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八字巫术(生辰八字巫术)

风里有诗句 2023-09-11 21:16:37 网友上传

招财,合婚!神秘的茅山法术

喜欢早起港片的,几乎都知道林正英塑造的道长形象。替天行道,铲除恶鬼,英叔可谓影视中茅山道士的典型代表。关于英叔,传言较多。基本可以汇总为两个问题:他会茅山术吗?他电影里的茅山术是真实存在的吗?当然,英叔只是一个演员,台词,表演形式都是一种艺术行为。不过电影中出现的一些内容与手法源自湘西一带。而传说当时茅山正宗天英派的43代掌教,茅山正宗第323代传教 信恒道长 是林正英母亲的远房亲戚。林正英欲拜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拜师未遂,但是英叔也多少学到了一点点皮毛。此说法也是流传,并未验证其真实性。

英叔道长

茅山术初时主要以道派道术为主。主要将民间中原地区以及苗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一并纳为己用。修习此派法术者,多以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灵异灵力助己行事。

关于僵尸的记录

在影视中,有些词汇与演绎方式因为导演需求添加进去一些元素,但是绝大部分描述还是非常真实客观存在的,比如金钱剑、茅山咒符、照妖镜、茅山玉佩、以及一些施法中的道具法术咒语。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下面介绍两种较为简单的茅山法术,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一、茅山招财术:需先准备好一个红色的小布包、可以用一块红布缝制一个小布袋、口袋口用红绳穿上,在红布袋外面贴上八卦图、也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八卦图案、 取八个一角硬币、在取八个一元硬币、一起放在锅里煮、进行消毒去邪、 煮过以后再在室外接一夜天然露水、然后取回晾干、放在红布袋内、 在去集市买五色豆、五色豆就是五种颜色的粮食:(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及大米)在加一些食盐混合。食盐分量适中即可。用红纸包上放在红布袋内。 用黑笔把咒语写在红纸上,在取一张红纸把求财人的名字、八字、地址写在正面,一起放入红布袋。

一切准备以后,在子时天地通灵的时间,将红包放在经常出入的门上面。 放置方法牢固即可。 这样整个住宅及求财的人运气就会很旺,贵人就会临门。此方法一直可用,不过每年需换置物品一次。

二、茅山合婚术:先去找来一个裸女或裸男,材质不限,主要是越像越好, 男性要用裸女;女性要用裸男, 脚要放开开,不可交叉或盘坐。 接着拿个小浴缸或床,只要形状很像就可以, 把小娃娃平放躺在床上或浴缸中,放在一个圆盘上, 中间夹一张小红纸,写:为我合婚; 在裸人的胸口上用纸写上喜欢的人的生辰八字、名字、地址、在裸人的身下面放一张自己的照片、 在小娃娃的放一朵花,愈艳丽愈好,如红玫瑰,叶子如有刺要把它修齐整。 一切就绪之后,用罗盘量出房子的子、午、卯、酉或中央的位置(也是网上查询),任择一处放好, 最好别让外人看到,如床下、桌下、橱下都行,在酉时放 入,口念合婚的咒语,每天检视一遍,花若枯了就换新的,若喜欢的人来联系了,花必须改换黄色或紫色,才不会遭其它桃花来干扰。大约十天之后即可见效。具体效果是改变自身与对方磁场,形成吸引力。

合婚咒:“和合神,和合仙,和合神仙来和合,助弟子某某与弟子某某和合,今日和合,今月和合,今年和合,今世和合,世世代代和合,任千军万马拆不散,任千山万水隔不开,天涯海角,天南地北亦和合,吾奉和合仙师急急如律令。”

平安符

茅山术较为繁多,除去这两种,还有:茅山诅咒术、茅山索债术、还有比较邪恶一点的制人生意退败术等等。有善也有恶。社会发展至今,现代人来看,难免觉得有些故弄玄虚。

自己真要操作起来,也得明白,这些办法不是你成功的主要依靠,最要紧还是事在人为。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打小人”这种巫术依旧流行?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可能对“打小人”这一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前几年的热播大戏《甄嬛传》,就有这样的桥段。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针扎人偶

在鬼怪电影中,这样的场景更是多见:月黑风高之夜,神婆手持破鞋,用鞋底狠狠击打一只象征仇人的小纸人,口中念念有词,全是咒仇人加入“去死去死团”的诅咒。

其实,“打小人”作为一种巫术,至今仍然流传民间,并在一些地区还广受“欢迎”。

今天,无邪君就来分享一位粉丝的文章,听她从亲身经历来解读“打小人”的来龙去脉。也欢迎各路小伙伴给无邪君投稿,没准下一次读到的文章就是你的哦~无邪君的投稿邮箱是:kaiwindwuxie@sina

多年前,我与福建老友同去香港观光。老友拉我坐地铁直奔铜锣湾,本以为她想去商场扫货,却不料把我带去了离湾仔不远的某个神神秘秘的所在——鹅颈桥。

我问老友意欲何为,她难掩满脸兴奋地讲:“鹅颈桥可是‘打小人’圣地!必须得试试!”

“打小人”,是一种民间巫术,在广东地区很流行。生活中犯小人者,可将“小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居住地等信息,写在纸人上,委托打小人的神婆狠狠拿鞋子敲打小人。

据说“打小人”的鞋子需用破旧的女鞋,以其被“阴人”踩过,阴气重之故

据说,被“打”过的小人运势会因此低迷一段时间,严重者还会遭遇飞来横祸。小人被废,犯小人者既可以消气,又可以旺运,因此“打小人”这一活动至今仍受许多人欢迎。毕竟,谁生活中没遇到过几个坏蛋呢?

熟悉TVB和老港片的朋友,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某位神婆,在月黑风高之夜,手持破鞋,狠狠用鞋底击打小纸人的场景。神婆口中还必定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冇顶唞,日日去撼头;打你个小人眼,等你成世都撞版,日日被人斩……”

香港鬼片《迷离夜》剧照

老友,福建闽南生人也。闽南语底子令她对粤语有一种天生的好感。按她的说法,“打小人”得用粤语念口诀才畅快,否则总觉得缺些底气。现场一听,果然,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洋洋洒洒、波澜壮阔,全是在诅咒仇家倒霉。我哪怕没仇家,听着也觉得来劲。也就怪不得一到春天,鹅颈桥下熙熙攘攘,你来我往,全都携着新仇旧恨,寻上神婆门来。

现在来看,“打小人”当然是一种迷信。但同时,它作为一项流传已久的民俗,其起源和具体实施过程,也很有些趣味。

鹅颈桥下一隅

单说香港“打小人”活动,据说是起源于港岛本地传说:

渔民一家勤劳致富,被懒汉邻居嫉妒,后者常编派些绯闻,给渔民家找不自在。

某日,懒汉又故技重施,渔民家人忍无可忍,男女老少一起来,笤帚棍棒齐上阵,甚至还有妇女脱下鞋子当武器,追打懒汉这个说人坏话的“小人”。

就在追赶到鹅颈桥时,森林里的猛兽毒虫也纷纷窜出来助阵,将懒汉咬得吱哇乱叫,只得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懒汉改过自新,渔民的生活恢复了平静。而鹅颈桥也就成了港人眼中的“灵地”,认为“打小人”于斯,尤为灵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鹅颈桥下井井有序,各有各忙。

而在广东地区的“打小人”起源传说,还增添了其他细节:

有个村子,白虎肆虐,村民便将猪肉悬挂于室外作“保护费”。白虎吃了猪肉,也就同村民相安无事。

但是,村长有位贪婪的伯父,这位伯父半夜却把村民的猪肉偷走了,白天拿到集市卖,结果某年惊蛰夜晚,真白虎下山收保护费没收到,一怒之下便咬死了所有牲畜,村长伯父的偷窃行径也就随之曝光了。

大家自然是愤怒的,想群殴之,无奈对方是村长的亲戚,敢怒不敢言。但替代品毕竟还有。村长姓“余”,能拆成“二”、“小”、“人”三个字,“伯父”谐音“白虎”,于是村民便一边用草鞋拍打着白虎,一边骂着小人,不满情绪得到了疏解。

一般情况下,“打小人”仪式必有老虎像,材质或纸或布,取“白虎”意也。

民间故事听听即可,不过从中倒是能看出些道道。

先说这“小人”吧。

中国人对“小人”的深恶痛绝是由来已久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中国文化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君子必然击败小人,是一种积极正面的道德向往。上述两个故事,也反映出了我国老百姓朴素的道德观。

香港鬼片《迷离夜》剧照

再说说“惊蛰”和“白虎”。

鹅颈桥“打小人”的生意,总是春季最好,特别是惊蛰时神婆们尤为繁忙,收钱都收不过来。因为按照她们的说法,虽然一年四季都能“打小人”,但惊蛰这天是“正日子”,小人更容易受到暴击。

这里面,还衍生出南北方的差异。按农历计,惊蛰那日,万物苏醒,南方尤其是福建广州,惊蛰后毒蛇猛虫会纷纷出洞,一不小心就会被咬。

而在北方民间传说中,惊蛰这天开始出来觅食的,是白虎。白虎是杀伐之神,金气猛烈,它是争斗,是口舌,是是非,甚至是血光之灾。算命先生说某人“命犯白虎”,指的也是犯小人的意思。

也因此,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了惊蛰日“祭大虫”的习俗,如同前述第二个故事中留给白虎的肉一样,希望它得到香火被喂饱后,便不再害人。

“打小人”时,白虎必须拿肉来“收买”,认为这样之后白虎就只咬小人不咬好人了。

渐渐地,仍保有这些风俗的地区认为,惊蛰引动毒虫猛兽,也引动小人,在小人刚露头时就狠狠打,有“掐尖”的意味;白虎也是可以利用的,神婆在进行“打小人”仪式时,会拿肥肉抹老虎的嘴,贿赂过后,它便可以去咬那些该咬的人。他们还认为,被打到运气衰微的“小人”,再被老虎狠狠咬一口,正义瞬间就会得到伸张,人生又是一片风平浪静。

“打小人”专用纸人,男人丁和女人丁

据说,“打小人”还不能瞎打,还要有专业性。比如老友光顾的那位神婆就说,“打小人”最好选在三岔路口,煞气大;最好选破日(不吉利的日子),小人运道最低迷;最好位于桥下等阴湿之地,阴气重,更容易得到白虎保佑。

但看似专业,却还有不少明显忽悠人的地方。比如即便你不知道要打谁,神婆也还是有办法让你乖乖掏钱的。记得老友那天就说不知道害她的小人是男是女,只觉得有小人,神婆说没关系,有几种小纸人:男人丁、女人丁、不记名小人纸等,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像老友这种没有特定对象,仅想打抽象“小人”的,用不记名小人纸就可以了。神婆还说,打一打,还可以顺便祈求下事业顺利、身体健康什么的。

总之就是,功能齐全,稳赚不赔。

《金枝》及作者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那么“打小人”真的有用吗?

既然是巫术,“打小人”遵循的也就是巫术作用的原则。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金枝》,概括出巫术建立的两个思想原则:其一,是“相似律”;其二,是“接触率”。相似率强调,施术者通过模仿相似的物或情境,就可以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物;接触率,则是认为施术者可以通过某物,对某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它是否为该人身体的一部分。

比而观之,“打小人”实际上是两种原则的混合体。纸人是对小人本身形态的模仿,而在纸人上写上小人的八字或相关信息,实际就是建立一种“接触”的联系。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诅咒娃娃

“打小人”并非新东西,同对木偶、画像进行物理攻击的中国古代祝诅术,本质上没有区别,也符合巫术的相似率和接触率。其原理听上去不明觉厉,但想想也知道,巫术原则如果真的有用,恐怕中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了。熟悉汉唐宫斗故事的朋友们恐怕就很清楚,皇后成为“高风险职业”,同巫蛊总也脱不开关系,施术者一方多半也没有好下场。后世宫廷虽乐见皇后妃子求佛拜菩萨,但对巫术,是呈绝对禁止的态度。

而所谓巫术建立的原则,也并非是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得来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规律;它更多地,是同偶发性结果强行建立起联系的主观经验。

说白了,和大多数迷信行为一样,要的就是个凑巧和信者自己的心理暗示。

逢着“打小人”的“正日子”,鹅颈桥人气很旺

那么,既然如此荒诞无稽,“打小人”这一民俗又为何留存至今?

当年遇到的那位神婆,在我们同她的闲聊中,似乎也能窥见个中原因。

她说曾接待过一位男客户。这人常年跑生意,惹上官司,来之前已经在香港算了一整天的命了,遇到的所有算命的都说他官司肯定输。后来到了这位神婆摊位前,啥也没说,坐下就嚎啕大哭。神婆除了给他做“打小人”的仪式,更多的是耐心地听他讲那些或许他从来也不会对家人说的生意场上的委屈。后来,客户打赢了官司,途径香港时还买了不少水果点心,专程来看这位神婆。

而像这位男客户一样的人也不少:被老板同事欺压一肚子苦水没处倒的上班族、希望竞争对手失败的商人、希望前任倒大霉的彼男彼女,甚至是为了婚恋问题带着墨镜往来盘桓被人指指点点的港台明星……在“打小人”的摊位前,你可以见到各种人,仿佛世间一切苦,都能在这里得到宣泄。

互联网时代,“打小人”生意也上了网

巫术,本是古人为了在自身无法控制的大自然中,夺回对环境的掌控力而设计的方法。那时候的人,无法征服自然,每天都要面对物质世界残酷的不确定性。而在今天,虽然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制约物质世界对人类的影响,但人类仍会蓦然发现,一些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它或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或存在于情绪内心里,无论什么形态,总归会有失控的部分。于是,一些人在不确定性面前,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迷信。

我记得有位爱算命的朋友就跟我说过,其实他也不是真的信,图的,只是算命先生那两句开解,觉得比看心理咨询师便宜多了。我想,这也许就是许多类似于“打小人”的民俗依旧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原因吧。人们需要它,不是认为它真的会“显灵”,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它或许恰巧能打开一些人的心结,给予他们重新面对现实人生的勇气。

试想,只要花一两百元,就可以暂时从痛苦中抽离,重新挺直腰杆回到不确定的生活中,继续奋斗,继续面对未来,可能在一些人心中,也的确算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吧。

当然,凡此种种,总归是做不得真的。人们最后真正依靠的,其实还是自己。

往期精选

本文系『中国反邪教』原创

相信自己请点赞!

扎小人?上香?说一说《纸人》里你不知道的恐怖传统民俗

一说到恐怖游戏,你会想起什么呢?恐怕八成的答案都逃不开丧尸怪兽克苏鲁,瘟疫变异精神病。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中式恐怖很少能位列其中。而目前正火的《纸人》以及某款不能提的恐怖游戏则让不少人发现,其实村落里破败的寺庙、雨夜里墓地传来的哀鸣、推开木门时的\"嘎吱\"声,以及爷爷奶奶口中那些神乎其神的灵异故事,给中国人带来的杀伤力并不比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更小,这些中式恐怖共同构成了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刺激感。那么今天就来说说《纸人》里那些你不知道的恐怖传统民俗吧!

【高亮:本文略微剧透!另外封建迷信不可取!!】

·扎小人/巫蛊娃娃/诅咒娃娃

如果你玩过(或者云过)《纸人》的话,应该还记得游戏中有好多个身上扎着针的小人偶,这个人偶是门客柳先生所作,在游戏前期就能拿到,后来解谜人偶天平时也是用它做道具。这八个人偶大部分都双手合十,后脑勺上挂着红绳子。

没错,这就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扎小人\"环节——想要妃嫔流产?扎小人!想让皇帝暴毙?扎小人!想陷害他人?那就在他家里埋个小人。古往今来,无论是位高权重的皇宫贵族,还是勾栏瓦肆的普罗大众,三教九流的人似乎都热爱(?)扎小人,而且对扎小人的力量深信不疑。不过,扎小人这个词汇听着很不专业,不如让我们换成专业点的叫法:厌(yā)胜之术。

厌胜之术是一种十分传统的巫术,主要操作方法就是找一个人小人偶来代替被诅咒的人,写上他的生辰八字等信息,用针扎或者写上符咒。厌胜之术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一开始做法的时候不需要木头人,只需要一张画像就好。据说周武王带兵讨伐殷商时,想搞死一个叫\"丁侯\"的人,于是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画像,并且对着画像射了几箭,然后丁侯就莫名其妙病死了。

当然,厌胜之术仅仅是一种迷信,就算丁侯真的死了那也只是巧合。不过历史上以扎小人为借口,引起的朝堂的事儿还真的不少,并非单纯是影视剧里的虚构。比如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巫蛊之乱\"。

巫蛊之乱发生在汉武帝晚年,有一群不喜欢太子的大臣决定搞事情。于是汉武帝\"好巧不巧\"的在太子的花园中挖到了一堆巫蛊娃娃。这一堆巫蛊娃娃引得朝堂大臣惊慌之下胡乱栽赃,再加上查案时一系列逼供操作导致太子心态崩了,于是长安军民血战,前后牵扯了四十多万人。无数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丢了脑袋,至今都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巫蛊之乱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

《纸人》中柳先生做的巫蛊娃娃是不是也像巫蛊之乱一样,对殷家产生了奇奇怪怪的影响呢?也许后面的剧情会交代吧。

·上香

在邪门的殷府中,绝大多数玩家最喜欢的房间必然是挂着观世音菩萨像的那件。这个房间无论是勇哥还是丁香都无法靠近,还可以上香存档——其实上香这个事儿大有来头。你可能记得墙面上挂着的观音像,记得你握着的永远是\"神三鬼四\"里的第三柱香,但你还记得这柱香是什么颜色的吗?记得哪一柱香最短吗?记得你用哪只手上香的吗?

别急,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说。《纸人》里的香是金黄色,长这个样子:

等等,这个怎么和我们在寺庙中见到的香似乎不太一样呢?寺庙中的香往往都是正红色:

是的,《纸人》里的香和我们经常烧的香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在很多地方的观念里,香的颜色和人的地位以及所求之事有关。寺庙中上的香基本可以分为四种颜色:红色、紫红、金黄、以及没有经过任何染色的青绿色。

香的颜色不同,适合的人也不同。比如青绿色的香没有染色,意味着追求平静安稳,与世无争;红色的香适合那些事业起步、或者在寻找出路的人;紫红色则寓意当前已经非常圆满,但仍渴望步步高升的人。而《纸人》中这种金黄色的香代表永恒的繁荣富贵和万世昌盛,像同为金黄色的龙涎香就经常被看做是皇家的象征。

(↑龙涎香)

《纸人》的故事我们也大概知道了,殷家老爷是晚清时期的朝堂重臣,他人眼中的殷家老爷必然已经是人中龙凤,上青绿色和红色的香都不太合适。从殷老爷辞官回家来看,象征步步高升的紫红色香也没什么必要烧了,唯一剩下的选择就是金黄色的香。大概在殷老爷的心里,希望通过远离朝堂纷争的方式使得家里能永葆富贵平安吧(这是什么惊天flag)。

(↑\"威扬六合\"这个牌匾基本用在武将家里,殷老爷用着很合适)

除了香的颜色之外,《纸人》中的上香顺序也蛮考究的,香炉中摆放了两炷香,你要上第三炷。这三炷香里最中间的那一炷最短,其次是右边那一炷,最后才是你上的左边。香的长度其实反映了上香的顺序,而且《纸人》里这个上香顺序才正确。佛门讲究\"三皈依\",第一炷香在中间,象征皈依佛,第二炷香在右,象征皈依法,第三炷香在左,象征皈依僧。皈依的排序不能乱,上香顺序自然也不能。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岭南)的民间习俗中,上香顺序正确能增加心愿实现的几率,而错误的顺序不仅不会感动神灵,反而会被视为准备不周,可能会招来鬼怪之类的灾祸,甚至有上香顺序错误,导致妖邪入侵家庭的民间传说(还有人将上错顺序等同于倒插香,更强调上错顺序引发的恶果)。所以作为一个讲究的文化人,下次你去上三炷香的时候一定要按\"中间—右边—左边\"的顺序来,这专业的架势可比那些拿着一把香直接往香炉里插的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此外,杨明远的上香动作也值得我们批判......哦不,学习一番。他是怎么做的?

先用右手持香点燃,而后用左手上香。并不是因为第三柱香要上在左边才用左手,而是无论怎么上香都要用左手。因为佛家观念里左手是先天之手,从上天而来,代表着没有受到世间的污染,才配得上上香这个动作。也正因如此,信佛的人都将佛珠戴在左手上。俗话说\"左手佛珠,右手屠刀\"也是这个理儿。此外佛门还有一种说法叫\"左进右出\",即左手吸收能量,右手释放能量,所以去重要场合或是希望达成心愿的地方时,建议用左手带佛珠吸纳好运;而去那些阴气森森的地方时则要换右手拿佛珠保护自己。

当然如果你一身正气,浑身散发着妖邪免近的主角光环的话,那不讲究这个也可以的啦~

·金刚橛

就是这个,游戏中拿来封印鬼怪的东西↓(题外话:这次封印终于不用贴鬼画符了!!!)

金刚橛这个东西最开始的时候是古印度时的一种兵器,它有一头是非常锐利的四角(或三角)匕首,可以用来扎透敌人的铠甲,据说雅利安人就是靠着这个征服了印度北部。后来因为它贼好使,金刚橛慢慢被密宗佛教吸收,成了一种法器。藏传佛教受密宗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金刚橛这一法器也被保留了下来。

那么金刚橛能干嘛呢?自然是降妖镇魔用的,而且所向无敌,战斗力极强。密宗佛教(以及藏传佛教)的高僧在立法坛的时候,需要用金刚橛在法坛的四个角上敲一敲,或者干脆钉在法坛的四个角上,这样一来妖魔鬼怪就无法在法坛这里捣乱了,起到相当于结界的作用。在中亚很多地方至今还流行金刚橛崇拜。

不过从印度到西藏,再到中原本土,金刚橛的用处变得有点平民化,从一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兵器变成了......镇宅的小匕首,在藏青川甘滇等等受到藏传佛教影响比较大的农村地区,家里供一个镇宅的金刚橛几乎成了标配。而金刚橛传入中原后还经历了一波复杂的理论演变,慢慢和中国本土的文化结合起来,相传属龙的人和属鸡的人天生容易犯煞犯冲,所以老一辈家中有这两个属相的,经常带着金刚橛来防身。具体有没有用咱不清楚咱也不敢问,但是过安检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被没收的金刚橛倒是真的。

既然金刚橛战斗力这么强,那为什么杨明远拿着金刚橛还不能正面刚陈妈和勇哥呢......大概是因为他的用法有点点问题。前面说过佛门偏爱\"先天之手\"左手,金刚橛也要用左手来使,同时嘴里还要念一些咒语之类的秘术。像杨明远这种不信佛的人,估计发挥不出金刚橛真正的力量吧。

当然,《纸人》中涉及到的恐怖传统民俗除了上面这些外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开放后面章节后会有更多的中式恐怖元素加入进来。其实,许多中式恐怖传统民俗并不都是迷信,而是古人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之情延伸出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有不少都是根植在中华文化骨子里的东西。也希望中国的恐怖游戏制作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中式恐怖的要素,像《纸人》、《灵魂筹码》这样的游戏,无疑是越多越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