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9月21日卯时的八字(79年9月21日卯时的八字命理)
铁十师三次参加两弹一星国防工程(续)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者/王民立
铁道兵十师三次参加两弹一星国防工程,同时期又三次上青海修建青藏铁路(续篇)
第二篇 历时两年的青藏铁路停建与参加国防五院的基础建设
图为锡铁山隧道群。
1960年2月,铁十师大部队开始移防青藏线中部,昆仑山下的锡铁山——格尔木一线,而不是青藏线的西宁端。
六、大部队移防青藏线
1960年1月25日清绿支线移交,马不停蹄的,铁十师工作重点转向了青藏线。
1960年1月19日至21日,师在清水召开二届七次党委扩大会,部署1960年青藏线施工等任务。
2月21日,根据兵部指示,师在清水召开调防行军准备工作会议,在格尔木组建指挥所。
3月9日,经兵部司令部批复,师司令部下达移防命令,即日起,48团、师汽车营、49团一营及二营的六连(组成一个加强营),47团三营、师机关及直属队(勤务连、通信连),相继从清水移防青海锡铁山——格尔木一线,6月12日移防基本结束,历时三个月。
至此,铁十师在为中国第一个航天基地修建清绿铁路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的同时,师机关及一部分部队又移防青海高原修建世界第一高海拔铁路。
4月15日,由48团及49团一个加强营承建的泉吉峡——格尔木148公里路段重点工程开工。
6月14日,师机关及直属队自清水移防青海格木市正式办公,师格尔木指挥所撤销。
7月4日,根据西藏工委和兵部“一切为了修路,修路压倒一切”的指示,师在格尔木召开青藏线第一工程会议,副师长何海如对工程任务做了新的部署:48团(含49团一个加强营)负责泉吉峡车站——格尔木北站148公里段施工:计路基土石方261.98万立方米,隧道六座1942米,大、中、小桥43座934米,涵渠53座918米,要求1960年七月底达到铺轨程度;跃光站——纳赤台段长79公里,计隧道三座(其中有双线隧道一座长1040米),大、中、小桥五座长363米,改河工程一处由47团及配属施工的青铁办第一工程处负责施工;会议对上半年青藏线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下半年施工计划和措施。
7月26日,青铁办第一工程处承担的乃吉里隧道开始拉槽。
7月28日,47团二营承担的雪水河双线隧道正式开工。
7月30日,师对泉吉峡——纳赤台段(全长278公里)的各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全部合格,大部分可评为优良,针对工程材料供应不足的状况,按照“多做工程,少要材料”的原则,重新安排劳力,47团管段重点开挖两座隧道,其余工程暂停。
8月22日,师在格尔木召开第二次工程会议,总结了自青藏线开工以来的施工情况,48团介绍了三个月中超额完成任务的经验体会,根据兵部指示,青藏线年度计划从1526万余元压缩1000万元,会议决定“大战九月迎国庆完成投资130万”。
9月1日,48团泉格段第二次机械筑路大会战全面打响,自11月16日会战两个半月完成路基土石方111.81万立方米。
10月5日,铁道部第一设计院青藏铁路工作组在格尔木同十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格尔木枢纽房建工程全部由十师设计并施工,设计院负责预算。
七、经济困难 历时两年的青藏线建设停建
1960年,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一方面,十师部队要执行“一切为了修路,修路压倒一切”的指示,一方面要按照“多做工程,少要材料”的原则,将年度投资金额从1526万元压缩到了1000万元,部队官兵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11月14日,为度过困难和灾荒,中央发出“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师闻风而动,常委决定抽调人力加强格尔木农场和祁连山打猎队,青海湖捕鱼队自力更生,减轻国家负担。
11月16日,按兵部“青藏线在二、三年不投资”的电示,师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泉格段工程收尾工作,至此全师完成全年施工计划,提前46天跨入1961年。
12月26日至31日,师在格尔木召开二届九次党委扩大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和兵部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接兵部转军委总参命令十师撤离西北,会议立即转为行军准备会议。
12月30日,青藏线泉格段、格纳段全线停工,对未完成桥涵基坑一律回填,七座隧道洞口一律用泥浆片石密封,各工点瞎炮全部处理完毕。
由于当年国民经济所遇到的困难,铁十师一上青海高原历时两年就不得不结束了这次任务。
八、移防北京 担负国防五院的国防工程施工
1961年1月6日,师司令部下达七号行军预备令,组成两个梯队,从格尔木、锡铁山、峡东、清水等地相继移防。
铁十师在西北修建清绿支线和青藏线期间,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部队一方面要抓紧两条铁路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发扬我军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部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办农副业生产基地和为施工所需要的砖窑、石灰窑、采石场等,尽最大力量减轻国家负担。
1月12日,兰州军区后勤部与铁十师在格尔木召开移防交接会议,确定师属格尔木农和团属山丹、清水、营盘、敦煌等农副业生产基地,砖窑、石灰窑、采石场等移交事宜。铁道兵部队撤离了西北,各种生产基地留下了,继续为其他部队服务。
铁十师撤到了河北,先后执行了多种任务。
5月23日至25日,师在涞水召开二届十一次党委扩大会议,师长李兴弟传达兵部首长“十师执行京原铁路张娄段任务的指示”。
6月10日,师召开工程会议,划分京原线张(仪村)——娄(子水)段工程任务。师司令部下发126号调防令,师及各团相继移防新区,至7月12日结束。
7月8日,师属各团到达新区的部队,在驻地附近或开垦荒地或租种土地,抢种萝卜、地瓜等1000余亩,以解决部队吃菜问题。
8月23日,接兵部“京原线暂不开工,调十师一个营至山西赵县,一个营至山西代县,一个团到北京执行新的任务”的指示,师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四十九团移防北京西郊五棵松,执行国防五院二分院房建任务。
9月28日,49团机关及一、三营移防北京五棵松,配属总后担负国防工程施工。
11月12日,四十九团完成506专用线(18号、45号、43号岔线)共0.828公里,铺轨0.72公里,道岔一组,拆除线路0.35公里,质量合格,顺利移交;全营官兵于次日撤出南苑。
1962年12月25日,由四十九团承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3号、4号专用线开工,该线全长0.97公里,铺轨1.11公里,于1963年3月8日竣工。
1963年2月15日,由四十九承建的国防五院505专用线正式开工,至年底基本竣工,铺轨0.96公里,完成路基土石方1.4万立方米,质量总评优良。
当年的五棵松通往四十九团机关也是这样一条砂石乡村道路,两旁的杨树比这些树还要高大挺拔,那条乡村道路留下了我们的少年记忆。
1963年的暑假,我们家四个孩子跟着母亲去北京,住在五棵松的四十九团机关。
那年正好遇上华北平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京广铁路和津浦铁路全都被冲断了,四十九团的部队参加了铁路抢修。我们返校也只能推迟到铁路修复,交通正常。在返回的火车上,看到整个华北平原全都被夷为平地,桥梁被冲断,钢轨被掀翻,那么坚硬的钢轨居然变成了麻花状扭了起来。
第三篇 原子城的开路先锋 二次挥师青藏铁路 国防五院工程同时进行
九、移防青海高原,担任原子城的重要国防工程施工
当年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从这条铁路运往远方的罗布泊试验场。
1962年12月26日,奉兵部命令四十六团自山丹军马场移防青海湟源二二一厂担任该厂专用线工程施工任务,团在该厂设指挥所,参谋长林焕明任指挥。
1963年1月18日,由四十六团担负的二二一厂专用线11号、12号厂区线正式动工;该厂专用线由16条厂区线,4个车站(含一个编组站)和一个机务段段组成,至1964年九月竣工移交,共完成路基长24.62公里,土石方20.72万立方米,铺轨22.74公里,桥3座32米,涵13座102米,备砂石道砟五点1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89.8万元。
如今,二二一厂已经解密,已经成了旅游胜地,它就是著名的青海湖边的金银滩原子城!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原子城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当年参加过二二一厂铁路建设的老兵,去到二二一厂旧址参观,细数那条那条通到哪里哪里的专用线上自己亲自参加修建的,那种自豪油然而生!那种激动暗藏心中!旁边的参观者难以想到就在他们身边,就有当年的建设者内心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图为海晏草原遍布的芨芨草。
十、铁十师二次挥师青藏线 原子城 国防五院 青藏铁路三项工程同时进行
铁十师第二次上青藏线,担负海晏至克土、克土至海湖段施工。
1963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1月18日,由四十六团承建二二一厂专用线开始动工;
2月5日,四十九团承建的国防五院505专用线正式开工;
就在以上两个国防工程进行的同时,紧接着,新的任务又下达了!
1963年3月22日,奉兵部“着令十师担负兰青铁路海(晏)——(克)土段和海湖(克土——海湖)支线施工任务的电示,师在良乡召开工程会议,研究了工程概况和兵力部署,决定四十六团、四十八团承担工程任务。
铁十师担负的青藏线海晏至克土段以及克土至海湖支线这两段工程,正好与四十六团承建的二二一厂支线工程都在海晏!之所以这样安排,大有深意,说明了二二一厂那个地方非常重要,与其相关联的铁路需要严格保密,只有交给铁道兵才放心!
同日,四十八团接师部调防令,移防青海省湟源县布防,至月底所属一、三营相继到达工地,团在克土垭口设指挥所,组织官兵开展三类工程(三类工程就是正式铁路工程开始之前的准备工程,比如房建工程等等)施工。
4月10日至12日,师在良乡召开三届六次党委全会,对海克段和海湖支线工程进行划分,四十六团一、二、四营担负海克段海晏——黄草庄长11.8公里工程施工;四十八团担负黄草庄——克土段长11.62公里和海湖支线(克土——海湖)7.465公里施工任务。
4月16日,由48团承担的海克段重点工程开工。
4月20日,奉师部命令,四十六团三、五、七连作为先遣部队,自甘肃山丹军马场移防青海海晏,投入海克段三类工程施工。
4月27日,奉兵部命令四十八团二营移防青海湟源归建,投入海克段工程施工。
4月29日,奉师部命令,四十六团机关及所属一、二营分别自山丹军马场及二二一厂移防青海海晏担任海克段东段施工任务。
5月28日,师机关由河北良乡移防青海西宁,指挥四线一路一桥施工(四线是海克段、海湖支线、221厂专用线、清办西宁铁路专用线,一路是龙过公路、一条是龙羊峡悬索桥)。
9月20日,铁道兵司令部、政治部通报十师兰青线施工情况,表扬四十六团、四十八团在海克段和海湖支线施工中,深入开展四好运动,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牢固树立“三荣”思想,克服高原地区生活艰苦,施工条件差等困难,积极完成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10月2日,为使铺轨工程按时开工,四十六团集中8个连队和大型工程机械,在海克线k281.6处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路基大填方突击施工。
10月16日,四十六团铺轨队投入海克段铺轨架梁,团长李振山亲临一线,组织指挥。
11月18日,四十九团担负的国防五院储煤专用线开工,该线长025公里,突击施工半个月,完成路基土石方及道砟1680立方米,铺轨0.25公里,拆除旧道岔1组,工程于12月4日竣工移交。
11月30日,海客段、海湖支线30.73公里路基达到铺轨程度,完成中小桥26座计223米,涵渠32座598横延米,完成路基土石方106.51万立方米,海客段全线铺通,正线铺轨23.62公里, 站线0.63公里。
12月10日,海湖支线开始铺轨,四十八团铺轨队奋战15天,于12月25日铺通,完成正线铺轨7.11公里,站线0.73公里。
十一、历时九个月的二上青藏线建设再次停建,奔赴成昆线。
1964年9月6日,师接兵部648号转总参令:“着十师移防四川担任成昆线工程施工任务”,当即向各团作了传达,要求各团立即抓紧收尾工程和移交,进行移防行军准备。
9月12日,师同兰州铁路局、第一设计院组成兰青线海克段和海湖支线验收委员会,兰局副局长成国辉任主任委员,设计院兰青线总工王树阑、西宁分局长吴雅彬、兰局成副局长对工程质量表示满意,评价“这是兰局历来接管的工程质量最好的一条线路”。师在施工中改进设计246项,节约资金89.4万元。
关于这段历史,1975年7月份,我调青海铁十师医院工作。途径西宁,我登上了铁十师最后一列移防青藏线的军列,正巧我的父亲、师副参谋长王文波也在这列火车上。当列车从西宁往上爬坡快到海晏的时候,我父亲指着轨道旁边的残垣断壁说:这段铁路是铁十师修的,这些就是当年部队的营房。
铁十师二上青藏线的同时,也承担了同在青海高原,同在海晏的中国著名的原子城二二一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当时,二二一厂是保密工程,铁道兵的官兵们是不能说的。
在三上青海的这趟列车上,父亲告诉了我这段历史,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铁十师早在1963年就参加了原子城的建设,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时特别想去那个神秘的原子城看看,不过那时候原子城还是保密的,而且我们只是路过海晏,很快就要坐上汽车,向着乌兰前进。
我在等车的时候,抽时间就在那个寒风凛冽、芨芨草丛生的海晏站附近溜达,我一个人溜达到了一个很荒凉的被很高的芨芨草包围的地方,突然发现了高高耸立的一个保护装置,当时不敢猜想那是什么,也不敢跟父亲说,担心他批评我不该到处乱跑。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这是军人保密八条中的一条,看见了,跟父亲也不要说。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说过这件事,当然,现在知道了是什么。
当年由西宁至哈尔盖这段铁路属于兰州铁路局管,当时叫做“兰青线”,其实就是后来的青藏线的西宁端。
铁十师曾经两次上过青藏线,1973年铁十师上青藏线已经是第三次了。这段历史,就是我父亲那时候在火车上告诉我的。
第四篇 三上青藏铁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图为天峻县烈士陵园
十二、铁十师第三次再上青藏线,中央军委决定由铁十师单独承建青藏线一期工程。
铁十师鏖战成昆线,转战襄渝线,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迈征程中,不知不觉的过了九年。
1973年7月13日,正在襄渝线上的铁十师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三上青藏线!
根据国家决定青藏铁路由铁道兵负责修建的计划安排,师长陈友国同兵部机关、铁西指组成的18人勘察小组,赴青海队对哈(尔盖)格(尔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勘察。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铁十师这只曾经三次上过青海高原,两次修筑过青藏铁路的部队第三次被选中再战青藏线。
11月3日,49团十一连移防青藏线哈尔盖站修建材料仓库和仓库专用线,这是最早到达新区的建制连队。
1974年1月15日,十师司令部、后勤部下发《青藏线营房建筑暂行标准》。
二月,师在乌兰成立青藏线哈(尔盖)希(里沟)段工程指挥所和临时党委。
3月1日师乌兰指挥所抽调进入青藏线先遣部队官兵组成六个小分队,在哈西段两侧开展灭獭拔源,至八月中旬工程,共出动13400人次,完成灭獭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3月4日,遵照中央军委(74)军第17号令和铁道兵“关于十师由襄渝线调青海,担负青藏铁路哈尔盖——格尔木段修建任务的指示”,师司令部下达行军调防令,部队开始分期分批向青海开进。
1974年3月,中央军委的命令是由铁十师一个师修建由哈尔盖(西宁至哈尔盖已经建成)至格尔木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全程的,这个任务太重大了!
至5月22日各团先遣营、师直建筑给水营、汽车营、机械营之一部、通工连相继到达新区设营,展开三类工程施工。
4月4日,师长陈有国率各团团长(政委)赴青海哈尔盖——希里沟,了解先遣部队开进设营情况,在新区召开军政干部会议,对大临工程提出了要求,讨论通过了师乌兰指挥所拟定的关于青藏新区《临时房屋修建的有关规定》。
4月15日,师建筑给水发电营除(二、三连)、通工连移防青海刚察县哈尔盖,乌兰县铜普设防,开始筹建临时电站、房建和架设哈西段通信线路。
5月18日,师汽车营移防青海刚察县哈尔盖公社设防,担任物资、器材、机械、机具和人员转运任务。
5月22日,师机械营二连移防青海天峻县关角公社设营,全连官兵克服长途行军的疲劳,发扬连续作战作风,配属47团一营,在关角隧道出口投入机械拉槽施工,打响了青藏线哈希段重、难点工程战斗。
5月25日,师青藏线指挥所在青藏线哈希段召开新区卫生基本建设现场会,汽车营3连、48团3连、师直通工连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从1973年7月从现场勘察开始的有关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万事具备,正式施工就要开始了!
6月1日至6月31日,师、团机关,师修理营、机械营、师医院、教导队相继移防新区,师、团在青藏线哈希段的指挥所相继撤除,49团机关驻刚察县青海湖农场,承建哈希段哈尔盖——黄玉长473公里工程;46团机关驻刚察县吉尔孟公社,承担黄玉(不含)——天棚长68.88公里工程;47团机关住天峻县,承担天棚(不含)——南山长40.77公里工程;48团机关驻地天峻县二郎洞,承担南山(不含)——洛北五号隧道29.55公里工程;50团机关驻乌兰,承担洛北五号隧道(不含)——希里沟(珂珂)长63.11公里工程,师机关及直属单位驻乌兰县城(机械营驻乌兰县铜普公社)。
6月4日,由48团一营承建的哈希段关角沟六号大桥破土动工,该桥长158.59米,是青藏线哈连段最高的大桥(墩高30.18米),1976年8月25日主体竣工。
6月11日至23日,青藏线哈希段技术交底工作在乌兰师指挥所举行,铁一院二总队将该段施工设计文件移交铁十师副总工程师李国华,并就该段工程的有关技术问题交换了意见,铁十师各团就线路、桥涵、隧道工程提出改变和改善设计27项,可节约投资350余万元。
6月17日,师后召开粮食管理工作会议,47团一连交流了节约经验,会议决定各团立即对伙食单位的用量情况进行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粮计划。
6月26日,为保障青藏线哈连段施工部队卫生医疗工作,奉兵部命令,165野战医院移防青海省湟源县城设营。
7月1日,南山电站建成,开始向关角隧道进出口工点供电。
7月20日,师机关、直属队安康移防青海乌兰。
7月22日,49团二营移防青海刚察县种羊场设防,着手哈连段铺轨基地施工准备。
7月30日师直通工连提前16天完成乌兰——天峻段通信线路,又再接再厉,连续作战完成天俊——天棚通信线路,总计100杆公里(400对公里),师通报表扬。
8月28日,根据青藏线任务特点,经兵部同意,师对机械、修理、汽车分队的编制进行调整,师汽车营抽调干战547人,车辆225台,修理设备、机具、98台(件)充实各团汽车连,团、营汽车连抽调战士1589名,充实施工连队。
8月30日至9月5日,师在乌兰召开五届九次党委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关角隧道、布哈河大桥、哈尔盖铺轨基地、沙柳河群桥桥、峻河群桥为第四季度重点工程。
9月5日,全师官兵21327人,1583台机械,995辆汽车,11452支(挺)武器以及各类物资六万余吨,到达青藏线新区,主力移防结束。
9月10日,交通部审查批复:青藏线哈希段设计概算为29996万元,减除第一工程局施工2670万元,希柯延长线八公里概算862万元,查汗诺渣场工程362万元,剩余26102万元作为十师工程大包干的基数。
那时候,修建哈尔盖至希里沟的铁路,途经世界海拔第一高隧道——关角隧道,铁十师大包干的经费只有26102万元,今天看来当初的经费真是太少太少了。于是,铁道兵的老传统就是节约节约再节约。我当时就在乌兰师医院工作,官兵们管铁道兵叫做“铁公鸡”,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意思,部队要求我们每一张纸都要反正两面用完,一张纸都不能浪费。
9月27日,根据铁道兵清仓节约座谈会精神,师决定成立清仓节约领导小组,并决定从十月起,在全师开展节粮节煤和清仓运动,至年底,处理积压物资351万元。
9月30日,建筑给水发电营建成哈尔盖、吉尔孟、乌兰、南山四座临时内燃发电站,总容量八千四百二十七千瓦,加上沿线各团的三十千瓦小型内燃发电站及地方电力,基本上可保证施工生产和部队生活用电的需要。
10月3日由47团二营承建的关角隧道进口复工开始清理,该隧道全长4009.89米,海拔平均高度3680米,1958年8月,由原西宁铁路局第四工程处施工,1961年停工做封闭处理,由于停工长达13年之久,洞内积水坍塌严重,进口清理整治工程至1976年7月31日完毕,历时22个月。
关于1974年师确定的五个冬季施工重点工程,实际上一个冬季是完不成的,但是,那个冬季施工,部队官兵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十三、为了加快工程进度 铁七师的援兵来了
铁七师承建的从连湖至格尔木段最具挑战的就是在察尔汗盐湖上怎么能够修铁路。
关于高原冻土地区冬季施工的困难程度,我在专门的《铁十师三上青藏线,战斗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的五大重点工程》四篇系列文章中做了详实的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冻土层施工的经验,可能世界上也没有过,因为世界屋脊就在中国,世界屋脊最长的铁路就在中国。
经过1974年的冬季施工,实践中体会到了冬季施工的困难;而且那时候铁十师承担的襄渝线工程还没有全部完工,有一部分部队还就在襄渝线上;加上青海高原人烟稀少,不可能像成昆线和襄渝线一样调集大量的民工和学兵支援;由铁十师一个师的兵力来完成整个青藏线一期工程时间会用时间比较长。
因此,1975年3月22日,为保证1976年将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修至柯柯盐湖,兵部决定将连湖(在德令哈)——格尔木段划拨铁七师承建,七师师长许守礼率53人考察组到达青海对连格段进行踏勘。
8月11日,经中央军委批复,由铁西指副司令员秦云,副政委徐冰等组成青藏线指挥所进驻青海乌兰,实施对铁七师、铁十师施工部队就近指挥。
十四、铁十师四上风火山
青藏高原,有广袤的永冻层,这是修建铁路的拦路虎,铁路能不能通过永冻层,就要看风火山的实验结果了。铁十师三次上青海高原,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承担了风火山永冻层铁路路基实验工程,第三次上青海高原的十年间就有三次上了风火山,所以合计四次上风火山。
一上风火山
1960年4月2日,47团二连官兵在连长胡成元、政指王岳洲率领下,移防海拔4900米的风火山,执行永冻层铁路路基实验工程:至十月底,完成版涵一座(八米),拱涵一座(1.5米),400米路堤路堑和护坡等工程。
10月30日,47团二连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七个月,提前14天完成风火山冻土实验工程,安全返回格尔木驻地。
二上风火山
1974年8月19日,师副总工程师李国华在兰州参加铁一院主持召开的“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第一次科研协作”会议,研究安排三年科研规划和1974年科研实施计划,会议决定由铁十师抽掉一个连配属铁一院担任风火山冻土科研任务。这是铁十师第二次重上风火山。
1975年4月8日,师抽调50团13连49团一个汽车机械排共计227人,机械设备,汽车22台量,以防海拔485厘米的烽火山铁一院担任实验工程(这是铁十师第三次上青藏线一期工程中的第一次上风火山)。
9月28日,师长陈友国率师团工作组赴风火山调查了解五十团十三连工程科研实验进展情况。
三上风火山
1976年4月14日50团13连238名官兵,19台机械车辆,三上风火山(这是青藏线一期工程铁十师三上青藏线中的第二次),于五月中旬正式投入冻土路基实验工程施工。
11月8日,50团13连经过七个月艰苦奋战,风火山冻土路基涵洞实验工程竣工按期撤回基地,总结休整。
四上风火山
1977年5月11日午时,团副参谋长赵跃军率十三连从乌兰出发,四上风火山(三上青藏线中的第三上风火山),执行青藏线冻土地区房建和给排水实验工程,至11月2日圆满完成科研任务,安全撤回基地。
11月9日,担任风火山科研项目的五十团十三年完成房建装修,给排水和路堑边坡整治工程,安全返回乌兰基地总结修整,师医院派人对官兵进行全面体检。
1978年4月19日,《解放军报》记者,白天氛、师政治部干事王征、秘书周玉成共同撰写的《五十团十三连在风火山多年冻土实验工程中政治思想工作经验》,详细记述了该连三上风火山艰苦施工的动人事迹,师政印发这个材料,号召全师官兵向十三连的英雄学习。
十五、青海高原十年艰苦奋斗 青藏线一期工程完成 最后一次向军旗敬礼
1984年青藏线一期工程哈格段通车典礼。同志就是乘火车走这条铁路从哈尔盖到了格尔木。
从1973年11月3日铁十师第一个成建制连队到达青海高原,那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这条铁路会修了将近十年!
1982年12月9日,青藏线哈希段验收小组对哈希段及茶卡支线进行为期11天的复验,确认已基本满足开办临时运营的条件,兰州铁路局与十师分别在复验报告上签字,哈希段正式移交西宁分局,国家计委(82)610号批复,同意哈希段初验报告。
12月10日,兰州铁路局西宁分局与新管处联合隔日开行西宁——德令哈临时旅客列车。
1983年6月17日,铁道部组织十师、七师对青藏线希里沟——南山口段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工程检查,同施工单位研究了迎接初验的有关问题。
7月26日,同志乘专列到达青藏线哈尔盖,副师长丁明德、保卫科副科长李朝峰、新管处政委陈富、处长张忠军奉命到站迎侯,该专列前往格尔木,当晚宿营察尔汗车站;27日午后,专列到达格尔木,同志接见副市长丁明德,肯定铁十师近十年来艰苦奋战,建成青藏线历史功绩,鼓励全师官兵再接再厉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再做贡献;7月31日,副师长丁明德在西宁听取同志作的重要讲话。
10月30日,兰州铁路局、铁一院、铁十师、铁七师及青海省有关单位对希里沟——格尔木——南山口段长433.2公里管区(属十师承建的希连段147.49公里)进行为期20天的初验,11月20日结束。提出的初验报告中对希连段总评优良,副师长丁明德在初验报告上正式签字。
11月3日,兰州铁路局、铁一院与铁十师、四十七团组成关角隧道复验小组,评定该隧道工程质量合格,师副参谋长尹玉练在复验报告书上正式签字。
12月18日,师下发《关于建制单位名称变更的命令》,从明年(1984年)1月1日起,铁道兵第十师正式改名为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新管处依次改名为一、二、三、四工程处和新管处。
1984年1月1日,铁十师12616名军人分别在陕西咸阳、西安、眉县、渭南、蒲城、白水、河南洛阳、四川乐山、青海西宁、乌兰、天峻、德令哈等地集体举行向军旗告别仪式,摘取领章、帽徽、取消部队番号、代号,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当铁道兵的官兵们分别在各地最后一次向军旗敬礼时,许多人都流下了不舍的不甘的热泪!
就是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写一边觉得心里很疼,眼睛也是痠痠,眼泪也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的铁道兵!
作者王民立
王民立,1969年12月入伍,曾是铁五师和铁十师医院助理军医、军医(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后在长沙铁道兵学院等任秘书处、干部处干事及卫生处助理员、军医等职。2000年于国防科技大学退休,中校军衔。
编辑:山峡人
来源:新华号 山峡人
十二生肖对应十二脏腑与经脉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实际就是为了说明十二脏腑的功能而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说明十二年或者十二个月。因为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十二生肖就是为了解决人们不明白脏腑功能这个问题的。
鼠与胆经
子时是23:00~1:00,对应十二生肖为鼠,在经脉循行对应足少胆经,在腑为胆。
鼠个头小,身体储存的能量少,消耗快。喻意正常的少阳火生发很小,容易熄灭,就好比让老鼠快速奔跑很容易把身体的能量消耗殆尽,所以要以“潜龙勿用”为原则。基于此,老鼠的特点之一是寻找并囤积食物。类比中医即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少火之气壮”,只有不断积累的少火、小火才能够使元气充足,即使阳明、太阳,也是少火的逐步积累而成。《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所谓二阳者,阳明也,……一阳者,少阳也。”说明元气是靠少阳火一点一滴的积累,就像老鼠每次存一点东西一样,只有积累完全才能正常的过冬。
对于治病来说,由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任何脏腑功能的恢复,都要依靠元气的积累,所以治愈疾病的关键就在于少阳火能否积累充足。而通常的情况都是得病快,恢复起来特别慢,就是慢在积累的过程。如果病情很重,相当于身体里只有一只鼠,千万不能把它消灭。如果身体好,好比有很多的鼠,即便死几只问题都不大。对于人来说,精足,少阳火就会积累充足,再生出更充足的精补充丹田,所以鼠容易成群的生活,也是应此象。另外鼠的繁殖力极强,正是说明了其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而元气的积累也正是需要有如鼠一样的繁殖能力而不断壮大。
鼠的生命力强,喻意人活着全靠“子”的生发。所以一般的修行打坐往往都要在子时,也是对应此象。而真正的含义是要恢复、保护子时,养这个阳生的时刻。不是说一定要在23:00~1:00的时辰里打坐才行。当然这个时候人比较静,打坐自然比较好。
鼠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在地下打洞,平时或者遇到危险都在洞里,只有觅食时才钻出地面。“少阳主枢”,枢就是枢纽,在人体来说少有转枢交通阴阳的功能,地为阴,天为阳,鼠时而在地下洞中,时而钻出地面,则可类比少阳主枢的功能。
鼠从以在地下为主到不时钻出地面是一个从里向外,由阴转阳的过程。那么少阳胆经对应甲子之时,为“一阳生”,就是从以阴的收敛收藏为主的功能转入开始要以阳的生发生长功能为主的状态中。对于脏腑来说,脏腑运化的能量来源于丹田的供给,胆主甲木,为丹田真阳与脏腑真阴的枢纽。凭借少阳胆的功能,丹田主藏的元气能够输布出来供给脏腑进行运化,本身就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同时鼠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任何地方都能够生存,对应人身来说,任何一条经脉能否疏通都取决于少火的生发与否,综合以上两点,这就是《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真正含义。
鼠在地下打的洞很小,只能容许它的身体通过,这相当于渗透的功能,因为胆肝属东方,东方生发北方所藏的精,北方病在溪,溪就是小溪的意思,水流不大,所以渗透得很慢,而且肝者,“罢极之本”,它输送营养的速度往往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积累得慢。洞小藏得食物少,运输的食物与通道的横截面积相比更小,所以容易被堵塞。对于人身有形的胆腑来说,平时主收藏胆汁,人进食的时候能够向外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就是渗透的功能在发挥作用。气机易被阻滞的这个特点加之时间的积累就容易造成有形的疾病,如胆结石之类。
鼠的第三个特点是总体数量大,分布广。就人体而言,当少阳火生发时,是全身性的,手足会由冰冷转为温热。但如果老鼠的数量过多,它会通过集体旅行而自行大量消亡。就像人的元气在比较充足的前提下,因为在表的气机被郁导致热量蓄积不能疏散而造成的实证,如高烧不退,往往会造成“壮火之气衰”的后果。如果老鼠很少却使用了大量的灭鼠药,就会导致鼠的快速消亡,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就像患者在元气虚弱的前提下,医生没有使用收敛的方法却错误地使用了发散的药物,就会使全身本来就非常虚弱的少阳火快速消耗殆尽,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
牛与肝经
丑时是1:00~3:00,对应十二生肖为牛,在经脉循行对应足厥阴肝经,在脏为肝。
牛的个头大,意谓真正的厥阴发挥作用要像牛一样大,说明少阳是要有强大的厥阴来控制让其以正常的速度缓慢生发的。
按太极图来说,一阳生的时候,阳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相当于鼠,阴几乎占据了全部,好比是牛。所以牛和老鼠的体积比正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少阳一生人反而困的原因。
对人身来说,东方的正常生发依靠少阳生发和厥阴抑制的共同作用,并以此作为起始。到一定程度少阳积累成为阳明,厥阴随之转化为太阴。假使东方不能正常生发,厥阴抑制太过,少阳无法积累成为正常的阳明,就会造成“木克土”的局面。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说明它能够囤积并生出精华。并且其肉多,储存能量多。牛之所以能做到这两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消化上具有反刍的特点,能够通过反复消化,达到充分吸收营养的目的。
厥阴肝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藏血,不让血轻易地耗散。所以能如此,也是在于厥阴肝具有像牛一样的特点,能够消化再消化,让营养得到充分的吸收。那么在人身来说,运化水谷吸收成为精微,主要是阳明和太阴的职责,看似与厥阴无关,实际上,前面已经讲过,不论阳明还是太阳,都是少阳积累而成。那么对于不同状态下的阳多与少,都有相对应的阴与之匹配,并且一定都以厥阴的作用作为起始,再进行转化。这是符合“因天之序”的不易真理,北方生发一定成为东方,冬天过去自然迎来春天。所以正常的消化功能的发挥,能够充分而彻底的运化,没有丝毫的浪费,可以说从根本上就是发挥厥阴抑制的功能,限制阳的运化速度不至于过快,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像反刍一样,消化得彻底而充分,这体现出的就是厥阴的绝对控制力。
因为牛具有囤积主藏的特性,所以其行走缓慢,不擅长跑,劳动的速度不如马快,但是耐力极大。对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营养以一定的输送、渗透速度供给脏腑组织使用,源源不断,就好像牛一样,动作虽然缓慢但是沉稳有力并能长久,关键也是在于厥阴肝对此速度的限制,正常状态下不会使其超过极限。这就是《素问·六节脏象论第九》“肝者,罢极之本”的含义所在。假如处于异常状态中,营养往往不能以正常地输送和渗透速度供给脏腑组织使用,也就是厥阴肝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就会造成超出极限的结果。举例来说:人如果经常不运动,营养在经脉中输送及渗透的速度都要较正常缓慢很多,那么人在突然情况下的运动量加大,比如突然心情好去爬山了,或者有紧急的情况需要快跑的时候,往往跑不了几步就会感觉全身无力,腿酸异常。这就是超出极限,由于湿气过重,导致肾精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气化并输出,后续能量无法供应完全的表现。相信这是每个人都有体会的。
牛能产奶,但奶必须挤才能出来,不挤是会被憋坏的。对应于人来说,能量不用是不会轻易输布出来的。所以经常不被使用,不通过锻炼的方式使能量消耗以更好地新陈代谢,那么人就容易肥胖或者憋出某些实证,这就是因为能量太多而不能疏泄的缘故。
牛的生存环境必须有草有水,范围要广,意谓厥阴肝需要肾精充分的补充。如果环境不好,水和草都匮乏,牛就没法待下去,必须更换地方,所以过去牧民逐水草而居。此于人身的含义就是东方一定是在北方充足肾精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正常的生发。
虎与肺经
寅时是3:00~5:00,对应十二生肖的虎,在经脉循行为手太阴肺经,在脏为肺。
虎的生存必须依靠山林。有句俗话叫“虎落平阳被犬欺”。虎长的斑纹适合在山林里生存,如果到了平原上它就会目标明显,但在山林中它的斑纹能和自然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发现。它就可以通过这种隐蔽去突然出击而捕捉猎物,从而增加捕获的概率。
因为山能生万物。草木、风雨、河流、动植物、矿物都是从山里生的,所以山林就相当于北方肾的功能。而太阴肺要想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就是依赖于充足的肾精及其充分地气化。
一只虎能够控制方圆一百到两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威慑四方,正所谓一山不藏二虎。处在食物链最高层的虎如果能够正常地体现出它的震慑能力,那么整座山林中的动物都处在和谐的生存状态中。假如虎得病或者消亡,那么处于食物链低层的动物就会没有威胁而不受制约,通过大量的繁殖而破坏整座山林的生态平衡。
对比太阴肺来说,其在五脏六腑中的位置最高,形如华盖,涵盖一切。统管全身营卫出入之气,即肺主一身之气,“气归于权衡”,其他脏腑的功能都受肺的功能节制。肺气调和,功能强健,其他脏腑各自的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人就会精力体力充沛;肺气虚弱,功能虚弱,各脏腑的功能就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人就会变得憔悴而无力。
老虎捕食的特点是先潜伏很久,等到合适的时机时突然出击。所以人在寅时的时候还是很困,因为还处在潜伏、潜藏的状态之中。
老虎的捕获率极低,往往捕食十次可能才收获一次,如果它的精神力气不足,那么获得的食物就更少。对应人身,太阴肺位于上焦,就要是通过强烈地运化来吸取一定的精微,相当于老虎的捕食机会多,但是得到的少。对于肺来说是宣发得多,凝聚得少。意思就是上焦虽然运化强烈,但是最后积累的精往往是很少的。所以通过这一点就能知道,治病决不能轻易地发汗。因为发汗的特点就是宣发多而凝聚少,如果本身是内里虚弱不足的证候,又误用了发汗的方法,那么就会使本已空虚的下焦更空虚,使上焦处于“云雾更不精”的状态中,把原本应该凝聚的精华继续耗散出去。就相当于本来能够捕到的猎物现在都逮不着了。
老虎能吃牛,狼也吃牛,差别就是一只虎就能够捕获一头牛,而狼需要协作。因为太阴肺是位置最高的脏,最孤独,也是唯一的。如果它不行,那么其他的脏腑也就没有将来。此体现其不可替代的特性。
老虎的另一个特点是食物如果一次吃不完,它会把食物藏起来,等过几天再回来接着吃。所以它有藏、出击、又藏的特点,有点类似牛的反刍。所以太阴肺也具有不浪费的特点,因为精是不能被浪费的。
老虎能游泳,且游泳的距离还不短,《灵枢·本输第二》:“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肾和肺都属水脏,“金生水”。
老虎缺少汗腺,所以怕热,喜荫凉。肺主皮毛,能够输布,但是在藏的时候不能够过度发散。人处于春冬的时候是不能轻易地发汗。尤其是“冬三月……无泄皮肤”。肺如果燥得过分,宣发过度,就需要荫凉,但是又不能冰冷。中国虎主要以华南虎为主,生活在温带,相对来说也是怕冷的。虎怕热,肺也不能太燥,太燥鼻腔就干;太冷,就流鼻涕。所以过冷过热都是不行的。
有句话叫:“愁龙,喜凤,笑狮子,傻老虎。”白虎属西方,《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太阴肺属愚。意思就是在精比较充足的前提下应用正确的方药,自然能够使秋气平,收敛神气。倘若用苦药提前下之,它也会收敛。白虎能吞噬一切,所以只要性质属阴,稍微重浊或者有凝聚特点的物质,它全收纳。通过误下,太阴肺就会把不精的云雾提前吸收而变为寒邪,所以为愚。
兔和大肠经
卯时是5:00~7:00,对应十二生肖为兔,在经脉循行为手阳明大肠经,在腑为大肠。
兔在天暖的时候外表呈灰色,天冷变成白色。这是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具有的保护自身的功能。而阳明大肠的特点是随阳多少而变化,阳如果多阳气燥火就旺一些,阳少太阴湿气就盛一些。
兔白天拉硬屎,晚上拉软屎,并且把软屎吃掉,只留下硬屎。白天的特点是阳多阴少,以阳的运化功能为主,晚上阴多阳少,以阴的收敛吸收的功能为主。对比在人身上来说,白天指代以阳的运化功能为主的状态,阳明燥火旺一些,津得过度,大便就会干;阳明燥火不足,津得不够,大便就偏稀。如果上脘尚有阳明火,中脘下脘都是湿,那么大便就是初头硬后溏。都是随阳明燥气和太阴湿气的消长而变化。
兔子吃掉软屎是因为其能够帮助消化,所以阳明大肠也是需要阴的功能来制约,达到运化充分的目的。
兔平常动作缓慢,遇到惊吓时动作极快。肺与大肠相表里,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的这个特点。其易惊恐、胆小,具有精神气质比较脆弱的特点。对于大肠来说就是随着气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问病情一般都不离问大便。因为这是对于人体气的消长体现得最为突出和直接,也是速度最快的表现。每天都能直接反应人身体的状况,是疾病的晴雨表。随着阳明太阴的变化而变化,与胃同行。胃是足经,大肠是手经。足经有变化手经往往变化更强。由胃是不容易看到阳明火和太阴湿各有多少,但是大肠能表现出阳明火和太阴湿的比例。如果是初头硬后溏,就说明阳明燥火被郁在头上的一点儿,上边还比较强;如果大便初头正常后边稀,说明阳明胃气不太足,但还略有点胃火。虽然强弱有所变化,但性质是一样的。
因为兔子易惊恐,所以一只兔子受到惊吓往往累及其他。手阳明大肠是主津所生病,津的功能如果丧失会使很多的脏腑的功能削弱。好比一只兔子惊恐,别的兔子都跟着不安起来。
兔子不换牙,但是牙总在长,所以具有啃食性。如果不啃硬东西,牙会越长越长,所以必须不断地找硬的东西来磨牙。大肠的特点也是不停歇,大便到了大肠后还在不断地消化吸收,把多余的水分再津出去,吸收最后的营养。
龙和胃经
辰时是7:00~9:00,对应十二生肖为龙,在经脉循行为足阳明胃经,在腑为胃。
世界上没有龙这种动物。它可大可小,可明可暗,春能上天,冬能潜渊,千变万化。为什么龙作为十二生肖对应胃呢?因为人只要活着就要依靠胃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并且人的各种的功能的发挥都靠胃来促成。所以胃具有所有几大类常见动物的优良特点,化而为龙。意在说明它能变化万物,随着阴阳的变化,支持人的生命,维系人身的各种功能。所以各种动物类型的特点它都应具备。
骆驼头——骆驼有峰,峰能够存储食物,强壮的驼峰能存一百斤的脂肪,可以三十到四十天不吃不喝。石像生中也有骆驼,代表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
猪鼻——猪的嗅觉最灵敏,善于分辨。猪的獠牙向上,所有动物中只有它是往上长的,能够抗拒野兽,攻击对方的时候往上撩,具有向上的突击性,而不是从上往下。而且鼻子能够拱,具备疏通土壤的功能。
鲇鱼须——鲇鱼是指无鳞鱼,无鳞鱼的特点是没有鱼鳔,所以这些鱼只要是不游就会沉底而不能漂浮在水的中央。在水底下,光线很差,或者没有光亮的地方,只有依靠须子去碰触周围,才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行动自如。代表龙能够潜到水的最底层。
虾眼——虾的眼睛是凸出来的,不在眼眶中,四面八方全能看得见,机警,照顾全面,观察力强。
鹿角——最顶端的生发和抑制力。生发力最强。虽然生发力强但是它不散,能慢慢地长,接应。因为鹿茸长毛,毛具有藏的功能。所以龙的角一般头是圆的。鹿同时也好斗,具有一些牛羊的特点。
马鬃——马善于奔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鬃。所以古代汉字中的马字突出的也是鬃。
蛇身——因为胃与脾相表里,脾属蛇。蛇的特点是天冷不动,温度升高它能动。而且蛇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回走。但是可以往回缩。如果往回必须调过头来而不能退着走。退是头往回退,身子尾巴不动。先退回来再进攻。人的阳气都到上焦,可以用四逆汤把头降回来,降到身体的位置,但是不能让它往回走。这也符合“因天之序”的原则。
鱼鳞——与蛇一样,鱼也不能往回走,往回就会把鱼鳞剥下来。意在强化只能向前不能向后的特点。“心者,生之本也”,生就是指生生不息,总是向上。就算是春夏秋冬,也是转一圈走,不是原地回来。所以不论是升还是降,都是生生不息。阳气只能向前,或者收敛一点,而不能回头。
鹰爪一一鹰是在天上,控制下边,也具有老虎的特征,能收摄威震,所以它能够生血,血能够震慑一切飘在天上的虚火。鹰主要特点是能够把在上的东西抓住,往下。从上向下震慑。
狮尾——狮子一声吼,什么都能够震动。狮子早先在中国没有,所以照理是没有狮尾的,就是蛇身蛇尾。后来加了狮尾,百姓没见过,但是知道狮子能辟邪,镇邪,辨善恶,具有小肠的功能特点,能够泌别清浊。
蟅腹——土鳖,龙有鲇鱼须,它能够潜到水底下,把水里的泥疏开,土鳖是能把土疏开,这样龙就具有能够通水疏土的特性。
牛耳——牛个头大,具有反刍的特点,所以厥阴主要就是通过对少阳的抑制作用达到消化彻底而充分的目的。作为龙的一部分,意谓龙也具有该特点。
足阳明胃经,是主血所生病者。血具有龙的这些功能,龙也代表血的作用。所以治任何病都要恢复胃,胃能够具有这些动物对应的脏腑的功能。它能够做这些脏腑所有的事情。只要血的功能得到恢复,气自然也有。中国崇尚东方,东方主生发,生发就是生发血,血才能生气。血是由中焦运化的,气是上焦开发的。中焦没有血上焦就不能开发气。所以无论什么都要依靠生发的功能,肾能否生发也靠血的补充,所以把龙对应胃这个腑,而没有对应到肾上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主要就是指辰时。所以春为东方和辰同用龙来代表。
蛇和脾经
已时是9:00~11:00,对应十二生肖为蛇,在经脉循行为足太阴脾经,在脏为脾。
蛇会冬眠,属于冷血动物。温度高就活动量增大,温度低活动量减少,它会主动找有太阳的地方去晒。所以特点就是喜阳光。对于太阴脾来说喜欢肾精气化给它的少阳火。同时蛇也不喜欢燥热,热的时候它会躲到树荫下边。所以蛇的特点是容易冷,一冷它就不活动,对应人身来说,阳气不足,脾胃就容易停滞。过强,就会消谷善饥。
马和心经
午时是11:00~13:00,对应十二生肖为马,在经脉循行为手少阴心经,在脏为心。
马善跑,能够耐受强体力劳动,运输货物,是古代交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心主血脉,供给全身脏腑组织以营养,所以心脏无时无刻不在跳动。就好像马奔跑起来不停歇一样,并且如果催促它,它会一直跑下去。如果人的思维意识总是不停,大脑与心同属南方,心就不得不大量的供应气血。尤其是紧张地思考,心跳也会加快。听从命令和指挥不停地奔跑甚至跑死。心在宣发过度,只散而不收的状态下,也会往外冒而散死。
马的视野广,意谓南方能够把营养输布到全身,东南西北中全能送到。这正是《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含义。
马的大肠盲肠发达,吃粗饲料,并且爱吃苦饲料,意谓能够收敛,南方在味为苦。能吃粗饲料就说明消化能力很强,对于心来说是输布营养的能力强。消化功能强健获得营养的能力就会强,能够供应自身的运动。
马能游泳,能够贴近水的功能,也具有一些北方的特点,心与肾同属少阴。
马的汗腺发达,不畏严寒酷暑。对于人来说心为阳,属南方,不怕冷,如果冷有它来补充,热有它来消散,通过汗把血液中的热量代谢出去。
马适于群居,往往公马争出王以后,母马都会跟着为王的公马。所以心是君主之官。对于治病的来说,把阴阳气血调整好,两手脉都接近,那么全身都能归顺于根本,就像马争出王,母马都跟着马王一样,能够整体的去运化,恢复病情就会容易。
有别的群的公马想来抢夺马王的位罝,马王就要去攻击它,捍卫自己的位置。就像邪气进来了,正气不能坐视不管,必然要去攻邪气。那么在邪正相争的时候,气脉会混乱。所以治病第一步都要先把气脉理顺,再通过恢复血的功能使之安宁。这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含义。
有句成语叫龙马精神。龙和马一般属同类。心属火,需要不停息地运化,正所谓“君子以自强不息”。胃也具有这个特点。
羊和小肠经
未时是13:00~15:00,对应十二生肖为羊,在经脉循行为手太阳小肠经,在腑为小肠。
羊与牛马这些食草动物主要特点上的差别是羊的嘴唇薄。薄就能够啃食长得很矮的草,或者牛马啃过的草它还能继续啃。所以小肠的特点就是消化得特别细。羊能啃食短草,并且能吃苦草、嫩枝、树叶,说明吃得细致,营养丰富,充分体现了小肠主吸收营养的功能。
羊的嗅觉灵敏,而且吃东西前要先闻,辨别之后再吃。而小肠有泌别清浊的特点。大肠亦具有泌别清浊的特点。二者的差别在于:小肠是泌别清浊的初级阶段,首先将混杂的食物所化成的精微从中甄别出大部分,吸收。接着将此任务传接给大肠,大肠再进行进一步的泌别清浊,继续吸收营养,分出糟粕。羊喝清水,不喝污水,小肠只吸收营养,不要糟粕。通过以上的特点说明人如果吃得东西太好,营养会被全部吸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运动量去消耗就会造成营养的堆积而成为垃圾负担。所以人体只能泌别食物的清浊,堆积起来无用的成为负担和垃圾的营养是无法泌别的。
羊也反刍,说明消化吸收得彻底,没有浪费。《灵枢·经脉篇第十》:“小肠是主液所生病者”。
羊的性子急躁,好斗却胆小。好斗是与同类之间,胆小是怕别的动物,具有小心谨慎的特点,也可类比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仔细地甄别筛选,充分地消化吸收。
胆小,说明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消化吸收的功能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波动往往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喜欢干燥的环境,怕热,怕贼风,怕雨。可类比太阳的特点。
山羊好登山,能过悬崖,绵羊走不了的路山羊都能走。小肠是主液所生病,液就是营养,能够支持人的各种活动。就算超出人的一般能力它也能支持,所以在山崖上行走自如。
人如果耐力不足,就需要发挥津和液的功能。津能够渗透,液能够泌别清浊,能够把液整个的功能过程转化出来,就好像山羊能够上山下山,发挥液的出入的作用。
猴与膀胱经
申时是15:00~17:00,对应十二生肖为猴,在经脉循行为足太阳膀胱经,在腑为膀胱。
猴的特点是善于攀爬,并且努力地攀爬。所以它的动作虽然自如但能够看出它用了力气,因为毕竟要用上肢负担起全身的重量。所以类比人身来说,太阳膀胱气化功能的发挥需要有动力作为前提。如果膀胱能够发挥正常的气化功能,后续能量就能够充分而源源不断的保证供应。所以下焦寒邪过重,气化功能被压制但精还不亏的病人,往往表现出极易疲劳,四肢无力的症状,服用四逆辈的药物之后,气化功能能够较完全地发挥出来,精能够充分地输布变化成气的状态以供应全身能量,那么疲劳的症状很快就能消除。
猴子用上肢攀爬,上肢属阳,具有宣发的特点;所以对人来说,上焦开发。猴子喜跳跃,具有躁动的特性。类比太阳膀胱的特点,阳最多,属阳的特点最强。早晚活跃,中午睡觉,所以虽然太阳主阳,但是在阳最盛的时候还要收敛,不能全是发散。
猴子主要住在树上和洞中,群居,有组织和制度,所有的猴子都要绝对地服从猴王。居住在树上主要是往上走,气化主要是在上焦开发,也是向上的特点。住在洞中是也容易蛰居,藏在洞里让人看不见,所以气化的功能也容易受到抑制。群居的特点是合作性强,所以气化发挥功能,津液则能出焉。津液出,则所有的功能都能够发挥出来。
猴子保护幼崽的意识极为强烈,所以气化功能发挥出来,太阳就能够护卫,发挥“阳者,卫外而为固”的功能。身体得到保护,才能够运化出有余的精不断地新陈代谢。就好像猴子保护幼崽也是为了不断的繁衍,为了将来的生存一样。
猴子吃得杂,所以气化之后消化力强。并且吃东西的时候往往为了多得到食物,通过抢食,先把食物快速的存到素囊中,等找到安宁的环境后,再重新把食物真正地吃下去消化。总结猴子的这个特点就是:先得到再吃。太阳膀胱属腑,为阳,主要是通过阳的运化功能的发挥达到收敛和收藏的目的。而牛的反刍特点是:消化再消化,充分的吸收营养。主要为脏属阴的特点功能的发挥。
鸡与肾经
酉时是17:00~19:00,对应十二生肖为鸡,在经脉循行为足少阴肾经,在脏为肾。
鸡的特点是不擅飞而擅走、擅藏。所以肾能藏,但在藏的时候得像鸡一样还能走,意谓肾必须在藏的同时能够缓慢发生。鸡往灌木丛底下走,猴子在树梢上攀缘。一上一下,对应人身,肾与膀胱,一表一里。
鸡晚上看不见东两,深夜恐惧,容易躁动不安。天亮的时候,公鸡引吭高歌,通过打鸣来生发,同时具有唤醒同伴和母鸡的作用。类比人身肾主恐,北方要想振奋,一定“必待日光”,就像鸡到天亮的时候才会打鸣一样,才能全身腠理发泄。
狗与心包经
戌时是19:00~21:00,对应十二生肖为狗,在经脉循行为手厥阴心包经,在腑为心包。
狗据考证是从狼驯化来的,狼和狗的区别就在于狗忠于主人,神情专注。即使睡觉的时候也会一只耳朵贴着地,时刻保持警惕,能够守卫门庭,保卫主人。
对应心包来说,就是代君受过的特点。人生气的时候会喘不上气,胸闷,心怦怦跳,所有这些症状,都是因为生气的情绪而造成了气机受到压抑的状态,这个结果都由心包先受着,不会一下传到心上去。所以高兴的时候也是心包得先开,否则不能生出喜。《灵枢·灵兰秘典论第八》:“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狗喜怒哀乐的感情都具备,最接近人,所以人都爱养它。感情丰富就容易变化。对应心包来说,很容易因为人情绪的变化而被憋住或者发散过度。
很多动物生了小崽之后不喂奶,往往都是狗养大的。也说明其代君受过的特点。
猪与三焦经
亥时是21:00~23:00,对应十二生肖为猪,在经脉循行为手少阳三焦经,在腑为三焦。
猪的特点之一是生育多,三焦与胆同属少阳,老鼠生得多,猪生得也多。区别是猪个大,老鼠个小。鼠对应足少阳胆经,个小,在最底下一点点生发。猪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个大,在上焦运化宣发。
十二生肖主要是古人定的,动物得往古代去找。所以十二生肖中的猪应该是从野猪往家猪驯化过程中的猪。
野猪丝毫不畏惧食肉动物。所以三焦在人身对应的是悍气。手少阳三焦经为阳,个大,在中焦上焦,甚至是三焦都有,所以它的气量大。
猪的獠牙往上长,擅长往上撩。所以有奔豚汤,豚就是猪的意思。如果肺的震慑力不强,三焦的生发疏通力就过强而不受制约。
悍气主要表现在太阴的收敛功能不足,但元气还比较足,气化力还比较强的时候的症状。属于实证。它不是阳明火,是比阳明火还足,能够破坏身体的功能,叫“壮火之气衰”。
猪拱地,能够把土疏松,把土里边植物的根一点点吃掉,所以三焦气就是少阳火,老鼠能慢慢地把一些东西吃掉。野猪是能把土里边的东西很快吃掉。所以破瘀血都是依靠少阳火去破,而不是用桃仁、红花。而少阳要靠厥阴的血很充足,血的充足在于恢复阳明胃“主血”的功能。
所以要想破瘀血,第一步都是先恢复气血。气血足了它自己自然就去破。这正是《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外门已毕,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而诛之”的含义。现在很多人用活血化瘀药去破瘀血,效果极差,就是因为不辨虚实,往往都是在元气虚少,精血不足的前提下去应用,必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使病人虚上加虚,犯了“虚虚、实实”的禁忌。
文源:本文摘自《治病书——中医破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作者/王正龙。
曾经装备人民军队的七九步枪,分别所指是哪些枪
(人民军队中的枪杆子之六)
七九步枪,是革命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和回忆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武器。所谓七九步枪,即口径7.92毫米的步枪。7.92毫米是旧中队的制式口径。新主义革命时期,各型七九步枪始终伴随着我军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战绩。
从一座雕像说起在英雄的城市南昌,有一座为纪念我军诞生而建的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由花岗岩雕刻的一支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那支步枪尽管雕刻得很是写意,但有一处特征十分明显,即弹仓部位凸出于枪体。这是在告诉我们,那是一支7.92毫米的汉阳造步枪。
为什么起义纪念塔上雕刻的是汉阳造步枪而不是其他,这就要说一说起义部队的组成和装备了。
1926年12月中旬,由贺龙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开进宜昌。在此之前,宜昌的北洋守军卢金山部已经宣布投诚,然而不久又复叛,在某一个夜晚,秘密集中江边,准备继续对抗国民革命军。得此消息后,贺龙指挥部队进行堵截,经短时激战,叛军或投降,或逃散,整整一个混成旅的武装全数被贺部缴获。这还不算,当获知宜昌的外国洋行内尚藏有卢金山部新购的大批新枪时,贺部又连夜包围了洋行,将整箱整箱尚未开封的新枪悉数收缴。有了这批枪,贺龙把部队原装备的老套筒、九子连等杂牌枪,全部换成了汉阳造。半年多后,已经扩编成20军的贺龙所部,就是装备着几乎清一色的汉阳造,作为主力,发动了光照史册的南昌起义。
起义的另一支主力是叶挺任副军长的第11军。由叶挺任团长的第4军独立团出征时,装备的主要是粤造元年式步枪。粤造步枪相对盘踞两湖的直系军阀装备的汉阳造步枪,性能略差,故而在战场上,若能缴获汉阳造步枪,会立马换装。而以叶团为先锋的第4军一路凯歌,屡屡斩获,到了攻下武昌城,特别是占领汉阳兵工厂后,已基本淘汰了性能较差的粤造步枪,而换装了精良的汉阳造步枪。据当年苏联军事顾问捷斯连科的记述,叶挺担任卫戍司令率24师和独立第1师镇守武昌,击败夏斗寅部叛军的武昌保卫战中,所装备的即多是汉阳造,而在保卫战中缴获的汉阳造,又“足够组成一个师”了。
以叶贺部队为主力的起义部队,打响了武装反抗统治的第一枪。在这次壮举中,汉阳造首当其冲。
曾经的中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有一支汉阳造步枪,那就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到的“莲花一支枪”。
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莲花,武装疯狂镇压员和革命群众。他们以维持地方治安为由,要农军把枪交出来。当时莲花县委的少数领导在右倾思潮的影响下,以为交了枪就可以换得和平,遂把农军的60支枪交出了59支,只剩下由员、农军班长贺国庆保管的这一支枪。
后来,就是由这支枪起家,先是发展成立了赤卫队,后又扩编成了独立团,革命的火种终成燎原之势。
汉阳造步枪是依据德制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仿制而成。因生产的厂家湖北枪炮厂位于汉阳,故该枪后来被俗称作“汉阳造”。
汉阳造的诸元参数:枪重:4.06千克(空枪)。枪长:1,250毫米。枪管长:740毫米。发射子弹:毛瑟7.92×57毫米圆头弹。枪口初速:60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供弹方式:曼利夏式5发漏夹。
在人民革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汉阳造步枪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35年4月24日,红28军特务营在营长林维先带领下,于商城县的三里坪设伏,全歼敌一个保安团。“打扫战场,我们缴获了机枪5挺,长枪180余支。于是,我们丢掉老套筒、瑟,换上了湖北条子——汉阳造。兄弟营的同志们都为特务营换装而高兴,用羡慕的口吻说:‘你们特务营这次发财了!’战士们乐滋滋,部队一片喜悦。”
1929年4月10日,《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载:“红军于去腊开抵堰垭,在杜家村缴得田部汉阳枪十余支。今正二次进城后,又得二十余支”,“割据鹤峰后……于一个月当中缴得长支【枪】八九十支,其中多系汉阳造,火力甚强。”零星文字中,可见当时我红军战士对汉阳造的无比青睐。
随着战斗中不断的缴获,红军中的汉阳造步枪渐渐成为主要装备。四方面军嘉陵江战役后,其10师28团的统计中,关于步枪一项:
“原有长短枪共计六百七十五支,内分汉洋【阳】造二百一十二支,套筒枪五十四支,三八式二十五支,奉天造三支,意造一百一十四支,广东造七十五支,四川造七十二支,土造八支,陕造七支……”
同为10师的36团 的统计:
“武器共计七百八十一支,内分双套筒七十五支,意造七十五支,汉洋【阳】造四百零八支,三八式四十六支,小金钩一支,广造八支,贡【巩】造一支,九八式七十二支,川造四十五支,土夹板五十支……”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全靠缴获补充的我红军中的步枪尽管五花八门,但汉阳造一枝独秀,占了绝大多数。
到了抗战时期,汉阳造仍是我抗日军民手中的主力步枪。据1938年5月29日《一二九师武器种类口径统报》,其中:
“一、步马枪:
“1、七九的1799,计汉造869,奉造131,广造143,巩县造69,德造201,川造320,土造20,陕造42,江西造4。
“2、六五的983,计三八式362,湖北造小金钩88,晋造30,外俄造3。”
从中可见,在两种口径的步枪中,七九步枪仍占多数,而七九步枪中,汉阳造又占了绝对多数。
1938年元旦,我党在山东敌后组织领导徂徕山起义,当时部队的装备很落后,主要是老套筒、土压五等,还极少有汉阳造,于是各游击队提出了一个目标:“一人一支枪,汉阳造才算枪”。由此可见汉阳造在游击队员心目中的地位。
管文蔚在回忆发动丹阳武装起义时,有这样的文字:“我们一下缴到了二十余支枪,都是汉阳造,青年们兴奋极了。”这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实际上,如果排除神剧的影响,翻开历史的档案,你就会发现,即使有着优越后勤保障的军,能全部装备汉阳造,也算得上是精锐了。比如抗战前那20个调整师,也就是被众多网民吹上了天的所谓德械师,在大战爆发前夕,其中的第11、14、27、57、67、80师等,还在争取补齐汉阳造呢。
除了主要靠缴获,我敌后各根据地还建兵工厂制造武器。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也曾生产汉阳造步枪。据史料载,前者在1939年的2至5月,分别生产仿汉阳造步枪3支、34支、62支、96支; 后者则从1938年到1940年,每月生产仿汉阳造步枪15支。各敌后小型兵工厂,也曾有生产汉阳造的纪录。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日械、美械和国造中正式的大量缴获,日趋老化的汉阳造已渐渐从主力部队中淘汰,而转入地方武装和民兵手中。
庞杂的枪族“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人民革命的历程中,我们的敌人,既有日本侵略者,也有派,而后者本身就是由不同列强支持和豢养的各路新军阀组成。军中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武器系统,其中光是七九步枪便是五花八门。这其中,有进口的洋枪,也有依据洋枪仿制的土枪。而最著名者,应该要数汉阳造的原型枪德国造7.92毫米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了。
1888式步枪是德国第一支发射无烟药的小口径连发步枪,采用曼利夏式弹仓,5发漏夹装弹。其最大特征是枪管外有一套筒,因此俗称“套筒步枪”或“双筒步枪”,多年以后,又俗称作“老套筒”。
关于老套筒,长期以来存在诸多误传,这里简要纠正一下。第一,老套筒不是毛瑟枪。该枪从研发到生产,跟毛瑟兄弟毫不相干,并非清末官僚口中所说的毛瑟系列。
第二,老套筒并不仅有发射圆弹的,也有发射尖弹的。德1905年以后生产的套筒步枪,88/S、88/05、88/14、88/Z等,都经过了改膛,与毛瑟98步枪使用同一种尖弹。
第三,老套筒全是德国造,没有汉阳造。汉阳厂在仿制套筒步枪之初,便摒弃了套筒而改为单筒,并不是传说中的1904年才去除的套筒。
北洋军阀和先后统治时期,都曾大量进口这种套筒步枪。在我人民军队的征战历程中,老套筒也是占有相当地位的。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我军都曾大量装备老套筒,而且在红军时期,老套筒还不算太老,也算得上是精良装备。红二军团老战士张树芝回忆,在坚持洪湖游击区时,“我们九个人有七支老套筒,枪都擦得乌亮乌亮的。”言语中满满透露着自豪。
段焕竞将军在回忆录中也曾说到,“我参加茶陵游击队的时候,枪当然是又差又杂,最好的是可以一次压五发子弹的汉阳造、老套筒。”
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由于连续战斗的减员和缴获,造成枪比人多两到三倍的情况,上级不得不一再动员将多余的集中起来销毁,只留下最精良者。此时的红军,对地方部队的杂式枪械根本看不上眼,但在攻占祥云县城时,从滇军手中缴获了大量的“新式老套筒”,仍然爱不释手。这批“新式老套筒”,应该就是滇军从国外购进的使用毛瑟轻尖弹的某种改型的1888年式步枪。
套筒步枪毕竟停产于上世纪一十年代,即使枪本身的性能并不差,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磨损,到了抗战后期,也都是风烛残年,老掉牙了。所以在一些主力部队中,已经不再装备老套筒,而转给非一线部队或民兵。老电影《董存瑞》中,民兵郅振彪用的,就是一支老套筒,董存瑞用的,则是和老套筒同一代的1888年式骑枪,和赵连长率领的主力部队“一水三八”,相映成趣,除了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效果,也再现了当年我抗日军民的装备实况。
同样的镜头在老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中也有表现。影片中,作为主力部队的青年突击排,战士们是清一色的三八式,刚刚由区小队带枪参军的高珊,则持有一支老套筒,两相对比,也颇有戏。
旧中国进口的七九洋枪,还有德国毛瑟系列的98、98K、M24,以及捷克仿自毛瑟的VZ24、比利时仿自毛瑟的FN24、FN24/30等; 旧中国仿制的德系七九步枪,还有上海、四川、广东仿制的元年式,奉天仿制的十三年式,巩县仿制的九八式,浙江仿制的七七式等等。
所有上述这些步枪,都曾被我军在战场上缴获。比如山东徂徕山起义中,泰安县委曾成功动员一股军韩复榘部溃兵参加起义,该部溃兵有机枪2挺,匣子枪5支,东北大盖步枪40余支。这东北大盖步枪,即奉军兵工厂于1924年仿毛瑟步枪生产的十三年式步枪。因该枪在仿制时,又借鉴了日本三八式步枪的作法,也装有防尘盖,故称“东北大盖”。
1941年,冀中军区骑兵团进行整编,撤销营的建制,团直接辖4个大连和1个特务连、一个侦察连。为统一口径,4个大连按枪型分连,其中就有一个套筒连,一个捷克式连。
前面列举的红4军和八路军129师中的杂式步枪,其中的奉造,即十三年式;广造,可能有两种,即粤造元年式和中正式,但以前者可能性大; 巩造,也可能有两种,即巩造毛瑟98和中正式;川造,即川造元年式。以上各杂牌步枪,均系仿德毛瑟步枪,均是7.92毫米口径,均属早期的七九步枪范畴。
除了缴获,我敌后兵工厂也仿制各种七九步枪,除了汉阳造,仿制较多的还有捷克VZ24步枪。1944年,晋察冀军区兵工厂仿捷克步枪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月100支的水平。
孤独的终结者汉阳造是不能打尖弹的。这在十九世纪末,不算什么,因为那时差不多都是圆弹。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洋、东洋早已是尖弹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汉阳造的圆弹已明显落伍。大势所趋,这便催生了可以发射尖弹的步枪——中正式。
1935年,国民政府兵工署在巩县兵工厂仿制德毛瑟标准型步枪成功,将其命名为“二四式步枪”,并确定为军的制式步枪。不久又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简称“中正式”。
中正式步枪的诸元参数:枪重:4.08千克。枪长:1,11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口径:7.92毫米。发射弹种:7.92×57毫米毛瑟轻尖弹。枪口初速:810 米/秒。有效射程:500米。供弹方式:5发桥夹,内置弹仓。
时下有一种特别泛滥的说法,即抗战时中要装备的是中正式,这是错误的。中正式虽然早在1935年就仿制成功,并被定为制式步枪,但最初仅仅在巩县兵工厂一家生产,中国其他兵工厂则并没有转产,特别是步枪生产第一大厂汉阳兵工厂并没有转产。而且由于两年后抗战全面爆发,巩县兵工厂开始了漫长的马拉松式迁徙,期间多次遭日机轰炸,直到1942年才开始复工生产,因而整个抗战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中正式的出品并不多。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940年黄桥战役中,顽固派中央军独立第6旅翁达所部,因为全旅装备了中正式,而被称作“梅兰芳式部队”,意为行头漂亮。试想,如果中正式已经十分普及,一支不过是装备了中正式的部队,还可不可能会获得如此的雅号?
实际上,就是被许多网民热吹的所谓的20个德械师,在其装备的巅峰时期,中正式也只是部分装备,更多也是汉阳造。
值得称赞的是,抗战敌后的我胶东军区兵工厂,在1938年,就已经仿制中正式步枪成功,并达到月产80支的水平。
中正式的大量生产是1944年开始的,这一年,步枪生产第一大厂21兵工厂停产汉阳造,转产中正式,该枪的产量于是陡增。
中正式总的产量并不低,达70余万,但那多是1944年至1949年的出品。其大量装备军队,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
国共内战时的军,有美械部队,有日械部队,还有国械部队。这后者国械部队装备的步枪,就是中正式。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军装备的中正式特别多,而且一直很多。62军军长林伟俦在1948年10月6日给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电报中,就仍然在请领“请将65口径步枪拨换79中正式步枪”。
通过运输大队长的输送,这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正式,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自然也就变成了我军主力部队的新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我39军装备的步枪情况是:六五步枪7320支;七九步枪1512支;三零步枪2408支。50军装备的步枪情况是:六五步枪1424支,七九步枪4652支,三零步枪296支,七七步枪261支。从中可见中正式所占的比例。
请注意了,如果说在抗战胜利之前,所谓的七九步枪,是包括了所有7.92口径德系步枪的话,那么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各主力部队中的七九步枪,就不再包含其他,而单指中正式了。这是因为,经过了八年抗战和四年的解放战争,那些早在抗战爆发前进口的德国、捷克、比利时造七九步枪,以及三十年代以前生产的巩造、沪造、奉造、浙造、川造、粤造七九步枪,都已经严重磨损,基本退出了国共双方的主力部队。汉阳造稍好一些,在主力部队中,也大多淘汰了。但中正式不同,因为控制的兵工厂一直源源不断地生产和供应,这时我军缴获的该枪,也还多是新枪。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刚刚解放时我军装备的中正式步枪,除了主要来自战场的缴获,也来自解放重庆以后的自产。由于重庆地下党的积极工作,我军解放重庆时,基本完整地接收了中正式的最大生产厂原兵工21厂。解放了的兵工工人鼓足干劲,加大马力,继续生产了大量的中正式步枪,供应正在向南方追剿残敌的我各路大军,供应朝鲜战场。
随着五三式步骑式化列装,我军中大量缴获的七九步枪从解放军中退役,转给民兵使用,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彻底从民兵队伍中撤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