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礼义廉耻(八字礼义廉耻有哪些)

考弟忠信,礼义廉耻
考是百行第一焉,须当竭力在亲前。人生回首空空问,谁是蓬莱洞裡仙。
第於长者其为仁,送往迎来厚率真。出入一同宾与客,挚情亦当事双亲。
忠不让人善让人,有心立德享长春。聖贤功业俱宏大,只在中如心上寻。
信主於心萬事宜,论言知可要深思。聖生公直存天道,淂赴蓬莱显此乩。
礼教能明道可期,清风垂后蔭宗支。进退容儀皆有节,昭然日月纪刚基。
义能存者敬存焉,不让它人让我先,捨生大道君须记,无勇良言莫置边。
廉明盛世仰平风,教化覃敷四可同,食德服畴承概泽,咸歌大有尽包容。
耻也非存正气焉,無存羞耻百功湮。谁能依得遵循久,八字其中蔭福绵。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生八德所说的“悌”,所指为何?
摘自《修德》——天一村人 编著
第 二 节 悌
仁人之于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 亲爱之而已矣
何为悌?悌,就是尊敬兄长,爱护幼弟。
仁者爱人,先爱其兄弟,推及他人。
行仁自孝弟始。孝弟,仁之事也。仁,性也;孝弟,用也。謂孝弟為行仁之本則可,直曰仁之本則不可。《二程粹言》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
推行仁爱从孝悌开始。孝悌是仁的具体体现。仁只是人性,孝悌才是仁的施行。孔子说:“少年时不尊敬兄长,不爱护幼弟;长大了还没有值得称道的德行,人老了邪恶之心还没死,那就是贼!”教育民众遵循礼法,上下和顺,最好的就是悌。孟子认为,仁人亲爱自己的弟弟,不隐藏愤怒,不积累怨恨。
不爱自己兄弟,而能爱他人,世上没有这样的人。兄弟逐渐演变成争权夺利的对手。与兄弟争财,争位,争权,残忍无比,要他能对他人仁慈,恐怕很难。兄弟不能互敬互爱,与他人更不能和睦相处。人必有仁,有仁必有孝悌;有孝悌,人际关系才能和顺;人际关系和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四海之内皆兄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尽管兄弟会因钱财发生矛盾,产生争斗,但一有外侮,就会一致对外。兄弟如手足,在孤立无援绝望时,上前的还是兄弟。
悌就是尊敬,尊敬的具体行为是尊行。
温良恭俭让,尊行也。有尊行於人,人亲附之。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论衡》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
尊行的实际内涵是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即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以这五种美德与人相处,别人就会喜欢你,就会亲附你,与你无话不谈。想要知道什么事情,人家会主动告诉你。孔子就是这样获得该国政务信息的,
恭则物服,悫则有成,平则物化。《中说》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
恭敬谦逊,不欺侮他人,人家就佩服你;朴实厚道,事业就容易成功;公平待人就能感化他人。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说苑》
孔子认为,对人谦逊有礼,就能免于众人的怨恨;尊敬他人,别人就会喜欢你;对人忠诚,别人就乐意和你相处;坚守信诺,别人就能依靠你。大家都喜欢你,结交你,依靠你,一定会免除灾难,有此美德可以治理国家,何况以此立身于世呢?
人在幼小时,哥哥特别爱护弟弟,搀着弟弟一起上学,放学归来,哥哥紧紧拉住弟弟的衣袖,生怕弟弟在马路上乱跑。弟弟也爱哥哥,和哥哥在一起玩,从不翻脸。长大了,兄弟的感情反而不如小时候。结了婚,成了家,因家产有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大骂出口,成了仇人,互不来往。究其原因,矛盾皆由利益纷争引起,因小利而兄弟反目,就是把钱看得太重了。如果能有卜式的精神,天下的兄弟都情同手足。汉朝卜式爱护弟弟,父母死后,不与弟弟争财,田宅财物全留给弟弟,自己只留下一百多只羊。进山养羊十几年,增加到上千头。弟弟几次破产,卜式将自己的财物全都分给弟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