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批八字起名(给孩子批八字好不好)

心若向阳 2023-08-09 04:56:09 网友上传

八字取名合理性何在?浅谈姓名与八字

姓,会意字,从女,生声。“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育、出生。“女”“生”为姓,其本意即为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

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样子,表示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八字命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当时的人们只懂得利用出生时辰推演人体疾病,后来人们慢慢发现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各方面。经历的数千年的传改,到明清时期八字预测术得到完善。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我(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为“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相传在黄帝时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现在的太阴历)。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七十八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

说起八字学,很多人连八字都拧不清,其就是人在出生那一刻的时间标注,类似于人的基因一样,包含一生的很多信息。这是一门研究人如何认识命运、顺应命运、改造命运的一门学科。但是,就是这样一门中国历朝历代先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迷信的标签。八字=算命=迷信的方程式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共知。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此,笔者以研究十几年的认识负责任的说一下,八字学真的只是一门研究以时间为标记的反映星球对人的气场影响的学问而已,不是,相反的,是一种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趋吉避凶,少做无用功,少走人生弯路。原理在于何处,即是干透支藏。简单点说,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需要天地人三才相合,即时间、空间和人的行为三要素组成。流年通过与人的八字相作用,有干透支藏之象就标示了其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有干不通支或支不透干就标示了其并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是时间场会影响这个人,让其在这段时间内十分想做相应的事情。而并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表明这种时间因子的影响力没那么强,人在这段时间内做相应的事情就会受其影响,但不做就不会受其影响。人生趋吉避凶之道由此而出矣。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钟情五行八字起名?

前段时间网上一个00后重复姓名数据统计,炸出了一大票段子,最有意思的当属这个:

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萱。可馨、可欣和可鑫跑过来劝架,撞倒了若曦、若溪和若熙,子睿和梓睿跑过去告诉班干部浩然、昊然、皓宇和雨豪,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萱。语彤、雨萱、羽琪、宇涵拿来药品帮大家处理伤口。最后梓轩、子轩、梓萱和子萱在大家的帮助和劝导下握手言和。

你看网友们的评价:都是一群看琼瑶电视剧长大的八零后。

然而,这事儿其实还真的不能完全怪琼瑶奶奶。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各路起名网站,周易大师,起出来的名字也是这个德性。

子轩,紫萱,梓轩,一涵,一诺,据说还很符合八字命理哦~

历史上呢,五行八字起名法是源于西汉末年,西汉时期五行八卦阴阳理论非常流行,不论是民间大婚还是官方制定国策,都喜欢算一卦,用这套阴阳五行理论预测一下发展趋势。自然而然地,“名不正则言不顺”,起名也就成了五行八卦规范的对象。

发展到清朝康熙年间,这种起名法随着康熙字典的编订,发展到了高峰,因为康熙字典中把每个字,按照笔画数都算出了五行。这样一来就算是给起名学做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宝藏。为什么呢?因为个人生辰是确定的,他的生辰八字就可以通过阴历天干地支算法确定,生辰八字确定后,就可以算出这个人生辰八字先天缺少哪一行。比如说我五行缺钱~

这样一来,搭配上康熙字典,就真的可以做到哪里不足补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名字了。听起来感觉很神奇很厉害有没有?

所以现在整个起名的流程是这样的,父母心中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字音,就比如上面例子里的“zi xuan”然后要不自己找一本起名学宝典皓首穷经地查字,要不就是找十个八个周易大师给起名。

要不怎么说中文博大精深呢,同音字那么多,什么偏旁部首的都有,简直是琳琅满目保您满意而且五行俱全!就“zi xuan”这俩字,保证金木水火土什么属性都能找到。

于是乎,不论是父母拿出当年高考复习的劲头找到的名字,还是各路大师观望市场需求给出的名字,最终获选的名字,基本都是读起来让父母们舒服的音,于是乎各路“zi xuan”,“ke xin”就隆重登场啦!

说到底,五行八字起名,就是一套算法,在这个起个名字俩大人四个老人齐上阵的时代,有这么一套大家都不反对的算法,总比六个人费尽心思各自做讲演说服其他五个要来得容易吧。

作者:儒行道心

给孩子起名儿很重要,把握这些规则,孩子才不会抱怨父母

有一个很好看的绘本,叫《我的名字叫克丽桑丝美美菊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她的爸爸妈妈非常爱她,给她取名叫克丽桑丝美美,英文写作“Chrysanthemum”,是菊花的意思。

克丽桑丝美美非常喜欢自己的名字。

然而,上学后,她遇到了麻烦。

第一天上学,同学说,这个名字由13个字母组成,用掉了英文字母的一半,太长了,很难写进名牌,“我要是你,就改掉这个名字。”

第二天上学,同学说她的名字是一种花,这种花和虫子还有其他脏东西一起住在花园里。

虽然爸爸妈妈一再鼓励女儿说,你的名字很美、很贵重、很动听,甚至还说他们是因为嫉妒你才说你的名字不好听,但克丽桑丝美美仍然心情沉重,她不再喜欢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讨厌自己的名字了。

直到柯延老师说:“我的名字很长,我的名字也很难写进名牌,我的名字也是照着花取的。”甚至说“我今后有了宝宝,也会给宝宝起这个名字”,孩子们才停止了对克丽桑丝美美的嘲笑,甚至有点羡慕她了。

这是一个让孩子坦然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树立自信心的故事。

然而,它却给了我们关于起名字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要给孩子起一个引起同学议论的名字呢?

为什么给孩子起一个这么长的名字呢?

有那么多名字可以叫,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需要承受社交压力的名字呢?

如果克丽桑丝美美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也许,孩子的自信心从此丧失,这将是对孩子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遇到类似的尴尬事,有的同事名字非常生僻,不敢随便念,有的同事名字,一读就想笑......

所以,给孩子起名字,真不是一件小事儿。

除了要有寓意,有文化,有讲究,这几个原则一定要遵循:

原则一:不给孩子取引发歧义的名字

我读小学时,有个女生叫龚淑学(攻数学),偏偏这个女生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数学课提问,龚淑学满脸通红,答不上来时,老师就会说:“可惜你爸爸妈妈给你取的名字了。”同学们则哈哈大笑,弄得龚淑学在班里总是低眉顺眼,一副对不起大家的样子。

还有一位朋友,叫孙泽一轩。找工作的时候,每次面试,都会被HR问:“你是日本人?”答:“不是,我是中国人。”再问:“有日本血统?”答:“没有。”

其实,这个名字是他奶奶给起的。据说奶奶根据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做了很多研究后,终于起了这么个名字。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这个名字为他带来什么好运道,倒是因为这标新立异的四个字,让他费了不少唇舌解释这个名字真的和日本、日本人、日本血统无关。

杜子腾(肚子疼)、傅步祥(父不详)、范建(犯贱)、咸希樊(咸稀饭)、秦寿生(禽兽生)、张朗曜(蟑螂药)、吴仁耀(无人要)、宋秋波(送秋波)、李子仁(栗子仁)、陶仁彦(讨人厌)等等,都是属于名字容易引发其他联想或歧义的。

一旦把这样的名字登记入户口,今后改名字费时费力,尤其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时间越长,身份注册的范围越广泛,改名带来的影响也会越大。

原则二:不起容易读错的名字

一位朋友姓白,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取名白芃(péng),取《诗经》“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中的“芃”字,本意为“植物茂盛”的样子,他希望女儿健康成长,一生无忧。

然而,自从上学,一直到现在女儿已经人到中年,总是被人叫“白凡”,甚至有人问:“你爸妈怎么给你取了这么一个名字,你都成一味中药了。”

有一位艺人叫张钧甯,但一般文化的都不敢读,我就是那个不敢读的,后来查字典才知道这个字读nìng,同“宁”,是古地名。

也许张钧甯父母给她起名时,有什么要纪念的事情,但没点古汉语功底,能认识这个字的真不多。

“珏(jué)”和“钰(yù)”是很多人喜欢使用的名字,但这两个字,大家通常傻傻分不清。大学有个同学叫王天珏,他每次见到新认识的人,都会自我介绍说:“我叫王天珏,珏是玉字边加个玉的珏。”他说自己从小就被人叫王天玉,已经被叫得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叫错了。

类似的名字还有很多,比如“凝”被人读作“疑”,“烨”被人读作“华”,“梓”被人读作“辛”,“娉婷”读作“聘婷”等等。

原则三:不起笔画太多的名字

一个熟人姓“翟”,生有一女,父母希望女儿像小鹿一样温柔甜美,惹人喜爱,同时又能从名字看出孩子的性别,于是取名“伊麒”。这个孩子的名字一共39画,上学的时候,别的孩子已经开始做考卷了,这个孩子还在写名字。

还有一个家长,给孩子从《诗经》中起名,觉得“瀼瀼(ráng) ”二字既和女儿的生辰八字相和,又是叠音字,好读,于是名字叫项瀼瀼。

这个名字,不但笔画多,而且容易读错,读起来还特别绕口。有读项襄襄的,也有读项嚷嚷的,还有同学索性给她起外号叫“嚷嚷”,弄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现在,名字越来越个性化,家长煞费苦心为孩子起名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名字的作用是进入社会后,方便和人交流。所以,起名儿这件事儿,还真得重视起来,既不可太土,显得没文化,也不能太有学问,拿出已经基本不用的古文字考大家;还得小心,太怪、太令人有想象力的名字,可能也会让孩子在社交中出现困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