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纸贴格式(八字纸贴格式怎么贴)

龙行天下 2023-08-25 11:14:25 网友投稿

黄简讲书法:书法创作如何落款时间,月和日如何表示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19——日期表示法2

二 记月和记日

日期中的年份表示法,上一课讲了。今天讲月和日,这在古代书法作品中怎样表示呢?我们现在用两种日历,一种阳历,一种阴历,所以讲到月日,就有阴历和阳历之分。

2.1阳历的月份

阳历是根据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而制定的,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大致是365天又四分之一。天球黄道如果加上坐标,这轨道称之为黄经。黄经0度,就是春分点。与之相对的180度处,就是秋分点。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白天长度等于夜晚长度。

夏至是90度,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是270度,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四个点就是\"两分两至\",一年分成了四段。但注意这四段不是四季的开始,而是四季的中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春分点:\"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一季度是三个月九十天,春分是九十天的一半。那四季的起点在哪里呢?把黄经按照45度再分一次,新的四个点,就是四季的起始。这就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称之为\"四立\"。在这图上很明显地看到,两分两至就是四季的终点。

如果我们再细分,以每15度分为一格,那360度的圆周,就分为了24格,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天文学上是有它根据的。汉武帝太初元年(104),邓平等二十多位专家制定了《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国家历法中,至今两千多年了。二十四节气是符合我国中原地区天气实际情况的。

那么你看,二十四个节气分到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一个节、一个气,又称中气。月头是节,月中是气。如一月,立春是节,雨水是气,以此类推。

月份有了,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是夏季,七八九是秋,最后三个月是冬。古代用孟、仲、季来称呼每季度的三个月,如一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是季春,余此类推。

在书法提款上,经常看到\"孟夏\"、\"仲秋\"这样的写法。如果老祖宗的历法到此为止,这就是中国阳历。

现在使用的公元公历,也是阳历,但它是因宗教原因而制定的,跟中国阳历不同。在天文学上,公历的春分点即黄经0度是漂移的。所以讲到阳历的月份,有西方阳历和中国阳历之分,中国阳历以立春为起点,跟公历元旦不同。而中国人的智慧不止于此,中国还有阴历。

2.2阴历的月份

抬头望望天上,出了太阳,还有月亮,在古代,太阳主宰白天,月亮主宰夜间。农历和太阳日照有密切关系,而渔业和潮汛关系重大,潮水涨落跟月亮位置有关。月亮的样子有固定的变化规律,称为月相。古人不懂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但月相的变化是人人都看得见的。月相变化一次,成为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3天,近于三十天一个月,这不是老天爷的明示吗?

中国阴历中的月份,顾名思义,就是和月亮有关,月份是按照月相的变化来定的。月相变化最重要是三个点:一个月开始,只看到新月一点月光,称为\"朔\"。月中可以看到满月,称为\"望\",《释名》说这一晚\"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到了月末,月亮背面对照地球,月全黑看不见,称之为\"晦\"。《说文解字》解释是:\"晦,月尽也\",一个月到了头。\"晦\"后来引申为黑色,《西游记》第四十三回说:\"还有一个徒弟,唤做沙和尚,乃是一条黑汉子,晦气色脸,使一根宝仗。\"他说沙和尚的脸色黑乎乎的。再转义,人倒了楣也叫\"晦气\",广东话是\"头头黑\"。

其他你可以在落款中用到的 和月有关的词还很多,如朔日又称\"月吉\",至每月初一,郑玄注《周礼》说:\"月吉,每月朔日也\"。月中的望日,有时是15日,有时是16日,因为月有大小,大月30天,小月只有29天。望日的后一天称为\"既望\",周暦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都是既望,那是指一段时间,而后来\"既望\"只指一天。

月末又称\"月杪\",上次讲过它的意思。\"月杪\"未必是晦日,只等于我们现在口语中的\"月底\"。《荀子·礼论》:\"月朝卜日,月夕卜宅\",\"月朝\"就是月初,\"月夕\"就是月末。还有其他的说法,这里不多说了。

苏轼《赤壁赋》一开始就说: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里交代了具体的日子,\"七月既望\"是七月十六日。注意这是阴历,不是阳历。

月亮盈亏一次是一个月,那理论上盈亏十二次就是一年了。真要这样做,那就是纯阴历,或称太阴历,只跟月亮有关,跟太阳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上确实有用纯阴历的地方,但你无法当太阳不存在的。中国历法是年份照太阳,月份照月亮,这就是阴阳合历。但你马上可以发现,地球公转一周是365.25天,月相更新周期是29.53天,这两个数据无法整除,也就是说月相更新十二次不等于公转一周。唯一办法就是加闰月来调整长短,少了就补。阳历闰年只补一天,阴历闰年是补一个月,阴历经常有闰月,没有中气的那一个月就是闰月。但这样调整,也不等于阴历和阳历长度就一样了,中国阴历有十二个月的平年,天数是353到355天,有闰月的十三个月,总天数是383到385天,2017丁酉鸡年就是384天,这一年好长啊。

一年从哪一天开始呢?公元纪年是1月1日,称为元旦,这是时期规定的。元旦原来指中国夏历一月一日,现在改为春节。如2018年春节是公元2月16日,这是中国阴历一年之始。但很多人没注意到,2月4日已经是立春,立春才是春天的开始,也就是中国阳历新一年之始。再说一遍,公元1月1日元旦,是外国新一年的开始;接下来2月4日立春,是中国阳历新一年开始;再过十二天,2月16日春节,是中国阴历之始,中国人现在实际上要过三个年。

古代立春是重要节日,皇帝、诸侯带百官到东郊祭天迎春,民间也有很多活动,如咬春,吃春饼,等等,这一传统有数千年之久,现在已经日渐淡薄了。

顺便提一下,中国人的生肖是跟阳历的,但不是公历,而是从中国阳历立春开始计。表面上看起来,2017丁酉鸡年一直到2018年2月15日除夕才结束,好像这一天之前出生的孩子都属鸡,从2月16日大年初一开始属狗,这是错误的。人的年龄是只跟太阳有关,地球绕太阳一圈,你年龄增长一岁,跟月亮没有关系。2018年立春是公元2月4日5点28分,太阳在黄经315度位置,这一刻就是中国阳历新一年的起点,从这一刻起,出生的孩子就是属狗的。中国的子平算命,就是根据太阳时排八字的,你手表上的时间,未必是你出生地的太阳时。

2.3 时间节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具体一个年月日,其实是一个时间节点。时间节点表示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用数字表示。如2017年9月7日,这是数字纪日,公元日期。但我也可以写为\"丁酉白露\",

只要四个字。你说哪一个简单呢?在书法作品上,还是用\"丁酉白露\"比较好吧。那9月10日怎么写?很容易,\"丁酉白露后三日\"。因为中国用阴阳合历,所以时间节点的专称特别多。

阳历有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二十四个时间节点,每个节气大致是半个月,十五天。应该说,这时间节点还是比较密的,此外你还可以用某一个节气的\"前两天\"、\"后三日\"这种表示法,那时间节点就更密了。

阴历的节日

阴历是用月份的,每个月份都有许多节日。

▪ 年初一:新正、元正、新春……

▪ 年初七:人日、元七、人庆节……

▪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

▪ 三月三日:上巳、修禊、祓禊……

▪ 五月五日:端午、重五、天中节……

▪ 七月七日:七夕、七巧、乞巧……

▪ 九月九日:重阳、登高节、踏秋……

这里写不下来,还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二十四,祭灶,或称小年。中国这些节,我没有全面统计过,但至少有上百个。

宗教节日

还有宗教节日,如:

▪ 佛教:四月八日,佛诞节。

▪ 道教:三元节,

▫ 上元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 中元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鬼节。

▫ 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节。

▪ 妈祖: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天后节。

注意这些都是农历日期。如果你有兴趣去排一张表,把节气、节日全部写出来,那真是密密麻麻,时间节点非常之多。这些时间节点,当然可以用在书法作品的提款日期上。

看些实际例子,苏东坡名作《洞庭中山二赋》后有一段跋,书写日期是\"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

这是直接用数字表示月日。

这是文征明写的《后赤壁赋》,落款日期是《嘉靖壬子八月晦夜》,\"嘉靖壬子\"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八月晦夜\"是阴历八月最后一夜。

这是沈尹默先生的诗稿,给潘伯鹰先生。

落款\"辛丑岁人日\",辛丑年正月初七。

这是乾隆手迹,写他自己的诗。

落款是\"乙未孟夏御制\",诗是乙未年四月做的。乙未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然后继续写:\"壬寅孟冬上澣再书\"。壬寅是乾隆四十七年,过了七年再次书写这些诗。

\"孟冬\"是冬天第一个月,就是十月。

\"上澣\"就是\"上浣\"。\"浣\"是洗涤,洗衣服,如西施浣纱。明代杨慎《丹铅录》说:\"俗为上澣、中澣、下澣为三澣,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而今犹袭之也。\"

唐朝制度,官员每十天休息一次,给大家洗衣服,所以又三浣之说。等于现在所说的上旬、中旬和下旬。乾隆写\"壬寅孟冬上澣再书\",就是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上旬书写,换了种日期表示法。

这张毕沅的作品以前给大家看过,这是清代状元。

作品落款的时间是\"戊戌秋八月既望\",这里\"戊戌\"是干支纪年,指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既望,是八月十六日,刚过中秋。

有关条款中的日期就简单地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中国阳历的月份。

· 中国阴历的月份。

· 用时间节点来表示月日。

复习思考:

· 谭延闿这对联落款\"戊辰上巳\",这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

· 如果你在公元2017年9月20日这一天写书法作品,你打算落款中的日期怎样表示?

教你写最浪漫的婚书: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古代虽然没有“结婚证”,但“婚书”跟现在的结婚证用途却差不多。

  我国自周朝起开始出现婚书,传统婚书是与“六礼”相对应的书面表达形式,也被称为礼书,并非一次完成。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但是,“六礼”太过繁复,普通百姓结个婚可操办不起,因此在秦汉之后的平民阶层适当简化了“六礼”。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礼》中将其精简为纳采、纳征和亲迎三礼,即保留了这几个重要婚书的产生环节。

  婚书溯源可追溯到《仪礼》中的“婚辞”,但咱们说的古代“结婚证”,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婚书则在唐代出现。

  “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户婚律》

  一起来围观一下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婚书吧!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唐代中后期张敖编撰 《新集吉凶书仪》抄本(局部)

  它是一份来自敦煌文书的唐代婚书。这份婚书分正书和别纸,正书包括男方家庭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和女方家庭允诺的答婚书。

  通婚书:某某啊,你家女儿不错不错,我家很是满意,能不能结个亲家啊?

  答婚书:你家儿子也不错不错,这门儿亲家结了!结了!

  总的来说,正书的内容多为套话客气话,别纸才是婚书的主体,上面分别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

  婚书到明清之后就简化了许多,清朝的婚书“鸾书凤笺”被称为“龙凤帖”、“鸳鸯礼书”,上面写有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礼,以及行礼的吉日吉时等等。

鸾书凤笺

清代《鸳鸯礼书》(局部)

  辛亥革命以后,便有了我们如今的结婚证书的雏形,也就是时期的婚书。时期,婚书的名称开始现代化,从清代的“鸾书凤笺”演变成 “伉俪证书”“结婚证书”“自由证书”等名称。

婚书(1926年)

满分婚书大全

  时期,沿海地区开始使用印刷的婚书模板,形式上开始注重“颜值”,婚书上多绘有龙凤呈祥或鸳鸯戏水、牡丹吐蕊等图案。

  另外,还增加了古朴优美的证词,比如: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

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江苏省吴江县结婚证书

  还有这样的:

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

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结鸾俦,共盟鸳蝶,

此证。

浙江省鄞县结婚证书

  当然有些人更喜欢“私人订制”的婚书,比如说著名学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与吴树琴的婚书上便放了一篇自己的散文。

陶行知与吴树琴

婚书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你遇见了我,我也遇到了你。当时是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心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默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从容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

  现代人看来,传统婚书是婚姻包办的产物。从婚书样式中可以看出,明代之前的民间婚书请书中仅写有婿父和媒人两个名字,而不写新郎名字,允书中也没有新娘名字,婚姻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随着时代发展,婚书已逐渐成为表达男女双方情感,记录婚姻誓言的载体。到如今,婚书则是一张简洁的结婚证,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少了一份古人的浪漫。

“婚书”,指的是男女婚嫁文书,如:结婚证、订婚证、离婚证等。

婚嫁在中国历来被看作是人生的神圣大事,故在婚书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情、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印刷艺术等。

我国历代婚书的演变

婚书自古形式多样,内容不一,但它终究都是婚姻关系的法律凭证。

关于男方送婚书的这一古老的风俗,是从很早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

在唐代的婚书,这一时期的婚书分为正书及别纸,正书即是答婚书,内容多是虚话套话及客气话,因此,真正纪录男女双方真实情况的别纸。

在宋代的婚书内容上,宋代的婚书中列举了男女及双方的服亲、田产、官职之类,男左女右格式,分别写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及祖宗三代名号等。

元代的婚书大致承袭宋代,分为年月日帖与纳币简式,在这时的婚书要写明聘财,主婚人、媒人要分别画押,婚书红纸书写,背面大书合同字样,男女双方各执一纸。

明代的婚书与之前的婚书内容差别不大,档案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原始记录行,在目前保存下来的婚书中,有不少的婚书上都印有男女双方的脚印、手印。

清朝的婚书,尤其是契约婚书,一开始就直入正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婚姻从注重形式到注重是指转变的趋势。从清朝的婚书我们可以看出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扩大,妇女地位随之低下的特点。

婚书的演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变迁,清朝及以前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文书,从婚书上可以看出“娃娃亲”、“卖妻”、“典妻”等带有封建烙印的婚姻形式。

到了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逐渐被接受,新式与复古的碰撞,这一时期婚书的艺术气息极为强烈,婚书大多数为手绘手写,有条件的人家则请书画名家绘制婚书,画面图案精美,俨然一副艺术品。

时期的婚书,名称各异,有叫“鸾凤谱”的,有叫“伉俪证书”的,有叫“结婚证书”的,还有叫“自由证书”的。质地上也多有讲究,由宣纸、硬本、绢面、毛边纸等不同材质制成。内容特别的好,读着觉得特别有仪式感。

内容1: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次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内容2: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

内容3: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

内容4: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jian die),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li)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chou),共盟鸳蝶,此证。

内容5: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

婚书里的信息时代

历代的婚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集合了时代思潮、艺术时尚,通过对民间婚书的收集、整理、排比和研究,展现了从婚姻契约中反映出来的礼、法、与民俗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当时女性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放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并扩展了我们对当时社会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婚姻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婚嫁习俗,这一点在婚书上也有所反映。如常用龙凤、鸳鸯、鱼、喜鹊、牡丹、梅花、石榴、双喜、和合二仙等吉祥图案,蕴涵着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

我国的结婚流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新郎家给新娘家送婚书的过程。

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婚书的格式及内容

古老婚书的具体格式及内容范例如下:

范例一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XX年XX月XX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X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X屋X间。

5、冠戴面向X方迎贵神,大吉。坐帐面向X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XX年XX月XX日送好

“送好”不仅是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聘礼一般包括红衫、蓝袄面、戒指、坠子、带子等,用红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长命百岁”之意。临清称为“查日子”,新郎确定好迎娶日期后应该正式通知新娘家,附上“迎亲帖”(俗又称“上头帖”),上书新娘衣冠、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时辰等事项。

范例二

第一面:婚礼或谨遵婚礼

第二面:谨占吉期,择定于XX年XX月XX日(农历XX月XX日)命几子某某某亲迎,特达贵府

论新人上轿宜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下轿宜面向X方,背本命大吉大利。

论新人梳妆上头宜面向X方,迎福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娶送客忌妨XXX三相避之大吉大利。

论新人拜天地宜X点到X点之内XX吉神值时辰大吉大利。

第三面: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第四面:风雨附会

第五面:金玉满堂

第六面:长命富贵

第七面:大德望X翁王老先生亲家大人之禧阁下

姻眷弟某某某熏沐顿首叩拜

第八面:龙凤呈祥永结良缘

称谓语注意的两点:

(1)大德望某翁某——翁名不翁姓,翁后边某填姓:如亲家是王杰。应书写成:“大德望山翁王老先生亲家大人之禧阁下”。

(2)男女双方家的主婚人是同一辈份,应该自称“姻眷弟”(不论年岁大小这是高称。)如果女家主婚人的辈份更大,那么应该自称为“姻眷晚生xxx。如果男方家比女方家的主婚人辈份更大,那么应该自称为“姻眷待生xxx”。如果女方家比男方家主婚人的辈分更高两辈的话,那么应该自称为“姻眷晚生xxx”等等。

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从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及至清代这种情况越来越趋简化了,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一开始就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的转变。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婚姻关系中也出版现了许多以往不见或少见的现象,凸显了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妇女地位随之低下化的特点。清代婚书种类繁多且真伪羼杂,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在我们人类繁衍的历史中,婚书从无到有,从无文字到有文字,从无法律规定到有法律规定,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婚书的温度与风雅

曾经的婚书,比情书更风雅。与如今重在合法的婚书不同,曾经的婚书是有温度的,那些古朴唯美的祝词,一字一句都满含期待与祝愿,承载的是心与心的承诺。这里,就让我们重温那份感动,唯愿优雅不死,风骨永存。

以下是中华时期中几份最具代表性的结婚祝词。其文辞之美,庄重中不失浪漫。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

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此证!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珠连壁合,天作之美!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合卺逢春月,芳菲斗丽华。

鸾生锁竹叶,风管合娇花。

天上双星并,人间两玉夸。

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

海誓山盟皆缱绻,相亲相敬乐绵绵。

一阳初动,二姓和谐,请三多,具四美,五世其倡征风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凑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鸳鸯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羔鴈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你遇见了我,我也遇见了你。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中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了大我忘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这是陶行知先生与吴树琴的结婚证书上的文字,是陶行知用毛笔书写而成的,透着平平淡淡、温馨实在的幸福。)

附:中国古人结婚的“三书六礼”

中国古代新人结合有严格的流程,包括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进行六礼的过程中,要用到三书,包括聘书(订婚文书)、礼书(礼品清单)、迎书(娶亲文书)。

六礼中第一礼是“纳采”,男方托媒人带礼,到女方家试探是否有意结婚。礼中最重要是雁(注:最初是真的大雁,后来演变为其他形式),冯忠宝说,因为雁秋季南飞亘古不变,故其代表求婚中最重要的“信用”。此后,若女方有意,则进行第二步“问名”。例如,清代末年的《女用婚书》上记载了女方的生辰八字,就是“问名”的答复。

到了最重要的“纳吉”环节,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在祖庙进行占卜。只有占卜新人相合,程序才会继续。此后,还要经过“纳征”、“请期”、“亲迎”三个环节,新娘才会被顺利地娶回家。在整个六礼过程中,男女双方的信息交换都是通过婚书传递的。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简单来说呢,就是聘书了,男方家到女方家去提亲,表示我儿子想娶你们家的女儿,希望接受,如果能够接受的话,我们就准备接下来的事宜。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通俗来讲呢,就是我们所说的聘礼账目本了。上面详细记录了男方送给女方家的聘礼,有什么东西等等。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这是最后一道书信了,基本上迎书送到之后,就标志着你们的女儿,已经是我们家的人了。如果你理解为结婚证的话,倒也有那么几分意思,但并不完全对。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现代叫送聘礼,按照现在的习俗,以小编农村老家为例,会带上红绳、大葱、好几十斤肉、鱼、酒等等去女方家,当然女方家也不可能照单全收,依照规矩会退回差不多小一半的东西。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现在很多家庭都忽略了这一项,不过仍然有一些男方家庭,会在定亲之前去算一算男、女之间的八字合不合。

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对于现在的婚礼来说,这一项已经基本没有了。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按现在来说,就是俗称的定日子了。选好那天结婚,到那天操办婚礼即可。

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古代结婚大多是下午或者黄昏举行婚礼,而现在则改成了中午之前。)

当然,古代结婚并非都按照这个习俗来办,通常来讲,只有家里比较富裕的人,才会弄这么全套,脸面上有光,也名正言顺,而对于贫寒家庭来说,一切从简,给点聘礼,两家谈的合适,也基本就能定下一桩婚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