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堂是什么(八字堂风水命理)
广西一村委盖办公楼,竟用公费请“八字先生”择吉日
村委修建办公楼,竟然公费请“八字先生”选“吉日”?这是什么操作?
近日,第四巡查组工作人员来到桂林兴安县一因修建兴安县“川江水库”而从原处搬迁至兴安县城南新区的移民村,在查阅台账资料时,发现财务凭证中有在一张便签上写着“村委办公楼封顶合门开业选吉日,支出1000元”。
经找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谈话,确认因村委办公楼修建的事,该村3次请“八字先生”选“吉日”花费1000元属实。目前,乡纪委已对这村两届的村委干部共6人立案调查,正在处置之中。
“蒋组长,这笔支出有问题。”巡察组工作人员小唐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什么情况?”正在查阅台账资料的第四巡察组蒋组长急忙放下手中的资料走到小唐的办公桌旁,拿起小唐手中的财务凭证,果然在一张便签上写着“村委办公楼封顶合门开业选吉日,支出1000元”。
“这不是封建迷信吗,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坐在旁边的巡察干部小李说道。
“同志们讲得对,《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参加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赶紧把此页原始凭证和当页的现金日记账复印下来,并尽快找相关人员核实。如果属实,就作为巡察线索移交。”蒋组长布置道。
经找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谈话,确认因村委办公楼修建的事,该村3次请“八字先生”选“吉日”花费1000元属实。
“这种支出都敢入账,会不会还有别的经济问题?”想到这,蒋组长再次拿出巡察办提供的资料,对另一项情况产生了警觉。
原来,该村委是移民村,大部分的村民因修建兴安县“川江水库”而从原处搬迁至兴安县城南新区,移民对上一届村两委干部工作很不满意,曾到县纪委反映原村主任的相关问题。2017年8月份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原村主任落选,提名的村主任候选人也落选,现任村主任是村民们另选的。
该村上一届村“两委”5名干部因违规发放2015年度误工补助费5000-8000元不等而被县纪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同时要求退回违纪款。由于村委无法提供2017年8月之前的财务资料,无法从现金日记账或银行存款日记账查明是否有这笔违纪款入账。蒋组长不动声色地跟村财务人员讲:“如果你们提供不了上一届的财务资料,那么请你们提供一份村集体账户的银行流水账给我们。”拿到流水账,也没有查看到2016年有大额资金入账。
在蒋组长多次向该村党总支部书记追问上一届会计资料的去向后,村支部书记忍不住问蒋组长:“我们村的财务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据我们所知,你们上一届村两委干部因违规发放误工补助而被县纪委给予了处分,在处分决定书中反映你们在立案之前积极退回了违纪款,我们巡察组也看到了你们村财务人员写的收款凭据,但却查不到这笔违纪款的去向。”蒋组长回答。
村支部书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蒋组长,实话跟你说吧,我们的违纪款没有退回给村集体。我们是因为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而发放的误工补助,想完善一下手续,于是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补一个会议决定,所以还没有退回违纪款。”
“你们后来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没有?”蒋组长问道。
“这个事是由原村委主任负责落实的,但他后来一直忙别的事,也就一直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了。”村支部书记如实回答。
“如果你们想补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应该先将违纪款退回后,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如果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你们可以发放误工费,你们向上级纪检部门请示同意后,再补发,这样就符合相关程序了。你们不退回违纪款是违纪行为。”蒋组长严肃地说道。
至此,巡察组在完善相关资料后,提前将该村同时存在两个涉嫌违纪问题形成问题线索移送,县纪委监委转由该乡纪委初核。目前,乡纪委已对这村两届的村委干部共6人立案调查,正在处置之中。
证件与身份之痛:由严复慨叹“华风之弊”谈起
想起来就觉得可恨!
1895年,思想家严复撰文慨叹:“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¹。一百多年过去了,有多少改观呢?
知识产权保护依然是老问题;单说那些学术造假与论文抄袭,的确是十分丢人的。至于山寨产品、盗版软件、盗版CD、盗版书……我就不想多说了。
还有一类造假很常见,就是造。走遍南北城市,你都能发现“”的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顽固存在。
学历不达标准,有人找“的”;买房不够资格,有人为你“”。只要顾客有需求,啥证件都能给你“造”出来:毕业证、离婚证、护照……
去年末,加拿大《明报》报道:有538名中国人受到了“无牌照移民顾问”王迅的影响,深陷“枫叶卡造假案”,面临调查或取消移民身份。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了,但造者似乎不怎么受影响。看看那些伪造的劳动合同、突击补齐的社保资料,你就知道造假者神通了得。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需求,造者就会失业。但现实告诉我们:消灭、消灭身份造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件的市场需求来自于“伪造身份者”。他们为何要伪造身份呢?身份对于造假者意味着什么呢?有的朋友会说:这还不明白!身份就是一道门槛。伪造身份,就是跨越门槛的一种手段。
比如楼市调控加码,限制了多套房家庭的购房资格。于是就有人假离婚,获得了“合法合规”的购房者身份。当然,据说也有弄假成真的:房子买了,家也散了。
再比如,某些国家机关以年龄划线,作为提拔干部的指标之一。于是就有人年龄造假,改户口,改档案。近几年被打的“老虎苍蝇”中,不乏这样的案例。
造假有风险,为啥还要干?只因这个“身份”太重要。太多的人辛苦付出一辈子,都是为改变身份而努力。
在古代中国,身份等级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皇帝之下,是“公侯伯子男”的贵族排序,和“一品到九品”的官员排序。社会形态,则是千年不变的“士农工商”阶层排序。要想提升自己的身份,通常只有“一文一武”两条道。
“武”之道,就是通过打仗立功博取功名富贵。
虽然战死沙场是大概率事件,倘若立功生还,便可以博他个“封妻荫子”,也不辜负自家的一身武艺。
“文”之道就是“学而优则仕”。
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无数读书人悬梁刺股、皓首穷经,为的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改换身份太难了。不管从文从武,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没有捷径可走呢?当然也是有的。捷径之一:攀附权贵,投机专营。
这方面的历史案例有很多,譬如“指鹿为马”的赵高、充当打手的来俊臣、靠球技上位的高俅等等。要了解当代的例子,建议你看一下反的纪录片。
捷径之二:花钱捐个“红顶子”。
晚清时期,山西、徽州的许多富商巨贾,都花巨款为自己捐了顶戴花翎。有了“红顶子”,不仅提升了身份,生意也能借助官家资源做大做强。“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这么干的。胡雪岩的传记畅销多年,说明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但你我都清楚:走捷径换来的身份,实质就是“注水猪肉”,与造假者无异,甚至更加可恶。
这些“身份”靠得住吗?满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启动了变法,科举被废除,苦学“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一下断了前程。秀才、举人功名无望,他们只有哭天怆地。
接下来,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轰然垮台,投资官家的富商们也跟着倒了霉。曾经辉煌的山西票号,有很多因此而倒闭。
戏弄人生的,不仅有千年一遇的“大变局”,还有几年一变的“小趋势”。
某人通过假离婚买了房,结果房价下跌了。某人托关系、走后门在城市落了户,结果户口放开了。某人花大钱出国留学,回来后发现“海龟”身份贬值了……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少。
看来啊,“身份”投资也有风险。
想想过去,再想想不确定的未来,哪种身份最靠谱呢?这是个令人焦虑的问题。00后参加高考了,有些已上了大学,他们的父母很焦虑。60后与70后父母们,普遍有这样的人生经验:努力很重要,把握时代趋势更重要。
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一个人的阶级成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至关重要。从上学到就业、从“招工”到“提干”,这些表格上的身份信息,会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许多人为了洗白身份,与“有历史问题”的父母划清了界限。(90后们能够理解吗?)
阶级成份登记表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改变命运”呼声高涨,“文凭热”大兴。如果没上过全日制大学,最好也弄一张函授或电大的文凭。因为多数单位都看重你的“学历身份”。学历证书造假的行当,大约就兴起于那个时候。
“92南巡”²之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下海”经商成为潮流,印着“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名片风光一时。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吗?海南椰子树上掉下来10个棷子,结果砸中9个总经理和1个董事长。
大约从2007年开始,国内公务员报考一年比一年热。每年“国考”都吸引了大批青年,热门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了1000:1。
原因不难理解:公务员身份的“含金量”高,央企与国企的岗位也是福利优厚的“香饽饽”。相比之下,民企和外企的“白领”身份不那么吃香了。如果你没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准丈母娘”都不会认你。
潮来潮去几十年,“身份”问题依然令人焦虑。现实很残酷:“拼爹”、“家里有矿”只是少数人的优势,多数人还得靠自身打拼。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家长,为把子女送入名校而奔忙。;“学霸”成为令人艳羡的光环。
在高校校园里,无数青年在为“考证”而努力:托福、GRE、计算机等级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师证、普通话等级证……只要有利于就业、有利于获得有前途的“身份”,多考几证又有何妨?
为了生存,造的也在搞“技术升级”,甚至可以混过网络查证;他们依然用老手段招揽客户。
人们发现:考试培训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围绕“国考”、考研、考证的培训机构,大有规模化、产业化之趋势。
他们可以提供“成功捷径”吗?
事实上,当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抱着一堆证书去参加应聘时,屡屡有受挫的感觉:人家很看重“985”、“211”,或者是“双一流”。那些辛苦考来的证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
写到这里,我也感到焦虑。虽然自己的孩子还小,但竞争显然已经开始了。
难道10后、15后的青春也将在考试与考证中熬过?他们要争取什么?名校毕业生的身份?然后再考进国企或公务员队伍?
为了孩子,我们需要仔细理一理思路,用心揣摩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怎样?什么样的“身份”可以赢在未来?大趋势不敢妄言,但小趋势已经出现苗头。
苗头之一:考很多“证书”,并不一定能获得职场竞争优势。
现代大企业的老板和HR们都清楚:“一技之长”最重要,你的“一技”必须足够长。说句难听的话,那些突击考来的“证书”,无异于系统造假。表面再光鲜的“身份”,也不等于创造财富的实际能力。
苗头之二:公务员身份和国企岗位不会永远走俏。
新近颁布的改革政策,已明确要求:32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将进行企业化改制。换句话说,依靠国家财政的“金饭碗”,不仅数量会减少,未来的“含金量”也很难说。
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发达国家的公务员报考有这么热。如果你相信中国必将与国际接轨,那么你应该考虑:是否要去竞争那个抢红了眼的“金饭碗”。
苗头之三:互联网经济不断升级,新组织与新模式正在瓦解旧的经济形态。
在工业时代,个人依附于企业;企业依靠资本、人力、技术的规模化扩张获得优势。但是在今天,许多大企业都在裁员,代之而起的是“平台+个人”的链接合作新模式。
一个工业设计师,可以与多个平台协作,参与不同厂商的新产品设计。一个独立撰稿人,可以在多个媒体开设账号,凭借好作品获取收益。这已经是部分现实。
当然,既然是趋势,就不是眼前的普遍现实。你需要等待,更需要用心准备和积极参与。
回想电商与新媒体的飞速崛起,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脚步也许比你预想的更快。
当新模式、新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依然会有“身份”的焦虑,但身份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你的专业身份是什么?你的专业实力表现如何?这将是绝大多数人要面临的时代拷问。
如果趋势如此,那我们应该早做准备了。发掘自己的兴趣与天分,专注细分领域,打造专业长项,利用平台实现价值转化。请记住:专业身份是你的“第一身份”,是最可靠的立身之本。
不必羡慕那些表面光鲜的“证书”与“身份”,只要是造假而来的“成果”,必定要进入历史的垃圾箱。
注1:见严复的政论文章《救亡决论》,1895年发表在天津《直报》。
注2:“92南巡”,是指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原创作品 头条首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