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好用的八字(有没有好用的八字软件推荐)

鹰视狼顾 2023-10-08 15:41:45 网友整理

安徽一“算命网红”3年非法盈利200多万!科学解释:为什么觉得算命“准”?

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 汤永隆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家璇

很多人都相信命运,也有不少人相信“算命”。但与过去略有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一些“占卜大师”也顺应潮流,进驻各种社交平台,甚至成了“网红大V”。只是这些“神算子”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还需要人们擦亮眼睛。近日,安徽一名“算命网红”刘某柱,就因大量发布替人算命、消灾等宣传封建迷信的内容,非法获利200余万元,被依法拘留。

刘某柱账号拥有3.8万粉丝,被网友奉为“神算子”。当被问及是否算到自己会被抓时,他却苦笑道:“算命都是骗人的,主要依靠揣摩客户的心理,按照客户的需求看单下菜。如果算命真准,自己就不会被抓了!”

虽然“神算子”自认“算命都是骗人的”,却不妨碍算命市场的红火。“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手机应用市场上有不少以“xx运势”“八字算命”“xx占卜”等字眼命名的软件,下载量可高达百万以上;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坐拥数十万粉丝的算命博主,一条占卜视频、笔记等的传播量可达数百万。

与此同时,因算命占卜受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2019年,内蒙古一女子因感情、事业不顺利,偶然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刘某某直播卜卦,“转运”心切的她先后被骗走250多万元;同年,安徽警方侦破特大网络算命案,涉案人员达72名;2020年6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算命案,涉案金额5500余万元,被骗群众超万人。

很多人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他们在与“占卜大师”交谈的过程中,会不自觉产生“确实如此”“大师算得真准”的感受。这到底是为什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解释说,人类对生存和涉及自身发展的问题十分关心,倾向于对已经发生过的事进行“归因”,也止不住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焦虑恐慌。若是算命能预知未来,提前让人有所准备,就能更好地趋利避害。这便是人们选择算命的根本动因。从心理学角度讲,“大师”所言能令人深信不疑,部分是源于“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指大部分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人格描述,并忽略这个描述本身的模糊性和普遍性。简单来说,“大师”往往会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网友则会对号入座,并认为“大师”说得很准。

此外,对未来的焦虑恐慌也是人们盲信“大师”的重要影响因素。

汤永隆说,当人的焦虑情绪严重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丧失原有的理智和判断力,此时若先听到一些普适性的话,再听到一些恐吓的预言,就会因惧怕,继而对“大师”言听计从。先前就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具体表现为,在意识到自己要理性思考之前,情绪就已先一步做出了决定。

汤永隆表示,人在迷茫、不顺时难免不知所措,但切记不可“病急乱投医”。首先,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情感方面有问题,可去咨询情感方面的专家;如果是金融方面出问题,就去咨询金融方面的专家;生病了要去医院看病。其次,学会压力与情绪管理。是人就有压力,应做到及时释放,避免积压,建议选择运动、冥想、正念等方法,让身心放松下来。最后,坚持学习,实现不断的自我成长,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算命师的口中。

除了自身原因,社会也要加强监管。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判定“网络算命”时缺少可操作性和制约性,对一些占卜行为的监管只能停留在伦理道德谴责层面,再加上“算命”服务本身是不被承认的,交易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发生纠纷时很难维权。立法及监管部门也应对网络算命现象重视起来,及时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疑问,定期开展“净网”行动,有效整顿网络算命行为,严惩具有嫌疑的网络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