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行水运是什么意思(八字水运是什么意思解释)
带你认识年运和水运
上一期我们说到利用罗盘确定宅的方位,然后找出隐藏的水的位置。今天我来说说这个位置有个特殊的情况--命煞归心,何为命煞归心?如果宅盘的中央是水,那是代表家中的中心点是水池,古代的人会真的在家中布置一个水池。现在的人最重要是不要在那个位置挂灯,你在那个位置挂灯,即是代表那个位置完全失去火,你要保持房子的中间留空,使多些人可以在中间走动,但无需将一桶水放在屋中央。
对风水学来说,有一种叫阴煞归心,另一种叫阳煞归心。阴煞归心代表你家中的厕所在房子的中央,称为阴煞归心。阳煞归心指你家中的厨房在房子的中央,缺水命的人,面对这两种煞都是大不利的。
缺水命的人,如果房子中央被桌椅压着会使你的家有猛鬼,大家要记着家中正中心点不要被桌子或椅子压着。缺水命的人,房子中央不可以有厨房,因为中心点是最火最旺的地方,如果厨房间在房子中央,你的心脏便会出现问题。
从宅盘上找出来的方位是单位内永久性的水位,不会随时间而改变。当大家找到家车的宅盘之后便可以找出每年变更的年盘,然后在什么方位摆放什么物品来增加你们的好运气,例如缺水的人在2010年要在西北位置,用土去泄火,然后使土生金,所以西北方要摆放土金的物品。2010年一白水星入正西方,这一年将鱼缸摆放在正西方,水运可以大大的增强。
中国人怎样去计算年运?就是将天干和地支这两组配合起来。方法是将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例如甲配子、乙配丑等等,如此完成所有天干地支的配合,重新回到甲子的时候,共有60个组合,60个组合称为一个甲子。以甲子年论,甲子年是1984年1984加12年是1996年,即是地球的水运在1996年结束。缺水的人不妨回忆,在1996年之前的遭遇应该比1996年之后要好。在1996年之前,世界正在行十二年的水运,缺水的人在那个时候一定比现在舒服。世运并非指个人的运气,而是指周遭的环境凝造了一种水的气候。由1996年开始,世界走进12年的火运之中,所以在1996年之后大家会发现全球突然多了大量战争,日本的地铁毒气事件、澳洲的森林大火、多宗飞机爆炸到历史性的“9.11”世贸事件全部发生在这十年当中。
而缺水命人是在这个世运中最苦命的一群,因为世运与你为敌,这个世界的形势对你毫无助力,你们只能全凭自己八字本身的水运去支持自己,所以你们现实的成就是只能维持自己,但不能影响别人,这就是世运背后所藏的玄机。
八字嘴东大河船闸建成 江西信江获三级通航条件
图为江西信江航运枢纽八字嘴东大河项目通航仪式现场。 师瑞 摄
图为江西信江航运枢纽八字嘴东大河项目通航仪式现场。 师瑞 摄
中新网余干12月28日电(师瑞 徐鹏超 记者 华山)28日上午,江西信江航运枢纽八字嘴东大河项目通航仪式在上饶余干举行,这标志着2020年信江具备三级通航条件的重要节点如期实现。
信江是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当天上午11时18分,随着一声汽笛鸣响,1368号运输船开进闸室,缓缓驶出闸室,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东大河船闸项目顺利通航。
图为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东大河船闸项目顺利通航。 师瑞 摄
截至目前,信江下游双港船闸基本建成,信江全线具备三级通航条件,江西水运建设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据介绍,信江航运枢纽八字嘴东大河项目由江西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交一航局负责承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创新工艺工法,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130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80余台套,创下了单日混凝土浇筑4155方、单月混凝土浇筑9.03万方的江西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新纪录。
信江航运枢纽作为2020年信江三级通航的关键项目,也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江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重点项目,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航运枢纽,由八字嘴航电枢纽和双港航运枢纽两个项目组成,总投资63.97亿元。本次东大河船闸顺利通航,也标志着八字嘴航电枢纽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图为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东大河船闸项目顺利通航。 华山 摄
信江作为江西水运“两横一纵”(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之一,贯穿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区,连接上绕、鹰潭、景德镇等设区市,通过鄱阳湖湖区航道与长江干线相连,是赣东北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盛唐时期的水运究竟有多发达?可载万斤重,日行千里远
说起唐朝,可能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雄壮的长安城,想到爱饮酒作诗的大诗人李白。
但今天咱们来聊点儿不一样的,正是“唐朝水运”,看看在盛唐时期的水运,究竟有多发达?
众所周知,古代的交通受限因素较多,导致古人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并不多,比如日常情况下出门远游,古人会选择骑马,然而乘马虽轻快,却也有一定成本,而且在古代马匹也非人人皆可买得起,这就又增加了出行的局限,使得许多人只能靠脚程。
李白骑马出游
可如果骑马,还要考虑诸多客观因素,比如马匹补给问题,不能不吃不喝一路狂奔,要在行驶一段路途后,找寻驿站进行休整。还有马匹的生病问题,气候问题与道路问题,都要考虑在内,最后才能在最大程度的可执行范围内,乘马而行。
于是乎在还没有飞机的年代里,乘船出行就成为另一种更为便利的交通选择。
古人对于水运的重视,从唐朝以后更是到达了一个巅峰,得益于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的先天基础,使得唐朝开国以后,对全国范围内的水运进行了一番系统规划与升级。
那么说到水运,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船只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将水运的升级,与造船业的进步划一个等号,而说起唐朝造船业的转变与发展,我个人总结有如下五点特征:
一、在唐朝以前的历朝历代,舟船的建造体系,还是侧重于军事,国家资源还是向着军用战舰的方向倾斜,而在唐朝时,通过对造船工业体系进行升级,大唐朝廷逐步将造船重点由军用战舰转化为民用船只,且制定出相关法律,来严格限制民用船只的规格。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唐律》中对于船舶的载重竟然有明确规定,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货车限载一样,《唐律》中如此明言:
请应乘官船者,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苦受寄及寄之者,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五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若家人随从者勿论)。——《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
这表明唐朝时乘官船外出的人员,所带衣粮限载不得超过“二百斤”,而且对寄乘于船上的乘客也有限制,除却载货以外,多余出来的空间如果私自载人,那就要受笞打之刑,但最后也表明出大唐朝廷较为人性化的一面,若是家人或随从一同乘船,则不以罪论处。
唐代巨型楼船
二、对漕运所用舟船进行统一且严格的制定规范与定制标准,这体现了大唐朝廷对于舟船建造工业体系的重视。如唐朝经济改革家刘晏,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就曾按照统一标准造江船两千艘,每艘可载千斛。
《新唐书·食货志三》: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按照宋朝之前的度量衡来换算,1斛约等于现在的120斤,那么1000斛,足足得有60吨的载重量,放到今天来看,也已经算是不小的货船了。
唐朝水密隔舱快船
三、在工业生产力加速发展与提高的前提下,唐朝的造船行业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制式,而是向着更为华丽的建造风格进行转变。以往的古代大船,风格较为统一,甚至可以说是单一,整体装饰除却皇帝所乘的龙舟较为气派外,民间客船或商船,还是属于千篇一律的风格,然而伴随唐朝时期的造船业大力发展,能工巧匠们开始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装饰,使舟船看上去更具特色与美丽。
《玄宗诸子传》记载:将渡绵江 , 登舟见彩缘席为藉。
这表明当时的舟船,尤其是民间客船,已经开始在外饰上做文章,利用彩色铺设船只,进行个人化的妆点,装饰可谓相当豪华。
相关影视剧照
四,基于当时的工业基础与生产力水平,发明出新式的动力系统,使航速大大提高,最为显著增加航速的代表装置,正是唐朝时发明的“水轮”。《旧唐书·李皋传》有载: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如上所述,可见唐朝时期的战舰,增加了两座水轮,以人力进行驱动,可“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而这种与众不同的动力推进装置,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中首次使用。
另外在制作舟船的选料上,江东地区也开始大范围采用更轻且更为坚固的樟木,使得航速又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李白当年所著的名诗《早发白帝城》,其中写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通过后半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大可想见当年的江东地区所造轻舟之快,据现代地理测算,千里江陵的实际距离为“357公里”,那么一日之间顺江而下能行驶300公里的航程,在古代已经算是相当快的速度了。
五,唐朝时所造船只的整体载重,已经比过往朝代要提高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大幅提高。《唐国史补》中有段记载特别生动形象:
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此段意为,江湖中曾盛传,船在水中载重不可超过万石,也指最大的船只载重也不过八九千石,而到了大历年间,也就是唐代宗年间,最大的一艘航船名为“俞大娘”,在上面居住的乘客有养生送死嫁娶者不计其数,几乎人的生死嫁娶等事,都在这艘船内完成,而操驾的船工竟多达数百人以上,航程更是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几乎纵跨大半个唐朝国境,往往一行驶就是一整年,而所谓载重不过万的论调,对这艘船完全不适用,因为这艘船的载重,显然已经超过了一万石。
另外补充一点,史料中所说的“八九千石”,按照唐朝时的度量衡来计算,约合现在的550——650吨,而且这显然还不包括船上人员的流动性,比如今天多,明天少,后天上船更多,再考虑到这艘船常年行驶,久居船上的人也不少,再加上装载的货物,这艘最大的航船的最大载重就更是难以估量,足以称得上是一艘庞然大物。
贞观年间用于运输米粮的货船,最少都能载重五百石,而到了盛唐时期所造出的船只,最低载重标准则飙升为一千石,足足翻了一倍,若再加上这一千石是最低载重标准,那也就是说翻了一倍还多。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
这时运输粮食的船只,最少就能装载五百石以上,而到了我上文中所说的刘晏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则直接提升到一千石,甚至是千石以上,足以可见短短数十年的造船业发展之迅猛,考虑到当时的整体社会生产力与科技水平,这种升级速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了。
《新唐书·食货志三》: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所以唐朝时期的造船业,大致经历了以上五种转变,从军用造船资源向民用造船行业进行倾斜,从对漕运实施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运作,从千篇一律的外表装饰到彩色装修的日益豪华,从增加水轮等新式动力推进系统得以提高航速,从载重量由五百石翻一倍到千石以上甚至更多的跨越式发展,唐朝时期的造船技术从五个方面,完成了整体的产业升级,并且在整个世界造船史上横向进行对比,同时期内还难有能够比肩者。
而说完了造船业,咱们再来聊聊当年对于漕运的具体管理,首先是津渡。
为了方面通行,当时的大唐官府在各河流津口架桥设渡,同时也方便对往来船只进行管理登记,这些“津渡”就相当于关卡,或者是收费站,船只每行至此,便要接受查验与登记,方便官府进行统一管理。
而且对每一处津渡,除了架设水上浮桥外,也有人员安排的明确要求,如每渡设立官职,有“津令、津丞”,也可说是“津主”,就是负责津渡日常管理的官吏,他们也要负责在津渡处设置一艘官船。
浮桥津渡
而每官船安排人员六人,有的也安排三到四人,用以检查过往船只是否超限,是否有违规情况,若无任何问题,便会放行,主要起到管理与疏导水运交通的职能。
《唐六典》:蕲州江津渡,荆州洪亭、松滋渡。江州马颊、擅头渡,船各一艘,船别六人。越州、杭州浙江渡。洪州城下渡、九江渡,船各三艘,船别四人。
而且凡是律法中明令制定的津渡处所,却不造桥梁,不设渡船者,或者未经允许擅自移动桥梁及渡口者,负责管理津渡的津令与津丞,则都要受到惩治,一经发现,便要经受仗七十的惩罚,若因停船而影响交通者,肇事人则要被杖打一百。
《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其津济之处,应造桥航及应置船筏而不造者置,及擅移桥济者,杖七十。停废行人者,杖一百。
这项规定竟然被制作成为律法,而写进《唐律》之中,足以可见当时的唐朝当局,对于水运的重视程度,也可看出唐朝当局对于水运所展现出的态度,是有着较为严厉的意识,犯者,则要受罚,而且杖七十以上的刑罚,属实不轻。
唐朝汉津渡想象复原图
另外还有关于河道水源的管理,唐朝当局也考虑在内,一是不得为了修建水运所用的河堤,而污染了民间用水的水源,若修了河堤,但却是工程,导致河堤决断,因此毁坏农民庄稼,致使财物漂失,则要按律受罚,二是若在该修河堤的位置没有修筑河堤,那负责官吏也要治罪。
《唐律·卷二十七·杂律》: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因河堤断决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
从以上内容所述,相信不难看出唐朝统治者对于农民财产的保护重视,以及对于水运整体的重视程度,还是那句话,水运本身就是惠及于民,从而惠及天下的一件事,若不从根本上加以重视,不考虑全面充分,势必会造成混乱,而这种混乱酿造的苦果,最后终究是要自己来尝。
我想当时的大唐朝廷对这点思考的非常清楚,所以才将水运管理纳进法律之内,对每一个环节通过严苛的惩治制度进行约束以及规范,倒不失为古代一种前卫的思想与尝试。
同样的,规范化管理以后,唐朝的水运果真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商贾们的收益也随着船只建造的飞速发展与水运的管理规范化,日渐水涨船高,而民间商贾赚到巨额收益,自然上税也颇为丰厚,如此唐朝的国库日渐充盈,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再加上官府领头制定统一的内河运价,对市场进行规范,导致不法竞价现象一再减少,使得以长江为主的内河水运日渐蓬勃,在促进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也带动了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出游风潮,毕竟船比以前快了,能载的人多了,而人民百姓赚的也多了,既然有钱了,那当然是在生活之余乘舟远行,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由此也可见,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若国家经济兴旺发达,一派铮铮向荣的繁盛景象,自然人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兴旺发达。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请应乘官船者,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苦受寄及寄之者,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五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若家人随从者勿论)。
《新唐书·食货志三》: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玄宗诸子传》记载:将渡绵江 , 登舟见彩缘席为藉。
《旧唐书·李皋传》有载: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唐国史补》: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
《新唐书·食货志三》: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唐六典》:蕲州江津渡,荆州洪亭、松滋渡。江州马颊、擅头渡,船各一艘,船别六人。越州、杭州浙江渡。洪州城下渡、九江渡,船各三艘,船别四人。
《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其津济之处,应造桥航及应置船筏而不造者置,及擅移桥济者,杖七十。停废行人者,杖一百。
《唐律·卷二十七·杂律》: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因河堤断决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