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除夕日八字(除夕日出生的人命运)
我在现场|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2020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辞旧迎新,昔日的贫困地区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2021年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再访脱贫户,带你见证脱贫户的新年图景,在年味中感受脱贫的喜悦。
在朱家涧
我见证深贫村脱贫后的新年图景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3日,朱惠平在农村年货市场上挑选对联;右上图:2019年2月1日,朱惠平(中)和家人在居住的窑洞门口合影;右下图:2月3日,朱惠平骑着电动三轮车从朱家涧移民新村驶出,准备去大棚摘菜。
2021年的春节,对于西北很多刚刚脱贫的群众来说,显得格外不同,脱贫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让这个春节有个更多意义。
今年春节,我和记者杜哲宇、冯亚松一起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的村民朱惠平家里,感受着他们生活的变化、并倾听他们新年的愿望。
2月3日,朱惠平(前右)组织村民进行舞龙舞狮彩排,迎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朱惠平家所在的朱家涧村曾是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也是平凉市最后脱贫的村子之一。2019年以前,全村125户375人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十多个山头的窑洞里,生活十分艰难。
后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产业发展,朱惠平和乡亲们2020年全部脱贫。大伙儿从世代居住的大山深处窑洞搬到水电暖天然气齐全的楼房小区,他们的生活迎来新色彩,对未来的日子有了底气、有了希望。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月3日拍摄的朱惠平家过去在大山深处居住的窑洞;下图:2月3日拍摄的朱惠平家现在居住的朱家涧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楼房。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019年7月28日,搬出大山前,朱惠平家和亲戚们在窑洞聚餐庆祝搬迁;右图:2月11日,亲戚在朱惠平家的新房子吃除夕团圆饭,庆祝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2021年春节,朱家涧村的楼房小区里张灯结彩,在新房里度过脱贫后第一个春节的朱惠平和妻子新年有三个愿望:买辆汽车继续发展产业、儿子能谈个对象、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已经变成现实,未来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带给他们奋斗的希望。朱家涧是无数个中国脱贫村庄的缩影,我们也期待着下次和她更美好的相遇。
2月2日,新华社记者陈斌(右)在朱家涧村采访朱惠平。
—————————————————
在乌蒙山区
我见证苗族村民脱贫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新房子门口展示旧宅的图片;右上图:马雍提供的旧宅照片;右下图:2月11日,马雍全家一起庆祝农历新年。
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市纳雍县,曾经是贵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最后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地区之一。贵州当地曾流传着“纳(纳雍县)威(威宁县)赫(赫章县),克(去)不得”的民间俗语。在农历春节之前,我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新寨组,与该地最后一批脱贫的贫困户马雍一家一起过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0年11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旧景,下图为2021年2月11日拍摄的坪子社区新景。
马雍的家居住在群山之中,交通不便,但是房子前后都种满了樱桃树,每年的三四月份,屋前屋后一夜花开如雪,煞是迷人。
“种樱桃树可不是为了浪漫。”马雍说,为了脱贫,他积极参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玛瑙红樱桃的种植,现在已种植樱桃树一百多棵。通过产业扶持和自己平时打零工补贴家用,他家已于2020年10月顺利脱贫。
2月10日,马雍在检查自己栽种的樱桃树的生长情况。
为了庆祝脱贫,马雍叫来几十个亲戚在家中一起跳起芦笙舞。春节之后,马雍还打算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将日子过得更红火。
马雍在家里给记者展示了他这几年享有的各种政策扶持。2019年,他获得政府危房改造补贴,住进了新房,接着又陆续获得了子女的教育补贴、基本医疗补贴和种植樱桃树的产业补贴。
在2020年10月20日那天,“光荣脱贫告知书”送到马雍手上时,他热泪盈眶,马雍说:“政府政策这么好,个人必须加倍努力,一定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在除夕夜的团圆饭上,马雍端起酒杯,给所有前来庆祝的亲戚祝酒:“为了来年大家一起奔小康,干杯。”
2月11日,马雍全家在年夜饭开始前照全家福。
操作着无人机飞越坪子社区,我看到屏幕中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已经结好了花苞,仿佛只等着下一缕阳光,这里满山的希望就要绽放。
2月10日,新华社记者欧东衢(后中)与马雍(后右二)及其家人一起吃刚做好的糍粑。
—————————————————
在西海固
我见证村民搬出大山后的别样年味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11日,张俊明准备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采购物品;右上图:2013年6月15日,张俊明(中)一家人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自家的院子里合影;右下图:2015年6月22日拍摄的移民迁入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新居面貌。
2013年、2015年、2021年除夕,三个时间点、三次见面,贫困户张俊明和他家的变化,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里。
2013年,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我第一次见到张俊明。这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地在沟壑纵横的山间小路上艰难前行。
2013年6月15日,张俊明拄着双拐走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沟壑纵横的旱塬上。
55岁的张俊明世代生活在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山区。90年代,在一次田间劳作中,张俊明不慎坠落深沟,双腿落下残疾。这场意外让这个正值壮年的男人,生活止步于沟壑纵横的小山村。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加之吃水和交通不便,使得张俊明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015年,在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下,这个几乎一辈子没走出过家乡的农民,举家搬迁到黄河之滨的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走进移民村,平坦的乡村道路、完备的基础设施,与西海固山沟里张俊明的老家仿佛两个世界。各项脱贫政策的扶持下,张俊明脚下的路变得平坦、宽阔,脸上露出希望的笑容,心里也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这是2月11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
2月11日,张俊明准备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采购物品。
2021年除夕,三访张俊明,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移民村平坦的水泥路上,准备去赶集。搬迁8年来,张俊明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两个儿子在银川市打工,儿媳在附近的针织厂上班,老两口有公益岗位的工资补贴家用。
2月11日,张俊明(右三)一家人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家里合影。
张俊明说:“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经历父辈们的翻山越岭,吃水更不用花大价钱用驴驮,日子越来越红火”。
2月11日,新华社记者王鹏(右)在滨河家园采访拍摄张俊明。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编辑/张善臣、崔博文、周大庆
来源: 新华社
老人说“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有何隐情?腊月出生不好吗?
腊月也称之为“岁末”,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老话说“进入腊月门,转眼就是年”。年关将至,大家辛苦忙碌了一年,都期盼着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腊月一共有三个节日,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年三十除夕。
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老人说“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这到底有何隐情?死可以理解,亲人哪个月份走都会很悲伤,但是忌腊月生又该如何解释?难道腊月出生的人不好吗?针对这句俗语,小编查阅了不少资料,也问了一些知情的老人,最后终于得到了答案。
1、为何人怕腊月死
所谓寒冬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怕腊月死,这里有对寒冷的一种恐惧,自古就有老人难过冬的说法。在古代,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到了腊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些年迈的老人很难扛过去,大家可能会说,可以开暖气,开空调,多穿衣服不就没事了吗?
只能说一句,你真是个大聪明!古时候哪有什么暖气空调啊!就像诗文里面说的“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贫穷人家到了冬天房子破陋寒风入屋,吃饭都是问题,在寒冷又缺衣少被的寒冬腊月,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就会产生一种熬不过去的心理压力。
另外一个说法,腊月一到,眼看着就要过年了,离过年越近大家都非常忙碌,也是手头最紧的时候,各种的债务要处理,还要准备各种过年需要的东西等等,这时家里的开销会很多,一旦家中有老人在腊月去世,那生活上的负担会变得更重,这样无疑是雪上加霜。
老人腊月走了,还会给乡里乡亲添麻烦,大家都在忙碌着过年,本来可以开开心心,结果要帮忙办丧事,大过年的是该笑还是该哭!当然最悲伤的还是家里人,本可以家人团聚好好过个年,可临了临了年都过不去,这也是一种遗憾,所以才有了人怕腊月死的说法。
2、为何更忌腊月生
为何更忌腊月生呢?难道腊月生的人命运会不好吗?哈哈!大家不用担心,不是说腊月出生的人运势会有所不同,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民间也没有这个说法。更忌腊月生的意思指的是,在腊月出生比较艰难,因为这是寒冷的冬季,指的是出生的过程,不关命运好坏的事。
在古代,婴儿的夭折率本来就很高,婴儿在寒冬腊月出生无疑加重了夭折的概率,刚出生的婴儿免疫力本来就不强,如果在防寒保暖各方面做得不到位,那么孩子很容易会感染伤风感冒,一旦有这些病症出现,以古代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那真的是会要人命的。
古时候贫穷人家生活极其困难,腊月天寒地冻,家里没有太多余粮可以吃,冬季来临,野菜树叶都没有,就连山上的动物也进入了冬眠。贫寒的人们到了腊月常常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仅如此,婴儿的母亲吃不到有营养的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母乳给孩子喝。
所以在腊月出生的孩子,一般都会经受比其他季节更多的磨难,一出生便要面临着天气的严寒以及挨饿受冻的考验,再加上年关将至,在习俗中都会放鞭炮,吵吵闹闹人来人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闹声,有时连大人都受不了,鞭炮声吵闹声会惊吓到刚出生的婴儿。
其实俗语“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是根据古人经历和阅历总结得出的,形容古代底层劳动人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进入到寒冬腊月更加艰难。在他们眼中,腊月是一个极为难熬的季节,如果在这个月份中有人去世或者是有人出生,都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如今的腊月代表着团圆和喜庆,再也没有古时候那种苦日子,农村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小洋楼,北方农家也装上了暖气,就算外面再冷,屋子里也是非常暖和,老人不再惧怕寒冬腊月,孩子也不怕挨饿受冻,这得感谢老一辈人的努力,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美好的生活。
这个春节很特殊
来源:【厦门日报】
海沧区延奎小学三年(7)班 陈书骏
今年春节对于我来说很特殊,因为在此期间,我成了一个“瘸子”。
那天,我正在家里运动,忽然听见脚部传来“咔嚓”一声,我随即跌倒在地。起身时,发现左脚脚踝肿起一个大包,疼得要命。妈妈看到了,吓得“哇哇”叫,手忙脚乱送我去医院。离开医院时,我的左脚已经打了石膏,白白的绷带叫人看了难过。妈妈伤心地说:“这下好了,骨折了,春节可怎么过呢?”
因为不能走路,我做什么事情都格外艰难,拿书、喝水、上厕所时,我都要扯着嗓子喊:“妈妈!”妈妈说:“还好妈妈壮,帮得了你!”
由于不能运动,妈妈就给我上起了书法课,她说:“咱们修身养性,好好练习书法吧!”
妈妈小时候练过书法,所以会指导我。她告诉我什么叫“文房四宝”,什么叫“藏锋”“露锋”“垂露”“悬针”,她说:“书法是传统文化,小朋友都要接触。”
于是我每天都待在家中练字。一开始,由于握毛笔的手要悬空,没多久,我的手就开始酸胀。妈妈叫我坚持下去。碰到繁体字时,她会给我解释字形的来历,这让我觉得书法很有趣。由于不能随意走动,我每天花更多的时间来阅读。但是不能动也很不舒服,于是我上网搜索坐着也能做的运动。我用上肢运动,让身子变得热乎乎的。
在我不能下楼的日子里,小伙伴给了我最大的惊喜。除夕夜,他们在楼下空地大声叫喊我的名字,并放烟花给我看。那种小烟花,点燃后会蹿出圆滚滚的小球,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妈妈抱着我在阳台一同观看。我单脚跳着,和楼下的小伙伴一起欢喜地喊着。这真是一段美好的友谊!
今年的春节,我虽然不能正常活动,但生活依然精彩!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2021除夕夜大年三十是什么时候 除夕什么意思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重大的节日之一。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那么除夕夜大年三十是什么时候?除夕节这天又都有着哪些习俗呢?
2021年除夕夜大年三十是什么时候
2021除夕是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具体时间是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美馔佳肴,祭祀祖先,在外漂泊的人也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年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除夕的传统习俗
1、燃爆竹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燃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祭祖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数人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4、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年夜饭后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了。
5、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来源:闽南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