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1生辰八字(1950年10月11日是什么星座)

风里有诗句 2023-12-23 20:37:30 网友上传

一路向北(3)国道331边疆行

(三)抗美援朝第一渡——集安

9月8日早晨吃过早餐,在大雾中开始出发,很快就上了浑江盘山路,一侧是垂直而上陡峭的山峰,一侧就是悬崖深壑的浑江,路有很多急弯,但路况挺好,行不到20分钟,到了浑江大转弯。

浑江大转弯是浑江汇入鸭绿江前后也是大的一个拐弯处,被称为“辽东第一湾”。风光秀美、险奇,有如九曲黄河之壮观,是“两国两省三地”,中国和朝鲜的分界,辽宁和吉林的分界,也是本溪丹东集安的分界,水没田是这儿的一大景观,每年雨水风茂的时候,江水会没过岸边的农田,天旱是农田又浮出水面,这样经过江水的滋润,田地更加肥沃,长出的庄稼也更加丰美,让人忍不住感慨自然的神奇。

如果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拍照会更美。我们在两个观景台简单拍照后,跨过一座大桥,桥头就进入吉林了。简单登记、扫码、做核算后,一路畅通。

100公里,一个半小时我们就来到集安,在集安城区到鸭绿江边打卡后去往集安鸭绿江国门。

集安,原名辑安,1965年更名为集安,吉林省通化下辖的县级市,是中国十大边疆重镇,这里四季分明,春风早度,秋霜晚至,森林覆盖率达82%。到集安,就是奔着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来的。

这里是志愿军三大集结地之一,也是第一批进入朝鲜的地方。1950年10月11日,第一批赴朝作战的志愿军秘密部队(东北四野,部队无番号),就是从这里赴朝作战。先后有38军、39军、42军、50军、20军、26军等42万余名志愿军、17.2万随军担架队员由此进入朝鲜。在朝鲜战争的几年中,辑安鸭绿江铁路大桥始终是祖国向朝鲜输送给养的大动脉,人员、、武器从这里昼夜不停地输往前线。丹东大桥被炸断,辑安鸭绿江铁路大桥因志愿军战士的保护与及时的抢修却始终未断,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这座桥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景区用铁板挡着,门口有好几个当地人在给前来的游客指路讲解,几经讨价还价,一个当地人领着我们绕路而入。

转入土路,对面一个朝鲜的化肥厂,他神乎其神的给我们讲解一些笑话。前行不远,就到了江边铁丝网处,这里可以清楚看见江对岸行驶的车辆、江边的哨所。

讲解员指着江边陡峭的山腰告诉我们,那里有很多志愿军烈士的坟墓,是让烈士们可以看到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绕过一个土堆,就到了一座大桥,桥头是国境口岸大门,我们无法进入,只好拍照留念。这座桥是鸭绿江上唯一一座由朝方出资出力修建的公路桥。2011年5月金正日访华,回国之后就开始进行大桥的施工。但是在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大桥因此停工。2012年五月中旬左右,朝方为了秉承领袖金正日将军的遗训,动用两个军的兵力,将近三万人,24小时不停工,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将大桥建成。

大桥建成后,我国开始着手建设与之配套的口岸设施,设立了公路口岸国门桥面以上四层,在最高处远望朝鲜,满浦风光尽收眼底,边境风情饱满浓郁。

公路桥下游有座铁路桥,我们返回原处,爬上铁路段,就看的很清楚了。据说当时这个铁路也是日本人当时运煤炭而修的,桥头建有碉堡。现在集安鸭绿江国境大桥也成为中朝两国贸易往来的通道,国际列车每天往返一次,单程11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一趟国际列车。只是疫情期间以及停运了。

我们到徒步到铁路桥下面游览一番,返回大门,驱车继续上路,不远就接上了绕城的331国道。

沿着很大的水库岸边前行,路边有成片的红果园,村民才采摘,我们不知何物,下车一问,原来是五味子。沿着331国道前行,经过大渡沟林场,去往临江的路塌方维修,只好绕行。下午2:30到达临江再次接上331国道。沿着临江,在一路风景如画的江边公路前行,3:40到达了著名的村庄夹皮沟。

夹皮沟属吉林桦甸市,盛产黄金,有\"中国黄金第一镇\"的美誉,电视剧《闯关东前传》拍摄地点的原型。农产品是满山坡的烟叶,著名的关东烟就产在这里。

这里也是胶东人闯东北的重要一站。我下车和卖烟叶大爷大妈交流,三个都是胶东人,一个日照的,两个海阳的,遇见老家的人,交流起来甚是亲切。

夹皮沟风景很棒,对岸的朝鲜妇女在江边洗着衣服。听老乡说前几年,每当江水封冻,就有朝鲜村民过来串门,近几年管理严了,就不走动了。

山沟里太阳落的早,一会就落到山后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长白,所以不敢逗留太久,抓紧上车赶路。

夕阳下一路田园风光,几乎看不见一辆车,我们紧赶慢赶,还是天黑了下来才到达长白,由于疫情,进入长白县城区的路口几近封闭,我定的酒店只好错过,直到晚上8点,才安顿了下来。

壹点号 醉马蹄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抗美援朝时,这位开国少将打响了第一枪,敌军完全不是对手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这一天也成为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纪念日。

那么,您知道这第一枪是由志愿军哪支部队打响的吗?答案是第40军118师,师长是开国少将邓岳。

要说这118师,那可真是不得了,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又从海南开赴朝鲜半岛,几乎所有的硬仗,都能看到118师的影子。

在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对118师是这么评价的:“该师战斗力顽强,作风勇猛,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抗美援朝爆发后,邓岳率领118师第一批进入朝鲜,成为最早与彭老总会面的部队之一。

恰巧,当时韩军第6师2团孤军深入,白送的“肉包子”岂有不要之理?彭老总和邓岳当即制定对策,急行军突进温井一带,布置口袋阵,静待敌军入网。

由于这是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战,其意义不言而喻,而邓岳也的确没有辜负彭老总的期望,短短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共歼敌300多人,剩下的人狼狈逃至温井。

可笑的是,当时韩军还以为对手是朝鲜的人民军,所以并没有放在眼里,仍然选择出兵驰援温井。此时,邓岳接到了全面占领温井的作战指令,温井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邓岳将麾下部队兵分三路,一方面阻击来援之敌,另一方面则全力围攻温井。此战持续了接近3个小时,不仅温井被我军顺利拿下,韩军第2团的援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意义非凡,因此彭老总在听闻捷报后,特令通报全军嘉奖118师。

此后,一直到第五次战役结束,邓岳始终坚守在前线,从118师师长晋升为第4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别看邓岳年纪轻,1950年入朝时还只有32岁,但他却是个十足的“老革命”,因为早在1930年,年仅12岁的邓岳就加入了红军,全程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并跟着部队走完了长征,而且还是三爬雪山、两过草地。

后来,邓岳参加过百团大战、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等等,身经百战,立功无数,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那年还只有37岁。

不过,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当年却差点两次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1934年,年仅16岁的邓岳,被提拔为代理连长,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导致部队伤亡惨重,结果邓岳被抓了起来,要军法从事。

幸运的是,正巧詹才芳路过这里,在问清楚情况后,看邓岳年纪不大,就把他救了下来,让他当自己的警卫员,邓岳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话说,詹才芳将军不光救过邓岳,还救过、陈锡联、尤太忠等等开国名将,这也是他备受敬重的一个原因。

后来,在长征路上,邓岳因为身染疟疾,难以行走,被部队要求留在老乡家里。可是,邓岳不想留下,咬着牙跟着部队前进,直到实在撑不住了,晕倒在路边。

如果没人救他的话,邓岳很可能就会死在那里了,但正好陈赓路过那里,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就过去把他救醒了,还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

不过,当时陈赓的腿也有伤,因此邓岳怎么也不肯骑马,而是用手牵着马尾巴,就这样走完了长征。

建国后,邓岳将军担任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于2000年4月10日病逝,享年82岁。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