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八字研究(海瑞的生辰八字)
海南周刊|海瑞寿字的百年猜想
文\李玉萍
寿,久也。——《说文解字》。
“寿”字是人们最喜爱的汉字之一,表达祝贺长者长寿之意,既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敬爱,又寓意着美好祝愿,蕴含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吉祥的追求。“寿”字书法,是一个幸福的符号,以书写“寿”字来表达对生命长青的恭贺、赞美和希望,早已成为了中国人祝寿经久不衰的主题,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习俗中,也散发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小篆“寿”字。
行书“寿”字。
隶书“寿”字。
楷书简体“寿”字。
楷书繁体“寿”字。
金文“寿”字。
海瑞榜书“寿”字碑
碧海、沙滩、椰子树……除了浓郁的海岛风情,海口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蓄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是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印记。如今文化景观又添新彩,以海瑞墓为核心扩建的海瑞文化公园已正式开园。一个春日的下午,我怀着对海瑞人品的敬仰以及对他书法的浓厚兴趣,走在海口海瑞文化公园青石铺就的小广场上。环顾四周,是一群高度不超过四层的白墙青瓦仿琼北民居风格的建筑。整个园区占地约76余亩,展馆、书院、墓园等分布其中,满目的琼岛古韵,徜徉其中,怀古、瞻仰。
在海公书院的廊庑中,藏有一块独特的“寿”字石碑,引得无数市民、游人驻足、赏叹,也让我流连忘返。此碑呈竖长方形,碑高150厘米,宽65厘米,厚65厘米,下设底座,底座高30厘米,宽101厘米,厚28厘米,与碑身连为一体,石质均为海南青石。碑面中心阴刻一个巨大的“寿”字,旁边行书落款“海瑞书”三字,并钤盖两方印章,一为:海瑞之印,二为:刚峰老人。碑旁的文字介绍有:此“寿”字碑为海瑞所书,后人将寿字刻于石碑上,等等。
据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主任陈涛介绍,此“寿”字碑,依据琼山一吴姓人氏从江浙一带购得海瑞“寿”字拓片,带回海南后,于清代用海南青石镌刻而成。最初收藏于何处已无从考证,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碑移至五公祠与海瑞其他书法作品碑刻及丘濬、海瑞人物石像碑刻等一起存放。1983年,在重新修复海瑞墓园时,将此碑与海瑞其他书法碑刻一起迁入海瑞墓园收藏至今。
海瑞书写的唐诗字帖。资料图
“寿”字寓意之妙
站在“寿”字碑前,我细细观赏书法美的同时,发现它蕴藏了三大特征: 一是该“寿”字笔画结构布局巧妙,为一个中心对称图式,即正看与倒看都是一个“寿字”。二是该“寿”字的书写一笔完成,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没有中断,气脉相连,整字气贯连动,一气呵成,振笔直遂,以表其思。有行云流水之感,寓意长寿绵延。三为该“寿”字的形状,从上往下直观之,宛如由四个字“生母七十”连在一起组成,意味深长。我不禁举臂以指为笔,随着“寿”字的笔画,书写起来,手臂转动之中,慢慢领会、感受海瑞书写此“寿”字之妙处。
海瑞书法《寿》。资料图
海瑞文化公园公共服务部负责人徐晶介绍说,海瑞书写的这个“寿”字,非常奇特,不仅能正面看出“生母七十”四字,倒看则是“喜事”二字组成。细看还可发现:“寿”的上半部分是个“生”字,下半部分是个“年”字,整个字掐头去尾则是个“老”字,而“生”字的最后一横和“老”字的最后一笔却构成了“百”字。所以整个“寿”字分开看就成了“生老百年”,合起来就是“寿生老百年”。如果仔细再看,你还可以从寿字中读出十个字,构成了一句吉祥颂语“生母七十寿,百年春不老”这个联句。
整个“寿”字碑,字形布局非常奇特,据说还有人能从中释读出13个字来,新意迭出,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民间传说:因海瑞的母亲是农历三月出生,“寿”字里还能释读出 “春”和“来”两字来,寓意春天来祝寿。“寿”字碑中的寓意是:生母七十,生老百年,春来寿。从出生到终了是一百年,寓意长命百岁。汉字,既是文字,也是文化,这些释读给此碑增添了无穷的文化趣味。
海瑞书联。资料图
“寿”字是中华文化瑰宝
关于“寿”字,历代书法家的写法众多,字体各异,能写出一百多种字形,奥妙无穷。历史上流传、保存下来了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乡绅雅士书写的“寿”字书法作品,它们或以碑刻,或以摩崖,或以墨迹的形式存留于世。目前能看到的“寿”字碑刻有: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清代马德昭的行草“寿”字碑; 在山东曲阜孔府退堂的伴官厅里,有三块“福寿”碑,其一是嘉庆皇帝御赐的行书“寿”字碑,其二是道光皇帝御赐的行楷“福寿”字碑,其三是慈禧太后赏赐的狂草“寿”字碑。“寿”字摩崖石刻就更多见了,有:安徽齐云山寿字岩处的楷书“寿”字、山东青州云门山楷书“寿”字、山东青岛崂山的楷书“寿”字、福建福州涌泉寺的楷书“寿”字,广西河池市巴马山的巨大型行楷“寿”字,不胜枚举。从传世书法法帖中,也能看到许多书法大家的“寿”字墨迹,古有王羲之、王献之书写的“寿”字,苏东坡、米芾、蔡襄书写的“寿”字等,这些都是经典的书法范本。近现代的有吴昌硕、于右任、沙孟海、刘海粟等人的书法“寿”字作品,也流传很广。
保存、流传下来的书法“寿”字作品,虽字形大小不一、风格各不相同,或苍劲雄浑,或姿态万千,各有千秋,各具风采,无不代表书者美好的祝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重要的书法文化遗存。在书写这些“寿”字碑的背后,有着许多的传奇佳话或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美丽故事。
海瑞雕像。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海瑞“寿”字为谁而书
海瑞为母亲祝寿,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海瑞是忠臣,是廉吏,也是孝子。他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培育成人,所以海瑞非常敬重他的母亲,感情极深。海瑞在淳安知县任上时,适逢迎来了母亲七十大寿。据史料记载,生活简朴、靠仆人种蔬自给的海瑞,在母亲大寿当日, “大手笔”地买了两斤猪肉回家,为母亲庆七十大寿。民间还相传,在这一天,这位孝子还一气呵成,为母亲献上一副狂草榜书“寿”字,作为寿礼送给母亲以贺大寿。海瑞母亲深明大义,收此寿礼后极为高兴,还赞海瑞书法大有长进。这些史料和传说故事,都表达了海瑞对母亲浓浓的孝敬之情,承载着祝福的深远寓意及孝敬的文化内涵。
然而,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主任陈涛向我道出了他心中的一个疑惑,他说:如果此“寿”字碑是海瑞为其母祝寿而书写的,按海瑞敬重其母亲的情形分析,落款处署“海瑞书”三字,如此不亲近且生疏的落款,不符合海瑞的性情,故此“寿”字,是否为海瑞给母亲祝寿而写,存疑待考。他有这样一个猜想:海瑞书写这个“寿”字,或许是同僚,抑或是仰慕海瑞书法的晚辈后生,向海瑞求的字。但历史真相如何,待考究证实。
无论海瑞书写的“寿”字是为谁而书, “寿”字碑从书法本体而论,榜书苍劲有力,刚劲而洒脱,挺拔而丰满,笔势相连而圆转,一气呵成,既具颜体楷书之风骨,又有狂草的潇洒飘逸,结体布局独具匠心,在“寿”字书法作品中堪称精品。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海瑞的书法“其笔法奇矫且可观”。
俗话说,字如其人,海瑞性格刚毅、正直,从他的榜书 “寿”字中,可见他的书法风格气势磅礴、雄强刚劲、爽利洒脱。榜书 “寿”字,用笔气韵连贯,注重骨力,刚劲、方圆兼得,有刚正不阿之气,爽快利落之风。从中让人们领会到一代清官的爽利与刚健、雄浑与洒脱的风格。海瑞书写的“寿”字,情字相融,经后人刻碑,历劫不磨,成为珍贵的碑刻文物保存于世,流传至今,千秋万代令人赞赏与景仰。
驻足间,夕阳西下,椰风送来了阵阵凉爽,游人渐渐散去,园区回归静谧。夕阳照在白墙青瓦的仿琼建筑边缘,给园区洒上了一层特殊的光辉,这光辉在我心中逐渐扩大,越来越亮,越来越闪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玉萍书写
更多阅读>>>
海瑞的书法碑刻
文\李玉萍
五月的海口,草木葱茏,椰树随风摇曳,位于主街区的海瑞文化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人。这里保存、收藏了海瑞的许多珍贵文物。海瑞的书法作品碑刻及相关遗存,大部分也集中收藏于此,对海瑞书法艺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观赏且探究。
镇园之宝
从海瑞文化公园正南门进入,走过广场,可直达海瑞展览馆。海瑞手书的《管子·牧民篇》石碑就收藏于展馆二楼的陈列壁柜中。此碑是海瑞书法中的精品,也是海瑞书法作品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不容错过。
《管子·牧民篇》碑是由8块高约0.34米,宽0.55米相同大小的石碑组合而成的一块大碑面。主要内容是抄录《管子·牧民篇》原文及海南文人雅士所写的题跋等。前部分字迹清晰完整,题跋中字迹风化严重,多处难以辨认。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该碑末署有“隆庆庚午春正月琼州海瑞”字样。据此,海瑞书写此碑时间应为1570年正月(明穆宗隆庆四年),此时,正是他满怀豪情壮志,大展宏图,为民除害,造福苍生的时候。开篇即为“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抒发了海瑞当时一心为民、兴利除弊、让民先富起来的思想,体现了他深切关心百姓疾苦,激励自己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高尚人格。
书写此碑时,海瑞56岁,也正是其书法成熟时期。全篇海瑞以小楷字体书成,书法工正坚秀,笔力刚健,自然挺拔,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兼具二王风格,是难得的海瑞楷书精品,堪称海瑞书法的代表作之一。郭沫若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参观海瑞墓园,看到海瑞的书法碑刻时,写下了“楷书行书感卓越”的赞美之词。
海瑞以小楷写成的碑刻作品目前仅此一件,而且是海瑞留下的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作品,其珍贵价值显而易见,此碑文和书法都极具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管子·牧民篇》碑原嵌于琼台书院先贤祠壁上,后移筑于五公祠左壁,今又迁入海口海瑞文化公园展馆的陈列壁柜中保存,成为海瑞文化公园的镇园之宝。
双美合璧
园区内的海公书院,是收藏海瑞书法碑刻的主要场所,海瑞书写的四块唐五言律诗书法石碑,以两两对称的形式立于海公书院东西两侧的廊庑中,内容为海瑞手书唐代诗人戴叔伦、马戴、温庭筠、皇甫曾的诗作。
立于东侧廊庑中是书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诗碑和书马戴的《过野叟居》诗碑。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诗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全诗写情真挚,寄情深远。与此碑平行并立的是马戴的《过野叟居》诗碑,马戴此诗用朴素自然的笔法,以轻松愉快的情调描写了老者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立于西侧廊庑中是书温庭筠的《早秋山居》诗碑,此诗以早秋为着色重点,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淡自然的心境。与此碑并立的是皇甫曾的《送孔征士》诗碑。此诗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细致地描绘送别之情。
此四碑皆竖式,形制、大小基本一致,同样设有底座,用料石材均为海南青石。海瑞以行草书体形式书写,四碑书法风格也基本一致,笔力雄健,粗线含平原之丰,细线取武穆之劲,行笔爽利,横划落墨丰满,转折处用笔方处有力、圆处蜿蜒,结体以元章为势,苍辣奇矫,极显海瑞气格,堪称海瑞书中精品。四碑书法略有不同之处是:《除夜宿石头驿》诗碑全篇字形狭长,瘦劲有力,而《过野叟居》诗碑的字形较之偏圆,《早秋山居》诗碑注重行笔中的提按,落笔更爽利,轻重变化明显。而《送孔征士》诗碑行笔更为起伏跌宕,轻重运用自如。此四碑可见海瑞书法笔力深厚,刚毅积健,气象万千,既有浓郁的正统书风,又兼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书风气息,具有浑厚书写功力,书风醇正,兼有清爽飞扬之气象。四首五言律诗,经由海瑞的落墨重塑,诗与字的完美、巧妙结合,双美合璧,互相烘托,更觉妙趣横生,熠熠生辉。
观其字 仰其人
在海公书院西侧的廊庑中还有一碑,为海瑞手书对联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八字。《琼山县志》有记载:海忠介有墨迹联真迹藏在杜以宽家里,外间摹刻的都从此墨迹钩摹而出。就翻刻此碑的字体而论,八字对联以行草体形式书写,笔蕴楷意,笔法雄浑,气韵深远,丰润中见刚健,婉转中见挺拔,一片胸怀天下,自然厚重之气象,蕴含颜鲁公之笔意,气象宏伟。
海瑞一生将“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作为自己的追求,此八字对联作品正是海瑞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的体现。观其字,仰其人,海瑞书法碑刻,是海瑞书法艺术具体体现,也是他人品的展现。“起海隅,处下位,而以其身砥柱天下。” 海瑞以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著称于世。大浪淘沙,岁月磨砺,历久弥坚的优秀品格与信念在今天更显可贵光彩。四月里的海瑞文化公园清风习习,海瑞雕像挺拔伟岸,整个文化公园庄严中又显勃勃生气。海瑞的精神依然在今天的琼州大地上涤荡,海瑞的书法与他的人品受到人们赞叹和传颂,亦将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妙!这位海南名人写的“寿”字,竟可以释读出十多个字
开栏的话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汉字一直伴随前行,是传统文化的基石,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也是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书法艺术让我们在历史积淀中不断追寻和探求,回归传统,重温经典。
为带领读者感受书法大美,由李玉萍(又名李紫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日报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理的海南日报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开设《玉见翰墨》专栏,宣传普及书法知识,探寻传世名作背后的海南故事,展现中国文字的艺术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国内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工作者赐稿。
投稿邮箱:
2236912116@QQ
5月15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8/B09版版面图↑
寿,久也。——《说文解字》。
“寿”字是人们最喜爱的汉字之一,表达祝贺长者长寿之意,既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敬爱,又寓意着美好祝愿,蕴含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吉祥的追求。“寿”字书法,是一个幸福的符号,以书写“寿”字来表达对生命长青的恭贺、赞美和希望,早已成为了中国人祝寿经久不衰的主题,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习俗中,也散发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海瑞书写的唐诗字帖。资料图
01
海瑞榜书“寿”字碑
碧海、沙滩、椰子树……除了浓郁的海岛风情,海口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蓄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是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印记。如今文化景观又添新彩,以海瑞墓为核心扩建的海瑞文化公园已正式开园。一个春日的下午,我怀着对海瑞人品的敬仰以及对他书法的浓厚兴趣,走在海口海瑞文化公园青石铺就的小广场上。环顾四周,是一群高度不超过四层的白墙青瓦仿琼北民居风格的建筑。整个园区占地约76余亩,展馆、书院、墓园等分布其中,满目的琼岛古韵,徜徉其中,怀古、瞻仰。
海瑞雕像。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在海公书院的廊庑中,藏有一块独特的“寿”字石碑,引得无数市民、游人驻足、赏叹,也让我流连忘返。此碑呈竖长方形,碑高150厘米,宽65厘米,厚65厘米,下设底座,底座高30厘米,宽101厘米,厚28厘米,与碑身连为一体,石质均为海南青石。碑面中心阴刻一个巨大的“寿”字,旁边行书落款“海瑞书”三字,并钤盖两方印章,一为:海瑞之印,二为:刚峰老人。碑旁的文字介绍有:此“寿”字碑为海瑞所书,后人将寿字刻于石碑上,等等。
据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主任陈涛介绍,此“寿”字碑,依据琼山一吴姓人氏从江浙一带购得海瑞“寿”字拓片,带回海南后,于清代用海南青石镌刻而成。最初收藏于何处已无从考证,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碑移至五公祠与海瑞其他书法作品碑刻及丘濬、海瑞人物石像碑刻等一起存放。1983年,在重新修复海瑞墓园时,将此碑与海瑞其他书法碑刻一起迁入海瑞墓园收藏至今。
02
“寿”字寓意之妙
站在“寿”字碑前,我细细观赏书法美的同时,发现它蕴藏了三大特征:一是该“寿”字笔画结构布局巧妙,为一个中心对称图式,即正看与倒看都是一个“寿字”。二是该“寿”字的书写一笔完成,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没有中断,气脉相连,整字气贯连动,一气呵成,振笔直遂,以表其思。有行云流水之感,寓意长寿绵延。三为该“寿”字的形状,从上往下直观之,宛如由四个字“生母七十”连在一起组成,意味深长。我不禁举臂以指为笔,随着“寿”字的笔画,书写起来,手臂转动之中,慢慢领会、感受海瑞书写此“寿”字之妙处。
海瑞书法《寿》。资料图
海瑞文化公园公共服务部负责人徐晶介绍说,海瑞书写的这个“寿”字,非常奇特,不仅能正面看出“生母七十”四字,倒看则是“喜事”二字组成。细看还可发现:“寿”的上半部分是个“生”字,下半部分是个“年”字,整个字掐头去尾则是个“老”字,而“生”字的最后一横和“老”字的最后一笔却构成了“百”字。所以整个“寿”字分开看就成了“生老百年”,合起来就是“寿生老百年”。如果仔细再看,你还可以从寿字中读出十个字,构成了一句吉祥颂语“生母七十寿,百年春不老”这个联句。
整个“寿”字碑,字形布局非常奇特,据说还有人能从中释读出13个字来,新意迭出,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民间传说:因海瑞的母亲是农历三月出生,“寿”字里还能释读出 “春”和“来”两字来,寓意春天来祝寿。“寿”字碑中的寓意是:生母七十,生老百年,春来寿。从出生到终了是一百年,寓意长命百岁。汉字,既是文字,也是文化,这些释读给此碑增添了无穷的文化趣味。
03
“寿”字是中华文化瑰宝
此组字由李玉萍书写
关于“寿”字,历代书法家的写法众多,字体各异,能写出一百多种字形,奥妙无穷。历史上流传、保存下来了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乡绅雅士书写的“寿”字书法作品,它们或以碑刻,或以摩崖,或以墨迹的形式存留于世。目前能看到的“寿”字碑刻有: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清代马德昭的行草“寿”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府退堂的伴官厅里,有三块“福寿”碑,其一是嘉庆皇帝御赐的行书“寿”字碑,其二是道光皇帝御赐的行楷“福寿”字碑,其三是慈禧太后赏赐的狂草“寿”字碑。“寿”字摩崖石刻就更多见了,有:安徽齐云山寿字岩处的楷书“寿”字、山东青州云门山楷书“寿”字、山东青岛崂山的楷书“寿”字、福建福州涌泉寺的楷书“寿”字,广西河池市巴马山的巨大型行楷“寿”字,不胜枚举。从传世书法法帖中,也能看到许多书法大家的“寿”字墨迹,古有王羲之、王献之书写的“寿”字,苏东坡、米芾、蔡襄书写的“寿”字等,这些都是经典的书法范本。近现代的有吴昌硕、于右任、沙孟海、刘海粟等人的书法“寿”字作品,也流传很广。
保存、流传下来的书法“寿”字作品,虽字形大小不一、风格各不相同,或苍劲雄浑,或姿态万千,各有千秋,各具风采,无不代表书者美好的祝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重要的书法文化遗存。在书写这些“寿”字碑的背后,有着许多的传奇佳话或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美丽故事。
04
海瑞“寿”字为谁而书
海瑞为母亲祝寿,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海瑞是忠臣,是廉吏,也是孝子。他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培育成人,所以海瑞非常敬重他的母亲,感情极深。海瑞在淳安知县任上时,适逢迎来了母亲七十大寿。据史料记载,生活简朴、靠仆人种蔬自给的海瑞,在母亲大寿当日, “大手笔”地买了两斤猪肉回家,为母亲庆七十大寿。民间还相传,在这一天,这位孝子还一气呵成,为母亲献上一副狂草榜书“寿”字,作为寿礼送给母亲以贺大寿。海瑞母亲深明大义,收此寿礼后极为高兴,还赞海瑞书法大有长进。这些史料和传说故事,都表达了海瑞对母亲浓浓的孝敬之情,承载着祝福的深远寓意及孝敬的文化内涵。
然而,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主任陈涛向我道出了他心中的一个疑惑,他说:如果此“寿”字碑是海瑞为其母祝寿而书写的,按海瑞敬重其母亲的情形分析,落款处署“海瑞书”三字,如此不亲近且生疏的落款,不符合海瑞的性情,故此“寿”字,是否为海瑞给母亲祝寿而写,存疑待考。他有这样一个猜想:海瑞书写这个“寿”字,或许是同僚,抑或是仰慕海瑞书法的晚辈后生,向海瑞求的字。但历史真相如何,待考究证实。
无论海瑞书写的“寿”字是为谁而书, “寿”字碑从书法本体而论,榜书苍劲有力,刚劲而洒脱,挺拔而丰满,笔势相连而圆转,一气呵成,既具颜体楷书之风骨,又有狂草的潇洒飘逸,结体布局独具匠心,在“寿”字书法作品中堪称精品。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海瑞的书法“其笔法奇矫且可观”。
俗话说,字如其人,海瑞性格刚毅、正直,从他的榜书 “寿”字中,可见他的书法风格气势磅礴、雄强刚劲、爽利洒脱。榜书 “寿”字,用笔气韵连贯,注重骨力,刚劲、方圆兼得,有刚正不阿之气,爽快利落之风。从中让人们领会到一代清官的爽利与刚健、雄浑与洒脱的风格。海瑞书写的“寿”字,情字相融,经后人刻碑,历劫不磨,成为珍贵的碑刻文物保存于世,流传至今,千秋万代令人赞赏与景仰。
海瑞书联。资料图
驻足间,夕阳西下,椰风送来了阵阵凉爽,游人渐渐散去,园区回归静谧。夕阳照在白墙青瓦的仿琼建筑边缘,给园区洒上了一层特殊的光辉,这光辉在我心中逐渐扩大,越来越亮,越来越闪耀。
原标题:
海瑞寿字的百年猜想
海瑞的书法碑刻
五月的海口,草木葱茏,椰树随风摇曳,位于主街区的海瑞文化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人。这里保存、收藏了海瑞的许多珍贵文物。海瑞的书法作品碑刻及相关遗存,大部分也集中收藏于此,对海瑞书法艺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观赏且探究。
镇园之宝
从海瑞文化公园正南门进入,走过广场,可直达海瑞展览馆。海瑞手书的《管子·牧民篇》石碑就收藏于展馆二楼的陈列壁柜中。此碑是海瑞书法中的精品,也是海瑞书法作品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不容错过。
《管子·牧民篇》碑是由8块高约0.34米,宽0.55米相同大小的石碑组合而成的一块大碑面。主要内容是抄录《管子·牧民篇》原文及海南文人雅士所写的题跋等。前部分字迹清晰完整,题跋中字迹风化严重,多处难以辨认。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该碑末署有“隆庆庚午春正月琼州海瑞”字样。据此,海瑞书写此碑时间应为1570年正月(明穆宗隆庆四年),此时,正是他满怀豪情壮志,大展宏图,为民除害,造福苍生的时候。开篇即为“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抒发了海瑞当时一心为民、兴利除弊、让民先富起来的思想,体现了他深切关心百姓疾苦,激励自己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高尚人格。
书写此碑时,海瑞56岁,也正是其书法成熟时期。全篇海瑞以小楷字体书成,书法工正坚秀,笔力刚健,自然挺拔,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兼具二王风格,是难得的海瑞楷书精品,堪称海瑞书法的代表作之一。郭沫若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参观海瑞墓园,看到海瑞的书法碑刻时,写下了“楷书行书感卓越”的赞美之词。
海瑞以小楷写成的碑刻作品目前仅此一件,而且是海瑞留下的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作品,其珍贵价值显而易见,此碑文和书法都极具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管子·牧民篇》碑原嵌于琼台书院先贤祠壁上,后移筑于五公祠左壁,今又迁入海口海瑞文化公园展馆的陈列壁柜中保存,成为海瑞文化公园的镇园之宝。
双美合璧
园区内的海公书院,是收藏海瑞书法碑刻的主要场所,海瑞书写的四块唐五言律诗书法石碑,以两两对称的形式立于海公书院东西两侧的廊庑中,内容为海瑞手书唐代诗人戴叔伦、马戴、温庭筠、皇甫曾的诗作。
立于东侧廊庑中是书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诗碑和书马戴的《过野叟居》诗碑。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诗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全诗写情真挚,寄情深远。与此碑平行并立的是马戴的《过野叟居》诗碑,马戴此诗用朴素自然的笔法,以轻松愉快的情调描写了老者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立于西侧廊庑中是书温庭筠的《早秋山居》诗碑,此诗以早秋为着色重点,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淡自然的心境。与此碑并立的是皇甫曾的《送孔征士》诗碑。此诗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细致地描绘送别之情。
此四碑皆竖式,形制、大小基本一致,同样设有底座,用料石材均为海南青石。海瑞以行草书体形式书写,四碑书法风格也基本一致,笔力雄健,粗线含平原之丰,细线取武穆之劲,行笔爽利,横划落墨丰满,转折处用笔方处有力、圆处蜿蜒,结体以元章为势,苍辣奇矫,极显海瑞气格,堪称海瑞书中精品。四碑书法略有不同之处是:《除夜宿石头驿》诗碑全篇字形狭长,瘦劲有力,而《过野叟居》诗碑的字形较之偏圆,《早秋山居》诗碑注重行笔中的提按,落笔更爽利,轻重变化明显。而《送孔征士》诗碑行笔更为起伏跌宕,轻重运用自如。此四碑可见海瑞书法笔力深厚,刚毅积健,气象万千,既有浓郁的正统书风,又兼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书风气息,具有浑厚书写功力,书风醇正,兼有清爽飞扬之气象。四首五言律诗,经由海瑞的落墨重塑,诗与字的完美、巧妙结合,双美合璧,互相烘托,更觉妙趣横生,熠熠生辉。
观其字 仰其人
在海公书院西侧的廊庑中还有一碑,为海瑞手书对联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八字。《琼山县志》有记载:海忠介有墨迹联真迹藏在杜以宽家里,外间摹刻的都从此墨迹钩摹而出。就翻刻此碑的字体而论,八字对联以行草体形式书写,笔蕴楷意,笔法雄浑,气韵深远,丰润中见刚健,婉转中见挺拔,一片胸怀天下,自然厚重之气象,蕴含颜鲁公之笔意,气象宏伟。
海瑞一生将“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作为自己的追求,此八字对联作品正是海瑞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的体现。观其字,仰其人,海瑞书法碑刻,是海瑞书法艺术具体体现,也是他人品的展现。“起海隅,处下位,而以其身砥柱天下。” 海瑞以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著称于世。大浪淘沙,岁月磨砺,历久弥坚的优秀品格与信念在今天更显可贵光彩。四月里的海瑞文化公园清风习习,海瑞雕像挺拔伟岸,整个文化公园庄严中又显勃勃生气。海瑞的精神依然在今天的琼州大地上涤荡,海瑞的书法与他的人品受到人们赞叹和传颂,亦将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作者:李玉萍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周钰 陈楚宁
东方三大圣人一人变神仙 变神仙的那个很愤怒:这歪嘴吹捧是抹黑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本神怪小说,创造了某些愚夫愚妇的神仙体系,在某些封建王朝,君主们也拿“神仙”后裔来包装自己,一批能“通神”的大师——江湖骗子也凭着杜撰的神仙体系,给自己换来了大把银子甚至高官厚禄、豪宅美姬。
但是“被神仙”的历史名人却会很是尴尬:我本哲学家,我的哲学思想没人去研讨,一些“专家”和“小编”却在琢磨我的法术是啥,跟谁PK的结果怎样!
这里面“被神仙”最严重的,可能就要数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老子——也就是李耳了。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在国外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道圣老子,德圣孔子,智圣六祖慧能)之首。
这些名头,可比那些牛鼻子老道和巫师神汉杜撰的“太上老君第十七代化身”要光鲜得多。
把哲学家老子变成神仙“太上老君”,究竟是吹捧还是抹黑?笔者认为实际是抹黑了,如果不是后世把老子思想带进了沟里,可能道家思想要比儒家思想更能教人学好、催人向上,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一提起道家,就是降妖捉怪、开炉炼丹,成了子不语的“怪力乱神”。
那么道家思想是什么时候被歪曲的呢?听笔者按历史的发展顺序一一道来。
离职图书馆长的一本书惹来的麻烦
笔者曾经在某名山采访过一位“道士”,道袍抓髻长髯,大讲修身养性、辟谷炼丹,并列举了太上老君、关圣帝君、赵公元帅、齐天大圣等一些列“前辈高人”——说得人一头雾水。
出于记者的敏感,笔者还观察到他指甲缝里的泥土,并在当地人那里求证到:他昨天还在地里插秧呢,要不然他仅靠给人算卦得饿死。
于是给他背了一段《道德经》,这回轮到他一脸茫然了。
有多少“道家传人”不会被甚至没读过《道德经》,笔者不敢妄言,但是笔者知道,现在流传下来老子唯一的著述,就是道德经,那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滥觞。
真实的老子生于约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是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在物质及文化都极其匮乏的奴隶社会早期,能够有机会看到竹简木牍——当时也只有竹简木牍,用刀子刻字,所以看着《封神榜》里神仙们拿着毛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总是忍不住要捂着肚子笑一会——神仙毕竟是神仙,穿越起来都那么有文化。
后来老子辞职,回家的路上路过函谷关,守关的“喜”跟他说:“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把自己的哲学思想整理成五千字的《道德经》,并且流传了下来,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那里充满了哲学的睿智,跟妖魔鬼怪一点关系都没有。
汉桓帝和葛洪是神话老子的先行者
汉桓帝大家都知道是个什么人——没错,就是刘备想起来也要切齿痛恨的卖官皇帝。
在汉桓帝之前,黄老之学还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一直到汉武帝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桓帝治国不行,但是搞起歪门邪道却是一个顶俩,就是他为老子建庙祭祀,并把他称为神仙。
桓帝灵帝断送了汉家江山,才有了三国两晋,而到了魏晋时期,闲着没事的文人开始“服石”,实际就是吃有毒的石头,产生各种幻觉,道家就被弄出了很多妖气。
东晋有个叫葛洪的,写了本《抱朴子》,把老子说成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长五寸、耳长七寸、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迭之冠、持锋铤之剑的怪模样,也第一次把老子叫成了“老君”。
现代人把葛洪也当成了神仙,而事实上,葛洪不但是个食人间烟火的肉体凡胎,为了能吃好一点,还做了不少年官:当过兵都尉,后来居然还当了“伏波将军”,后来迷上了神仙,就去求道,结果没饭吃了又去投靠文学家兼植物学家广州刺史嵇含,想当个参谋(参军),但是嵇含却被仇人干掉了,只好到嵇含的继任者邓岳那里吃饭,还在罗浮山炼丹,啥也没炼出来。
后世附会说葛洪写了很多道家经典,其实直到死,葛洪才写出了一本《抱朴子》,里面有很多都是汉武帝时期方士的牙慧。
唐高宗乱认亲戚 老子成大帝
老子姓李,唐朝皇帝也姓李,这对李家王朝来说是个幸运——可以有个神仙祖宗了;而对老子来说,则是大不幸:本可光耀千秋的哲学思想再一次被抹上神怪色彩。
李渊一当上皇帝,就把老子认作祖宗,李渊是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人,而老子是春秋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两地离着两千多里地呢,更不要说有人还认为李渊有着鲜卑血统呢。
但是李家当了皇帝,一切就都由他家说了算,于是李耳就被唐高宗封为了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但是李耳并没有保佑他的“后裔”,唐高宗李治的老婆差点杀光李氏宗族,唐玄宗李隆基也被安禄山史思明撵得屁滚尿流。
“道君皇帝”宋徽宗 国被灭 身被俘
唐朝皇室姓李,尊崇一下姓李的老子,还有情可原。但是姓赵的宋徽宗也成了神仙老子的狂热粉丝,就有点无厘头了。
宋徽宗做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对他说:“汝以宿命,当兴吾教。”这时候有个叫林灵素的道士马上站出来凑趣,说宋徽宗是神霄玉清王(也不知是哪个体系的)下凡,左右近臣及宠妃也都是是神仙下凡,于是册封宋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
这个“教主道君皇帝”还给神仙们“上尊号”: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子为“致虚观妙真君”——庄子、列子(列御寇,思想家、文学家)多无辜!让这些神仙陪着“混元皇帝”老子一起享受祭祀。
大奸臣蔡京又建议: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汉至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
结果呢?“神仙保佑”的宋徽宗成了金人的俘虏,那些“神仙下凡”的大臣和宠妃都被按人头算钱,拿给金国抵债去了。
神仙皇帝嘉靖 弄得家家干净
洪武大帝朱元璋,本事僧人出身,但是他的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却疯狂迷上了修道炼丹。
嘉靖皇帝宝座背后墙上,不是历代明君的治世格言,也不是名人书画,而是老子的《道德经》,俨然以老子正宗传人自居。
朱厚熜给自己的封号也是满满的神仙色彩:“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这封号念着都能把人憋死。
朱厚熜修道炼丹简直丧心病狂,逼得宫女差点把他勒死。
不喜欢修道的名相夏言被他杀掉了,擅写青词(给神仙的报告)的严嵩得到重用,纵然有胡宗宪、杨继盛、俞大猷、戚继光、徐阶等一干名臣名将辅佐,但还是闹得狼烟四起,不但几十个倭寇就能纵横好几个省,北京城还被俺答给包围了,气得海瑞上疏:“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神仙最后也没保佑嘉靖,他吃丹药中毒死掉了,对于他的死,后人只送给了一个字:该!
笔者说了这么多,绝不是要否定道家思想,也没有人能够否定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与思想内涵,只是道家思想总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篡改,成了装神弄鬼的理论依据,就是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是有那么多“大师”存在,并且很有一些达官显贵顶礼膜拜,甚至某些明星名人也成了“大师”的狂热粉丝,很多“小编”也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武器”、“陆压道人的法术”、“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这就不能不让人齿冷。
而齿冷之后是心中一冷:这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海瑞作为大明朝清官,因买2斤肉成“网红”,为何能娶三妻两妾?
海瑞作为历史上的名臣,亦是大明朝的清官,他的清廉之德风穿透历史,至今为人所颂扬。
海瑞清廉到什么地步呢?根据《明史·海瑞传》的记载,浙江总督胡宗宪曾经说过一句话,“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一位官员买二斤肉为母亲祝寿,这件事情即便放到现在寻常百姓家也绝非难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儿,却被写入了“字字如金”的正史当中,而且,海瑞因为此事得到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转发”,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堪称是当时的一代“网红”。
海瑞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清廉,其二便是刚正。就是这样一位清官,却又在一生中娶了三个妻和两个妾。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少,但是能做到三妻两妾的还真就不多,海瑞是为何能做到?
海瑞到底有没有钱?三妻两妾这样的配置,即便是靠颜值搞定,不是花大价钱娶到家里,那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海瑞作为一名知名清官,如何能够养活她们,他到底有没有钱?
明朝的官员,那是出名的“穷”,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低,对于贪官十分厌恶,所以他当了皇帝,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官员出现贪官。
朱元璋给大臣们的俸禄并不高,但是也没有传闻的那么低,官员正常的工作出差和家庭用度完全可以满足,这也是朱元璋最想看到的情况。
“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明太祖实录》
在《明太祖实录》的这段记载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每一级官员的俸禄,在明朝建立之初,也确实达到了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只不过朱元璋没考虑到一件事——物价变更。
明朝的俸禄定的是“永制”,也就是一成不变。俸禄不变,但是市场会变,随着物价的增长,明朝官员的俸禄逐渐变得不足以支撑家用和公用。
最要命的是,原本以粮食支付俸禄的明朝,受到战争和灾荒的影响以后,开始以钱币兑付,“各处都司官俸,旧全支米者,宜米钞中半……”如此一来,用这些钱买到的米再打折扣。
所以说,明朝的普通官员靠俸禄活着都不容易,而海瑞这样有名的清官,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好在海瑞本人确实能忍,平时粗茶淡饭,深居简出,布衣弊体,粗算下来也能存一点积蓄。
海瑞三妻两妾究竟咋回事?关于海瑞妻子和妾室的记载,主要是来自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在这本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海瑞的三妻两妾并非同时存在,因为在当时也要遵循“一夫一妻”制,海瑞自然也不例外。
海瑞的第一个妻子给他生两个女儿,随后被海瑞无情休掉,至于为什么休妻,没有具体记载;第二个妻子刚进门一个月,又被海瑞给赶走了;第三个妻子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最终的结局也不太好,死于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
对于最后一任妻子的死因,海瑞坚持说是病死,但是另外还有一个说法,说她是自杀而死,之所以这种说法广为流传,是因为在她死前的11天,海瑞的一个小妾自杀身亡,或许是由此事联想,海瑞妻子自杀而死的说法流传甚广。
至于海瑞的最后一个小妾,是海瑞在年过古稀之年后纳到家中,不得不佩服海瑞本人的强身之术。
由此看来,海瑞的三位妻子和两位小妾并不是同一时间生活在一起,只有一位小妾与海瑞的三夫人一起生活过,加之海瑞独身的那段时间,姑且算作海瑞一生也就存在一位女吧。
海瑞三任妻子,两任被休,一任半途身亡,可见,海瑞在家中的地位是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不是一位妻管严。以海瑞的生活标准,粗茶淡饭是他的常态,所以妻子自然不可能吃的比他好,因为他以清廉出名,他的家人自然也吃不上好的,穿不上美的,这也是海瑞母亲过寿,他才舍得买二斤肉的原因。
从这样来算,海瑞用这样的标准养一个女人一辈子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他很可能还会因此存下一些积蓄。
海瑞娶妻时间证明他不缺钱花海瑞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进入官场,出任淳安知县,这一年的海瑞已经45岁,这个岁数在明朝也是绝对的“高龄”。
而海瑞娶三位妻子的时间,却是在他当淳安知县之前。可见,海瑞在当官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养妻、休妻的经济条件。
海瑞的祖上有一位名为海逊子,明朝开国之初任职广州卫指挥,这个官职是一个正四品官职,算是为海家光宗耀祖了。到了海瑞父亲一代,与其父亲同辈的海姓表兄弟有5人,其余4人有三个举人,一个官员,唯独海瑞父亲没有功名在身。
海瑞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几十亩地给他们孤儿寡母,海瑞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是读书却没有落下,后来还考中了举人,并且进京两次参加会试,两次名落孙山之后,选择放弃继续参加科举,转而成为一名相当于今天的正编教师,当时称之为教谕,是一个宋代传下来的职称。
海瑞幼年丧父,母亲一人拉扯他长大,虽然只有几十亩田,他却能一直参加读书而不进行农事生产,说明海瑞家有一定家底。而且海瑞进京两次参加会试,仅仅这两次差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直到第二次会试失败以后,他才选择去做教谕。
也就是说,海瑞在为官之前,家庭环境其实也非常不错,加之他考中举人,又做了教谕,收益也都十分可观,正常娶妻生子的钱,海瑞拿出来其实不成问题。
海瑞虽然有钱支撑自己娶妻纳妾,但是海瑞的每一分钱都是他辛苦劳动换来,并不影响他的清廉之名。一代清官海瑞,一生清廉为官,仅仅这一项优秀品质,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效仿。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万历野获编·补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