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的八字(黄洋面相分析)
看见 | 记者为你打探166舰 这些地方值得留步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文/图
停靠九龙坡区建设码头的166舰
今天(26日)下午2点30分,随着 166舰在九龙坡区建设码头完成军舰鸣笛、船员打旗语、系缆绳等停靠程序,166舰陈列展正式落户九龙滩。
即将对游客开放的166舰陈列展有哪些值得留步的地方?今天下午4点50分,记者专程上舰进行了一番打探。
上舰阶段需要缓行
为了方便游客们登上166舰,建设码头在临近166舰的区域,搭建了专门的游客通道,这个通道是一个上下楼梯,因此在下楼前往166舰的过程中,需要缓步下楼、避免摔倒。
走完楼梯之后,就是专门为上舰搭好的跳板,长江上有风浪,记者在经过时略有摇晃。游客参观时,通过跳板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喧哗和打闹,避免发生意外落水。
上166舰的游客通道
走过第一块跳板,就可以看到“166舰陈列展”的小门,走过这个小门,就来到了一块相对平坦、开阔的码头区域了,这块区域非常适合与166舰合影。通过最后的码头区域,走过最后一块跳板,就登上了166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舰对舰导弹组,在这个区域的旁边有一块大屏幕,上面播放着166舰的历史和故事,这也是166舰首个值得留步的区域。
舰对舰导弹
四层舰舱故事多多
沿着地上的游览线路指示,记者随后来到了第二个非常值得留步观看、拍照的区域——舰舱,166舰的舰舱一共可以有四层可供游客参观。
进入一层舰舱,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就是会议室墙上悬挂的“珠海舰”牌匾,提醒每一位游客166舰有着不平凡的历史;牌匾侧面的墙上悬挂着流动红旗,牌匾对面的墙上,则有很多以前的奖状。
舰舱一层会议室
舰舱的二层,是几个休息室,可以了解当时的居住环境。到了舰舱的三层,有一个小会议室,里面播放着166舰接受领导检阅的珍贵画面。
舰舱三层播放的检阅画面
舰舱二层船员休息室
舰舱的四层是驾驶舱和作战指挥室。驾驶舱里游客可以和船舵拍照,感受一把当舰长的感觉;作战指挥室里则可以看到很多柜子——伺服机柜、侦查机柜、终端及控制机柜、无线干扰设备等,这些设备都曾是166舰的“大脑”。
舰舱四层的作战指挥室
舰舱四层的驾驶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舰舱比较狭窄,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一定要有序通行,特别是利用扶梯上下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头部,避免和船舱发生碰撞。
舰炮可以观察内部
从舰舱出来之后,记者循着游览线路来到了舰首部,这里可谓是武器众多,每一件都值得留步。既有76A式双联37毫米舰炮、也有H/PJ33B双联100毫米舰炮、还有FQF-2500型12管204毫米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舰首的双联100毫米舰炮
舰首的双联37毫米舰炮
舰首的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虽然76A式双联37毫米舰炮在二层,在扶梯禁止攀爬的情况下,无法近距离观赏,但是H/PJ33B双联100毫米舰炮却有很贴心的设置——专门打开了炮仓,游客们不仅可以观察到舰炮内部的情况,还能看到显示屏上播放的舰炮发射画面。
在H/PJ33B双联100毫米舰炮的旁边,还有一个玻璃封闭的向下舰舱,这个不起眼的区域就是室。
参观完舰首之后,记者来到了舰尾。和舰首相比,舰尾尽管也有双联100毫米舰炮、后防空导弹等武器,可介绍的内容并不多。
舰尾的后防空导弹
紧邻舰尾的双联100毫米舰炮,有一个厨房舰舱,里面可以看到当年给官兵们做菜的厨具——两口大锅和一口小锅,炒菜的不是锅铲而是真正的大铁铲。
为了模拟当年开饭的感觉,166舰陈列展的主办方还专门做了一个厨师的雕塑,雕塑的手里端着一盘饺子,让人垂涎欲滴,这个区域同样适合打卡拍照。
舰尾的厨房
166舰形成新旅游线路
结束了166舰的参观后,意犹未尽的游客们还可以去哪儿玩?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邓立在现场进行了介绍:“随着166舰停靠在九龙坡得名的九龙滩,这里将形成一条旅游新线路。除了166舰之外,游客们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建川博物馆,欣赏防空洞里的兵工厂。随后,可以参观九龙滩广场,那里有长199米的万里长江图铜浮雕。沿着九滨路走,还可以到九龙滨江的黄桷坪钢琴博物馆和重庆沉香博物馆进行参观。至于吃饭、休息和购物,可以前往万象城,这条旅游线路的吃、喝、玩、乐、游、购、娱都齐了!”
邓立同时还透露,目前九龙坡文旅委正准备以166舰陈列展为契机,做大做强抗战兵工旧址景区规划:“我们将深层挖掘景区自身特色,不断打造景区突出亮点,以创建AAAA景区为目标,加快完善核心景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服务提升四类项目,加速贯通轻轨环线人行通道、万象城商圈连接道路以及黄杨路主入口。形成洞藏博物馆,江载166舰,岸缀海疆博物馆的文旅地标新格局,打造全新的抗战旧址公园文旅新景区。
9年前,复旦才子毒死舍友判死刑,为何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2013年4月1日早上8点多,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起床后,像平常一样,用马克杯接了饮水机里的水喝。
黄洋喝了一口后,猛地喷出了水,干呕了半天。此时的黄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已经中毒,而投毒者正是自己的室友林森浩。
案发后,林森浩认为自己只是在愚人节这天“整蛊”了黄洋,没想到会导致黄洋死亡。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一审判决后,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名请求法院不要判决死刑,尽述其好。
那么,林森浩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他本该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准医生,怎么会变成对室友下毒的“冷面杀手”?他们两人之间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
1986年,林森浩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户农村家庭,家里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
父亲是农民出身,曾在服装厂打工,因工厂倒闭失业了。母亲没有文化,常年拉着板车,靠捡废品贴补家用,后来心脏病发作,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家里开了个杂货铺勉强维持生计。
一家七口人蜗居在狭窄的土屋里,后来才搬进了小楼。家里孩子多,收入少。因此,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林森浩,自然是被父母最寄予厚望的孩子。
林森浩想让母亲过上舒坦日子,一心努力求学,高分考入了国内顶尖名校中山大学,后又被成功保送进入复旦大学读研,攻读医学专业。
平日里,林森浩省吃俭用,空闲时接好几份家教帮弟弟妹妹们挣学费,给母亲治病钱,一有钱就寄给家里。
因为家里贫困,他从小养成了自卑且敏感的性格,骨子里要强,但从不示弱,凡事默默承受,总觉得靠自己努力可以独当一面。
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在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论文,并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013年,学校推荐他攻读博士,但为了能尽快工作挣钱,他放弃了这个机会,顺利进入了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实习,不久就会成为一名超声科的医生。
国内一流学府学子,又是炙手可热的专业,未来前途一片光明。林森浩一直是学业上的佼佼者,这是他最引以为荣的地方。直到遇见了黄洋。
黄洋是四川荣县人,比林森浩大一岁,两人的家庭情况有些相似,都是普通家庭,父母双双下岗,父亲下岗后,在中学做宿舍管理员。
因为黄洋是家里的独子,三代单传,从小娇惯一些,个性更张扬、活泼。
他选择学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救治母亲。因为母亲患有肝内胆管结石,他看到母亲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样子,希望帮母亲减少痛苦。
黄洋的父亲说,黄洋读书没让家里花一分钱。他们不让儿子寄钱回家,不想增添儿子负担。黄洋就送妈妈羽绒服,给爸爸买手机,靠着勤工俭学,还结清了母亲30多万的手术费。
能读985名校的人,一般都是牛人。黄洋成绩也很好,而且他特别注重生活品质,爱看美剧,外国电影,追求文艺,挣到钱就改善个人生活。他热爱旅游,参加支教,聚会抢着买单,很热情阳光、人缘很好、讨人喜欢。
虽然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但黄洋在林森浩面前有优越感,喜欢炫耀,常常嫌弃林森浩抠门。说话也不注意别人感受,喊林森浩“屌丝”,爱开他玩笑,动不动就拍他肩膀和屁股。
当别人称赞林森浩勤奋刻苦时,黄洋会说:“他家里穷,不努力一家都喝西北风。”
当同学夸奖林森浩乐于助人,黄洋又会接一句:“他小地方出来的,只能这样,没什么讨好人的手段。”
言语伤人,胜于刀伤。刀伤易愈,舌伤难愈。
面对这些“讽刺”,林森浩从不搭理,一言不发,但心里很不爽,就像一根根针扎进他心里最不可触碰的地方。
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20号楼421寝室里,原先住着四人。2011年夏天,有两人搬到中山医院寝室,只剩下林森浩单住。
一个月后,学校对单住寝室进行调整,黄洋和另一位同学先后搬了进来。
2013年2月,黄洋和林森浩为了饮水机的费用产生纠纷。闹到最后,林森浩提出从此自己买水喝,不再分摊水费。
2013年3月30号晚上,这是个周末,另一位室友是上海本地人便回家了。林森浩在413寝室和两个同学一起玩游戏。随后,黄洋也跟了过来,说道:“快到愚人节了,我有个整人的想法。”
接下来,黄洋又讲了一个用热水泡脚会让人尿床的笑话。说完,他哈哈大笑,还洋洋得意地拍了拍身旁一位同学的肩膀。
黄洋这一举动,让林森浩想起了他平日里随便拍打他的行为,觉得特别不舒服。
他又想到了之前黄洋故意当着很多人面,问他是否打算去东南亚毕业旅游,而林森浩已早早完成了毕业论文,不久就要南下去三甲医院工作,压根没旅游的打算。但黄洋又一次在众人面前嘲笑他抠门。
种种往事,再一次刺痛了林森浩。
所以林森浩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你想整别人,我先整整你。
第二天,林森浩趁机从实验室里偷走了药品二甲基亚硝胺,并带回了宿舍。
林森浩之前用二甲基亚硝胺在小白鼠身上做过实验。他对这种黄色油状,气味刺鼻难闻的液体毒性还是了解的,给一千克的小白鼠注射50毫克的原液,可导致肝纤维化。
但实验中死亡的小白鼠很少,绝大多数在一周后反而生龙活虎,这让林森浩对于药品会存在对人的致死性就没去多想。
当晚,林森浩将二甲基亚硝胺全部注入饮水机,完成了投毒。
投毒后,林森浩抱着侥幸心理,上网百度,输入药名后,看到“肝脏受损”“严重的可致死亡”等字眼,他就关掉了页面开始自欺欺人,总认为黄洋会察觉水有异味,不会喝,肯定会来质问他……
但是一切都没按照林森浩的想法发展,黄洋毫无防备地喝了水,只是怀疑水有点“怪味”是不是因为是两周前买的水,时间久了,所以变质了。
后来呕吐了多次,便去医院就诊。挂完水,从医院回来,黄洋还是疼痛难忍,他认为可能是急性胃穿孔,并请求林森浩帮忙做个B超检查。
检查后,林森浩告诉黄洋:“胃和肝脏都没问题。”因为二甲基亚硝胺的副作用是导致肝脏受损,所以当他提到“肝脏”二字后,做贼心虚的他赶快岔开了话题。
在同学的陪同下,黄洋又做了其他检查后,发现肝功能受损,立即住院。第二天病情迅速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
期间,林森浩去医院看望过黄洋三次,还自我安慰,黄洋过两周就会好起来的。他遇见过黄洋的父母,还和黄洋的父亲说两人关系不错。
黄洋没有丝毫好转迹象,全身浮肿、意识模糊,鼻子出血,直到出现昏迷。在16号去世时,已辨认不出原来的模样。
对此,黄洋的师兄与主治医生产生了怀疑,他们把黄洋的血样、尿样及寝室水样送到检测机构检验,寻找病因。直到警方介入,侦破了此案。
黄洋母亲说,林森浩太残忍了,拿她儿子做实验,像观察小白鼠一样,冷酷地看着黄洋一点点失去生命。如果有悔过之心,说出实情,儿子抢救过来哪怕是个植物人,她也有个希望,也许有唤醒的那一天。
在黄洋父母眼里,林森浩就是个罪大恶极之人,必须用他的命抵儿子的命。
当林森浩的老师、同学和父母亲人得知凶手是林森浩时,没人相信,他们怎么也无法把这个从小优秀的孩子和“杀人犯”这三个字联系起来。
林森浩的老师们至今对他记忆犹新,赞不绝口,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闻这则消息,小学老师为他落泪,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中学老师不认同别人说他是个冷漠无情的人,觉得他外冷内热,甚至有情有义。
老师回忆说,有一年暑假他回到家,带头组织了同学们去看望老师。可是,到了老师家里,其他人都在前面叽叽喳喳,他却走在最后面,也不说什么话。他就是那张脸,让人看上去觉得很冷,但他心是热的。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林森浩有些内向,自我封闭,却会在生活中帮助同学。帮室友的热水瓶打满了水,也不会说。默默把室友桌上收拾干净后,还是选择沉默。
林森浩平时对自己很是抠门,但在汶川地震一下子捐了800块,创下了当时全院系捐款的最高记录。要知道,他每个月只给自己留200块生活费,这800块是省吃俭用攒了几个月,准备寄给家里的。
在家人眼中,他是个乖巧省心、努力听话的好孩子,他安静的性格只是天性使然,从来不觉得他性格有缺陷。
父亲说,林森浩曾经在广州某医院实习时,到了中午快下班的时候,有病人急着拿报告单,就塞钱给林森浩,帮忙快些把报告单写出来。但是林森浩严词拒绝了,说钱拿回去,报告单我会帮你写。他还自费医治过70多位没钱看病的农民工。
林森浩曾在微博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名义上叫医生,但面对病人,特别是想急切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是不能帮到底。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心中始终存有善意的好人,只是一时冲动毁掉了人生。
这起案件前后历时三年,终于尘埃落定。
在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而判死刑后,进入死刑复核阶段。
林森浩父亲救子心切,要求换辩护律师,希望做无罪辩护。可是林森浩却坚持不肯换律师,并写信告诉父亲,他承认自己投毒。而之前的辩护词里,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恶作剧过头了”,因为实验中大部分小白鼠没有死。
唐律师为林森浩流过七次眼泪,说他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问过林森浩为何从来不哭,也许哭会获得同情分。他说他不会哭,在母亲心脏病发作差点离开时也没哭,而是像个医生和家属谈论病情一样安慰父亲,说母亲太苦,他要再多赚点钱。
但是二审开庭时,林森浩终于失声痛哭。因为他无意间看到了黄洋的父亲,想到这位父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他坦然接受死刑,认为死刑是一种偿还,希望黄洋的父母放下怨恨,积极健康地活下去。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希望他们好好活下去,在他离开后,不要再纠结这个案件了。
林森浩在信中写道:“三十而立,假若我能活到30岁,我已经能‘立’了,事实上,我觉得此刻的我已经‘立’了!”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他的人生被定格在了29岁。
黄洋的父母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但这场官司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两个家庭都失去了儿子,这是两个家庭的悲剧。
在没有这起案件发生前,林森浩和黄洋都是世人眼中优秀的人才,可是他们真的“优秀”吗?
有人说,怪林森浩心胸狭隘;也有人说,怪黄洋口无遮拦。
他们都是智商很高,情商欠缺。尤其是林森浩,心里专家认为他是性格缺失导致的失误。如果在他成长经历中,不是一味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优标准,而是更多关注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思想成熟、性情平和、心态快乐、遇事冷静,懂得高情商地去和生活斡旋,不会受别人的影响而一时冲动,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的“黄洋”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了你,但请你扼制心中的那个“林森浩”。
作者:剥开的四季豆。本文转载自砍柴书院,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限于赚钱养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