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大运按虚岁(八字大运按虚岁还是实岁)

依稀久忆 2024-01-25 22:35:30 网友上传

也谈虚岁与周岁——兼与谭汝为教授商榷

初秋朝日 海河之晨

也谈虚岁与周岁 ——兼与谭汝为教授商榷

余则徐

虚岁与周岁,孰是孰非?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导致我几乎成为了“孤家寡人”。但是我对此是“死不改悔”的。我坚信,“真理有时候在少数人手里”。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几乎是没有周岁——即“实足年龄”——的概念的;那时候,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岁,全年无论哪一天出生都是如此。老百姓约定俗成,无论大人小孩,过年的时候就涨一岁。于是,导致大年三十出生的小孩子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就两岁了,而实际上他才刚刚生下来两天。这种民间的计龄法的确不太合理并且有些令人感到怪异。

但是,摒弃了民间的代代相传的“过一年涨一岁”的民间民俗计龄法以后,取而代之的实足年龄计龄法怎么样呢?我认为它更不合理。它导致在年龄计算上发生了严重的逻辑混乱。在实足年龄计龄法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的这个论断的提出,肯定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已经有许多权威人士早已对实足年龄计龄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肯定的论断。比如,天津师范大学的谭汝为教授的博客《虚岁与周岁》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文章。好在该文不算太长,恕在下未经谭汝为先生许可,便将其全文转载如下吧

虚岁与周岁

谭汝为

虚岁,是中国古代的记龄方式,在民间沿用至今。虚岁的计龄方式:人出生时就是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就增加一岁。

周岁,是国际通用的计龄方法,来自西方。传入我国后,人们的年龄才有虚实之别。中国人也把“周岁”称为“实岁”,即“实足年龄”。

一虚一实,相差不小。比如一个孩子腊月出生,到了当年春节,按虚岁算,他已经两岁了;但按周岁算,他的实足年龄还不到一个月。因此,同为虚岁两岁的两个孩子,一个在世上已经生活了一年,另一个还没满月。

为什么中国人讲虚岁呢?中国人认为生命得之于父母的生育,在母亲怀孕那一刻开始,躁动于母腹的小生命就已然存在并发育成长。在母亲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之时,小生命呱呱坠地那一刻,自然就是一岁了。

西方文明认为:生命来自上帝的创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个体人格是完全独立的。降生的婴儿,刚刚来到人间,自然他是零岁。

中国传统文化无视个人的生日,“生日”这个词在古代绝少提及。因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之日,怎能在母亲受难的日子去欣然庆贺呢?按儒家礼教,在父母去世后,自己的生日更应是怀念和感伤的日子。所以古人极力淡化生日,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唐朝。

但时代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宋代以后,平民老人开始大过寿诞;但年轻人,一般不过生日。如今“祝你生日快乐”已经响彻中华大地,所有人都可以过生日。“虚岁”的概念也逐渐淡化,——这是科学的时代潮流之使然。

谭汝为先生的这篇文章传达出来一个重要的所谓“正确的”计龄信息,那就是“降生的婴儿,刚刚来到人间,自然他是零岁。”它之所以正确,那是因为“西方文明认为:生命来自上帝的创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个体人格是完全独立的。”

我们先不说“生命来自上帝的创造”是不是真的,仅就“个体人格是完全独立的”来看,怎么就推导出来了“新生儿”“自然他是零岁”;这样的一个因,从逻辑上来说,和“零岁”的结果完全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更重大的问题是“零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笔者日前在拙作《零 只是一个奇点 零 也绝不是序数词——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务院文教委的公开信》一文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了这一点,好在拙作也不很长,也将其全文转载如下吧:

一个必须纠正的全人类的重大概念性问题

“零”不是序数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务院文教委:

多年以来,由联合国强制推行的“实足年龄计龄法”是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导致人类抛弃了传统的正确的计龄法,尤其是导致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全人类出现了初生婴儿被叫作了“零岁”的错误的不可思议的概念性重大问题。必须指出,零根本就不是序数词,它是一个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的极为特殊的数词,它是一个“奇点”;一个奇点绝不能用来表述一个长达一年的时间段,而年龄正是一个长达一年的时间段;而且“零”还具有普通名词的属性;在名词范畴中,“零”表示没有!人家孩子明明活泼泼地在怀里抱着呢,现在却用“没有”这样一个特殊概念的的词来称呼这个婴儿的年龄,且人皆不以为非,岂不怪哉!?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一生下来的婴儿一直叫作一岁的。这正像表示距离的的里程,那是从来没有“零里地”的说法的。只要已出发,走出了一段路,那就属于一里地的区间中了。也正如同你去买布,你最少就得买一尺布,你绝对不可能告诉卖布的你要买“零尺”布!也正好像一个队列在报数的时候,第一个人必定是大声报告“一”,而不可能喊“零”!这种计数的规矩,在近似数的计数科学中被命名为“收尾法”计数法。在年龄计算和距离计算以及长度计算上,收尾法是合理的。而当初强制推行的“实足年龄计龄法”属于“去尾法”或者“弃尾法”计数法,它根本就不适用于人类年龄的计算。

人类对于长达百年的时间段叫作世纪。世纪从来就没有“零世纪”。比公元一世纪更早的,是公元前一世纪。这个概念,至今尚未被逻辑混乱者所颠覆,错误认知之流觞尚未染指人们对“世纪”的认知。但是,人们现在对于“年代”这个以十年为期的时间段的认知却已经发生了错误和混乱。兹将其阐述如下:

公元一世纪的起讫年头分别是公元元年和公元百年,公元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起讫年头分别是公元元年和公元十年(即公元1年到公元10年,写成汉字就是公元一年至公元十年),是谓公元一世纪一十年代。以此类推,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肯定是2001年,而绝不是2000年;2000年属于二十世纪,它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同理可知,2020年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最后一年,而绝对不是二十年代的第一年!但是现在,人们在使用“年代”这个时间段词汇的时候,已经普遍把2010—2019叫作“一十年代”了,这个认知存在着年代起讫年头的张冠李戴,而且还导致出现了“零十年代”的奇怪称谓:如果我们认定了2010—2019年就是“一十年代”,那么,2009年前推的那十个年头不就成为了奇怪的“零十年代”了吗?现在,这个巨大的认知错误存在于社会公众中,就连我们的主流媒体也未能幸免!究其产生错误的根源,那个“实足年龄”错误观念的始作俑者,恐怕难辞其咎吧?!

再次强调,“零”是个奇点,它绝对不适用于年龄乃至时间段、距离段乃至人数的指称表述,用了它,必然导致人类数学思维的混乱和倒退。今年年初爆发的瘟疫,媒体普遍追究的“零号患者”的说法,就反映了当代人类数学思维的混乱和倒退。第一个患者只能说是“首例患者”或者“一号患者”,怎么能够杜撰出来这个不伦不类的“零号患者”的错误叫法呢?!长此以往,这些严重问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笔者难以预知。

笔者自从二十多年前的上个世纪末发现了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后,就一直在各种场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人微言轻,不但得不到社会上层的正视乃至重视,有时候还会招致白眼相向甚至嗤之以鼻。现在,不揣浅陋,得以将拙见发布于《简书》,深感荣幸之至。文章倘有舛误,欢迎智者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谢谢联合国以及中国国务院的有关领导!

公元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六日

上面引用的拙作今天来看略有瑕疵,那就是对联合国和中国国务院的指责。我后来反复使用“度娘”搜索“实足年龄计龄法”颁布实施的官方文告,均告无果。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中国官方,均无对“实足年龄计龄法”的强制推行实施的史实记载。换言之“实足年龄计龄法”的使用,完全是以讹传讹的民间行为。

综上所述,现在可以梳理一下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思路了:

1. 零(0)是个特殊的整数,它所表示的仅仅是个“没有”的概念,在数轴上面它仅仅是一个点,用于物理量的计量时,也仅仅表示其小无比的点,当我们要表述时间段、距离段、质量范围、温度区间等等物理概念的时候,零绝无用武之地。而年龄的概念,它要涵盖365天的时间段,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使用,它只能表述为一岁、两岁、三岁……,零岁的表述是毫无意义的,违背逻辑的。

2. 中国民间,生而一岁的说法是对的;但是“过一年涨一岁”的说法是不对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华文化是愚昧落后的文化,因为我们还有科学严谨的易学文化。易学文明的易学计龄法是这样的:婴儿从诞生到他的一周年的生日的前一天(如果要精确到时辰,就是生辰的前一个时辰),在这长达整整一年的时间段内都叫作一岁,过了一岁之后,这个孩子就迈进到他生命途程的两岁进程了。其余以此类推。易算大师们自古以来一直是这样计算一个人的流年和大运的。这样的计龄法才是最为科学讲理的计龄法。

3.“实足年龄计龄法”这个反科学的计龄法的出现导致了全人类在数学领域表述年龄上的逻辑混乱,进而累及其它计数领域也连带发生了逻辑混乱。年龄上面的逻辑混乱就是婴儿的年龄出现了“零岁”的不可思议的错误表述。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学龄的表述就知道“实足年龄计龄法”的荒谬之处了。小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一入学就是进入了“一年级”,他不可能是进入“零年级”,“零年级”是荒谬的不可思议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杜撰了一个“零岁”的错误概念,并且还糊里糊涂地接受了这个错误说法呢?!嗯?

4. 在2020年全人类抗争新冠肺炎病毒所造成的大瘟疫中,有些媒体杜撰了“零号患者”的错误说法,长此以往,将来在队列报数时会不会顺理成章地从“零”开始报数、而不是从“一”开始报数呢?!想一想,都感觉到,那情形简直是太可怕了!

因此,我郑重倡议:尽快废止实足年龄计龄法,中国应该立法使用“易学计龄法”!

谢谢大家!

余则徐

2020年9月2日12:25:11

扎心!第一批90后虚岁30,“老男孩”肖央对此有话说

2019年,对于包括传媒君在内的第一批90后来说,是一个不愿提及的数字——因为我们今年虚岁30了。

虽然我们无数次强调只过周岁,但奈何架不住七大姑八大姨的温馨提示,也在各种事实面前选择提前进场。

而在8年前,有一个30周岁的男人,早已用一部微电影悉数道尽了现在90后所处的困境:筷子兄弟的肖央和他导演的《老男孩》。

7080后和第一批90后一定是如雷贯耳了。

而后的8年里,无论以导演还是演员身份,肖央凭借诸多小人物的形象,持续输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作品,成为“30+男人”的代名词。

今儿个,就让传媒君在肖央身上,挖出老男孩的点点滴滴。

壹 | “弄潮儿”肖央

10年前,中国网络视频经过0708年的酝酿,在09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同年,虚岁30的肖央已是广告视频赤手可热的导演,斩获大奖无数。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急流勇退,毅然转身投入网络视频这片方兴未艾的沃土上。

用他的话说,要坚持在作品中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和立场。后来证明,他没有食言。

一年之后的2010年,在经历了资金、片长等问题后,肖央自编自导自演的青春励志题材网络微电影《老男孩》终于面世了。

《老男孩》一经上线,立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网络,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现象级作品。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说,《老男孩》是中国网络视频初始阶段的收官作品。

这部作品的爆红,皆因肖央镜头下的故事,尤其是片尾的同名歌曲,悉数道出了当下年轻人(尤其是70年代末以及80后)的那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感悟,也唤醒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虽然8年过去了,但影片中反应的社会现状,尤其是城市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依旧“不落伍”,在肆虐完7080的大叔大哥们后,这些画面再次刀刀扎着90后的心口。

肖央让《老男孩》给我们这群老男孩传话:一段青春岁月过去了,而我们却一事无成。曾经的那些梦想还记得吗?还坚持吗?

在以同龄人的身份成功探索完青春期的悸动和梦想后,肖央开始着手展现不同年龄段的男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于是在次年,他自导自演的《赢家》和《父亲》两部作品接连上线,并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赢家》讲的是,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王大利(王太利 饰),和妻子陷入婚姻危机。在一场车祸后,他经历了一次奇幻的灵魂穿越,看到了自己因为工作不接妻子难产的电话,导致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母亲去世时自己没有陪在身边;因为领导对自己的施压,他最终背叛了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兄弟。

在经历这一场似梦非梦的灵魂穿越后,这位“成功人士”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赢家——不是他口口声声的有钱人,而是要珍惜平凡幸福。

另一部是《父亲》,分为“父子篇”和“父女篇”。

“父子篇”其实是对《老男孩》中肖大宝由天才儿童成长为不着四六坏孩子的补充。因战争导致残疾的老父亲,由最初的恨铁不成钢最终原谅了肖大宝,却在参加儿子演唱会的途中遭遇车祸。

“父女篇”则讲述了一个失忆的警察老父亲,在女儿结婚时突然清醒,在参加完婚礼后却又再次失忆的感人故事。

随着同名主题曲《父亲》的再次爆红,全网都充斥着游子对父母亏欠的感慨。

至此,导演肖央的「成年男人三部曲」圆满收官,肖央也因此成为70、80甚至是90后在情感抒发上不可磨灭的符号。

然后在2014年,肖央和王太利的筷子组合凭借神曲《小苹果》再次爆火——关于《小苹果》的知名程度就不用再赘述了吧?

可以说,肖央的爆红,源于他对当下成人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充分认识,然后把各种情绪在作品中揉碎、发酵,利用网络途径,最终将他心中的世界观非常精准有效的表达出来。

或许有一天,我们听着《老男孩》就老了,看着《赢家》就释然了,听着《父亲》就哭了,哼跳着《小苹果》就笑了。

贰 | “中年小人物”肖央

不过,在我们感叹肖央眼光如何毒辣、才华如何横溢时,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演员身份精湛的演技。这其中,“中年小人物”标签被他淬炼的炉火纯青。

比如在《赢家》中,肖央以一个“龅牙、假发、灰头土脸”的形象,将一个极具喜感的loser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浑身散发出“五味杂陈”的气质,让观众不得不好奇这个小人物背后发生的故事。

后来转行成为一名专业演员的肖央,持续夯实他角色上的优势,也就是“中年小人物”,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演绎着30+男人面临的多面处境。

比如在《唐人街探案》里扮演非常有喜感的泰国警察坤泰,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散发着一股猥琐油腻感。

一顶能冒油的中分头,一张土肥圆欠收拾的脸,一件骚气十足的花格子衬衣,缩水的背心难掩一挺毫无笔墨的草包肚子。再加上一手汉堡一手可乐使劲往里添料,这大摇大摆的姿势只需一秒就把这号人物演活了。

不过传媒君见过肖央本尊,油腻并非他本人,生活中的他是超级nice、超级学院派的,就如同去年他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舞台剧中,饰演的刘昊然的哥哥陈卓,有一种文人的绅士风度。

肖央在这里的演技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拉弟弟衣袖,无奈松开双手,摔出手中外套……肖央将心系弟弟安危却又不得不顾及家国天下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很多观众都不禁潸然泪下。

肖央在《唐探》中的出色表现也获得了导演陈思诚的肯定,“肖央演得实在太出彩了!现在成片出来以后,大家都会觉得忘记了是他演的,因为肖央他们这几位主演在很多观众心中,是已经有一些认知的演员,但这次大家将看到都是他们在戏里的角色,反而会忽略本人,因为演得真的非常棒。”

划重点:忘记了是他演的、忽略本人。这就是我们经常对一个优秀演员最高的评价:一人多面。

如我们所见,在《唐探2》的正片中,除了王宝强和刘昊然这两个绝对主角外,肖央是唯一一个从《唐探1》中走出且拿下另一个主角的演员,这也印证了陈思诚对肖央演技的肯定。

而在《唐探2》中,肖央的角色与《唐探1》中“草包探长”进行了180度大换位,饰演一个事业不顺、落魄潦倒的高智商“伪侦探”宋义。

肖央对宋义的评价,是一个很怂很老实很闷的人,在这个国家他是漂泊的人数很少的群体,一个无依无靠的人。而肖央仅用一双深邃又充满空洞的眼神,就把这号人物演活了。

电影中的肖央,在忧郁眼神的衬托下,脸上呈现的是一种慵懒落魄感。再加上他本身人到中年的积淀和气质,让宋义这个角色带着一丝魅惑。

其实,这种感觉早在他一年前的作品《情圣》中就体现出来了,此次肖央饰演了一个深陷男人中年危机、险些出轨的肖翰。

提到“中年危机”,我们难免会联想到肖央作为导演拍摄的《赢家》。但与王大利(王太利 饰)那个情绪较为饱满的中年男人不同,肖央的肖翰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寡淡的衰丧。

在娘面前面无表情,蹲马桶时对老婆徘徊左右一脸不耐烦,每天上班自带一副生无可恋的丧脸。

直到某一天,一个神似玛丽莲梦露模特的到来,让他瞬间找到了心跳的感觉——此刻的肖翰并没有激动到两眼放光,一个很自然的会心一笑,却传神地表现了一个丧失的中年男人,隐藏在心底波涛汹涌的意淫情绪。

后来经过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肖翰终于悬崖勒马,生活归于正常。最后肖瀚在地下室尽情尬舞的片段,把他的中年危机瓦解的稀碎。

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7年贺岁档的黑马被《唐探》和《情圣》摘得,2018年贺岁档最大赢家则由《唐探2》摘取,而三部作品都有肖央!

不可否认,这其中是有“运气”的成分。不过把这个现象简单归为“巧合”或者“幸运”就有失偏颇了。

毕竟一个人究竟得有多好的命,才能撞到如此大运。

三分运气,七分才华,自带超强锦鲤体质,这也许是对肖央最中肯的评价吧

转发锦鲤肖央,2019年大吉大利!

叁 | “低于生活”的肖央

我们都说,艺术作品要来源生活,高于生活。那作为艺人的生活,应该如何取舍?肖央的抖音签名档表态了:来源生活,低于生活。

传媒君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如今在高压的社会压力下,我们太想拔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了,却往往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这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的毒鸡汤。

一味去给自己画大饼充饥,倒不如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生活品质。

也许正是肖央抱着“低于(本人)生活”的态度,才对普通人的心态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继而演绎出那么多传神又接地气的小人物形象,还原了众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30+草根男人的形象。

甚至可以说,肖央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由广告导演华丽转身为微电影导演,再到大电影导演以及专业演员的多级连跳,也是源于他贴着地面飞行的低姿态。

行文至此,让传媒君想到了已故金庸先生的那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寡淡如斯,肖央值得。

命理知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大运十年一变,什么是大运?

命理知识基础篇

由于中国的命理学是以阴阳、五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基础的,所以时间的计算多以十或十二为单位,而大运的论法就是以十年为一个单位,人的大运是十年一变,所以才有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是以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录的,天干管前五年的运程,地支管后五年的运程。又有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的说法。

因为每个人上大运的岁数不同,交大运的时间自然不同,所以有些人的第一大运是在2~ 11岁,有些人则是7~ 16 岁。在没有开始大运的年份,每一年叫一个小运。大运又称为大限,一般人所谓的大限将至,通常指的是第六大限,也就是生死大限,因为古时候人的寿命很短,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自然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