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掌图片(八字掌诀图)

简单的爱 2023-11-23 13:58:54 网友分享

八段锦,8个动作易学易练!附上详细图解,10分钟让你了解

“你还别说,练了八段锦,我觉得胃口明显变好了,睡眠质量也是大大提高,感觉身体抵抗力在不断增强。”

小草有一个朋友学中医,每天早上,他们都会被学校要求去操场练八段锦,“你也快去练练,感觉真的很不错。”经不住朋友的强烈安利,小草我去看了看八段锦到底怎么练,准备明天去试试。

八段锦,了解一下?

关于健身,现代人更加注重形体,在意有没有腹肌和小蛮腰;而古人则更注重筋骨是否健壮,因为筋骨与身体脏腑有直接关系。筋骨锻炼得好,五脏六腑都能正常运行。其中,八段锦就是一种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健身方法,不仅在古代流行,现在也有很多养生达人在练习。

那么,八段锦每一式的具体动作是怎么样的呢?今天附上详细图解,10分钟让你了解!

八段锦之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析:

(1)保持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下垂,两眼目视前方,记住要用鼻子呼吸,意守丹田。

(2)双手平放在腹前,十个手指伸直并拢,左右两手的指尖相对,保持掌心向上,然后慢慢移至胸前。接着掌心分别向内、外、上、下翻转,边翻转边向上托起。

(3)稍停片刻,调整呼吸至平稳,再将两个手臂分别伸向两侧,掌心由上像斜外方翻转,两手臂逐渐降下,落在身体两侧。同时,改为用嘴呼气,调整气息。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注意随时调整呼吸。

好处:三焦是人身体的通道,通五脏六腑,这个动作可以祛除雨水天气带来的寒湿浊气,提升人体阳气。

八段锦之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解析:

(1)左脚向前开步,两腿扎马步。两臂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上。然后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将右掌移至右胸前,左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呈八字掌,向前推出。两眼的目光保持在左手指尖上。

(2)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手做划弧动作,然后左右两掌收回腹前,两脚并立。

次数:重复此动作3次,左右开弓不光能舒展整个僵硬的肩背,还能使手指的筋骨得到拉伸。

好处:左右舒展,开胸,疏肝。

八段锦之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解析:左手掌根向上举起至头顶左上方,右手的掌根往下伸。然后慢慢地将左臂落下到腹前,左右两手轮换。

次数:重复此动作3次,掌根向上举起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

好处:左右升降对拉,是脾胃在体内位置的表现,这个动作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八段锦之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解析:

(1)保持站姿,两臂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肩往后伸。

(2)身体慢慢地向左转,转到不能转为止,双眼跟着左肩移动。

(3)身体向左转到极限的时候,稍作停顿,调整呼吸,然后向右回转。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

好处:所谓五劳七伤,五劳的五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七伤的七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八段锦之第四式通过转动脑袋的主轴,可以帮助疏通宣泄五脏与七情。

八段锦之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解析: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膝弯曲,呈半蹲的姿势,两手放在膝盖上,扶住膝盖,保持身体平衡。

(2)上半身往左前方转动,头微微下垂,随着上半身的转动做圆形摆动。然后上半身转回右前方,重复此动作。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

好处:去心火、强身、健肾。

八段锦之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解析:

(1)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至头顶,掌心向上,做托举动作。

(2)两腿绷直,以腰为原点,身体向前俯下,双手放在脚背,稍作停顿,调整呼吸。

(3)身体慢慢直起,右手举于头顶之上,然后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慢慢落回身体两侧。

次数: 1次。

好处:养精固肾。

八段锦之第七式:攒拳怒目增力气

动作解析: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下蹲。

(2)双手握拳,左拳向前方打出去,头随着拳头出击向左微转,同时右拳往后拉。

(3)收回左拳,右拳出击,头往右微转,同时左拳往后拉。

次数:重复此动作10次。

好处:疏泄肝气,使肝血充盈。

八段锦之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解析:

(1)身体放松,保持站姿,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

(2)手指伸直并拢,双手平掌往下按,脚跟顺势向上提起,再慢慢落地,即颠足。

次数:10次。

好处:促进脏腑本身的运动,使血脉畅通。

八锦段教程虽然简单,但要想起到功效,就必须得懂得坚持,简单8个动作,每天晨起可做个10分钟,你能坚持吗?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形意拳法——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中主要套路之一。其练法有奇、正、两种练法,“正”字的练法是劲法,“奇”字的练法是招法。过去,有五行为体,八字功为用的说法。实际上,通过八字功的锻炼,不仅可以健身,而且还能迅速增长劲力,从而提高实战技巧。

八字功包括:八字连环拳,以及“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胯”(崩拳)、“挑”(燕形拳)、“顶”(炮拳)、“云”(鼍形拳)、“领”(蛇形拳)、八个字的单套套路。

八字功的练法歌诀曰:“起手鹰捉是真传,金鸡上架挑意翻,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它充分利用人的: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使之成为七个拳头。以便在技击中形成,处处是拳,处处可发的优势。在技法上,如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虚实变化,刚柔相济”,这一特点,在技击之时,就能使对手难以提防,而我却能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方为最佳。

练“八字功”法,要突出一个“快”字。拳经中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时存,能在一气连,莫在一气后”。按八字功,功法的要求,在出手时要做到:“起如风,落如箭,起手如闪电,打人如迅雷。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实战时要讲究,近身短打,一动即至。心要占先,步要过人。拳去不空回,起落不见形,近用肘膝,远用手足。要做到,进入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形意拳的近、快、很的技击特点。如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苦练。

斩、截、裹、胯、挑、顶、云、领、八趟拳,是要不断提高拳技,使之逐步达到,起、随、追、的要求。在这基础上,才能达到:动(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很(不容情)准(角度必准)《所谓六方境界》及节节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一发无不发的技艺。正八字是劲诀,奇八字是招诀:

正 八 字:

展:展者,宽之意,即拓张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敌手也,此节最见身法。

裹:裹者,围裹也,裹敌手使失其盗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

跨:跨如跨马之势,是言其形也,实则托跨成势。

挑:挑之力在肩与腿,与蛇形相类而手稍高。

顶:顶之力在头,故此以挺头垂肩为好。

云:《说文》“云,从雨云,像云回转之形。”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转之意,其两掌皆如行云之飘忽焉。

领: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奇 八 字:

斩: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裹:裹肘刮地加肘锤,肘打去意在腰间。

跨:肩肘打意紧相连,左挑右肘莫等闲。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顶是真传。

顶:白鹤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连。

云:上鸹下刮手脚连,两冲变马拳上添。

领:左右领手阴阳换,上钻下打俱用拳。

奇八字连环诀:

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上步横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双行侧意猛,金鸡上架挑意翻。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

上中下八手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其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后,得传自尚云祥先生。

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

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

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

二十四手歌诀总章:

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

十二形中求变化,姬公秘传世间宝。

(注:姬公,指姬龙峰,传言姬龙峰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为姬龙峰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

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

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

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

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

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要想练好“八字功”的套路,必须要掌握以上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