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和尚命(八字和尚命查法)
老农对“和尚”命的结论嗤之以鼻,因为他结了婚,且有二子一女
薛开伍/文
在预测的过程中,我深感与一部分咨询者沟通困难。特别是一些男士,“心口不一”现象表现更明显。
初看起来,这些男士们心胸开阔,好像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因为他们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尽管说,有什么说什么”。
可是当你真正点破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情绪,虽然其中有些人的反应比较含蓄,但其表情的变化逃不过我的眼睛。
说他顺利的时候,他心花怒放,说他坎坷的时候,他内心强烈不安,甚至改变刚见面时那种虔诚的态度。
记得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湘北地区一位老农半开玩笑地找本人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老农是“和尚”命。对我的测算结果,老农自然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不仅结了婚,还育有二子一女。
十多年后,这位老农的老伴、三个儿女相继因癌症不幸去世,目前孤身一人。应验了当初的预测结论。
2002年底,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一位国内著名的作曲家张某。
聊天之时,张某得知我研究周易,于是虔诚恳求我说说他的现状和未来。
我断言:近4年之内,他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想赚钱,5年以后再算。
后来我才知道,张某与在坐的邹某正在合作一个项目,准备大展宏图,合作兴趣正浓之时,我给他一个“想赚钱,5年以后再算”的结论,无异于三九严寒天,头上被泼一瓢冷水。
我当时继续断言,“财逢枭印,偏财为父、正财为妻,今明两年要当心其父亲、妻子身体”。
与人合作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张某,一下子被我的断言气昏了头,接下来他的语言几乎丧失理智。
首先他声称不相信预测。我知道他这样说,是想对我的结论予以否定。其实他是一个走到哪里算到哪里的人(从他的话语中得出)。
然后他声称,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朋友们就会齐聚门下。
他的意思很清楚,成功已经在望。5年之后才能赚钱?纯属胡扯!
接下来,他说他妻子也是十分健康,从来没有生过病,父亲身体也很好,没有一点生病的征兆。
一个高智商的人,因为我的秉直相告,因为他想听到的结果和我说的内容不一致,对预测给予了全盘的否定。
次年,张某、邹某和我又一次相约喝茶,看得出,徐某一脸憔悴,闲聊之中,徐某发起了牢骚:这段时间辛苦得很,父亲心脏病住院,老父还没出院,妻子又病了。
在坐的邹某当即指出:薛老师去年没算错啊。
几年之后我得知,张某与邹某的合作并没有什么成效,不久他们不欢而散。我的预测结论成为现实。
“不诉不理”,本是法律界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当事人不提出,法院不理睬”,在预测实践中我一直坚持着“不诉不理”的原则。
一次,与周总在长沙市芙蓉路的竹绮园茶楼品茶。坐定片刻,周总身患疾病的格局一览无遗。
周总是我的老朋友,面对周总可能出现的变故,我得违反“不诉不理”原则,应该提醒他。
周总对他生病信息并不十分在意,他说,“薛教授,今年是我身体最好的一年”。周总是个高智商的人,他很有说话的艺术,对我的结论间接给予了否定。
次日,接到周总电话,“你的预测太准了,今天就住进了医院”。周总的反馈并不让我感到意外。我在想,周总会不会认为我是“乌鸦嘴”?
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如实指出朋友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既报喜又报忧,是我憨厚性格使然,然而面对只喜欢听奉承话的朋友,许多话我不得不欲言又止。
说起八字和四柱,相信至少接近一半的人持怀疑态度。可是说起人体生物节律周期,了解者几乎都表示肯定。
人体生物节律周期是指,生物体随着宇宙星体运动,形成的人体生理活动周期性节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人的智力、情绪、体力分别以33天、28天和23天为周期循环往复。
“周易”的“周”是什么意思,这个“周”并非周姓,而是“循环”、“周期”的意思。易经64卦,揭示的就是“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
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都是人体智力、情绪、体力存在明显盛衰起伏所致。
人体生物节律现象的科学性,已有大量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做支撑,在此不表。
一个人智商处于低潮时,做事情容易分心,容易出现差错,就是走在马路上,都像是想问题想入了神,这种情况下,自然容易发生各种灾祸。
情商出现了问题,则与人沟通能力变差,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发生争吵,现实生活中,一言不慎酿成的灾祸并不少见。
同样,人的体力处于低谷时期,就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劳动强度,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休养的时候还就得休息。
实际上,命理四柱揭示的规律,与人体生物节律周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内涵完全相同,研究对象都是人的智商、情商和体力,研究结论完全相同。
不仅如此,二者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完全相同,都是基于“天体周期性变化,必对人产生周期性影响”的天文学原理。命理理论中十天干、十二地支实质上是天体运动在人体的表现形式。
如果说二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表述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同,而且命理四柱揭示的信息更精细、更全面。
网上咨询者越来越多,我的答复也相对越来越少,时间不够是一个因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咨询者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还在于他们能否接受“人有悲欢离合”的残酷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