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八字(英国八字胡子)

气宇轩昂 2023-11-25 11:02:58 网友上传

40年前美国华人曾自发抵制“眯眯眼”:反对刻板印象,争取平等机会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三只松鼠和动画电影《雄狮少年》都因“眯眯眼”形象引发激烈争议。近些年不管国内还是海外,“眯眯眼”因涉嫌辱华多次成为争议性话题。其实眼睛细长本是一种外貌特征,但当这一形象同西方国家多年以来辱华、排华的刻板印象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多了一层不一样的意味。从上世纪二三十年始,就有人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傅满洲”之类的辱华形象。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华人还曾经自发举行过抵制“眯眯眼”的运动。

主要在唐人街

1980年,一部名为《傅满洲的奸计》的电影上映时遭到在美华人的抵制。洛杉矶的唐人街首先举行了小规模的游行和活动,随后在其他一些有唐人街的大城市亦引发一些呼应。最早发起此次抗议活动的是洛杉矶的一个艺术家组织——亚太裔美国艺术家协会中的一些华人演员,他们的行动后来得到唐人街教青年会等一些华人社团的大力支持和响应。抗议活动主要集中在当地的唐人街。即便如此,这也是在美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向“辱华”电影说不的一次难能可贵的行动。美国当地一些媒体也对此给予了正面报道,称之为“寻求认同的努力”。

其实,这并不是华人第一次针对类似电影作品举行抗议活动。之前几年,亚太裔美国艺术家协会就曾数次因为辱华的情节或台词与业内人士发生过纠葛。1973年,部分当地华人演员因为一句台词与片方发生冲突。按照剧本,电影中一名黑人称呼华人为“Chink”,这个单词的本意为“裂缝”,引申为华人的眯眯眼,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1977年,当地华人演员因为另一部电影中的类似情节再次进行抗议,这次他们选择走上街头进行。1980年,洛杉矶华人还曾经到另一部辱华电影《陈查理与龙女王的诅咒》的片场进行抗议,阻止电影的拍摄。1985年,他们因电影《龙年》的辱华形象举行活动……

那个年代,美国的华人演员对辱华电影的抗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那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对电影中主要的亚裔角色,美国导演都习惯找白人演员来扮演黄种人,而真正的黄种人演员则只能在电影中出演龙套小角色。所以在多部电影中,华人演员们以抗议辱华“眯眯眼”为契机进行斗争,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演出机会,同时也代表华人发声,希望减轻西方人对华人恶劣的刻板印象。

西方人编织了一个“东方噩梦”

有着一双眯眯眼的傅满洲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可以说是西方人心中的一个东方噩梦。在20世纪中期,傅满洲几乎是能够“止小儿夜啼”形象,欧美的一些妈妈吓唬孩子的时候就常说“再不听话傅满洲就来把你抓走”之类的话。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傅满洲的“恶魔”形象如此根深蒂固,是西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文艺作品宣传所导致的。

傅满洲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笔下最有名的角色之一,最早于1913年在《傅满洲博士之谜》一书中出现,普遍认为,傅满洲是西方当年甚嚣尘上的“论”的拟人化形象代表。眯眯眼、八字胡、留辫子,穿着清朝服饰的傅满洲伴随着之后几十年的系列文学及影视作品慢慢深入西方人的心中,逐渐形成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据粗略统计,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数十年时间里,以傅满洲的形象为主要角色的西方小说有二十多部,经常是一两年就出来一部。在其他媒介如电影、电视、舞台剧、歌曲和漫画中,傅满洲的形象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些作品中,傅满洲多是以阴险狡诈、躲在黑暗角落里企图毁灭世界的形象出现。从1929年到1932年,好莱坞拍摄了多部以傅满洲为主角的电影。而当时的电影宣传海报是这样描述傅满洲的:“他的手指一动就是一个威胁;他的眉梢一挑就是一个恶兆;他的斜眼一眨就是一种恐怖。”

这样一个邪恶的形象,可以说是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和华人所有最恶劣想像的集大成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一些美国人以为所有华人都如傅满洲那样邪恶。其中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影是1932年拍摄的《傅满洲的面具》。在这部电影中,傅满洲智商很高,他曾经留学欧美,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内的多所欧美名校文凭,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残酷狠毒的魔王,拥有极大的势力,党羽遍布世界各地。野心勃勃的傅满洲想寻找成吉思汗的坟墓,因为坟墓里有一个面具,据说得到这个面具的人可以统治世界。而正义的英国侦探则要阻止傅满洲的邪恶计划。电影的结局当然是英国侦探战胜了傅满洲,正义战胜了邪恶。对于这部电影,当年中国就有评论家在报纸上呼吁:“要警惕这种辱华电影,如果美国人长期看这样的电影,他们势必会对华人产生误解,认为华人或东方人是残酷阴险之人类。”还有的评论家认为,按照《傅满洲的面具》的逻辑,外国人攫取中国的财宝就有很好的借口了,因为这种财宝在东方人手里是危险的,就像傅满洲得到成吉思汗的面具可以扰乱世界和平。而日本人夺取中国的东三省也用了类似这样的借口。

“傅满洲”的死亡与复活

1980年前后,美国华人对于傅满洲电影的抵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傅满洲的奸计》成为最后一部以傅满洲为主要角色的美国电影。但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傅满洲第一次在电影中“被死亡”。实际上,电影世界中傅满洲的死活往往反映了美国人对华的态度,而好莱坞影片也常常是美国政治的晴雨表。

傅满洲电影最流行的时候正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门罗主义盛行的时期,尽管当时中国东北已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但当时的美国人更在意的是华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是华人“造成”了经济萧条。当时傅满洲系列电影的问世恰好契合了美国人的这种迁怒于华人的心态,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宣泄渠道。直到后来中国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事迹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同情。美国也对日宣战,中国成为美国的抗日盟友。傅满洲的邪恶形象此时似乎也不再适合继续出现,所以好莱坞在其后的一部影片中安排了傅满洲的死亡。

但到二战以后,傅满洲却又在银幕上复活了。而且复活后的傅满洲变得更加邪恶恐怖,1965年的《不死毒王》,1966年的《傅满洲的新娘》,1967年的《傅满洲之复仇》,1968年的《傅满洲之血》……西方电影变本加厉极力渲染强化傅满洲的邪恶。联想到当时世界对立的两大阵营,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显露无遗。

为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概率 英国医疗机构建议男员工剃胡子

图源:伦敦标准晚报

海外网2月28日电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的工作人员日前被建议剃掉胡子,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几率。理由是,胡须会阻碍口罩完全包裹住脸部,从而影响口罩的过滤性能。

《伦敦标准晚报》27日消息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NHS信托基金会的领导层日前向员工致信,提到上述建议。该基金会医疗主管德里克·桑德曼还向员工们展示了一张拥有36种不同胡须佩戴口罩的照片,以此判断自己的胡型是否适合戴口罩。另外,因宗教或文化原因留胡子的员工可以不接受该建议。

信件中写道,根据这张科普图,员工可以留着八字形小胡子,但不能太浓密。面部毛发的存在会降低口罩防护的能力。那些没有文化或宗教原因留胡子的人应该考虑剃须。对一些人来说,剃须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要求,但相信这是正确的做法。

图源: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

南安普顿大学NHS引用的这张图是一张来自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发布于2017年的科普图,初衷不是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病毒,而是针对过滤式面罩呼吸器。美国CDC用图示分析36种胡子类型中哪些适合戴口罩,建议刮光胡子最安全,八字胡、海象式胡子和佐罗式胡子也是安全的。

《伦敦标准晚报》援引伦敦国王学院传染病专家纳塔利·麦克德莫特的话称:“戴口罩时留胡子的危险在于,口罩可能无法安全地贴合人脸,难以为个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保护。”

英国健康与安全管理局也给出了类似说法,胡茬或胡子会让口罩无法很好地包裹住脸。许多口罩依靠良好的密封来遮住面部,当吸入空气时,异物就会被吸入过滤材料,空气就会被净化。如果口罩边缘有任何缝隙,病毒很可能会通过缝隙进入肺部。

据悉,英国公共门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已开始研究,这项指导意见是否适合在全英范围内医疗机构中应用。(海外网 张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外古建桥梁图鉴赏析

桥梁技术发展至现代,我们普遍将桥梁分为梁、拱、索三大基本体系。依据其结构受力又可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钢架桥,以及衍生的各类组合体系包括连续钢构桥、梁拱组合桥、斜拉桥等。有趣的是,一旦把时间轴往前推个百余年,你会发现只剩下最前面三种:梁桥、拱桥、悬索桥,且以梁、拱式桥梁为主。中外古桥梁,都不例外。

桥梁板、拱、索的基本体系

让我们抛开现代繁复而又庞杂的钢筋砼、钢结构技术,回到原点重新审视中外古建桥梁最初的梁、拱风格,你会发现别样的古朴与静逸之美,并沉浸于历史文化的溯源,震撼于古人的智慧与成就。

古桥美景

01 中国古代桥梁极简史

提到中国古代桥梁,多数人第一想到的是赵州桥,或包括赵州桥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桥梁”(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泉州洛阳桥)。没错,这些代表了我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的精华,但远不止于此。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桥梁建造于商代,历经了西周、春秋的木梁式简易桥梁与浮桥的起步发展;而到了秦汉至三国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的全面出现,尤以石料和拱券技术的应用完成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河北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北京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桥身全长266.5米,宽7.5米

潮州广济桥,又称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为浮梁结合结构桥梁

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9年),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

至两晋五代隋唐宋时期,中国桥梁技术发展已进入全面鼎盛阶段,例如众所周知的隋代李春创造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北宋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洛阳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广济桥)等。

河南开封虹桥,仿自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

顺便再提一下赵州桥,千万别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它的成就。也许你觉得它单薄小巧不够雄伟,但较之于欧洲,即便同一时期古罗马人早已把石料拱券结构技术玩得炉火纯青,这种极其符合力学与审美的单跨坦弧敞肩石拱结构,在欧洲也足足晚了几个世纪才出现。

卢森堡阿道夫桥,大跨径敞肩式拱桥,建造于1890年

到元明清,由于材料、技术运用局限,我国的桥梁技术并无创造性的突破与发展,处于饱和与停滞时期,说的委婉些叫继承性发展。而突破的历史临界点在于19世纪末期,源自于西方的公路铁路桥梁技术的引进与钢筋砼、钢结构技术的应用。

02 中国古代桥梁图鉴赏析

中国自古作为“桥的国度”,古代桥梁造型古朴优美,千百年来不仅沟通着交通要道,维系着经济贸易的命脉,同时也传承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古人的建筑技术和审美情趣。这些古桥以或雄伟、或轩朗、或柔美的身姿点缀着华夏锦绣河山。

北京北海公园永安桥,该桥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乾隆八年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所建,是清代桥梁建筑杰作

北京颐和园绣漪桥,建于1750年

福建永春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

福建漳州江东桥,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是世界最大石梁桥

广西阳朔富里桥,始建于明代

贵州镇远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杭州苏堤桥

杭州西湖的断桥,什么叫断桥残雪?这就是

中国与西方古桥梁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多数融景极具视觉美感,另有园林造景般虚实结合的意境,显然总体更有诗情画意。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桥梁建筑往往是点睛之笔,使之纵横于山水之间,烘托出 “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与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

杭州拱宸桥,位于杭州市区大关桥之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

河北苍岩山桥楼殿石拱桥(建于隋代)

湖南怀化普修桥,始建于清1803年,为叠梁木构架石墩廊桥

江西婺源古廊桥,建于宋代又名彩虹桥,取自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南京七桥瓮,修建于明(1440年),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石构筑拱桥,堪称中国古代拱桥中的杰作。

山西晋祠的鱼沼飞梁,罕见十字桥梁形式,建于北宋时期

上海朱家角镇放生桥,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

绍兴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四川都江堰安澜索桥,意为“安渡狂澜之岷江水”

四川乐山乌尤寺桥,犹如“仙境之桥”

四川泸州龙脑桥,修建于明代早期的洪武年间,它是中国最大的龙雕石梁板桥,国内实属罕见

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16年-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 石拱桥,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

苏州枫桥,桥是不大但怎奈名气太大,源自于《枫桥夜泊》

苏州锦溪古镇古莲桥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绝对是扬州的地标之一

云南红河州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造型奇巧独特

浙江金华熟溪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现存为1946年重建,木石结构廊桥

浙江温州泰顺泗溪东桥

广西程阳风雨桥

益阳永锡古桥

广西桂林仙桂桥

用台湾月亮桥收尾,其位于台北成功路五段大湖公园内,此景犹如天上人间

但你会发现,如果是殿堂楼阁等建筑,各个时期多少会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犹如汉唐与明清建筑之区别,而桥梁却是个例外。以现存最为广泛的石拱桥为例,刨除桥梁上部附属结构,其核心的拱券结构样式、营造手段并无实质性的创新变化,顶多是技术层面的改进与迭代。

03 欧洲古代桥梁发展成就

跳出固定式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式思维,让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样也是绚丽多姿、成就非凡,尤以古欧洲文明为例。有个有趣的问题是,作为古代存在最广泛的石拱桥结构,中国与欧洲谁最早大规模建造运用?答案可能让你失望,有据可循的是,我国最早的石拱桥出现于东汉中后期,其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欧洲古罗马人晚了好几百年。注意这里是指技术发展到大量运用阶段,要是谈石拱桥的历史,欧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迈锡尼时代,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古希腊的Arkadiko桥,建于迈锡尼时代,距今约3300年

把时间轴定格在公元600年左右,也就是赵州桥出现的年代,让我们看看在此之前古欧洲人有哪些杰出的桥梁经典案例。比如公元前200年以后的400年,古罗马人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奥石拱桥有两孔,跨径达到了24.4米;公元98年古罗马人建造的现存于西班牙的阿尔坎塔拉桥,6孔半圆形石拱桥,其中最大跨径28.2米;又如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现存于法国境内的加尔德引水桥,共有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意大利台伯河上的古罗马桥梁

西班牙的阿尔坎塔拉桥,古罗马人建于公元98年

法国加尔德桥,建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19~20年)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

实再太多,不再一一列举。欧洲古罗马时期是石拱桥结构发展的巅峰,然而至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技术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直至中世纪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入欧洲,欧洲在桥梁样式上才有了丰富多变的形式,最著名的案例是英国自1176年~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其为19孔跨径约7米的尖拱桥。是的没错,说的就是伦敦桥,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早期的样貌,这是19世纪初重建的。此外还有西班牙托莱多的圣马丁桥,法国的皮埃尔桥、瓦伦悌桥、巴黎新桥,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等,圆拱与尖拱的组合,形式丰富多样。

英国伦敦桥,于19世纪初重建

16~17世纪的伦敦桥原貌

西班牙托莱多的圣马丁桥,14世纪后期

法国的皮埃尔桥,1822年

法国卡奥尔的瓦伦悌桥,1308~1355年

法国巴黎新桥,建于1606年,它是塞纳河上年代最久且最为著名的桥

意大利威尼斯里亚尔托桥,建于建于1588-1591年

伴随这一时期圆拱、割圆拱、椭圆拱、坦拱、尖拱的出现,造就了石拱结构多样化的发展,但这一体系归根结底还是拱形结构,并无实质性的创新。虽然在18世纪末以后欧洲有铸铁拱桥、锻铁链杆悬索桥等金属结构的零星出现,但不具代表性且技术并不成熟。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欧洲19世纪中后期伴随结构、材料力学等理论的成熟,钢筋砼、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开创了人类桥梁技术的新篇章。

英国1779年在科尔布鲁克代尔(Coalbrookdale)首次建成一座主跨约 30.5米的铸铁肋拱桥

英国1820~1826年在梅奈海峡建造的跨度达177米的锻铁链杆柔式悬索桥

1869~1883年,美国建成布鲁克林桥,跨度达487米的悬索桥,为悬索桥向更大跨度发展开创了先例

1880~1890年,英国建成了跨度达521.2米的福斯湾铁路桥,为桁架钢桥,总长1620米,支承处的桁架高度达110米。

04 欧洲与中国古代桥梁的风格差异、图鉴赏析

欧洲的古桥梁,让人惊叹于古罗马的人的拱券技术熟稔运用,震撼于其气势雄壮和精雕细琢、雍容华贵的装饰雕刻,极富时代感。你能从建筑样式分辨出古罗马、哥特式亦或是文艺复兴时期截然不同的风格,并伴随有浓厚的政治寓意与宗教特征。

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古罗马引水桥

马其顿斯科普里古罗马时期的引水桥

法国普罗旺桥梁

法国高卢瓦尔河桥

意大利罗马圣天使桥(建于古罗马时期,公元134年)

意大利塞尔基奥河上的玛利亚桥

意大利佛罗伦萨旧桥,始建于1565年

法国舍农索城堡桥梁,始建于11世纪,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堡与桥梁的组合

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落成,全金属结构

欧洲古桥梁区别于中国的最大特点,也许从发展风格上可见一斑:中国的传统古桥梁自发展成熟后并无较大的差异,只有技术的迭代但几乎没有出格的浮夸和个性的发展,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和谐;而欧洲人热衷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探索与尝试,雄壮的罗马式,黑暗阴冷的哥特式,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亦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溯源与百花齐放。

西班牙龙达新桥,连接悬崖上的天空之城

捷克布拉格查理桥,始建于1357年,欧洲中世纪的经典杰作

德国柏林奥伯鲍姆桥,柏林统一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732年

德国巴斯泰桥,始建于18世纪

德国海德堡桥,1869年

德国克雷默桥,建于1325年,是世界最长屋桥

德国拉克茨桥,1860年

瑞士卡佩尔桥,始建于1333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构廊桥

匈牙利塞切尼链桥,建于1839年,欧洲19世纪初经典的悬索结构桥

波黑莫斯塔尔古桥,始建于16世纪

中西方传统桥梁的特点是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的缩影,二者体现在深层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不同,政治、宗教与经济主导的地位不同,更是追求和谐与追求个性的价值观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