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铁嘴八字注册码(诸葛钢铁什么意思)

煮酒送别 2024-02-07 09:16:19 网友分享

张作霖死后如果是次子张学铭接掌东北军会如此,这四人必担大任

张学良的弟弟,张作霖的次子张学铭,于1929年从日本回国后,加入东北军,曾任职过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

任职期间,1931年驻天津日军故意指使当地地痞流氓发动,当时他的四位手下临机应对,终将事件平息。事后,国民政府授予四人青天白日奖章,时人更称之为“四大金刚”。

这四位人员,也并不是等闲人物,后来的成就不小,算是在历史上铭刻下了自己的印迹。

回想当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的白痴表现,不禁让人感叹,如果是更务实的张学铭将军执掌东北军,再有四大金刚的辅助,东北的局势能否有不一样的进程。

这四位是:

解方(1908-1984)

解方,原名解如川,字沛然,吉林省辽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首。

解方曾就读于奉天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同窗,后经张学良推荐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1930年毕业后加入到东北军中任职,从事各种秘密活动,之后他在张学铭属下工作,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期间,平息日本人挑起的天津暴动。

后来,解方又做了张学良的副官。1936年,他加入中国,1941年前往延安,先后出任军委情报部第3局局长、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方再次被委派到东北,出任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参谋长、辽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参谋长、第40军副军长,他先后参加了四保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和海南岛战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他也有参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并还作为朝中方面代表参加开城停战谈判。

1955年,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位列第一,有趣的是,解方在军队也曾被授予少将军衔,因而被称作为“双料少将”。之后,他出任了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等职,于1984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解方军事才能突出,被张学良称作为“难得奇才”,他又口才了得,被人称作为“解铁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更是将参谋长解方称作为“诸葛亮”。

孙铭九(1909-2000)

孙铭九,辽宁省新民县人,1927年投入到东北军,1928年被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毕业回国后,他先是在张学良弟弟、当年同学张学铭所部任职教官,后与解方等人一起平息天津暴动。

1931年,张学良从南京前往北平,途经天津时,张学铭派人前往护送,担任护送职责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孙铭九。护送过程中,张学良对孙铭九留下深刻印象,并还送孙铭九一块刻有自己头像的瑞士表。之后,孙铭九就被张学良调到身边,担任了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等职,成为张学良的嫡系人员之一。

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为确立领导核心地位,秘密组织建立“抗日同志会”,亲自担任主席,孙铭九成为这个组织的骨干成员之一。西安事变时期,孙铭九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之一,率其所部活捉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扣押,孙铭九主张通过武力救出张学良,为元老派的东北军中高级将领所反对,以至于最后酿成内部残杀的“二二事件”。

事件发生后,孙铭九被送入苏区暂避风头,东北军中将领们开始动摇、,与中央军合作,东北军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全盘崩溃。等到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孙铭九难以久留苏区,被迫离开后,先是避居在天津租界,后又移居到上海租界。

抗日战争时期,孙铭九甘心堕落,投靠了汪伪政府,曾经口号喊得轰天响誓要将日军灭亡的“有志青年”就这样成为了人人得以唾骂的汉奸。在汪伪政府,孙铭九先后任职了参赞武官公署参赞武官、豫北抚安特派员、抚安专员、山东伪保安副司令等职。期间,他挺为日本主子着想,跑到东北军中去搞策反。

抗战胜利以后,孙铭九到时没有被当做汉奸处理,而是投靠向。解放战争时期,孙铭九曾加入到东北军队的先遣大队,后被解放军所俘虏。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还出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2000年,孙铭九在上海因病去世。

贾陶(1909-1976)

贾陶,原名国辅,字揆一,辽宁省开原县城人,出身富农家庭。1926年,他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6期炮兵科,毕业后,加入东北军,历任东北军上尉连副、少校连长。1930年,张学铭出任天津市长兼公安局长,他与孙铭久、解方、黄冠南调入天津市公安局,任职天津保安总队中校教官及第2大队中校大队长,后平息了天津暴动。

贾陶后来受进步思想影响,倾向革命,在东北军中悄悄从事各种秘密活动,后来他曾被任命为西北“剿总”第二科中校参谋,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西安事变后,贾陶和孙铭久等人参与了抗日先锋队的创建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贾陶先后任职了342旅副旅长等职,参加了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1939年,贾陶被安排到延安学习。1941年后,贾陶出任中央军委四局教育科长、四局副局长兼科长、中央情报部副局长等职,还出任过八路军第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贾陶被任命为东北联军炮兵旅旅长。之后,又出任了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又出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副院长。1960年,他又被任命为沈阳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1967年,贾陶曾受到冲击而被审查,长达6年多。1976年,贾陶去世,直到1980年被平反。

黄冠南(1904-?)

黄冠南,名宗干,字冠南,泰兴东乡横巷村人,早年就读于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后留学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学习。1930年毕业回国后,他前往沈阳结识了张学良,后被安排到天津张学铭属下工作,任职公安局保安总队总教练官、主任参谋。

1931年,日本挑拨起天津暴动,黄冠南与解方、孙铭九、贾陶联手将其平息。西安事变时,黄冠南是积极参与者,事变后成立抗日先锋队,下辖三个支队,黄冠南为第二支队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黄冠南任职五战区抗敌青年军游击战教官、广西青年学生抗日救亡军团第一团团长、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陆军官校第六分校总务长,兼二十一期学生总队长等职,积极参与了与日军的作战。

尤其是在任职广西学生军团团长期间,黄冠南为人较为正派,积极抗日,支持进步,扶持革命干部,认真负责,就连国民政府为裁撤学生军而指派的调查大员都对他赞不绝口,并向上提议对学生军进行扩编。

1943年,黄冠南晋升为陆军少将,抗战胜利后,他又被送入重庆陆军大学深造。之后,相关他的事迹较少,具体不详。1974年他曾著有过一本《七十自述》,算是对自己先前的生平做了一个回顾。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南方人第一次搓澡是什么样的体验?

搓澡,一直以来都是南北方差异的人争论话题。

北方人:你们从来都不搓澡,不脏吗?

南方人:洗澡还要搓澡,平时是有多脏?

对于搓澡,南北方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大概或许是因为南方人不曾体验过吧,如果让南方人搓一次澡,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对于南方人来说,搓澡或许是一种挑战

@考考有个小目标:啊哈哈哈哈我们这边南方小县城,新开了一家日式浴场,我同学一家三口去体验了,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都脱光了进去,太难为情了,估计我不好意思和认识的人一起去……

@楚子航死就弃龙族:我这个南方人表示这辈子都不会尝试

@热心市民李先森__:不是,为什么找人搓,自个搓不行吗???

那画面,有点被吓到……

@suns99:第一次在大澡堂搓澡,妈也,羞的没眼看,我穿着内衣内裤洗完了全程,实在不好意思脱,当然我也成为了澡堂的焦点,数十双��偷偷瞄我

@糟老头子呀11433:我同学去北方读大学第一次去澡堂吓哭了没洗呢,第二天难受忍不住要洗澡,急哭了吓懵她舍友了

@可爱的恋恋啊:一个在北方的南方人表示真的很疼啊,之前遇上一个特别认真的大姐,我说怕疼你轻点搓就行,大姐说:姐不是糊弄的人!然后给我后背搓淤青了都

有可能会遇到热情的北方人

@是美意-:我和我朋友泡温泉,泡完然后在公共更衣室洗澡换衣服,穿着泳衣洗,一大片白花花的肉体凝视我们,还有人说你们不脱光洗不干净啊,我俩说冲冲回去再洗一遍

难免还会遇到一些...“看热闹 ”的北方人

@闲来无事改个名字呢:澡堂新鲜事儿:快看,那有个南方人他穿着裤衩

@练气期的仙女:每次看见穿小内裤洗澡围浴巾的小姑娘,我就知道是南方人

@小小小猪崽崽呀:我去浴室洗澡的时候,有个妹子穿着羽绒服走进来,我都惊了,然后忍不住偷偷瞄了好几眼并且在心里感叹:这不怕把衣服打湿了吗

@一个无趣的灵魂___:昨天晚上我去澡堂子洗澡,有一个小伙子在角落,穿着内裤,打着沐浴露。我瞅他半天,笑死我

此刻,南方人开始假装自己是北方人

@七予:南方的我第一次进大学澡堂看傻了,推门而入是满屋子的储物柜,往里走个七八米,路过十几个光着腚脱着衣服的姑娘。愣了30秒,开始假装自己是个北方女人...

@释放daner:广东人,第一次去澡堂,看到一群人都光着身子在一个堂子,第一反应就是我会不会被取笑,看了一圈发现都那样,脱!

南方人不懂北方人的快乐

@一个窑子:北方舍友洗澡的时候搓澡发出的声音一度让我以为她在刷鞋

@猫儿7777:第一次搓澡,抹完东西太滑了,翻面的时候滑下来了

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的害羞

@头号钱串子:哈哈,小时候去澡堂那时澡堂都写着禁止洗内衣内裤违者罚款一百!你这会被人误会想洗衣服的

@在下丁公藤是也:北方人:怀疑你来省水、洗内衣内裤来的

还有北方人给南方人来支招:

@胖非又熬夜了吗:搓的时候记得问师傅一句:是不是没吃饭?表示尊敬

@卑微的沙雕:搓完澡特别清爽!一身的黏腻都没了!再打沐浴露体验更佳

从此,南方人似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木杉木杉范Sir:南方人上周刚体验了一把,人生第一次啊 ,我一个男孩都觉得害羞,搓澡时候感觉真爽,贼舒服,上瘾了 ,放假之前,大澡堂搓一顿,干干净净回云南过大年

@麻烦老天爷让我长高:南方人,叫我脱光搓澡的时候真的,我的身体居然要被别人看了,有种莫名的羞耻感,搓了几次回南方之后,把一整个宿舍都带着互相搓澡.... 一个洗澡一个搓,剩下两个在赏猴

@张个一:我大学去北方上学,第一次进澡堂的时候惊了一下,后面非常享受别人给我搓澡,搓完感觉自己浑身轻松

@诸葛铁铁与咕咕嘎嘎:我南方室友搓了一次之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个星期都要要求我们带她去搓澡

@Jackson_x4:我,有一次被室友拉着强行搓澡,现在每次必搓澡,太舒服了

@我妹说我是大头:在北方读书的南方人自从在澡堂搓了一次澡后,我就再也受不了洗澡没有搓澡巾,不然这样洗澡将毫无意义

@三横一竖J:不搓澡感觉没洗干净 搓了澡就感觉重生了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搓澡?

北方人每次搓澡都要看到很多“泥”,否则会感觉洗不干净。事实上,这层“泥”并非真正的泥,而是我们新陈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及身体分泌的油脂等。

为什么很少看到南方人搓澡?

南方气候比较潮湿,皮肤代谢出的废物相对与北方较少,且很多南方人有每天冲澡的习惯,身上也不会那么“脏”。

皮肤科医生提醒:过于用力搓皮肤,会破坏角质层,诱发或加重皮肤病。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

所以,搓澡虽爽

但也不要“贪杯”哦!

其实,南北方差异远远不止于此,还有更多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之争 ,甜咸豆花、甜咸粽子、买菜的日常...…

你想体验一下搓澡吗?

你的第一次搓澡是什么感觉?

你还能想到什么南北差异吗?

中国新闻社(ID:cns1952)综合中国新闻网、新浪微博等

责编:罗甜

老舍与京戏结缘:听戏、唱戏、写戏,还点戏,得戏之神韵

今年是老舍先生“双甲”之年。要想品咂出老舍的京味儿,就不妨多听点儿京戏;多听点京戏,或许会更容易走近老舍。

我爱老舍先生,为什么?我说不出。我爱老舍先生的文章,为什么?我说不出。倘若非要让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最爱怹(tān,北京人对第三人称——也就是“他”的敬称。)那地道的京味儿。怹的文章京味儿扑脸,醇厚自然。我总琢磨,为什么很多人再怎么模仿老舍先生的文章,却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总觉得少点什么,少什么?少京戏味儿。老舍先生不是一般地喜欢京戏,怹是把自己泡在了京戏里。不信,你可以从老舍先生的文字里听出锣鼓点,闻到油彩味:戏味儿十足。

▌1966年8月24日,中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供图:新华/TAKEFOTO

爱唱京戏

老舍先生可不是一般的戏迷,怹是京戏超级发烧友,爱听、爱唱。怹能唱花脸、老生、老旦。

著名戏曲编剧翁偶虹曾在北京郎家胡同京师第一中学读书,当时,他的国文老师就是老舍先生。据翁先生回忆,有一次,老舍先生教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把文章讲透之后,又谈起京剧里的诸葛亮来。老舍先生逸兴遄飞地大讲谭鑫培演《失街亭》如何传神,当念到“……悔不听先帝之言,错用马谡,乃亮之罪也”时,怹分析谭先生如何从神色苍郁、字音沉重的表演上体现了诸葛亮内疚自责的痛悔之情。怹说:“你们听戏,不要只听那些劲儿味儿,要看有益于身心的感人之处。诸葛亮这几句念白,感情何等真挚,胸襟何等开阔,知过认过嘛!”说着,怹又模仿了谭鑫培这出戏的一段念白,学生们听得异常欣喜。

老舍先生是真爱京戏——爱听,爱唱。怹在课上由读文而演戏,由演戏而析文,将文与戏融会贯通,最终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老舍先生的教学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文,还懂得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终身受益!

老舍先生为母亲庆祝八十岁生日,大宴宾客,怹还请了京戏“堂会”,怹自己也在席前清唱助兴。1953年,老舍先生随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怹给战士们唱了一段京剧《钓金龟》,这出戏是老旦的应工戏,怹唱得韵味十足,当时在场的梅兰芳、马连良对其演唱称赞不已。

会写京戏

作为剧作家的老舍先生以话剧享誉文坛,怹的话剧《龙须沟》《茶馆》可谓家喻户晓,其实怹还写了不少京剧剧本。早在抗战期间,怹就创作了抗战京剧:《新刺虎》《忠烈图》《薛二娘》《王家镇》。新中国成立后,怹又创作了京剧《十五贯》《青霞丹雪》《王宝钏》。

▌老舍在创作中。

我曾祖父的著作《徐兰沅操琴生活》中有许多老照片,由于印刷质量不好,书中的照片都不甚清晰,但我还是从一张影像模糊的照片中辨认出了老舍先生。照片上老舍先生的左边是我的曾祖父徐兰沅,右边是身穿戏装的马连良。这张照片是何时拍摄的,又是缘何而拍摄的呢?1959年3月8日《北京日报》的《演出广告》写着:“1959年3月9日晚,由老舍改编的京剧《青霞丹雪》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首次演出。主要演员: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周和桐;导演:王雁;音乐设计:徐兰沅、唐吉、李慕良;舞台美术设计:张雪峰、安振山、赵金声。” 这段文字道出了这张老照片的身世。这张老照片既记录了老舍先生和我曾祖父的友情,又见证了他们的艺术合作。

《青霞丹雪》是一出新编历史戏,剧本根据《今古奇观》第十三回《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改编而成。京剧剧本的创作对编剧的要求很高,编剧既要有文笔,更要精通京剧。因为老舍先生会唱京戏,所以在创作剧本时,怹用手有板有眼地敲着桌沿,一边闭目凝神唱着自编的戏词,一边不断修改自己的戏词。怹既把自己当编剧,又拿自己当演员。怹的创作很符合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说的“手则握笔,口却登场”。怹编的戏词里有动作身段,有表情神态,因为怹最知道演员需要什么样的唱词和念白。怹除了把自己当编剧、演员之外,还从观众的立场出发进行创作,因为怹最懂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戏。

广交戏友

京戏是角儿的艺术,爱戏的老舍先生自然结交了不少京剧界的朋友。梅兰芳、尚小云、萧长华、郝寿臣、马连良……都是老舍的好友。老舍爱他们的艺术,更欣赏他们的人品,在创作京剧剧本时还会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交流。

1963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五),老舍先生到我们家给我曾祖父拜年。我曾祖父送给老舍先生一件特殊的礼物。老舍先生甚是喜爱,怹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此事。老舍先生在《戏剧漫谈》一文中写道:“首先说一个故事。今年的春节,徐兰沅老先生(徐老给梅兰芳大师伴奏了几十年)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梅先生画的一张扇面。这样的扇面,是梅大师当年唱《晴雯撕扇》时候用过的。”

我曾祖父为什么会送给老舍先生一个撕碎了的扇面?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这个特殊的礼物?或许这就是朋友间的默契。我曾祖父知道老舍先生喜好书画,更了解老舍先生的为人。老舍先生虽深知梅先生的绘画造诣极高,但绝不会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向梅先生索画。况且这个扇面是梅先生在舞台上使用过的道具,又是梅先生亲手绘制的,这个扇面既有艺术,又含故事,实乃不可多得。老舍先生不仅从这个小小的扇面中读出了梅先生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更读懂了我曾祖父的心意。最好的礼物不见得有多贵,而一定要可心。

旧时京剧名伶虽然没有什么学历,但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擅长翰墨丹青。我曾祖父最喜书法,有“梨园第一书家”之美誉。老舍先生曾经送给我曾祖父一把折扇,折扇的一面是老舍先生手书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七律《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下款题:兰老书家正字,老舍录瓯北句。另一面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先生画的一幅《竹石水仙图》,上款题:养寿,徐老正教,絜青。很可惜,这把扇子如今不知流落何处。作为“清风纸半张”的折扇,既承载了书画雅趣,又记录了人情过往。诗画相赠的情谊是清风明月,清而不浅,淡而有味。

老舍先生在《戏剧漫谈》一文中写道:“我刚才说的徐兰沅老先生,他知道的戏很多。他原来就是演员,正因为他会唱,所以就帮助梅先生创造了很多好腔儿。演员也应懂得音乐,多数的大师是精通音乐的。” 1962年2月怹给我曾祖父写了一首诗《赠徐兰沅》:“胸如乐海手如波,春水春风尽唱歌。晚岁勤载桃与李,管弦交响壮山河。” 这首诗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我曾祖父的敬佩之情。怹知道我曾祖父是“六场通透”,亦知道我曾祖父对梅派艺术的巨大贡献,更知道我曾祖父培养出了很多京剧人才。

人生中有很多人不是我们可以随便选择的,比如父母、兄弟、儿女。而朋友却是我们可以因个人喜好自由结交的。如今有些人因利交友,利尽则友散。老舍先生是因志趣交友,怹愿意和那些有情有趣、有才有德的人成为朋友。

文中有戏

老舍先生听戏,唱戏,写戏,还点戏。《老舍点戏》一书首次全文公开了老舍先生68篇介绍传统京剧剧目的文字手稿。老舍先生为这68出京剧每出写了一段介绍(或也可称为剧目提纲)。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说:“父亲爱京戏,他不仅学过京戏、唱过京戏,而且也很懂戏。”京戏为老舍先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老舍先生又用文字将京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老舍遇到了京戏,不知是老舍之幸,还是京戏之幸?

老舍先生在短篇小说集《赶集》的序文中说:“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沪战后,刊物增多,各处找我写文章;既蒙赏脸,怎好不捧场?同时写几个长篇,自然是作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戏改唱短打。”老舍先生把长篇小说比作“靠背戏”,把短篇小说比作“短打”,“靠背戏”“短打”都是京戏里的行话,怹在这里用得自然且恰到好处。

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有不少都会唱几句京戏。《赵子曰》中的赵子曰是个一心想出风头的大学生票友,他跟他那帮瞎捧场的朋友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滑稽剧;《兔》中的小陈是个很有天分的票友,他受到歹人的引诱走上了不归之路;《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妇,丈夫小文拉琴,妻子若霞唱戏,老舍先生说他们夫妇美得像并蒂莲;《正红旗下》中的金四叔嗓子很好,会唱几句《三娘教子》,一张嘴便唱“小东人”……老舍先生懂得台上京戏的妙处,了解台下艺人的生活,怹把自己最熟悉的京戏很自然地融进了笔下人物的血脉里。

赵景深写信向老舍催稿,在信笺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并用红笔圈起来,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接到信一看,就在他的信上画了一杆枪,直刺红圈,也在旁边写了一行字:“元帅休慌,末将来也!”在寄稿的同时,附了一封带有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日月,杀气满山头!”爱戏的老舍化戏为文,将日常琐事用京戏的味道写得意趣盎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文字自然天成,不是写出来的,是流淌出来的。老舍不是将京戏语言机械地搬挪,而是得了京戏的神韵。

得戏神韵

我们可以对应着京戏行当去读老舍先生小说中的人物。这样更能咂摸出人物的味道。在《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如果按京戏行当划分,都应当算是老生,祁老太爷戴白三,祁天佑戴黪三,祁瑞宣戴黑三;祁瑞宣的妻子韵梅应该算是大青衣,祁瑞丰算是小花脸,祁瑞全算是小生,冠晓荷算是大丑,冠晓荷的二女儿冠招弟算是花旦,胖菊子算是彩婆子,李四爷算是花脸。最特别的是大赤包,她是个女的,但她完全是花脸的做派。蓝东阳身上没有一点优点,大奸大恶,就像京剧舞台上勾着歪脸的坏人,老舍先生用京戏脸谱化的方式塑造他。

老舍先生的幽默是京戏小花脸式的冷幽默,按北京话说就是蔫哏。小花脸在台上绷着脸逗哏,他没觉得自己是在开玩笑,可已经把台底下的观众逗得不行了。老舍先生的幽默就是这种幽默,很高级,不是去胳肢人让人乐。比如:“小唐铁嘴: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万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这是话剧《茶馆》中小唐铁嘴和王利发的一段对话。王利发说这句话不是在开玩笑,事实上他真的死了,但观众听了这句话会有一种想要苦笑的感觉。老舍先生的幽默不是让人嘎嘎乐,而是笑后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与回味。

老舍先生爱京戏,但不是溺爱,而是一种深沉的大爱。老舍先生把爱京戏、爱家乡、爱祖国融为一体,怹认为如果因为喜爱京戏而玩物丧志,耽误了国家大事,那么宁可不要京戏。爱之深则忧之切,忧之切则虑之远。老舍先生对以京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很喜欢安静的老式点心铺,那里面伙计干净,有礼貌,不会向顾客推销什么。其实,老舍先生很喜欢这样的店铺,但在短篇小说《老字号》中,老舍先生安排这样一家老式店铺被一家会推销的新式店铺挤兑倒闭了,怹对这家老式店铺的感情是复杂的。老舍先生很明白,有些东西即便再喜欢,但对时代来说已经不大适合了。

(作者:徐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