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八字(柳传志八字格局)
曾国藩识人用人八字诀: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关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有学者从其所著《家书》和《冰鉴》中,将其概括为八字诀: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就是广泛招揽人才;慎用,就是视情委任,用其所长,务求慎重;勤教,就是经常进行督导和教诲;严绳,就是立法度,定规矩,加以管束。
人才经“广收”而济济,又因“慎用”而得所,辅以“勤教”和“严绳”,自然得以善用,此为“开疆拓土”加足了马力。
曾国藩“用人必先识人”
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也就是说,用人需具备识人本质的眼力,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那么曾国藩的眼力如何呢?
有一次,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碰巧曾国藩出去散步,李鸿章便让此三人在门口等候。当曾国藩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三个人,他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中间看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进去。李鸿章问老师对此三人的评价,曾国藩回答道:“左侧之人可用,但只可小用:右侧之人万万不可用;中间之人可用,且可大用。”
李鸿章对老师“一眼识英雄”非常敬佩,问其原因,曾国藩说:“左侧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一眼,他就把眼皮顺了下来,不敢再与我对眼神了。这说明他心地比较善良,但是气魄不够展开,所以可用,但只可小用。右侧这个人,在我看他的时候,他不敢看我,当我不看他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看我,很明显这个人心术不正,所以万万不可用。然而,中间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上上下下扫他一眼,他又堂堂正正地打量了我一番。说明此人心胸坦荡,气魄宽广,可用,而且可以大用。”此时,李鸿章幡然领悟,并遵照老师的指点派用此三人。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很准,那个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这个识人的故事在当时被广为传颂。
曾国藩用人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错一个人,横则影响一片,纵则贻误长远,造成难以补救的后遗症。那么到底如何在广收的基础上做到慎用,如何处理好广收与慎用两者间的关系?此为企业管理人才中的一个难题。
凡经曾国藩鉴定为个人品德有问题的人才,他是坚决不会重用的。吃饭将谷粒丢在地上,常人看来是小事,但他却认为这是个人品德问题。
作为中国企业界成功的案例,柳传志缔造了联想传奇。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柳传志的选人、用人之道与曾国藩有“异曲同工”之妙。
柳传志进一步说,“因为当你真的要进到班子里面,或者当“领军一面”的时候,如果不能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在德的方面有问题会让你造成很多麻烦,让你吃不下,吐不出去。”
广收、慎用之后,辅以“勤教”和“严绳”
广收、慎用之后,虽都是精英之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往往会出现懒惰、散漫、狂妄的现象。因此曾国藩善于通过书信、面谈及饭前闲谈来进行培训、教育,这是他比同时代政治家高明之处。
在现代企业中,更多经理人往往更加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殊不知“勤教”更易激发员工的学习和思考热情,使员工尽其职责,实现决策者的目标。优则赏,劣则罚!“严绳” 才能让骄兵有所畏惧,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文化深处必是谋略,谋略深处就是哲学。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只有不断的精进自己,才能为企业赢得发展的契机。借此,推荐一款个人成长课程:涵盖“思维提升、个人修炼、领导力培养、视野拓展”等。
如果感兴趣,欢迎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人处事技巧、职场晋升之道。
柳传志:创业之初20万启动金就被骗走14万,他靠什么坚持下来?
时光回溯到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在中国企业界还并不怎么起眼,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已经过去了34年,这34年中,柳传志曾带领联想创造过奇迹,成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掣天柱,曾在互联网时代苦苦挣扎、进入低落期,也曾陷入危机、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攻讦。如今的联想,虽然算不上风光,但依然是中国顶尖企业,而柳传志商业教父的位置,始终没有动摇。回顾联想的创业历程,不难发现,在创业之初,柳传志就有着高远的立意,他说,“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战略,才可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做公司等于撞大运。”
柳传志之所以强调创业要立意高远,是因为他的认知十分清晰:首先,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困难和麻烦,只有立意高远,才能始终记住自己的的目标,毫不松懈,并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其次,假如立意不高远,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不会向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目标,那么,获得一时成功后就会轻易满足;最后,立意高远,就会目光长远,就不会急功近利,也就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
1984年10月,已经40岁的柳传志和其他10位同事,拿着中科院计算所给的20万元创业启动金,一起成立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始踏上创业征程。
开公司做生意对技术出身的柳传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开始,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真正得做点事情,为国家,为社会,当然也为了自己,柳传志开始就将公司定位到了高科技公司,可谓立意高远。不过,尽管立意有了,背后也有计算所的很多支持,但在最初几个月里,柳传志却完全不知道公司该具体做什么。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也没有想好,只讨论出一个结果,什么能干,什么赚钱,就先干什么,先让公司生存下来。接着,柳传志便开始领着所有员工当起了“倒爷”、“板爷”,拉着平板车在中关村卖起了溜冰鞋、运动服、电子表甚至是电冰箱。后来,在听说有人倒买一台彩电就赚了1000块后,他们也跟着去倒买彩电。
创业维艰,刚刚起步,缺乏商业经验的他们就被骗了,损失惨重。当时,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相关法律也不健全,商场上的骗子很多,在倒卖彩电时,柳传志和同事们一不注意,就被人骗了。当时,柳传志其实是有提防之心的,还特意叮嘱同事们一定要谨慎,看到电视机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到钱汇过去后,对方却立马消失了,电视机自然也没了踪影。这次被骗,20万的启动资金一下子就被骗走了14万元,公司一下子就陷入了资金危机。这对当时刚刚下海的柳传志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是,对于立志高远的他来说,一时的挫折并不能阻挡他继续前进的步伐。到了1985年,在对所有可能盈利的业务进行了尝试后,柳传志终于找到了要做的项目,并具体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这个系统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联想式汉卡,联想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当时,我国的电脑大部分都是进口而来的,系统全是英文版的,必须装上汉卡,普通的中国人才能正常使用。进口的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可高达一、两万元,这在如今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了多挣些钱,在北京炎热的夏日,柳传志和同事们全员出动,人拉肩扛,把计算机搬进搬出,经常累的是大汗淋漓,衣服几乎也全湿透了。如此,在找到对的项目后,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汉卡,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的利润,这其实就是柳传志挣到得第一桶金,而这第一桶金的背后,离不开他创业之初就定下的高远立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