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五行重在流通(八字五行重在流通代表什么)

误到人间 2023-12-17 01:29:45 用户分享

天干地支五行流通规则(生、克)

一、日主不参与五行流通;

二、天干地支分别进行五行流通,天干与地支之间不进行五行流通;

三、全阳天干或地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进行;

四、全阴天干或地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进行;

五、天干或地支阴阳相间:

1.有领导作用,阴服从阳,阴没有资格通关;

2.阳能克阴,阴不能克阳(阴消灭阳通过“合”的方式);

3.天干地支五行流通可能是一条线:一连相生;

也可能是两条线:阳作用在先

阳带动阴在后

4. 如果有合,也可能是三条线:一般是合在最先

八字中的流通、阻隔与通关

如 何从八字岁运中看流通?

一看源头:“无源之水是干水”。某五行得生得助,有生源就是有源头;那么此五行之气就是有源之水,流泻千里而不干。

二看渠道:“无渠之水是散水”。某五行缺少我生之五行,中断了水流就是无渠之水,只有得我生之五行有泄路才会有流通渠道,那么此五行之气就是有渠之水,流泻千里而不散。

三看流向:“无向之水是死水”。某五行在得生得我生,生生不息之中而又有停止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五行就是流向,那么此五行之气就是有流向之水,流泻千里而不死。这时某五行便形成了一个有源头(亦称发)有渠道(亦称流)、有流向(亦称用),即有发有流有用、又有制衡、又有救援的规律。如财官印、食财官印,官印比食财,皆是各类不同的流通规律。故《滴天髓》曰:“孤官不贵,必取财印以为辅;孤财不富,必用官印以为佐”,就是这个流通的道理。

流通是药,可以治命中之病,一个好命局好岁运,它的五行干支都是在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川流不息的运动变化着,永远保持一个流通有情的状态。

如果反之就叫“阻隔”,阻隔是命中之病,为了医治这种不流通之病,这种“流通之药”,往往要从岁运干支来补充实现,这种补充的方法又叫做“通关”故通关是治阻隔之病的良方。然而,这个良方就是采取通关取用神的方法,通过连续相生的手段,就可以治阻隔之病,实现流通之目的。

如何从八字整体上看流通?

一看小流通:即财官印、官印比、印比食、比食财、食财官之类。

二看大流通:即食财官印比,五行干支超过三个相生之类三看生流:向日主而生为生流,日主弱喜生流,日主强忌生流,四看泄流:背日主而生为泄流,日主强喜泄流,日主弱忌泄流。五看截流:岁运某五行逆反,合冲克破命局流通有情的五行为截流。

综上所述,平衡与流通就是岁运命、五行干支之间的阴阳互依、圆满无缺互相联系,并使这种平衡流通的力量,在岁运命五行生克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才会有命主美好的人生。其中无论何种流通,只要有源头、有渠道、有流向,对日主有益就是好流通。日主旺、流向在财官处打住,财官亦旺;日主弱、流向在印比处打住,财官通身;此二者都是富贵之命。

如果整个命局五行干支,虽然全部顺序相生满盘流通,但是财官不显,即无主次又无喜忌,更无力量的积蓄,也不见得是个好命。

那么阻隔呢?也要作全面分析,它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环境,即没有流通中的阻隔就没有流通中的气势;其气势对日主有益、所发出的信息之象是吉是福;其气势对日主无益、所发出的信息之象是凶是灾。这些都是五行之气在平衡流通中的各种变化和具体运用。

八字入门:五行的生克关系以及生克宜忌(四)

八字入门:五行的生克关系以及宜忌(四)

天地万物乃五行相生相克之组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而在人这个个体当中,五行也构成了其先天的身体特征和后天的个性习惯及精神行为,并贯穿于生老病死整个一生的命运当中。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命局的主要元素,五行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明显的生克制化。五行相生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广义的来讲,生者为吉,克者为凶。八字预测中的吉凶结果,还要看生者何物,克者何物,吉凶离不开具体的八字命局。

例1坤造:丙子年 庚子月 癸卯日 丙辰时(辰巳),己亥大运(2005年5月开始),本命局中子月癸水旺相,卯木泄制,木火弱,五行失衡明显,身体容易引发疾病,本年2019年己亥年(戊戌大运)查出高血糖。

例2乾造:己巳年 癸酉月 庚午日 乙酉时(戌亥),1990年开始壬申大运。按照八字五行的平衡分析,火旺金弱,命主容易患有心脑或者血液疾病。实际2003年癸未年(辛未大运),未土脆制酉金,造成命局中火旺金弱明显失衡,本年因心速过快住院治疗。

例3乾造:己酉年 癸酉月 乙酉 甲申,1975年6月大运壬申、辛未、庚午,命局中地支申酉重金,乙木唯有癸水相生,金旺木弱,严重失衡。1973年癸丑年(癸酉大运),命主因为感冒而打针,北银盛打错部位,导致右腿终生残疾。

八字五行最讲究平衡原则,平衡则吉,失衡则凶。大运流年的作用使八字命局的五行趋于平衡,那么此年必会顺利吉祥,喜事重重,平衡的力度越大,喜事也越大。如果大运流年的作用使八字五行明显失衡,那么此年必会坎坷不顺,灾难重重,失衡的力度越大,灾难就越大。

八字的五行贵在“均衡”,五行均衡了命主就会平顺、吉祥,失衡了就有不利。五行“流通”便是指八字之间的五行能否能循序相生,五行流通均衡,意味着命主运势顺遂。八字五行最讲究平衡原则,平衡则吉,失衡则凶。八字中阴阳五行不平衡,就容易引发身体病灾、运程不利。

八字命局中的五行基本都处于平衡和不平衡之间,每一个八字命局没有完全平衡的。八字命局贵于均衡和五行流通,如果一个人的八字命局近乎平衡,格局自然就高。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这5句话都是从八字五行的平衡角度相对而言的。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羲皇故里:伏羲文化是甘谷文化的开篇(一)

羲皇故里:伏羲文化是甘谷文化的开篇(一)文|冀城晨光

甭看冀县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

这首广泛流传于甘谷的民谣,反映的是甘谷“羲皇故里”传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伏羲,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风姓。又称包牺、庖牺、牺皇、宓羲、皇羲、伏戏、太昊等。传说华胥在雷泽踩雷神足迹,生伏羲于成纪。人首蛇身。伏羲继天而王,定都于陈(河南淮阳)。传说伏羲在位110年或116年,有众多伟大贡献,被尊为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历代均有祭祀。

一、伏羲的名号

关于伏羲的称谓很多,如包牺、庖牺、牺皇、宓羲、皇羲、伏戏、太昊等。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另一类是号。

伏羲之名。《庄子》云,伏羲“养伏牺牲,故谓之伏牺也。”伏羲善于驯养牛羊,故称为伏牺,包牺、庖牺。伏,有两重含义,一是趴着,二是屈服。羲,通犧,即今牺字,指用作祭祀用的牛羊等牲畜。伏羲,本义指驯服牛羊,以作牺牲。伏羲驯养野兽,作庖厨之用,这是家畜饲养之始。故伏羲、伏牺、伏戏、包牺、庖牺等名的由来,皆因伏羲教民驯养牲畜。

伏羲之号。《吕氏春秋》:“太嗥,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 太嗥,亦作太皞、太昊。传说伏羲继燧人氏为天下之王,有圣德,五行属木,号为太昊,或太皞,太嗥。

二、伏羲的贡献

01

始画八卦

《易传》云: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之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纹络,取四时之变,画出八卦。八卦蕴含着天地万物变化之理,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起点和符号,是伏羲最伟大的创造。

02

结网授渔

伏羲结绳为网罟,教民捕鱼之法。提高了先民的生产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03

变革婚俗

伏羲处在族内婚盛行的时代,兄妹为婚比较普遍,伏羲女娲兄妹相婚的传说就是这种婚制的反映。伏羲王天下后,变革婚俗,倡导男聘女嫁,将族内婚变为族外婚,同姓不婚,结束了先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伏羲还制定了以儷皮(两鹿皮)为聘礼的嫁娶礼节。族外婚是人类的重大进步,极大提高了人口素质。

04

创制乐器

伏羲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让上古先民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

05

以龙纪官

伏羲任用官员,以龙纪官,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等等。以龙命官,分理海内。

三、伏羲的神化

伏羲传说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周,伏羲传说多为口头流传。关于伏羲的事迹大致反映的是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历史事实。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伏羲传说的文献记载。这一时期王室衰微,文化下移,士大夫阶层纷纷著书立说,伏羲传说被整理成册,出现了大量关于伏羲传说的文献。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伏羲传说的神化。秦汉以来,天下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为统一思想,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吸收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的新儒学占据统治地位,在此文化背景下,伏羲事迹被神化。西汉著成的《淮南子》一书,首次将伏羲女娲联系起来,并把伏羲女娲描绘成人首蛇身的形象,被定格在神化故事和艺术形象中。自此,伏羲也从人格属性的部族首领成为神格化的上古人文祖神。

四、甘谷伏羲文化遗存

01

甘谷境内的伏羲文化遗存

甘谷境内现存伏羲文化遗存主要有古风台、大像山太昊宫、华盖寺伏羲塑像、羲皇故里碑等。

古风台 甘谷民间传说认为伏羲出生在县城西南10公里的白家湾乡古风台村,据传附近有八卦山、伏羲洞等遗址。旧时此处有伏羲大殿,清末已毁,近年在原址附近新建成伏羲大殿,并塑伏羲像。

古风台伏羲大殿

大像山太昊宫 太昊宫位于大像山西麓,为坐南朝北的院落氏建筑群,正殿为伏羲大殿,内塑伏羲像,塑像头顶有犄角,身披桑衣,双手合抱八卦,形象古朴传神。院东西两侧配殿。院子正中有八卦池、古柏。院北有木构式牌楼门等。据载,太昊宫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过,可知大像山太昊宫始建于明代乃至明前。

大像山太昊宫

羲皇故里碑 大像山巅双明洞(药王洞)下立有一块“羲皇故里”碑,为戊辰年四月(1928年)伏羌县民重树。

“羲皇故里”碑

华盖寺石窟伏羲塑像 华盖寺石窟位于城西10公里处,始建于元代。崖壁上有伏羲洞,洞内塑伏羲像。塑像端坐于洞中,通体蓝色,头顶有白色犄角,肩部有桑叶披肩,坦露胸部,双手环抱八卦于胸前,腰部着桑叶下裳,双脚分开踩地。

02

甘谷伏羲文化遗存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甘谷现存几处伏羲文化遗址,年代均在元代以后,之前文物或已不存,今已难觅踪迹。但不晚于天水地区其他伏羲文化遗存。

从造像来看,甘谷伏羲塑像古朴独特,头顶犄角,身披桑衣的形象是对伏羲或伏羲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这种形象在天水地区独树一帜。

从崇拜对象来看,甘谷伏羲文化遗存主要以伏羲单独造像为主,极少有与女娲同框的现象,这说明甘谷的伏羲文化形成较早,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伏羲生于成纪,成纪即甘谷邻县秦安。那么,甘谷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伏羲文化遗存和传说,还有“羲皇故里”之称?究其原因,与早期先民部族迁徙和历史地理变迁有关。篇幅所限,相关问题留待续篇探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