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全的八字(八字 四正)

落荒而逃 2023-08-31 13:57:11 互联网

暗藏道家玄学奥妙的九个数字

一元:一元之数,万物开泰

有两种解释:

(1)、指宇宙的开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状态。《关尹子·二柱》:‘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合彼之形,冥观之以合彼之理,则众存焉。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2)、谓世运时会之数。《皇极经世》: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仙家引申此说,谓人能得一元者,可享长寿之运。《玄珠心境注》:‘世有得之一元,便能艰苦寂寞,冥心练形,自然神凝形释,骨肉都融。

两仪:两仪之数,混沌未开

两仪,两者二数也,二者均衡也,仪者“神”也,“神”者仪态万千之谓,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两仪总共有七种说法:天地、阴阳、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是多数指的是阴阳的含义。这些说法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指具有两种对立性质并能化生出其他东西的事物或者事务的品格,他们都是从太极划分出来的。显然,阴阳的概念并不是易经的原文来出来的。是后世的易学家提出来的。阴阳学说大概是在战国时期提出来的。

三才:三才之数,天地人和

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宇宙模式,它把天、地,人看成是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本质,人们习惯用天时、地利、人力(或人和)这种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它。

四象:四象之数,待于生发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从卦形上看,就是在两仪的阳爻上再分别生出来一阳或者一阴。这样就形成了成为老阳(太阳)少阴。在对立面的阴爻再生出来一阴或者一阳,(成为老阴,或者太阴)和少阳。所谓的四象,就是象征着春夏秋冬,或者金木水火,或者东南西北都可以。

四象的实质就是说明着在阴阳的基础上生出新的阴阳来,象征着阴阳的进一步变化。四象源于中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五行:五行之数,循环相生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到汉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道德含义,认为木为仁,火为智,土为信,金为义,水为礼。

六合:六爻之数,发展变化

辞海称:六合乃东、南、西、北、天和地,意指天下。六合是指地支相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爻是我国传统预测方法的一种,往往和八字等同论。叫六爻基本是民间普及的叫法,它的别名还有“火珠林预测”“纳甲预测”“周易预测”等,书本上多称之为周易预测。

六爻所以叫六爻基本上是从形上叫来的。卦成后,它有六个爻位,由于动静不同的原因,变化也就很多了。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卦因为爻动又分主和变等,所以六爻的演化的繁复是不逊于八字的。六爻成卦的方法也交多,在高手处更是随意而为。如:金钱起卦,以蓍草起卦,声音起卦,名字起卦,方位起卦等等,凡成有数,尽皆可为,依照成卦的显示,从象理数占上入手,依爻与爻间的生克制化就能推算天地人间任何事物了。

七星:七政之数,吉星照耀

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使——玉衡、开阳、瑶光。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八卦:八卦之数,无穷无尽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注:因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名称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

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后天八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九宫:大成之数,蕴涵凶险

九宫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门遁甲以之为地盘也。纵横十五以布势,二至还乡之所依,九宫乃奇门式盘之根本也。上承八门九星,环绕八诈神君,列布三奇六仪,故九宫为后天奇门格局之承载体,为形为基,地承万物而载天也。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

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九宫之道,通天彻地,变化始终,凡性命之道、天人之理,无不尽涵其中。能识奇门九宫神韵,则知奇门之奇,实不离九宫之正;而奇门之神,亦于九宫寻常之形中而藏也。

遁甲之隐显、奇仪之进退、星神之出没、八门之开阖,无不本九宫而定也。昔大禹治水,布九宫以摄斗,衍九畴之文,大水由是而治。三皇五帝治世,无不本乎九宫之法则,此奇门九宫之大用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莫非九宫之对奕?千军万马,须入九宫疆场,而后乃可高奏凯歌也。欲入奇门而识遁甲,岂有不从九宫立定根基之理?

56项世界遗产!它们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今天(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类。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它们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各地开展7200余项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今天,全国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720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大家的生活。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据了解,2019年以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先后启动了36个项目。来自全国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个科研团队,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构建、石窟寺及墓葬壁画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及深海考古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和技术突破,推动了我国文物领域科技进步。

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

数字化进程已过半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文化遗产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据敦煌研究院消息,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中,已有2.6万平方米完成数字化,数字化进程已过半。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如今,一部手机,就可以云游敦煌,动动鼠标,30个高清洞窟跃然眼前。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路径,让文物“活”起来,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云端体验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莫高窟精彩艺术。

与摄影创作相比,数字化工作更需要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在“数字敦煌”实施过程中,一系列采集、加工、存储、展示、交换和元数据等标准,在行业内都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示范作用。现在,敦煌石窟数字化技术已推广至全国7省14处文化遗产地,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丰富多元的敦煌文化主题展览也持续惊艳亮相世界。

我国是全球自然遗产

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拥有14处世界自然遗产,是全球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武陵源到九寨沟,从天山到神农架,从大熊猫栖息地到可可西里,俯瞰云下的世界,是自然造物的秘密,多彩的中国处处山河锦绣。这些风景优美的世界自然遗产,像绚丽的宝石般镶嵌在祖国河山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瑰丽的遗产

丰盈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和自然遗产也丰盈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烤鸭、制茶、雕花蜜饯,全国各地的非遗美食,看着就流口水;陶器烧制技艺、伞制作技艺、剪纸,传统手工艺能打造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些瑰丽的遗产中,处处可见古人浪漫且有仪式感的生活细节。(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党的八大有哪些开国上将、中将当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

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毛主席等领袖和开国将帅们合影

其中开国上将当选第八届中央委员的有10人,开国上将当选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的有19人,开国中将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有6人,共计35人,占当选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总数的20%。

1955年9月,授予上将57人,中将177人,当选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开国上将、中将占授予上将、中将总和的15%。

毛主席等领袖和开国将军们合影

能在党的八大当选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上将、中将都是从红军时期开始担任军、师级干部,参加过长征,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能独当一面,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我军高级将领、优秀指挥员、政治工作领导人,是我军众多将领中的佼佼者,是更优秀的代表性人物。

也有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代表性质的,如万毅中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常恩多师长一起起义,将东北军111师带入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党的八大继续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赛福鼎中将,为新疆和平解放,安定团结,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选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也是合乎情理的。阎红彦上将和张达志中将,他们是陕北红军和陕甘宁边区的代表,我们党、我军之所以能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陕甘宁边区这个大后方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有力的支援了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两个的当选也是顺理成章。

毛主席等领袖和开国上将合影

以下是在党的八大中当选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开国上将、中将: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画排列)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1962年2月9日)1955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我军情报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李克农早年在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被称为是“龙潭三杰”之一。李克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没有带兵打仗历史的人,被称为我党的“特工之王”。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调查部部长。

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1954年,宋任穷进入中央,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罗荣桓主持军委总干部部工作,并参与评定军衔工作。1956年11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负责国家原子能事业发展。

肖 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排名第一位),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肖克早年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并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历次反围剿战役与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随后担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1956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邓 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海南岛战役等。随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朝鲜战争全部五次战役。后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组织指挥上甘岭战役和 1953年夏季战役等。1955年11月,组织导演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48年1月,刘亚楼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协助、罗荣桓组织实施辽沈战役和入关行动。平津战役中,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指挥进攻天津。1949年10月,刘亚楼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首任司令员,为发展我军的空军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56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王 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红军时期,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先后担任359副旅长、旅长兼政委。1941年,率部屯垦南泥湾,为全军和各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榜样。八路军第359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被誉为“南泥湾精神”,成为教育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1949年率部进军新疆,为和平建设新疆,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农垦部部长。

肖 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肖华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历任我军各级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肖华是著名歌曲《长征组歌》的作词者。1956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赵尔陆(1905年6月4日—1967年2月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7年春,经董必武同志介绍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各级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二机部、一机部部长,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为发展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时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

谢富治(1909年9月26日-1972年3月26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政治委员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陈谢集团政治委员兼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上党战役、豫西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1956年时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吕正操(1905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在1937年5月,北方局秘密接收为党员。1937年10月14日率所辖691团正式脱离了东北军,参加了八路军,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着手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他带领冀中人民,浴血抗战,成为冀中老百姓心目中的传奇式的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我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后,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时任铁道部部长。

中央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恩茂(1913年5月19日—2001年4月1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准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王恩茂曾长期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1952—1966, 1981—1985)。他在新疆工作21年,捍卫国土、改善民生,南征北战,万里纵横,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时任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兵团党委第一书记。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在长征途中,杨得志领导的红1团一直担当着开路先锋或掩护后卫的重任。红1团17勇士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杨得志在解放战争时期任第19兵团司令员,参与平津战役,继又跟随彭总,进军解放大西北。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任命杨得志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1954年10月,又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回国后,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并任战役系主任。1980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6年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壮族)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1929年韦国清跟随同志参加百色起义,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担任我军各级政治委员。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1948年2月,任苏北兵团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1950年任驻越南共和事顾问团团。1958年后,一直担任广西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1966年11月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7年8月任中央军委常委、总政治部主任。1956年时任广西省省长,广西省委第一副书记。

张经武(1906年9月3日—1971年10月27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1至1965年,张经武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西藏工委第一书记和唯一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在西藏担任党、政最高领导职务长达15个年头,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带领西藏各族军民,经历了平息叛乱,实行改革,完成了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跨越,迎来了新西藏历史上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时代,为和平建设新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 飞(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唯一一个归国华侨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5年任独立师师长,率部在闽东坚持独立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政治委员。1947年1月下旬,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参与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并指挥解放全福建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政福建,任福建省委书记、省长、福州军区第一政委。197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次年1月任海军司令员。1956年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4年10月,杨成武率红四团参加长征。长征途中,红四团多次作为先头团,参加了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重要战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把利剑。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在黄土岭战役中,一炮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1941年,在秋季反扫荡作战中,第一军分区产生了“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参与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1954年2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

甘泗淇(1904年12月21日—1964年2月5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甘泗淇早年曾担任湘赣军区政治委员、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主任、晋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6年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06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出身贫苦农村,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出家并学习中国武术,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红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过一系列的重要战役、战斗,组织过大兵团作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难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之一。他是唯一土葬的我党、我军唯一高级将领和国家领导人,1985年11月9日清晨6时整,中央军委主席签发的六个特殊的“特殊通行证”,使这位性格独特、功勋卓著的将军魂归故乡。

杨 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在战争时期五次负伤。1953年4月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组织所部参加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并指挥金城战役。1954年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4月,任志愿军司令员。1958年10月,杨勇率志愿军撤回国内,9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10月1日,杨勇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阅兵式总指挥,陪同国防部长检阅三军, 10月份兼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73年6月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二书记,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红军时期,陈锡联历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第十一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1937年10月19日,陈指挥769团奇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击毁飞机24架,歼日军100余人,缓解了日军在忻口前线对中队的空中威胁,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一页。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率部进军大西南,攻占重庆。建国后历任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1956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万 毅(1907年8月8日—1997年10月31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准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8年3月,经刘澜波介绍,张文海、谷牧奉中央长江局委派,万毅被吸收为中国特别党员。19418月3日,常恩多与郭维城、万毅发动兵变,111师脱离东北军建制,加入八路军。1944年10月,111师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1945年在七大上,山东分局原书记朱瑞称赞他是“不死的吉鸿昌”。依照主席《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报告中关于选举东北干部的意见,万毅当选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2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起,任军委炮兵第一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学校校长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3年9月至1959年9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时,是当时授衔中将中唯一一名中央委员会成员。

张宗逊(1908年2月7日—1998年9月14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张宗逊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二军军长,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并率部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晋绥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等。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 涛(1905年9月4日—1970年12月20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48年5月,李涛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重视统帅机关和各级司令部的业务建设,注重培养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工作作风。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的组织计划、文电起草、资料搜集、战况汇报等工作,是毛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李涛仍任军委作战部部长,曾专门负责保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印信一颗。1956年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技术侦查部部长。

陈奇涵(1897年9月23日—1981年6月19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陈奇涵早年曾任黄埔军校学生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兼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绥德警备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东满(吉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江西军区司令员。1956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李志民(1906年7月9日—1987年11月16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李志民1927年加入中国,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我军各级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任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兼陕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任福州军区政委。1956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

(1912年6月2日—1979年2月7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委书记,海军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海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一政委、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56年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黄永胜(1910年11月17日—1983年4月26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

红军时期历任红1师第3团团长、红2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热辽军区司令员,东北联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5军军长和第14、13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起,先后任第13兵团司令员,第15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1968年至1971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6年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阎红彦(1909年10月26日—1967年1月8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没有评级)

阎红彦1927年参加清涧起义,后在中做兵运工作。历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军沿河游击司令、红三十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三团团长、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被授衔上将。1959年8月起,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1956年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重庆市委第一书记。

张达志(1911年4月14日—1992年1月15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5年1月,担任陕北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政治委员。此后,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先后担任红十五军团81师政治委员、78师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部部长,参加劳山战役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同年5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陕北独立1师政治委员。1945年9月,任中央晋绥分局绥蒙区委书记兼晋绥军区绥蒙军区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陕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6月,调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1952年8月起,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公安部部长、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69年4月,当选中央军委委员。11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56年时任兰州军区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赛福鼎(1915年3月12日—2003年11月24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正军级。

1949年9月,赛福鼎作为新疆特邀代表团团长,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5日,赛福鼎向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亲自批准了他的申请。同年12月27日,加入中国,成为新疆维吾尔族最早的党员。1953年1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第三书记、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2月,新疆自治区政协成立,任主席。1968年历后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建设和发展,为新疆的民族团结、繁荣昌盛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1956年时任新疆自治区政协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2006年10月5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3年5月任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6月,调到红三军军部任书记员。7月,经贺龙、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后任军政治部秘书、师党委书记、师政委、军团组织部部长等职。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团政委,1943年任三五八旅副政委。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一军政委兼青海军区政委、青海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1952年5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4年至1957年在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任该院院长。1956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事战役系第二学员组组长。

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他于1955年9月、1988年9月先后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是解放军中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故称其为“六星上将”。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3年5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6月,参与接应红六军团的行动,筹集了28万斤粮食和牛羊、鞋子、帐篷等。1943年,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1945年任第三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随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领导剿匪工作,《林海雪原》的原型就来自黑龙江军区下属的牡丹江军区二团侦察排长杨宗贵。1947后,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1949年4月任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湘赣战役、广东战役。10月14日攻占广州,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江防司令员。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和攻占万山群岛之战,后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1951年5月,兼任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主持志愿军后勤工作。在主持志愿军后勤工作期间,成功建立了号称“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志愿军后勤供应线的畅通。1954年2月任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副部长兼参谋长。1956年被增补为军委委员。1957年5月任总后方勤务部部长、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1月,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5年3月兼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宋时轮(1907年9月10日—1991年9月17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宋时轮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红军时期出任红三十军和红二十八军的军长,参与过长征,曾有过三次入党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八路军七一六团团长和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出任华野十纵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参与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12月,宋时轮率志愿军第九兵团参与朝鲜战争,指挥长津湖战役,击退美陆战一师。1956年时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后来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

周 桓(1910年2月22日—1993年10月27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红军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部长、部部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一游击纵队政治委员,1938年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历任东北军政学校政治委员、东北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兼联络部部长和长春市委书记。1948年,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参与组建东北二线兵团。1950年6月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朝鲜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并参与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956年时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钟期光(1909年1月2日—1991年5月22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的研究领导者,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

钟期光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参加组织“平江扑城”暴动。历任平江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红五军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1956年时任南京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增选的军队中央候补委员

增选中央候补委员:

唐 亮(1910年6月13日—1986年11月20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唐亮红军时期历任红三军团第二师第六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曾建议将解放军中的士兵委员会改为革命军人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政治委员等职。1956年时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王尚荣(1915年5月28日—2000年4月1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6年5月起任红2军团5师参谋长,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32军96师师长。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团长。1940年11月起兼任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10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副司令员。1945年5月起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旅长。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2师师长,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副军长。

1951年1月至1952年5月在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同时任高级速成系副主任。1952年5月起任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作战部党委副书记兼特种兵处处长。1956年7月至1966年8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1974年11月至1985年3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总参谋部党委常委、副书记。1977年8月至197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79年1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刘 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红军时期,刘震历任红二十五军224团1营政委,红十五军团第75师225团政委,73师政委,75师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688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八路军第二纵队第344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6年时任空军第二副司令员。

韩先楚(1913年1月30日—1986年10月3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韩先楚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于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红军时期供职于徐海东之红二十五军,参与鄂豫皖根据地斗争和长征,曾以半年时间从营长提升到师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新3旅旅长,参与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国共内战时期,任东野三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军长,参与临江战役、东北夏秋冬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朝鲜战争,有“旋风司令”之美名。1950年初,韩先楚指挥第40军并协同第43军攻占海南岛,此战解放军将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用木帆船突破的立体防御,此役为解放军首次获胜的渡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和兰州军区的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1956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兵团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张爱萍早年在苏北红十四军作战,后转入中央苏区任职,长征开始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团、第十三团政委,后任军委骑兵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东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1978年此后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为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8年5月八届五中全会递补的军队中央委员

递补中央委员:

王恩茂(中将)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递补的军队中央委员

递补中央委员:

杨得志(上将) 韦国清(上将) 张经武(中将) 叶 飞(上将)

1968年10月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递补的军队中央委员

递补中央委员:

黄永胜(上将) (上将) 陈锡联(上将) 张达志(中将) 韩先楚(上将)

截止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开国上将被选举、增选、递补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有33人,占开国上将的58%。开国中将被选举、增选、递补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有7人,占开国中将的3%。

开国中将中能当选、增选、递补为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这7位,绝对是将星璀璨中的一颗夜明珠,非同一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