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月干时干想合(八字月干和时干相合)
日主月令本气偏财,且与正印拱合日主,父多为招婿入门
江苏省连云港籍一位顾客,已经当奶奶了。这位顾客认为自己的儿子太实在,所以特别留心观察漂亮的儿媳妇。通过朋友的引荐下认识笔者,请笔者帮他儿子算八字,而且再三强调要看看儿子会不会离婚。
按命理学讲,姻缘质量的好坏并不受我们人为控制,一个人出生那一刻起,他(她)一生要经历哪些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的。客观地说,人在婚姻感情上走弯路,并非是故意为之。但既然通过个人命理分析发现了问题,就要认真对待,扬长避短,理性调理。
【生辰八字】
伤官 比肩 日主 七杀
丙寅 乙未 乙卯 辛巳
【大运排序】
10岁丙申 20岁丁酉 30岁戊戌 40岁己亥 50岁庚子 60岁辛丑 70岁壬寅 80岁癸卯
【命理分析】
01.乙木生于六月,时在小暑后立秋前,所谓三伏生寒,命主生时,丁火退气;幸四柱金水欠缺,乙木不寒,八字避免了清苦。
02.未月土旺,乙木日主失令;然帝旺于年,又坐下卯木,月日支未卯拱合木局得月干乙木透出,乙木日主由弱变强。
03.年干丙火伤官,得巳时根气,可泄乙木之旺,有情流通,八字不成从强;时干辛金为七杀,应月令被合,又自坐死地,木坚金缺,虽得时节之金气,但不足为用。
04.身强不见印星,一不生身助虐,二不克丙为害,不见反吉;由于生辰立秋在即,四柱虽无水,却似燥非燥。
05.权衡四柱五行,水、木为忌,丙火伤官流通旺气得用,也指谓伤官生财之格局;土行,也就是说财星不为忌神;丙辛遥隔,无水引化,彼此不伤。
06.初运丙申,运干丙火伤官,用神在上,申运冲寅,旺木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一泄一克,读书阶段,运气总体不错,但从高考流年看,用神力量不大,专科能上,本科有点难。
07.次运丁酉,卯酉相冲,妻宫冲动,08,09戊子己丑年(命主23,24岁)有恋爱之事,子年为印星,而丑年运岁身三合金局,不利之好;包括后面的辰巳午年,财年也好,伤官生财也好,有同居之实,难入婚姻殿堂;皆因丁酉运,年丁支酉,名为长生,实为衰地,此运结婚,笔者并不看好。
08.2015年虚30岁转戊戌大运,财星清纯干支一气,丙火伤官用神通关得力,乐见其成,因丙火的中间作用,乙木将财星收归囊中;四柱如果没有丙火,强木必然克土,木强土陷,婚姻则不容乐观。具体结婚流年,必定是支行财年,2015年未土年,婚成。
09.命主40岁走己亥大运,是一个坎坷不平的大运,亥运入命,亥卯未三合木局,力量强大,八字本就木旺,偏财己运透干,此运离父难免,除此之外,受牵连的还有夫妻感情和工作财运,诸多不顺。
可以肯定的是,此乾造四柱虽然比肩较多,由于丙火透出有根,伤官得力为用,财星可得,婚姻财星不至于陷入困境,基本可以确定命主没有二次婚姻。
日主乙木,未月生,月令为门户,偏财本气,偏财为父,乙木母星为壬水,在支为亥,亥未拱卯(乙木日主),父亲属于入赘即招婿上门。
过量服用获得精神麻痹——不容忽视的药物成瘾
冲动
16岁的韩黎两年前从河北来到北京读书,他曾一度恐惧正午时的阳光,觉得自己更适合生活在暗处的人。
他的父母在河北保定经营一家生产塑料包装袋的工厂,他们眼中的韩黎生得高高大大,是个一向懂事、乖顺的孩子,便把他交给姥姥照顾。
可父母不知道,韩黎来到北京后,独自一人承受的情绪起伏。他和过往的朋友几乎都断了联系,身边唯一的亲人姥姥,也仅仅照顾他的起居吃喝。心中的郁结难以纾解,他的情绪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课业上,他最烦化学,历史则是他的强项,转来北京后的第一次考试中,他出人意料地拿下了历史单科的年级第一。
这个夏天,韩黎即将参加中考。春节过后的新学期本该是段紧张备考的日子,但变数也恰恰发生在开学的前一天。
3月初,韩黎在朋友的建议和陪同下来到北京安定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了双相情感障碍。由于二人皆为未成年人,无法开取精神类药物,医生通知韩黎的父母赶来医院,他们才得知儿子的现状。
在那个混乱的夜晚,韩黎与父母大吵了一架,之后他夺门而出,在药店购入了一款止咳滴丸,回到家中一口气吞下了整瓶,“想寻求刺激来减轻内心的不适感”。韩黎姥姥最先意识到了孩子的异样,她看到外孙浑浑噩噩地躺在床上,含糊不清地“说着奇怪的话”,便连忙叫来韩黎的父母。
一个月后,韩黎在B站UP主安琪的视频下写了评论,回忆那次冲动之下的“嗑药经历”:“我本人想通过‘OD’减轻自己的痛苦,第一次吃就躺床上一天不能动弹了。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痛苦,一个星期后,每天都很恍惚,‘OD’对人真的只有坏处,必须爱护自己的身体呀。”
“OD”
韩黎留言中的“OD”是英文“overdose”的缩写,译为过量服药。“OD”在青少年特定的圈层中成为了流行词,一小部分青少年通过服用过量药物获得精神上的麻痹,其中不乏药物成瘾者。
药能让人上瘾,这不是一件新鲜事。从罂粟中提取出的阿片类物质,既可以是强效的止痛药,也能被制成。此前有媒体报道过活跃于东北迪厅的“小摇子”。“小摇子”往往从止咳水“入门”,之后便是超量服用某些止痛药,其中有些人滥用药物的终点指向了与。
韩黎在社交平台上偶然得知某款止咳药具有致幻效果,可当时,他并不知晓那是人工合成的衍生物。
安琪是个勇敢的女孩。今年4月,她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药物滥用的经历和感受,试图劝诫同样滥用药物的人们迷途知返。
“滥用药物后,你的快感阈值会发生改变,(以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再让你开心了,在那之后你的生活中就只有药物。”她在视频中说。
这则视频发布后获得了400多条评论,吸引了许多像韩黎一样有着超量服药经历的人。有人心有余悸地留下评论,超量服药后,自己浑身发抖、心跳过快、头痛失眠,最后以持续三四天的呕吐感和四肢无力收尾,绝对不会再干第二次;有人说,永远不要相信意志力这个东西,不能碰的就一次都别碰。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信息中,将药物滥用定义为: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瘾癖),带来严重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以韩黎超量服用的止咳药为例,相关研究表明,超剂量滥用该药物后,会产生神智错乱、运动失调、伤害他人及自我伤害行为,而除了带来精神和躯体伤害外,超量服药甚至存在着急性药物中毒导致死亡的风险。
在一小部分青少年眼中,超量服药还是一种自残行为。
小顺同样有着超量服药的经历,但她最开始只是为了“伤害自己”。她曾经试图吞药自杀,但胃部的刺激让她把大部分吞下去的药物吐了出来。她曾加入过相约自杀的“重开群”,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个朋友,答应彼此陪伴对方最后一程。她至今仍懊悔于,没能及时看到那个朋友发来了“要喝药”的告别消息,待到她发现并给对方回信时,那面却再也没了回复。
干预
2019年6月,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万凯化等人在《中国药物警戒》发表文章,介绍到我国当下药物滥用的干预方式主要是戒毒干预和预防干预。
戒毒干预主要在专业的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机构将收治的药物滥用者按照急性脱毒期、康复期、巩固期3个阶段来进行分期管理,使他们从身体到心理逐步恢复正常状态,并与社会相接轨。
阻断药物滥用者与药品的接触是戒毒干预的第一步。事实上,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问题已经得到多个部门的关注。
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综合司等3部门联合发文指出,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曲马多片及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等药物的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严重危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严格控制药品生产量、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管、强化药品经营环节监管、加强寄递渠道查验,以有效遏制上述药品滥用和流入非法渠道。
落实过程中,相关药物的管控仍存漏洞。笔者走访了3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体药店,其中两家药店表示自去年起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药品便已缺货。在第三家药店,笔者以想购买止咳药为由,顺利购入了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这个药特别见效。”店员在一旁补充道。
网络购物与外卖平台上的购药流程也有不完善之处。小顺曾想购买并过量服用一款处方药,该药通常被用来治疗帕金森症,在网络复诊补充处方信息的环节中,她由于年龄小没能顺利买到药物,“后来我就换了一种病,买到了那个药”。这款药物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均有售卖,在网络开方环节中仅需提供身份信息,并选择确诊疾病与过往是否服用过该药便可购得。
多种药物混用也是常见的情况之一。在这些青少年有关药物滥用的自我陈述里,所涉及到的药物还包括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品,甚至有晕车药。
虽然药物成瘾在青少年群体中是极少数情况,但是仅仅对特定药物进行管制,对防治药物滥用,显然不够。
戒断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成瘾机制,多数与脑部髓质的精神受体有关。以部分止咳药为例,它们通过刺激相关受体来抑制咳嗽中枢的咳嗽冲动,从而产生镇咳作用,却也带来了一定的娱乐性精神效应。
2021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助理教授吴世友等人基于1996-2020年发表的中文文献,对中国青少年药物滥用危害、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综述。其中,做好青少年心理疏导、改善家庭环境、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三项对策及措施。
文章中指出,许多滥用药物的青少年还处于初、高中阶段,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引导青少年们正确交友、学会拒绝和不良行为等。
另一方面,药物滥用的监测工作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药物滥用监测系统,但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戒毒机构的收戒人员开展的,监测人群范围有待扩大,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仍需提高。
2017年8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共收集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在药物滥用者中,35岁及以下年龄青少年占51.7%,其中25岁及以下人群占15.5%。这份报告至今仍是官方出具的药物滥用监测最新报告。
韩黎是幸运的,他的第一次超量服药,也是最后一次。如今,韩黎的母亲陪伴着他共同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安琪正在经历第四次药物戒断,这一次,她坚持了近两个月。她希望彻底戒断,回归正常生活。
(应受访者要求,韩黎、安琪、小顺为化名)(实习生 梁楠)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