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硬的朋友(说一个人八字硬是什么意思)

气宇轩昂 2024-01-17 12:18:19 互联网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庄子:每个人的命都很硬!天无绝人之路,做到这两点就能绝处逢生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舜生长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他的父亲瞽叟心术不正,他的继母两面三刀。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

他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之中。但是舜一直都是那种大智若愚型的,他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兄弟会陷害自己,从来没有把他们的家人想成坏人。然而,象和他的父母并没有放过舜,逮到机会就想把他置于死地。

有一次让舜爬到高高的粮仓上面去修理粮仓。等他爬上粮仓以后。象就把这个梯子抽掉了,然后从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谁曾想天无绝人之路,舜就凭着两个斗笠作为降落伞,平安着陆,化险为夷。

象和他父母又再次密谋,让他去挖一个深井,用绳子把他放到井底。象和他的父母然后就往这个井里面不断的填土,想把舜给活埋了,认为这一下必死无疑了,可是舜命不该绝,他这时候无意中发现旁边有一个天然的这种岩洞。还有一个小洞口,发现了个小洞口,从这个小洞口竟然能够逃出去。

庄子在《天下》篇评价老子的理论的时候,说老子的理论是谦下懦弱为表,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舜就做到了空虚不毁万物,他内心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心思,从来没有想到有谁会来害自己。这也就是庄子说的贵与道者。他真正的达到了这种合于大道的境界。

那什么叫做贵与道?什么叫做合与道呢?

庄子在《秋水》篇是这样解释的: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就是真正合与道的人,贵道者,他是明白这种万物的成理的,就是万物的这种规律的,他有一定的生长、收藏的规律,命不该绝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它,这叫必达于理。

达于理者,必明于权。如果你能够通达这种生命的成理,那么你就知道任何危机的时刻都会有转机的,所以你就没有必要恐惧,没有必要害怕。明与权者不以物害己,就是真正的明与权者,明白了这个事物变化道理的人。他是真心知道,没有什么外在的力量能够伤害到自己的,没有任何外物可以伤害到自己的。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福祸,谨以去就,莫之能害也。

这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力量都伤害不到他呢?就像一个至德者,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这样的至人,大火烧不死他,水淹不死他,为什么水淹不死他,大火烧不死他呢?非谓薄之也。并不是他为了逞强,为了逞能。并不是他主动地去接近火源,接近大水,而是因为他保持一种空明的心态下,冥冥之中,仿佛能够接受到上天的旨意。这叫贵于道。

所以察乎安危,他拥有那种先知先觉,趋利避害的能力或者本能,所以莫之能害也,这就是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的原因。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就是一个人想避免外在的伤害,首先要做到的这种内心的空灵。这种空灵可以让我们拥有这种先知先觉、趋利避害的本能,趋利避害的能力,我们不主动,不逞强,没有伤害他人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遇到了这种不可预料的危险,也一定能够化险为夷。

庄子同样在《秋水》篇是这样说的: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所以他总结了如果我们在这种空虚不毁万物的情况下,遇到了这种所谓的不可抗力。也没有关系,得道的人,贵与道者已然能够化险为夷。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总结得非常好,他说:勇于敢者杀,勇于不敢者活。

一个人要具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具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还不够。我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在一切托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大无畏的精神才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好,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国学大师南怀瑾:脾气越倔强、越硬的人,命运多半越悲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脾气倔强、越硬的人,记住命一定悲惨”。

先生为何如此说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拥有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特殊性格,通称“强势人群”。

在心理学的血液气质理论(Blood temperament theory)中

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被归类为“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

根据古希腊医学的四液说(也称“医学气质说”),人体包含四种基本体液:

黄胆汁血液黑胆汁粘液

这四种体液在适当平衡时能维持身体健康,并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

胆汁气质是由黄胆汁过于占优导致的人格特质,即具有决断力、自信心和判断力强。

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固执己见、高傲和缺乏耐性等负面特质。

因此,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会被归类为胆汁质。

他们通常以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决心达成目标。

但如果不能控制这种自我意识,强势的个性特质可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变成消极因素,降低生活质量。

南怀瑾先生所说“记住命一定悲惨”,实则是表达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心理学的省思。

人类社会是包容众多个体存在的庞大系统,每个人都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并与他人协调合作。

对于拥有较强自我意识、不喜欢退让的人来说,往往会出现难以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情况。

这是因为此类人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能力强,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并妄自尊大。

这样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如何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社会现实又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使之改进。

但是,对于强势群体来说,却更容易判断自己的缺点是由于外部环境或他人的错而导致。

往往难以自省和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反而变成一种执拗和偏执。

这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 (Self-Serving Bias)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指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内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和他人责任。

以此来维持自尊心和自我形象。

这种偏差经常出现在个体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能力、成就等方面,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决策和交互方式。

最后,当强势的人在面对失败和失落时,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和抗拒感。

这也为其未来带来悲惨的命运蒙上了阴影。

一方面,自尊心较高的人本身就很难愿意接受失败,而且还容易想象成自己是受害者,无须负起责任。

另一方面,一旦遭受挫败,这些人往往会损失十分沉重,情绪波动状态异常极端,有可能陷入情感困境和心理危机中。

“命一定悲惨”这一句其实也暗示了一个奇怪的事实:

强势的人往往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甚至夸大了自己在道德、智慧、知识和观念等各种方面的优势感。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优越感可能会失效。

事实上,对持续失败和失落的个人来说,这种由强烈自我意识带来的内在负担和挫折感可能比那些适应性的人群要大得多。

这种困境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是自我现象中的“归属问题”。

个体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使内在的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否则,外部对象就会变成一种威胁,失去联系的歧路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但是,如果过度关注认同感,则很可能会忽略其他方面的反馈和建议,使之受制于狭隘和片面的观念。

因此,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可能会命运多舛。

他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且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应对策略。

面对失败时,要正确认识问题的根源和自身的不足。

学会适当接受批评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而这种改变及其重要的前提,是修建内心与社会协调合作的健康人格,这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来加以帮助。

南怀瑾先生的话提醒我们,要注意控制自我意识,勇于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变。

保持开放和接受新思想的态度,相信外部世界的力量,以及掌握好自己的情感和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和负面情绪。

在艰难的险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