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八字(关羽是什么命格)
西游哪位神仙斩鬼证道,修成天尊道祖?武圣关羽也是他麾下神将!
《西游记》中借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唐僧取经两大事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瑰丽神奇的神魔世界。
只是,三界仙佛何其多,仙界浩瀚何其大。《西游记》只是重点描绘了孙悟空半年多的天庭生活与西牛贺洲十四年降妖伏魔。对于整个西游世界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高手没有展露神通。比如说,以斩鬼证道,修成天尊道祖的张道陵张天师。
《西游记》中的仙佛,几乎都源自现实。现实中那些道教大宗师,佛派智者,大都成了神仙菩萨。身为道教创始人的张天师,在《西游记》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西游记》中,一共从正面、侧面两次对张天师进行了介绍。
先说正面。小说中张天师第一次登场,是在第四回。原文道——
却说那玉帝次日设朝,只见张天师引御马监监丞、监副在丹墀下拜奏道:“万岁,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
在吴承恩大师的设定中,天庭有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张天师,葛玄葛仙翁,许旌阳许天师,邱弘济邱天师。
小说中写到,观音菩萨来天庭谒见玉皇大帝,是四大天师率领仙官迎接。此处,孙悟空反下天庭,也是张天师带着相关仙官来凌霄殿启奏。
这四大天师就如凡间宰相一般,总览政务,沟通君臣。
在传统道藏中,四大天师又被尊为四大上相。张天师则是四位宰相头一位泰玄上相。
在红孩儿的故事中,侧面提到了张天师。
当时,孙悟空变成牛魔王混入火云洞中。只是,任孙悟空滑头无比,其回答还是引起了红孩儿的怀疑。
因此,红孩儿故意提到:我前日闲行,驾祥光,直至九霄空内,忽逢着祖延道龄张先生。他见孩儿生得五官周正,三停平等,他问我是几年,那月那日那时出世,儿因年幼,记得不真。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今请父王,正欲问此。倘或下次再得会他,好烦他推算。
这里的祖延道龄张先生是刻本刊印的错谬,其实应当是祖庭道陵张先生。张天师本名张陵,开创五斗米道后被尊为道教之祖。其住所龙虎山也被尊为道教祖庭。
这里红孩儿借口张天师要给自己算命,考问孙悟空知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结果,孙悟空答不上来,被红孩儿彻底看穿。
那么,张天师到底有何本领,为何会被尊为道教之祖?
在道教历史上有着诸多流派,最早的一个流派,是在函关问道的老子大弟子尹喜建立的楼观派。因尹喜住在终南山,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终南派。从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楼观派出现了不少高人。不过,楼观派择徒很严,在普通民众之间影响不大。
在东汉年间,张道陵首创天师道,又成为五斗米道。他以蜀中为根据地,大量招收信徒。当时的蜀中地区本土巫教势力强大,在经过张天师一番斗智斗勇后,本土巫教势力被驱逐,天师道得以生存。
后来,张道陵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继续在蜀中传道。张鲁更是在三国时期倚仗天师道割据一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道教。
可以说,因为有张天师,因为天师道,道教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张天师在传道时,第一个将老子推上神坛,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乃是万仙道祖,天地至高神。
因此,在许多神话中,张天师也就成了老君门下。
比张天师略晚一些,中国大地上还涌现了第三个强大的道教流派,叫做太平道,即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不过,因为太平道被地方诸侯强力清洗,太平道也在三国中后期基本断绝了传承。
至于在唐宋时期盛行的铁拐李、吕洞宾则是楼观派传人,元明时期盛行全真教也是终南一脉。
不过,真正传承有序,从未断绝的,还是张道陵建立的天师道。
那么,在神话中,张天师到底有多厉害呢?
应该说,自从唐宋之后的话本小说中,历代张天师几乎都是人间道教中最强仙人的代名词。
像《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些天上星宿,就是被某一代张天师降伏,并镇压在龙虎山伏魔殿中。
像威名赫赫的关圣帝君关羽,其实一直都是张天师麾下三十六神将之一。
张天师地位崇高,麾下神将众多,像《西游记》中提到的南天门诸多神将,其实也都是张天师的部下。
民间盛传张天师擅能降妖驱鬼,一张仙符祭出,诸天神将听从号令。
这些神仙为何要听张天师的?像关羽,多厉害,乃是堂堂武圣,伏魔大帝,怎么会比不过张天师呢?
其实还真的比不过。论起宗派,关羽是草根出身,人家张天师则是太上老君亲传弟子。
关羽的武器是从凡间带来的青龙偃月刀,张天师的法宝则是太上老君亲赐的斩鬼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八卦仙衣,平天观,朱红履,一身套装比孙悟空还要牛,更有各种无上仙符,师门嫡传的雷法更是名动天下。
相传张天师最大的功业是曾经在蜀中地区降伏八大鬼帅、六大鬼王,也有人说成是六天魔王。相传,张天师出世之前,人间鬼物横行,阴阳两界界限不明。是张天师大败八大鬼帅,并将至驱逐到蛮荒的西域,又大败六大鬼王,将其赶入酆都城下。
从此之后,万千鬼怪只能呆在阴间。些许孤魂野鬼再不能为非作歹。
后来,张天师移居龙虎山,炼成九天神丹,和弟子王长、赵升一起,在万众瞩目之下白日飞升,到三清妙境去了。龙虎山遂成为天下道教祖庭,历代张天师也成为道教中威名赫赫的领军人物。
[说三国]关羽的生辰八字与家世
关于关羽个人的出身,《三国志》仅说他“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三国演义》也只是说他相貌堂堂,美髯红脸,杀人逃跑在外。对于他的出生年月和家庭世系,则一字未提。大约是史料缺乏或者认为没有可炫耀的地方,不值得一提。不管怎么样,关羽这个人确实有些来历不明。
关羽的这个谜一样的生辰八字和家世,对于史学家和习惯祭祀“关帝”的乡民来说,可能是一件遗憾的事。但对于另一些善于捏造历史或以捏造为主的算命先生与星相学士来说,却未始不是件大好事,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来作一篇好文章。于是有人居然推算出了关羽的生辰八字为四个“戊午”,即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生。换算成农历,就是民间相传的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五月十三日。
影视剧中的关羽形象
不仅如此,关羽的祖宗三代也被这类人查清楚了。钱静方《小说重考》说:“关公家世,《演义》不详,即陈寿《三国》亦未明载,以故世罕知之。至清康熙戊午,解州守王公朱旦浚井,得关公圹砖,上刻公之祖考两世讳字生卒甲子甚详,王公因作《关侯祖墓碑记》。侯主石磐公,讳审,字问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宝池里;公冲慕好道,以《易》、《春秋》训其子,卒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享年六十八岁。子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殁,庐墓三年,既免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侯。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其大略如此。”
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如果将关羽的生辰确定为东汉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这四个“戊午”相连的日子,可以说漏洞百出。一是历史上的汉灵帝光和元年五月无“戊午”这一个干支日;二是在关羽出生的东汉时代,我国根本就没有为新生儿计时的习惯;三是刘、关、张起兵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假如关羽的生辰真为四个“戊午”,那他们起兵时关羽应该只有十三岁;四是关羽的生辰八字,和所谓的“关公圹砖”及《关侯祖墓碑记》中关公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的说法互相矛盾。
由此可见,所谓关羽的生辰八字和家世谱系,是凭空捏造的,毫无可信之处。解州出土的“关公圹砖”,实际上也从来没有人见过。
所谓圹砖(图文无关)
关羽相关的成语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重要将领。刘备当平原国相后,关羽和张飞分头率领他的军队。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情如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旁。刘备跟随刘表后,关羽跟着依附。后来,刘备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另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与他在江陵会合。曹操急追刘备,到达当阳(地名,位于兮湖北省中部),刘备向东北直奔,正好遇上关羽的船队。不久,孙权派军队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率军退去。刘备南下收复了东南四个郡,于是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长江北岸。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诸葛亮对关羽了解,知道他护短,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一代豪杰,如汉初大将鲸市、彭城一类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不能与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比。”这个故事史料记载如下:“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便是成语“超群绝伦”的由来。 关与历史故事的成语2: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邻居,他们分别叫艾子和毛空。艾子很有学问,收的学生很多。尽管如此,毛空却看不起艾子,总认为自己比艾子强。他想让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有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可找到机会了。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对艾子说:“你听说过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二百个蛋的奇事吗?”
“我没听说过,但我一点也不相信。你能告诉我那只鸭子究竟有多大吗?”
“鸭子的大小和产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那么大照样也不会下一个蛋。”毛空得意地说。
“对于你说的那二百个鸭蛋,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处而来。”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从鸭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毛空有些不耐烦地说。
“鸭子的肚子哪能装得下二百个蛋?”
“那就一定是两只鸭子下的,你总相信了吧。”毛空有气无力地说。
艾子笑着说:“我还是不相信。”
毛空被气得没办法,只好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
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于是,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关与历史故事的成语3:掉以轻心 公元805年,唐代着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在永州司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个青年的来信,表示要拜柳宗元为师。这个青年叫韦中立,是潭州刺史韦彪的孙子。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着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攻击,甚至被诬蔑为‘狂人’(这里指的是韩愈)。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听说蜀地南面雨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阳出来,那里的狗就会狂叫。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传闻而已。永州从来不下雪,谁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这一带的狗日夜奔跑,对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来。有了这番亲身经历,我才相信从前听到的话并不过分。”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最后,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其实,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问题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礼的孙昌胤没做什么错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笔锋转回到韦中立拜师求学方面来:“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受到感动,所以愿把我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经意地、随便地对待它,而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合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韦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点和启发,写文章进步很快。后来,他中了进士。
成语“掉以轻心”即从柳宗元“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的句子中得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