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童子华盖(童子 华盖)
为黄帝与七圣指点迷津的牧马小童究竟是何方神圣?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五帝之首,根据史书记载,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连战炎帝与蚩尤,拉开了五帝时代的序幕。黄帝能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其身世也不简单,黄帝为有熊氏少典之子,而少典则为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儿子,伏羲氏又是三皇之首燧人氏的儿子,这么说来,黄帝的血统也是根正苗红,正宗的三皇贵胄。
黄帝世系
中原地区是黄帝活动的核心区域,这里留下了众多与黄帝相关的传说。据史书记载,黄帝在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在有一次在有熊国南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历史的事件,这就是“黄帝门道广成子”,这件事被战国古籍《庄子》记载了下来。
黄帝足迹:崆峒山、具茨山广成子为传说中的得道仙人,隐居在有熊国南部禹州、汝州附近的崆峒山,黄帝十九年,天下大治,黄帝在七圣的陪同之下,前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当黄帝的车驾走到襄城附近的具茨山时,迷失了方向,与黄帝一起而来的七圣,也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正在此时,遇到一个神奇的牧马小童,为黄帝指明了方向,黄帝听了小童的指路之后,连声叫奇,再拜稽首,说这位小童真是神奇,不但熟知具茨山的路况,还知道神明(大隗)的下落,那我要向您请教治国之道。牧马小童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不要过分干预、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轩辕黄帝
战国,《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
庄周《黄帝将见大隗》: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曰:“异哉小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黄帝足迹:首山、鼎湖黄帝迷路的这座山头,正是具茨山脉的诸山之首,又称首山。史书没有记载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具体内容。但《史记》却记载了之后黄帝的事迹,那就是黄帝采首山之铜,汲鼎湖之水,铸了大鼎,鼎成之后,黄帝于鼎湖乘龙升仙,这就是史书中著名的“龙去鼎湖”的典故。
乘龙升仙
《史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首山其一也。’又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湖。庄周曰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见童子而问道焉,即此山也。
黄帝不仅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道家的始祖,而道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在战国时期,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是形成道家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庄子》和《史记》对黄帝的记载来看,黄帝在“命驾于襄之野”的这趟南巡之中,悟到的正是无为而治,随其自然的治国方略,这位在具茨山碰见的牧马小童,或许才真正是黄帝真正想要寻找的神明(大隗)。
注:古地名解释有熊:河南新郑附近
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日:‘(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日:‘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
具茨山:河南密县周围山脉
《水经注》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山,注疏: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首山:河南襄城县附近
明万历四十六年《襄城县志》:“首山,在县治南五里,横亘九里。一说首山是蒲坂的雷首山。
鼎湖:弘农湖县,今天河南灵宝
唐初,李泰《括地志》载:“湖水原出虢州县城湖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