字胡的男人原来这么帅。

提起八字胡,娱乐圈中应该是张震的八字胡最经典,也最好看,留了胡子后的他全身上下都散发着男人味,尤其显得眼神很有杀伤力。

不信可以再看看张震没胡子的照片,前后对比才知道胡子对张震有多重要,没胡子的张震长相顶多算是秀气,压根谈不上帅气,更不用说是男神了!

胡歌在荧屏前的形象一直是没胡子的,挑战这倒立的八字胡是不是觉得帅到爆表了呢?尤其是这邪魅的笑容太有诱惑力了!

张艺兴作为小鲜肉,在《老九门》中也有挑战八字胡造型,整体效果并没有让张艺兴散发着男人味,反倒给人感觉更斯文,像是时期的教书先生。

同样是小鲜肉的李易峰,他的八字胡造型似乎没有比张艺兴更有男人味,戴着黑框眼镜,加上这让人出戏的橙色外套,这样的李易峰看上去很搞笑。

吴的毛发本身很旺盛,所以他的八字胡也比别人浓密许多,八字胡搭配络腮胡是这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小表妹觉得吴留了胡子后看上去更加无精打采和邋遢一些。

陈晓没留胡子的时候是妥妥的一枚花美男,蓄了八字胡后,陈晓立刻变成日系美男,看上去也是十分帅气,尤其是这个造型,让我们看到陈晓全新的一面。

刘德华留着八字胡,加上这古铜色的皮肤,给人感觉有些沧桑,不过这样的造型让刘德华从里到外散发着大叔所特有的魅力。

整体而言,八字胡会让刘德华看上去很暴露年纪,这样邪魅一笑,像是久经沧桑的老人。

吴秀波的络腮胡造型让他爆红,其实他八字胡造型也很帅气,尤其是当他这样笑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更有大叔魅力。

梁朝伟留着八字胡给人感觉很绅士,但是过于昏暗的灯光让梁朝伟看上去有些显年纪。

汪涵多年来一直坚持留着八字胡造型,所以现在八字胡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胡子,而是已经成了他的标签,留着八字胡让他看上去成熟稳重,也很有智慧。如果哪天你看到不留胡子的汪涵,是否也会被吓一跳呢?

汪涵年轻时候确实没胡子,那时候的汪涵看上去脸有些肉乎,充满喜感的脸蛋让人看了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汪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