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八字四个字指什么(七佛八字四个字指什么意思)

舍我其谁 2023-09-23 01:14:19 网友上传

汾州古塔——药师七佛多宝塔

汾阳市护国灵岩寺塔,也叫“药师七佛多宝塔”,位于汾阳市东北约三十里杏花村镇小相村外西北隅,坐落在护国灵岩寺第四节院中部偏西处。本期微汾阳,小微带您走进这座威严耸立的著名古塔。

汾阳市护国灵岩寺

《汾阳市儒佛道三教概览》一书中对小相护国灵岩寺的介绍如下:

据清康熙《汾阳县志》载:护国灵岩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山门上书“灵岩院”,唐李世民狩猎在此避雨时,许愿有朝一日重振此寺,登基后,命尉迟敬德增修殿宇,始称“灵岩寺”。据灵岩寺现存碑载:“明嘉庆己巳年,修缮大悲阁及新塑大悲菩萨”。据载:“灵岩寺有五节院,第五节院是十方院,中塑毗卢遮那佛丈六金身”。护国灵岩寺因历来受皇家重视,故规模宏大。清时,仅庙群占地就将近百亩,属汾州佛教一大寺庙。

金元相交之际,寺内住僧很多。明嘉靖中增建药师多宝佛塔七层;明万历年间(1573—1619),本寺住持清如大师修缮佛殿,为求得一部镇山宝典,千里迢迢到京城化缘。万历帝母、慈圣皇太后赐全藏经文,明神宗御笔亲书“恭喜万安阁”金匾,灵岩寺从此冠以“护国”之称。

“药师七佛多宝塔”名字的传说由来

药师七佛多宝塔始建于元代,至元六至七年,始为七级浮屠(塔),是本寺海潮法师舍利塔。海潮法师,是当时著名的高僧,他医术精湛,手到病除,住持灵岩寺时,每日求诊者络绎不绝,庙里设有药房,还配置膏药。据传,那时灵岩寺的膏药远近闻名。

因该塔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由本里人任天佑、任天佐,施舍净资,将该塔增建至十三层,又潮公生前善医,且塔内佛龛供药师佛,故象征性的称为药师七佛多宝塔。

相传,在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笃信佛法。其朝有一位大将姓李名靖字药师,能征善战,屡建奇功。一日,征讨突厥回来,路过汾州小相村,人困马乏,便作休息。忽见一天竺僧人持一钵清水飘然而至,将手中之钵递于李靖说:“药师请饮”。李靖喉间正渴,接过钵便一饮而尽。顿觉清凉无比,烦渴全消。李靖还钵,僧人将钵放于地下,随手递过一本《药师本愿功德经》,李靖接过经书心想:“此大师怎么知道我名字叫药师?”正待要问,只听僧人口诵一碣道:“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怎知诨若此,是我平生此偶然?道传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诵罢,化作一缕清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靖正惊讶,却又想起地上的钵,待看时,地上已化作一泓清泉。李靖赶回朝廷向唐太宗讲了此事,唐太宗即刻宣诏:“古有李靖为天王,今有我李靖字药师,真乃奇缘善事。”遂命李将军在汾阳小相钵化泉水之处,建宝塔佛寺。不出一年,工程竣工。寺名为“赦建灵岩寺”、寺前之塔名为“赦建药师宝塔”。

宝塔建起不久,便有了奇事:有人发现每天凌晨塔顶银光闪闪,从塔顶盘旋下一条银白色大蛇,然后,头伸进泉中饮水,尾盘塔顶,竟有水桶般粗。自此,参观佛寺宝塔的人很快多了起来,喝泉水,拜神灵,百病全消。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到五代时,宝塔与寺院竟毁于战火。现今看到的宝塔和寺院是元、明时期重建的,但已没有了清泉。

后人有诗赞云:

药师督建药师塔,

治病救人佛菩萨。

虽无清泉水可饮,

还有甘露乃佛法。

美好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在这一带老百姓和寺中僧人的心中,使护国灵岩寺成为这一带很有名气、并有许多神秘色彩的寺院。

这或许就是汾阳市护国灵岩寺塔又被称为“药师七佛多宝塔”的缘故吧!

药师七佛多宝塔做工精细,巧夺天工,是我省境内中小型砖塔的精华,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在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993年12月28日药师七佛多宝塔被汾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吕梁市定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师七佛多宝塔外部构造

该塔为砖石结构,八面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容心砖塔,塔基是石砌须弥座式,并有浮雕仰覆莲花瓣,八个边角各有一尊金刚力士擎天式浮雕,十分逼真。上枋处的浮雕为麒麟、寿星、奔鹿、莲花、净瓶等吉祥物。塔身以砖砌成,塔檐、斗拱、插飞均为砖雕。门居塔南,内砌石台阶,可盘旋上至四层。塔身镶有明代石碣,其中二层南镶有“药师七佛多宝佛塔”八字,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七月初三吉日建”。二层北佛龛顶刻有“观音阁”三字,三层南佛龛顶竖书“阿弥陀佛”四字。十二个佛龛内都共有佛像,塔顶有风磨铜宝刹,解放前丢失。

塔顶为反叠涩收结成平台,塔刹已完全坠毁,只剩大约足有三米多高的铁刹杆直刺云霄;塔顶八条垂脊均装饰精美琉璃构件并角兽。

药师七佛多宝塔内部构造

灵岩寺塔虽为“楼阁密檐组合式”形制,但是塔内中空,可以攀登到顶层,由于灵岩寺塔的外壁直径尚不足四米,所以塔内空间狭小,塔梯内仅容一身,即使侧身也容不下两个人,而且塔身中间没有塔心室,只设简单的拱券式塔龛。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灵岩寺塔无规律的“胡乱”辟门,塔身上下共开辟真、假塔门各十座。其中:南向第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层均辟门(只有第五、七层为假门);北向第二、五、六、八层辟门(第五、六层假门);东、西向均在第四、五、六、八层辟门(只有第五层均为真门)。也就是说:整个塔身上只有东西向的第五层和南北向的第八层为相对开辟的真门,其他部位均是真假门相对。这个“混乱”的开门形制使灵岩寺塔整体抗裂性能突出,四百六十多年的风雨及人为灾害对她动摇不大,整个塔身至今浑然一体,毫无开裂变形之处,尽管她非常“瘦弱”。

“死塔”与“活塔”

据考证,在药师七佛多宝塔的东面,有一座木塔,高约十余米,青石为基,上有浮雕莲座,莲座中间有一直径一尺多的铁孔,轴心插一相应的木轴,轴上装有一个木底盘,再上是七层木塔。该塔斗拱、插飞、木檐、风铃俱全,原理深奥、造型精致,每逢庙会,僧人脚踏机关,木塔随之旋转,有“花开现佛”之奇观。因此,村人称为“活塔”。相比,药师七佛多宝塔不能旋转,村人称为“死塔”,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活塔”于解放前四十年代毁于战火。

药师七佛多宝塔与梁思成、林徽因

1934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接受费正清邀请,到山西汾阳消夏,期间对灵岩寺进行考察。用相机拍下了早已废弃的殿址、佛像、残窟、砖塔和水陆楼、露天趺坐两铁佛,中挟一无相大莲座。并留下文字描述:从沙石公路望去:“一塔挺秀,楼阁巍然,殿瓦琉璃,辉映闪烁夕阳中……景物婉丽可人,不容路人弃置不睬。”(《晋汾古建筑预查记录》)

费正清回忆:“每到一座庙宇,思成便用莱卡照相机拍摄,我们则帮助徽因测量,按比例绘图,工作需要整整一天。”这张照片应是当时留下。佛像的低垂眷顾,与林徽因的仰望细观,两厢成意。

傍晚时,药师七佛多宝佛塔在暮色中怆然肃立,宝顶上染着一抹血红的霞光,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过去的历史!

吕梁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