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八字(为什么七杀女是狐狸精八字)
凭什么说流传了几千年的“狐狸精”是好人?历史早就告诉你答案了
当代科技的进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天空是空旷的,人体结构是物质的。神话的真相不断的被揭开。
神话的式微,“狐妖”的另谋出路神话逐一被现实击破,人们被网络和从未出现的东西所吸引,神话愈加式微,世间再无狐妖。那,我们还要保留对狐妖的幻想吗?
神话故事和狐妖,是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近日新完结的动漫《百妖谱》,开篇就继承了前人的幻想。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桃都灵医--桃夭,带着小和尚误入黑店,在解决了客栈的妖物后,偶遇了一只受重伤的灰狐。在小和尚的哀求下,桃夭开始对灰狐施救,这也让桃夭清楚了,为什么灰狐会受重伤。
灰狐未化人形时,被抓捕进军营当中,被一个心怀江湖梦的少年拼死相救。救出灰狐后,少年与灰狐成为了至交好友。其他人问少年为什么要拼死救灰狐,少年答道,“同样是一条命,我觉得值”。
灰狐在少年喝醉后,听闻了少年的梦想,灰狐想要和少年纵情江湖却苦于力量弱小,想等强大后,再陪同少年,于是拒绝了少年一起离开的邀请。
灰狐可化人形后,去寻找从前的少年,却在一刑场当中遇到了长大后的少年,此时的他是百战将军,身负百万幽浮怨念。灰狐更是听闻,皇帝可能会以死刑惩处将军犯下的杀孽。
灰狐为了防止幽浮的复仇,将所有的怨念吞入腹中,而后,将尾巴喂给了皇帝。此后灰狐再也没有见过将军。
“狐妖之中有异类,始于亶爰,眼眸如灰雾,故称灰狐,天生黑白两色,生时无雌雄之分,成年后可凭自身意愿,或成男,或成女,灰狐之尾尤珍贵,取之则化光,以光喂人,再辅以另一人之姓名八字之咒念,则食光之人对此人必心生喜爱,纵有杀父之仇,亦可放之不计。”
故事的最后,桃夭救了灰狐,并且在灰狐的答应下,将“妖力为零,记忆为零”。
古人在描述狐妖的时候,将他们分成九尾狐、贞狐、涂山氏、有苏氏、野狐。《百妖谱》拓展了这一种类,增加了“灰狐”。
灰狐的脾性继承了前人对狐妖的善的幻想,一命之恩,涌泉相报。灰狐在最后的时候道明了为什么要付出所有拯救将军,“我救的不是他,是多年前一个寒夜里,醉梦中,仗剑江湖的少年。”
“狐妖”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可能更多还是贬义居多。从我们的常用词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那为什么说“灰狐”继承了前人对善的幻想呢?
神话的常客“狐妖”“狐狸精”,常作为贬义词被广泛应用于中华上下300年,更早以前则是有“狐媚子”等其他贬义词灵活运用在夫妇和邻里家常中。
“狐狸精”一词最早出自清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原著中情节是这样的:《红楼梦》原著中,王夫人下令查检大观园之后,撵了许多有挑唆宝玉的嫌疑的女孩子。 元春省亲,贾府买的唱戏的十二个戏子,原本大部分都留下给各房当丫鬟使唤的,这一回故事中,全部都撵走了, 因为王夫人认为她们都是狐狸精。“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其实在更早的商周时期,神话里已经出现狐狸的身影了,传说九尾妖狐为天界派遣来的神兽,是迎接平安世间的吉兆,被描绘成作为带来幸福的象征。《周书》当中也有记载妖狐尊崇的地位。
先秦两汉时期,狐妖的地位达到最高峰,并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上古传说的狐狸图腾崇拜,给三皇之一的大禹“送子”,都是古人对于狐妖地位的尊崇而打造的故事。
汉代的石刻画像中,常有九尾狐和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祥瑞,所以,汉代电视剧里出现狐狸精这样的词基本就是瞎掰的。
西王母石刻(左侧是狐)
上古的图腾崇拜中,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给大禹“送子”的故事,大禹治水时,禹整天忙碌无心结交女朋友,一副有为青年事业为重的样子,眼看就要绝后。有一次他走到涂山,看见一只九尾白狐(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意有所动,于是就在此地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启,后来成了夏朝的开国君王。
而汉代之后,狐妖的形象和地位开始在正邪之中摇摆不定。
一体两面的狐妖狐仙小说盛行汉代后的魏晋南北朝开始,狐妖被当作狐仙尊敬着,狐仙小说就盛行于世,文人士子对狐仙善良、亲人和神通广大充满了幻想,他们用笔墨记录下了一个个口耳相传或者脑内狂想的故事。
葛洪的《西京杂记》、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及至唐的《任氏》、清朝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狐仙和人们的交集从没有间断。
狐妖传闻成俗文人士子可以用文字将狐仙故事传承千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带来的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匮乏,还有难以普及的文字教育,狐妖地位的变化也由此开始。
书中的故事,到了乡间,味道就变了。狐狸的皮毛漂亮、身形娇小可人,让世俗间将狐妖狐仙和女人常常联系在一起,这种对女性的心理上的不尊重和压迫直至现今依然存在。
祸国殃民的妲己、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传闻便是狐妖的化身,以魅惑君王、荼毒生灵为业,且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最惧内的妖怪牛魔王会为了自己的小妾狐狸精,躲着不见老婆。因而平民百姓,对狐妖的印象是,魅惑、邪恶。
“狐妖”的一体两面是想象力造就的,也是社会状态造就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传承下来的神话和鬼怪不仅是只有“狐妖”,更有“孙悟空”、“哪吒”等众多故事。
被继承的神话,前所未有的困境动漫对鬼怪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改编,《百妖谱》不是先例,早在90年代,就有封神和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不断的被推上大屏幕,我们的童年也是伴随着美妙的幻想度过。
《百妖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类动漫或小说或影视剧的推出,在继承了前人对于神话鬼怪的幻想之余,也尝试增加基于新时代的理解和解说,但这,远远不够。
“狐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神话故事并不仅要面对历史的洗刷和科技的冲击,同时还要面对新时代产物的压力。科幻故事是这个时代新的标杆,且中国神话有别于希伯来神话和印度神话,并没有一条完全清楚的时间故事线。
内忧外患的中国神话,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