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6月好八字(2017年6月生人是什么命)

倚势凌人 2023-09-25 01:13:45 网络

马攸木拉山与女儿悠悠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第一眼见到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的民警时,最容易注意到他们那双红红的眼睛。尤其是政治教导员刘红,打眼一看,他的眼睛最红,他打趣说:“那是因为我的眼睛最大啊。”

民警们的“红眼睛”和检查站的工作性质有关,大家需要对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和车辆实施24小时检查管理,包括登记、查验、放行。长期在户外执行工作,尤其是下午风沙很大,时间久了,几乎每个人都患上了干眼症,眼睛很红,而且流不出眼泪。

刘红是四川绵阳人,他说这种情况一般回到内地就能缓解,回老家休假时医生建议他积极配合治疗,但是一个治疗周期要两个多月,没等治疗完就得回单位了。他云淡风轻地笑了笑,“都是大老爷们,没事儿”。

当年刚得知被分配到阿里时,刘红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在这之前,他从未听说过西藏阿里地区。他在网上搜了阿里的图片,感觉跟月球一样,寸草不生。如今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2个年头,见惯了戈壁荒漠,偶尔看到小草和野花心里都难免会有波澜。刘红说选择戍边为国无怨无悔,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唯独就是对家人太亏欠。“每个兄弟心里都有一个石头子,就硌在这儿。”他边说边指了指心口的位置。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政治教导员刘红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坐落于马攸木拉山脚下,隶属于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驻地海拔496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检查站,也是进入西藏阿里地区的东大门,冬季时长近9个月,年平均气温低至-11℃,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一,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属于典型的无人区,素有“鬼门关”之称。

然而,它也是刘红口中“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单位”。过去这些年,检查站不少民警有机会调离这里,可最终却选择了留下,有人是舍不得这个地方,有人是舍不得这里的人,也有人觉得守在这里更有自我获得感。

现任副站长杨国强分管检查站岗亭业务,2021年年初在岗位上突发高原性疾病,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被紧急送往内地救治,医院三下病危通知书,好在他最终挺了过来。2022年3月杨国强病愈归队后,拒绝了上级安排的低海拔岗位,再次回到马攸木拉山脚下。

“杨国强这个人不仅个子高,戍边热情也高。”刘红回忆,2017年杨国强刚调到检查站不久,有一次他在岗亭检查执行,碰到了一车退休的叔叔阿姨,其中很多人都是退伍老兵,他们看到杨国强便一起高声唱起了《咱当兵的人》。事后杨国强把这件事讲给刘红听,刘红说光是听他转述都很感动。关于杨国强病愈后选择回到马攸桥,刘红坚持称,跟这件事多少有点关系。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民警和“新同事”警犬平安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另一位民警王宇也有类似经历。王宇是马攸桥边境检查站资历最深的老民警,2020年1月,组织考虑到王宇在高海拔地区已经工作了10年,便将他调入西藏边检总站海拔最低的林芝边境管理支队背崩边境派出所。接到通知的那一晚,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离开那天早上,兄弟们挤在营门处岗亭里为他送别,车窗外雪花飞扬,而王宇的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从“世界屋脊的屋脊”到地球上最北端的热带雨林,从海拔4960米到海拔600米,王宇并没外人想象得那般开心。他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焦虑、易怒、无助等负面情绪也接踵而来,“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他总是忍不住想起在马攸桥的点点滴滴。

不到半年时间,王宇向上级递交了返调申请,希望能回到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再次回到马攸桥,王宇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经历过背崩之行,他开始重新理解自己的岗位,甚至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马攸木拉山,藏语的意思是“母亲的恩惠”。2021年11月,王宇的女儿出生了,他给女儿取名“悠悠”,这既寄托了他对马攸桥的感情,同时他也希望女儿可以得到马攸木拉山的庇护,永远纯真,一生无忧。

王宇领取戍守边疆纪念章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以下是王宇的讲述:

1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13年了。2010年6月,我从驻地海拔3700米的札达边防大队,调到了海拔4960米的马攸桥边境检查站。记得我刚到马攸桥时,高反特别严重,呼吸困难、头疼欲裂,整晚睡不着觉,直到一周后才慢慢缓解。

那时的马攸桥营房非常简陋,没有地方洗澡,环顾四周到处都是裸露的山岩,方圆200多公里为无人区,最高温度只有15℃左右,最低温度却达-40℃以下,“天上无飞鸟,地上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屹立着两个地标性“建筑”:一个是常年坚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另一个是顽强生长的红柳树。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最初的执勤区 受访者供图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坐落在马攸木拉山下,是沿219国道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道关卡,守卫着阿里地区的“东大门”,主要担负进出阿里地区人员、车辆、物品查缉,协助友邻单位设伏、堵截、抓捕、支援等边境防控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冬季抗雪救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

我们这里是边境管理区,属于重点区域,检查站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平时分白岗和晚岗,白岗第一岗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第二岗从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12点,晚岗第一岗从凌晨12点到凌晨5点,第二岗从凌晨5点到上午10点。大家都说我们条件艰苦,其他的我倒觉得都还好,就是上晚班真的非常难熬,熬夜实在是太恼火了。

13年前,我刚到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时还穿着军装,是单位的卫生员。2010年8月,站里组织进牧区进行免费义诊,这是我到马攸桥后第一次深入牧区,通过量血压、测心率、发放基础药品等方式为牧区群众治疗疾病,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这次实地走访,让我感受到卫生员的价值,自那以后,一有时间我就会深入牧区,为牧民们送医、送菜、送物资。

2012年4月,单位种植员被调离,因为我家里以前种过大棚,于是我就开始了在马攸桥的种植之旅。播种培育、施肥浇水、生长管理、疏花保果每个环节都要操心,很辛苦,但也收获了不少快乐。我们这里周边都是无人区,常年看不到绿色,在海拔4960米的地方种出一些绿色,大家都很兴奋,一有空就会跑到温室来看看菜长得怎么样了。如此一来,能让战友们吃上新鲜蔬菜,还能给牧区群众送一些蔬果,这些都让种菜这件事有了意义。

王宇(左)与战友采摘辣椒 受访者供图

从卫生员的岗位转到种植员后,我依旧坚持到牧区义诊。因牧区缺医少药,加之离医院特别远,每次他们一看到我穿着白大褂就会争先恐后地赶过来。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大部分牧区群众都患有胆囊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干眼症、慢性胃炎、高血压、高血脂等等,大多数疾病都是由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2017年6月,牧民扎西索朗的小孩发高烧,他急忙赶到检查站找我,我到达牧民家时,12岁的扎西次仁体温已达39℃,我喂他喝下感冒药和退烧药,过了两个小时小扎西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我和扎西索朗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又教会他使用温度计,告诉他明天我还会过来。那天回到单位已经凌晨4点多,之后几天我每天都去扎西家里,直至小扎西脱离了危险。

后来,8月的一个清晨,我们在检查站门口发现一只被拴在铁门上的小羊羔,旁边还有一张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下的留言“谢谢警察”。调取监控发现神秘的送羊人正是扎西索朗,我们将小羊羔送了回去,只留下了那张特别的留言。

2

2019年1月,随着部队整体转隶,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从边防武警转成了国家移民管理警察。我们身上的制服由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一段崭新的旅程就此启航。

2019年年底,我结束了在四川南充老家的探亲假,刚到单位就听说我可能要被调走的消息。那一瞬间,不舍、难受、彷徨等情绪纷纷涌上心头,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怎样才可以不走,我去找站领导说情,他对我说:“老王,你已经34岁了,还没结婚,换个好点的地方,把身体疗养好,顺便把婚事也办一下不是也挺好的吗?”那天晚上我本想给支队长发个留队申请的信息,在辗转反侧中编辑了很久很久,直到天亮也没有写好。第二天我直接向大队教导员汇报了我的情况,教导员请示支队长后答复我说,我的情况已经报到总站了,“先到林芝把身体养好,把婚结了,如果再想回来阿里支队欢迎你”。

2020年1月1日,一纸调令,从4960米的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到600米的背崩边境派出所,接到通知后我一夜未眠。1月3日离开那天,战友们都挤在营门处岗亭里为我送别,等待着早班客运大巴的到来。班车发动了,车窗外雪花飞扬,战友们向我敬礼告别的身影不断倒退,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许久都停不下来。

从“世界屋脊的屋脊”到地球上最北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会飞的横纹树蛙、恐龙时代的娑罗树、成片的野芭蕉林……派出所面朝雅鲁藏布江,背倚青山,如同世外桃源。我努力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当新鲜感归于平淡,我越来越感觉不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心里空荡荡的,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焦虑、易怒、无助等症状也接踵而来,对我而言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我开始想念在马攸桥的点点滴滴。

王宇正在核查人员证件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直到某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与超越》,它解开了我太多的疑惑。之前我总认为是工作岗位的转变让我变得格外敏感,其实是我一直埋藏在心底里那颗叫作“自卑”的种子,在外在条件的刺激下“发芽”了。

我是爷爷带大的,从小就有点自卑,到马攸桥工作后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慢慢地也很少会有自卑情绪了。在背崩的工作任务比马攸桥要轻松不少,我去走访过牧民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好,说实话我能帮到大家的地方很有限。

这本书里写道:“唯一正确的能够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它帮助我厘清了自卑产生的途径,并明示我如何走出自卑——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对我来说,就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点,也是我能彻底摆脱自卑的原点。

身边很多人都劝我留在背崩,但其实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才最清楚哪个地方更适合自己,所以最终我还是遵从了内心,写下了返调申请。

2021年7月,我再次回到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有种回家的感觉,同样的环境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我开始重新理解我的岗位,甚至定位我的人生。迷茫地转了一大圈后,重回原点,我终于得以完成了这一段人生的参悟。

检查站民警踏雪巡逻守护阿里“东大门” 受访者供图

回来后不久,我再次下到牧区,在走访中了解到牧民措姆的大女儿次松卓玛患有先天性残疾、软骨症等疾病,14岁的她看上去却像两三岁的孩童,加上家中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儿子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家里真是举步维艰。为了改善他们一家的生活状况,我与次松卓玛建立起一对一帮扶关系,只要一有时间就为他们送去衣服、水果、牛奶等生活用品,我还给她买了个小推车。

和次松卓玛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让我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收获到了久违的感动和成长。最初她看到我会有点害怕,眼神也很黯淡,随着我去的次数越来越多,最近一次她看到我会笑、会搞怪,眼中也有了光,那一刻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充实。

其实刚回到马攸桥那段时间,我的状态并不是很好,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但是在帮助次松卓玛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被疗愈了,是她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牧民们的夏季牧场在我们检查站附近,只有夏天才会来这边,到了冬天他们要去冬季牧场,从检查站开车过去得四五十公里。我还挺期待夏天的。

王宇和同事深入牧区义诊 受访者供图

3

随着阿里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来阿里观光旅游、经商贸易、朝圣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旅客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后,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的甚至昏迷不醒。加之冬春季节常降暴雪,导致219国道通行不畅,严重时路面积雪达1米多厚,司机稍有不慎车辆就会滑出路面,陷入积雪不能前行,旅客生命安全面临巨大威胁。

2013年,我们站提出了“一点两段”(“一点”:马攸桥边境检查站;“两段”:帕羊铁桥至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段、马攸桥边境检查站至公珠措段)平安路建设,努力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我还记得五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检查站凌晨两点接到求助电话,称在离单位20多公里的山路上,有很多车被大雪封在了路上,其中还有病人急需救治。我立即备好急救药品,随站长一起赶往马攸木拉山,那晚的雪特别大,平时20分钟可以到达的车程,我们走了近2个小时。

因为前行的道路被车堵上了,我们不得不在-35℃的雪夜中徒步上山寻找需要救助的病人。那是一位名叫多吉的货车师傅,见到他时,他已经烧到了38.5℃,还伴有剧烈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我给他吃了退烧药,过了约一个小时他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因怕天气太冷第二天车子发不燃,多吉不愿意跟我们回检查站,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他,告诉他:“你如果觉得身体又不行了就打电话,我来接你。”当时多吉就哭了,紧紧地抱住了我,过了很久才放开。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一次救援,只是给他送去了常用药品而已,但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检查站民警曾在凌晨2点救援被困车辆 受访者供图

回想起来,我到马攸桥已经13年了,在这期间参与救援200余次、牧区走访300余次、义诊1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100余次、救助车辆500余台次、救助群众1000余人次,为2000余名群众免费提供医疗药品,服务牧民500余人次,种植蔬菜6000余斤,累计为牧区困难群众送去金钱物资1万多元。

我对马攸桥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属感,或许是环境实在太恶劣了,我们单位同事之间感情非常深。当初我得知要被调到林芝时,除了对单位的不舍之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杨国强。他是现任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副站长,从2018年开始,之后那几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有肾结石、支气管炎、干眼症、痛风等疾病,他经常输液,吃药更是家常便饭,我们都叫他“药罐子”。

2021年1月,杨国强在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被紧急送往内地救治,医院三下病危通知书,万幸的是他挺过来了。2022年3月病愈归队后,他拒绝了安排的低海拔工作岗位,再次回到马攸桥,我问他:“怎么不选择去海拔低的地方工作或者申请调回老家甘肃?”他说:“马攸桥是能够让我心安之处。”

杨国强正在执行人证对照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今年2月中旬,我结束休假归队,由于之前到内地参加培训加之休假,已经有8个月不在单位。这次回来后,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嘴唇干裂、流鼻血,各种症状轮番来了一遍。当时我就想我们马攸桥的兄弟们真是不易呀!每次回内地休假、培训、出差都要经历一段醉氧期,等刚度过醉氧期,再返回单位,又开始高反。如此反复,也是一种折磨啊。

但选择卫国戍边我们都是无怨无悔,而且内心充满荣光。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马攸桥的特色,如果没有这么艰苦,说不定这个地方还没有这么吸引我。

马攸木拉山,藏语的意思是“母亲的恩惠”。2021年11月3日,我的女儿出生了,她的笑容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我给女儿起名叫王悠涵,小名悠悠,这里面有我对马攸桥的感情,同时我也希望她可以得到马攸木拉山的庇护,永远纯真,一生无忧。

冰雪覆盖下的马攸桥边境检查站 受访者供图

来源: 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