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的八字(李宗仁的八字大运)
娶了日本老婆的大“汉奸”,八字坑杀两万日军,晚年为何不敢回国
娶了日本老婆的大“汉奸”,八字坑杀两万日军,晚年为何不敢回国?
“如若不能报国,七尺之躯,世上白走一遭,如若不能报国,七尺之躯,又有何用,夏文远在他的日记中写下这么一句话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在面对外敌残忍的入侵时,我们的无数先辈在华夏大地上讴歌了一曲又一曲的荡气回肠,在这中间也涌现了无数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
夏文远
当然,不是每个中国人在面对生命危险时都会坚定,有些国人也没能抵抗诱惑,最终与外敌侵略者一同残害同胞。
有的人是为了自私自利,而有的人则是忍辱负重,夏文远属于后者,他虽然是众人眼里的汉奸,可是若没有他传出来的八字信息,也就没有台儿庄歼灭两万日军的胜利。
他就是娶了日本老婆的中国最牛汉奸—夏文远,到底是那八个字坑杀两万日军呢?他的晚年现状生活得如何呢?
打入内部,忍辱负重1905年的大连旅顺,夏文远出生在一个经商世家,依靠着父辈的成功夏文远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可是那时的大环境并没有给夏文远带来和平,夏文远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经常帮助大街上乞讨的人。
喜欢安静看书的他从小身上就带着一股文人书生之气,当然,上学期间的夏文远几乎从来没有为学业发过愁,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夏文远成功拿到了前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而且还是当时日本最顶尖的学府—京都帝国大学,这所学校就是现在的东京大学,初到异国他乡的夏文远还带着一丝丝胆怯,语言不通成为了他的第一个难题,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
夏文远开始努力学习日语,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越来流利,最初的夏文远还会受到他人的嘲讽,但是到后面,夏文远的发音让太多人曾经误认为他是日本人了。
以出色成绩毕业的夏文远接到了日本很多企业的邀请,但是那时国内刚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到底是留下过安稳的生活还是回到家乡报国,这是夏文远第一次经历关于人生选择的考验。
战争爆发就是夏文远最好的理由,一个来自中国的高才毕业生,却没有语言障碍,一方是炮火连天的战场,时不时都有可能丧命,一方是平静安稳的生活,两种选择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那时夏文远的家里也写信告诉了夏文远让他待在日本先别回国,夏文远知道,这是父亲家里想要他安全的生活,可是国有难,家难回,这种情况下夏文远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九一八”事变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我们的国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夏文远回国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伪装成汉奸是最适合他的一条路,第一能够获取敌军的信任,第二夏文远想要拿到高层次的消息。
恰逢此时日军打算征用夏文远到关东军司令部,假意推辞的夏文远又装作迫于强权的威胁就顺利地回到了国内。
在当时日军其实对我军很多高级将领都有过拉拢和策反,而将领李宗仁也在此列,于是大连地区的日军参谋部决定派遣夏文远主动接触李宗仁,夏文远听到这里时心里微微一喜,因为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无名英雄,志同道合那时的李宗仁虽然还不是副总统,但是他在桂系军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当年李宗仁北伐战争前统一了两广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后来因为“九一八”事变成为了第五战区的总司令。
李宗仁
完全可以说在日军眼中李宗仁是他们最大的对手之一,所以夏文远去负责拉拢策反一事也足以见得夏文远已经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1936年6月,李宗仁和陈济棠联手发成立了抗日救第一军团,要求北上抗日,最终抗日战线的统一下李宗仁放下了个人恩怨接受了的邀请成为了第五战区第五路军的总指挥驻守徐州。
我们都知道当年日军仅仅用了数个月就先后攻下了上海南京等地,嚣张的气焰一度令日军发出了“三个月内统一中国”的豪言,而徐州从地理位置和交通上来说都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地方。
李宗仁亲自驻守徐州执掌大局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夏文远和李宗仁见面了。
当时夏文远的任务并不是策反李宗仁,因为日军深知李宗仁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将领,他们只是想利用李宗仁和的矛盾来促成自己残暴侵略的目的,夏文远回到国内后知道李宗仁是一位爱国将领。
但是对于袒露心声想要为国充当卧底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稍有不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但他平日里没有机会接触到李宗仁这样的高级将领,所以他决定先试探一下李宗仁。
两人在李宗仁的办公室见面,夏文远第一眼见到李宗仁时就确定了他是一位爱国将领,不可能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当他说出了此行的来意后李宗仁只是淡淡地看着夏文远并没有回答。
而是和夏文远拉起了家常,突然李宗仁问道“你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帮日本人做事情?”夏文远知道李宗仁这是在考验自己,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心声和处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宗仁。
李宗仁看着内心充满痛苦煎熬的夏文远决定让夏文远充当卧底,为抗日军队提供情报,夏文远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现状,虽然他的日语国语都说得非常好,但是他骨子里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脉。
而且日本人也从未拿他真正当成自己人看待,夏文远决定成为间谍身份为李宗仁打探情报,再次踏入关东军司令部时,夏文远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李宗仁办公室出来那一刻,浑身上下感到无比的轻松。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任务非常危险,人身性命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威胁,所以他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聪明的人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夏文远的演技骗过了很多与他朝夕相处的日本人。
为了不露出马脚,他甚至还故意娶了一位日本人当老婆,为的就是能够更加彻底地打入内部,打消对他的怀疑,在他小心翼翼地蛰伏下是一颗报国的雄心,终于,在台儿庄战役爆发时。
夏文远迎来了机会。
日军南动而北不动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前夕,中华大地上开始了无数部队的调兵遣将,这个时候因为谁都不知道谁的主力部队在哪里,重点进攻哪里,战略部署是什么,在大炮开火之前,打的就是信息战。
谁的信息准确,能够提前部署,就能够在战役中抢占先机,甚至是一举奠定优势,而信息的来源就是间谍。
此时的夏文远每天都要跟随高级军官开会并且承担翻译工作,自然而然掌握了大量的绝密情报,而日本人当然也知道夏文远是中国人,所以也都派人监视着他,夏文远知道绝对不能心急。
否则不但自己要身死,还会让无数革命战士牺牲,所以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当时南北两个战线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双方都在互相牵制着对手,谁也不敢轻易调离,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第五战区的最高司令长官李宗仁手上几乎无兵可用。
仅有的兵力一定要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否则就会全盘皆输,而他面对着不断呈现上来的情报也都半信半疑,其中肯定有敌军放出来的烟雾弹,李宗仁在等,在等夏文远的消息。
这一战太重要了,李宗仁不敢懈怠,他看着远方,心里对夏文远说了一句,一定要坚持住啊。
日军部队马上要到达指定位置前两天,夏文远因为接电话转达消息时得知了这个情报,他知道是时候行动了。
夏文远利用职务之便通过电台向李宗仁发送了决定台儿庄战役最为关键的八个字“敌军南动而北不动”,当李宗仁忧心忡忡的接到夏文远的电报后,双目猛然一精的他立刻对部队重新调整部署。
当时驻守徐州的李宗仁得到消息后瞬间就洞悉了敌军的想法,日军南线集结妄图与北线的敌军汇合,对徐州进行夹击,于是李宗仁迅速调兵遣将,在这场徐州会战中。
我方投入了高达上百万的部队,而日军集结了超过三十万人,而就是因为夏文远传出来的情报,最终让我们在南线敌军拦截在淮河南岸附近,把北线的敌军击败于山东临沂附近。
完全粉碎了敌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并且是自抗日以来非常振奋人心的胜利。
这件事知情人非常之少,哪怕是在当时,除了李宗仁之外也仅仅只有寥寥几人知晓,后来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把这件事公布于天下。
“夏文远当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我方收集情报,未受政府名分接济,甘愿做一位无名英雄,功不可没”。
夏文远在后来的1939年还向李宗仁提供过一次情报,这次情报事关敌军在第五战区的战力部署,通过这样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李宗仁果断出击,击毙了超过万余敌军,而两次大规模的消灭敌人的身后都有夏文远的背影。
他一个手无寸铁之人,却实实在在坑杀了超过两万五千多人的敌军,后来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夏文远在一次情报运送中意外被敌特发现,他果断的选择逃亡山西,而后借助日伪政府的赏识一路做到山西建设厅厅长。
就是这样人见人骂的大汉奸却利用职务之便一直帮助董必武等许多人,还把一些贵重的医疗物资优先给到他们。
直到1946年日本投降后,夏文远被当成汉奸抓了起来,李宗仁听说过马不停蹄的亲自赶到监狱保释,夏文远出狱后断然拒绝了李宗仁的邀请,他一生只为打击外来侵略者,哪怕是死了也在所不惜。
董必武
可是外患已除,内忧再起,他不想加入任何一方,就远离家乡去到了日本生活,1955年夏文远和一位女护士结婚,两人生了一儿一女,1967年夏文远在日本出版了自传《黄尘万丈》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的记录了下来,1978年夏文远因病去世,葬在了东京。
从抗日战争结束后,夏文远就再也没有回国,或许谁都理解不了他心里的清高,尽管别人能够理解他,但他也理解不了自己,夏文远的名字最终载入了大连的人物志中,对于这样的英雄,我们也确实需要铭记。
李宗仁长子李幼邻,在母亲李秀文百岁宴上痛哭:我母亲守活寡70年
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在早期的时候,亦是北伐战争中一位响当当人物。正是因为他在北伐前一直致力于两广的统一,才最终奠定了北伐的基础,保证了国家独立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生活中,却并没有成为一位好丈夫、好父亲。李幼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父亲抱有怨怼。
1990年,在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的百岁宴上,他的长子李幼邻更是直言:“我的母亲活了一百岁,足足守了70年的活寡啊!”说到这里,李幼邻禁不住泪流满面。
那么,李宗仁究竟做了什么,让自己的长子尤其不满?李秀文守活寡又究竟为何?我们不妨来看看。
突发疾病、峰回路转提到李宗仁的夫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郭德洁,但实际上李宗仁还有一位明媒正娶的发妻——李秀文。
李秀文出生在1891年广西临桂县两江镇的一个农家,她的家乡也是两江流域著名的稻米之乡。李秀文父亲李正欣与妻子杜氏,共育有2男4女,李秀文因为在姐妹们排行第四,家中一直唤她四妹。李秀文这个名字是成婚后,李宗仁为她娶的。
李秀文在5岁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她的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受凉,并未放在心上。直到李秀文一连几天滴米未进,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亲李正欣抓紧时间到林头村为她请来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郎中,这个郎中就是李宗仁的祖父李如玺。
在李如玺为李秀文摸过脉后,给她开了几副对症的药,说病情并不严重,只要好生照料就行。
然而,李秀文吃过药之后,却没有丝毫的好转。由于家里过于贫困,根本无法再为她继续治疗。因此,李秀文的父母,含泪将她安置在破旧的灰屋里,等咽气后再将她掩埋。
被抱到灰屋里的李秀文,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也许是她命不该绝,也许是大夫开的药开始发挥了作用,李秀文的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李秀文在昏迷了几天后,终于睁开了眼,一张口就是要吃饭。
李秀文的父母早已做好女儿离开的准备,谁知峰回路转,竟然痊愈了!她的父母惊喜极了,连忙给她端来米汤,李秀文狼吞虎咽喝了两大碗才缓过来。李秀文突然痊愈的事情一经传开,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说李秀文命不该绝,此后必定大富大贵。
起初,李正欣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但村里人说得多了,李正欣也就慢慢地相信了起来。正巧村子里来了一个算命先生,看到李秀文的面相后大惊。随后要来她的八字一算,惊喜地告诉李正欣:“我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命,你家这个女娃娃,是个贵人啊!”
李正欣听了这话大喜,不但对算命先生好生招待,此后对李秀文更是十分疼爱。李正欣对李秀文疼爱不过月余,妻子再次传出怀孕的喜讯。十月怀胎,李正欣妻子诞下一个男娃。一举得男的李正欣,又把这份功劳归结到了女儿李秀文身上。
李秀文就这样带着算命先生说得“好八字”,一点一点出落成了一个貌美的少女。按照当时的习俗,女子在16、17岁的时候,就要许人家了。但李秀文却因为八字极好,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直到李秀文19岁时,才与林头村的李家小子李宗仁合上了八字。
李宗仁家里一听说李秀文不但是个有福命,更是心灵手巧、极为勤劳,便上门求亲。但李正欣与妻子,对李宗仁家却并不满意。李宗仁的长辈实在太多了,夫妻俩担心秉性温和的李秀文受欺负,但考虑到女儿已经19岁了,再留在家里必定会有风言风语,于是一直在犹豫。
见到李正欣夫妇为李秀文这般考虑,李秀文的嫂子坐不住了。心想:谁家的姑娘都马上二十了,还在家里养尊处优、备受疼爱的?
李秀文的嫂子出于嫉妒心,开始经常在李秀文面前阴阳怪气。李秀文虽然非常听父母的话,但也架不住嫂子长时间的明嘲暗讽。于是她找到了母亲,告诉她“我愿意嫁,我认命,不再等了。”
见女儿应允,李正欣两人不再犹豫,为女儿定下了这门亲事。值得一提的是,双方一碰面才知道,李宗仁的祖父正是儿时为李秀文看病的那位郎中。
新婚燕尔,恩爱无比定亲后的两人,很快在1911年正式拜堂成了亲。李秀文与李宗仁的婚礼办得格外隆重,一来是姐姐姐夫们的支持,二来也是父母对李秀文的疼爱。随着一路吹吹打打,拜过堂的李秀文,被送到了洞房里。
在新房里的李秀文紧张极了,她在心里默默勾勒着李宗仁的形象,随即便听到一道沉稳的脚步声——李宗仁到了。
随着盖头缓缓被挑开,李秀文也看到了李宗仁俊朗带笑的面孔。李秀文霎时羞红了脸,匆匆与新婚丈夫喝罢交杯酒后,才在李宗仁温和的安慰声中不再拘谨。
喝过酒后,李宗仁为李秀文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她:“你也喝口茶嘛,今天实在太累了。”李秀文看着面前的李宗仁,抬手接过了茶杯,心想:这人可一点也不像个庄稼汉,相反像极了一位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随着两人的沟通,李秀文才知道自己的新婚丈夫,是个在外面读书的洋学生。所以对于丈夫的问询:“你识字吗?”李秀文是难堪的,她艰难地摇了摇头。
本以为会受到丈夫嘲笑的她,紧接着就听到了李宗仁温和的声音:“不识字可不行啊,以后我写信回来你看不出,一些体己话总不能让外人给你念,不识字没关系,我教你便是!”
李宗仁的安慰,让李秀文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了些许。李宗仁也做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了李秀文的启蒙老师,教她读书写字。
李秀文先学的并不是三字经之类的幼童启蒙文字,而是两人的姓氏“李”。
在询问过李秀文的意见后,李宗仁为妻子改名“李秀文”,李秀文这才摆脱了“李四妹”这个称谓。
那时的李宗仁,虽然在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但每逢节假日,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回来与李秀文团聚。
1912年,李宗仁又进入了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被安排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不久后便上了战场,顺利从一个小小的少尉,升到了营长。1917年,李宗仁见战局稍缓,便将妻子李秀文接到了自己身边。
李秀文风尘仆仆地赶到营部,终于见到了一别多年的丈夫。两人多年未见,但却没有丝毫生疏,生活一直和和美美。1918年2月,李秀文在新会生下了两人的长子李幼邻。
李秀文产子当天,激动的李宗仁在听到孩子呱呱坠地后,毫不犹豫地进了产房。在那个年代,产房是“污秽之地”,男人进了便会倒大霉,所以很多人对此极为避讳。
看着丈夫着急地冲进产房,李秀文虽然觉得丈夫不应该进来,但心里依旧如蜜糖甜。此后李秀文带着儿子,一直跟在丈夫身边,直到1920年,两广战争爆发。
卧榻之上,已有新人战争起初,李秀文依旧是随军的,但随着战争愈演愈烈,李宗仁实在无法分心照顾妻儿,于是将妻子送回了老家。然而在1923年的冬天,李宗仁带着部队驻防桂平,却经人介绍娶了郭德洁。
李宗仁新娶的消息,李秀文是从公公婆婆嘴里知道的。婆婆宽厚,坚定地站在李秀文这边,他们得到消息后,生怕李秀文受到冷落,便给李秀文出主意,让她抓紧时间回到李宗仁的身边,挽回丈夫的心。
李秀文一时之间愣在原地,这个消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她安慰自己男人都是三妻四妾,但泪水却早已滑落面颊。李秀文在短暂的崩溃之后,带着儿子李幼邻来到了桂平。
李秀文到的时候,李宗仁早早地就等在门口。见到妻儿,他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笑容满面地抱起儿子。李宗仁亲亲儿子的面颊,随后亲切地拉起李秀文的手,带着她走进了家门。看着丈夫毫无芥蒂的样子,李秀文的心又酸又痛。
这时从楼上下来了一位身材曼妙的年轻女子,李秀文打量着眼前的女子,猜到了来人正是自己丈夫的新妻——郭德洁。
郭德洁为人大方,脸上一直挂着温柔的笑意。她动作轻柔地给李秀文倒了一杯茶,随即便想伸手接过李宗仁手上的李幼邻。可李幼邻认生,不肯给郭德洁抱,一时之间气氛极为尴尬。
李宗仁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终开口:“我娶德洁,是为了身边有个照应。这边应酬多,正好你也能乐个清闲,好好照顾幼儿。”
李秀文听到这话,心里虽然难过,但从未对丈夫使过性子的她还是妥协了。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缓缓抬头看了一眼丈夫,最终还是点头了。
李宗仁见此颇为满意地开口:“这就对了,一家人嘛不能见外。她叫德洁,虽然年轻,却是个懂礼数的女学生,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
听了丈夫一句一个“年轻”,一句一个“学生”。李秀文的心如同泡在苦水里,但她不懂争辩,自此之后三人便带着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那时的上流太太圈,对于郭德洁这种后来上位的女人是看不上的。所以两人虽然没有过多交流,但外界的流言蜚语与两人的关系,就注定了两人不能和和美美下去。那时的宴会,如果李秀文出席,心高气傲的郭德洁绝不出席。
不仅如此,郭德洁平日里对别人说起李秀文时,经常称她为“乡下婆”。
郭德洁编排李秀文“乡下婆”的话,也传到了李秀文的耳朵里。两人的矛盾一触即发,在两人中,李宗仁出于各种考虑,选择了郭德洁。面对发妻,他只留下一句:“带好幼儿,日后绝不亏待你!”
李幼邻:金钱买不来陪伴所以在年幼的李幼邻眼中,父亲李宗仁在自己五六岁时,就娶了广西桂平佳丽郭德洁。即使那时桂系军阀的上层都提倡“平妻制度”,所以自己母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小孩子的心思何其敏感,从父亲的言语和行为中,他很快就意识到了——新欢已经代替了母亲。
作为儿子的李幼邻理所当然地站在母亲这边,但对于父母之间的感情,他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就这样看着母亲在此后的漫漫人生中,过着孤单的生活,承受着表面光鲜,实则孤苦的命运。
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在很早之前,就在李幼邻的心里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父亲每个月都会派人给母亲和自己送钱,但金钱怎么能够替代的了亲情的陪伴?李幼邻心里明白,母亲的后半生只有他了。
有人会说,为何李秀文不能选择与丈夫李宗仁离婚呢?
要知道,李秀文自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作为旧时代的女子,走出传统道德的掣肘,实在是太难了。李秀文没有勇气和力量,去选择离婚,所以她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
李幼邻自幼便知道母亲的观念,因此他从未去强求过母亲做出什么改变。只是尽力的用自己的方式补偿母亲,李幼邻后来定居美国之后,就想尽办法将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
1990年,李幼邻在母亲诞辰100周年上,提起母亲的婚姻,李幼邻一语道出李宗仁对母亲李秀文的亏欠:“我的母亲活了一百岁,却足足守了70年的活寡啊!”
1965年,李宗仁决定回国。在离开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长子李幼邻与李秀文。
所以在离开前的一个月,李宗仁见了两人最后一面后,李宗仁告诉李秀文:“我这一辈子都是四海为家的,没想到我也有思乡的一天。你再下去也是痛苦的,不如等我回去之后,也找个机会回国吧!”
对于李宗仁的话,李秀文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作为一个中国人,她又怎么会不想家?不过李秀文并不着急,她有一种预感,自己终究会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1973年,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李秀文终于踏上了自己离开24年的土地。自此,李秀文再未离开过家乡。作为儿子的李幼邻虽然身处美国,但也会经常来看望母亲。
李秀文的晚年生活,极为安逸。她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类的瓜果蔬菜,在每年八月的时候,还会亲手给儿子制作一批辣椒酱,让儿子在美国也能吃到地道的桂林味。
1992年6月18日,102岁的李秀文过完了自己“尊贵”又孤独的一生。得知李秀文老人离世的消息后,社会各界人士为李秀文老人举行了隆重的吊唁仪式,以纪念这位不平凡老人。
小结李秀文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从1891年到1992年,她在这102年的人生里,可谓是又幸福又悲哀。从年少与李宗仁相爱,再到丈夫再娶,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还是晚年在国内的这段闲暇时光。
李秀文的知足常乐、儿子李幼邻的贴心照顾,正是李秀文长寿的秘诀。母子连心,不外如是。
两人之间的母子情分,至今让人为之动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