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八字重批注(生辰八字批注)
婚姻可以完全相信属相配对吗?这些夫妻告诉你真相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在决定婚姻关系时,对属相配对可谓是:深信不疑。真的是这样吗?属相配对真的能左右婚姻,说明一切吗?
图文无关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娱乐圈中,羡煞旁人的明星夫妻,看看他们的属相配对。
张杰VS谢娜图片来自网络
张杰出生于1982年,属狗
谢娜出生于1981年,属鸡
某算命网站上标注:生肖鸡与生肖狗相害,属鸡的人和属狗的人并不适合走到一起,双方在为人处事方面很容易产生矛盾。
然而事实却是:
2011年8月6日七夕之夜,张杰与谢娜通过微博公布婚讯。
2011年9月26日,张杰与谢娜在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举办婚礼。
2017年9月26日,张杰在六周年结婚纪念日公布谢娜怀孕的喜讯。
2018年2月1日,张杰的双胞胎女儿诞生 。
他们幸福吗?要你来说?
好了,那么有些杠精又会说:他们俩好年轻,才结婚几年?老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下面这一对你还会杠吗?
刘德华VS朱丽倩图片来自网络
刘德华出生于1961年,属牛
朱丽倩出生于1966年,属马
某算命网站批注:属牛和属马在一起,在配对的指数上显示是比较低的,所以也是在一起的话都是不怎么会幸福的哦。
然而事实却是:
1986年,刘德华随香港明星足球队赴吉隆坡时,结识了朱丽倩。
2008年6月23日,刘德华与朱丽倩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 。
2012年5月9日,刘德华的妻子朱丽倩生下一个女儿。
2016年3月,刘德华的妻子朱丽倩怀上第2胎。
注意看他俩从认识到结婚的时间节点,1986年到2008年,整整22年,要再说属相不合这话,我也是替你们打脸了。
好了,又有些杠精会说:你这个太片面了。
下面来介绍一个,啪啪打脸相信属相配对的。
霍思燕vs杜江图片来自网络
霍思燕出生于1980年,属猴
杜江出生于1985年,属牛
在说他俩之前,先说一下霍思燕的前男友杨溢,他出生于1972年,属鼠
某算命网站批注:猴和鼠最配,是大吉。彼此能够心心相印,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终生幸福。
哎呀,属相这么般配,为什么会分手呢?
再来看看霍思燕和杜江
2012年4月,霍思燕与杨溢分手;
2012年6月21日,杜江与霍思燕两人的恋情曝光 ;
2012年10月23日,霍思燕生日当天,杜江霍思燕两人微博互动,正式公开恋情。
2013年9月19日,霍思燕产下一名男婴,重八斤三两,母子平安,小名小江江。
某算命网站上批注:男属牛女属猴不是三合,也不是六合,你们是不相配的一对,性格上有一定的差距。
看完这些,你依然对属相配对深信不疑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
图文无关
一般情况下,一对合法夫妻分崩离析的原因是什么?
某一方行为不检点而出轨,您怪对方属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你喜欢登山对方喜欢游泳,您怪对方属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原生家庭不和睦老是争吵,您怪对方属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您把您自己当动物呢?
而那些被爆感情不睦分手离婚的名人,多是人为事故造成,难不成是在梦里有两个小动物打架,第二天起来就离婚?
图文无关
事实证明:属相配对并不能以偏概全,多数事情都是在:人为。
有的夫妻属相不合,却比属相和睦的夫妻过得更幸福。
如果一对夫妻吵架,两人都来责怪属相不合,而不从自身找找问题,不愿冷静下来,不愿退让,不肯原谅对方,别说是属相不合让你们离婚,属相不背黑锅,你们离婚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就是活该。
婚姻重在两人的相处之道,而不是一句配不配决定的。
如果属相真的能说明一切,注定一切,那可以申请国家颁布法律:国民不需要找对象了,国家会按照属相来分配。
图文无关
在哲学体系中,经常说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两次实践的成败无法证明专一种认识是属真理还是谬误。
在婚姻是一盏天平,你以什么姿势上去决定着婚姻质量。
不要过分相信属相,婚姻命运在自己的手上。
《莆田乡讯》2022年11月号(乡土)二三连版
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莆田乡讯》2022年11月号(乡土)二三连版
本草端明
——“绿巨人”蔡襄的绿植情怀
□陈震辉
蔡襄像
【引言】本草,即以草为本。《墨子》之《贵义》篇曰:“譬若药然,草之本。”此处本草,指中药中的植物药,故后代中药书籍多称“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将本草之名扬之后世,妇孺亦耳熟能详。《汉书·郊祀志》曰:“志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此处“本草待诏”系指具有方药以及本草学识而奉诏的官员。
故本草之名,在于花草嘉木等诸多药用植物,转指治病救人之药物,又引为医者仁心。今移来自用,以指喜植并宽厚仁和之人。蔡襄性端厚,曾任职端明殿学士,有“端明”之号。蔡襄毕生热爱植物,研究植物,植物为民,并能有大成,故雅称其“本草端明”。
古诗体裁大体上有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咏史怀古、惜别送行、思乡怀远、咏物言志、深闺暗怨等几大类。这些体裁自然需要一些载体,风花雪月、大漠长河、长亭古道、西风瘦马等皆可入诗。这其中,花草嘉木最为常见。翻开唐诗宋词,一片草木盎然,植物名篇数不胜数。白居易“春风吹又生”道出了“草命”生生不息的气质,贺知章“二月春风剪”诠释了“剪柳”艺术的高超,王昌龄“罗裙一色裁”倡导了“荷服”的绿色时尚。这些以植物为主题的古诗,无一不流传千古,人人可诵。
喜欢植物并以植物入诗,这是一种文化素养,更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植物,喜欢以植物入诗,似乎成了一种本能。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的诗人吟诵过无数的关于植物的诗作,而能把对植物的热爱贯彻到极致的诗人并不太多,北宋的蔡襄便是其中一位。
一
蔡襄热爱花草树木,是史上有名的“植物人”。他一生热爱植物、研究植物、培育植物、营销植物,并将植物作为诗歌创作的对象。《端明集》收有蔡襄创作诗词近400首,涉及植物数十种,遍布在200多首诗作中。
蔡襄在任职漳州军事判官时,见驿庭内朱槿盛开,当即作诗赞赏,并在离开漳州前又去赏了一回朱槿。15年后,蔡襄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驿庭观赏,并写了一篇小序,将数次观赏朱槿之事记录下来。“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於人。”如此“倚醉”,如此痴情,世间少有。许多花卉他是反复亲近,屡次吟诵,就象对待老友一般,可见他对花卉喜爱的程度。含笑花原本出自岭南,中原自宋始栽植极为珍贵。蔡襄特意给广东朋友写信,求赠含笑花并作诗回馈,《寄南海李龙图求素馨含笑花》:“二草曾观岭外图,开时尝与暑风俱。使君已自怜清分。分得新条过海无。”这种“讨花”行为蔡襄经常有,就是别人家新载花卉,他也会迫不及待的去观赏,《李阁使新种洛花》:“园馆春游只帝京,可怜哀悴海边城。纵然得酒心犹在,若也逢花眼亦生。”若是客人来了,最好的待客之道也是赏花,《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前驺不用传呼宠,待与游人一路归。”
蔡襄热爱植物不仅仅是口头上喜爱,还落实到行动上,有诗为证,《福州堂下小栏花卉多是手栽今已繁盛因赏花有感》:“爱花尽日傍花台,点检当年手自栽。前事已随朝暮变,旧华空见浅深开。”蔡襄甚至还不嫌麻烦,千里迢迢移栽营种多年的爱花,他在《移居转运宇别小栏花木》一诗中说:“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
《茶录》拓本
《宋史》之本传载:“(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这样子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古代中国并不多见。除了种植物,蔡襄还研究植物。他主持制作了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蔡襄把福建茶成功推销出去,偏远落后的福建从此有了一大重要的经济支柱。而《荔枝谱》更是开中国古代植物研究的新篇章,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本是福建的地方性水果,蔡襄成功得把她变成一门学科,并使之成为宋代福建另一重要的经济作物。
中国古代官员喜欢植物的多了,但是像蔡襄这般喜欢的不多,蔡襄能深入研究多种植物并成为“家”,把欣赏变成研究,把“独乐乐”变成“众乐乐”,把个人爱好变成造福百姓的经济行动。从这点来讲,蔡襄热爱植物不单纯是个人精神之好,而是有人文大爱,堪称“植物人”中的“绿巨人”。
二
蔡襄毕生热爱植物,他的人生也因此丰富多彩。这种多彩人生,不但极大的提高了他个人的修养、气质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人文与经济的大发展,为宋代福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精神和科技的原动力。
蔡襄所爱植物,首当茶树,其《茶录》作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4),是继《茶经》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茶学专著。后人称该书为“稀世奇珍,永垂不朽”。福建茶本不出名,正如蔡襄所说“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茶录》问世后,福建茶从此脱销。福建茶虽好,但蔡襄的“广告”更好。就“茶论”而言,蔡襄当名列“唐宋茶林四大家”,即茶医黄儒之《品茶要录》、茶圣陆羽之《茶经》、茶神蔡襄之《茶录》、茶皇赵佶之《大观茶论》。
蔡襄“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即蔡襄监制贡茶之“小团”茶。蔡京子蔡绦所著《铁围山丛谈》详载蔡襄北苑制茶之过程,称其制作精巧形质至极,尤以“小龙团”之“密云龙”与“瑞云翔龙”为最。据宋词人叶梦得记载,时小团茶年仅贡十斤,每斤十饼。欧阳修《龙茶录后序》说,仁宗十分珍惜,宰辅大臣亦不轻赐。一次南郊大礼,赐给中书省、枢密院两府八位大臣共一块,“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小团珍贵,一至于斯。嘉祐七年,欧阳修被赐一块,“至今藏之”三年不舍得喝。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调侃他把茶放得没有茶味了。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亦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蔡襄还推动了“小团”茶的斗茶风气,“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范仲淹诗云:“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群豪先斗美。”宋刘斧《青琐高议》卷九载蔡襄曾与范仲淹坐论茶诗,称其“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蔡襄纠其错,认为茶色上白次绿,故改“绿”“翠”二字为“玉”“素”。后陈鹄《耆旧续闻》亦做此载。
宋代彭乘著文言轶事小说《墨客挥犀》,记述蔡襄品茶两段趣事,赞其品茶之道出神入化。其一载:“蔡君谟,议茶者莫敢对公发言,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公也。后公制小团,其品尤精于大团。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教召公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此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话之,对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即以大团兼之。’丞神服公之明审。”又一载:“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遣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筒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来信,索茶贴验之,乃服。”
除了《北苑十咏》专门叙述产茶的各个工序外,蔡襄还创作了大量其它关于茶的诗篇。蔡襄喜欢茶叶,研究茶叶,品评茶叶,栽培茶叶,制作茶叶,论述茶叶,歌咏茶叶,这么深入的爱古今罕见,是深入骨髓,发自肺腑,源于内心的,这样子的人生一定充实丰满。《茶录》一书,后世论茶者难于逾越,透过这部传承千年的经典,在时光的长河中依然能感受到那抹久久不曾弥散的茶神幽香。
蔡襄热爱植物,次为荔枝。苏轼写有《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赞惠州荔枝味美,二赞自己“啖”功了得。其实,蔡襄痴荔不亚于苏轼,他在《荔枝谱》中提到:“人有日噉千颗,未尝为疾。即少觉热,以蜜浆解之。”蔡襄本人能否日啖(噉)千颗,他没有说,但他创作过很多品尝荔枝的诗歌,说明蔡襄本人十分爱吃荔枝,只是他性格宽厚平和,痴荔也是内敛的、内涵的和深沉的。
蔡襄痴荔不仅在嘴上,还在于行动上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研究。蔡襄著有《荔枝谱》,对荔枝的起源、地理分布、栽培加工和荔枝文化现象等进行系统梳理,称“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蔡襄不仅是福建茶的推手,也是福建荔的代言人。《荔枝谱》翔实记述兴化军荔枝的售销贩卖情况,把闽中荔枝推介给世人。《荔枝谱》刊行后,宣传促进了荔枝的贸易,“茶荔外贸”竟成为赵宋王朝在南方财赋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蔡襄在《净众院尝荔枝》一诗中写到荔枝贸易的盛况:“京华百卉争鲜贵,谁识芳根着海滨。”总之,蔡襄的荔痴已经超越荔枝本身,涉及民生根本,作为一名地方官,关心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大爱。
除了最为喜爱的茶和荔枝,蔡襄还特别青睐榕树。在福州、闽南和莆仙方言中,“榕”发音如“松”,以至于在外人眼里闽人榕松不分。泉州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载:“蔡密学知州日,令请邑旁皆植之,又自大义渡夹道至漳泉,人称颂之。诗云:‘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这里所载之松树,便是榕树。在蔡襄倡导植榕的基础上,北宋治平年间,福州郡守张伯玉实行大规模的“编户植榕”,“熙宁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他的继任程师孟有诗赞曰:“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国人来往处,不知曾记使君无?”福州遂成“榕城”,传之千年。
古代不乏名人植树造林的轶闻,政府也鼓励植树。宋太祖为鼓励植树,规定垦荒植树者可以不缴田租,植树成绩好的官吏还可以晋升一级。但是,大规模持续有效的造林实际上少见于史料。历史上有名的几个植树“狂人”,比如三国诸葛亮“成都有桑八百颗”,唐代杜甫“奉祈桃载一百根”,唐代柳宗元“种竹三万竿”,宋苏东坡“少年时种松满东冈”而知杭州“西湖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遂成苏堤春晓”等。但是比起他们,《宋史》所载的蔡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简直是植树“狂魔”了。据说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到之处遍栽“道柳”。兵部尚书杨昌浚见到连绵不断的“左公柳”后赋诗赞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的“三千里”是诗人的夸张手法不能当真。而《宋史》关于蔡襄植树的记载却是实指,现今的福漳距离的确约300多公里,合近700里。同时,蔡襄所植树种从环境效益上更胜一筹,他人所载树种多以景观树为主,带有浓厚的文人诗意,不似蔡襄的民本情怀厚重。
蔡襄还是著名的“花粉”文人。其《端明集》诗作主题涉及的花卉有丹枫、桃花、梨花、李花、梅花、牡丹、芍药、佛桑花、荷花、含笑花等。可见,蔡襄并不“情有独钟”某种特定的花卉,而是相当的“花心”,算得上是“骨灰级”的“花粉”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菊花的高风亮节、荷花的洁身自好、梅花的凌霜傲骨、桃花的安乐美好等,蔡襄一概都不放过。花的气节就是人品质的反映,两者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蔡襄的身上融合了诸多花的节气,或高洁或洒脱、或华贵或坚韧,兼而有之。这或许就是蔡襄性格的真实反映,不偏不倚端正稳重。
爱需要陪伴,蔡襄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在《福州堂下小栏花卉多是手栽今已繁盛因赏花有》诗中自述爱花的情景:“爱花尽日傍花台,点检当年手自栽。”“只有春醪能遣恨,无人栏畔共持杯。”有一种陪伴叫做天长地久,蔡襄酷爱朱槿锲而不舍,“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朱瑾好养,常年开放,花开硕大,既华美又朴素,别称“扶桑花”或“佛桑花”。或许朱瑾集中了诸花优点——华美、朴素、坚韧、高洁,所以最受蔡襄重视,以至于在前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念念不忘。花如人人如花,人不语花自语。
三
蔡襄著有诗词近400首,七绝最为擅长,尤以植物入诗,分外清妙。他本人的精神个性、艺术修养、气质禀赋、思想人格、生活经历、审美情趣都深深地渗透在这些有关植物的作品中,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植物诗作。从植物意象的角度来看,他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达到完美统一。欧阳修曾有八字评语“公为文章,清遒粹美”。透过蔡襄的诗意草木,人们看到一位有情有义有担当有气节的蔡襄形象。
蔡襄书法《即惠山泉煮茶》
梅茶,茶如梅花,经寒而后发。蔡襄作《和诗送茶寄孙之翰》以发感慨:“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把茶与梅花一样比拟世间少见,这便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具体体现。他在《六月八日山堂试茶》里说:“今朝寂寞山堂里,独对炎晖看雪花。”茶春天发芽,他却在夏天的阳光里品茗赏冬雪,寥寥数字跨越了三个季节。不管冬雪是茶叶的比拟,或是作者脑海里的回忆,作者仍情不自禁发出茶叶经霜而后发的慨叹。在另外一首《北苑十咏·试茶》里,作者更加直白,直呼:“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茶色白如雪,煮开若春来,好一个诗意盎然的联想,真是经霜之茶春来发,雪融化为壶中云啊。更有《北苑十咏·采茶》一诗曰:“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龙归,更带山云写。”采时已带云满筐,焙成缄封凝云液,妙哉。
离草,芍药别称,源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人生总是充满无数的别离和幽怨。蔡襄在《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其一诗曰:“的的名花对酒樽。栏边沈醉月黄昏。今朝关外寻兰若,忽见孤芳欲断魂。”蔡襄诗作一向清幽但不忧郁,碰到离草却莫名的起了买醉之心。是遍寻兰若不得而断魂,还是断魂下见到离草而买醉,说不清。其二曰:“吉祥亭下万千枝,看尽将开欲落时。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其三曰:“烘帘微照自生光,吹面轻风与送香。谁把金刀收绝艳,醉红深浅上钗梁。”春色缀人思,醉红上钗梁,厚道稳重如蔡公亦大胆敞开私密心思,趣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风流总是关不住。《建溪桃花》曰:“何物山桃不自羞,欲乘风力占溪流。仙源明朋重来路,莫下横波碍客舟。”明明惑于夭桃,却嫁祸于桃夭,蔡公不厚道啊。桃花腊月开放,蔡襄又有话说了,《南剑州芋阳舖见腊月桃花》:“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蔡襄佩服凌寒独开的腊桃,就象对腊茶和腊梅一样,充满了敬意,以至于“七年之痒”对他居然没用,依然用情至深,念念不忘再去观赏,并作《过南剑州芋阳舖见桃花》:“七年相别复相逢,墙外千枝依旧红。只有苍颜日憔悴,奈缘多感泣春风。”不但如此,他还看不过瘾,换个地方再看,《过杨乐道宅西桃花盛开》:“城隈绕舍似山家,舍下新桃已放花。无限幽香风正好,不胜狂艳日初斜。自怜马上空愁望,谁向樽前与醉夸。京国难逢春气味,莫随尘事度年华。”因为京城没有桃花可看,那就一次看个够。
《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生来已占妙香国,开处全烘直指衣。”牡丹是花中皇后,富贵典雅,诗人在谷雨季节里用一团灿烂如火焰般开放的牡丹烘照官服。《二十二日山堂小饮和元郎中牡丹向谢之什》:“香泽最深风静处,醉红须在月明时。”夜里明月悬空一抹醉红芳香扑鼻,实在妙极。《杭州访吉祥璘上人追感苏才翁同赏牡丹》:“曾乘春饮绕花畦,花底余香入燕泥。剪处佳人传烛下,归时明月到云西。重来草树惊秋色,零落交朋感旧题。若使他年逢胜赏,一觞知复共谁携。”燕泥啣香,佳人剪烛,明月照芳菲,惺惺相惜,不知说的是花还是人。蔡襄性厚,却难得有此等“低调的奢华”,有趣的很。
《梦游洛中十首·其一》:“修竹萧萧曲槛前,清泉虢虢小池边。琴中一弄履霜操,人静当庭月正圆。”蔡襄笔下的竹子意境是清癯的,超然物外,配以琴音,空灵悠远。但在看似“出世”的清癯中又蕴含着诗人“入世”的使命感,他在《梦游洛中十首·其二》中说:“履道园池竹万竿,竹间池际笋斑谰。当时酒所夸文战,今日谁登上将坛。”这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需要诗人用竹子般高尚的情操去维护,于是他在《和黄介夫忆竹》一诗中说:“丈夫感气义,岂肯类市货。忆竹夙有尚,直节无染涴。勉哉困益坚,持之以为贺。”阅毕诗篇,不难感受到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
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一直都有植树护树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为官要旨的缩影。中国历代都重视植树,西周设“虞人”掌理山泽苑囿;管仲相齐,其牧民之策为“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诗经·甘棠》说“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可见,古人从植树中悟出了为官要旨,为官之道,在于亲民、为民、利民。
白居易任中州刺史,看到山谷荒芜不由感慨:“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于是易装亲自与民一起种花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限桃李梅。”在他的倡导下,短短几年穷山秃岭焕新貌;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而蔡襄知福州,下令所属十二县,在路旁空地遍栽松柏。从福州大义渡口至漳、泉的七百里路大道两侧,遍栽松树,荫庇道路。人民作歌称颂曰:“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清代郑板桥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不管是白居易、左宗棠还是蔡襄,都能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关心生态保护,提高生态质量,并能利用生态造福百姓。“一枝一叶”不管是寓意还是真实的植树造林,都是良官善治的体现。
中国古代奉行小农政策,但亦有一些经济作物,作为民生的必要补充。漆、桑、麻、棉、竹等,都是影响古代中国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物。
因为有了茶树,才有了制茶工艺,才有了饮茶习惯,有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到了宋代,茶叶已经成为一大经济作物,它所带动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商业市场。蔡襄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把福建茶首次成功推销出去,偏远落后的福建从此有了一颗重要的经济支柱。
蔡襄书法《荔枝谱》
闽都每年盛夏荔熟,以一尝古荔的风味为乐。“荔枝干”不仅列为贡品,而且还供外贸出口。他在《荔枝谱》中载:“制成干果以后,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西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故商人贩益广,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可见当时闽地的荔枝,在外贸出口中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荔枝贸易改变长期以来茶叶在福建经济作物市场中单一的局面,开辟了多元的经济发展道路,为发展福建的水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荔枝谱》体现了蔡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字里行间体现着浓烈的爱乡情怀。在《荔枝谱》第六篇中,他介绍了自己发明的“晒煎”加工法后,又写道:“其费荔枝减常岁十之后六七。然修贡者皆取于民,后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责赂,晒煎之法不行矣。”意即以此法有利于民,但对贪官污吏不利,因而不能推行,这种刚正不阿、针砭时弊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总之,作为一名文人、学者和官员,蔡襄的一生和绿色植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关系深刻得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具体的性情、爱好、书法、人际关系和仕途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他的声名流传千古享誉后世。作为一名绿植爱好者、开创者和践行者,蔡襄千年前的实践,或许也值得今人借鉴。
(本专题图片来自李翔、陈碧钗及本报资料库。)
编辑|关淋 编审|林亦霞
投稿
hjqrmtzx666@163
主管丨涵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丨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