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八字(2014年5月27日是什么星座)
中国习观|收藏!送给青年的“八字真经”和“十六字诀”
【学习进行时】新华社25日播发长篇通讯《在新时代党的阳光照耀下前进——总书记关心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文中有一段话引人注目:
“爱之深,责之切。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从‘十六字诀’到‘四点要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无不透射出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期望之殷切、要求之严格。”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告诉青年的这些箴言。
五点希望2013年5月4日,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
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
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
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
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
与之一脉相承,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向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
八字真经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十六字要诀2015年7月24日,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在京举行。在向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这十六字便是“十六字要诀”。
四点要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四点要求。
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俄乌之战 到底是谁侵略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截止目前,俄乌战争已经熬过了323天。双方的投入和消耗巨大,伤亡无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底要打到多久才能结束?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晚签署了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下令俄军为这两个地区提供“安全保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的决定是在侵犯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022年2月23日,北京时间23点左右,乌克兰国民近卫军对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开展了全面炮击。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在寻求“安全保障”的同时,乌克兰军队打响了第一枪,正式推倒了第一块俄乌战争的多米诺骨牌。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乌战争已经正式打响。在此之前美国华盛顿方面曾对外发布消息称,俄罗斯预计会在2022年2月16日进攻乌克兰,这是带节奏还是神预言?
图片来源网络
俄乌冲突伊始时间倒拨到2014年。当时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开始统治乌克兰。而克拉米亚地区经由公投,决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阵营。随后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所在的顿巴斯地区的民间武装与乌政府军爆发军事冲突。5月12日两地自行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成为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西方国家都没有认可和接受。
选民公投 图片来源网络
2014年5月24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结成联盟,建立"新俄罗斯联邦"。
2014年5月26日,乌克兰战斗直升机对顿涅茨克机场航站楼发动袭击。
2014年5月27日,乌克兰政府宣布,已经恢复在东部地区的"特别行动",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国际机场。乌克兰政府军向顿涅茨克市区推进。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当天要求乌克兰政府立即停止在东部的军事行动。
2014年8月7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总理博罗代宣布辞职,新总理将由战地指挥官扎哈尔琴科接替。
图片来源网络
经国际斡旋,乌克兰东部冲突双方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此后大规模武装冲突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10月31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总理亚历山大·扎哈尔琴科表示,乌克兰强力部门采取特别行动期间,顿涅茨克州红军城失踪近400名年龄在18-25岁的妇女,附近找到286具ST,很多都是头部后脑中枪,并且他们大部分都曾被暴力QJ。
2014年11月3日,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在其建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领导人和"议会"投票选举。根据其公布的统计结果,"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现任"总理"扎哈尔琴科以78.9%的选票,赢得了此次选举。
扎哈尔琴科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网络配图)
2018年8月31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扎哈尔琴科被,其在顿涅茨克市中心咖啡馆发生的爆炸中身亡,据国外媒体披露可能是被乌纳。
顿涅茨克爆炸后的咖啡馆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7月,"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宣布击落乌克兰安全部队的无人机。
2020年8月,乌克兰军队对顿涅茨克北郊开火。
再看美国方面,2021年1月7日拜登上台后对俄罗斯态度强硬,随后开始全面封锁并制裁俄罗斯。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同时增加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有美国的撑腰,乌克兰政府表示要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亚并将俄军赶出乌东地区。
美国华盛顿表示,2021年11月以来,俄罗斯在乌边境地区集结大量武装力量,可能随时攻入乌克兰。美国甚至给“进攻”指定了具体的时间。
2021年12月份,俄罗斯向美国和北约分别提交了双边安全保证协议草案 。俄方提出的诉求包括北约停止进一步东扩,承诺不接收乌克兰为北约成员国,美国不在非北约成员国的原苏联加盟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2022年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回应俄罗斯,明确拒绝俄罗斯的在安全保证协议草案中提出的上述诉求。
北约成员国国旗
其实,俄罗斯的诉求一点也不过分,大家都清楚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地缘政治有多重要。如果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那么美国和北约的势力将直接东扩至俄罗斯边境。如果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反导系统,导弹预警系统,攻击性武器,那么俄罗斯的自身安全将无从保障。届时,俄罗斯的所有远程武器,防御性武器都将失效。俄军甚至放个二踢脚都有可能被侦测拦截,那么俄罗斯将彻底裸奔在美国和北约面前。
美国的预警雷达和反导系统
2022年2月初,美国华盛顿方面声称俄罗斯将在2月16日进攻乌克兰。而俄罗斯此前并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而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月4日抵达北京,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美国方面这么着急的渲染俄罗斯威胁,并给战争圈定了“倒计时”到底是情报准确还是希望俄乌尽快开战?
2022年2月17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双方发生炮战。
乌军进行炮击 网络供图
2022年2月19日,乌东地区难民持续涌入俄南部罗斯托夫州,该州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22年2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下令俄军为这两个地区提供“安全保障”。
低空突防的俄罗斯直升机机群
俄乌战争开始时,俄军进攻的趋势和速度非常快,很短的时间内便攻入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市。快速突袭的战略在短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果,可以说完全符合俄军预期。在大家都以为俄罗斯会速战速决的时候,没想到这场战争竟被一直拖到现在,伤亡也一步步扩大。
被乌军火炮精准猎杀的俄军坦克 图片来源网络
从制空权争夺,到地面装甲部队短兵相接,双方开始的时候实力悬殊。俄军先是一波巡航导弹定点清除乌军防御,然后空军开始低空突防,战场的把控权很快掌握在俄军手里。
被俄军摧毁的s-300防空导弹
俄军摧毁藏在建筑群里的乌军防空导弹
然而地面装甲部队由于后勤保障问题行进速度缓慢,几乎是攻入战地后就面临物质短缺问题,没能跟空军取的很好的衔接和配合。另外没有空中掩护的地面部队很容易被对方无人机等空中力量和地面防御力量联合围剿。
被俄军打散的乌军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反击,使得俄军快速深入纵深。眼看乌克兰首都基辅很快不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要和谈。而这也是俄罗斯的期望的结果选择之一,毕竟俄罗斯并不想吞并整个乌克兰而让美国和北约找到口诛笔伐俄罗斯的借口。可是美国期望俄乌合谈这么快结束战争吗?
当然不会,自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悻悻而归后,美国对外的武力干预几乎短期没有适合其利益的目标,而制裁俄罗斯遏制中国则成为了华盛顿最主要的亚太地区战略目标。而通过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所以怎么会轻易让战争轻易结束。
所以在每次双方要和谈的时候,美国和北约成员国都会及时向乌克兰输入武器和大量资金,甚至秘密派遣专业人士对乌军进行训练,组织反击。而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会借着背后的力量,对俄罗斯吆五喝六的,不再珍惜眼前一次次的和谈机会。
俄乌和谈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也正是有了美国和北约各国的武器支持,使得乌军的零星反击变成有组织的有力反击。在乌军强有力的防空反击下,俄军很快失去了制空权。接连被击落的俄军Ka52直升机、苏25攻击力、苏27甚至还有苏34鸭嘴兽轰炸机,使俄空军损伤惨重。
乌军原有的防空力量都是俄罗斯血统前苏联遗留下来的技术,几乎被俄军的第一波攻击摧毁殆尽。
低空突袭中的俄军直升机被乌军单兵防空导弹击中
但是有了北约提供的防空导弹,使得俄空军叫苦连连。尤其是单兵毒刺防空导弹让俄军难以防范损伤惨重。
坠毁的苏25攻击机
现代战争,战场上如果没有有利的空中支援,那么地面部队将寸步难行。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虽然能有效突防敌方防护网攻击纵深目标,但是难以形成持续的空中支持。
被乌军单兵防空导弹击落的直升机
在乌军得到了北约的有力支援之后,俄军几乎失去了制空权。加上地面部队的连续失利使俄军逐渐失去了战场的把控。
目前看,俄罗斯已被西方势力彻底拖入了战争泥潭。本来经济上就被西方制裁的难以招架,这次想全身而退是骑虎难下。
其实大家知道俄罗斯对抗的是整个北约,而非乌克兰。原以为俄罗斯会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但是想必俄罗斯也不会预料到现如今的这个局面。进攻频频失利,人员装备损惨重,主动撤出了战略重地哈尔科夫。此前还主动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和蛇岛撤军 。当然后者应该是战略撤出,但是哈尔科夫的丢失给俄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网络配图
俄罗斯作为世界核大国,拥有强大的核威慑能力。而且俄罗斯的空中力量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存在。为什么搞不定一个乌克兰呢?
苏34鸭嘴兽轰炸机
近日北约成员国波兰即将向乌克兰提供德国的豹2坦克,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防空武器系统和反坦克系统,德国向乌克兰提供黄鼠狼步兵战车和爱国者防空导弹。正是有了这些武器资源,乌克兰才有恃无恐的冲在前面与俄罗斯抗衡。
黄鼠狼步兵战场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俄乌冲突的开始以及拖到如今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益集团脱不了干系。而泽连斯基则带领着乌克兰不顾民众安危径直走向了战争深渊,使乌克兰成功的成为了北约制约俄罗斯的马前卒和代理人。
俄乌冲突最终的走向如何?对抗整个北约俄罗斯会招架不住撤军停战吗?当然不会,出兵难收,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俄军绝不会轻易收兵让世界看笑话。乌克兰会妥协吗?应该也不会,从近期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来看,他对北约的支持感到很有信心。这点也可以从近期俄军和乌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上看出来。
现代战争硬是演变成了二战一样的状态,因为没有取得完全制空权,俄空军发挥不出一点优势。而没有空中掩护和支援的地面装部队,进入前线就是活靶子,几个单兵反坦克就会打垮一个坦克中队。而俄罗斯的海军力量更是鞭长莫及,目前连舰队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更谈何打配合。
星链计划
反看乌克兰,有整个北约的支持,除了武器,还有全方位、全时态的情报信息共享。甚至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也向战时的乌克兰提供地图定位和导航服务。按照俄军将领的说法,俄军的每一辆坦克和每一个士兵的动态都掌握在敌人手里。
其实俄罗斯有能力和实力消灭低轨道上的敌方卫星,但这样的做导致战争直接升级。所以俄罗斯能够使用的力量确实有限。
战争的最终走向应该还是基于双方一定条件的“和谈”。俄方要想到达期望的和谈条件并不容易,除非在战场上夺回更多的谈判筹码,否则俄罗斯就要面对无休止的战争投入和损失。
而西方势力如果是想通过俄乌战争拖垮俄罗斯,然后进而俄罗斯,或者想复制前苏联的解体,那么他们就不会让和谈来的那么容易。因为搞垮了俄罗斯”巨熊”,亚太地区唯一难啃的骨头就剩中国这头“雄狮”。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思维考查 注重语文实践
在科学选才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
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机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和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摘自总书记讲话。
两则材料分别摘自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材料一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大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小到个人之间的交往,莫不如此。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了对话关系。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
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摘自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该文文风雄辩切要,论证“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以及如何“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相关精神在党的以来总书记的讲话中不断得到贯彻和深化。2023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材料一选取的是讲话中关于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的两段,要言不烦,观点明确,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2.增强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选自《韩非子•十过》,文中曹君因“无礼”而“绝世”,釐负羁因“守礼”得以保全自身并惠及百姓。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
3.育人育心,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心选择体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理念的素材,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引导考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真正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
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当代作家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小说主人公德贵在得不到众人理解且多次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耕种河滩地,既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考生思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道理,自强不息,无惧失败。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当代作家陈村的小说《给儿子》,文中写到下田劳动的深切感受,年轻人经受劳动的洗礼,不仅能增强体质,“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还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恒的道理。
二、应对变局、提升格局,在思维考查中启智增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是有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举措。总书记要求,人才培养要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1.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清晰表达见解。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作其他过多限制要求,为考生预留了思考空间。考生从话题出发,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试题材料非常简洁,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考生也可以通过记叙、抒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材料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在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误会甚至引发良心危机。试题通过这一事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材料摘编自王富仁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着眼于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也有较强的思辨性。
2.考查形象思维,提升审美素养
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对于丰富精神、净化心灵、提高修养至关重要。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选文学作品,针对作品特点设问,带领考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在直观体验的基础上,调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文学形象的感受、理解、思考。
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节选自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俩老头》,语言精炼、富有特色。节选部分以寥寥数笔刻画人物特征,形神毕肖。试题考查对文学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要求考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恰当运用文学语言增强小说审美表现力的。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沈从文的代表作《长河》。节选部分描写萝卜溪社戏的盛况,情节集中,富于民俗趣味。舞台场景描写热闹酣畅,自然风景描写清幽秀丽,人物描写具有传统世情小说的风韵。
新课标II卷古代诗歌材料选用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写诗人秋日傍晚乘舟归家所见,于景物描写中见出诗人的恬淡心情。第16题要求考生思考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是如何在诗中得到印证的,引导考生领悟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新课标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取南宋林希逸的七律《答友人论学》,以诗歌的形式讨论治学的道理。尾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化用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第16题由此设题,启发考生思考: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2023年5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科学不只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集合,也表现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语文中包含科学的要素,试题也多有体现。如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阅读中考查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在科学类论文、论著阅读中考查梳理探究、归纳概括、假设验证等思维方法,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分别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和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的《深时之旅》,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前者生动形象地介绍植物之间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沟通,带领考生深入森林、了解植物的秘密生命和树木的感知能力。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后者则以理性而富有文采的笔触,呈现了人类栖居的大地之下以“深时”计量的岩层、冰川、山脉的信息,鼓励考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踏上“深时之旅”。试题设问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求知欲,也引导他们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念。
三、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各项改革进入关键期,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主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
1.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
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第20题要求学生任选三位教师中的两位,对他们的讲解分别作出评论。第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试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作答的过程中要考虑语言交际的有效性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新课标I卷和II卷的第17题(3)小题,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对古代名句的应用,答案并不唯一,填入的内容只要符合设定场景即可,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2.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
2023年,17个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省份所用的教材均为国家统编教材。新课标I卷和II卷试题系统地增强了与统编教材的关联,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新增内容,提高课堂质量。
一是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学习任务。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要求考生写一则关于作品短评的思路,这一命题指向统编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教材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如抓住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评论,善于聚焦、抓住小切口等。试题题干中给出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契合这一指导方向。
二是关联统编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新课标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I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关联,第1题选项B中提到同志《调查的技术》一文,正是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新课标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则关联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中“辨识媒介信息”等相关内容。
三是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勾连教材内容,如全国甲卷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四是关联统编教材中的选篇。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7题B选项“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C选项“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D选项“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中的传统白话小说和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
3.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要求,使用了多种新题型,不同卷种同一模块试题也有差异。这一举措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提高分数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4道写作试题形式和考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材料的思辨性特征明显;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使用两则内容相关而富有张力的材料;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材料围绕特定的话题组织;新课标II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其中,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由于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是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了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的困难。
4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全国甲卷和乙卷为单一文本,新课标I卷和II卷为复合文本,材料由相关的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如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两则材料分别选自《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第14题针对两则材料设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思考子鲋在批驳韩非时如何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新课标II卷两则材料分别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前者是对淝水之战史事及战略的记述,后者是基于史事及战略的评论,两则材料构成对话关系。4套试卷的文言文断句题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避免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导考生认真阅读原文,真正理解文意。得分可以有0分、1分、2分、3分四个等级。区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观体现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
4套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形式和考点各不相同。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形式是“一拖五”,考点是俗语使用、句子修改、仿写、评论、成语讲解要点;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和II,形式分别是“一拖三”“一拖二”,考点是词语用法、句式含义、句式表达效果、语句补写、语段删改;新课标I卷语言文字运用I和II,形式分别是“一拖二”“一拖三”,考点是语句补写、病句修改、重叠词语的含意、标点的表现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新课标II卷语言文字运用I和II,形式分别是“一拖二”“一拖三”,考点是成语填写、语句表达效果、疑问代词用法、语句补写、病句修改。
4.尊重成长规律,鼓励个性发展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为考生提供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鼓励考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勇于表达自我。
新课标II卷写作试题材料提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现象。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学习中面临着各种困惑,同时也面临学习任务繁多、压力大等问题。试题贴近考生生活,与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展示自己的性格,表达对成长的思考,也可以与父母师长对话,告诉他们不必过于担心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的想法。因为它是自我的,也是开放的,是向内的,也是向外的;在“自己的空间”里,也有对社会的关切,对未来的想象。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大画卷已经徐徐铺开,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鼓励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编辑 刘佳妮
中国—中亚峰会丨这些年,主席种下这些友谊之树
5月19日中午时分,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国家主席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引入中国。石榴树,既见证中国同中亚千年友好交往,也象征中国同中亚紧密团结合作,更寄托对中国—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植树,是元首外交的一项特色活动。这些年,主席曾在多个外交场合种下一株株友谊之树——
2013年9月 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杉树
2013年9月3日,主席访问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宣言,一致决定将中土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当天,主席在阿什哈巴德元首林种下一株杉树。
2014年3月 比利时布鲁塞尔 玉兰树
2014年3月30日,主席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共同出席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
两国元首夫妇共同为园里一棵象征友谊的玉兰树培上新土。
2014年11月 中国北京 白皮松
2014年11月1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主席同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共植“亚太伙伴林”。
主席走到一棵白皮松树前,脱去外套,拿起铁锹,弯腰培土,并为松树浇水。
2014年11月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 玉兰树
2014年11月18日,主席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参观访问,并同时任塔斯马尼亚州代州督布洛一道种下一棵玉兰树苗,当地小学的孩子们为树苗浇水。
主席说,两国少年就是友谊的种子。
2015年4月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松树
2015年4月20日,主席在伊斯兰堡同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次出访巴基斯坦,主席同谢里夫总理一道,在巴基斯坦总理府花园最醒目处种下一株松树。
2015年5月 白俄罗斯明斯克 云杉树
2015年5月10日,主席访问白俄罗斯。
当晚,主席同卢卡申科总统一道,在独立宫贵宾林种植了一棵云杉树。
2015年10月 英国白金汉郡 橡树
2015年10月22日,主席在契克斯首相乡间别墅草坪同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晤,进行了4个半小时长谈。
黄昏时分,主席与卡梅伦前往别墅草坪,在夕阳下共同种下一棵橡树。
2016年3月 捷克布拉格 银杏树
2016年3月28日,主席在布拉格同时任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晤。会晤前,两国元首在泽曼乡间官邸拉尼庄园里种下一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苗。
2019年4月 中国北京 海棠
2019年4月28日,主席同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外方领导人参观园艺展,并同外方领导人共同出席“共培友谊绿洲”仪式。
在一棵棵西府海棠前,主席和外方领导人拿起铁锹,弯腰培土,并拎起木桶为树苗浇水。
2022年9月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橡树
2022年9月15日,主席在撒马尔罕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米尔济约耶夫邀请主席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北门外广场共同种下一棵橡树。两国元首一道为树苗培土、浇水。
记者:曹嘉玥、张思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