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的八字(河北李真八字)

风里有诗句 2024-02-25 13:43:38 网友分享

李真回到号子里说:今天审我的是个副部级干部,用的全是外语

2000年3月1日,在石家庄某招待所301室,李真正式接受专案组的调查。

考虑到李真在河北省的特殊身份,专案组把李真异地关押在山西阳泉。

为了保密起见,阳泉市第二看守所给李真的编号为“0号”。

很快,同监室的其他人犯感到,“0号”可能是位大人物。不光因为他整天吹嘘出去后要为同监室的所有人犯安排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的案情似乎不同寻常,因为每天都要提审他。为突破李真的心理防线,专案组调集了全国检察系统的精兵强将对李真展开审讯。然而,从3月初到6月中旬的三个多月里(108天),李真一直不肯开代案情。

专案组组长刘丽英,时任中纪委副书记

案件调查一时陷入僵局。李真不开口,主攻目标突不破,一切都等于零。

此刻,找到李真的情妇李军是关键的关键。

可靠线索是:李军经手过李真一笔50万元的赃款(中介费)。

李真想在廊坊搞一个培训中心,投资上亿元。以前每个项目李真都按6%拿回扣。廊坊这个项目八字还没一撇,李真就内定了高某来承揽这个工程,提前支取回扣,叫高某送来50万元。李真把这笔钱往箱子里装,50万人民币把箱子装满了,但钱并没有装完,他把这个钱又放到另外一个小箱子里。

检察官们办了这么多案子,提前收回扣还是头一次听说。

专案组组长刘丽英,时任中纪委副书记。

副组长侯磊,时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侯磊把追捕李军的任务交给了专案组成员陈晓颖(时任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陈晓颖带着人到秦皇岛去找李军的外甥女。

李军的外甥女是个很清纯的姑娘,特别关心她的小姨李军。她说,小姨只给她打过一次电话。

什么时间段打的电话?这很重要!

她比较准确地回忆起了那个时间。

这就行了,一查就清楚了。

李军是用手机打的长途漫游,只有5秒钟。紧接着,那姑娘又给沈阳打电话。姑娘虽然没有说这个,但电话线这条线索是非常准确的。

陈晓颖找到了沈阳接电话的那家整容院,接电话的是整容院的一位女医生。

陈晓颖问女医生,你把李军藏在什么地方。

女医生不说,说她不能出卖朋友。

陈晓颖哈哈一笑说,你不说就不说吧,但我要告诉你,我们抓不抓李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黑社会正在追杀她,她身上带着巨额赃款呢。到我们手里,她反而是安全了。

陈晓颖说完,没事人似的走了。

女医生回去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李军,李军害怕了。

在此之前,李军本来是很悠闲的。女医生把她安排在一个小山村里,小山村里还有温泉。李军就一边洗着温泉澡,一边体验生活。

李军对别人说,她是个作家,下乡体验生活的。

这一下,李军不敢洗温泉了。怕被图财害命,怕被杀人灭口,种种不祥的预兆缠住了她。

陈晓颖在等待着。

果然,有人给他转来一封信,是李军写的一封“投诚”信。李军分析利弊,觉得只有向专案组“投降”才是上策。

陈晓颖到那个小山村去接李军,一进屋,李军赶忙站起来,陈晓颖和她握了握手,以示关心和安慰。

李军说,她替李真向高某要过50万元钱。那是在北京她和李真二人的房子里,李真带来一大一小两只装钱的箱子,装上这50万元就走了。

第二天,李真从香港给她打电话过来,说正跟一位朋友喝酒呢,那朋友还在电话里嚷着:“李军,你也过来喝两盅吧!”

这个细节很重要,看来李真已经把两箱子钱处理好了,所以才有好心情喝酒。

专案组最困难的时刻,是李真不开口,李军抓不到。僵持了两个多月。现在李军抓到了,有了打破僵局的可能,领导和同志们活跃起来。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这之前,一个多月李真不开口,侯磊就想让陈晓颖上,发挥陈晓颖学识和才辩的优势,给李真换换口味。但是,侯磊沉住了气,没有一步到位让陈晓颖去审李真。

条件还不成熟,王牌出早了也是浪费。先扫清外围,铺平道路,最后决战,才能成功。

李真专案组副组长侯磊,时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现在,时机成熟了。已经获取了至关重要的证据,面对李真的死硬抗拒,侯磊决定出陈晓颖这张牌了。

陈晓颖,河北玉田县人。初中毕业后到唐山钢铁厂当工人,25岁时开始干检察工作,从书记员、助检员干起,一直干到反贪局长和副检察长。陈晓颖曾经到云南、澳门等地追捕过犯罪嫌疑人,惊心动魄,很有手段和胆量,连黑道上的人都说:“陈先生果然胆大心细。”

陈晓颖非常注意学习,上了电大后又读了刑诉法研究生。他酷爱读书,遍读古今中外名著。无论外出还是聚会,身上总是揣着书。这是受了他母亲家族的影响。母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祖父杨向奎是中国历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可谓一代宗师。

陈晓颖来到李真专案组后,早就跟手下的几个弟兄说过这样的话:“要突破李真,最终还得叫咱们上。”

同在一个专案组里,他早就留心着呢。他发现李真爱说话,有时还爱咬文嚼字,知识面也不窄,好像什么都知道点,但又不太精,可是在审讯人员面前这些特长都不能充分发挥了。陈晓颖相信,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朋友,尤其是被圈(双规)起来之后。

为了最后取胜,陈晓颖沉下心来,阅读和分析材料,排列证据,揣摩李真的心理,先把案情在自己这里明晰化。然后是研究突破方案,补充证据,特别是那50万元的中介费问题,找到了当事人高某,还到廊坊调查了工程的招投标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陈晓颖要上场跟李真较量的时候,李真已经是108天没有开口了。

刘丽英召见陈晓颖。

刘丽英:“晓颖,有没有决心?”

陈晓颖:“有!”

刘丽英:“多长时间能拿下?一个月行不行?”

陈晓颖:“应该没有问题。”

刘丽英很高兴。

陈晓颖就势提出要求,说:“我要求自主审讯,由我自己控制审讯局面。”

刘丽英点头,同意。

2000年6月15日,陈晓颖来到山西省阳泉,这里是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较差。

当天下午,由上一个审讯负责人赵峰(化名)介绍情况。

赵峰非常热情,说:“早就盼着你们来呢,李真是有点不好对付。这回由你陈检察长上,我把以前的情况详细提供给你,供你参考。”

陈晓颖说:“那太好了。”

说完情况,赵峰说:“明天就看你的了。”

陈晓颖说:“不,明天还由您来审,我向您学习学习。”

“真的?”

“真的。”

赵峰激动地说:“好吧,不管是真的学习,还是火力侦察,我全力配合,再审最后一次。”

陈晓颖:“没准这最后一审就拿下了,我们就省事了。”

赵峰:“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陈晓颖就在看守所监视室里看着赵峰审李真。

赵峰确实不愧“第一审”的称号,思路清楚,逻辑严密,口才出众,随机应变。

李真经过长期被审讯,也把自己锻炼出来了,本来智商就不低,再加上伶牙俐齿,这回全有了用武之地。

赵峰是一招一式地进攻,李真是胡搅蛮缠地顽抗,只承认自己有小错,而没有大罪,即使有罪,也是别人造成的,跟自己没有关系。还不间断地回忆过去,大表其功,夸夸其谈。

陈晓颖决定:改变招术。像这样跟李真打“常规战争”,他远远不如赵峰,他得“变阵”。

2013年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晓颖(右二)到清河县调研

2000年6月17日,陈晓颖走进了审讯室,身后跟着李瑛、任宪瑞。

主审官(组长)换人,也得给李真有个交待。

赵峰说:“今天由我们的领导同你谈话。”

啪一个定位:陈晓颖是赵峰的领导。

这很有讲究。

赵峰早就把李真的脾气摸透了。李真的虚荣心特别强,心想他自己是个厅级干部,审他的组长至少也得是个司局级,只有反贪总局的官员才够格审他。

恰恰审讯的同志又不允许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解释,不否认,任凭李真胡猜乱想。

陈晓颖坚持不用唐山口音说话,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李瑛从小去过东北,便用东北口音说话。

任宪瑞在郑州上过学,就用河南口音说话。

给人的印象是,这几个人是从北京来的。只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出来的干部,才这样“南腔北调”。

李真听了赵峰的介绍,抬眼看了一下面前的“领导”,但很快又自顾看着别处。

陈晓颖套近乎地说:“老李,打起点精神来,聊聊。”

李真说:“有什么好聊的,我的问题都说清楚了。”

陈晓颖说:“今天咱们不谈宰情,谁谈案情谁犯规。”

李真冷笑了一下。

陈晓颖:“那么,谈什么呢?”

李真:“没什么可谈的。”

陈晓颖:“有的可谈。世界之广大,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发达,人生之苦短,我们谈什么不可以呢?”

这时候的李真倒很希望这位“领导”追问一下案子上的事,那样他就可以驾轻就熟地一路解释下去,控制住审讯的局面。多少天来,老在案情里搅,李真也有点腻了。

陈晓颖:“既然人生苦短,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张扬精神的东西,在精神上求得幸福和解脱。”

李真震动了一下。他现在太苦,虽然千方百计地狡辩,但内心是空虚和惧怕的,颇有走投无路之感。陈晓颖突然点出了精神上的幸福和解脱,他不能不为之一动。

陈晓颖觉出了李真的变化,他伸手去够摆在桌子上的中华烟,见李真也站了起来,就停下了手。

李真果然走了过来,抽出一根烟,递给了陈组长,并打着火给他点上了。

陈晓颖说起了《红楼梦》,问李真读过吗?

李真:“当然读过。”

陈晓颖:“那好,我给你背一段。”

李真不相信他能背,一撇嘴。

陈晓颖背出来了,就是凤姐出场的那一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一直背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着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李真的兴趣来了,听得专注。

紧接着贾宝玉就出家去了,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剩下“好了歌”。

最后是《红楼梦》结尾的那首诗:“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李真震动了。人生不过黄粱一梦罢了。从对红粉佳人的欣赏,到对人生悲欢的思考,这个反差太大了!“好了歌”太好了!

又侃《水浒》,又说司马迁。外国名著也上来了,斯汤达的《红与黑》,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李真惊奇陈组长竟然这样学富五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一百单八将的姓名绰号张口就来,白虎节堂林冲献刀,被高俅陷害那一节讲得有声有色。对太史令司马迁的《史记》,先引用鲁迅的话来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后“本纪”、“世家”、“列传”一一道来。

李真也很爱读书,但不求甚解,在陈晓颖讲着的时候,他也偶尔插上几句。

谈到《红与黑〉的男主角于连,他振奋起来。这个做家庭教师的锯木工的儿子,从大胆地抓住女主人德·莱纳夫人的手开始,一步步走进上流社会,最后又被上流社不容,走上绞刑架。

陈晓颖讲着这一故事,李真唏嘘不已。

最后是莎翁的悲剧(他不讲喜剧),奥赛罗、苔丝狄蒙娜、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朱丽叶……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死亡。

然后他用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结束了一上午的“阅读欣赏”:“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这是可着头做的帽子,太对李真的号了。李真现在思考的几乎没有别的:生,还是死,这对他的确是个天大的问题。

随着讲述的戛然而止,审讯室里变得出奇的寂静。

李真又站起来,给陈晓颖点上一颗烟后,自己也随手抽了一颗,点上了。

生死的确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人人需要面对。

李真:“陈组长,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晓颖说:“灵与肉终归是要分离的。你也相信灵魂不灭吗?”

李真说:“我不相信,我是无神论者。”

陈晓颖说,灵与肉是一个统一体,肉体一旦消亡,灵魂也即飞升。

飞升是有还是无呢?李真问。

那就要看自己的想像力了。陈晓颖说着爽朗地笑起来。面对着肉体的消亡,只有向灵魂乞求安慰。灵魂告别肉体之前,最好能有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结论,不要稀里糊涂和不清不白,更不能带有罪孽感。

李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他不安。

陈晓颖要帮他解脱。但现场出现了沉默。由何处入手,从哪里开头?

陈晓颖突然问“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李真:“叫可可。”

陈晓颖:“可可,可可,既可爱,又可怜啊!我看过他的照片。”

李真听得更加专注。

陈晓颖:“你儿子不当少先队的大队干部了。”

原因可想而知。

李真闻言,潸然泪下。自打进来之后,3个多月没见到儿子了!

陈晓颖告诉他,小伙伴们不再跟他儿子一起玩了,大一点的孩子还欺负他。可可就哭着说:“你们别打我了,是我爸爸出事了,不是我出事了。”

李真更加揪心起来。

被调查后,李真多次梦见儿子哭着找他,要他回家陪他。有一次他梦见他的亲戚把对他的痛恨转嫁到儿子身上,他们打他,不让他吃饭,在一片迷迷蒙蒙的雾中,他看到儿子泪流满面跪着求他:“爸爸,我不在别人家了,你带我回咱们家吧。”他伸手想把儿子抱起来,可铐子铐着手一点动弹不得,只能望着儿子哭,就哭醒了,再也不能入睡。

李真说:“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儿子对我亲,我认为世上只有父亲好。”

陈晓颖说:“你说得不错,妈妈偏重感情上的爱,父亲则是从理性上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

李真洗耳恭听。

陈晓颖便连说带背《触龙说赵太后》。

陈晓颖说:“作为一个父亲,必须目光远大,为孩子的锻炼成长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而不是一时也离不开的溺爱。你咂巴咂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真灰心丧气地说:“我现在还能做什么呢?“

陈晓颖说:“你现在要给你的儿子留下一个做人的榜样!”

李真冷笑:“反面教材?”

陈晓颖说:“反面教材也不都一样,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不能一锅子面烂到底。像你现在这样不敢袒露开自己的灵魂、不敢让世人看到一个真正的李真,不仅向众人交不了账,向你的儿子也交不了账,在他幼小的心里,你永远是一个模模糊糊的父亲,而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

李真说:“陈组长,你叫我从何说起呢?说我坏透了,黑透了,我不服气,说我怎么好,我又没有做到,总之,我很难表述我自己。”

陈晓颖说:“我理解,非常地理解。人的一生都有上岗下坡的时候。所以我要给你讲一个方法问题、角度问题。你读过前苏联的一部著名的小说《叶尔绍夫兄弟》吗?”

李真说读过。

陈晓颖说:

“有一个情节你可能记得,那就是沙皇让宫廷画家们给他画像,但是谁也画不好,都给拉出去杀了。有一个画家却自己找上门来要求给沙皇画像,这不是找死吗?哪知沙皇把他的作品拿过来一看,大声赞道,画得像!画得好!重赏画家。秘密在哪里呢?原来沙皇虽然长得高大魁梧,但有一条腿是瘸的,站不直,一只眼是瞎的,睁不开。别的画家对这两点表现得不艺术,所以挨杀。这个画家却处理得很好,他让沙皇单腿跪着射箭,这样站不直的瘸腿看不出来了,瞎眼正好用来闭上瞄准,天衣无缝。你能说不真实吗?不能。这就是方法和角度的问题。”

李真激动了一下,好像可以按这个办法来画自画像了,给自己一个能够接受的结论,给世人和儿子一个看得过去的形象。但是具体怎么画,他又茫然起来。

陈晓颖说:“欲望、追求是打破平衡的动力,然后就有了两种可能:一种是,怀有欲望和追求的本体实现目标升上去;一种是,一头栽下来。关键是要看自控能力。”

李真索贿受贿和谋求晋职封疆已经是红了眼、发了疯,陈组长没有用“贪婪”、“野心”,而是用了“欲望”和“追求”这2个词,这就舒服得多了,就好比合理处理了沙皇的瞎眼和瘸腿。

李真赶快主动接下去说:“是啊,欲望太大了,没有控制好。灵魂成了肉体的奴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别人的钱和物。”

“打住!打住!不谈案情。你犯规了。”陈晓颖说,“我倒很想听听你对灵魂的看法。”

陈晓颖知道还不到李真说的时候。

果然李真很佩服地看着陈晓颖,那意思是,陈组长对获取罪证并不看重,而更关心他的灵魂,这使他非常感动和钦佩。

于是二人就灵魂和欲望的问题做了长时间的探讨。

李真曾经到一个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去搞调研,发现那里工人过节连蔬菜都买不起,经理得了癌症,为给企业省医药费,毅然把输液的针头拔掉。当时李真被感动得掉了泪,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可是回来插手一个建筑工程照样捞钱。心灵、良心为什么总能闪现善的一面,但又是那么软弱,抵挡不住强烈欲望的诱惑呢?

说完这一节,陈晓颖看到李真眼睛发亮,显出了一种巨大的渴望:生是不好求的了,肉体终归是要消亡的,那就追求精神的永恒,灵魂的纯净。

陈晓颖要给“沟底”的李真一种希望和解脱,使他把自己提升起来,振奋起来。

突然,苏拭《前赤壁赋》的句子涌上心头,结合着面前的李真,他被这九百年前的大文豪感动了,苏拭说得多么好啊!人的生命是暂短的,但也是永恒的,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欲望再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足够你享用的了,你还要额外索取什么呢?

于是陈晓颖脱口背出: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听着陈组长毫不“打奔儿”地一口气背完,李真敬佩不已,他彻底地被感染了。

不用渔夫引,怎得见波涛。李真走入了那种超然而美好的境界之中。

在这种境界中探讨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陈晓颖说:

“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是暂短的,肉体消亡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却可以理解为是永恒和无限的——物质不灭,精神无限。人的一生,在为社会作出自己贡献的同时,应努力地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可是许多人做不到,为满足肉体的欲望和感官的刺激,而整日里追名逐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哪知道这个讨程是很短暂的,一生也花不了许多钱,但却成百万上千万地搂,忙得不亦乐乎,以为钱越多,幸福也越多,豪宅美女,满脑子充满了一种虚假的精神满足,哪知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就这样,可怜的灵魂早就被他丢在了一边,无人关照,荒凉得长了草,知识贫乏,文化不足,道理不通,哲理不明、感情变异,根本就不能引领肉身达到一个高的层次,精神境界上的无限享受,自然也就与他风马牛不相及了。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不值。”

李真说:

“我明白得太晚了,岂止是不值,简直是自找罪受。我建议,干部被提拔之前,都要到监所来住一个月,吃这样的饭,睡这样的床,受这样的管,背监规,喊报告,集体放风和放茅……他回去再敢贪才算怪呢!我只顾为肉身索取,却把灵魂丢失了。我曾一度很绝望,认为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人生变化无常。其实这是错误的。人只要从心灵上注意净化自己,就不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足常乐。您见过北京胡同口上,光着膀子,一手端碗炸酱面,看下棋的主儿没有?活得自在啊!人家精神上没毛病,知足。苏大文豪所说的清风明月,是给他们预备的。夏天拿把蒲扇坐在院子里,喝着茶水,赏着明月,沐浴着清风,你说要多放松有多放松。可是我就没这个福分,不知足,顾不上,总嫌捞得少,处心积虑,提心吊胆,结果还是进来了。”

陈晓颖说:“但是,仍然没有到绝望的时候,要向前看。”

李真说:“唉!算我倒霉吧,李国庭要是不被查,我就没事了。偶然,一切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陈晓颖说:“任何偶然都服从于潜在的必然,任何必然都要通过偶然来开辟道路,这是最基本的哲学命题。你出事是必然的,只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事的问题。用一句你不太爱听的话来说,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李真说:“别人单纯拿这个词儿来说我,我当然不高兴,但您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连苏东坡都懂得辩证法,咱人就是搞辩证法的,还能不明白这个。”

李真的虚荣心很强。有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虚荣心,但又不能让他走得太远,太得意忘形,那样不利于他积极认识自己和思考问题。所以有顺着的时候,也要有戗着的时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要不断地敲打着点儿。

这个火候陈晓颖把握得很好。

李真说:“我以党性担保,我没有大问题。”

陈晓颖知道他太热了,必须降温,便问:“你知道什么是党性吗?”

李真说不出来。

陈晓颖说:“党性就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一下子李真就降温了,开始老老实实思考问题。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作为一个的高级干部怎么就不知道党性是什么了呢?肯定也就不想具备了。

当二人就《前赤壁赋》谈了一番之后,都感心情豁然开朗,感情特别亲近。

李真说:“那境界是多么好啊!我愿永远停留在精神世界里,而不愿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在现实世界中我没有什么出路了。”

陈晓颖说:“刚才还说向前看,怎么又悲观了。精神上的解脱对你来说是最主要的。”

李真说:“是啊,这已经很不错了,过去我很苦闷,现在基本想通了。这要感谢您。”

是啊,钱是催命鬼,欲是害人精,你就是金头银面,又有何用?而精神的东西却可永存。

陈晓颖说:“既然想通了,那么在现实中你还可以选择一条最好的出路,在精神上解脱并站立起来,这对于你,对于你的儿子,你的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咱虽然犯了罪,也不能吹糖人的改行,不做人了是吧?”

李真低下头在思考。

陈晓颖知道又卡壳了。李真被审查以来,虽然一直态度不好,不交待问题,但他也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做过反思,知道它的严重性。开始寄希望于昔日的领导、朋友帮忙、说话,只要自己扛住,噩运就会过去。后来感到“营救”无望,就想保全一种所谓的“名节、道义”。

李真曾经说过:

“过去和我有经济往来的一些朋友都与我友谊甚深,都是善意地互相帮助,如今自己落到这种地步,牵连和影响他人实在是于心不忍,宁可以死相抵也要在世上保全‘名节’,更可悲的是把彻底地坦白、认罪当成是贪生怕死,把目前的境遇当成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把所谓的‘名节、道义’思想当成是一种优良的品格。”

经过陈晓颖的善意沟通和有力提升,精神上得到了升华,但一想交待问题,又惯性般地回到了“名节、道义”的怪圈上。

李真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是讲名节和道义的。”

陈晓颖开门见山:“你不交待问题也不是许云峰,你交待了问题也不是甫志高。”

李真神经质地说:“你们无非是想把我杀了。”

陈晓颖说:“我们不是为了杀人。杀人有什么意义呢?反腐是为了巩固,是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着想的。你把法律看成啥了?老子说:‘孰能一之,不嗜杀者能一之。’这不是剥夺几个人生命的问题。”

李真说;“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陈晓颖说:“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今天我可以告诉你,法律体现着良心和正义。我作为一名检察官查处案件,就是替天行道。”

李真自言自语地说:“噢,良心和正义。”

陈晓颖知道,此刻李真已经有了一个飞跃。他一直把这次“不幸”,看成是对立面在整他,有人在害他,所以总跟你较着劲。现在放在法律的天平上一衡量,法律体现的是良心和正义,而不是公报私仇。

经过陈组长一番强大攻势,李真终于从嫉恨“对立面”的狭隘角度,走到了法律的平台上,并进而上升到良心和正义的水平线。

陈晓颖接着说:“你是一个挺开通的人,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抵赖?借用一句军事术语来说,你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大量证据证明你犯罪,我一声攻击令可以置你死地。根据新的刑诉法,有证据,没有口供,也同样可以定罪;反之,有口供,没有证据,我们可以不定罪。我们已经掌握了你犯罪的大量证据。”

李真下意识地朝四下看了看,好像要看到那些证据似的。

陈晓颖说:“作为一个理智的罪犯,也应该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更为有利。就算你过了五关,难道你还守得住麦城吗?何苦抱着元宝往井里跳?”

李真全身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灵魂的净化,精神的升华,最终还要落实到实际利益的兑现上。

这时,陈晓颖加快了节奏,因为是时候了。他说:“你对党对人民犯下了重罪,可你的儿子是无辜的。你出事后他很孤独,许多小朋友不同他一起玩了,他主动向学校提出不想再当队干部了。他还不到8岁,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何等的创伤啊!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所以你不仅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还要对亲人负责。”

这话说到了李真的心里,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

陈晓颖继续说:“你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无论从人性的角度看事物,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你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教育、挽救和警示更多的人们不要再搞了。作为一个男子汉,你要有勇气面对现实,向司法机关彻底地坦白交待自己的问题,并检举揭发,使那些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是替天行道。”

李真仍在思索。

陈晓颖突然凑近了他,很机密地小声说:“锣鼓不是偷打的。你往境外送两只装钱的箱子,乘的哪次航班,坐在几号位子上,我们都知道。你到香港一下飞机,就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了。”

李真慌忙说:“那就是李军看到的,但她不知道那是啥钱。”

李真意识到说漏了嘴,不再往下说了。

是追问下去,还是继续等待,或者换个方式等待?

陈晓颖决定换个方式等待。他说:“噢,我们犯规了。不谈案子。吃饭,吃饭去吧!”

李真如同获救了一般。

中午,李真睡了3个小时,下午3点,谈话又开始了。

李真满腹心事的样子,犹犹豫豫、神情不定,七上八下的。

陈晓颖意识到不能盯得太紧,应该随便聊聊,放松一下了。

先谈超声波,又谈黑洞。

陈晓颖说,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早用哲学思想把这都概括进去了。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不就是指的这个吗?你能听到超声波吗?你知道黑洞什么样吗?还有大智若愚,大器晚成,都是老子说的。

李真说,老子真不简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信易经,也信测字。

这时候李瑛插嘴说,我们陈组长就特别会测字。

李真说,是吗?那给我测一个。

“测个什么字呢?”李真说,“我都被押到外省了,河北都不管我了,怕有人救我。那么您就给我测个‘外’字吧!”

陈晓颖思忖片刻,说:“从左边看,你的政治前途已经夕阳西下;从右边看,你的生存命运还是吉凶未卜。”

李其垂头丧气:“情况很不妙是吧?”

陈晓颖:“但这就是你目前的处境,真实处境。”

李真:“能不能有所改变一一从字儿上看?”

陈晓颖:“那咱们试一试。如果下面加个‘口’,也就是说,给你一张嘴,让你说,让你狡辩,这108天,你都在用这张嘴狡辩,那么,这个字念什么呢?”

李真:“念‘咎’,咎由自取的‘咎’。”

陈晓颖:“这就是说,尽管你怎么狡辩,也是难辞其咎。”

李真:“那我要不说,不开口呢?”

“很好,那我们就把这个‘口’藏起来,加一个盖儿。”陈晓颖说,并拿起笔来,在‘外’字上面加了一横,“这念什么?”

“死。”

“对,死路一条。”

李真非常沮丧:“难道我就没有活路了吗?”

陈晓颖:“不,死路只有一条、你不要走它就是了。所以你不能把‘口’藏起来,还要说话,只是不要再狡辩,而要坦白交待问题。”

李真:“那不还是咎由自取吗?”

陈晓颖:“当然,因为整个案件都是你咎由自取,不能推给别人,但现在可以凭你这张口的怎么说,来决定咎由自取是取得多些,还是取得少些。狡辩,那就取得多了,罪责加重了;坦白那就能少取一些,减轻罪责。所以你开待问题,说得越充分,越彻底,对你越有好处。”

李真:“还有‘省’呢,我被押到外省,现在刚测了一个‘外’,再测测‘省’。”

陈晓颖一笑,说:“这就很简单了,‘少’、‘目’。”

“怎么解释?”

“这是一个警告。”

李真不明白。

陈晓颖说:“交待问题,开口说,说少了不行,得多说,说少了就变成了少目,没有眼睛了,瞎了。也就是说,这盘棋让你走瞎了,失败了,乱了套了,本来可以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局,但是因为你少说,而变得不可收拾了。所以你要多说。”

李真沉默良久,然后调整了一下坐姿,长出了一口气:“我说了吧!”

李真开始一笔一笔地交待问题,陈晓颖不让助手做笔录,也不追问,更不提问,听着。

晚饭时间到了,很自然地“共进晚餐”。

“共进晚餐”之后,又接着来。

到17日晚上九点,李真一口气交待了1300余万元!

李真108天没有开口,第109天开口了。

当陈晓颖、李瑛、任宪瑞三人走出审讯室后,大家看着满天星斗,清风拂面。

李瑛、任宪瑞双臂伸向天空,大喊:“哇噻!我们胜利了!”

陈晓颖从监视器里看到,李真回到号里,激动非常,来回来去地走遛儿。同室的“狱友”们仰望他,不敢吭气。忽然,李真站定了,说道:“你们知道吗?今天审我的是个副部级干部,用的全是外语。”

也许是他对陈晓颖的学识太崇拜了,一时也对那些档次不高的“狱友”们说不清楚,所以就玄而又玄地说了一句“用的全是外语”。一下子把他们全打蒙了,同时自己能听懂外语,也显得很不简单。

专案组这边,侯磊悬着的心放下了。

虽然一天就突破了,但接下来还要一笔一笔地补口供,找证据,讯问本人,内查外调。从6月18日到6月25日,陈晓颖带领助手,向李真一笔一笔地落实口供,做笔录。

陈晓颖还得绷着劲儿,内紧外松,讲究“技巧”一一噢,李真排斥这个,那么换个词——“艺术”。

陈晓颖还得背书,还得旁征博引,孔子怎么说,老子怎么说,周文王被囚禁而演《周易》,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唐诗汉赋,宋词元曲——这的确是“艺术”。

李真认这个。没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文学知识做后盾,这8天还真对付不下来。李真随时可以不说,也可以翻供,但是他没有,顶多有的问题想隐瞒一下,可是在陈组长的开导下,最终还是都说了。没有一回故意闹别扭,而是老老实实地一笔一笔地说,说完看记录,看完记录签字画押。

陈晓颖没有催他,喝着茶水,抽着烟,一点也不着忙。

李瑛、任宪瑞负责做笔录。

陈晓颖只负责“说”,给李真开精神饭馆。

李真交代完一笔,就跟陈组长探讨一个问题。

李真说《论语》里有些观点和思想还是很好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但现在他可没有那种雄心壮志了,他想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陈晓颖便引述《论语·先进篇》说,子路要治理“千乘之国”,孔子不赞成,却很欣赏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个人的志向是由自己的心境所决定的,孔子周游列国失败,没有一个国君让他当官,“封疆大吏”的美梦做不成了,所以他才羡慕曾皙到河里去游泳,并迎风起舞与高歌。

这很符合李真当时的心境,听后感觉极好。他感慨地说:“曾皙多好啊!那才叫生活。”说罢闭上双目,遐想起来。

陈组长是在给他做“精神体操”。这种“精神体操”也包括感情交流。给他改善饮食,给他看病。这都比较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的是陪着他流眼泪。当陈晓颖说道,李真的儿子可可,既可爱,又可怜时,李真哭了,一旁的李瑛也眼含泪水,任宪瑞的眼泪掉了下来。

李真一下子被感动了,当时没说什么,因为那是第一天,大家还不熟。

过后提起这件事,李真说:“老李,小任,我真没想到,你们能这么有感情!”

在闲谈中李真说,我曾经藏在袜子里一个曲别针,打算顶不住了,就往电源插座里一插,结束生命,反正是早晚的事。现在没这个打算了,把曲别针扔了。

8天录口供后,还要到各地找有关当事人取证,取了证再回来找李真谈,互相印证,反反复复,一直到2001年11月底。

每当陈晓颖取证回来,一进看守所的院子,李真就会在屋子里跳起来相迎。他太想陈组长了,十天半月不见,心里没着没落的。

那种对话是高级的精神享受。后来彼此之间就好像无话不谈了。

特别是跟李瑛和任宪瑞,李真更放得开。

对陈晓颖,因为那是个大干部,说话还比较注意层次。

对老李和小任,就很随便了,忍不住就吹嘘起自己的过去来,特别爱说官场上的事,谁谁谁怎么样,谁谁谁又怎么样,这时就打断他,说老李咱们先把这码事弄清楚,以后有时间了,再好好听你说。

于是就某桩罪状细抠起来。李真积极配合。

偶尔回到山西对证一两个问题,李真在亲热完后,还不无遗憾地说:“还说啦啦呢,你们怎么就走了?唉!”

人生啊,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关系。

一年多来,陈晓颖等不是扎在山沟里,同李真朝夕相处“探讨问题”,就是走南闯北外围调查。

李真案侦查终结,先后共取证二万一千多份,组装案卷53册,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有一天,李真突然问陈晓颖:“您把我攻下来,治我罪,判我死刑,您是否有胜利者的感觉,特有成就感是不是?”

陈晓颖说:“我有成就感,但没有愉悦感。自古之兵非好战。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和自由,绝不是我们的目的。把你送进监狱,失去一位初次见面就能这样倾心交谈的朋友,我心里很不好受。”

到案子后期,李真从侧面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居然也没有多大的失落感,

陈晓颖等人的人格地位已经牢固地确立在他的心中。

李真落泪了。

他们继续说问题和谈天。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谈到唐代文学为什么繁荣,谈到伦理学、法学、美学,等等。

忽然,李真话题一转,谈起了自己的身世。陈晓颖想不到他会谈这个,因为他并非真的是“”。

谈就谈吧,陈晓颖早就对李真的“红色档案”作了连李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深人研究。

李真谈起了那位德高望重使他倍感荣耀的“养父”,陈晓颖立刻接过话去,把那位老前辈何时参军,在第几旅当首长,如何进军东北,何时当纵队副政委,怎样南下当军政委,何时转业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等等,说得一清二楚。

好多情况连李真都不知道,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后,李真继续交待问题。当他说清一个最关键的情节,给自己卸下了一个包袱,也使审讯人员十分满意的时候,他忽然抬起头来注视着陈晓颖,半晌才说:“我知道,我是死在您手里了,但我出言不悔。我敬重您,您把我当人看,跟我平等对话,没有玩什么技巧,您用人格打动了我,用知识征服了我,用道理说服了我,用感情温暖了我。您是一位哲人。”

陈晓颖的眼睛有些潮湿了,不是因为受到了赞美,而是因为发出赞美的人。

李真说道:“如果有一线希望免于一死,我希望咱们能保持通信联系,并非常盼望您能去监狱看看我。但我知道死罪难逃,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希望在我走上刑场的时候,您去为我送行。能不能答应我这最后的要求?”

陈晓颖握住他的手说:“我一定。”

陈晓颖留在了李真的思念里。

候磊曾对陈晓颖开玩笑说:“现在李真表扬你的次数,比我还多。”

李真案侦查终结。有记者采访陈晓颖,要求用最简短的话、说出查办李真案件的体会。

陈晓颖说:“那我可得用闪光的词儿。”

记者说:“用吧,没关系,”

陈晓颖说:“忠诚。”

记者一把握住陈晓颖的手:“哥们儿,你说得忒好啊!”

参考资料:

❶蔡茂《解析“河北第一秘”李真的标本意义》

❷一合《“河北第一秘”李真的堕落与忏悔》

河北第一秘李真:行事霸道、玩空姐明星、41岁被注射死刑

秘书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虽然他们职位不高,但是他们靠近权力中心,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一个高官的前途。清代慈禧的太监总管李莲英虽然官居4品,直隶总督正一品封疆大吏李鸿章进京城面见慈禧,都要巴结4品小官李莲英。听说李莲英有脚气,千里迢迢给带来了治脚气的药水。

影视剧里巴结太监的李鸿章

湖北省委秘书李真就是这样,凭借秘书的关系,敛财千万,同时养4名空姐,玩明星,最后落得注射死刑的惨剧。

家世显赫助理官场步步高升

李真1962年生于河北张家口,父亲是老革命,退休前已经是当地某局长的副局长。正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和父亲人脉的帮助。年纪轻轻的他就在一众同学中脱颖而出,像坐上火箭一样步步高升。

年轻的李真

1979年参加高考的李真名落孙山,无奈读了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无线电厂当职员,平淡而无聊的生活根本不是他的追求。1988年在父亲的引荐下,他认识了父亲的老战友程叔叔。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了干爹的庇护,他的人生开挂了一样。

1989年7月顺利的调入省企业投资总公司当科员;1991年1月升任程叔的秘书,职位副处级。1992年6月升为省政府办公厅秘书,职位正处级。1994年12月任职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职位局级干部。1997年升任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局长,正厅级。

普通人一辈子可能都是个科员。祖坟烧高香可能混个处级干部。而李真靠着程叔的庇护,短短9年从一个普通科员升职为正厅级干部。此时的他才35岁,意气风发。然而世事无常,权高位重,普通人把握不住的,6年后李真旧落个死刑的悲剧。

被抓的李真

迷信封建,使用特权车畅行无阻

1995年河北某座寺庙里,迎来了一个重量级的来客。寺庙当天对外关闭,所有僧人把寺庙齐齐打扫一遍,准备迎接一个重要的客人。傍晚时分,几辆辆豪车停在寺庙门外。车头的车上缓缓下来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周围跟了好几个随从,等候多时的方丈大跨步的迎接了上去。

来人正是李真,当时33岁的他任职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此时的他来正是找大师算算,未来自己是否可以高升一步。灰暗的寺庙里,打量了李局长五官,问了生辰八字,抽了一卦后。方丈装着糊涂的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会折寿的。 李局长秒懂的拿出5捆百元大钞,方丈神秘的说到:你38岁之前有坎,车子被拦截超过8次你就会卡在厅级不能再进一步。

钱到位天机也可泄露

李局长出了寺庙就给石家庄车管所的分管领导打电话:命令他当天就把自己的车牌改为冀A-00038,并在系统作出了标注,何时何地,交警都不能拦停自己的专车。后边在石家庄交通系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遇到A-00038敬礼放行。话说有次有个从外地上任的交警支队长无意让该专车出示证件,第二天就被停职辞退。

权高位重,私生活腐化

权高位重,自然要及时享乐。刚开始时候,李秘书只把目标放在一些空姐模特身上。一是她们普遍渴望成功,渴望财富;二是他们经过社会的洗礼,懂事嘴把关的严格。民间传闻,在当省委秘书期间,李迷在石家庄养了一个航空公司的5个空姐,其中一对还时相差6岁的亲姐妹。她们就在别墅里陪李秘书度过了两年的幸福时光。

工作中的空姐

慢慢的普通人已经入不了李大人的法眼了,借着在省里的关系。很多部门的一把手都不敢得罪他。慢慢的他把目标盯着来河北开演唱会的一圈女明星。借着消防、卫生等不过关,让女明星们亲自去酒店给他当面解释清楚。

特殊的麻将房

当地流传最夸张一次笑话:有一会有三个女明星在河北开演唱会,那晚她们三个轮流和李秘书在酒店交流打麻将。直到凌晨三点钟她们三个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她们也发誓再也不来这边开演唱会了,河北麻将太费体力了。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权高位重的李密那时相当霸道。有一次一群厅级领导聚餐,有个地级市的市长不懂事来晚了几分钟,李秘书破口大骂:“一个小小的市长,敢让我等”。吓得市长来了自罚三杯,下半场亲自安排,保证李秘书喝好玩好“。

领导聚餐

当时的石家庄副市长张二辰,在别人眼中是高高在上的市长,但是再李真眼里就是土老帽。这让张副市长惴惴不安,生怕这个大总管在领导面前给他上眼药水。懂事的张市长给李真的父母送了大量的名贵补品,给李真的妻子送了名贵的进口汽车,逢年过节就去李家串门上供。看着懂事的张副市长,李真觉得他还识时务,后边在他的推荐下,张某顺利升任了石家庄市长。

想升官找李密,也成了当时河北官场的潜规则。当时有个卫生局的中层领导,连续给李真送了几次钱后,官升两级,还获得部分进口药的审批审查特权。短短2年获利三千万。为了感谢,后边一次性给李大人送了套400万的别墅。

疯狂之后的沉沦

李真死刑前的

2000年2月23日,相关部门组成联合专案组,对李真涉嫌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全面调查。

2002年8月30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真经济犯罪案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处李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3年11月13日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看守所内,李真被依法执行了死刑。生命也永远的定格在41岁。

作为人命的公仆,国家的高级干部。更应该廉洁守法,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了一己私欲,贪赃枉法,权色交易,那自作孽不可活。

传说里最奇怪的女神仙李真多,未婚先孕生下一本《童子经》

看志怪书籍,李八百是个神奇的人。

神奇之处在于,许多人的外号都叫李八百。

叫这个外号来历还不一样,有的因为日行八百而叫李八百,有的因为活了八百岁而叫李八百。

葛洪在《神仙传》上记载了一个李八百,这个人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只有一个外号叫李八百。

他有兼具以上两个本事,活了八百岁,还日行八百里。

他活了夏朝,也活过了商朝,还活过了周朝。

葛洪看来历史学得不太好,夏朝飘渺不好说,但是光周朝就存在了八百多年啊,照这么说他应该叫八千才对呢。

这个李八百行踪不定,一会住在山林里,一会住在城市间。

到了秦朝那会听说有个叫唐公房的人喜欢法术,却不遇名师,于是前去唐公房家里当佣人。

他假装自己腿上长了个流脓的疮,唐公房亲自为他吸——神仙也不能这么恶心人啊,但是唐公房做到了,李八百假装自己腿上的疮已经好了,又让唐公房给他准备三十斛酒洗澡——神仙就这么浪费,这个时候就不笑话人家酒池肉林了。

唐公房还比较有钱,就为他准备了。

李八百跳到酒水里洗了个澡,然后身上的疮就全好了。对唐公房说:“来你喝了这个酒。”

反正古代神仙的套路都是把求仙的人人格贬到没有的境界,唐公房二话不说,全家喝了,于是白日飞升。

葛洪介绍完这位,又引用了一本书叫《混元实录》这个上面也介绍了一个叫李脱的人,这个人在周穆王的时候就在蜀地金堂山龙桥峰下炼制丹药,炼成的时候已经八百岁了。

这个是葛洪认定的李八百。

后来这位李脱还穿越来到了晋朝,《晋书》上说有个道士李脱就自称八百岁,人称李八百,以巫术为他人治病,骗得无数分数。但是晋书直接说他是妖人,被当时的官吏给杀了,可见是个骗子。

不过《墉城集仙录》上说这位李脱有个妹妹叫李真多——这名字也好奇怪。

这位可了不得,《墉城集仙录》上说她被太上老君和元古三师度化,比他哥哥还早日飞升呢。四川有个真多山,据说就是根据她的名字命名的。

李真多的故事后来越传越神奇,《仙鉴后集》说她没有结婚,肚子突然大了,他哥哥李脱一看,这是家丑啊,我解决了你吧,挥剑要杀,李真多身体凌空而起,渡江产下一卷《童子经》,然后升天而去。后来在这修建一座道观,当地人备下香火看经书,可以保生产顺利——成了一个计生的神仙。这么接地气的作用,也正是她香火旺盛名气盖过哥哥的原因吧。

但是抢这个名号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葛洪在《抱朴子》里还介绍过一个叫李阿的人也是叫李八百。

这是个三国时候的人,在成都乞讨过日子,乞讨积攒下来点钱就散给穷人(丐帮帮主啊)。

他之所以能积攒下来钱财,是因为他不光要饭,他还会算卦。

他算卦不用龟壳不用蓍草。只让别人看自己的脸色,自己脸色好就表示吉,脸色不好就表示凶。有时候哈哈大笑,就表示天降喜事。有个叫古强的人跟随他学习,跑到昆仑山去了。

除了这位,还有一个李宽的也自号李八百。

这位也来自四川,不过他生活在吴地,说着一口四川话,吴地的人把他当成了李阿,纷纷称呼他是李八百,这位山寨的李八百在吴地粉丝无数,幸好他生活在孙权的时候,倘若生活在孙策的时候,孙策非得给弄死于吉一样弄死他。

李脱因此富贵起来,住进了深宅大院,一般人见不到他,但是登堂入室的弟子们说,他也就会点导引之术,后来他随着岁月慢慢变老,身体衰老羸弱,咳嗽吐痰,耳聋目眩,最后还老年痴呆,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后来吴地发生了瘟疫,李宽也感染了,病死。

这个神仙有点弱了。

但是这么一个人后来也照样传得神乎其神。《续仙传》上说有个李珏的人,十五岁开始做小买卖,卖点粮食,别人来买粮食,就把升斗顾客,一切自取,六十岁的时候,开始修行法术,活到了八十岁。这时候来了个领导叫李珏,这位李珏觉得自己不能和领导一个姓名,就把名字改成了李宽。

这下热闹了,一下子和历史上的神仙重名了。

那位领导李珏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神仙的洞府,看见自己的名字在石壁上金光闪闪。不由喜出望外,看来自己要成仙了,结果被神仙告知,这个不是你。你去寻找吧。

李珏就开始找寻这个人,找到了李宽,拜李宽为师,从此走上修仙的道路。

这是李八百穿越到了唐末授徒了。

后来宋朝有个叫李洞宾的(我没写错,不是吕洞宾)据说也是李八百,还有一个叫李良的也叫李八百。

这个名字之所以这么火,实际上是由于李家道的影响,据说李八百就是李家道的创始人,这么多人争抢这个名号,实则是因为李家道的兴盛,得了这个名号,无异是掌握了宝刀屠龙,可以号令天下了。

18岁,26岁偷盗杀人,60岁再次作案!杀人分尸做成下酒菜

他18岁,26岁杀人,

47岁妇女,60岁分尸杀人。

两进两出监狱,依然冥顽不灵,60岁不成杀人分尸,做成下酒菜。

杨元华

杨元华1952年出生于四川绵阳,没有文化的他只能做一个混混,好在房子是在城里,他也算个城里人。1970年,年仅17岁的杨元华被抓,因当时未满18岁被判有期徒刑3年,监外执行。

除了罪的名义,杨元华过的跟普通人无异,面对受害者家属的指责,杨元华更是不屑一顾。3年时间一晃而过,没有束缚的杨元华更加肆无忌惮,偷东西抢劫什么都干。

老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978年,26岁的杨元华因入室被主人发现,遂将主人杀害,事后杨元华被判有期徒刑8年。

1984年,坐完8年牢出来的杨元华已经32岁了。家里父母虽然痛恨杨元华不成才,但是独子又未成婚,依然还是积极为杨元华张罗亲事。终于35岁的杨元华还是成家了,是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农村姑娘。

李真并不知道,自己要嫁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清楚对方的过往,她只知道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对方是个城里人。很快两人就举办了婚礼,争气的李真也在一年后,为杨元华生了个儿子。

此时杨元华37岁,本以为日子会继续这样平稳下去,2000年已经47岁的杨元华,再次入狱。这一次又是因为罪,只不过未遂的杨元华只被判1年。李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同床共枕了十几年的人,竟然是个罪犯。

但是看着年幼的儿子,加上杨元华的花言巧语,李真也就原谅了他。2001年杨元华刑满出狱,一家人又过上平静的日子。出狱后的杨元华显得老实本分多了,也可能是年纪大了,懒得折腾了。

唯独喝酒的习惯没有改掉,自己一个人都能小酌几杯,李真一心放在儿子身上也就懒得管他。时间来到2012年5月18日,李真带着儿子儿媳回了乡下老家,仅杨元华一人在家。闲来无事的杨元华又拿出自己的珍藏,搞了盘花生米,悠哉悠哉的喝了起来。

咚咚咚~门口敲门声响起,杨元华不耐烦的放下酒杯,打开了门。

“老师,我们是买清洁剂的,您看您需要吗?”

38岁的王秀有礼貌的询问着。杨元华定睛一看这女人可真丰盈,不由得想起来自己早些年的作案。内心的在蠢蠢欲动,见杨元华有意,王秀索性直接走了进来。

不等杨元华开口,王秀又径直走到了厨房,想要为杨元华演示产品效果。杨元华站在王秀身后,看着王秀卖力的擦拭油垢,杨元华的内心越来越瘙痒,恨不得立马就上手。为了与王秀延长交流时间,杨元华开始挑刺。

但是没曾想王秀听到后却与杨元华较起了劲,甚至为了激将杨元华购买,王秀开始讽刺起杨元华,杨元华本是欲望满满的,但王秀的话不仅消除了欲望更是激起了杨元华的厌恶。杨元华盯着王秀的背影,直接拿起身边的墨斗线缠绕到了王秀的脖子上。

没有防备的王秀挣扎了一会儿就没了动静,杨元华见王秀不再动弹,探了探鼻息,确认其已经死了。此刻的杨元华没有害怕,而是生气:这个女人怎么能死在这个家里呢。这是以后要留给自己儿子的房子,王秀的尸体会弄脏了这个房子。

于是正在气头的杨元华,将王秀尸体拖到洗手间进行了分尸。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这个尸体,杨元华将躯干肢解成一节一节的,再把肉体组织分成一块一块的,一些明显的部分则被他剁碎冲进了下水道。

没文化的杨元华看着大量的血水不断的往外冒,他想到了用洗衣机脱干水份,说干就干他将肉块放在洗衣机内甩水,甩完后再将其放置在洗衣桶内,继续脱水内脏。直到没有血水冒出,杨元华停止了对尸体的处理。

忙完一切的杨元华觉得有些饿了,但是自己身上沾满了血渍,不便出去,于是他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十分变态的想法;“这人肉看起来和猪肉也差不多,不知道味道如何。”

变态,真的是太变态了,杨元华将王秀的大C进行了清洗,做成了下酒菜,几杯小酒下肚天色已晚,杨元华就这样安然的睡觉去了。第二天杨元华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在家里独自看家,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另一边与王秀一起来小区推销的妹妹,却在约定时间没有见到姐姐,联系也联系不上。于是便去警局报了案,称自己姐姐失踪了。警方告诉其需要48小时才能立案,要求他们再仔细找找。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5月21日,警局正式立案王秀失踪并介入调查。回过头来的杨元华,依然没有进行尸体的下一步处理,直到傍晚突然回家的妻子。李真进屋就闻见一股腐臭味,5月的四川,气温是何等的高,尸体就这样闷在洗衣机里两三天,不臭才怪。

顺着气味李真打开了洗衣机,此时洗衣机里的肉已经发腐生蛆,李真忍不住的干呕。杨元华见到妻子回家,不等过问便告诉李真洗衣机的猪肉坏了,让她帮忙扔了。李真看着生蛆的肉块是真的心疼自己的洗衣机,连夜叫上儿子儿媳将其打包,扔进了河沟里。

本以为臭味会就此消散,没想到楼下邻居却找上了门,质问李真一家究竟是做了什么,楼下的天花板都渗出了黑液。李真告诉楼下老张是前几天坏了的猪肉,自己已经扔了,很快就会没味道了。

老张见状也只好作罢,两天时间过去了,老张发现那股味道还在而且还加重了,他气冲冲的直接找到了警局,告诉了他们自己家中的事情。办案的民警立马联想到了他们在找的失踪人口王秀。

于是民警一伙人来到了老张家,将天花板墙壁掀开,只见沿着墙缝流下来几滴黑色的汁液。民警再检查了一下下水道,发现了部分腐烂的碎肉,民警将其带到警局化验,证实这是失踪人口王秀的人体组织。

民警立马控制了楼上的杨元华,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杨元华竟是多年惯犯,两进两出监狱。面对民警的审问,杨元华闭口不谈,咬紧牙关,声称什么都不知道,找不到王秀的尸体就没证据,不能证明王秀已死。

民警眼看杨元华不肯亲自交代,只能继续调查。当问到李真家中有什么异常时,她提起了自己和儿子儿媳扔掉了两袋坏猪肉。警方一听顿感不妙,立马安排大量民警沿岸搜索,最终到河流下流十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已经发涨的尸块,经过DNA对比证实是失踪了的王秀。

在铁证面前,杨元华终于败下阵来,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作案过程。2013年杨元华一审被判死刑,不死心的杨元华提起了上诉,2014年四川省高级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对于杨元华这种惯犯来说,能活到60岁真的让人难以理解。多次犯案后还被原谅,最终再次导致悲剧的发生,这种人不仅娶妻生子家庭圆满,而且还能够多次犯案。这种骨子里都是坏了的人,教化真的有意义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