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八字分析(张瑞敏1984年)
董明珠的22岁女秘书,格力的用人观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01
最像董明珠的实习生
如今的格力,迎来了第二个不用穿黑白正装出入办公室的人——就是最近几天在网上被传为「董明珠接班人」的 22 岁女孩孟羽童。
2014 年《福布斯中文版》采访董明珠,文章开篇描述:当董明珠一袭长裙款款而来,后面全是身穿黑白工装的工作人员,这个场面很有一种慑人的气场,格力电器 7 万多名员工里,只有她是不用每天穿工装上班。
作为秘书,孟羽童获得了与老板一样的「穿衣特权」。
董明珠是在今年播出的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里挑中孟羽童的。节目录制于去年年底,4 月开播,董明珠是主角,她的任务是以老板身份,设置层层考核,从参加节目的 5 名实习生里选出一名,进入格力。
节目拍摄地点是格力珠海总部,出镜的格力员工无一例外,均身着黑白正装,看来 7 年前《福布斯》提到的那个规矩并未改变。
实际上早在今年 9 月,孟羽童就在个人微博上宣布了正式入职格力的消息。在她发布的一张记录职场生活的照片里,她和董明珠并肩走在一起,除了到访客人,身边的工作人员依旧一水黑色。
直到前几天,董明珠带孟羽童共同现身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郑重介绍了自己这位新秘书,称要将她培养成 「第二个董明珠」。后来,「第二个董明珠」的说法在媒体传播中走了样,这个 22 岁的女孩眼看就成了「董明珠接班人」。两种称呼实际上天差地别。
回看整季节目,比孟羽童本人更值得关注的,是选拔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董明珠的人才观,以及格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少细节值得推敲。
至少从节目展示的效果来看,孟羽童几乎集董明珠看重的特质于一身。
在做决定之前的一对一谈话环节,董明珠指出了孟羽童的三个优点——这当然也是董明珠选择她的原因:
第一,你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你比别人能吃苦。
第二,非常活跃。(第一次面试时孟羽童跳了段女团舞,董明珠称自己欣赏阳光、乐于主动表达、敢于表现自己想法的人)
第三,学习反应能力很强。
几轮能力考核之外,董明珠还给孟羽童特别设置了一道「附加题」,孟羽童甚至是唯一拿到题目的人。
在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孟羽童因为压力大而落泪,考核成绩公布时董明珠给了她最低分。董明珠对此解释:不是因为她哭就给她打低分,我希望锤炼她,所以用低分再次给她一个打击。
在过去的一段采访视频中,董明珠曾谈及自己这个「管理技巧」:你要想培养某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要刻意地打压他一下。
孟羽童在这道附加题上不负所望,拿下高分。她很快调整心态,化解情绪,继续热情满满投入工作。
在另一个与「能力」无关的考核,也是格力新员工都要过的军训一关,参加过7次军训的孟羽童优势尽显,得到董明珠「巾帼不让须眉」的夸奖。
后面的局势越来越明晰,董明珠最后的选择毫不令人意外。
「在你身上看到我年轻时候的影子」是一句熟悉的台词。影视剧里,主角总有贵人相助,这句话常常是贵人施以援手时给出的理由。现实也是如此,各行各业走在前列的人,当他们有机会提携后辈,总是偏爱与自己有某些共性的那个。
虽然董明珠嘴上没说过,但对照她认可孟羽童的三个优势,都是董明珠自身拥有的。两人都不是营销科班出身,孟羽童主修西班牙语,半路出家,专业相比其他几个实习生最无优势可言,但贵在肯吃苦,或许董明珠在她身上想到自己当年的样子。
董明珠 36 岁加入格力,懵懂无知,一战成名:为了讨回公司 40 万欠款,与对方 40 多天,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表面上看,董明珠强势,信奉「我从来不会做错」,随时展现出攻击性,而孟羽童看起来很好相处,这是两人最大的不同。但董明珠重新定义了「强势」,又将这个姑娘拉入了自己的阵营。
节目里,孟羽童做过一次组长,她总是在听取其他两个组员的意见,另一名女实习生寸步不让,剑拔弩张,孟羽童坚持从中协调,最后完成了任务。
董明珠看到这一幕,如此解读「强势」:强势不是我内心很要强,而是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这才叫强势。
如果从「目标导向」来理解强势,在董明珠心里,孟羽童是跟自己一样的人。
02
格力的用人观
总结孟羽童的三个优点,不难发现,都与能力无关——当然前提是,几个实习生是从上万份简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力是基础。
在格力内部,董明珠对员工的首要要求也不是能力。格力的选人机制是八个字:德才兼备,品德优先。董明珠自己的公众号上也发布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有道德,人才归零》,算是对八字方针的强调。文章里有句话:
对格力来说,人才最重要的要素不是能力,而是道德。
当然,以道德为首要标准选人之后,接下来就轮到「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发挥作用了。
如果说从孟羽童身上可以看出董明珠和格力需要什么样的人,那么几位未入选的实习生则或多或少代表了格力的「禁区」,从这个角度看也很有意思。
在首期的「五选三」环节,有几处值得推敲的地方。
第一处,董明珠上来就先排除了一个来自家族企业的女孩。女孩的说法是,在家族企业做事,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真正指点自己,学不到东西,所以想出来闯闯。
董明珠婉言谢绝:你应该回到你的家族企业去,帮你的父亲支撑下去。看起来是为女生的前途考虑。
在演播室里,一边的张翰看出董明珠的小心思:就算这个女生在格力待了很久,最后一定还是会回到家族企业,那我们企业为什么要费力去为别人的公司培养人才呢?
董明珠与张翰握手,以示赞赏。
第二处,面对一个履历和现场表现都很出色的男生,董明珠抛出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要把它(格力)作为一个终身的职业?
男生出于惯性的点头,眼里其实有点迷茫。董明珠犹豫再三,还是发出了通关卡。
这个问题招致了一些争论。董明珠一直以来都希望,年轻人毕业后加入格力,一辈子都待在这里,尽早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格力的分房策略也出于这种引导:给毕业生分房,如果在格力干到退休,这套房就可以免费送给你。
这是一种传统的「终身雇佣制」,与「企业为什么要费尽心力为别的公司培养人才」出于同样的逻辑,毕竟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越来越高。
董明珠这种传统择业观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她对接班人提出过一个重要标准:希望接班人 「爱格力胜过爱自己的家」。董明珠丈夫当年因车祸离世,1990 年她南下珠海,加入格力,至今未再婚,以企业为家,不过周末。
这是老一代企业家的情怀。但无论是终身待在一家公司的长性,还是集体主义的牺牲奉献精神,在如今年轻人的观念中都越来越稀缺,也远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这很难做到,似乎也会越来越难。
第三处,只剩一个名额时,董明珠又出其不意发问:你们是哪个大学?剩下两人,一人来自国外名校,一人是国内高校。最后,董明珠对国外名校生说:你还是先回学校完成你的毕业论文吧。那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女生拿到最后一张入场券。
综艺节目有表演成分,但播出的部分,一定是董明珠希望向外界展示的格力的样子,也呼应了她此前在公开场合反复输出的价值观。
实际上,当她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董明珠多次表达过:「我从来不认为海归派比国内的学生强。」「格力的 1 万 6 千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 29 岁,都毕业于国内院校、格力自主培养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是海归派。」「人才是在于培养,而不在于挖。」她也屡屡将这种观点与「中国制造」挂钩,赢得了一些赞誉。
这一点,任正非就持不同看法。今年 8 月,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收全世界最优秀人才》的讲话,提出要加大海外留学生和「高鼻子」人才的招聘力度,其他国家在欧美读书和工作的人才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总之就是,海纳百川。
两人类似的分歧还体现在另一件事上。董明珠长年为格力手机代言,并宣称自己用格力手机,也要求员工使用。任正非在采访中则提到,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
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姿态」,不必做高下之分。
03
谁是董明珠的接班人
在这档节目里,董明珠不只展示了格力的人才选拔标准,还回应了备受外界关注的接班人问题。
董明珠今年已经 67 岁了。2012 年,董明珠从朱江洪手里接过格力的担子,当选格力集团董事长。那年朱江洪也是 67 岁,正式退休。这一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退休,45 岁的方洪波接班,今年 54 岁。
不久前,海尔张瑞敏退休,55 岁的周云杰接班。
如今的格力,形势危急。2020 年,家电「三巨头」之中,格力不仅营收垫底,还被美的夺走了「空调一哥」的宝座。
董明珠的接班人问题,也始终悬而未决。「格力没有二把手」是外界对这家公司的最大质疑。关于这个问题,董明珠在节目里频频输出金句。
什么时候退休?董明珠的说法是:「我们公司我很快会找人来接替我的位置,我可以后退一步,有问题跟他探讨。」「如果今年有人接替,我明年就可以退休。」
提到接班人的标准,董明珠说:不以亲属为关系,不以朋友为关系,只以能力为关系。不出意外,这句话又上了热搜。
但「很快会找人」「如果」「以能力为关系」,好像回答了问题,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实际上,最近几年,董明珠多次被媒体问及接班:
1. 2017 年接受央视财经专访,董明珠说,五年之内不谈接班人的问题。「提这个事我觉得为时过早。我真的希望能够把整个团队培养出来,现在来讲我们的团队应该是很优秀,但确实缺一个真正的领军人物。」
2. 2020 年接受《财新》专访,董明珠说:大家通过考察,发现确实格力电器没有人可以替代我。我说心里话,我几年前就想退了,但必须对这个企业负责。不能我退了企业就垮掉,而是企业可以延续下去。
3. 今年 4 月的博鳌论坛后,董明珠还当着媒体面毫不客气地批评格力高管:曾经有几个人比较有希望,但是权力一旦释放给他以后出现了问题,第一他自己没有掌控能力;第二是没有精神,他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第三是有权力了以后,却把权力做成自己的平台。
4. 6 月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又说了一段绕口令般的话:我们一直在寻找(接班人),但不是我说你行你就行,是你能行才行。
综上,董明珠的意思其实非常明确了,简而言之:不是我赖着不走,我早就想退休了,怪只怪高管没本事,接不起班,我只好继续为公司劳心劳力。
格力 2020 年报显示,副总裁、执行总裁、以及总裁助理职位上共有7人:庄培、谭建明、邓晓博、舒立志、廖建雄、黄辉、望靖东。他们应该是最有可能的接班候选人。
排除去年和今年离职的望靖东和黄辉——也是此前最被看好的两位接班人,再排除 2019 年才加入格力的舒立志、以及 2020 年加入的邓晓博——按照格力用人标准,「空降兵」不大可能成为掌舵者。
最后只剩三人:庄培、谭建明、廖建雄。
庄培年近 60,年龄偏大。尽管董明珠 2012 年接任董事长时也已经 58 岁,但现在的家电市场混战,需要更加年轻化的领导人。
谭建明与庄培面临同样的年龄问题。他是技术派,担任公司总工程师,而董明珠起家于营销岗位,市场营销也被其视为当下格力亟待补上的短板,由董明珠亲自上阵主抓。2020 年 4 月,董明珠在抖音上演直播首秀,全年 13 场直播带货 476 亿。
第三位廖建雄是财务部部长,还担任总裁助理(也就是董明珠的助理),48 岁,正当盛年,综合来看可能性最大。但蹊跷之处在于,廖建雄目前并不持有格力股份,相比之下,庄培和谭建明或多或少持有公司股份。
这么看来,接班人选依然扑朔迷离。
所以当 22 岁的孟羽童横空出世,才会被冠上「董明珠接班人」的帽子,填补外界对这家「没有二把手」公司的想象空间。
但至少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孟羽童不可能接班,虽然董明珠有心培养这个年轻女孩应该不假。外界认为,她可能只是「格力的薇娅」。
在那档节目里,董明珠给孟羽童的夸赞是直接的:这个小孩用心去培养,是很有希望的,还说,「会给她最好的、快速的一个上升通道」。目前看来,董明珠没有食言。但「接下来会怎样还要看她自己的努力」。
如果一定要为孟羽童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榜样——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几年前同样被媒体大肆宣传的那位刘强东女助理。
此人叫张雱,出生于 1989 年,2011 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后加入京东成为管培生,在京东多个业务部门轮过岗,也担任过刘强东的助理。2016 年,张雱被媒体曝光已成为京东旗下上百家关联公司的法人代表或执行董事,名声大噪,被称为「京东最牛女助理」。
京东官网显示,如今这位 30 出头的年轻人担任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与刘强东同在八位核心高管之列。
几乎所有公司都意识到,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没有谁敢轻视这个群体。在经营管理上培养年轻人,在外界树立亲近年轻人的形象,几乎成为所有公司的标配。
最近几年,董明珠也跟年轻人走得越来越近。她跟王冰冰同台,「董明珠握住王冰冰的手」还登上了微博热搜;从招揽科技测评博主王自如加入格力,再到将一个 22 岁的秘书带在身边。跟年轻人们在一起时,董明珠言笑晏晏,尽情展示着与过往「铁娘子」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
至于接班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知哪天水落石出。
参考资料:
[1]《「又红又专」的董明珠:接班人必须爱格力胜过爱自己的家》 来源:福布斯中文版
[2]《独家!谁将会是董明珠的接班人?》 来源:央视财经
[3]《专访董明珠:人才在于培养不在于「挖」,行业要制定中国标准 》来源:南方都市报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彭彭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我心目中的前十位企业家:任正非、宁高宁、张瑞敏排前三
这篇长文有过一个底稿。
记得当时看到网友排了个企业家排行榜,一时兴起,就写了一个长长长长的微头条,有1600字那么长。此后一直心心念念,想整理、完善,发个文章。
今天把自己的心愿了掉,也为我不多粉丝们简要地介绍下我了解的企业家英雄们。
我前几天发微头条,说到过“四条衡量企业的金线”:
(1)对科技创新的贡献;
(2)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3)对用户价值的贡献;
(4)对国家竞争的贡献。
这四条,是我观察企业的角度,也决定不同企业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以下排行,只是我的个人偏好。您有不同意思,欢迎到评论区批评、指正、讨论,更欢迎留下有您掌握的信息,帮助我调整对不同企业、企业家的认识。
一、任正非:已入自由境界的企业家导师
自1987年至今,华为仅有2002年销售收入负增长,还是因为坚决不做小灵通、坚定攻坚3G。这在企业界,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尤其民营企业。
前几天看华为的发展历程,我的感觉是,华为每一次的技术创新、管理变革,都踏得准、稳又坚定(看完时,有心写一篇文,介绍下华为管理变革的机理,但至今还没动笔,罪过罪过)。
被打压的三年来,华为的表现,无可挑剔;华为人的表现,特别是任正非本人的言行,只有两个字能形容:恰当——“增一分则太白,减一分则太赤”。
华为对方向、节奏、分寸的把握,背后是任正非本人的思想高度和成熟度。
任正非,在部队曾被评为学毛著标兵,33岁时发明我国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可以说:任正非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都极高的企业家。
我拜读过不少任正非的文章和讲话稿。我的直觉:任正非是精神层面、行为风格都最接近教员本人的当代人、当代企业家。
任正非是思想家,用哲学指导企业实践的思想家——企业家是任正非的社会角色,华为是他的实践范围;他的思考范围和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华为。
中国有一位企业家教父的话,只有任正非当得起中国企业家教父——用华夏基石洪天峰、吴春波两位老师的话说: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照亮了中国企业。
二、宁高宁:见首不见尾的神龙级央企管理者
对于国企的管理者,大众缺乏了解他们的渠道,但可以从国企管理者的履历窥其大略。
宁高宁,自1987年至今,担任过华润、中粮、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等四家央企的负责人。
作为掌舵过四家全球500强的管理者,宁高宁可能是全球商业史的孤例。
自1990年32岁执掌华润以来,宁高宁盘的都是巨无霸,还没失过手。
宁高宁不像任正非,有诸多文字流传在外。但是,要形容宁高宁,有一句话是合适的:“其犹龙邪”——这是孔子称赞老子的话。
这样的称赞,网友可能会觉得言过其实。我解释一下,我选这句,不止因为宁高宁管理过的央企的业绩表现,还因为下面这张照片:
宁高宁在中粮集团忠良书院跪着做板书
宁高宁本人这样回应过这张照片:那天腰疼蹲不下去,所以索性跪下写。
2004年,宁高宁调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时年46岁,此后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十年。我不难确定这张照片的具体拍摄时间,但我们可以这么说:
时年50岁左右的副部级国企干部宁高宁,堪称楷模!
三、张瑞敏:不断开拓管理实践新天地的管理思想家
今年初,我读了海尔官网上登载的张瑞敏的96篇文章和讲话稿。
我的读后感:张瑞敏是国内理解、贯彻德鲁克思想最彻底的企业家、在管理思想和实践前沿探索最深入的企业家。
在跟海尔人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有些海尔人对张首席的“爱折腾”是有微词的。但是,我的理解:
海尔是地方国企,又属白电行业,这是张瑞敏的无奈处,又是张瑞敏的磨刀石。张瑞敏要在针尖上舞之蹈之,又要带领海尔不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张瑞敏的学者型管理者形象,无论是源自个人志趣,还是无奈选择,海尔开创的“人单合一”是世界级的企业管理实践。
在我看来,人单合一模式比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更有开创性,也更易于落地——阿米巴模式更多是面向企业内部,但“人单合一”可以汇聚更大的生态能量。海尔的生态品牌战略,可能会在物联网时代大放光芒。
我甚至认为,就精神气质来说,张瑞敏堪称白色家电行业任正非。
四、宋志平:亚神龙级的央企管理者
因为没有足够的详细资料,只能从宋志平的履历窥其大略。
宋志平在中建材的经历,有点像张瑞敏的创业经历,从负债企业到千亿级的全球最大建材企业。
宋志平在国药集团的经历,又像宁高宁在中粮和两化的经历,完成了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四家央企的重组。
宋志平退休后,有演讲和出书,内容比现在活跃的管理学者、顾问们的文字要平易很多、好用很多。
宋志平,履历没有宁高宁那么丰富,但属于同一类管理者;宋志平领导的中建材和国药,业绩表现亮眼。
所以,我认为:宋志平是亚神龙级的央企管理者。
五、李书福:民营企业家中的青牛
从冰箱配件到摩托车,再到汽车制造,再跨国并购沃尔沃,李书福把吉利带到了汽车行业的头部。
走得快,又没摔过跟头的民营企业家里,李书福即便不是独一份,也是为数不多的之一。
经营保持稳步前进,个人保持低调平实,在李书福这个量级的企业家里,实属不易。
上古瑞兽"兕",“状如牛,苍黑,板角。逢天下盛,而现世出”。
李书福,堪称民营企业家中的青牛。
六、曹德旺:隐形冠军中的圣者企业家
幼年出身穷苦的曹德旺,应该是“嚼得菜根”的。
难得的是:曹德旺把汽车玻璃这根菜根做成了大菜,福耀玻璃在国内汽车玻璃市场的占有率达65%以上、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0%。
企业家里,曹德旺善有善名,但他坚持在汽车玻璃领域耕耘,才是最值得学习的。
我觉得,一个企业,强不强,和企业是最终产品厂商还是供应商,没关系。
能保持企业的创新优势、能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才是真的强。
看过一个网文,其中说到:曹德旺“心如莲花”。
我认同这个评价,所以认为:曹德旺是隐形冠军中的圣者企业家。
七、王传福:战略战术俱佳的贤者企业家
比亚迪2003年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凭这份远见,王传福就够民营企业家仰望了。
比亚迪同时兼具电子设备代工商、电池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三个商业角色。王传福的这份经营成绩单,也够民营企业家仰望了。
比亚迪在疫情初期,用13天转产防疫物资,这份决断力和执行力,也够民营企业家仰望了。
王传福是少数高学历下海、从事的行业又是自己的专业,创业又有大成的民营企业家的代表。
创业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得益于战略战术选择,王传福是战略战术俱佳的贤者企业家。
八、段永平:通透豁达的隐士企业家
如果在中国企业家中找个辍学创业的代表,段永平勉强算一个。他曾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但没有完成毕业论文,没有硕士学位。
选择不完成论文、不拿学位,可能是段永平豁达的一个表现。
1989年,作为那个年代稀缺的大学生,段永平敢于放弃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的前身)的铁饭碗,南下中山,担任一间亏损200万元的小厂的厂长,决断力可谓惊人。
用5年时间,带领一间小工厂变身年产值10亿的小霸王,这是段永平的第一个传奇。
从小霸王离职创业,用5年时间把步步高打造成中国无绳电话、VCD、教育电子产品等行业中的名牌,这是段永平的第二个传奇。
为了家庭退居幕后,却又成就OPPO和VIVO两个全球出货量前十的手机品牌,这是段永平的第三个传奇。
黄铮的成长过程有段永平的栽培,拼多多的创业过程更离不开段永平的帮助,这是段永平的第四个传奇。
今天网络流传的段永平的问答语录,只是段永平溢出的通透豁达,只是段永平传奇企业家经历的注脚。
段永平退出了江湖,江湖上却还流传着段永平的传说。
段永平是通透豁达的隐士企业家。
九、何享健:最美的宗师企业家
说何享健,得从方洪波说起。
从民营企业的内刊编辑,一步步走到企业掌舵人的位置,方洪波的经历在民营企业里不多见。
带领美的从2003年200亿营收,到2020年2800亿营收,方洪波堪称国内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
美的业绩的背后,是方洪波作为企业掌舵人对经营和管理的准确把握。美的和方洪波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支持。
美的的成功历程,是一篇精彩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有方洪波,但编辑一定是何享健。
何享健最值得称颂的,不是打造了千亿级美的,而是培养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方洪波。
同是家电行业,张瑞敏的接班人还有待观察;同是管理层收购,柳传志饱受争议。对比之下,何享健,应该是很多企业家艳羡的对象。
能立业,能育人,何享健是最美的宗师企业家。
十、李东生:涅槃重生的战神企业家
李东生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不进机关进企业,李东生的人生底色一定是火热的红。
TCL是最早建立起现代化治理结构的国内企业,也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的代表。
全球化受挫的李东生,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斥资上马华星光电,依靠自主创新建成我国首条高世代面板线。
如今的华星光电,已经是全球半导体显示的龙头之一。
最近,李东生表示要在5年内打造TCL科技和TCL实业两个世界500强。有人说这是“豪言”,我倒觉得这是李东生这位涅槃重生的战神企业家心中,基础已经铸就、路径已经明确的愿景。
如果不是TCL的全球化经历过起落,在我心目中,李东生的排名可以进前五。
以上,是我心目中前十位的企业家。
除了这十位,雷军、马云、马化腾、柳传志、董明珠……虽然都已属杰出,但用我的四条标准衡量,都有弱项和失分之处。对他们,社会舆论也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就让他们前排就坐、当嘉宾吧。
我的排名,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不喜勿喷,但欢迎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